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
經濟政治體制的嚴重弊端
課堂小結第一學習主題第6課蘇聯的建設成就與體制弊端導入列寧宣告蘇維埃政府成立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蘇俄)如旭日東升,噴薄而出。在人類社會的現代化進程中,蘇聯首創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模式;列寧為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不懈地探索和實踐,其中的艱難曲折與成敗得失已成為一筆巨大的歷史財富。現在就讓我們來重溫這段不平凡的歷史吧!《工人與集體農莊女社員》蘇聯女雕塑家薇拉·伊格娜吉葉芙娜·穆希娜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1920年冬俄國人在等待面包經過四年(1914~1918)帝國主義大戰和三年(1918~1920)國內戰爭。到1920年,蘇維埃俄國重工業產量比戰前減少87%,輕工業產量也大幅度下降,食鹽和食糖產量分別只及戰前的30%和8%,糧食產量只有戰前的一半。經濟形勢的嚴峻導致了工農大眾生活的惡化。1920年蘇俄發生的示威游行粉碎國內外反革命叛亂和武裝干涉后,蘇維埃俄國的經濟形勢非常嚴峻。工人常常處于饑餓之中,農民對余糧征集制不滿,工農聯盟受到威脅。在唐波夫省、烏克蘭、頓河流域和西伯利亞等地,不斷出現農民以各種形式對抗蘇維埃政權的活動。“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必須改變。1920年蘇俄農民流傳這樣的說法“土地屬于我們,面包卻屬于你們;水屬于我們,魚卻屬于你們;森林屬于我們,木材卻屬于你們。”1921年時的列寧針對某些水兵中爆發的不滿情緒列寧在深思著醞釀著實行新經濟政策
為了解決國內的經濟困難和緩和政治危機(直接目的)。1921年3月8~16日,俄共(布)召開了第10次代表大會。根據列寧的提議,大會于3月15日通過決議,決定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收集制,以“新經濟政策”取代“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反對余糧征集制反對“戰時共產主義政策”列寧在俄共(布)“十大”
1912年1月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拉格代表會議(第六次全俄代表會議)上把堅持機會主義立場的孟什維克取消派(1905年革命失敗后,大部分孟什維克變為主張取消革命取消革命黨的取消派)開除出黨。布爾什維克成為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1918年3月該黨第七次緊急代表大會根據列寧建議決定改名為“俄國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俄共(布)”;1925年12月該黨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決定易名為“蘇聯共產黨(布爾什維克)”,簡稱“聯共(布)”;1952年10月在蘇共第十九次代表大會上決定取消雙重名稱,改稱“蘇聯共產黨”,簡稱“蘇共”。新經濟政策
農業方面: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征集制,納稅后剩下的糧食歸農民支配(糧食稅的數額大大少于余糧收集制)。
工業方面:除重要工礦企業由國家經營外,中小企業可允許本國和外國資本家經營。
商業方面:廢除平均主義的配給制,商品通過市場用貨幣自由交換。農民踴躍交納糧食稅(1922年)由于實行新經濟政策,耶戈列夫斯克地方農民的積極性迅速提高。“新經濟政策”實施后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情況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新經濟政策”作用(歷史意義)①突出了新經濟政策是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從俄國國情出發,利用市場和商品貨幣關系擴大生產,改善和鞏固工農聯盟;②恢復經濟,進一步鞏固蘇維埃政權。蘇聯的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的成立蘇聯15個加盟共和國示意圖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阿塞拜疆、亞美尼亞、格魯吉亞)四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以后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摩爾達維亞等加入。蘇聯共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成立,提高了蘇聯的國際地位和聲望,加強了國內各民族的團結合作,推動了政治、經濟、文化和國防事業的發展。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國旗蘇聯國徽蘇聯國歌歌詞偉大俄羅斯,永久締聯盟,獨立共和國,自由結合成。各民族的意志所建立的蘇聯,統一而又強大,萬年萬萬年!自由的祖國,你無比光輝,各民族友好的堅固堡壘!蘇維埃紅旗,人民的紅旗,從勝利引向勝利!
自由的陽光,照耀著我們,偉大的列寧,指明路程。斯大林教導要忠于人民,他鼓勵我們,去建立功勛。自由的祖國,你無比光輝,各民族友好的堅固堡壘!蘇維埃紅旗,人民的紅旗,從勝利引向勝利!
