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種植業)發展現狀及未來_第1頁
中國農業(種植業)發展現狀及未來_第2頁
中國農業(種植業)發展現狀及未來_第3頁
中國農業(種植業)發展現狀及未來_第4頁
中國農業(種植業)發展現狀及未來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國農業(種植業)的現狀和未來江西省靖安縣仁首鎮周口村農民用收割機收割晚稻。

黑龍江“北大倉”糧田萬頃,噴灑農藥的飛機從低空掠過;江蘇太湖之濱,現代化養殖基地,監控屏幕上,8個區域的水質情況同時呈現,水產醫院及時診治蝦蟹病情;四川涼山,壩子里老水牛躑躅前行,趕牛的小伙兩腿淤泥……這是我國農業發展現狀的真實寫照。先進與落后,集約與粗放,開放與閉塞,甚至幸福與煎熬,同時呈現在鄉村大地。你熟悉這樣的畫面嗎?去美國、澳大利亞、巴西,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大平原,經營上百公頃土地的家庭農場,尚未開發的后備耕地資源……在法國、荷蘭、以色列,農業的精細化,對資源的高效利用,讓人感嘆。縱觀世界農業發展,已經完成農業現代化的國家,由于資源稟賦及其工業化水平的不同,選擇了不同的發展模式。大體上有三種類型:一類是人少地多、資源豐富的國家,有大量可耕地,最缺勞動力。在農業現代化起步階段,他們首選提高勞動生產率,實現規模經營。以美國為例,上世紀40年代初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70年代之后,現代管理、信息和生物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一類是人多地少、資源相對緊缺的國家,首選提高資源產出率,實現集約化經營。以日本為代表,在基本完成生物技術措施現代化后,把重點轉向實現農業機械化。第三類是資源介于前兩者之間的國家。以德國、法國為代表,他們選擇農業機械化和生物現代化并重。美國農業日本農業德國農業第四類就是中國農業背景:人口特別多——占世界人口的1/5,且農民數量特別龐大。耕地特別少——耕地只占國土面積的13%,人均耕地1.38畝,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40%。環境脆弱、資源短缺——山區丘陵多,平原面積小;干旱半干旱地區占去大部分,綠洲少得可憐;災害頻繁,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的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28%。且水土資源極不匹配,譬如水多的貴州缺地,地多的甘肅缺水。中國國土廣袤,東西跨越5000多公里,南北相望也是5000多公里,5大氣候類型,農業生產條件千差萬別,發展水平相去甚遠。東西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相差2.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最高的已經上萬,最低的只有千把元。家庭承包責任制秋收時節,黑龍江農墾建三江墾區,聯合收割機在一片金黃中往來穿梭。572萬畝耕地,

15個裝備精良的現代化農場,田間綜合機械化率達97%,每年為國家生產近百億斤糧食。黑龍江省地廣人稀,可耕地多,在穩定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社和產業化組織,實現適度規模經營,并依托農墾、森工、礦區推進城鄉一體化,初步走出了具有黑土地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經濟發達的蘇南,發展高效農業園區真有些“蘇繡”的功底,針針角角一絲不茍。一個大棚,番茄剛拉秧,絲瓜秧就爬上來了,絲瓜秧底下又種上了萵筍;玻璃溫室培育鮮切花,一年收幾茬。人和地都不閑著。中原糧倉河南,人均耕地只有1.2畝,畝均水資源是全國的1/6,但小麥良種覆蓋98%、實現了全程機械化,糧食單產一年一個新紀錄。全國1/10以上的糧食出產于此。依靠發達的農產品加工業,他們把麥粒變成面粉、味精、啤酒,轉化成豬肉、雞肉,生產出了全國1/3的方便面、1/2的速凍餃子和火腿腸。我國的珠江三角洲的混合農業桑基魚塘、蔗基魚塘果基魚塘沙蠶蔗泥塘葉蔗泥蠶繭蠶蛹縲絲廠養蠶業植桑業桑基魚塘蔗基種甘蔗糖廠養魚業北京留民營的生態農業地處西北的寧夏回族自治區,全區一半以上的土地沙化、荒漠化,水資源嚴重匱乏,但晝夜溫差大,日照條件好,適于發展特色農業。寧夏人在沙漠里建溫室大棚種瓜菜,在坡地上覆膜保墑間作瓜棗,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農民收入成倍提高。全區特色優勢產業集中度達到70%以上,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80%以上。小農戶,大市場——產業競爭力怎樣提高?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國內外市場連成一體。分散的農戶,面對這樣的陣勢,難免茫然失措。當下的農業國際競爭,已不僅是初級農產品的競爭,更是整個產業體系的競爭。面對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農業必須以更加開放的心態“引進來”、“走出去”,在更廣領域、更高層次謀劃發展。農業產業化,是“小生產”對接“大市場”的一個現實途徑。發達國家也是將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連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體系。農戶和企業之間或由固定合同聯結,或由合作社負責收購、加工、銷售,并給農戶返還利潤。農民完全可以通過農業產業化,緊緊扣住市場脈搏。同樣是種菜,山東安丘“田間變車間”,

