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粉塵濃度測定培訓課件3_第1頁
總粉塵濃度測定培訓課件3_第2頁
總粉塵濃度測定培訓課件3_第3頁
總粉塵濃度測定培訓課件3_第4頁
總粉塵濃度測定培訓課件3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職業(yè)衛(wèi)生標準GBZ/T192.1-2007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第一部分:總粉塵濃度Determinationofdustintheairofworkplace—Part1:Totaldustconcentration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發(fā)布GBZ前言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yè)病防治法》制定本標準。根據(jù)工作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的特點,GBZ/T192分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總粉塵濃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塵濃度第3部分:粉塵分散度第4部分:游離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纖維濃度本標準從2007年6月18日發(fā)布,自2007年12月30日起實施。

第一部分:總粉塵濃度本部分是GBZ/T192的第1部分,是在GB5748—85《作業(yè)場所空氣中粉塵測定方法》基礎上修訂而成的。其主要修改內(nèi)容有:—增加了總粉塵時間加權平均濃度的測定。本部分自實施之日起,GB5748—85同時廢止。本部分由衛(wèi)生部職業(yè)衛(wèi)生標準專業(yè)委員會提出,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wèi)生部批準。本部分規(guī)定了工作場所空氣中總粉塵(簡稱“總塵”)濃度的測定方法。本部分適用于工作場所空氣中總粉塵濃度的測定。

1適用范圍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nèi)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jù)本標準達成協(xié)議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GB/T17061作業(yè)場所空氣采樣儀器的技術規(guī)范GBZ159工作場所空氣中有害物質監(jiān)測的采樣規(guī)范3測定原理空氣中的總粉塵濃度用已知質量的濾膜采集,由濾膜的增重和采氣量計算出空氣中總粉塵的濃度。4所用儀器4.1濾膜:過氯乙烯濾膜或其他測塵濾膜。空氣中粉塵濃度≤50mg/m3時,用直徑37mm或40mm的濾膜;粉塵濃度≥50mg/m3時,用直徑75mm的濾膜。4.2粉塵收集器:包括采樣夾和采樣器兩部分,性能和技術指標應符合GB/T170061的規(guī)定。4.2.1粉塵采樣夾:可安裝直徑40mm和75mm的濾膜,用于定點采樣。不良的勞動條件4所用儀器4.2.2小型塑料采樣夾:可安裝直徑≤37mm的濾膜,用于個體采樣。4.2.3采樣器:需要防爆的工作場所應使用防爆型采樣器。用于個體采樣時,流量范圍為1L/min-5L/min;用于定點采樣時,流量范圍為5L/min-80L/min;用于長時間采樣時,連續(xù)運轉時間應≥8h。研究職業(yè)性病損4所用儀器4.3分析天平:感量0.1mg或0.01mg。測定總粉塵濃度時,一般采用感量為0.1mg的分析天平;測定呼吸性粉塵濃度時,一般采樣感量為0.01mg的分析天平。4.4秒表或其它計時器。4.5干燥箱:內(nèi)裝變色硅膠。(SX-4-10箱式電阻爐0-1000℃、202-AO臺式干燥箱0-250℃)。4.6鑷子。4.7除靜電器。5樣品的采集方法5.1濾膜的準備5.1.1干燥:稱量前,將濾膜置于干燥器內(nèi)2h以上。5.1.2稱量:用鑷子取下濾膜的襯紙,將濾膜通過除靜電器,先除去濾膜的靜電,然后在分析天平上準確稱量,記錄濾膜的質量m1。在襯紙上和記錄表上記錄濾膜的質量和編號。將濾膜和襯紙放入相應容器中備用,或將濾膜直接安裝在采樣夾上。5.1.3安裝:濾膜毛面應朝進氣方向,濾膜放置應平整,不能有裂隙或褶皺。用直徑75mm的濾膜時,應做成漏斗狀裝入采樣夾。5.2采樣:現(xiàn)場采樣按照GBZ159執(zhí)行,并參照本部分附錄A。5.2.1定點采樣:根據(jù)粉塵檢測的目的和要求,可以采用短時間采樣或長時間采樣。5.2.1.1短時間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濾膜的粉塵采樣夾放入采樣器,在呼吸帶高度以15-40L/min流量采集15min空氣樣品。5樣品的采集方法5樣品的采集方法5.2.1.2長時間采樣:在采樣點,將裝好濾膜的粉塵采樣夾,在呼吸帶高度以1-5L/min流量采集1-8h空氣樣品(由采樣現(xiàn)場的粉塵濃度和采樣器的性能等確定)。5.2.2個體采樣:將裝好濾膜的小型塑料采樣夾,佩戴在采樣對象的前胸上部,進氣口盡量接近呼吸帶,以1-5L/min流量采集1-8h空氣樣品(由采樣現(xiàn)場的粉塵濃度和采樣器的性能等確定)。5樣品的采集方法5.2.3濾膜上總粉塵的增量(△m)要求無論定點采樣或個體采樣,要根據(jù)現(xiàn)場空氣中粉塵的濃度、使用采樣夾的大小、采樣流量及采樣時間,估算濾膜上總粉塵的增量△m。濾膜上粉塵增量△m的要求與稱量使用的分析天平感量和采樣使用的測塵濾膜直徑有關。采樣時要通過調(diào)節(jié)采樣流量和采樣時間,控制濾膜粉塵增量△m在下表要求的范圍內(nèi)。否則,有可能因過載造成粉塵脫落。采樣過程中,若發(fā)現(xiàn)有過載可能,應及時更換采樣夾。5樣品的采集方法濾膜總粉塵的增量(△m)要求分析天平感量濾膜直徑(mm)△m的要求(mg)0.1mg≤371≤△m≤5401≤△m≤1075△m≥1最大增量不限0.01mg≤370.1≤△m≤5400.1≤△m≤1075△m≥0.1最大增量不限6樣品的運輸與保存采樣后,取出濾膜,將濾膜的接塵面朝里對折兩次,置于清潔容器內(nèi)運輸與保存。運輸和保存過程中應防止粉塵脫落或污染。17樣品的稱量稱量前,應先將采樣后的濾膜置于干燥箱內(nèi)2h以上,除靜電后,在分析天平上準確稱量,記錄濾膜和粉塵的質量m2。8結果計算8.1空氣中總粉塵的濃度按下式進行計算:

