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這首歌描述了哪一歷史事件以后東北人民流離失所的情景?這一事件發(fā)生在何時何地?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景?請同學們看《松花江上》,回憶上一節(jié)課的有關內容,思考下面的問題: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還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xiāng),拋棄那無盡的寶藏,流浪!流浪!整日價在關內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夠回到我那可愛的故鄉(xiāng)?哪年,哪月,才能夠收回我那無盡的寶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時候,才能歡聚在一堂?
“九一八”事變
1931年9月18日東北沈陽因為面對日軍的侵略,蔣介石國民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時間,東北三省全部淪陷敵手。這首歌描述了哪一歷史事件以后東北人民流離失所的情景?這一事件發(fā)生在何時何地?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情景?第13課全民族抗戰(zhàn)開始一、七七事變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炮轟宛平城和盧溝橋盧溝橋思考一七七事變是偶發(fā)事件,還是蓄意挑釁?
七七事變是日軍精心策劃,蓄意挑釁。因為:1、日軍先舉行軍事演習,為調兵遣將作了準備,為士兵失蹤的借口留下伏筆。
2、演習地點選擇在盧溝橋附近,這是當時北平通往南方和京外各地的唯一門戶,是兵家必爭之地。
3、強行入城遭拒,日軍當即開炮轟擊,這說明日軍早已準備擴大事端。一、七七事變
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始,也是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開始的標志。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思考二
為什么說七七事變標志著中國全民族抗戰(zhàn)的開始?
七七事變后,日本發(fā)動全面侵華戰(zhàn)爭,中國軍民在全國范圍內展開抗日戰(zhàn)爭。日本的侵略促成了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以此為基礎建立了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團結全國各界群眾投入抗戰(zhàn)。因此,無論從戰(zhàn)爭的范圍,還是從涉及的群眾面來說,抗日戰(zhàn)爭已從九一八事變后的局部抗戰(zhàn)轉化為七七事變后的全民族抗戰(zhàn)。佟麟閣副軍長、趙登禹師長相繼為國捐軀2、平津保衛(wèi)戰(zhàn)——英雄的贊歌
1937年7月28日—30日,平津失陷佟麟閣
戰(zhàn)死者光榮,偷生者恥辱……國家多難,軍人當馬革裹尸,以死報國。趙登禹
全國抗日戰(zhàn)爭的開始激戰(zhàn)日軍攻下盧溝橋日軍攻入北平平津危急!華北危急!中華民族危急!……全中國同胞、政府與軍隊團結起來筑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zhàn),才是我們的出路。共產黨通電全國1937年7月8日,中國共產黨發(fā)表抗日通電,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國共兩黨親密合作,筑成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堅固長城,把日本侵略者驅逐出中國。返回1937年8月14日,國民政府發(fā)表自衛(wèi)宣言,表示抗戰(zhàn)。返回1937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向國民政府提交了《中國共產黨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9月22日,國民黨公布了此宣言。至此,國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返回西北工農紅軍改編為:南方八省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八路軍副總司令彭德懷返回新四軍軍長葉挺新四軍副軍長項英二、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1、中國共產黨的倡導⑴反映迅速⑵觀點鮮明、立場堅定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態(tài)度材料一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給張學良的密電:“無論日本軍隊此后如何在東北尋釁,我方應予不抵抗,力避沖突。”材料二
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fā)表談話“我們希望和平而不茍安,準備應戰(zhàn),而決不求戰(zhàn)。……如果戰(zhàn)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zhàn)之責任,皆應抱定犧牲一切之決心。”比較國民黨的抗日態(tài)度?2、國民黨抗日態(tài)度的變化A.言談表態(tài)的變化B.軍事部署的變化(2)變化的原因①國難當頭,若再妥協(xié)退讓,必失民心,政權可能不保.②日軍進攻上海,逼近南京,已直接威脅國民政府的生存,有關切身利益,已無退縮余地.⑴變化的表現(xiàn)3、國共兩黨達成協(xié)議1937年7月15日,中共向國民黨送交國共合作宣言。8月22日,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17日,中共派周恩來等同國民黨談判兩黨合作問題。9月22日,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承認共產黨的合法地位。4.抗日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的歷史意義
中國只有動員全民族的力量進行抵抗,才能有救國的前途。統(tǒng)一戰(zhàn)線集政府、黨派、軍隊、人民為一體,匯合全民族的力量進行全面抗戰(zhàn),為爭取抗戰(zhàn)勝利奠定了深厚基礎。1、時間:三、南京大屠殺達30萬人1937年12月2、死亡人數(shù):日軍攻占南京1937年12月15日,占領南京的日軍正在掠奪財物。
南京城一片廢墟日軍坑殺中國人民南京下關長江邊尸體堆積準備屠殺對俘虜和平民進行刺殺訓練日軍砍頭比賽,暴行令人發(fā)指!