從引導農民種什么,到培訓農民怎么種,制定了33個生產規程、200多個國際生產標準,發展50萬畝標準化蔬菜基地,產品源源不斷走向世界。從國內外成功的經驗看,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是農業產業化發展壯大的關鍵。對企業來說,與其直接進入生產環節,與農民爭土地、爭利益,不如提供充分的產前、產中、產后社會化服務,與農民共享利益,共擔風險。菜農變工人田間變車間地形地貌自然條件如此不同,經濟發展層次如此豐富,決定了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不可能一個模式齊步走,必然是因地制宜,多元選擇,多樣化發展。一只腳邁進了現代農業,一只腳仍在傳統農業。看清來龍去脈,明確所在方位,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腳踏實地,堅定前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業的平均增長率達到5%以上,糧食產量先后跨上7000億斤、8000億斤、9000億斤、10000億斤4個臺階。今年,糧食生產有望實現“七連增”,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穩定解決。農業的裝備水平可謂“鳥槍換炮”,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截至2009年,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0.8%,小麥機械化耕種水平達86%。每到收獲時節,一大批有組織的農機手轉戰南北、跨區機收的場面蔚為壯觀。農業結構不斷優化,優勢產業帶逐步形成,產業集中度不斷提高。東北的玉米、河南的小麥、新疆的棉花、陜西的蘋果、云南的鮮花、寧夏中衛的枸杞、山東壽光的蔬菜,都是大面積區域化種植,既有效配置農業資源,又方便提供社會化服務。農產品加工企業越做越大。加工禽肉的諸城外貿、廣東溫氏,加工豬肉的河南雙匯、江蘇雨潤,加工牛肉的吉林皓月集團,加工食用油的山東魯花,加工果汁的匯源……一批知名度頗高、市場份額很大的龍頭企業遍布全國。基礎設施脆弱,經營方式比較粗放。今年的旱澇交加,把我們脆弱的農業基礎暴露個“底朝天”。盡管大江大河安然無恙,但中小河流險情不斷……不少農田不是灌不上,就是排不出。我國還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靠天吃飯,缺少基本灌溉條件。農業科技創新急需加快步伐。

農業科技創新水平在諸多領域仍落后于發達國家10—15年,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率不足50%,而發達國家達70%以上。農技推廣“線斷網破人散”的情況并不少見,先進實用技術與農民之間“最后一公里”往往不能貫通。有人說,現代農業要大規模、高效率,靠一家一戶難實現,家庭經營已經落伍了。一些地方鼓勵大公司、大老板直接下鄉種田,有的甚至違背農民意愿,靠行政手段搞土地流轉,規模倒是迅速擴大了,效率短時間內也提高了,但被擠出土地的農民出路在哪兒?農業現代化真的這么簡單?規模經營對于土地少、人口多的地區是很難辦的。比如河南省人均一畝多地,如果把30畝地交給一戶種,在黑龍江還不算規模經營,但河南就等于把6戶的土地交給一戶耕種,那其他5戶干什么?必須轉移出去80%的人口不從事農業。事實上,農業的規模,不單是指土地規模,也可以是服務規模。科技的創新和推廣、完善的社會化服務也能形成規模,帶來規模效益。陳錫文說,不管是新大陸國家一戶的幾萬畝地,還是在日本的小規模經營,打一個電話,農藥、化肥、銷售等專業組織都能上門服務。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農業效率低,很重要的原因是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完善。世界上很多國家的農民都有成熟的合作組織,可以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各種服務,日本90%以上的農戶加入了農協組織。而我們國家農民的組織化程度還很低,生豬、大蒜、綠豆等頻繁坐“過山車”的情況在所難免。發達國家的農產品加工程度一般都在90%以上,而我們只有30%。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總體上看數量偏少、規模偏小,產業化的各鏈條之間的利益連接機制還沒有真正建立起來。農業的微觀主體還必須是農民。從長遠看,中國的糧食問題靠農民的小規模、兼業化解決不了。還是應在大力推進城鎮化的前提下,發展專業大戶。將來,農民不再是身份,而是職業。搞現代農業,提高農民素質是個大問題。要有計劃地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學校應該開設培養職業農民的相關專業。一度缺水的河西走廊,小麥玉米田正悄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棉花、制種玉米等節水作物,膜下滴灌技術使“澆地”變為“澆作物”,棉花畝節水335立方米,增產12%。一粒稻谷,如今在黑龍江墾區的產業鏈上“吃干榨盡”:剝殼做成精米,稻殼用于發電,殼灰變成白炭黑和活性炭,米糠粕提煉出卵磷脂……稻谷衍生出30多種產品,每噸增值700多元,努力實現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1949—2049”這一中國現代化的時間表,已經進入了攻堅克難的“后半程”。前半程,中國農業、農村、農民(三農)的巨大奉獻,為奠定國家工業化基礎提供了巨額積累;小崗村18位農民的手印石破天驚,農村改革開啟了中國改革的大幕,農村經濟支撐了中國經濟30多年的高速增長;后半程,到本世紀中葉,中國能否實現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仍然取決于農村改革能否有新的突破,農業發展能否有質的飛躍。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但應該看到,我國距農業強國的距離還很大。人多地少,土地分散,生產效率低,技術落后,競爭力不強,產業化程度低,城鎮化水平低,基礎設施脆弱,經營方式比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