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輪復習-專題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_第1頁
一輪復習-專題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_第2頁
一輪復習-專題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_第3頁
一輪復習-專題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_第4頁
一輪復習-專題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考歷史第一輪總復習必修(Ⅲ

專題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

專題四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三民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探索民族發展之路的模式孫中山:走歐美式的道路毛澤東:從走俄國式道路到走自己的路鄧小平: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共同道路:是救國、建國、強國之路,是振興中華、振興民族的道路20世紀以來中國重大思想理論成果主旨:三位偉人、三大理論、三次巨變1.指導中國進行資產階級革命的指導思想是三民主義。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使中國人民醒過來了。2.指導中國進行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是毛澤東思想。毛澤東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創建了新中國,使中國人民站起來了。3.指導中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指導思想是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使中國人民富起來了

【課標要求】了解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在推動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考點一孫中山的三民主義知識整理1、背景:(1)經濟:

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3)政治:民族危機加深,反帝反封建運動高漲(4)思想: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廣泛傳播(6)孫中山豐富的革命實踐和對歐美革命廣泛而深入的研究(5)資產階級改良方案的失敗

(2)階級:民族資產階級不斷壯大三民主義的提出(資產階級革命派)三民主義的提出(革命派)2、提出:(1)同盟會的政治綱領(2)《民報·發刊詞》進一步闡發3、內容: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時間:地點:

主要領導人:政治綱領:機關刊物:性質:意義:

立第一個全國性的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標志著中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日本東京1905年8月孫中山、黃興“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民報》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平均地權創立民國

推翻滿洲貴族統治。推翻作為帝國主義支持的滿清王朝的封建統治。內容推翻封建土地所有制“核定地價”“國民共享”是資本主義土地綱領。內容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內容核心前提補充和發展(4)、三民主義的評價進步性:①三民主義是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代表了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②反映了中國人民要求民族獨立、民主權利和發展經濟的共同愿望。③推動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發展,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局限性:

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是不徹底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綱領——沒明確反帝——不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沒掃蕩漢族封建地主勢力原因:資產階級的軟弱性5、三民主義的實踐失敗維護民主共和的斗爭二次革命護國運動活動結果辛亥革命<臨時約法>兩次護法運動6、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臺灣金門島上的標語新三民主義—國民革命的指導思想(1)提出背景A.孫中山接受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等失敗教訓致力于探索新的革命道路。B.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的幫助。(2)提出:1924年中國國民黨“一大”(廣州)

核心內容:

三大政策聯俄、聯共、扶助農工(3)內容(與舊三民主義比較)

新舊三民主義之比較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舊三民主義

新三民主義反對滿洲貴族統治推翻君主專制,建立國民的政府平均地權中國民族自求解放,反對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權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對帝國主義之個人及團體,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權利。平均地權(后來提出耕者有其田)節制資本(控制私人資本)“新”在反帝“新”在強調普遍平等的民權;反帝反封相結合“新”在更關注農工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扶助農工材料一“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物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囉^日本一國,與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維新之政為日幾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觀(孫中山《上書李鴻章書》,1894年6月)(1)孫中山上書李鴻章的目的是什么?

希望通過李鴻章,使清政府變法維新,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材料二“革命為惟一法門?!薄拔覀儽仨殐A覆滿洲政府,建設民國。革命成功之日,……廢除專制,實行共和?!?/p>

(孫中山,1903年12月13日)2)與材料一相比,就改造中國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孫中山的思想有了哪兩個顯著的變化?方法:

以前采用溫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張革命;目的:

以前未主張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以后主張建立共和國。材料三“這十三年來,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保▽O中山《國民黨改組問題》1924年1月)(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國政治、社會黑暗腐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封建軍閥統治;帝國主義壓榨。

材料四

“我已囑國民黨進行民族革命運動之工作,俾中國可免帝國主義加諸中國的半殖民地狀況之羈縛。為達到此目的起見,我已命國民黨長此繼續與你們提攜”。(孫中山《致蘇俄遺書》,1925年3月)(4)為了這場“民主革命”,孫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幾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針政策上有何重大發展?重大發展:提出了新三民主義和三大政策。

綜合材料一至四,思考孫中山一生中經歷了怎樣的偉大轉變?第一次:1894年上書李鴻章,主張改良(改革),遭冷遇,轉而走上革命道路。第二次:將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提出“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與共產黨合作(最偉大的轉變)

