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35698.1-2017 短路電流效應計算 第1部分:定義和計算方法》是中國國家標準之一,主要針對電力系統中短路故障發生時產生的短路電流及其對電氣設備的影響進行規范。該標準適用于交流系統,特別是對于評估短路條件下電氣裝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義。
在本標準中,首先明確了幾個關鍵術語的定義,如短路、對稱短路電流、非對稱短路電流等,這些定義為后續討論奠定了基礎。接著,標準詳細介紹了不同類型短路情況下(例如三相短路、兩相短路接地等)短路電流的計算方法。這包括了基于電路理論的基本原理來估算最大可能的短路電流值,同時也考慮到了實際電網結構特點以及運行方式變化對結果的影響。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17-12-29 頒布
- 2018-07-01 實施





文檔簡介
ICS1722001
F20..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GB/T356981—2017/IEC60865-12011
.:
短路電流效應計算
第1部分定義和計算方法
:
Calculationofeffectsofshort-circuitcurrents—
Part1Definitionsandcalculationmethods
:
(IEC60865-1:2011,Short-circuitcurrents—Calculationofeffects—
Part1:Definitionsandcalculationmethods,IDT)
2017-12-29發布2018-07-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356981—2017/IEC60865-12011
.:
目次
前言
…………………………Ⅲ
引言
…………………………Ⅳ
范圍
1………………………1
規范性引用文件
2…………………………1
術語定義符號和單位
3、、…………………2
術語和定義
3.1…………………………2
符號和單位
3.2…………………………3
綜述
4………………………6
硬導體布置
5………………6
概述
5.1…………………6
電磁力計算
5.2…………………………7
三相短路時主導體間峰值力的計算
5.2.1…………7
兩相短路時主導體間的峰值力的計算
5.2.2,………7
同平面布置的子導體間峰值力計算
5.2.3…………7
主導體間及子導體間的有效距離
5.3…………………7
硬導體的應力計算
5.4…………………9
應力計算
5.4.1………………………9
子導體組成的主導體的系數q和截面模量
5.4.2…………………10
導體允許應力
5.4.3…………………12
硬導體引起的結構荷載
5.5……………13
對自動重合閘的考慮
5.6………………13
特別計及導體振蕩時的計算
5.7………………………14
概述
5.7.1……………14
相應的自振頻率的計算
5.7.2………………………14
系數VVVV和V
5.7.3F,σm,σs,rmrs…………………14
軟導線布置
6………………17
概述
6.1…………………17
對水平主導線的影響
6.2………………17
概述
6.2.1……………17
特性尺寸和參數
6.2.2………………18
跨中無引接線短路時由于擺動引起的張力F短路張力
6.2.3,t,d()………………20
導線拉伸引起的弧垂動態變化及導線形變
6.2.4…………………21
跨中有引接線短路時導體擺動產生的張力F短路張力
6.2.5,t,d()………………21
短路后導體回落引起的張力墜落力
6.2.6()………22
跨距水平位移b和最小空氣凈距a
6.2.7hmin………22
對垂直主導線的影響引接線
6.3()……………………23
Ⅰ
GB/T356981—2017/IEC60865-12011
.:
對導線束的影響
6.4……………………23
特性尺寸和參數
6.4.1………………23
子導線接觸時的張力F
6.4.2pi,d……………………25
子導線不接觸時的張力F
6.4.3pi,d…………………26
軟導線的結構荷載
6.5…………………27
柱式絕緣子支座及連接件的設計荷載
6.5.1、……………………27
具有絕緣子串傳導張力的結構絕緣子和連接件的設計荷載
6.5.2、……………27
基礎設計荷載
6.5.3…………………27
裸導體的熱效應
7…………………………27
概述
7.1…………………27
短路電流有效值計算
7.2………………28
導體溫升及額定短時耐受電流密度的計算
7.3………28
不同短路電流時間的熱短路強度的計算
7.4…………29
附錄規范性附錄圖形計算公式
A()……………………30
Ⅱ
GB/T356981—2017/IEC60865-12011
.:
前言
短路電流效應計算分為兩個部分
GB/T35698《》:
第部分定義和計算方法
———1:;
第部分算例
———2:。
本部分為的第部分
GB/T356981。
本部分采用翻譯法等同采用短路電流效應計算第部分定義和計算
IEC60865-1:2011《1:
方法
》。
