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的推進_第1頁
改革開放的推進_第2頁
改革開放的推進_第3頁
改革開放的推進_第4頁
改革開放的推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改革開放的推進

一,會議恢復了馬克思主義路線,二,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三,鄧小平成為中國共產黨第二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978年)

中國歷史的一個偉大轉折改革開放的起點:內容中國從此進入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即改革開放的時代。意義改革:農村:安徽鳳陽小崗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P48城市: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

P50.改革開放的推進農村改革前的情況如何?有何弊端?缺少自主權積極性不高共同勞動,平均主義第一個吃螃蟹者:安徽鳳陽小崗村農民2.安徽風陽小崗村

---------------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

1978年,小崗村大旱。原任老支書嚴俊昌(當時是隊長)和他的堂弟現任村長嚴宏昌(當時是副隊長),被逼得無路可走,只好搞起了“承包”(大包干)。——窮則思變1.改革首先從農村掀起,主要做法:實行以包干到戶為主要內容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一、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農村)小崗村的變化又說明了什么?想一想資料:小崗村曾是個“吃糧靠返銷,花錢靠救濟,生產靠貸款”的“三靠隊”,很多生產隊由隊長帶領,拿著蓋上公章的介紹信,打起鳳陽花鼓,集體外出乞討。大包干后,經過一年苦干,農民獲得了糧食、油料大豐收,糧食總產量由原來的1.8萬千克猛增到6.7萬千克,并第一次向國家交了公糧,還了貸款。3.農村改革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影響(作用)隨著農村改革的成功,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全面展開。

極大地激發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促進了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使中國很快解決了12億人口的溫飽問題。4.這一時期鄉鎮企業異軍突起,優化了農村產業結構,迅速改變著中國農村的面貌。二、對外開放的試驗田1.經濟特區

①1980年

廣東的深圳、珠海、汕頭和福建的廈門②設立經濟特區的目的:③經濟特區的作用P49以多種形式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打開了對外開放的窗口。1、計算一下,改革開放以來,深圳市的國內生產總值從不足2億到突破100億,從100億到突破1000億,從1000億到2000億、5000億和11000億各用了幾年時間。2、討論一下,這些變化說明了什么問題?1978-2011年深圳的國內生產總值這些變化說明我國經濟特區的建立是完全正確的。深圳抓住了改革開放的有利時機,促使經濟的飛速發展。2)歷程:A、最先:1980年設四個經濟特區

B、1984年沿海14個開放港口城市(浙江有寧波和溫州)

1985年長三角、珠三角、閩南三角地區和環渤海地區沿海經濟開發區

C、1988年設海南經濟特區F、內陸省會開放城市和對外開放邊境城市、口岸(如2010新疆喀什經濟特區)1)開始:沿海地區1980年E、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這為中國經濟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對外開放:D、1990年上海浦東經濟開發區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4.開放格局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

深圳速度:小漁村的巨變變化之快浦東開發15年,年均新增人口10萬人,人才總量(擁有大專學歷或中級職稱)從開發之初的6.6萬人增加到30萬人,其中國際化人才超過5萬人,包括2萬多外籍人士,并涌現出40多個國際社區。迄今共有37家跨國公司地區總部、18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數十家國內大集團總部設在浦東。浦東已成為上海現代化建設的縮影和中國改革開放的象征。

浦東新貌變化之大深圳和浦東的巨變有什么共同點?(至少歸納出三條)◆都位于沿海地區,地理位置優越◆國家對這兩個地區都給予了優惠的經濟政策。◆兩地都是從相對落后的地區一躍成為南部和東部的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發展速度快、變化大。◆都是發展速度快、變化大的改革開放的成功典型;◆都發揮了帶動周邊地區發展的龍頭作用黨的改革開放總方針決策的正確性人民群眾的創新精神和開拓進取深圳與浦東的成就說明了什么?1、觀察地圖,結合經濟特區的設立,說一說早期對外開放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特點。想一想,為什么要從沿海地區開始對外開放?

2、聯系史實,說明經濟特區的設立對改革開放的推進起到了怎樣的作用。位于東南沿海地帶。地理位置優越,有利于引進外商的投資;我國沿海地區的一些城市在工業化建設方面已具備了一定的條件。作用:經濟特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他們在推進外貿、利用外資和技術、推進改革、帶動沿海和內地經濟發展等方面都起到了示范作用。1.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制度2.改革的性質: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3.這次會議后,我國邁出了經濟體制改革由農村轉向城市的關鍵性一年,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三、城市經濟體制改革改革與開放的方式是什么?對內改革:農村:

城市:公有制經濟為主的多種所有制經濟單一公有制對外開放:(沿海地區)

設立經濟特區,以多種形式吸收外國資本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和經營管理方法,擴大對外貿易。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目的/作用經濟體制改革全面展開,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看圖想一想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的變化?(成就,意義)說明了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快速、持續、穩定增長,綜合國力不斷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綜合國不斷增強,國際地位上升,國際競爭力日益提高;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我們黨我們國家進步發展的活力源泉。1、二十世紀七十年代,首先進行“分田包產到戶,自負盈虧”的是()小崗村農民。

A、安徽肥西B、安徽鳳陽

C、河北滄州D、貴州關嶺

2、在改革開放中,被譽為“一夜崛起之城”的是(

A、上海B、深圳C、珠海D、廈門BB在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檔案室里有這樣一份檔案表,請你仔細閱讀,然后分析一下表中農民收入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時間糧食產量人均口糧人均分配收入1976年35000斤230斤32元1979年132300斤800斤200多元安徽省鳳陽縣小崗生產隊1976年與1979年收入對比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推行“當年曾分田翻身當家作主人,今歲又分田勤勞致富奔小康”。兩次分田分別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當年指的是1952底完成的土地改革今歲指的1979年開始在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國有經濟集體經濟非公有制經濟

1978年77.6%22.4%

0

1987年57.7%34.6%

5.6%材料一:1978年與1987年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全國工業產值中的比重表。表中的數據反映了什么變化?發生變化的原因是什么?我國的所有制結構由過去單一的公有制向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結構轉變。原因:改革開放。“1979年的那個春天”中國大地開始了一場怎樣的偉大變革?中國農民在這場變革過程中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