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抗生素藥理學巴斯德之徒盧先雷什么是抗生素?抗生素(antibiotics)是由生物體合成的天然小分子物質及其衍生物組成的一大類具有能抑制或殺滅微生物能力的化合物與人工合成抗菌化合物共同組成抗菌藥物(antimicrobial)習慣稱謂:抗生素=抗菌藥物作用:感染性疾病的治療定義抗生素的分類按功能和作用范圍:抗細菌藥物抗結核菌藥物抗病毒藥物抗真菌藥物抗寄生蟲藥物(與抗菌素有交叉)分類按化學結果分:
β-內酰胺類喹諾酮類磺胺類氨基糖苷類硝基呋喃類糖肽類林可胺類大環內酯類
鏈陽霉素類四環素類苯基丙醇類利福霉素類惡唑烷酮類磷霉素甘氨酰環素脂肽類分類M100-S22_2012174.pdf
青霉素類一代頭孢二代頭孢三代頭孢四代頭孢頭霉菌素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類單酰胺環類碳青霉烯類分類β-內酰胺類及常用代表藥
M100-S22_2012175.pdf非β-內酰胺類分類及常用代表藥分類青霉素類基本化學結構與藥理藥理:與青霉素結合蛋白PBP結合,干擾轉肽作用,阻斷肽聚糖交鏈的形成,破壞細菌細胞壁的完整性,使細菌在胞內強大的滲透壓下發生破裂,菌體死亡。細胞壁Β-內酰胺酶的作用機理:水解內酰胺環,生成青霉酸,導致失效在6位側鏈酰胺基上引入具有較大空間位阻的基團,阻止藥物與酶的活性中心結合,保護藥物分子中的β-內酰胺環細胞壁頭孢菌素化學結構與藥理抗菌原理與青霉素相同,但對酸穩定,經過改進可大大提高藥效性能:(Ⅰ)7位酰胺側鏈。是決定抗菌譜的基團,可擴大抗菌譜,提高活性。(Ⅱ)7α-氫原子。以甲氧基取代可以增加β-內酰胺環的穩定性。如,頭霉菌素類(Ⅲ)氫化噻唑環中的硫原子。對抗菌活性有影響。(Ⅳ)3位上的取代基。影響藥物的藥代動力學性質,提高活性。細胞壁碳青霉烯類化學結構與藥理抗菌機理與青霉素相同,對普通絲氨酸β-內酰胺酶非常穩定,抗菌譜寬泛。但在體內易受腎脫氫肽酶(PHD-1酶)的降解,故需與該酶的抑制劑西司他丁(Cilastatin)合用細胞壁單酰胺環類化學結構與藥理抗菌機理與青霉素相同,穩定耐酶,但該類藥物只能用于G-桿菌,對G+細菌無效細胞壁Β-內酰胺酶抑制劑化學結構和藥理僅有微弱的抗菌活性,但能與多數的β-內酰胺酶生成不可逆的結合物,具有廣譜抑酶作用。常與青霉素類藥物配伍使用,提高療效細胞壁糖肽類化學結構與藥理與細胞壁肽聚糖前體甘氨酸五肽結合形成復合物,使肽聚糖無法形成側鏈,從而阻礙細胞壁合成細胞壁磷霉素化學結構與藥理化學結構與磷酸烯醇丙酮酸鹽相似,故可競爭同一轉移酶,阻斷N-乙酰胞壁酸MNAc這一肽聚糖前體的合成,使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受到阻抑而導致死亡細胞壁胞漿內胞漿膜胞漿外N-乙酰葡萄糖胺(GNAc)MNAc-Ala-Glu--Lys-Ala-AlaMNAc-Ala-Glu-Lys(D-Ala-)5D-Ala消旋酶二肽合成酶磷酸烯醇丙酮酸乙酰基轉移酶GNAc-MNAc--Ala-Glu--Lys-(Gly-)5-Ala-Ala(肽聚糖單體)二糖十肽脂載體復合物酶系統肽聚糖側鏈在PBP轉肽作用下進行交聯連接磷霉素環絲氨酸萬古霉素多粘菌素Β-內酰胺類細胞壁N-乙酰胞壁酸(MNAc)萜醇(Bcp)脂載體(Gly-)5-G-M-G-M-(多糖鏈骨架)氟喹諾酮類化學結構與藥理氟喹諾酮類藥與細菌DNA旋轉酶(拓撲異構酶)A亞單位結合,阻止細菌DNA解旋,干擾轉錄復制和重組,導致DNA合成障礙而使細菌死亡染色體氟喹諾酮類作用機制圖中實心和斜線長方形示喹諾酮類藥物分子,A、B為DNA螺旋酶的A、B亞單位。在DNA螺旋酶作用下,DNA雙鏈打開。而由于藥物分子的嵌入,并與A亞單位結合,阻礙DNA雙鏈的解旋和并使已解旋的部分難以封口,難以恢復螺旋結構。