綜合材料一至四,思考孫中山能夠實現偉大轉變的原因:1、根本原因:2、客觀條件:孫堅持民主革命,不斷探索的革命精神多次斗爭屢遭失敗的教訓;十月革命的影響(蘇聯的幫助);五四運動的影響(顯示了工人階級偉大力量)中國共產黨的支持和影響。[補充說明]孫中山三民主義發展的歷程:萌發:上書李鴻章的失敗和興中會的創立.提出:中國同盟會的組建,以及《民報·發刊詞》把同盟會綱領進一步闡發為三民主義.傳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論戰.實踐:武昌起義和《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頒布.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和兩次護法運動的相繼失敗.發展: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確立了三大政策,把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再實踐:以北伐戰爭為標志的國民大革命.再挫折:蔣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敗.1.在下列文獻中反映20世紀第一個十年中國歷史發展方向的是

D2.從理論上解決了當時資產階級革命派迫切需要解決的奪取政權與建立政權問題的是民族主義B.民權主義C.民生主義D.三大政策3.關于三民主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反映了資產階級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利益和要求B.反映了中國人民實現民族道理和民主權利的愿望C.第一次在中國人民面前提出了徹底的民主革命綱領D.是受到美國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啟迪,實地考察西方政治制度,經濟生活和社會現狀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綱領BC4.“中華民國就像是我的孩子,他現在有淹死的危險?!蚁蛴兔绹缶?,他們站在河岸上嘲笑我。……我目前正在改組中國國民黨,使本黨能有更多的工人參加進來。……為了謀求社會的根本改革,還要努力喚起民眾覺醒……(摘自1922年孫中山談話錄)從材料中概括的信息有四組,你的選擇是A.孫中山要消滅北洋軍閥的獨裁統治B.孫中山主張用暴力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C.孫中山順應時代潮流發展,不斷追求真理D.孫中山認識到中國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須聯合蘇俄,發動民眾D5.與舊三民主義相比,新三民主義在民權方面有了質的飛躍和進步,因為它倡導A.反對帝國主義B.自由、平等、博愛C.主張普遍平等的民權D.提出了“節制資本”的主張C6.毛澤東曾提出:“新三民主義是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義。沒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時期,就都是偽三民主義,或半三民主義?!睂Υ?,下列理解最準確的是A.新三民主義就是三大政策B.新三民主義蘊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C.新三民主義是反帝反封建的綱領D.新三民主義有局限性,不可能實現B解決主要問題:中國革命道路和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精髓: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毛澤東思想

【課標要求】概述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近現代中國的深遠影響。什么是毛澤東思想?

“如果同志們要把這種思想找一個人的名字作代表,我可以接受,但是必須說明,這不是我個人的思想,這是中國革命的產物,是中國革命長期斗爭的經驗教訓的結晶,是很多同志的正確思想集合而成的。”——毛澤東一、毛澤東思想形成的背景1、社會危機2、階級基礎3、思想基礎4、實踐基礎5、國際條件工人階級隊伍進一步壯大,工人運動不斷發展。19世紀末20世紀初,中華民族處于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黑暗統治之下;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并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實踐。十月革命的勝利和世界無產階級運動的發展二、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

1、毛澤東思想的萌芽主要思想:共產黨創建和國民革命時期(1921—1927)《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時間:

主要著作:農民是無產階級最廣大和最忠實的同盟軍、強調進行農村革命偉大意義。

時間:

主要著作:主要思想:井岡山時期(1927—1935)《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么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中國革命道路問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工農武裝割據”思想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走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城市的革命道路。它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延安時期(1935—1945)《新民主主義論》《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理論(革命的性質、對象、任務、動力和前途等)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確認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

3、毛澤東思想的成熟時間:

主要著作:主要思想:標志:革命步驟:兩步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革命動力:以工農聯盟為基礎,聯合民族資產階級,在特殊條件下還聯合一部分大資產階級,結成廣泛的統一戰線,以孤立和打擊最主要的敵人。革命前途:建立新民主主義國家,并向社會主義過渡。1955年的毛澤東

建國以后(1949—1976)《論人民民主專政》、《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問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①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理論②人民民主專政的理論③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④處理好重工業、農業、輕工業的關系

時間:

主要著作:主要思想:

