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_第1頁
高中政治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_第2頁
高中政治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_第3頁
高中政治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_第4頁
高中政治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單元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1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學習目標】知識目標識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主要見證是文字和史學典籍。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能力目標提高鍛煉、解讀信息的能力,學會整合不同的學科知識。情感目標通過學習,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和再創中華文化新輝煌的自信心,增強愛國主義情感。【重點難點】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特點及原因【學法指導】1.依據預習案通讀教材,進行知識梳理,勾畫課本并寫上提示語、標注序號;熟記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2.完成預習自測。【課前預習】1.古代中華文化的發展歷程發展時期殷周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宋元明明清文化思想影響發源雛形劃時代的意義進一步發展全盛時代延續面臨沖擊2. 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與 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3.文字,是文化的 ,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人文明時代。 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4.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 。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5.只有在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6.我們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使中華文化的發展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既保持民族性,又體現時代性。【預習自測】1.伴隨秦的統一,中華文化思想的雛形形成了。2.漢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3.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4.下列說法能夠證明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一脈相承”的有()①起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歷經滄桑至今仍存②今天的漢字是由甲骨文演變而的③北宋時的《資治通鑒》為后世所傳播,被統治階級所借鑒④我國民族眾多,方言也較多A.①② B.③④C.①②③I D.①②③④5.早在秦漢以前,我國民間過年就有懸掛桃符的習俗;到了五代,人們開始把聯語題于桃木板上;宋代以后,民間新年懸掛春聯已經相當普遍;一直到了明代,人們才開始用紅紙代替桃木板,出現了沿用至今的春聯,這主要說明()A.中華文化一成不變B.中華文化具有多樣性C.中華文化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D.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課堂探究】探究點一漢字的內涵總是在不斷的豐富。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一種帶有時代文化色彩的語言——網絡語言,正悄悄的出現在生活中,并被年輕人所熱情演繹著。諸如“886”“521”“7456”“菜鳥”“玉米”“美眉”等,以及很多90后熱衷的火星文。這些語言成為了學生之間溝通的暗號,而家長們卻不知所云。

對此有人認為網絡語言很可能帶來漢語的革命,有人認為這只能污染漢語言文字。對此,你贊成哪一種觀點呢?探究點二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風箏,古名“紙鳶”,又名“鷂子”,是普及于山東各地的一種玩具,濰坊風箏的源頭可以追溯到魯國大思想家墨翟制作的第一只“木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興盛民間是在明代。據《濰縣志稿》載:“清明,小兒女作紙鳶、秋千之戲,紙鳶其制不一,于鶴、燕、蝶、蟬各類外,兼作種種人物,無不惟妙惟肖,善巧百出。”曾做過七年濰縣縣令的大詩人兼書畫家鄭板橋臂寫過這樣的詩來懷念濰縣:“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扣四圍,五色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斗春歸。”把濰縣的風箏特點和放風箏的風俗描寫得淋漓盡致。到了近代,濰縣成了國內外聞名的風箏產地和市場,風箏漂洋過海,被帶到美國、日本作藝術珍品館藏起來。從1984年起,濰坊市連續成功舉辦了國際風箏節;1988年,濰坊市被國內外風箏界選為“世界風箏都”。濰坊風箏走向了世界,真正達到了它的鼎盛期。(1)濰坊風箏的歷史說明了什么?(2)我們作為青少年能夠為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做些什么?【體系構建】【課堂檢測】1.下列關于古代中華文化的說法正確的有(C )①殷周時期是中華文化最初的形成時期②春秋戰國時期,逐漸形成了古代中華文化思想的雛形③秦的統一,促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④宋朝時,儒家學說確立了至尊地位⑤隋唐時期,中華文化進人全盛時代⑥元朝時,中華文化開始走向衰落A.①③④⑤ B.②④⑤⑥C.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⑥2.錢偉長先生曾經說過:“天下沒有別的國家的文字三千年以后還能看得懂,漢字可以。”這說明()A.漢字是世界文化的基本載體B.漢字文化的內涵豐富C.漢字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D.漢字的使用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3.“槑”(音同“梅”,基本字義同“梅”)。單看“槑”的解釋跟“呆”可謂是八桿子打不到一塊兒,可在新新人類的眼里,它們愣是被拉到同一個檐下,成了一家人。僅僅因為這個“槑”字由兩個“呆”組成,于是在網絡語言里被用來形容人很天真,很傻,實現了古老文化和現代網絡的完美對接。這體現了()①漢字傳承中華文明,是文化的基本載體②文化的自我調節和完善發展③大眾傳媒日益顯示出文化傳遞的強大功能④要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從我國漢字的發展過程看,六千多年前刻畫在陶器上的符號是漢字的雛形,甲骨文是正式的文字,主要字體有: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還有輔助性的草書和行書。我國有許多方言區,但從古至今都使用漢字。材料表明()①中華文化源遠流長②中華文化始終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③漢字文化內涵豐富,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④漢字在傳承中華文明和促進民族凝聚力方面有巨大作用A.① B.①②C.①②③ D.①②③④5.中國歷來有“易代修史”的傳統。一個朝代滅亡以后,后繼的新朝代為了總結歷史,借鑒往事,吸取經驗教訓,都要給上一個朝代編纂歷史,這個優良傳統綿延不斷,經久未絕。這有利于中華文化()A.百花爭艷,異彩紛呈B.面向世界,博采眾長C.薪火相傳,一脈相承D.獨樹一幟,獨領風騷6.下列身于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的措施有( )①立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②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③以我為主,博采眾長④依靠人民群眾A.① 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預習自測1.錯誤。秦的統一,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中華文化思想的雛形是在春秋戰國時期形成的。2.錯誤。文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3.正確。4.C5.D【課堂探究】探究一:首先,漢字最大的優點是它能適應它所代表的漢語的語言特點,并且能夠在社會發展中不斷地、充分發改進自己,使得它能夠滿足社會要求。這同時也是漢字之所以能夠保持旺盛生命力的重要原因。其次,漢字關系到我們國家,我們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我們不但不能廢棄漢字,相反應該加大對漢字的研究力度,使其優點及潛在的魅力更好地發揮出來。探究點二問題1:兩千多年的歷史,說明風箏文化源遠流長。《濰縣志稿》和鄭板橋寫過的詩作為漢字和史學典籍是風箏文化的有力見證。問題2:①要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馬克思主義的指引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②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中華文化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