喹諾酮類藥物-DNA結合抑制DNA螺旋酶活性的示意圖染色體利福霉素類化學結構與藥理與依賴DNA的RNA多聚酶的b亞單位牢固結合,抑制細菌RNA的合成,防止該酶與DNA連接,從而阻斷RNA轉錄過程,使DNA和蛋白的合成停止。rifampicin轉錄途徑氨基糖苷類化學結構與藥理1.抑制核糖體70S始動復合物的形成2.選擇性地與核糖體30S小亞基上的靶蛋白結合,造成A位歪曲,使mRNA密碼錯譯3.阻止肽鏈釋放因子R進入A位,使已合成的肽鏈不能釋放4.阻止70S解離,造成細菌體內核糖體耗竭,循環受阻蛋白合成大環內酯內化學結構與藥理不可逆地與細菌核糖體50S亞基結合,阻礙蛋白質合成
14元阻斷肽酰基t-RNA移位
16元抑制肽酰基轉移反應,或促使肽酰基t-RNA從核糖體上解離蛋白合成林可胺類化學結構與藥理藥理作用與大環內酯類相近,具有交叉耐藥性,例如MLSb現象。蛋白合成Quinupristin-dalfopristin
化學結構與藥理阻斷肽鏈的延長作用于核糖體50S亞基的不同部位,占據核糖體A位,阻止氨酰基t—RNA的進位,使P位肽酰基tRNA錯位導致密碼誤讀妨礙寡聚糖側鏈與糖蛋白的接觸蛋白合成四環素化學結構與藥理阻斷肽鏈的延長與核糖體30s小亞基結合占據核糖體A位,阻止氨酰基t—RNA的進位,導致密碼誤讀妨礙寡聚糖側鏈與糖蛋白的接觸蛋白合成甘氨酰環素化學結構與藥理與核糖體30s小亞基牢固結合,占據核糖體A位,阻止氨酰基t—RNA的進位,導致密碼誤讀由于該藥與參與四環素耐藥的effluxpump親和力低,但與30s多部位高親和力,故對于因泵出、位點修飾和空間阻擋導致的耐藥機制對該抗生素無效蛋白合成tigecycline
氯霉素化學結構與藥理阻斷肽鏈的延長與核糖體50s大亞基結合,占據核糖體A位,阻止氨酰基t—RNA的進位,導致密碼誤讀妨礙寡聚糖側鏈與糖蛋白的接觸蛋白合成linezolid
化學結構與藥理選擇性結合于50S亞基,作用于翻譯的起始階段,干擾包括mRNA、30S亞基及起始因子2、3和fMettRNA等的70S起始復合物的形成,從而抑制細菌的蛋白合成蛋白合成原核生物核蛋白體循環核蛋白體結構:30s小亞基+50s大亞基=70s核糖體(核蛋白體)30s小亞基是mRNA的結合位置50s大亞基是氨基酰-tRNA的結合位置受位(A位,氨基酰t-RNA位)給位(P位,肽酰t-RNA位)mRNA具有密碼子,tRNA上具有反密碼子,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原則結合在一起原核生物起始tRNA是甲酰蛋氨酸-tRNA(fMet-tRNAfMet),能識別AUG起始密碼原核生物翻譯過程中核蛋白體結構模式A位:氨基酰位(aminoacylsite)P位:肽酰位;(peptidylsite)E位:排出位(exitsite)tRNAfMetfMet-起始:nitiationi參與起始的甲酰蛋氨酸-tRNA起始氨基酰-tRNA(原核生物)起始密碼子:AUG甲酰蛋氨酸Met各種作用因子起始因子IF:具有促進甲酰蛋氨酸-tRNA與30s小亞基結合的作用;輔助mRNA與小亞基結合;促進失活核蛋白體釋放30s小亞基;阻止未結合mRNA的小亞基與大亞基的結合延長因子EF:形成ET-GTP-氨酰tRNA三元復合物,輔助其進入A位;水解GTP釋放能量,輔助移位;催化ET-GDP生成ET-GTP終止/釋放因子RF:識別終止密碼子,終止合成,釋放肽鏈核蛋白體循環起始:IF與30s小亞基結合→再與mRNA結合→甲酰蛋氨酸tRNA結合到起始位P位→IF催化30s小亞基與50s大亞基結合生成70s大亞基→肽鏈合成啟動延長:
進位,ET-GTP-氨酰tRNA三元復合物進入A位→GTP水解釋放能量→tRNA脫落→轉肽,在肽酰轉移酶催化下P位氨基酸連接到A位氨基酸末端形成肽鍵→移位,在EF催化下,mRNA相對于核蛋白體移位一個密碼子距離,原本A位上的肽酰tRNA進入P位,第三個密碼子進入A位。下一個氨基酰tRNA進入A位→肽鏈延長終止:當終止密碼子進入A位時,無法結合任何氨基酰tRNA,此時RF識別并占據A位→催化轉肽酶轉變成水解酶,切斷P位上的肽鏈→mRNA與核蛋白體分離,核蛋白體失活→在IF作用下,失活核蛋白體解離成大小亞基IF-3IF-1①核蛋白體大小亞基分離起始的過程AUG5'3'IF-3IF-1②mRNA在小亞基定位結合IF-3IF-1IF-2GTP