4、毛澤東思想的發展毛澤東思想---馬列主義與中國國情結合的第一次飛躍.階段主要著作主要內容形成階段中共創建-大革命1921-1927《中國社會狀況分析》《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分析中國革命的對象、革命的領導者、同盟軍萌芽土地革命1927-1937《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國革命的道路、工農武裝割據理論等初步形成抗日戰爭1937-1945《論持久戰》《論聯合政府》《新民主主義論》革命分為兩步走,明確闡述新民主主義的概念成熟、并在中共七大上被確立為指導思想解放戰爭1945-1949《人民民主專政》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轉變的一系列問題,人民民主專政—豐富馬克思的國家學說豐富和發展過渡時期1949-1956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的問題建設時期1956-1966《論十大關系》《關于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人民內部矛盾問題,和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①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創造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道路的指導原則

②關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社會主義經濟、政治和文化。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及歷史作用:提出了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同時并舉的方針。在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提出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作為國家政治生活的主題。在經濟建設中提出了農業為基礎,正確處理農輕重的關系等一系列正確方針7.從中共創立到大革命時期,毛澤東逐漸形成了下列思想①無產階級要掌控民主革命的領導權②農民問題是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③發動農民進行革命斗爭④工農武裝割據A.①②

B.①②④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的主要因素是中國是農業大國B中國革命的任務決定的C.中國資本主義經濟力量弱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決定的CD9.如果你想查閱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轉移的原始文件,應查閱下列哪次會議的報告A.中共二大B.中共七大C.中共七屆二中全會D.中共八大10.幾位同學對毛澤東思想的影響進行辯論,你認為不正確的是A.中國人民取得民主革命勝利的思想武器B.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指導思想C.中國人民革命和建設的思想政治基礎D.“文革”期間發展成為嚴重的左傾錯誤CD解決的主要問題: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精髓: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鄧小平理論

【課標要求】

1、概述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認識其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指導意義。

2、概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內容,認識其對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指導意義。什么是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實踐經驗與集體智慧的結晶,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階段。1.開始形成: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打破了個人崇拜和教條主義,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十一屆三中全會:工作中心的轉移、改革開放、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2.初步形成:十二大: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十三大: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正式提出“鄧小平理論”概念并第一次對其做出系統的闡述。3.成熟(形成完整體系):南方講話:理論體系成熟并形成。十四大:做出了新的概括,成為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鄧小平理論的形成4.確立:十五大: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并寫進黨章。一、鄧小平理論形成和發展過程

1、雛形(開始形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和十一屆三中全會(1)背景:(1)文化大革命結束,人民迫切期待擺脫困境。(2)“兩個凡是”束縛人們思想,“左”傾錯誤繼續影響。(3)鄧小平恢復指導工作。內容:意義:是開辟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道路的宣言書。實際上成為隨后召開的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導報告。闡述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重要性;提出改革經濟體制的任務。(2)《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思想方面政治方面組織方面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做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決策,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取得了組織路線撥亂反正的重要成果。1978年12月(3)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時間:主要內容:材料:“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就是我們總結長期歷史經驗得出的基本結論?!?/p>

——鄧小平

鄧小平闡明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理論,十二大以后改革開放全面展開,2、初步形成:中共十二大、十三大(1)中共十二大(1982年)(2)中共十三大(1987年)①提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

材料:大會確認:因為中國的社會主義脫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生產力水平遠遠落后于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中國必須經歷一個很長的特定的初級階段,去實現別的許多國家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實現的工業化和生產的商品化、社會化、現代化。這個初級階段至少要上百年,而中國目前仍遠沒有超出這個初級階段。②制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③確定了經濟發展“三步走”的戰略目標。

3、形成完整體系:南巡講話、十四大召開(1)背景:①國際政治局勢風云變幻(東歐巨變,蘇聯解體)②國內部分人社會主義前途和改革開放產生了疑惑。(2)南方談話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

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堅持黨的基本路線一百年不動搖判斷實踐的標準——三個是否有利于計劃、市場和社會主義的關系改革和革命都是解放生產力發展才是硬道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3)中共十四大

大會明確了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確立了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南方談話和中共十四大召開標志鄧小平理論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體系。4、確立:中共“十五大”——寫入黨章

首次使用鄧小平理論這個概念,將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外部條件政治保證戰略步驟領導力量依靠力量祖國統一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革開放和平與發展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三步走戰略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核心一國兩制全體人民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內容江澤民三個代表解決的主要問題:進一步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精髓: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三個代表”重要思想2、意義:(1)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產生的第三大理論成果。(2)是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