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國土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 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_第1頁
智慧國土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 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_第2頁
智慧國土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 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_第3頁
智慧國土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 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_第4頁
智慧國土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 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9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智慧國土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V3.0智慧國土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目錄第一章概述 61.1背景 61.2項目依據 121.3建設原則 131.4現狀與差距 141.5項目目標 181.6項目內容 191.7項目建設必要性 211.7.1增強國土資源信息掌控能力,實現科學決策的需要 241.7.2提升行政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 251.7.3有利于政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保障人民合法權益 261.7.4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261.7.5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監管的需要 261.7.6提升XX省地災監測與防治水平的需要 271.8項目經濟社會效益 28第二章總體設計 292.1總體框架 292.1.1“一張圖” 312.1.2綜合監管平臺 432.2設計原則 442.2.1標準化與規范化原則 442.2.2創新性與先進性原則 442.2.3經濟性與實用性原則 452.2.4開放性與合作性原則 452.2.5易用性與完整性原則 462.2.6統一化與一體化原則 462.2.7安全性與穩定性原則 462.2.8整體性與漸進性原則 472.3技術路線 472.4技術特色 492.4.1統一GIS平臺 492.4.3國土資源空間數據的一體化管理 512.4.4基于共相式GIS的國土GIS應用 552.4.5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系統體系架構 572.4.6基于工作流技術的流程性業務處理 612.4.7增強國土資源空間數據決策應用 632.4.8可視化綜合監管模式 642.4.9采用面向服務的SOA架構 642.4.10通過ESB實現服務的集成 662.4.11構建全省國土GIS云雛形 662.4.12采用插件技術便于集成和擴展 67第三章建設內容 683.1“一張圖”系統建設 683.1.1“一張圖”核心數據庫建設 683.1.2“一張圖”數據中心管理系統建設 1033.1.3“一張圖”應用服務建設 1293.1.4“一張圖”政務審批輔助系統建設 1353.1.5三維綜合應用系統 1393.2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建設 1423.2.1綜合監管平臺建設目標 1433.2.2監管平臺建設任務 1453.2.3綜合監管建設內容 1453.2.4綜合管理服務平臺 1483.2.5土地資源綜合監管系統 1583.2.6礦產資源綜合監管系統 2073.2.7地質環境綜合監管系統 2193.2.8地質災害綜合監管系統 2213.2.9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綜合監管系統 2273.2.10行政效能監管系統 2323.2.11社會輿情監管系統 2333.4項目運行支撐環境建設 2403.4.1網絡存儲環境建設 2413.4.2操作系統選型 2453.4.3項目數據庫環境建設 2463.4.4GIS平臺建設 2473.4.5數據容災備份 2473.5安全保密體系建設 2513.5.1安全保密要求 2523.5.2建設策略 2543.5.3安全保密措施 2553.5.4安全保密建設主要內容 2563.6系統總集成 2623.6.1總體描述與功能框圖 2633.6.2具體內容 263第四章項目管理方案 2654.1組織領導與管理 2664.2項目專家小組 2674.3項目技術小組 267第五章項目質量保證 2705.1軟件質量保證體系 2705.1.1質量保證活動(QA職能) 2715.1.2獨立的測試組和規范的測試流程 2725.2培訓方案 2765.2.1培訓總則 2765.2.2培訓地點 2775.2.3培訓內容及方式 2775.2.4培訓回訪 278第六章項目進度安排及控制措施 2786.1項目進度 2786.2項目控制措施方案 2836.2.1項目進度管理 2846.2.2項目成本管理 2856.2.3項目風險管理 2856.2.4項目的需求變更管理 2876.2.5項目的交流制度 2896.2.6項目的獎懲制度 289第七章保障措施 2891.組織保障 2892.制度保障 2903.標準規范 2914.技術保障 291第一章概述1.1背景當今世界,信息化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黨的十七大對我國加快推進電子政務和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為積極應對國土資源管理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國土資源部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全力推進國土資源系統信息化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2009年1月在上海召開了全國國土資源系統信息化工作現場會,明確,信息化建設的主要任務和金士工程二期的總體思路與工作內容;2010年6月發布了《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運用現代科技信息手段規范和創新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以全國國土資源“一張圖”。綜合監管系統和網絡互聯互通為基礎,構筑以科技信息手段為支撐的國土資源管理運行體系,實現國土資源的全程監管和高效配置;2010年9月27日國土資源部在湖南長沙召開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研討會,就進一步加快推進國土資源“一張圖”和綜合監管系統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當前,湖南、貴州、上海、天津等省市在國土資源信息化規劃、建設和應用等方面走在了全國前列,其他一些省市也快速跟進,全國國土資源系統形成了領導重視、整體布局、快速推進的信息化建設新局面。