③fmet-tRNAifmet結合到小亞基AUG5'3'IF-3IF-1IF-2GTPPi④核蛋白體大亞基結合,起始復合物形成AUG5'3'核糖體-mRNA-起始氨基酰tRNAIF-3IF-1AUG5'3'IF-2GTPIF-2-GTPPi原核生物翻譯起始全過程fMetAUG5'3'fMetTuGTP原核生物翻譯延長全過程GCA3’RF-1RF-3GTP新生肽鏈終止的過程轉肽酶氨基苷類氨基苷類四環素類大環內酯類氯霉素類林可胺類氨基苷類氨基苷類Quinupristin-dalfopristinQuinupristin-dalfopristinlinezolidtigecycline粘肽類化學結構與藥理藥物帶陽電游離氨基與G-桿菌膜磷脂中帶負電荷的磷酸根結合,膜面積擴大,通透性增加,胞內物質外漏影響核質和核糖體功能特點:窄譜、靜止期和繁殖期的慢效殺菌藥不易產生耐藥性具有很大的腎毒性和神經毒性多機制硝基呋喃類化學結構與藥理多途徑抗菌作用在細菌細胞內硝基還原酶的作用下,生成高活性的親電子中間體,能非特異性地攻擊細菌核糖體,導致蛋白合成完全中斷阻斷細菌與代謝相關的可誘導性酶的合成,干擾細菌代謝NitrofurantoinNitrofurans
多機制磺胺類化學結構與藥理抑制細菌葉酸合成,從阻斷核酸合成中的一碳轉移作用,使細菌DNA合成受阻屬于緩慢抑菌劑葉酸途徑微生物與抗生素抗生素能抑制或殺滅特定種類微生物抗生素具有固定的抗菌譜,只能對某些微生物有作用需要達到一定濃度,并持續作用一段時間才能起效能使細菌產生相應的獲得性耐藥相互關系什么是敏感、中介和耐藥?敏感:當一種抗生素在人體內的安全濃度大大高于細菌MIC時,使用常規計量即可達到抑制或殺滅病原菌的效果,我們稱這種狀態為敏感耐藥:當一種抗生素在人體內的安全濃度大大低于細菌MIC,即使提高計量仍不能抑制或殺滅病原菌時,我們稱這種狀態為耐藥基本概念中介:定義1:當一種抗生素在人體內的安全濃度略高于細菌MIC時,需要提高劑量才可達到抑制或殺滅病原菌的效果定義2:常規劑量給藥,在某些生理性濃縮部位即可達到細菌MIC以上時我們稱這兩種狀態為中介基本概念抗菌藥物的藥理參數藥效學參數藥代動力學參數PK-PD:藥代動力學與藥效動力學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藥效學參數:MIC:最低抑菌濃度MBC:最低殺菌濃度MPC:防耐藥突變濃度LDm:最高致死量PAE:抗生素后效應基本概念藥代動力學參數:T1/2:半衰期T>MIC:有效作用時間Cmax:藥峰濃度tmax:藥峰時間Vd:表觀分布容積AUC:藥時曲線下面積AUC0-24/MIC:或者簡稱AUC24/MIC、AUC/MICF:生物利用度PPBA:血漿蛋白結合率CSS:穩態血藥濃度主要藥理參數的臨床意義MIC越低則說明細菌對這種抗生素越敏感,療效就越好當MBC與MIC非常接近時,抗生素屬于殺菌劑,治療效果快速而穩定當MBC高于MIC較多時,抗生素屬于抑菌劑,不適合治療急性感染或重癥感染通常情況下,快速抑菌劑與殺菌劑不能聯合應用基本概念當抗生素的有效血藥濃度與LDm非常接近時,我們不能采用提高濃度的辦法來提高療效;在治療過程中需要對患者實施適時血藥濃度監測,避免中毒基本概念半衰期長的抗生素屬于長效抗生素,給藥頻率可減小;并應注意蓄積中毒的出現半衰期短的抗生素屬于短效抗生素,需要采用代謝抑制劑減慢代謝提高療效,或者需要增加給藥頻率才能達到預期療效基本概念有效作用時間(T>MIC)是抗生素在人體內維持MIC以上濃度的時間,用于確定時間依賴性抗生素給藥頻率的參數當提高給藥頻率,使血藥濃度高于MIC時可使一些原本耐藥的抗生素治療獲得成功基本概念時間MICCmax/MICT>MICCmaxAUC0-24/MIC:24小時藥時曲線下面積與細菌MIC的比值。