“占領南京前誰先殺死百人”比賽的日軍第十六師團九聯(lián)隊野田毅少尉(右)和向井敏明少尉(左)
南京大屠殺期間,日軍官兵私自拍攝的日軍砍殺中國軍俘虜“試斬”的過程請不要忘記——1937年的那個令全中國人最寒冷的冬天!
A、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陷南京。在以后長達6個星期的時間內,日軍對我無辜市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遇難者達30多萬人!B、日軍采用了集體槍殺、刀砍、割腹、肢解、水溺、焚燒、活埋、軍犬撒咬等屠殺手段,其野蠻暴行為人類文明史所罕見,中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遭遇到了空前的劫難!
C、“江邊流水盡為之赤,城內外所有河渠、溝壑無不填滿尸體。”
——摘自《遠東國際法庭判決書》歷史不容抹殺,歷史不容篡改,歷史不容重演!現(xiàn)實背景:日本政府及右翼勢力的反華立場,否認南京大屠殺。他們認為:日軍在“南京事件”中沒有對平民實施有組織的屠殺行為。認為死難者為陣亡的中國士兵或中國軍民退時自相踐踏造成,把南京的死難者歸結為中國故意嫁禍給日軍的謊言。——?
事實真的如此嗎?
?日本政府每4年審定一次由民間各出版社分別編寫的歷史教科書。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至今,日本有4次審定發(fā)行的教科書因明顯地篡改歷史、肆無憚地美化侵略戰(zhàn)爭而引起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強烈憤慨與抗議。
1982年第一次審定“侵略華北”成了“進出華北”。1986年第二次審定只字不提日本曾侵略過別的國家。
2001年第三次審定將太平洋戰(zhàn)爭標榜為“正義”。2005年第四次審定篡改歷史的錯誤仍比比皆是。日本右翼勢力篡改歷史教科書
近年,新加坡已經決定,把過去從初一開始的歷史教育,提前到小學四年級進行,重點講授“日本占領時期的歷史”,并在新的教科書中增加日本侵略的內容,以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心和國防意識。啟示
對我們來說,真正可怕的不是日本右翼分子對歷史的歪曲,而是我們自己對歷史的遺忘。
日本政府每4年審定一次由民間各出版社分別編寫的歷史教科書。自上個世紀80年代初至今,日本有4次審定發(fā)行的教科書因明顯地篡改歷史、肆無忌憚地美化侵略戰(zhàn)爭而引起亞洲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強烈憤慨與抗議。
1982年第一次審定“侵略華北”成了“進入華北”;把日軍“對中國的全面侵略”改成“全面進攻”。
1986年第二次審定只字不提日本曾侵略過別的國家。仍將日本侵華戰(zhàn)爭說成是日軍“被迫應戰(zhàn)”.
2001年第三次審定將太平洋戰(zhàn)爭標榜為“正義”。2005年第四次審定篡改歷史的錯誤仍比比皆是。日本右翼勢力篡改歷史教科書日本右翼勢力在中學歷史教科書篡改史實,居心何在?右翼勢力妄想掩蓋事實真相,歪曲歷史事實,向青少年灌輸虛假的歷史知識,從而美化侵略戰(zhàn)爭,為軍國主義翻案招魂,敵視社會主義的中國,破壞中日人民友好關系.