戰爭中成長,我們的紅軍,敵人來侵略,就消滅干凈。斗爭中決定后一代命運,領導我祖國,向光榮前進!自由的祖國,你無比光輝,各民族友好的堅固堡壘!蘇維埃紅旗,人民的紅旗,從勝利引向勝利!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列寧與斯大林列寧和斯大林正為蘇聯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暢說。他們對蘇聯的未來充滿希望,充滿信心。列寧于1924年逝世以后,蘇聯人民在斯大林為首的聯共(布)的領導下,為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而艱苦奮斗。列寧和斯大林1922年在哥爾克村列寧逝世約瑟夫·維薩里昂諾維奇·斯大林原姓朱加什維利Stalin1879.12.21~1953.3.5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活動家
政治家列寧逝世后,斯大林逐漸成為蘇聯最高領導人,開始領導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經過工業化建設和農業集體化,實施國民經濟發展五年計劃,取消“新經濟政策”。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蘇聯確立了新的經濟體制。海報《完成五年計劃》
1928年~1932年(蘇聯在20世紀30年代為宣傳國民經濟發展的五年計劃而繪制)我們比先進國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們應當在十年內跑完這段距離。或者我們做到這一點,或者我們被人打倒。工業化的中心,工業化的基礎,就是發展重工業(燃料、金屬等),歸根到底,就是發展生產資料的生產,發展本國的機器制造業。——斯大林蘇聯“一五”計劃的重點項目之一——第聶伯河上的水力發電站(始建于1932年當時歐洲最大的水電站)拖拉機生產線這是蘇聯1932年為宣傳工業化而印發的海報。1931年,斯大林提出了“技術決定一切”的口號。1935年5月,斯大林又提出“干部決定一切”,作為對“技術決定一切”的補充。“技術決定一切”蘇聯工業總產值及重要工業產品所占地位
第一個“五年計劃”(1928~1932)只用了4年零3個月便提前完成。到1932年,蘇聯已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已達70%,綜合國力顯著增強,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在經濟方面的差距大大縮小,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社會主義制度具有的優越性。
1933年~1937年,經過第二個“五年計劃”,蘇聯工業產量比十月革命前的1913年幾乎增長5倍,工業產值躍居歐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蘇聯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也有較大提高。“二五”計劃也以四年零三個月提前完成。蘇聯社會主義建設主要成就(1921年~1940年)①提前完成兩個“五年計劃”;②實現從農業國到工業國的轉變;③綜合國力大大提高。集體農莊莊員在田間用餐
1929~1933年蘇聯大規模開展的將個體小農私有經濟轉變為社會主義大集體經濟的運動。為適應社會主義工業化發展的要求,1928年11月,聯共(布)中央全會決定加快農業集體化步伐。到1937年,93%的農戶參加了集體農莊,基本上完成農業集體化。農業集體化消滅了富農階級,為農業機械化、現代化開辟了道路,但其中出現的強迫命令現象,也造成了不良影響和后果。1929年全國范圍內開展大規模農業集體化運動經濟政治體制的嚴重弊端紅場閱兵(1939年繪制)在蘇聯每年5月1日國際勞動節和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都要在紅場舉行閱兵式和群眾游行。海報反映的是一次紅場閱兵活動,天上滿是飛機,廣場上正在通過由紅軍士兵組成的方陣。斯大林身后的紅旗上寫著:“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偉大旗幟萬歲!”海報上四四方方的建筑是列寧墓。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特點:以國家為核心、高度集中表現:經濟上高度集中政治上高度集權文化上高度劃一“大清洗”運動(肅反運動)蘇聯“大清洗”運動(即“肅反運動”)
1934年12月1日,列寧格勒州委書記謝爾蓋·基洛夫遇刺身亡。斯大林對此大做文章,從1936年到1938年在莫斯科進行了對部分原共產黨高級領導人的三次公審。第一次公審是1936年8月,針對所謂的“托洛茨基-季諾維耶夫恐怖中心”的16名被告人的審判,其中格里格利·季諾維耶夫和列夫·加米涅夫是重要的前黨領導。所有16人被判有罪和處死。第二次公審是1937年1月,被告17人中包括卡爾·拉狄克等。13人被槍斃,其余被關入勞改營,這些人很快死于營中。第三次公審是1938年3月,針對所謂“托洛茨基和右派集團”,其中包括原共產國際主席尼古拉·布哈林、原總理阿列克塞·李克夫、克里斯蒂安·見賴可夫斯基和原秘密警察首領雅戈達本人。所有重要被告人被處死。據估計,1936~1939年,蘇聯約400萬人遭逮捕和判刑。到1939年,運動逐漸平息。《幸福的童年》海報海報上的文字為“多謝敬愛的斯大林使我們能有一個幸福的童年”。這幅海報是蘇聯女畫家瓦托琳娜于1939年創作,是為慶祝斯大林的六十壽辰創作的。宣傳斯大林的海報課堂小結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重大成就經濟政治體制的嚴重弊端1.