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陶淵明_第1頁
歸園田居陶淵明_第2頁
歸園田居陶淵明_第3頁
歸園田居陶淵明_第4頁
歸園田居陶淵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陶淵明資料卡片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參軍、鎮軍參軍、彭澤縣令等職,最末一次出仕為彭澤縣令,八十多天便棄職而去,從此歸隱田園。他是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有《陶淵明集》。主要成就:田園詩派創始人、文學史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代表作品: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喜歡的花菊花等歸田園居課前預習早年生活淵明曾祖或為陶侃(尚存爭議,但二者的親緣關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晉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過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說,或名岱或名茂),父親是個“寄跡風云,寘茲慍喜”的人,具體事跡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淵明三歲,后嫁給程姓人家,故陶詩文提及她時稱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來,淵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壞。八歲時淵明父去世,家境逐漸沒落。十二歲庶母辭世,淵明后來作文章回憶這段往事時寫道:“慈妣早世,時尚孺嬰。我年二六,爾才九齡”(《祭程氏妹文》)。二十歲時家境尤其貧困,有詩可證:“弱年逢家乏”(《有會而作》)。他的身上,同時具有道家和儒家兩種修養。二十歲時,淵明開始了他的游宦生涯,以謀生路。《飲酒》其十:“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道路迥且長,風波阻中途。此行誰使然?似為饑所驅。傾身營一飽,少許便有馀。恐此非名計,息駕歸閑居”即是回憶他的游宦生涯。在此階段他為生活所迫出任的低級官吏詳情已不可考。在短暫的居家生活后,二十九歲時,他出任州祭酒(此官職具體負責事務尚待考),不久便不堪吏職,辭官歸家。不久,州里又召他做主簿,他辭卻了此事,依舊在家閑居。隆安二年(公元398年),淵明加入桓玄幕。隆安四年初(公元400年)奉使入都,五月從都還家,于規林被大風所阻,有詩《庚子歲五月從都還阻風規林》,表達了他對歸家的渴望和對園林對舊居的懷念。一年后因母喪回潯陽居喪。三年丁憂期滿,淵明懷著“四十無聞,斯不足畏”的觀念再度出仕,出任鎮軍將軍劉裕參軍。此時他的心情是矛盾的,既想為官一展宏圖,可在出仕后卻仍然眷念田園,“目倦川途異,心念山澤居”(《始作鎮軍參軍經曲阿作》)。義熙元年(公元405年)三月,淵明為建威將軍劉敬宣參軍,經錢溪使都,有《乙巳歲三月為建威參軍使都經錢溪》詩云:“晨夕看山川,事事悉如昔”,“眷彼品物存,義風都未隔”,“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動蕩于仕與耕之間已有十余年,他已厭倦了也看透了官宦生活致仕生涯隱居生活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淵明最后一次出仕,為彭澤令。十一月,程氏妹卒于武昌,淵明作《歸去來兮辭》,解印辭官,正式開始了他的歸隱生活,直至生命結束。此時的淵明,政治態度入于明確的時期,思想上也入于成熟的時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這時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這樣做,而且也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做。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農民的生活。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如《歸園田居》五首、《雜詩》十二首。義熙四年(公元408年)六月中,淵明家中火災,宅院盡毀,被迫遷居。義熙十一年(公元415年),朝廷詔征他為著作佐郎,淵明稱病沒有應征。義熙十四年(公元418年),王弘為江州刺史,約于此年或稍后一二年結交淵明,二人之間有軼事量革履、白衣送酒。元嘉元年(公元424年),顏延之為始安太守,與淵明結交,有軼事顏公付酒錢。元嘉四年(公元427年),檀道濟聽聞淵明之名,去看望他,贈以粱肉,并勸他出仕淵明卻拒絕了他,所贈粱肉也沒有收下。同年,淵明卒于潯陽。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詩文作品類型飲酒詩: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他的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詠懷詩: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田園詩: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散文辭賦:陶淵明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有賴于他的散文和辭賦的,實不下于他的詩歌。特別是《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和《歸去來兮辭》,這三篇最見其性情和思想,也最著名。詩中有畫歷來評價

李白《九日登山》: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辛棄疾《鷓鴣天》:晚歲躬耕不怨貧,只雞斗酒聚比鄰。都無晉宋之間事,自是羲皇以上人。千載后,百篇存,更無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謝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塵。

紀昀《云林詩抄序》:夫陶淵明詩,時有壯論,然不至如明人道學詩之迂拙也。魯迅《題未定草(七)》: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朱光潛《詩論》:淵明在情感生活上經過極端底苦悶,達到極端底和諧肅穆。梁啟超《陶淵明之文藝及其品格》:自然界是他愛戀的伴侶,常常對著他笑。歸園田居(簡介)你對歸園田居了解多少?《歸園田居》為著名詩人陶淵明所作,一共5首詩歌描寫了詩人重歸田園時的新鮮感受和由衷喜悅。在詩人的筆下,田園是與濁流縱橫的官場相對立的理想洞天,尋常的農家景象無不是現出迷人的詩情書意。詩人在用白描的手法描繪田園風光的同時,也巧妙地在其間融入自己的生活理想、人格情操歸田園居(其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歸田園居(其二)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歸田園居(其三)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歸田園居(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徘徊丘垅間,依依昔人居;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馀”。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歸田園居(其五)悵恨獨策還,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雞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歸園田居(其一)

本詩的題眼?歸問:詩人從何而歸?從哪句中可以讀出?塵網、樊籠官場生活——喻情——厭惡悔恨問:詩人為何而歸?養家糊口,大濟蒼生,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問:詩人歸向何處?歸向田園。問:詩人歸去如何?自由、安逸、喜悅。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通讀全文思考?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指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