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9課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學習目標:1.簡述自然經濟逐漸解體的史實,并分析其影響。2.概括洋務運動的史實,分析其歷史作用。3.掌握民族工業興起的史實,認識近代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變動一: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變動二:外商企業出現變動三:洋務企業出現第9課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變動四: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出現
材料:1845年福州官員奏稱:洋貨“充積于廈口”洋布洋棉“其質既美,其價復廉,民間之買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洋商還從中國收購大量農、副、土特產品,其中,以絲茶為大宗……自然經濟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自家種糧、自家紡紗、自家織布、自家消費
思考1:材料表明自然經濟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傳統的經濟結構自然經濟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自家種糧、自家紡紗、自家織布、自家消費變動列強入侵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紡與織、耕與織分離農產品日趨商品化自然經濟逐漸解體(1)成為列強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依附于世界資本主義體系(2)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原料、商品市場等。傳統的經濟結構影響是什么?自然經濟結構男耕女織自給自足農業與手工業相結合產品很少進入市場流通自然經濟結構逐漸解體農業與手工業不再結合產品大量進入市場流通不再“男耕女織”不再“自給自足”自然經濟逐漸解體原因:(1)鴉片戰爭后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侵入(外國商品的大量涌入造成沖擊、列強收購農副產品促使商品經濟的發展);(2)小農經濟自身的脆弱性和落后性,抵擋不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經濟的沖擊。表現:(1)傳統家庭手工業開始走向衰落——紡與織、耕與織分離。(2)農業產品進一步商品化。影響:(1)成為列強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依附于世界資本主義體系。(2)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原料、商品市場等。易錯提醒:“解體”與“完全解體”(1)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擴張,中國封建經濟加速解體。“解體”指的是封建的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逐漸分離并日益商品化。不是指經濟崩潰。(2)誤認為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完全解體"。
鴉片戰爭后,中國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但其瓦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直到新中國成立前夕,自然經濟仍占主導地位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自然經濟才最終解體。(3)中國從古至今經歷過的主導經濟依次是:
自然經濟——計劃經濟——商品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思考:自然經濟的解體是歷史的沉淪,還是歷史的進步?沉淪:在工業文明沖擊之下開始解體,是中國經濟殖民化的開始,中國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成為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附庸;進步:中國經濟近代化開始艱難起步,經濟結構、階級結構和社會封閉狀態出現深刻變化。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和市場。特點資本雄厚技術先進擁有優惠政策富有侵略性促進:進一步瓦解中國的自然經濟;為中國創辦近代企業提供技術條件;刺激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影響(雙重)阻礙:壓制中國民族資本企業的發展;不愿中國富強起來,走上近代化的道路。外商企業出現——船塢、洋行、商貿公司等變動一: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變動二:外商企業出現變動三:洋務企業出現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變動四: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出現思考:結合史料分析洋務運動興起的背景和目的?材料:今日和議既成,中外貿易有無交通,購買外洋器物尤屬名正言順。購成之后,訪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習,繼而試造,不過一二年,火輪船必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發捻,可以勤遠略。