廈門城市景觀特色分析_第1頁
廈門城市景觀特色分析_第2頁
廈門城市景觀特色分析_第3頁
廈門城市景觀特色分析_第4頁
廈門城市景觀特色分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城市景觀特色——廈門城市景觀特色分析一、城市景觀特色定義

城市景觀特色正是一個城市在自然環境、歷史傳統、社會經濟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下長期積累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獲得一定的歷史地位和社會公認,其內容和形式明顯區別于其他城市,并能夠使人們識別該城市的景觀特征。二、廈門城市景觀特色

廈門城市景觀特色的構成要素自然景觀1)地域景觀之態——地形地貌廈門島呈橢圓形,東北平坦,兩南山地,由高崎海堤、廈門大橋及海滄大橋與人陸連接成為半島。島內丘陵多,四周有大小島嶼30多個,是福建省第四大島嶼。廈門島具有明顯空間差異的地形地貌和火成巖地質構造。島內的主要山體是仙岳山、萬石山呈南北走向:島外山脈呈南北走向延伸,山形秀麗,山體高度較低,坡度平緩,山勢以丘陵、臺地、階地、海濱平原層層遞降;中部是同安區與集美區的界山,呈西北—東南走向排列,地勢較低。2)地域景觀之脈——山水軸線由鼓浪嶼和三條濱海生活岸線組成“一條三線”的觀景主軸線與海灣、沙灘、島嶼、礁石峭壁、海蝕巖洞等豐富多彩的景觀要素和諧、有序地勾出了自然區域組團,呈現出“城存海中、海在城中”的特殊風貌,構成了城市獨特的地域景觀體系。四周的水體有一部分滲透入島嶼的中部,在筑堤攔海后形成內湖;海灣內的河流眾多但短促,徑流多發源于市域范用內,流域面積不大。其余城市組團則分和于山與海之間,由于自然山水的分隔,組團之間相對獨立,各組團沿海灣發展與廈門島隔海相望,形成了形態萬千的山海景觀。3)地域景觀之貌——植被狀況廈門一年四季長綠,花木茂盛。市樹為風凰木,市花為三角梅。目前植被的覆蓋狀況較好,植被主要以小型低矮的喬小為主,缺乏大面積的森林。廈門南部風景區、環島路及環島濱海綠帶、南北走向的機場路、福廈路與東西重點綠地片塊己形成點、線、面有機結合的本島綠地系統。海濱沙灘綠化主要以高大喬木組成,古老的榕樹隨處可見,既延續了歷史.又體現了生態。人文景觀1)物質要素現風土質感的景觀一閩南傳統紅磚大厝:廈門建筑以早期的閩南大厝為代表,“厝”在閩南方言中意指“大廈”和“院子”,她具有地方傳統風土質感和場所精,是閩南地域立化在建筑形式上最重要的表征之一。閩南大厝總體布局有明確的中軸線,以廳堂為中心組織空間,左右對稱、主次分明,體現中國傳統的“禮制”。庭院組合內部以木結構為主,屋脊曲翹夸張,屋頂輪廓豐富。墻以灰白色花崗巖和紅磚組臺砌筑,構成獨特的紅磚圖案。閩南大厝注重環境的綜合關系,在建造時往往因地制宜,保持城市原有肌理的完整性并營造出良好的人居環境,是廈門最富特色的傳統民居形態。體現廈門韻味的景觀一一商業街坊形態騎樓是中國南方和東南亞城市景觀的一大特色,廈門老城區騎樓樣式的商業街呈“四縱一橫”的布局。騎樓建筑通常為二至三層,上宅下店,以西式建筑形態與裝飾風格為主,具有合適的街景尺度。從藝術的視角來看,騎樓富有起伏的輪廓線、形態各異的山花、及富韻律的連排窗、精致的花飾細部以及典雅的色彩;從功能的角度上看,騎樓樓上住人,樓下經商,可遮風、捎雨、避曬、降暑.家用、商用、公用合而為一。廈門騎樓樣式的商業街坊連廊連柱,中西合璧,不僅呈現出多元共存的南國風貌,還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體現異國風情的景觀——異域建筑形態鼓浪嶼最早由英國人于1847年修建了廈門領事館,此后又有13個西方同家陸續在此設立了領事館,故其建筑形態匯集了閩南風格、西洋或仿西洋風格、東南亞風格等多種風格。呈現出多元融合的特征。