用于確定濃度依賴性抗生素療效的參數含義:藥時曲線下面積越大,MIC越小則療效越好基本概念MICt024AUC0-24/MICAUC0-24抗生素后效應PAE,是指細菌暴露于抗生素環境中一段時間后,此時即使完全去除抗生素,細菌也不能馬上恢復繁殖,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的現象PAE對于降低具有該效應抗生素的使用頻率,減少藥物毒副作用,節約開支具有重要意義PAE與細菌獲得性耐藥的產生有關基本概念MPC:防耐藥突變濃度。通常認為位于MIC與MBC之間的抗生素藥物濃度為誘導突變窗口濃度,在該濃度內的細菌發生耐藥突變的幾率最高,最容易發生抗生素選擇性耐藥。能引起高突變率的最高濃度,成為MPC。當提高治療濃度至MPC以上時,突變率顯著降低。基本概念藥代動力學參數是描述藥物在人體內吸收利用,分布,代謝和清除過程的藥理學參數根據給藥后的某段時間內,不同藥物在人體內不同部位,不同組織中分布濃度的公式的計算,我們可以得出該藥物用于治療該部位感染的初始給藥量和所需給藥頻率及給藥途徑基本概念
藥代動力學的數學基礎
藥代動力學模型
視身體為一系統,按動力學特點分若干房室;為假設空間,與解剖部位或生理功能無關;轉運速率相同的部位均視為同一房室;因藥物可進、出房室,故稱開放性房室系統。1.一室模型CtlgCt****體內D0ke2.二室模型Blgct消除項分布項βAα外周室中央室D0k21k10k12外周室一室模型與二室模型比較體內D0ke中央室D0k12k21k10一室模型二室模型速率類型
藥物濃度在體內隨時間變化,可用下列基本通式表達:
dC/dt
=±
K·CN
(米-曼氏方程式)
First-orderrateprocess
n=1dC/dt=-keC
t1/2=
zero-orderrateprocess
n=0dC/dt=-ke
t1/2=
0.693ke0.5C0k0一級速率(dC/dt)過程
是指體內藥物在單位時間內以恒定的百分率吸收或消除。其方程式為;
=-K
·C
將上式積分得
Ct=C0
·
e-K·t
e(自然對數的底)=2.7183換算成對數方程
lgCt
=lgC0
-
t
t=lg
×dCdtK2.303C0CtK2.303
t=lg
×
當Ct
=1/2C0
時,t=t1/2
則:
t1/2
=lg2×=0.301×
所以
t1/2
=C0CtK2.303K2.303K2.303K0.693
大多數藥物在常用量時,按一級動力學消除。特點:1.每一藥物都有特定的K
(一級速率常數);2.消除半衰期恒定,每一藥物有特定(不依賴劑量)的t1/2;3.一次給藥,經過4~6個t1/2
后,認為藥物從體內基本清除;4.規則重復給藥,經過4~6個t1/2
后,血藥濃度達到穩態濃度(Css)。藥物一級速率過程
t1/2
血藥濃度(mg/L)
100150225312.546.2553.1361.5670.78藥物經過若干t1/2
后體內剩余百分比t1/2
倍數體內剩余分數體內剩余百分比
0110011/25021/42531/812.541/166.2551/323.12561/641.5671/1280.78(二)零級速率過程是指血漿藥物濃度的變化速率是恒定的數值。藥物的主動轉運和易化擴散都需要載體或酶的參與,故有飽和現象。其方程式為:
dC/dt=-K0
C0
=-K0
積分得Ct
=C0
-k0t
,t=
當:Ct=1/2C0
時t=t1/2t1/2
=
k0為等差差值,是機體消除藥物的最大速度。C0-Ctk00.5C0k0零級速率過程
時間(h)血藥濃度(mg/L)時間(h)血藥濃度(mg/L)01007301907.525280820370910460550640零級速率過程的特點1.