靖國神社是日本近代史上軍國主義對外侵略擴張的精神支柱。它建于1869年(明治維新第二年),最初叫“東京招魂社”,到了1879年改稱為“靖國神社”。它把在明治維新以來歷次戰(zhàn)爭、其中多為對外侵略戰(zhàn)爭中死去的亡靈作為神來祭祀。靖國神社坐落在日本東京九段北,占地10萬多平方米,大門兩側各豎一座塔,塔身上的浮雕是為日本侵華戰(zhàn)爭樹碑立傳的內容。陳列館里有當年侵華日軍的武器、戰(zhàn)利品、遺物、遺書和照片。神社里供奉著日本明治維新以來歷次對外戰(zhàn)爭中246萬多戰(zhàn)死者的牌位。1978年10月,東條英機等14名甲級戰(zhàn)犯和兩千余名乙級、丙級戰(zhàn)犯的牌位也被移進這個神社。
小知識靖國神社靖國神社的前門照片2004年元旦上午,正當人們辭舊迎新之際,小泉第四次以日本內閣總理大臣的身份參拜了供奉著東條英機等甲級戰(zhàn)犯牌位的靖國神社。情感升華―――注目現(xiàn)實、展望未來情感升華―――注目現(xiàn)實、展望未來北京一餐廳出怪招服務員穿日本軍服"練兵"情感升華―――注目現(xiàn)實、展望未來中國女青年身著日本軍旗裝情感升華―――注目現(xiàn)實、展望未來課堂小結七七事變標志抗日戰(zhàn)爭促成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正式形成淞滬會戰(zhàn)南京失守紅軍改編中國國民黨其他會戰(zhàn)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太原會戰(zhàn)日軍入南京大屠殺抗號日召取得平型關大捷守衛(wèi)平津合作合作撤離上海本課學習要點一、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1、時間:1937年7月7日
2、地點:宛平城
3、性質:日本挑起的全面侵略中國的戰(zhàn)爭
4、影響:揭開了中華全民族的偉大抗日民族解放戰(zhàn)爭的序幕二、淞滬抗戰(zhàn)
1、時間:1937年8月13日
2、謝晉元與800壯士,英勇抵抗日軍的侵略
3、結果:上海失陷,粉碎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計劃三、南京大屠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紙制品制造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考核試卷
- 環(huán)境監(jiān)測與重金屬污染土壤修復考核試卷
- 紙張品質控制與管理考核試卷
- 絹絲在復合材料領域的創(chuàng)新研發(fā)與應用實踐考核試卷
- 網絡安全技術實踐教程(微課版)-教案 病毒與木馬的認知與防護
- 肇慶市實驗中學高中物理:習題課高效課堂教學設計
- 內蒙古自治區(qū)呼倫貝爾市、興安盟2025屆初三第三次質量檢測試題語文試題含解析
- 上海市浦東新區(qū)四校2024-2025學年高三月考(5)語文試題含解析
- 西華師范大學《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史話》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蘭州信息科技學院《航天醫(yī)學工程概論》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教育部《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道德修養(yǎng)手冊
- JGT163-2013鋼筋機械連接用套筒
- DL∕T 782-2001 110kV及以上送變電工程啟動及竣工驗收規(guī)程
- JJF(通信) 068-2023 雷達回波模擬器校準規(guī)范(報批稿)
- 虎牙公會合同范本
- 花籃拉桿式懸挑式腳手架施工施工工藝技術
- 完整版交管12123駕照學法減分復習題庫及答案1套
- 胸腔積液考試試題
- 食堂生物防治制度
- 醫(yī)科大學醫(yī)院安保服務采購項目保安服務實施方案
- 中國痔病診療指南(2020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