XX位于太行山之西,黃河以東。東西寬約290公里,南北長約550公里,全省總面積15.6萬平方公里,約占全國總面積的1.6%。山區、丘陵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間。XX自古被稱為“表里山河”。現轄太原、大同、朔州、陽泉、長治、忻州、呂梁、晉中、臨汾、運城、晉城等11個地級市。XX地形較為復雜,境內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臺地等多種地貌類型。現有耕地7000多萬畝,主要糧食作物有小麥、高粱、玉米、豆類和薯類。XX省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以煤、鋁土、鐵等為最,煤炭資源得天獨厚,分布在全省100多個縣(市、區)內。近幾年來,XX省高度重視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積極貫徹落實國十資源部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在信息化基礎建設、電子政務及業務系統開發應用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統籌規劃力度不夠、系統及數據建設標準不統一、資金投入分散、應用程度及綜合效益不高等問題。在2011年3月25日召開的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視頻會議上,廳黨組提出要充分認識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切實抓好信息化建設的各項工作,尤其要在“一張圖”工程建設、監管平臺的建設等方面下功夫,建立信息化應用考核制度,確保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落到實處,全面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水平和綜合監管能力。1.“一張圖”及核心數據庫建設建設背景開展全省國土資源“一張圖”建設,形成國土資源核心數據庫,時落實中央領導、部領導和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會議精神的重要行動和步驟,是要解決當前國土資源監測監管和社會化服務需求的信息化瓶頸問題。通過對匯交、采集、更新、積累的各類土地、礦產和地質等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分析和挖掘,建設一個集中管理、安全規范、充分共享、全面服務的核心數據庫,充分發揮其在國土資源形勢分析、資源監測管理、地質災害防治、參與宏觀調控、輔助決策支持及社會化服務的重要作用。這是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的核心任務之一,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和社會服務具有重大和全局的意義。在宏觀層面上,國土資源“一張圖”為滿足國土資源和宏觀調控、資源監管、形勢分析、輔助決策支持和社會化信息服務提供數據支撐所必要的政策、機制、數據以其管理、技術、標準、應用和服務的總和。在微觀的層面上,國土資源“一張圖”是實現各類國土資源數據匯交、存儲、處理、應用、分析、挖掘和安全備份等管理服務的數據集成環境。從業務管理來看,國土資源“一張圖”是面向國土資源監管和服務目標,基于統一基礎地理空間參考,對土地、礦產、墓礎地質和地質環境等各類資源專業信息的綜合集成和展示,是全國展示國土資源狀況的“電子沙盤”。從數據內容來看,國土資源的“一張圖”是基礎地理、土地礦產,基礎地質和地質環境等多專業數據,按照統一空間定位基準、統一分類編碼、統一命名規則、統一數據格式、統一統計口徑等要求,按照管理和服務需求,從各類專業數據庫經過抽簽、轉換盒加載(ETL)過程形成的國土資源綜合數據庫及其相應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及其利用數據調用接口方式或WEBService方式提供的數據服務。這個綜合數據庫及相關的數據服務實際上就是國土資源核心數據庫,它在內涵上概括了土地、礦產、基礎地質和地質環境等國土資源管理各專業領域和管理全過程的數據。選擇和確定核心數據的基本原則:一是全面支撐國土資源監管和管理行為、參與和宏觀控制和輔助決策所必須的數據;二是全面客觀反映國土資源管理職責的權威數據;三是有利于不同專業領域數據進行綜合集成展示。因此,國土資源“一張圖”及核心數據庫形成和內容上是統一的。“一張圖”側重于概念,是形式上的展示和表現,反映在前臺的用戶體驗層面,國土資源管理業務及管理行為可以以“一張圖”的形勢表現出來。鑒于土地、礦產資源和地質環境管理需求和業務差異甚大,管理應用和服務中“一張圖”的基礎地圖不盡相同。核心數據庫注重內容上的數據和集成,體現在后臺的數據管理層面。它需要針對國土資源業務管理的需求。從大量的各專業數據庫中提取出相應的數據集,按照統一的標準加工整理入庫,才能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對資源監管發揮實際效能的核心數據庫。同時,需要指出的是,國土資源“一張圖”的優勢在于各類信息的高度集成,其應用和服務也主要體現在資源監管、宏觀調控和信息服務的高端層面,其作用還能替代國土資源日常管理業務所依附的各類應用系統及其數據庫。2.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建設背景國土資源監管的對象復雜,監管范圍廣闊,任務繁重,對社會公眾的需要越來越高。必須利用現代科技信息手段,對國土資源管理行為、資源開發利用狀況、行業動態進行全方位,全過程的監管,并提供分析預警和輔助決策。通過建立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以下簡稱監管平臺),創新監管方式,嚴格規范管理,提高監管的質量和效率,減少人為干預,構建廉政建設懲防體系,提高參與和宏觀調控水平。監管平臺建設已有一定基礎。國土資源部建立了覆蓋土地“批、供、用、補、查”的土地綜合監管系統,初步建立了全國遙感影像“一張圖”本底數據庫,礦業權實現統一配號,礦產資源綜合監管的思路逐步明確。部分兄弟省市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統籌并整合業務系統,建立了綜合臨管平臺,并以運行機制為保障,通過檢測指揮中心實現日常化運行和檢測監管。一些市級國土管理部門整合各類國土資源信息,建立覆蓋小地區的國土資源“一張圖”,在“以圖管地、管礦”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為適應國十資源管理新形勢、新要求、加快國土資源管理方式式根本轉變,全面提升管理水平,需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監管平臺建設,覆蓋國土資源全業務,貫穿四級國土資源管理。本方案的宗旨就是對監管平臺的內涵和范圍作出規定,提出建設目標,梳理各級監管的主要內容,并以此為基礎確定監管平臺的建設任務和方式。2010年6月以來,國土資源部連續下發文件,要求進一步運用現代科技手段規范創新管理,提出了“六大目標”,“七大任務”,明確了建設任務“時間表”:2010年,基本建成“一張圖”本底數據庫,完成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指南的制定,實現各專業統計,綜合統計成果信息的綜合監管平臺匯總、生成和分析,將銀行國土信息查詢服務覆蓋到全國105個重點城市的銀行業金融機構等;2012年前,實現四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行政辦公和行政審批網上運行。