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第21課化石吟課件(23張PPT)_第1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第21課化石吟課件(23張PPT)_第2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第21課化石吟課件(23張PPT)_第3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第21課化石吟課件(23張PPT)_第4頁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第21課化石吟課件(23張PPT)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化石吟張鋒《化石吟》是一首科學詩。科學詩是以詩的形式寫科學內容。“吟”是古詩中的一種體式,內容多有悲愁慨嘆之意,形式上比較自由活潑,如同散文中的隨筆,可以不拘一格。這里是贊頌的意思。全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從而贊美科學的神奇與人類的偉大。

化石就是生活在遙遠的過去的生物的遺體或遺跡變成的石頭。在漫長的地質年代里,地球上曾經生活過無數的生物,這些生物死亡后的遺體或是生活是遺留下來的痕跡,許多都被當時的泥沙掩埋起來。在隨后的歲月中,這些生物遺體中的有機質分解紿盡,堅硬的部分如外殼、骨骼、枝葉等與包圍在周圍的沉積物一起經過石化變成了石頭,但是它們原來的形態、結構(甚至一些細微的內部構造)依然保留著;同樣,那些生物生活時留下的痕跡也可以這樣保留下來。我們把這些石化了的生物遺體、遺跡就稱為化石。通過研究化石,科學家可以逐漸認識遙遠的過去生物的形態、結構、類別,可以推測出億萬年來生物起源、演化、發展的過程,還可以恢復漫長的地質歷史時期各個階段地球的生態環境。海螺化石魚化石遼西滿洲龜:大約生活在1億5000萬年以前1億4500萬年晚侏羅紀至早白堊(è)紀時期。小鳥化石

據了解,由于樹葉容易腐爛及變形,一般情況下形成化石的機會非常小,要取得完整的樹葉化石更是不易,故這塊化石極其稀有珍貴,日前已被有關部門保護收藏。●根據拼音寫漢字或給加點的字注音cōnglóng()zhuóyuè()guǒ()藏奇huàn()萬載()骸骨()腐朽()潛行()猛犸()軀殼()檔案()悄然()●●●●●●●蔥蘢卓越

裹幻zǎi

háifǔ

qián

qiào

dàng

qiǎo

根據釋義寫出相應的詞語。1.安靜美觀而不落俗套。()2.形容寂靜無聲的樣子。()3.稱贊而且佩服。()4.草木青翠茂盛()5.奇異而虛幻。()6.星斗變換位置,比喻時間變化。()7.海水干涸、石頭腐爛。形容歷時久遠。比喻堅定的意志永遠不變。()幽雅悄然嘆服蔥蘢奇幻斗轉星移海枯石爛在下列橫線上選填恰當的修飾詞語。

的神話

的真理

的骸骨

的密碼

的魔法師

的雕刻家奇幻平凡冰冷珍貴高明卓越化石吟

張鋒

最早的魚兒怎么沒下巴?最早的鳥兒怎么嘴長牙?最早登陸的魚兒怎么沒有腿?最早的樹兒怎么不開花?

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描繪出一幅幅生物進化的圖畫;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體雖早已腐朽化為烏有,生之靈火卻悄然潛行在地下,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海枯,石爛,日轉,星移……

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復原的恐龍、猛犸仿佛在引頸長吼,重現的遠古林木多么蔥蘢、幽雅,啊,你--令人嘆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長眠地下剛蘇醒的化石啊,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1)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詩的主要內容。

(2)本詩可以分為幾層,試概括每層的大意。(3)本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思考下列問題本詩寫科學家通過研究化石展現了億萬年前的神奇景象。詩歌可分為三層:第一層:(1-2節)通過發問,引發聯想;第二層:(3-6節)具體抒寫,無限遐思;第三層:(7節)回應發問,照應開頭。詩歌表達了作者對科學神奇與人類偉大的贊美之情。作業:1.抄寫課后詞語。2.朗讀詩歌。探討研讀(一)化石作為地球上曾經有過的生命之軀的證據,引發人們無限的遐思。詩人是怎樣打開讀者思維閘門的?

詩歌1、2節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引發讀者的想像。連續不斷的問句(排比),增強語勢,富有強烈的節奏感,表現出富有孩子氣的濃厚的科學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望,使讀者和作者一起去想像億萬年前那神秘的世界,去傾聽化石講述那奇幻的神話。(二)詩歌以四個問句開篇卻并未作答,但已暗含了生物進化的歷程,詩行中提到的幾個“最早的”生物依次指什么?

依次指無頜魚類、鳥類的祖先,兩棲類的祖先和被子植物。(三)體會第3節中“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在行文中的作用。

第3節中的“你”具體指代什么?能否改成“他”,為什么?

“你把我的思緒引向遠古”是表現作者思路的句子,是緊承問句之后具體抒寫遐思的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你”指代蘇醒的化石,用第二人稱,顯得親切自然。(四)應如何理解“黑色的軀殼裹藏著生命的信息,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

古代的生物雖已死亡,其肉體經過億萬年早已化為烏有,但它們作為生命之軀的證據是實實在在的,有這些深埋在地下的化石的存在,就足以證明地球上的生命是生生不息的、繁衍不斷的。在這些化石中,作為生命基本物質的化合物還保留著,為科學家研究生物進化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不是寫人。這一節中作者的思緒飛向那遠古洪流,海枯石爛,滄海桑田,物轉星移,無論多久遠,無論變化多大,都阻擋不了生命的航船從太古不息地向近代進發,生命的形式也由低級向高級演化。“刻下道道皺紋”寫的是化石,這是一種比喻,人臉是生命歷程的寫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臉皺紋,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檔案嗎?

(五)“時光在你臉上刻下道道皺紋,猶如把生命的檔案細細描畫”是寫人嗎、你是怎樣理解的?

“為歷史留下一本珍貴的密碼”——比喻

“時光在你的臉上刻下道道皺紋”——擬人

“高明的魔法師,卓越的雕刻家”——比喻

(六)詩中4、5、6小節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請舉例說明。

(七)請說說詩的第二節和最后一節構成什么關系,這樣寫好在哪里?

“逝去萬載的世界又重現”照應“逝去萬載的世界可會重現?”,“沉睡億年的石頭說了話”照應“沉睡億年的石頭能否說話?”,“你講的故事多么令人神往、驚訝”照應“請向我一一講述那奇幻的神話”。這樣寫,有放有收,前后照應,使全詩結構完整。

課堂小結:

科學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從中窺見了億萬年前像奇幻的神話一樣的生物世界。詩人張鋒以一首科學詩《化石吟》,飽含感情地贊頌了會講話的奇異的化石,引領我們遨游那遠古洪荒、滄海桑田。由此可知我們的世界是多么神奇和美妙,希望同學們能夠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都能有一顆發掘和探索大自然奧秘的好奇心,在增添生活樂趣的同時,不斷豐富自我的知識儲備,成為一個懂科學、求真知的進步學生。作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