血漿藥物按恒定的速度(量)進行消除(恒量消除),其消除速度與血漿濃度無關;2.
t1/2不恒定(依賴劑量的t1/2);3.
停藥后,藥物從體內清除的時間依原血藥濃度而定。4.
重復給藥,血漿藥物濃度超比例地增加,非常容易引起蓄積中毒。藥代動力學的基本參數米-曼速率過程
高濃度是零級速率過程,低濃度是零級速率過程,可用Michaelis-Menten方程來表示。=Km+CVmCdtdC1、速率常數(rateconstant,K)
使轉運速率過程量化
Ke:一級速率消除速率常數Ku:一級尿藥排泄速率常數Ka:一級吸收速率常數K1-2:二室模型藥物從中央室(1室)進入周邊室(2室)的速率常數K2-1:二室模型藥物從周邊室(2室)進入中央室(1室)的速率常數K10:二室模型從中央室向體外消除的速率常數α:二室模型中的一級分布速率常數β:二室模型中的一級消除速率常數K0:零級速率常數Vm:非線性動力學過程藥物的最大消除速率Km:米氏常數,其為變化速率為最大速率一般時的濃度2、半衰期(halflife,t1/2)
分為:生物半衰、期血漿半衰期、消除半衰期
血漿藥物濃度下降一半(50%)所需要的時間。藥物消除半衰期的意義:
1.表征機體消除藥物的能力與藥物消除的快慢;
2.預測連續用藥達到Css的時間;
3.預測停藥后藥物的消除時間;
4.確定合適的給藥間隔時間。
按一級速率消除的藥物,經過4-6個t1/2,體內藥物基本消除。固定給藥劑量和間隔時間給藥或恒速靜脈滴注,經過4-6個t1/2基本可達Css3、表觀分布容積(Vd)
體內藥物分布達到平衡時,藥物以相同于血漿濃度分布時所需體液的容積。即體內藥量(X)與血漿藥物濃度(C)之比。
Vd
=單位:L/kg如:A藥:體內藥量600μg,血藥濃度3μg/L,
Vd=600/3=200L
B藥:體內藥量600μg,血藥濃度120μg/L,
Vd=600/120=5L
意義:1.用來估算血容量及體液量
2.反映藥物分布的廣泛性或與組織結合的程度。
3.根據藥物分布容積調整劑量X0(mg)C0(mg/L)
血漿3L細胞間液11L細胞內液32L70kg體重,全身總體液量:46L4、清除率(clearance,CL)
CL=
t1/2=ke=
所以CL=ke·Vd
單位:ml·h-1
總清除率
Cls
=Cl肝+Cl腎+Cl其他ke0.693t1/20.693t1/20.693×Vd
是指單位時間內整個機體或某器官在單位時間內清除相當多少毫升血中所含的藥物。5、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藥--時關系:血藥濃度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關系。峰濃度(Cmax):藥物在體內達到的最高濃度。達峰時間(Tmax):用藥后達到藥峰濃度的時間。
tCmaxTmax血藥濃度(mg/L)藥-時曲線
時間代謝排泄相Cmax潛伏期持續期殘留期MTCMECTmax血藥濃度(mg/L)吸收分布相6、達峰時間和達峰濃度藥--時關系:血藥濃度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的關系。藥峰濃度(Cmax):藥物在體內達到的最高濃度。達峰時間(Tmax):用藥后達到藥峰濃度的時間。
tCmaxTmax血藥濃度(mg/L)7、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給藥后能被吸收進入體循環內藥物的百分率及速度,稱生物利用度。即:F=A/D×100%
A:進入體循環的藥量;
D:用藥總量。
絕對生物利用度:同一制劑,不同給藥途徑的AUC比較;
F=×100%
相對生物利用度:同一給藥途徑,不同制劑的AUC比較。
F=×100%曲線下面積(AUC,areaunderthecurve)
:血藥濃度隨時間變化的積分值;代表藥物被吸收的總量。AUC血管外給藥