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運用現代科技信息手段規范和創新管理的指導意見》(國土資發【2010】81號)的精神,加快推進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確保我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各項任務的順利完成。我省編制了《XX省“一張圖”及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方案》。1.2項目依據(1)國土資源信息化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信息化專項規劃》(計規劃【2002】1172號)。(2)《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五”規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指出:“國土資源信息化是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基礎任務是實現國土資源調查評價、政務管理和社會服務三個工作主流程的信息化”。(3)《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國發【2004】28號)第二十五條提出,“組織實施“金土工程”,充分利用現代高科技加強土地利用動態監測,建立土地利用總規劃實施、耕地保護、土地市場的動態監測網絡”。(4)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件《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金土工程”一期建設項目建設書的批復》(發改高技【2005】933號)。(5)國土資源部辦公廳文件(國土資廳發【2005】116號)批復抓緊編制當地的“金土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按現行固定資產投資審批程序,報當地主管部門審批。(6)2004年1月,曾培類副總理明確提出要實施“金土工程”并強調:“國土資源信息化大有可為。目前取得了較大進展,希望進一步加大運用,提高國土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水平,通過地上查、天上看、網上查,不放過對每一塊土地的監管。”。2004年10月22日國務院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明確要求要組織實施“金土工程”。(7)關于印發《國土資源信息化“十一五”規劃》的通知(國土資發【2006】141號)。(8)國土資源部《“金十工程”一期建設項目建議書》。(9)國土資源部關于進一步運用現代技術信息于段規范和創新管理的指導意見(國土資發【2010】81號)。1.3建設原則“一張圖”及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技術性強、工作任務重、資金投入大,在設計、組織、實施和管理中必須堅持以下原則。1、高點定位,統籌規劃。在總體設計上,要按照“全省一盤棋”的建設思路,搞好頂層設計,系統設計要覆蓋國土資源管理全業務、全流程;在技術選擇上,要采用先進成熟的信息化建設技術手段,確保系統建設的先進性、經濟性和實用性。2、協同開發,優化集成。在總體方案的實施中,要按照國際國內開發標準,建立協同開發管理體系,從總體上對項目全過程進行統一協調,實現異構平臺、多業務系統、海量數據以及多個不同建設單位開發成果的有機銜接、互聯互通、高效運轉及優化集成,確保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部門在開發管工作中的統一性和協調性。3、整建結合,邊建邊用。堅持整合改造與開發建設并重,在對現有信息資源進行充分整合的基礎上,開發建設新的系統,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堅持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邊建設、邊應用,通過實踐促進系統完善和提高,形成系統開發與業務應用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4、統一領導,穩步推進。在廳黨組的直接領導下,集中廳機關、事業單位和各級國土資源部門的力量,積極穩妥地推進“一張圖”工程建設工作。要加強領導、強化管理,統籌資源、集中資金,科學安排、有序實施。1.4現狀與差距近年來,全省各級國土資源部門按照國土資源部和省廳關于信息化建設的總體要求,緊緊圍繞國土資源管理中心工作,以實施“金土工程”一期和“數字國土”工程為依托,以XX省國土資源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和數據中心建設為主線,按照統一的信息化建設工作目標,立是于網絡、數據庫和業務系統開發應用,逐步建設統一的技術支持環境,推動了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2005年1月廳電子政務系統正式運行,實現了省廳網絡化、無紙化辦公。2007年8月《XX省國土資源電子政務系統試點建設》通過國土資源部組織的專家組驗收,該項目不僅規范了政務市批報件工作,促進了依法行政和政務公開,而且推進了全省國土資源電子政務系統建設進程。2007年12月14日召開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工作會議,進一步理清建設思路,明確了目標任務,全省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加快了信息化建設的步伐。2008年1月,XX省金土工程一期建設項目圓滿通過國土資源部驗收。2008年11月“數字國土”工程網絡系統的驗收,標志著陜西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和發展具備了良好的軟硬件環境,是XX省國土系統全面加強信息化建設的一個新起點。2008年12月部、省、市聯網的建設用地審批報盤及備案系統、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管理信息系統在全省部署完成并投入運行。2011年3月,省廳召開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視頻會議,對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工作作進行重點部署,績效完善和延伸全省國土資源業務網絡;構筑XX省國土資源“一張圖”建設體系;實現國土資源管理業務流程網上運行和互聯互通;構建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加強國土資源門戶網站體系建設,全面實現政務信息網上公開;加強國土資源網絡信息系統安全保障體系建設。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1.電子政務系統建設全省電子政務整體構架基本形成,技術體系逐漸完善。省廳在認真梳理優化業務流程的基礎上,將公文管理與業務審批系統相結合,初步建成了綜合電子政務平臺,主要行政審批業務實現了機關電子政務網絡化審批,形成了接辦分離、流程規范、時限明確、高效運轉的網絡化行政審批模式,促進了國土資源管理現代化。2.業務系統部署運行部、省、市聯網的建設用地審批報盤及備案系統、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系統等已在全省部署,以網絡審批、監管為主線的業務系統逐步運行;省廳和部分市局開展了多項業務系統建設。