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Ⅰ政治文明歷程第七單元復雜多樣的當代世界 【會考要求】1.了解美蘇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認識美蘇“冷戰”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關系發展的影響。2.簡述歐洲共同體的形成、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和中國的振興以及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了解世界多極化趨勢在曲折中發展:①歐共體的形成;②日本成為經濟大國;③中國的振興;④不結盟運動。3.了解蘇聯解體后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的史實,認識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①兩極格局的瓦解;②多極化趨勢加強。4.了解新中國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動,理解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在處理國際關系方面的意義:①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②和平共處五項原則;③出席日內瓦會議和亞非會議。5.簡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實,概括我國在外交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6.了解中美關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實,探討其對國際關系產生的重要影響:①中美關系正常化;②中日建交。7.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重要外交活動為例,認識我國為現代化建設爭取良好的國際環境、維護世界和平和促進共同發展所做出的努力。【知識整理】 一、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一)“冷戰”的興起1.“冷戰”興起的原因:(1)二戰結束后,美蘇失去戰時同盟的基礎。(2)國家利益沖突:①美國確立了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根本原因)②蘇聯為確保東西部邊界安全,努力擴大影響,存在大國沙文主義。(3)美蘇兩國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根本對立(重要原因)。(4)英國對冷戰的興起推波助瀾(1946年丘吉爾發表“鐵幕”演說,是冷戰的最早宣傳者)。2.“冷戰”的表現(兩極格局的形成過程)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政治杜魯門主義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經濟馬歇爾計劃經濟互助委員會軍事北約華約(1)杜魯門主義()—冷戰開始的標志(開始出現兩大陣營的對峙)①實質:干涉別國內政,遏制共產主義,稱霸世界。②特點:政治上公開反蘇反共。(2)馬歇爾計劃(1948)①目的:控制西歐,遏制蘇聯,稱霸世界。②客觀作用:復興歐洲經濟,穩定資本主義秩序。③特點:是杜魯門主義的一次大規模運用(經濟上的隱蔽手段)(“一個胡桃的兩半”)。(3)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1947)、經濟互助委員會(1949)成立。(4)第一次柏林危機(1948)—冷戰第一次高潮。(5)北約(1949)成立①目的:遏制蘇聯,控制西歐。②性質:大國控制的軍事集團。(6)華約(1955)成立①目的:對抗北約。②性質:大國控制的軍事集團。3.“冷戰”的影響:(1)積極—①兩強競爭客觀上促進科技發展;②兩個集團勢均力敵,彼此不敢輕易動武,近半個世紀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2)消極—①“冷戰”使西歐依靠美國、東歐依靠蘇聯,世界分為兩部分;②美蘇全面對抗,進行軍備競賽,使世界處于核戰爭的威脅之下。③美蘇為爭奪世界霸權,肆意踐踏國際法,干涉別國內政,甚至不惜大舉用兵,破壞世界和平。(二)“冷戰”中的“熱戰”1.朝鮮戰爭(1950—1953)影響:使中美關系徹底破裂,美國采取遏制中國的政策,“冷戰”從歐洲擴大到亞洲。2.越南戰爭(1961—1975)影響:導致美國的霸權地位相對衰落,蘇聯此時在軍事實力上大體趕上美國。二、世界多極化趨勢(一)歐洲共同體的形成1.歐共體形成的背景:(1)二戰使西歐實力大損,國際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國;(2)20世紀50年代,西歐各國生產力發展,經濟聯系加強(根本原因);(3)兩極格局下,只有聯合才能保障自身的安全與發展;(4)共同的文化遺產和心理認同感(歷史根源)。2.形成過程:1951年成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歐洲經濟一體化開始;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成立;1967年三者合并為歐洲共同體。3.歐洲一體化建設內容:建立關稅同盟;實行共同農業政策;建立歐洲貨幣體系;加強科技合作。4.歐洲一體化的影響:(1)經濟上促進了西歐國家經濟的發展和實力的增強,與美國競爭;(2)政治上力圖推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美國的霸權地位受到削弱;(3)沖擊兩極格局,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探究:歐洲經濟一體化的特點(1)經濟領域的局部合作到全面合作;(2)從經濟領域開始到政治經濟一體化。(二)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1.日本經濟發展的表現:1956-1972年間高速發展,GDP上升到資本主義世界第二,僅次于美國。2.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①美國的扶植;②民主化改革;③政府重視科技、教育;④利用國家政權推動經濟發展(制定經濟計劃);⑤朝鮮戰爭期間,美國大量軍事訂單的刺激。3.影響:(1)日本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經濟大國;(2)改變了戰后初期向美國一邊倒的政策,實行以日美關系為軸的全方位外交;(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領域呈現出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沖擊兩極格局,促進世界格局多極化。(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1.背景:(1)二戰后,亞非拉地區誕生許多新興獨立國家;(2)兩極格局下,新興獨立國家處于弱勢地位,為改變這種狀況,積極謀求自身發展與和平的有效途徑。2.概況:1961年貝爾格萊德會議,通過《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宣言》,標志著不結盟運動興起。3.宗旨原則:獨立、自主、不結盟、非集團。4.影響:標志著第三世界國家以獨立的力量登上國際政治舞臺,開始改變由超級大國和西方國家決定世界事務的局面;沖擊兩極格局,使世界向多極化方向發展。△探究:20世紀60、70年代,兩極格局受到哪些因素的沖擊?歐共體的聯合自強,日本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中國的振興。三、新中國外交(一)建國初期的外交(1949—50年代中期)1.外交方針: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2.三大外交政策:(1)“另起爐灶”含義:不承認國民政府建立的外交關系,同各國另建新的平等外交關系。