—曾國藩背景:內憂外患(兩次鴉戰失敗,太平天國,向西方學習思潮萌發)目的:抵抗侵略,鎮壓人民——鞏固清朝統治洋務運動知識一覽表概況時間背景代表人物主張內容近代軍事工業(代表企業)近代民用工業(代表企業)軍事海防成就近代教育實踐19世紀60——90年代內憂外患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不改變封建制度,利用西方科技維護清朝統治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制造局等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軍創辦新式學堂,選派留學生分析洋務運動四大領域變革的相互關系上海天津福州安慶①1861年曾國藩安慶內軍械所④1867年崇厚天津機器制造局②1865年李鴻章江南制造總局③1866年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創辦軍事工業A④1890年張之洞開平上海漢陽武昌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②1877年
李鴻章①1872年李鴻章創辦民用工業B
③1888年張之洞湖北織布局北洋海軍福建海軍南洋海軍建立近代海軍
(1)破產:甲午戰爭的慘敗宣告洋務運動的破產a.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根本原因)b.列強不希望中國富強c.頑固派的阻撓和破壞d.中央缺乏一個健全有力的領導核心
結果:(2)破產原因:探究一:洋務運動的作用(1)上述材料對洋務運動持何態度?(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談談你自己的看法。材料一西人立國……論政于議院,君民一體,上下同心……此其體也。輪船、火炮、洋槍、水雷、鐵路、電線,此其用也。中國遺其體而求其用,無論竭蹶趨步,常不相及;就令鐵艦成行,鐵路四達,果足恃歟?——鄭觀應材料二洋務運動所辦的工業,絲毫沒有改變和減輕中華民族所遭受的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也沒有改變和減輕人民所遭受的封建剝削和壓迫,相反地,維持和加強了壓迫、剝削的力量。
——劉大年材料三洋務運動順應世界潮流,為縮小中外差距做了最徹底的努力,實現了從手工業制造轉入機器生產的起步,緩慢地朝資本主義方向挪動,客觀上為中國的獨立和進步積累著物質力量,向近代化邁出了第一步。——李時岳
探究一:洋務運動的作用探究總結:(1)鄭觀應持否定態度,只學技術不學制度是舍本逐末;劉大年持否定態度,洋務運動沒有實現富強和減輕人民的壓迫,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李時岳持肯定態度,洋務運動推動了中國的工業化和近代化,順應歷史潮流。
(2)局限性:只學技術而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沒有實現“自強”“求富”,甲午戰爭中國戰敗,宣告其失敗……進步性:引進了近代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人才,創辦近代軍事,開啟近代教育,推動了中國近代化。客觀上刺激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一定抵制作用,對封建自然經濟的解體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江南制造總局是官辦企業,總局及下屬所有局、廠要受總督、巡撫的控制和監督,經費由政府調撥。
江南制造總局的生產不計成本,不考慮經濟效益,不面向市場。產品由清政府分配給軍隊使用。
—以上材料均摘自中華書局《中國近代史》生產資料歸屬和經費來源?生產目的?江南制造局底下雇用了大量的中國工人,包括滿人和漢人,在其中操作及學習機器,因其專業技能,當時工人的薪水是一般城市中苦力的4-8倍。這些工人成為中國近代最早形成的一批技術工人。生產方式和報酬?性質:帶有資本主義因素的封建性質企業據材料分析以下企業的性質生產資料的所有制:資本主義企業的設備資金等生產資料通常是私有人所有占主體地位。生產目的及產品去向:資本主義企業以面向市場獲取利潤為目的;產品主要投入市場。生產管理方式是否雇傭勞動:資本主義企業的投資者不親自參加勞動而是雇傭工人進行生產勞作薪酬是否定時按勞計酬支付:資本主義主義企業勞動力通常是以商品形式呈現。如何判斷一個企業是否屬于資本主義性質的企業?閱讀下列材料判斷民用企業性質
材料一輪船招商局,是自強運動中開辦的第一家民用企業,其官督商辦,打破了晚清洋務企業純粹官辦的格局,首采股份制,也多為后世稱道。在國內各大港口和日本的長崎、橫濱、神戶、新加坡等處設立分局,從事客運和漕運等項運輸業務,為中國第一家近代輪船航運公司,是民用企業中最有成績的企業私有制的一種形式面向市場材料二開平礦務局是清末洋務運動開始后官督商辦的大型新式采煤企業,1881年全面投產,雇工3000人。雇傭勞動封建的管理方式性質:帶有濃厚封建因素的資本主義企業第一批留美幼童詹天佑時
間內
容1862年創辦北京同文館(外語)1863年創辦廣方言館(外語)1866年創辦福州船政學堂(軍事)1867年創辦天文算學館(科技)1887年創辦天津電報學堂(科技)1872―1875年派遣留美學生共120人,學習自然科學聲光化電算法及制器材料一洋務運動教育變革實踐活動統計表探究二: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教育探究二: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教育材料二京師同文館每月給初進的學生3兩銀子,逐漸增加可達12兩。除衣服外,其余都管,伙食跟酒樓一樣好,可以隨便要菜。但是,招生很困難。在當時,與一個“洋”字扯上關系,簡直等于叛祖,……學生入館……許多人便同他們斷絕了親戚關系。”
材料三到甲午戰爭前后,各洋務學堂畢業的學生約計已有一千數百人。派遣出洋留學有200余人,包括詹天佑、中華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唐紹儀和原學航海駕駛技術,后致力于介紹西方先進思想的嚴復等。
(1)依據材料一,指出洋務學堂在人才培養方式、目標和教育內容方面的特點。
(2)材料說明京師同文館招生困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洋務運動教育變革對近代中國產生怎樣作用?