3.業務網和視頻會商系統在省廳及市局、廳直屬事業單位建成局域網,形成了內外物理隔離的網絡體系,按照國土資源部的要求建成了國土資源業務網和視頻會商系統并投入使用。4.數據中心運行環境建設按照國家信息化標準建設了中心機房,配備了滿足信息化建設需要的高性能服務器、交換機、防火墻等例絡安全設備和數據庫,建成了數據中心所需的基本軟硬件環境,為下一步數據中心建設提供了基礎軟硬件環境。目前按照“一張圖”核心數據庫理念,開始了XX省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建設。5.國土資源基礎數據庫積累目前應用于電子政務和業務審批的有第二次土地調查完成的土地利用現狀數據庫、城鎮地籍數據庫和基本農田數據庫,以及礦業權數據庫和礦產資源規劃數據庫;1:50000、1:10000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多種分辨率遙感數據庫也已建成,積累了包括測繪、遙感、土地、地質、礦產、地質環境等大量基礎數據,可以為國土資源業務管理、資源監管、預警預報和社會服務提供強大的數據支撐。6.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網站建設得到加強,省廳及11個市、100多個縣(市、區)國土資源部門先后建立了門戶網站和信息網站,基本滿足了社會各界對國土資源管理信息的需要。盡管全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國土資源信息化建設總體水平與部里的要求相比還有一定差距,具體表現在:1.統籌力度不夠,應用程度不高。信息化建設缺乏統籌管理,規劃約束力不強,業務系統存在重復開發、低水平開發現象,系統間相互獨立,總體應用程度不高。2.數據分散管理,無法統一應用。盡管國土資源部門積累了海量的基礎數據,但由于數據分散在各單位,數據標準不統一,缺乏數據共享機制,影響了數據資源的有效開發與共享應用。3.資金投入分散,綜合效益不高。信息化建設資金主要以項目形式投入,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信息化的發展。但不同的業務部門根據需求立項后,由不同的單位承建,相互之間缺乏協調,自成體系,獨立運行。項目完成后缺乏運行維護經費,致使一些信息化建設項目沒有很好的應用起來,升值無法使用。4.缺乏統一開發應用技術環境,標準執行不嚴。有些部門未按照全省統一的技術標準建設業務系統和數據庫,造成系統之間不能協調運轉、數據難以共享。1.5項目目標“一張圖”及綜合監管平臺建設的總體要求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按照國土資源部金土工程建設總體部署和廳黨組的要求,整合信息資源,構筑以科技信息于段為支撐的國土資源管理運行體系,實現國土資源管理全業務、全流程網上運行和監管,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全面提高國土資源行政管理效能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力爭用2—3年的時間,使我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工作步入全國先進行列。“一張圖”及綜合監管平臺建設的主要目標是:通過統籌規劃,頂層設計,整合資源,構建環境,建立“一張圖”國土資源核心數據庫,集成相關數據和應用,建立集信息采集與動態監測、信息對比核查、信息綜合分析研究功能于一體的監管平臺,使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能夠及時、準確、全面掌握土地“批、供、用、補、查”、土地登記、地價監測,以及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年檢、資質、地質資料匯交、礦山環境、礦山土地復墾、地質災害監測、國土資源執法監察等土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方位、全過程信息。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管理體系,實現國土資源的合理利用和高效配置;深化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實現互聯互通、資源共享;構建科學合理的科技防腐體系,優化社會服務,樹立國土資源系統為民、務實、廉潔、高效的新形象。1.6項目內容項目主要建設內容是:1、建立XX省國土資源數據中心。開展“一張圖”核心數據庫建設和應用服務建設。采用集中與分布相結合的管理方式,按照國土資源部統一標準建設國土資源“一張圖”核心數據庫等,構建科學合理的數據框架、服務框架和運行環境。開發核心數據庫管理系統,開展全省“一張圖”的應用服務。2、完善行政審批應用系統。進一步健全完善廳機關電子政務建沒,主要包括電子政務市批項目業務圖形數據完善及開發,整合提升現有行政審批系統。3、健全業務管理應用系統。深入開展國土資源業務梳理和需求調研,健全完善各類業務管理,為實現省、市、縣國土資源管理全業務網上運行奠定基礎。4、建立國土資源綜合監管系統。整合相關應用系統和信息資源,建立貫穿國土資源管理業務、覆蓋管理各環節的綜合監管系統,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和監督管理水平。5、升級改造網絡基礎環境。統籌規劃,統一標準,健全完善覆蓋省、市、縣三級國土資源業務部門的網絡體系;做好中央機房及監控指揮中心等基礎設施建設。6、建立健全安全保密體系。按照國家關于安全保密的有關法規、標準和技術要求,建立完善安全保密規章制度和技術措施,建立異地災備中心。7、建立健全標準規范。要嚴格遵循國家和國土資源部已有標準,針對“一張圖”工程建設的需要,面向數據資源整合、加工處理和業務系統及安全系統建設等,制定相關實施細則。1.7項目建設必要性當前,國土資源信息化的重點任務是開展全省土地資源“一張圖”的建設,形成核心數據庫,他是夯實國土資源信息化的及時和加速發展的引擎。以宏觀層面來看,全省國土資源“一張圖”及核心數據庫是為了滿足國土資源參與宏觀調控、資源監管、形勢分析、輔助決策支持和社會化信息服務提供數據支撐所必須的政策、機制、數據及其管理、技術標準、應用和服務的總和。從微觀層而來看,它是實現各類國土資源數據匯交、存儲、處理、應用、分析、挖掘和安全備份等管理和服務的數據集成環境。因此,國土資源“一張圖”時面向國土資源監管和服務目標,基于同樣基礎地理空間參考,對土地、礦產、基礎地質和地質環境等各類國土資源專業信息的綜合集成和展示,是全國展示國土資源狀況的“電子沙盤”。目前,全國國土資源“一張圖”及核心數據庫建設的時機已經成熟。廳黨組的高度重視、各部門的共同參與、數據資源的不斷積累、技術的日益創新、人才隊伍的發展壯大和基礎設施的建立和完善,這些都為“一張圖”建設奠定了夯實的基礎、但是,我門也清楚地認識到,“一張圖”建設將是一項長期、巨大和復雜的信息工程。除了政策、機制和管理等因素外,在技術上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全省國土資源“一張圖”及核心數據庫的總體機構包括數據構架、服務構架、運行環境和政策構架。數據構架,核心數據庫及其管理系統以及數據整理、建庫的一系列技術標準規范等,它是“一張圖”建設的核心內容。核心數據庫是從各類專業數據庫中經過抽取、轉換盒加載(ETL)過程形成的綜合數據庫,以及利用利用數據調用接口方式或WEBService方式提供的綜合數據服務。為此,需要開展數據資源規劃和整合,理清形成核心數據庫所需的數據源,按照統一的標準規范進行數據加工、整理、入庫,在此基礎上設計并開發核心數據庫管理系統,對數據進行高效管理。據初步調研和統計,目前納入核心數據庫的數據來源有十幾個數據庫,并隨著數據庫建設和管理需求的擴大和增加。