式中:c-空氣中總粉塵濃度,mg/m3;m2-采樣后濾膜質量,mg;m1-采樣前濾膜質量,mg;V-采樣流量,L/min;t-采樣時間,min。8.2空氣中總粉塵的時間加權平均濃度按GBZ159規(guī)定計算。9說明9.1本法的最低檢出濃度為0.2mg/m3(以感量為0.01mg天平,采集500L空氣樣品計)9.2適用的空氣中粉塵濃度范圍與使用的分析天平感量和采樣流量及采樣時間有關,下表為本法在個體采樣條件下適用的空氣中粉塵濃度的參考范圍。9.3當過氯乙烯濾膜不適用時(如在高溫情況下采樣),可用超細玻璃纖維濾紙。9.4采樣前后,濾膜稱量應使用同一天平。9.5測塵濾膜通常帶有靜電,因此,應在每次稱量前除去靜電。空氣中粉塵濃度的參考范圍一覽表分析天平感量采樣流量L/min采樣時間min空氣中粉塵濃度范圍mg/m30.01mg24800.1-5.23.54800.06-30.1mg24801.0-5.23.54800.6-3煤礦井下作業(yè)粉塵定點采樣點

和采樣位置的確定根據(jù)GBZ/T192.1—2007(總粉塵濃度)附錄A和煤礦井下粉塵綜合防治技術規(guī)范(AQ1020—2006)中關于煤礦測塵點的選擇和布置要求,將井下重點粉塵采樣點確定如下:煤礦井下測塵點的選擇和布置要求類別生產(chǎn)工藝測塵點布置采煤工作面1.采煤機割煤2.移架3.放頂煤4.風鎬落煤、手工落煤及人工攉煤5.工作面巷道鉆機鉆孔6.電煤鉆鉆眼7.回柱放頂、移刮板輸送機8.薄煤層工作面風鎬和手工落煤9.薄煤層刨煤機落煤10.刨煤機司機操作刨煤機.11.倒臺階工作面風鎬落煤12.掩護支架工作面風鎬落煤13.工作面多工序同時作業(yè)14.采煤工作面放炮作業(yè)15.帶式輸送機作業(yè)16.工作面回風巷采煤機回風側10—15m司機工作地點司機工作地點司機工作地點一人作業(yè),在其回風側3m處,多人作業(yè),在最后一人回風側3m處打鉆地點回風側3-5m處操作人員回風側3-5m處工作人員的工作范圍作業(yè)人員回風側3-5m處工作面作業(yè)人員回風側3-6m處司機工作地點作業(yè)人員回風側3-5m處作業(yè)人員回風側3-5m處回風巷內(nèi)距工作面端頭10-15m處炮后工人進入開始作業(yè)前在工人作業(yè)地點轉載點回風側5-10m距工作面端頭15-20m煤礦井下測塵點的選擇和布置要求掘進工作面1.掘進機作業(yè)2.機械裝(煤)巖3.人工裝(煤)巖4.風(電煤)鉆鉆眼5.鉆眼與裝巖機同時作業(yè)6.砌碹7.抽出式通風8.切割聯(lián)絡眼作業(yè)9.刷幫、挑頂、拉底作業(yè)10.工作面放炮作業(yè)機組后4-5m處的回風側司機工作地點在無風筒側,距裝巖機4-5m處的回風流中在無風筒側,距礦車4-5m處的回風流中距作業(yè)點4-5m處回風側巷道中部裝巖機回風側3-5m巷道中部在作業(yè)人員活動范圍內(nèi)在產(chǎn)塵點與除塵器捕塵罩之間粉塵均勻區(qū)的呼吸帶范圍作業(yè)人員活動范圍內(nèi)在距作業(yè)點回風側4-5m處放炮后工人在工作面開始作業(yè)前的地點煤礦井下測塵點的選擇和布置要求類別生產(chǎn)工藝測塵點布置錨噴1.鉆眼作業(yè)2.打錨桿作業(yè)3.噴漿4.攪拌上料5.裝卸料6.帶式輸送機作業(yè)工人操作地點回風側5-10m處工人操作地點回風側5-10m處工人操作地點回風側5-10m處工人操作地點回風側5-10m處工人操作地點回風側5-10m處工人操作地點回風側5-10m處煤礦井下測塵點的選擇和布置要求類別生產(chǎn)工藝測塵點布置轉載點1.刮板輸送機2.帶式輸送機作業(yè)3.裝煤(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