這些領事館的辦公建筑和敦堂,其風格基本上是原封不動地從東南亞地區移植而來的西式建筑,這些形態豐富的異國特色的建筑,加上該地區原有的、豐富的自然景觀,令人耳目一新。體現多元特色的景觀——中西合璧的嘉庚建筑嘉庚建筑以陳嘉庚先生創辦的集美學村、廈門大學為主體,以“穿西裝、戴斗笠”的建筑風格馳名海內外,建筑將南洋和西方建筑形式與本土建筑形式相融合,因地制宜的建筑構思很好的處理了與環境的關系,依山傍海,就勢而筑。它把閩南的燕尾脊、馬鞍脊和中傳統的歇山頂,壓在西洋建上。同時外廊的使用,能遮風避雨,減少日曬,適臺閩南濕熱氣候。廊道不僅作為交通空間,也為人在其中的活動提供了絕佳的場所。嘉庚建筑體現出了中西合璧、創新求孌的精神,是廈門有別于其他城市的建筑景觀的特色。體現時代精神的景觀——新城區的現代建筑城市發展把廈門的舊域改造和新城區建設推向一個嶄新的高潮,充滿了時代感的現代建筑構筑了廈門市的城市景觀。其中,以高崎國際機場、郵電火廈、人民會堂和建行大廈為代表,這些現代建筑充分地考慮了廈門的地域環境,從地域傳統建筑中吸取符合本土建筑形式,并將其運用于開放空問、外廊空問、庭院空間等城市空間當中,再現了地方的建筑精神.將地域性與時代性完美地結合。2)非物質要素海洋文化廈門濱海旅游資源豐富,海成為廈門人文景觀的一個重要基因。人們在長期的社會歷史實踐中。能動適應海洋生態環境,形成了具有獨特地域色彩的海洋文化。一方面,頻繁的海上活動使廈門的民間信仰、婚姻、語言、習俗等帶有獨特的海洋特色,如媽祖、保生大帝、臨水娘娘等都與人的海洋生計密切相關,而廈門當地也吸納了海外傳入的伊斯蘭教、基督教。另一方面,廈門市以港口為依托,大力開發海洋資源,目前已形成濱海型城市經濟為主體的經濟模式,設立了從事海洋教育的院校,海洋教育專業門類齊全,并形成比較完整的體系。在傳統中原農耕思維的背景以及海洋文化的沖擊下,廈門人表現出開放、悠閑平和的文化性格,“形成柔性細膩‘海’的思維基因”。嘉庚文化“華僑旗幟,民族光輝”,毛澤東曾經以此稱贊陳嘉庚先生。嘉庚文化有著復雜的內涵,一方面,集美的鄉土社會培植了當地人民樸素的民族感情和鄉土觀念,以其繁雜的宗教文化為主導,群體內部認同意識強烈,傳統的飲食習慣、家庭倫理及其人際行為準則以及命相風水為主體的宇宙觀活躍,陳嘉庚在親自設計的廈大和集美建筑中融入了福建民居或祠堂建筑特征等足以反映這一文化特點;另一方面,陳嘉庚致力于用精英文化和科學文化。來對抗鄉土宗族文化、民間信仰中的糟粕、落后的東西,他利用發展教育的辦法來實現這種超越”,因此“教育興學”又成為嘉庚文化狹義上的代名詞。嘉庚文化在廈門影響深遠,主要表現在“忠、公、誠,毅、勤、儉以及拼搏進取的改革觀等”,廈門人恪盡職守,遵從禮俗,發展教育,勤儉拓業,同時也積極開闊思路,禮遇四方,善于將外來文化與本土文化相融合。閩臺文化《臺灣府志》中寫道:“臺郡、廈島,鳥之兩翼。土俗謂:廈即臺,臺即廈。”——海峽兩岸是難于割裂的整體。80%的臺灣人祖籍福建,海峽兩岸有著相同的風俗習慣、相似的語言,在血緣、地緣、史緣等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聯系。閩臺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延平文化,其是由閩臺獨特的歷史、地理環境孕育出的地方文化。明末清初,延平郡主鄭成功占據臺灣島,將廈門作為東南沿海抗清中心,廈門開始擺脫小漁村及半農半漁的經濟模式,現今廈門島內還保留了許多鄭成功在廈門練兵時的遺跡。延平文化即是指一種貫通中西、博采眾長的包容的文化態度,既保存了中華古文化的獨立性(以儒家思想為主導),又主張對外開放與交流,兼收并蓄。延平文化對廈門有著深遠的影響。紅磚文化由于早期福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展,各地文化(包括紅磚文化)不斷傳入福建,廈門的紅磚文化則是早期由泉州輻射而來的。