核心數據邏輯可劃分為基礎層、專業層和管理層數據,按照三類數據整合(ETL,數據調用和WEBService)開展數據整合工作。“一張圖”的落腳點體現在應用和服務(服務構架),服務的內容包括:一是為用戶提供全省資源狀況的查詢、瀏覽和可視化展現;二是為土地、礦產和地質環境等行政市批過程的應用程序提供數據服務;三是為全國全程資源監管提供數據下載、加工、分發和產品定制等多元化信息服務。在技術上服務的方式包括圖片快速瀏覽、數據查詢瀏覽和展示、數據調用接口、數據分發與產品定制合成WEBService服務等。圖片快速瀏覽主要是針對不同型海量數據的空間數據(尤其是遙感影像數據)進行圖片預加工的一種數據組織、存儲、管理和服務方式,實現快速瀏覽和應用服務,實現數據查詢瀏覽和展示功能。數據調用接口是通過設計、開發一套標準的數據調用接口(應用接口,API),實現對數據的調用和操作。數據分發與產:品定制服務包括元數據、數據分發(在線和離線)產品定制(專題圖制作,專題數據分析等)服務。WEBService服務是針對某些專業信息開展的分布式應用服務。省廳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作為“一張圖”及核心數據庫的運行環境,它是支撐核心數據庫及其應用的服務系統的管理、運行和維護的軟硬件運行環境。軟硬件運行環境主要包括網絡、主機和服務器、存儲系統、基礎軟件和信息安全環境等。運行環境的完善主要考慮海量數據存儲和管理模式、應用系統的高效運行以及數據的安全性等因素。鑒于數據的涉密性和安全性,核心數據庫以及應用近期部署在省廳內網環境。對于非涉密信息,今后可以考慮從核心數據庫中共剝離出來形成子席,部署在外網為社會提供服務。“一張圖”的政策構架包括數據匯交更新管理制度及機制和有關技術標準規范。數據匯交更新機制是“一張圖”建設及其要能發揮的關鍵,它更多涉及的是制度上的問題。需要制定數據匯交和更新管理制度,明確規定、對支撐輔助決策。資源監測監管和社會化服務等的各類國土資源數據必須集中匯交到生態數據中心,并按照“誰生產,誰負責”的原則、及時進行數據更新。從組織上建立健全“一張圖”的管理和運行機制、明確職責和任務分工、執行統一的標準規范、加強行政管理措施。加快“一張圖”建設步伐。以全省國土資源“一張圖”為基礎,集成整合相關數據和應用系統,建立信息采集和動態監測、信息化對核查、信息綜合分析研究功能于一身的監管平臺,使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能夠及時、準確、全面掌握土地“批、供、用、補、查”、土地登記、地價監測,以及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利用、年檢、資質、土地資料匯交、礦山環境、礦山土地復墾、地質災害監測等土地、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全方位、全過程信息,實現國土資源管理行為、開發利用和市場監管的常態化、制度化,以及國土資源管理績效的科學評估,提高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處置能力。1.7.1增強國土資源信息掌控能力,實現科學決策的需要國土資源工作既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工作,又是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重要方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不斷增長需求與資源相對供應不是的基本省情,決定了必須在保障經濟建設的同時,切實強化資源保護合理利用。目前,國土資源信息數據的獲取和更新方式相對落后,特別是來源于基層部門的基礎數據其質量和實時更新程度都很低,現勢性不強,政府部門掌握的數據很難全面、真實、客觀地反映資源的狀況;同時現行的數據管理方式有相當一部分還是以紙介質為主,部分已經形成的電子數據和建立的數據庫也存在著標準不統一、管理不規范的問題,在相當的程度上影響了數據的有效使用和共享;而且由于受地方保護和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得獲取的數據客觀真實性存在著較大的問題;現有的土地、礦產資源利用數據的內容和指標體系難以滿足宏觀調控的需要。通過“一張圖”及綜合監管平臺項目建設,建立相關國土核心數據庫及監管庫、分析預測模型庫、決策信息查詢系統等,建立高效、順暢的國土資源信息采集、更新、加工處理、傳輸、開發利用和服務的長效機制,準確掌握國內外資源動態信息,通過對各種數據庫進行集成分析、信息提煉、加工分析和數據挖掘,使國土資源管理的分析決策能夠建立:在全面、客觀的數據基礎上,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決策的科學性,為保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決策依據。1.7.2提升行政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通過建設和部署綜合信息監管系統,并實現聯網運行,將各級土地管理的過程置于網上,各環節都按照規定的程序監管,按規定的格式提交和接收數據,使國土資源政務辦公、行政許可等做到法制化、規范化、程序化、科學化,大大減少土地管理過程中的人為因素影響,并使土地管理過程能夠有效得到監控,可以有效的避免搞暗箱操作、不按規定的程序審批等情況、提高國土資源部門的依法行政水平。1.7.3有利于政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保障人民合法權益通過“一張圖”工程建設,改善服務意識,提高服務能力,增強業務辦理透明度。建說監督舉報專欄,為社會監督舉報提供順暢的信息渠道,有利于及時發現“未批先用”的違法用地現象和“批后未用”的浪費土地現象;也為社會公眾監督舉報礦產資源管理的非法行為和違法開采提供便捷的渠道,可以快速有效查處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非法案件,有效遏制違法辦礦、亂采濫挖造成資源無序開發和嚴重浪費現象。1.7.4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通過開展“一張圖”工程建設,建立土地基礎數據采集、更新、傳輸的長效機制,逐步實現數據的省級大集中模式,下一級變更的數據實時或定期通過網絡自動在上一級數據中心節點增量備份,并將數據采集和管理使用分離,在行使建設用地和土地利用規劃審批審查時,以上一級數據中心節點的數據為準。掌握了真實、全面的信息,將保證有效實施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監管職能。1.7.5加強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監管的需要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系統的運行,可準確掌握XX省資源“家底”的總體情況和可供能力,提供客觀、實時的礦產儲量及其勘查開采情況、礦產資源潛力和可供性分析信息等,科學預測礦產資源的可供能力,為國民經濟行業發展規劃提供決策依據。同時,也為礦產資源勘查的戰略部署,科學制定礦產資源勘查與開發利用規劃、計劃提供依據。通過礦業權管理信息系統的部署和投入運行,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管理過程置于網上,使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按照規范的程序依法行使礦業權審批職能,提高管理的科學性,杜絕不按規定的程序審批礦業權的行為。增強對礦產資源保護和勘查開采監管能力,有效遏制違法辦礦、亂采濫挖造成資源無序開發和嚴重浪費現象,為XX省的宏觀戰略決策的執行提供輔助支持。