AUC血管內給藥
AUCtestAUCstandardMTCMEC8、穩態血漿濃度多次給藥的時-量曲線(Css.max:峰濃度;Css.min:谷濃度多次給藥的穩態血漿濃度(靜脈給藥)Ct
MTC
MECt1/2t1/2t1/2t1/2t1/2穩態血漿濃度(Css)
規則重復給藥,經過一定時間(4~6個t1/2)后吸收量與消除量基本達到平衡時的藥物濃度稱穩態濃度或坪值。此時的血漿藥物濃度的極限值(Css·max)為2Cmax。
分次給藥血藥濃度則上下波動;恒速靜脈滴注時血藥濃度可以平穩地到達Css
。CtCss.maxCss.mint1/2t1/2t1/2t1/2t1/2多次給藥的穩態血漿濃度(靜脈給藥)9、維持劑量與負荷劑量
維持劑量Dm=Css.期望×CL?/F
負荷劑量
DL=
Dm×1/(1-eke?)采用首次劑量加倍的方法
多次給藥的穩態血漿濃度重復給藥達到穩態濃度(Css)的特點是:
1.調整劑量可改變Css的高低,但不能改變到達Css的時間。
2.Css上下限的波動幅度與單位時間內用藥總量成正比,不影響達到Css的時間及高度。
3.趨坪時間:規律重復給藥,經過一定時間(4~6個t1/2)達到Css后,如果調整劑量,需再經過4~6個t1/2
才能達到新的Css
。
4.規律重復給藥,首劑加倍,可以迅速到達Css
。抗菌藥物的PK-PD分類抗菌藥的藥效動力學分類藥效動力學分類(主要藥效學參數)代表性類別代表性品種濃度依賴性(Cmax/MIC,AUC24/MIC)氨基糖苷類喹諾酮類硝基咪唑類奈替米星環丙沙星甲硝唑PK-PD分類抗菌藥的藥效動力學分類藥效動力學分類(主要藥效學參數)代表性類別代表性品種時間依賴性(T>MIC)β-內酰胺類大環內酯類林可酰胺類磺胺/甲氧芐啶惡唑烷酮青霉素、頭孢菌素等紅霉素克林霉素SMZ/TMP利奈唑酮時間依賴性(AUC24/MIC)酮內酯類類鏈陽菌素類糖肽類四環素類泰利霉素奎奴普丁/達福普丁萬古霉素多西環素PK-PD分類依據PK/PD抗菌藥物分類時間依賴性與時間有關,但抗菌活性持續時間較長對致病菌的殺菌作用取決于峰濃度抗菌作用與同細菌接觸時間密切相關時間依賴且PAE或T1/2較長氨基糖苷類、氟喹諾酮類、酮內酯類、兩性霉素B、
daptomycin、甲硝唑多數β-內酰胺類、林可霉素類惡唑烷酮類、氟胞嘧啶
鏈陽霉素、四環素、碳青霉烯類、糖肽類、大環內酯類、唑類抗真菌藥
主要參數AUC24/MIC(AUIC)Cmax/MIC主要參數T>MIC和t1/2主要參數
T>MIC,PAE,t1/2濃度依賴性PK-PD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外派勞務雇用合同
- 天津工廠租賃合同
- 公司短期借款合同書
- 勞務合同居間協議
- 農副食品采購合同
- 木門購銷安裝合同范本
- 科技鑒證合同范本
- 2024年遼寧省錦州市第八初級中學中考一模語文試題(含答案)
- 環境整治機械合同范本
- 加工合同范本模板
- 山羊出售方案范文
- 《化工園區有毒有害氣體環境預警體系技術規范》
- 小班安全教案玩具不放嘴巴
- 第10課 養成遵紀守法好習慣(課時2)(課件)-【中職專用】中職思想政治《職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課件+教案(高教版2023·基礎模塊)
- 自然資源調查監測技能競賽理論考試題庫大全-中(多選題)
- 冷鏈倉儲項目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分析
- 讀《孟嘗君傳》課件
- 2024AHA心肺復蘇指南解讀
- 2025年4月自考03009精神障礙護理學押題及答案
- 人教版數學七年級上冊1.2.2《數軸》訓練習題(有答案)
- 兩輪電動車行業風險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