(2)“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含義:消除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和特權,再考慮與西方國家建交。(3)“一邊倒”含義:堅定不移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3.外交成就:(1)建國一周年與蘇聯等17國建立外交關系;(2)1953年中印談判,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3)1954年參加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之一的身份參加;(4)1955年參加亞非國際會議(萬隆會議),提出“求同存異”方針。△探究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目的、內容、意義、特點?目的:同鄰近國家和新興民族獨立國家發展友好關系。內容: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意義:標志著新中國外交政策的成熟,成為解決國與國之間問題的基本準則。特點:超越了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差異,具有包容性和開放性。△探究2:如何理解“求同存異”方針?“同”:有相同的歷史遭遇,都曾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都面臨發展經濟、維護民族獨立的任務。“異”: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的差異。“求同”:共同的發展目的。“存異”:保存不同的社會制度、意識形態。(二)70年代的外交成就1.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第26屆聯大)(1)恢復原因:①70年代美國霸權地位衰落;②亞非拉發展中國家支持;③中國國際地位提高。(2)作用:提高了中國國際地位。2.中美關系的改善——外交突破點(1)改善原因(是中美兩國國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結果):美國—遏制和孤立中國政策的失敗;與蘇聯爭霸處于守勢;美國經濟地位的衰落。中國—有利于應對來自蘇聯的威脅;有利于解決臺灣問題;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2)改善進程:1972年尼克松訪華,發表《中美上海公報》,標志著中美關系正常化;,中美發表《中美建交聯合公報》;,中美兩國正式建交。(3)改善意義:①提高中國政治地位;②推動中日關系的改善;③打開中國外交新局面,國際上出現和中國建交的熱潮;④對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統一有重要意義。3.中日邦交正常化,中日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和建交。(三)改革開放以來的外交1.經濟: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1)新時期外交的四項原則:平等互利、形式多樣、講求實效、共同發展。(2)主要表現:①擴大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②世界性經濟合作—2023年底,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③積極參與地區性組織的外交活動:90年代參與亞太經合組織(APEC)活動,2023年推動建立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2.政治: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1)80年代以來的外交方針: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2)主要表現:①改善和發展同世界大國的關系,與俄羅斯、美國等國建立不同類型的“伙伴關系”,形成全方位外交格局。②致力于促進地區的和平與穩定,2023年成立上海合作組織;③維護聯合國的權威,積極參與維和行動;④積極開展反恐外交,與各國合作,共同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四、跨世紀的世界格局(一)蘇聯解體與兩極格局瓦解1.蘇聯解體的進程:(1)戈爾巴喬夫政治改革:①指導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會主義”路線;②主要內容:取消共產黨的領導地位,實行多黨制;③影響:導致國內政局失控,民族紛爭迭起,蘇聯迅速走向解體。(2)蘇聯在歐洲構筑的政治、經濟和軍事體系全線崩潰:①1990年德國統一;②1991年經互會解散;③1991年華約解散。(3)“8·19”事件——蘇聯解體催化劑(4)獨聯體成立,蘇聯解體:①,獨聯體成立;②,蘇維埃舉行最后一次會議,宣告蘇聯停止存在,蘇聯完全解體。2.蘇聯解體的原因:(1)歷史原因(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弊端;(2)現實原因:戈爾巴喬夫改革;(3)外部原因:西方國家的和平演變。3.蘇聯解體的影響:兩極格局最終瓦解,冷戰宣告結束。4.東歐劇變的實質:社會制度的變化,由社會主義制度演變為資本主義制度。△探究:我們應從蘇聯解體、東歐劇變吸取什么教訓?①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執政建設;②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③反對西方的和平演變;④社會主義道路曲折、復雜,任務艱巨。(二)兩極格局瓦解后的世界形勢1.當前世界形勢的特點:世界形勢總體上趨向緩和,和平與發展成為主流,緩和與動蕩并存。2.當前世界形勢的形成原因(兩極格局瓦解的影響):(1)兩極格局的瓦解結束了兩大集團的對峙,大國間的軍事對抗和軍備競賽減弱,一些地區沖突得到解決或緩解,維持世界和平的因素增長;(2)兩極格局的瓦解打破了原有的國際力量對比平衡,被“冷戰”掩蓋的民族及宗教糾紛、領土爭端等矛盾逐漸暴露;(3)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力圖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地區和世界秩序;(4)恐怖主義危害世界。(三)兩極格局瓦解后的世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論建設工程合同的法律問題
- 便利店加盟合同書樣本2025
- 深圳二手房買賣合同要點
- 人才合作合同
- 云南省迪慶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二次調研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上海戲劇學院《藥物合成反應C》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南昌市10所省重點2025年高三下學期暑假聯考物理試題含解析
- 濰坊理工學院《云南原生態民族音樂》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宿松縣2024-2025學年小學六年級第二學期小升初數學試卷含解析
- 二手房產合同轉讓協議書
- 教研項目合同協議
- 腹壁切口疝手術護理查房
- 濟南水務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真題2024
- 鄉村醫生藥品管理培訓
- SL631水利水電工程單元工程施工質量驗收標準第4部分:堤防與河道整治工程
- 2025年4月版安全法律法規標準文件清單
- 品管圈PDCA改善案例-降低住院患者跌倒發生率
- 人工智能引論知到智慧樹章節測試課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大學
- 《電工電子技術基礎》高職全套教學課件
- JTG F90-201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術規范
- 生命體征監測-PPT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