1.7.6提升XX省地災監測與防治水平的需要通過地質災害數據庫的建立,準確掌握地質災害發生的區域及分布情況,為重大項目工程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的選址提供重要的科學依據,為建設用地審批提供地質災害數據支持,使重大工程和居民點在規劃建設中遠離地質災害易發區,避免造成經濟建設投資的浪費。同時,為地質災害的科學治理提供依據。地質災害預警預報與應急指揮系統將全面提升山兩省地災監測與防治水平,增強快速反應能力。通過有效的實時監測,對各種地質災害、特殊不良地質環境條件、環境地質問題的發育特征和分布規律及其危害程度進行現狀評價和發展趨勢預測,為地質災害的監測預警和重點防治對策提供科學依據。建立基于現代通訊技術的應急指揮系統,將為政府進行地質災害預防、應急會商、應急指揮,應急決策提供基礎平臺。應用系統具有災情信息獲取、應急預案背理、信息共享查詢、快速評估、輔助決策、命令發布、遠程指揮、動態顯示、信息公告等功能,實現應急指揮系統的“通信暢通、現場及時、數據完備、指揮到位”的技術保障,使地質災害應急指揮系統成為XX省提高對突發性地質災害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有效防災、減災的重要基礎性工程和有效手段。1.8項目經濟社會效益國土資源是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資源,國土資源管理涉及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大局。“一張圖”工程的實施,是以國土資源的有效監管、合理調控和高效服務為目標,將極大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經濟和社會效益十分顯著。土地規劃與耕地保護管理系統、礦產資源安全保障系統、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系統等核心業務系統的建立,將對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地質災害預警預報與應急指揮系統的建成使用,將進一步提高預防和減災能力,更好的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減少經濟損失。測繪是國民經濟建設的基礎保障,建立測繪監管與保障系統能規范依法測繪,提高測繪的保障能力。通過實施“一張圖”工程,建立XX省網絡化國土資源業務管理流程和模式,將管理過程置于網上,按照規范的程序行使審批等管理職能,大大減少傳統手工作業條件下難以避免的人為因素的干擾,規范管理行為,并廣泛接受社會的監督,實現對資源開發利用的有效監管,促進資源保護和合理利用。作為國家“一張圖”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為XX省其他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提供國土資源信息支撐。第二章總體設計2.1總體框架XX省“一張圖”及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建設是在個省信息化建設總體框架的基礎上,以計算機硬件與網絡通信技術為依托,以信息化標準和安全體系為保障,以數據中心為樞紐,以業務流程為主線,以國土資源綜合管理服務平臺為支撐構建的互聯互通、數據共享的國土資源業務管理、綜合監管、決策支持和社會服務體系。總體框架圖如下:圖2.1-1XX省“一張圖”及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總體框架圖如上圖所示,整個系統由覆蓋XX省、市、縣的國土資源業務網作為主要業務運行網絡,互聯網作為面向社會服務的主要網絡;通過建立基于SOA架構的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實現業務功能模塊的服務化、組件化、定制化管理:開發整合業務管理系統,實現個業務、個流程的聯網運行和綜合信息監;通過建立省、市兩級數據中心,形成XX省國土資源核心數據庫,實現國土資源的“一張圖”管理;通過門戶網站體系建設和國土資源信息服務系統建設,推動與公眾的互動交流,實現政務公開和社會化服務,促進國土資源信息服務的集群化和產業化。從性質和功能上可將整個系統劃分為基礎層、資源層、服務層、業務層和表現層,具體內容如下:1、基礎層:包括省廳網絡辦公環境、各級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信息化基礎設施、國土資源業務網、互聯網。2、資源層:包括省、市兩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縣市根據市局的統籌規劃確定縣級數據中心建設模式),系統運行所需的基礎數據、專業數據、管理數據等。3、服務層:主要指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包括電子政務服務、綜合監管服務、信息服務及數據管理、數據服務、數據交換、公共服務、應用服務運行框架等。4、業務層:包括地政、礦政、測政基礎業務管理和應急指揮、國土資源實時監測預警預報、綜合事務管理、綜合監管、社會化服務等系統。5、表現層:指國土資源業務工作窗口和互聯網服務窗口。2.1.1“一張圖”開展全省國土資源“一張圖”及核心數據庫建設,需要統籌規劃,集成整合各類國土資源數據,實現分層疊加顯示、查詢與瀏覽、分析與挖掘,并與以電子政務平臺為基礎的市批系統、綜合信息監管平臺以及各有關應用系統對接,支撐國土資源全面、全程監管和輔助決策,提供對外服務。同時,建立數據匯交、數據更新的長效機制和有關技術標準規范,進一步完善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它是一系列政策、機制、數據及其管理、技術、標準、應用和服務的總和。XX省國土資源“一張圖”主要有以下幾個部分組成。一是數據構架,即核心數據庫及其管理系統。包括數據實體、數據整理建庫管理的一系列技術規范標準等以及核心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實體是核心數據庫的核心內容,是國土資源各專業或業務數據庫系統或應用系統中抽取、調用形成的,用于資源監管、形勢分析和輔助決策的核心數據。就數據實體而言,需要納入核心數據庫建設的各類數據,據初步統計,目前已經有幾十種。隨著國土資源管理需求及數據庫建設的不斷擴展,核心數據庫將不斷納入新的數據源。為了便于管理和更新,將數據邏輯上劃分為基礎層、專業層和管理層。基礎層為基礎地理數據,重點是以基礎地理框架為基底的正射遙感影像數據,以及地名、行政境界等基礎地理信息。專業層是土地、礦產、基礎地質和地質環境等調查和規劃產生的數據,主要為由點、線、面要素組成的空間數據圖層,在一定時限內保持穩定,數據更新頻度不高。管理層是土地、礦產資源等管理過程產生的數據,隨管理業務實時更新,主要是由坐標串構成的空間數據及統計表格組成的屬性數據。土地管理業務數據主要包括土地“批、供、用、補、查”各管理環節數據,礦產資源管理業務數據主要包括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理各環節數據。各數據層之間的關系是:基礎層為所有數據的基礎,各類數據部以基礎層為統一的空間參考。專業層反映的是國土資源狀況及規劃的背景情況,是管理層的本底。管理層是國土資源管理過程及行為的記錄,是管理過程及結果“沉淀”在專業層上的信息。數據整理、建庫和和管理的一系列技術標準規范包括數據整理、質量檢查、命名規則、數據轉換、數據入庫、數據管理、數據更新及其應用接口開發等,確保所有的數據按照統一的空間數據數學基礎,統一數據分類代碼、數據格式、命名規則和統計口徑,實現分類分層管理。