蘇維埃俄國面臨的經濟困難和政治危機2.俄共(布)決定實行“新經濟政策”3.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4.新經濟政策實施的意義5.蘇聯的成立1.列寧的逝世2.斯大林領導蘇聯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3.蘇聯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1.蘇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出現重大失誤2.蘇聯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弊端及影響學習與探究學習活動討論會:蘇聯的經濟政治體制存在哪些弊端?十月革命后,蘇聯經濟政治體制的形成有一個過程,從30年代開始蘇聯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
1.蘇聯經濟體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①實行單一的生產資料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體所有制)和單一的按勞分配原則;②實行計劃原則管理經濟,排斥市場經濟,整個國民經濟靠國家指令性計劃指揮安排,忽視價值規律,企業缺乏自主權,一切由國家統一分配、調撥、安排;③在經濟發展戰略上,片面強調優先發展重工業特別是國防工業,形成重、輕、農的發展序列,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失調、畸形發展。
2.蘇聯政治體制的主要特征是高度集權的領導體制。①黨對國家實行統一領導,但黨政不分,以黨代政;政企不分,以政代企;②權力過分集中在上級機關和少數人手里,形成個人獨斷專行;③干部管理體系嚴密,普遍實行任命制和實際存在的領導職務終身制,選舉制流于形式;④建立了必要的監督制度,但缺乏有效監督,官僚主義和腐敗現象嚴重;⑤建立了必要的民主法制制度,但過分強調專政和國家的鎮壓職能,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不健全,以人治代替法治;⑥在意識形態領域,突出的特點是對思想文化的嚴格控制和嚴重的個人崇拜。蘇聯模式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揮過巨大的作用,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著種種弊端,制約和阻礙著勞動者積極性的發揮、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日益影響社會主義優越性的體現。學習測評1.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通過的新經濟政策規定()。
A.實行實物配給制B.取消商品買賣
C.征收固定的糧食稅D.實行余糧征集制2.斯大林執政時期,對蘇聯經濟建設起主導作用的是()。
A.經濟規律B.商品經濟C.市場機制D.行政命令和強制手段3.蘇聯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于()。
A.1920年B.1921年C.1928年D.1933年4.在社會主義建設中,蘇聯政府優先發展的部門是()。
A.重工業B.輕工業C.商業D.農業5.下列按事件發生的先后順序是()。①蘇俄政府②沙皇政府③蘇聯政府④臨時政府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CDCAB6.蘇聯成立的時間是()。
A.1918年B.1921年C.1922年D.1924年7.1932年,已由農業國變成工業國的國家是()。
A.美國B.英國C.俄國D.蘇聯8.最早在蘇聯形成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是在()。
A.戈爾巴喬夫B.列寧C.斯大林D.赫魯曉夫9.為什么說“新經濟政策”是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有益探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餐飲業智慧餐廳運營管理系統方案
- 顱底骨折耳漏護理
- 機械工程測試與質量控制知識要點總結
- 潢川大班考試題庫及答案
- 工廠工人考試題庫及答案
- 網絡平臺用戶行為分析及運營策略
- 病理生理考試題庫及答案
- 分析線上購物與傳統零售的優劣對比
- 敬老院院長聘用合同
- 世界歷史文明史知識點習題集與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全文課件
- 2025年輔警招聘公安基礎知識100題及答案
- 《籃球運球 移動技術》教案(共四篇)
- 智能建筑工程分部(子分部)工程質量驗收
- 建筑工程住宅水泥制品排氣道系統應用技術規程
- DNM-9602酶標分析儀操作規程
- 四川省宜賓龍文學校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下學期6月檢測(期末模擬)歷史試卷
- 以退為進的中國惠民保發展-基于73款停售惠民保產品的分析-【復旦許閑】20240719
- 智能紡織技術的家居家紡應用
- DL∕T 5161.14-2018 電氣裝置安裝工程質量檢驗及評定規程 第14部分:起重機電氣裝置施工質量檢驗
- 有機半導體完整版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