時
間內
容1862年創辦北京同文館(外語)1863年創辦廣方言館(外語)1866年創辦福州船政學堂(軍事)1867年創辦天文算學館(科技)1887年創辦天津電報學堂(科技)1872―1875年派遣留美學生共120人,學習自然科學聲光化電算法及制器材料一
洋務運動教育變革實踐活動統計表方式: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目標:培養洋務實用人才;內容:注重學生語言和科學技術知識教育。探究二:洋務運動與中國近代教育材料二同文館每月給初進的學生3兩銀子,逐漸增加可達12兩。除衣服外,其余都管,伙食跟酒樓一樣好,可以隨便要菜。但是,招生很困難。在當時,與一個“洋”字扯上關系,簡直等于叛祖,……學生入館……許多人便同他們斷絕了親戚關系。”
材料三到甲午戰爭前后,各洋務學堂畢業的學生約計已有一千數百人。派遣出洋留學有200余人,包括詹天佑、中華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唐紹儀和原學航海駕駛技術,后致力于介紹西方先進思想的嚴復等。(1)依據材料一,指出洋務學堂在人才培養方式、目標和教育內容方面的特點。
(2)材料說明京師同文館招生困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洋務運動教育變革對近代中國有何作用?社會觀念的落后開創了中國近代教育的先河,培養了大批人才,推動國家工業化,也有利于西方政治思想的傳播……變動一:自然經濟逐漸解體變動二:外商企業出現變動三:洋務企業出現
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變動四: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出現《張三創業》父親,洋人辦廠日進斗金,我也要辦廠!兒呀,官府知道了要殺頭的呀!不會,官府也辦廠了,我的技術就是那里學的!那你的人手哪里來呀!農村不是有很多閑散人員嗎,我辦廠肯定能成!張父張三思考1:從張三與張父的對話中,探究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張三:父親,洋人辦廠日進斗金,我也要辦廠!張父:兒呀,官府知道了要殺頭的呀!張三:不會,官府也辦廠了,我的技術就是那里學的!張父:那你的人手哪里來呀?張三:農村不是有很多閑散人員嗎!我辦廠肯定能成!自然經濟逐步解體洋務企業的誘導外國資本主義侵略外商企業的刺激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出現提供市場和勞動力引進西方先進技術和設備豐厚利潤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原因概括: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思考2:民族企業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點?為何具有這種特點?特點: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原因:①受資本主義侵略較早,自然經濟解體較充分,具有一定市場和勞動力。②外商企業和洋務企業較多,便于引進機器和技術。③交通便利,經濟基礎好……材料一:從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前半期的20多年間,民族資本工業約有160多家,投資額約460.5萬元,主要是繅絲、棉紡、火柴等輕工業,且集中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鴉片戰爭后到1894年,外國在中國的制造業約有80家,投資額約合2791萬元,航運企業共21家,投資額約合2643萬元。兩項合計5433萬元。資金少、規模小;行業和地域分布不平衡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特點材料二:發昌機器廠制造小火輪時雖然“俱用華人”,但是自身技術力量還很薄弱,“發動機系英國制造”。到19世紀80年代,受外商企業的排擠,發昌機器廠日趨衰落。后來,它被英商在上海開辦的耶松船廠吞并。技術力量薄弱、被排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①資金少、規模小②技術力量薄弱③行業、區域分布不平衡④受外國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