核心數據庫管理系統是針對“一張圖”的數據實體建立相應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在數據整理、建庫和管理的規范標準技術基礎上進行數據標準化檢查和批量入庫、數據更新、數據處理、數據維護及權限和日志管理等,最終實現核心數據庫的高效管理,為應用和服務提供有效支撐。二是服務構架。應用服務是數據實體之上的管理和應用服務系統(或接口)。包括數據瀏覽查詢展示和數據調用等服務。就功能而言,這實際上也是數據庫管理系統所包含的內容。數據瀏覽查詢展示在數據庫管理系統對數據管理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利用遙感圖像處理、GIS、可視化和虛擬現實等技術,開發數據查詢、統計分析、可視化信息展示的功能。以圖形、表格、GIS和虛擬化相結合的方式,直觀、準確、動態地展示全省國土資源“一張圖”各個方面的信息,實現資源狀況“一覽無余”。數據調用和服務包括開發核心數據庫數據調用和操作的應用接口,為以電子政務平臺為基礎的規劃預審、建設用地審批、采礦權審批、探礦權審批等業務系統,以及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國土資源數據共享服務平臺等各類應用系統提供統一的教據服務。同時,還提供數據資源目錄服務(元數據)、數據下載服務以及空間數據快速瀏覽服務等。就技術而言,核心數據庫各理系統與應用與服務構架(瀏覽展示、應用接口開發等)是一致并相互關聯的,只是在管理與服務的對象上有所不同而已。三是運行環境,即省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基礎設施支撐體系。它是支撐“一張圖”及核心數據庫及其應用系統管理、運行和維護的省數據中心軟硬件運行環境及有關的管理制度。軟硬件運行環境主要包括網絡、主機與服務器、存儲系統、基礎軟件和信息安全環境等。四是政策構架,包括數據匯交更新管理制度及機制和有關技術標準規范。數據匯交更新機制是“一張圖”建設及其效能發揮的關鍵。它更多涉及的是制度和管理層而上的問題。需要制定《XX省國土資源數據管理辦法》,建立數據匯交與更新的管理制度。對于支撐輔助決策、資源監測監管和社會化服務的各類國土資源數據必須集中匯交到省數據中心,并按照“誰生產準負責”的原則,及時進行數據更新。從組織上建立健全“一張圖”的管理和運行機制,明確職責和任務分工、執行統一的標準規范、加強行政管理措施,加快“一張圖”建設步伐。總體上看,XX省國土資源“一張圖”,及乏核心數據庫是由數據架構、技術架構(運行環境)、服務架構和政策架構等幾個部分有機組成。數據架構所包含的國土資源各類數據來源于國土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管理、保護與合理利用過程中形成的數字化成果資料,主要是通過一系列計劃、項目、專項或工程獲得并經過加工處理形成的成果資料,例如,“數字國土工程”、金土工程(一期)建設、第二次土地調查、礦產資源潛力評價、礦業權實地核查和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等等。通過“一張圖”建設,對這些數據進行加工、整理與集成,開發數據庫管理系統和應用接口,一方面為目前在線的各類應用系統以及今后開發的業務系統提供數據支撐,,另一方面為政府部門、相關行業和社會提供數據下載、加工、分發和產品定制等多元化的信息服務。數據構架即核心數據庫及其管理系統。包括數據實體、數據整理建庫管理的一系列技術規范標準等以及核心數據庫管理系統。數據實體是核心數據庫的核心內容,是國土資源各專業或業務數據庫系統或應用系統中抽取、調用形成的,用于資源監管、形勢分析和輔助決策的核心數據。就數據實體而言,需要納入核心數據庫建設的各類數據,據初步統計,目前已經有幾十種。隨著國土資源管理需求及數據庫建設的不斷擴展,核心數據庫將不斷納入新的數據源。為了便于管理和更新,將數據邏輯上劃分為基礎層、專業層和管理層。基礎層為基礎地理數據,重點是以基礎地理框架為基底的正射遙感影像數據,以及地名、行政境界等基礎地理信息。專業層是土地、礦產、基礎地質和地質環境等調查和規劃產生的數據,主要為由點、線、而要素組成的空間數據圖層,在一定時限內保持穩定,數據更新頻度不高。管理層是土地、礦產資源等管理過程產生的數據,隨管理業務實時更新,主要是由坐標串構成的空間數據及統計表格組成的屬性數據。十地管理業務數據主要包括土地“批、供、用、補、查”各管理環節數據,礦產資源管理業務數據主要包括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理各環節數據。各數據層之間的父系是:基礎層為所有數據的基礎,各類數據都以基礎層為統一的空間參考。專業層反映的是國土資源狀況及規劃的背景情況,是管理層的本底。管理層是國土資源管理過程及行為的記錄,是管理過程及結果“沉淀”在專業層上的信息。數據整理、建庫和管理的一系列技術標準規范包括數據整理、質量檢查、命名規則、數據轉換、數據入庫、數據管理、數據更新及其應用接口開發等,確保所有的數據按照統一的空間數據數學基礎,統一數據分類代碼、數據格式、命名規則和統計口徑,實現分類分層管理。核心數據庫管理系統是針對“一張圖”的數據實體建立相應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在數據整理、建庫和管理的規范標準技術基礎上進行數據標準化檢查和批量入庫、數據更新、數據處理、數據維護及權限和日志管理等,最終實現核心數據庫的高效管理,為應用和服務提供有效支撐。服務構架應用服務是數據實體之上的管理和應用服務系統(或接口)。包括數據瀏覽查詢展示和數據調用等服務。就功能而言,這實際上也是數據庫管理系統所包含的內容。數據瀏覽查詢展示在數據庫管理系統對數據管理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利用遙感圖像處理、GIS、可視化和虛擬現實等技術,開發數據查詢、統計分析、可視化信息展示的功能。以圖形、表格、GIS和虛擬化相結合的方式,直觀、準確、動態地展示全省國土資源“一張圖”各個方面的信息,實現資源狀況“一覽無余”。數據調用和服務包括開發核心數據庫數據調用和操作的應用接口,為以電子政務、平臺為基礎的規劃預審、建設用地審批、采礦權審批、探礦權審批等業務系統,以及國土資源綜合監管平臺、國土資源數據共享服務平臺等各類應用系統提供統一的數據服務。同時,還提供數據資源目錄服務(元數據)、數據下載服務以及空間數據快速瀏覽服務等。就技術而言,核心數據庫管理系統與應用與服務構架(瀏覽展示、應用接口開發等)是一致并相互關聯的,只是在管理與服務的對象上有所不同而已。運行環境省國土資源“一張圖”主要部署在信息中心內網環境中。國土資源部內網是與互聯網物理隔離的滿足國家信息安全等級要求的國土資源廳內部業務辦公網。數據中心內網主要是由以太網和存儲局域網(SAN)構成。目前國土資源廳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OA)、以電子政務平臺為基礎的各類業務審批系統(建設用地預審、建設用地審批、礦業權審批等)和其它業務應用系統、綜合信息監管平臺等以及支撐這此系統運行的基礎和業務數據庫(土地利用規劃、礦產資源規劃、遙感影像等)均部署運行在內網環境中。鑒于其中部分數據的涉密性,“一張圖”的服務范圍目前主要界定在國土資源廳內網環境中。目前正在開展部機關內網與9個土地督察局通過加密機進行網絡連接。“一張圖”提供的各項服務將延伸到土地督察機構。隨著社會公眾對國土資源信息日益增長的需求,對于非涉密信息,可以從核心數據庫中剝離出來形成子庫,為社會提供服務。這部分服務可以部署在外網環境。核心數據庫集成了各類數據集,類型復雜,數據量巨大,同時還需要為多方面提供服務,數據訪問較為頻繁,并發訪問最大,數據處理負載大。因而,需要添置兩臺中高性能的小型機,一臺作為數據服務器,對數據進行組織、存儲管理;一臺作為應用服務器,為各類應用提供數據訪問服務。數據中心內網存儲備份系統由磁盤陣列、磁帶席、光纖交換機、數據備份軟件組成,對國土資源國家級數據中心的數據進行集中存儲和備份。