因此廈門的紅磚文化在本質上帶有一定中原閩南文化的特點。但是由于自身海洋文化的影響較強烈,廈門紅磚文化的特質主要表現在多元性、包容性、穩定性、延伸性等方面。除了廈門的傳統民居以紅磚加身外,很多新建筑也受到紅磚文化的影響,大量采用紅色調,這與廈門兼收并蓄、傳統與開放并舉的文化個性是分不開的。茶文化我國最早由海路大量出口茶葉,是從廈門開始的,因而廈門是“中國第一輸出茶口岸”。至今廈門的茶館行業仍很發達。廈門仍保存著古中國的茶道。同時,品茶與民間的說書講古、文藝界的詩畫、書法、音樂等藝術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形成內蘊深厚的“茶文化”。特區文化特區文化是一種亞文化,一種經濟文化,它是全國整體文化的一部分,包括特區價值觀、特區意識、特區精神、特區道德風尚、特區習俗等內容,廈門作為經濟特區,其特區文化與其他經濟特區不無區別。廈門自改革開放到現在,在經濟建設與城市建設上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競爭、效率、創新成為廈門人的新奮斗核心價值觀,廈門從海島型城市逐漸向海灣型城市過渡,并在近幾年加快了建設步伐。城市面貌發生的巨大變化,使廈門人不斷提升自我的競爭意識,樹立城市新風尚。小結城市景觀特色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概念,它既不同于城市景觀,也不僅僅是簡單的城市特色。城市景觀特色包含了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兩大方面。廈門城市獨有的自然地理環境決定了廈門海港型城市、風景城市的地位,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廈門在人文建設上的濃郁的濱海特點和閩臺風味。隨著研究的深入,概括出廈門城市景觀特色的四個特色要素:“海”“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正是廈門有別于其它濱海城市的特色所在。廈門海域十分遼闊,由東海灣、西海灣和海門灣組成。廈門港是得天獨厚的天然良港,港闊水深,且風光秀美。廈門港海岸線曲折蜿蜒,形成多處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海灣,半島及峭壁帶,與近處的礁石群構成了變化萬千的濱海景觀。本島的生活岸線與生產岸線的比例為1.35:1,自然岸線與人工岸線完美結合,豐富了海岸線景觀。“山”廈門背山面海,大背景山體有北辰山、天竺山;島內山體有萬石山、仙岳山、五老峰等,萬石山位于廈門城區的東面,以山巖景觀和亞熱帶植物景觀為主,至高點云頂巖高居在東北角,向西南蜿蜒起伏,與鼓浪嶼的龍頭山遙相對峙。山的海拔不高,坡度較緩,但因溝谷多面使山地景觀顯得復雜多變,頗有“橫看成嶺側成峰”之景象。廈門的山多有洞,巖奇洞幽;洞多有泉,泉細林綠一一高巖、奇石、幽洞三者渾然一體,許多洞壁及巖石上還留有藝術價值很高的摩崖石刻。廈門的山與海一同構成了廈門秀美的山海景觀特色。“城”從廈門城市歷史變遷來看,廈門近代城市規劃及建設是建立在舊有城市格局上的城市改造,且是為數不多的由中國人自己策劃、籌資、建設的,與上海等由租界發展起來的中國城市不同。因此有日本研究人員認為“稱其為奧斯曼巴黎改造在亞洲的再版也不為過”。廈門在面臨新一輪的發展契機關頭,如何強化城市空間特色,需圍繞“城”字進一步探索和發展。“綠”廈門自然條件優越,海灣環繞,山巒環抱,城市生態良好,基本達到各類綠地有機集合,是全國著名的“園林城市”。廈門的市域自然地形地貌特色和城市規模擴張逐步形成了廈門海、山、城、綠交融的優美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