與本部分中規范性引用的國際文件有一致性對應的我國文件如下
:
三相交流系統短路電流計算第部分電流計算
———GB/T15544.1—20131:(IEC60909-0:
2001,IDT)。
本部分做了下列編輯性修改
:
修改了標準名稱
———。
請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內容可能涉及專利本文件的發布機構不承擔識別這些專利的責任
。。
本部分由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提出
。
本部分由全國短路電流計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
(SAC/TC424)。
本部分起草單位中國電建集團北京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歐陽明鑒武媛萬鳳霞姜樹德蔡鷗楊旭卜廣全張彥濤段翔穎
:、、、、、、、、。
Ⅲ
GB/T356981—2017/IEC60865-12011
.:
引言
為便于采用標準和今后增補修訂標準的方便經全國短路電流計算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IEC60865、,
研究決定編制系列標準編制的等同采用
(SAC/TC424),GB/T35698:GB/T35698.1IEC60865-1;
等同采用
GB/T35698.2IEC60865-2。
Ⅳ
GB/T356981—2017/IEC60865-12011
.:
短路電流效應計算
第1部分定義和計算方法
:
1范圍
的本部分適用于短路電流的機械效應及熱效應計算本部分含如下計算過程
GB/T35698。:
作用于軟硬導體的電磁效應
———;
作用于裸導體的熱效應
———。
電纜及絕緣導體的計算可參見和作用于電廠和變電站的直流輔助設備的
IEC60949IEC60986。
電磁效應及熱效應計算可參見
IEC61660-2。
本部分僅適用于交流系統
。
以下幾點需特別注意
:
短路電流的計算宜基于為確定可能出現的最大短路電流可參考來自其他
a)IEC60909。,IEC
標準的補充信息例如可能引起機械應力減少的隱蔽計算電路的細節或限流設備的詳細資料
,。
本部分中的短路持續時間與保護的理念有關宜按此意義考慮
b),。
標準化程序根據實際需求進行了調整并含預留安全裕度的簡化可采用試驗方法或更詳細的
c)。
計算方法或采用二者結合的方法
。
本部分第章硬導體的布置中僅計算短路電流引起的應力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應力也可
d)5,。
能存在如靜荷載風覆冰操作力或地震等上述荷載與短路電流引起的荷載的組合問題宜
,、、、。
通過協議解決和或由其他標準如安裝標準給出
/()。
軟導體的布置中張力計及了靜荷載效應上述處理方法也適用于其他的荷載組合
,。。
計算出的荷載即設計荷載根據設備規程如1宜用做無任何附加的分部安
e),(IEC61936-1[1]),
全系數的特殊荷載
。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最新文檔
- 2025年中國耐高溫鞋底香精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紙包扁銅線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精密氣動打標機市場調查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窗簾桿桿頭數據監測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堿溶增稠劑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真空/氣壓高溫燒結爐市場現狀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中國白云巖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電動阻尼放線機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球形攝像機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2025年中國豬尾型道絲器項目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
- 向政府寫訴求書范文(精選12篇)
- 電視節目策劃學胡智峰
- 認識自我 悅納自我 課件- 高中生心理健康主題班會
- 科技成果-秸稈清潔制漿及其廢液肥料資源化利用技術
- 《社區治理研究國內外文獻綜述(1900字)》
- 煙花爆竹事故應急處置
- 《馬克思主義與社會科學方法論》課件第四講 社會矛盾研究方法
- 會寶嶺選礦廠集中控制技術方案
- 生產車間如何節能減耗(課堂PPT)
- 2021譯林版高中英語選擇性必修四單詞表
- 畢業設計(論文)-CK6150總體及縱向進給和尾座部件的設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