由于“一張圖”數據是各類國土資源數據按照數據標準整理后的數據集,應以數據庫方式存儲,因此需要個部納入數據中心環境中。目前數據中心正在進行環境擴容,將增加l00TB的可用容量,可以滿是“一張圖”數據存儲容量需求。今后隨著數據量增大,適時進行擴容。目前,數據中心已配胃了操作系統(WindowsServer\AIX)、數據庫管理(Oracle、SQLServer)、中間件(WEBlogic)、地理信息系統等基礎軟件,通過統一資源調配,已為國土資源信息化各類應用系統提供了軟件支撐環境。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對于空間數據,按照Oracle+空間數據組織存儲模式進行統一組織管理,這一模式對于相關匯交數據的格式提出了剛性要求。隨著匯交接收的數據量不斷增大,在增加主機(服務器)或硬件擴容時,需要同時考慮軟件許可(License)的增加。此外,還應考慮軟件的升級或更新換代。“一張圖”建設利用數據中心已有軟件資源基本上可以滿足需求。目前數據中心內網系統安全系統包括數據安全綜合監控管理平臺、數據訪問行為控制平臺和數據安全綜合審計平臺。鑒于核心數據庫的數據含有大比例尺空間數據,屬涉密數據,必須嚴格按照保密規定,在管理制度和技術上不斷完善。在安全保密技術方面,從物理安全、網絡運行安全、信息安全保密等幾個方面采取有效的安全保密技術和措施,做好數據訪問、備份和分發和系統監控各個環節的安全保障工作。從數據安全和長遠角度來看,除本地數據備份外,還需要采集數據異地備份的策略。政策構架逐步建立和完善以下管理制度和機制:按照“誰生產,誰負責”的原則,明確“一張圖”建設所涉及的所有數據內容的生產和更新責任單位。建立數據更新管理辦法,明確數據更新責任單位、更新內容、更新周期和更新方式,建立省數據中心與數據實施單位之間的數據更新與同步機制。基礎層數據更新。基礎層主要包括基礎地理數據和遙感影像數據。基礎地理數據更新周期長,以測繪局數據更新為準,以數據使用協議方式接收與更新。遙感影像采用年度更新方式,地籍處、規劃院負責年度更新數據的匯交。專業層數據更新。專業層數據更新由相關的業務司局和事業單位負責。管理層數據更新:建設用地審批、土地整理復墾開發、全國探礦權、采礦權數據等業務管理數據的變更則在業務市批和數據備案過程中動態更新。“一張圖”所涉及到所有數據的更新由相應的職責管理部門、數據生產單位共同負責。建立“一張圖”數據匯交管理辦法,明確數據的匯交內容、匯交方式、匯交流程、分工、匯交要求等內容。確立國土資源部數據一中心對各類數據的接收、集成、統一管理和應用的作用。建立“一張圖”核心數據庫管理辦法,明確數據庫的運行、維護、升級、改造、安全、監控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建立“一張圖”核心數據庫的長效管理機制。建立“一張圖”核心數據庫應用與服務管理辦法,明確數據的服務內容、服務對象、服務手段和服務方式,充分發揮“一張圖”國土資源權威數據在管理決策中廣泛應用,通過應用不斷擴展和更新。建立數據安全管理辦法,明確數據安區級別及相應的安全管理要求,在保障數據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地擴大應用服務范圍,發揮“一張圖”資源監管和服務的作用。全省國土資源“一張圖”及核心數據庫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建立一系列標準規范作為技術支撐。在現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基礎上,需要建立下列技術標準和規范。明確數據匯交內容、匯交方式和具體技術要求,規范數據匯交工作,保證匯交數據的準確性、完整性和一致性。統一平面坐標系、高程坐標系、投影方式、數據格式、數據分類與編碼標準,明確數據抽取及整合技術要求,規范“一張圖”核心數據庫整合工作。明確數據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規范數據服務調用接口和調用技術要求,滿足不同業務系統的數據調用需求。明確“一張圖”核心數據庫中數據的更新內容、方式和技術要求,以自動更新和實時更新為目標,在技術和網絡安全允許的條件下,規范數據“一張圖”數據更新技術要求,保證數據的現勢性。用于規范“一張圖”核心數據庫建設的內容、程序、方法及要求,保證數據庫成果質量,促進“一張圖”核心數據庫的管理和服務。規范“一張圖”核心數據庫管理系統建設的總體構架、技術方法、系統功能、性能、開放性及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滿足“一張圖”核心數據統一管理及支持監管和決策的要求。2.1.2綜合監管平臺監管平臺在橫向上涉及各類業務系統集成,在織向上涉及省、市、縣三級聯動。橫向上,監管平臺和“一張圖”是監管的技術支撐,關聯緊密,“一張圖”中基礎數據庫為監管平臺運行通過接口提供數據調用服務,“一張圖”中由政務管理信息系統運行形成的業務數據庫是綜合監管數據庫的重要數據源,經過數據抽取、轉換、清洗、加載進入綜合監管數據庫。以“一張圖”基礎數據庫為基礎,疊加管理產生的業務(市批項目等)數據,對國土資源管理行為和開發利用過程的合規性、合法性進行比對核查和動態跟蹤,同時,通過對各類數據的綜合分析,對國土資源形勢進行研判,,并按照設定的指標進行預警。政務管理系統與監管平臺之間關聯緊密,存在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的關系,監管平臺運行產生的綜合分析成果被政務管理信息系統調用,為行政市批等管理行為提供輔助決策服務。同時;本級政務管理信息系統的運行產生的業務數據直接更新業務數據庫。縱向上,通過貫穿三級的統一的數據數據采集、監測、傳輸與匯總體系,形成完整的網絡化數據渠道。省級監管平臺與市/縣級監管平臺的模式可以不同,市/縣級通過政務管理信息系統運行和現場信息采集,實現監管目標,同時為省級監管平臺提供數據源。2.2設計原則2.2.1標準化與規范化原則為了確保系統的基礎性,實現信息的工享應用,XX省國土資源信息化前先要在國家和省廳的相關規范標準的基礎上,建市統一的標準和共同遵守的規范,使系統產品能為XX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以及政府各部門所接受和使用。2.2.2創新性與先進性原則緊密結合“十一五”的相關精神,結合即將推出的“十二五”規劃,在XX省國土資源信息化的建設中突出自主創新以及重點突破,保持信息系統在技術上的先進件。在充分分析當前信息系統技術發展的現狀以及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應用的業務需求,采用先進成熟的技術體系。同時,開發或配置先進、高效實用的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使整個系統能協調一致地運行,以獲得最大的系統性能和效益。同時,充分考慮系統后續發展的技術和應用需求,為后續的維護和升級提供全面的保障,在設計和開發上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使系統具有較強的可擴展能力。2.2.3經濟性與實用性原則技術方案將在實用的基礎上做到最經濟,以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在硬件和軟件配置、系統開發和數據庫設計上充分考慮在實現系統全部功能基礎上盡量節約經濟成本。同時,最大程度地滿足業務管理的需要,提供最優的應用和管理工具。具體做到:系統界面友好、易于使用及管理維護,數據管理方便、更新快捷,業務模型合理、數據交換切實可行、系統升級容易,具有優化的系統結構和完善的數據庫系統,具有與其他系統數據共享、協同工作的能力。滿足用戶在不了解技術的條件下,能夠很好的使用系統處理業務以及定制、調整和維護系統功能。2.2.4開放性與合作性原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