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中考地理試卷評析(最后改稿)_第1頁
漳州市中考地理試卷評析(最后改稿)_第2頁
漳州市中考地理試卷評析(最后改稿)_第3頁
漳州市中考地理試卷評析(最后改稿)_第4頁
漳州市中考地理試卷評析(最后改稿)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14年漳州市中考地理試卷評析

一、試卷命題說明二、試卷內容分析三、學生答題情況四、今后教學建議

劉文英汪學芳2014年是漳州市地理學科作為初中畢業、升學考試必考科目的第九年。7月地理學科中考評卷工作完成后,通過個人評價、小組討論等形式對2014年中考地理試卷作了簡要分析,感到今年中考地理試卷緊緊圍繞“初中畢業考試”和“高中招生考試”兩項功能,較好把握“及格容易,優良不難,高分不易,滿分較難”的命制要求。現將2014年漳州市初中八年級地理學科學業考試試卷分析、評價如下:一、試卷命題說明(一)、命題依據教育部制訂的2011版《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以下簡稱2011版《地理課程標準》)。(二)、考試范圍2011版《地理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地球與地圖”、“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鄉土地理”。(三)、試卷難度試卷難度分為容易題、中等題和稍難題三個等次,其比例為8∶1∶1。(四)、試卷結構本次試題分數結構合理,重視理解、應用和創新相結合,反映地理知識的內部聯系和基本規律,理論聯系實際,兼顧知識、能力、情感的考查,圖文并茂,體現地理學科的圖像和文字兩大系統,利于考查學生地理學科學習的真實水平和潛能。1、知識結構:地球地圖約15分,世界地理約30分,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約55分。

2、題型結構:單項選擇題50分,非選擇題50分。3、試卷容量:16開6頁。(五)、命題原則1、體現基礎性原則初中地理的內容,是由地球地圖的初步知識、世界地理、中國地理和鄉土(漳州)地理的基礎知識組成的。地球、地圖、地名、地形、氣候等是學習地理的基礎,特別是地球知識中的經緯網、地圖知識中的方向、地球公轉、地形部位的判斷、氣候與自然資源,我國的疆域與行政區劃、人口與民族、地形與氣候、河流的水文特征、中國災害分布、工業與農業、地理分區等等,都是初中地理的基礎。只要認真學習地理的學生,基礎題容易答,盡力做到及格容易,優良不難,高分不易,滿分較難。2、突出主干,教學導向明顯本試卷充分體現以地理學科的核心主干知識為考查重點,內容不偏不怪;考查內容的涵蓋面也較廣,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重要性。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是中考的命題范圍,但學科中的主干知識則是考查的重點,基本上是年年必考、卷卷必出。主干知識是地理學科的骨架、精華所在,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也是進入高中階段必備的知識,本試卷不回避歷年考查過的主干知識點。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命題中注重考查學生的能力,尤其是考查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突出對學科主干知識的考查。3、體現學科特色原則①充分利用地圖語言來呈現試題內容,使試題能體現地理學科的特點地圖是地理知識的重要載體。在今年的命題中,充分利用地圖語言來呈現試題內容,把瑣碎的地理知識,變形象、直觀,使試題能體現地理學科的特點。這樣,不僅考查了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和主干知識,而且能有效地考查學生的觀察、想象和思維能力。本試卷共有24幅圖表,其中,選擇題部分大多是“一圖多題”的串題形式,也有主圖加副圖的形式,形式多樣,非選擇題增加學生熟悉的一些地理景觀圖,重視圖文知識的結合和轉換。②注重學生過程與方法的考查,利用地理知識分析問題、綜合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考核,有助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全面提高。本試卷注重對這些學科能力的培養,有利于學生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更有助于以后教師的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的地理分析能力的培養,更有助于注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4、滲透情感,三維目標統一試卷能夠做到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目標的統一,設計了“九龍江”、“漳州氣候”、“臺灣的山脈走向”“中國災害分布”等知識點的考查,讓學生增加熱愛家鄉與熱愛祖國的情感,增加學生一些防災減災的地理知識學習。體現對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引導學生學而踐行,增強社會責任感,促進學生樹立正確的環境觀、資源觀、發展觀和價值觀,達到新課程三維目標的全面考查。5、關注學生的發展,做好初、高中的銜接試卷中考查的地球的公轉、地形圖的判斷、中國地質災害分布、美國與中國東北農業的對比,三江源地區區域特點的條件等知識為高中的學習奠定了基礎;試卷中還運用大量的圖文資料,培養學生獲取、提煉、運用信息比較、分析、歸納、綜合能力,與高考能力目標進行接軌,有利于學生的發展。6、融入生活,時代特征彰顯充滿時代氣息與生活氣息是本試題體現出來的特點。在立足基礎知識、呈現事實素材、突出對主干知識和重點內容考查的同時,關注社會熱點問題,如“泰山站”、“俄羅斯油氣資源”等,聯系考生生活體驗,結合中學地理課程知識,緊扣時代脈搏,將學科熱點與社會熱點有機結合,反映了“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對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課程理念。1.試卷結構(1)試卷的考試形式、時間及卷面情況項目設區市考試形式(開卷或閉卷)考試時間(分鐘)卷面總分選擇題比例非選擇題比例閱讀量(字)答題量(字)圖表數頁碼數漳州市閉卷60分鐘100分50%50%約2436字395246省考試大綱要求閉卷60分鐘100分50%50%////二、試卷內容分析

(2)試卷的題型及所占分值(%)設區市選擇題(1~25)非選擇題合計

262728293031小計漳州市50798881050100(3)考試內容分布及占分比例設區市領域題型分數比例考試大綱規定比例漳州市地球與地圖選擇題815%15%非選擇題7世界地理選擇題1630%30%非選擇題14中國地理和鄉土地理選擇題2655%55%非選擇題29合計100%100%圖16圖152.試卷試題的創新點(一)結合課本知識,創設問題情景,創新命題方式。例題:31.讀圖15“美國本土略圖”和圖16“中國東北地區略圖”,結合材料完成下列問題。(10分)材料:玉米屬于喜溫作物。小麥喜溫涼氣候,比較耐旱。水稻屬于喜溫喜濕作物,生長期間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給。

(1)河流①是

,它為農業提供充足的

。(2)山脈②是

,山脈北段主要土地利用類型是

。(3)美國中部與我國東北地區都適宜大規模機械化耕作,其有利的自然條件是

。大規模機械化耕作的好處:效率高、

。(4)甲、乙兩區域水稻分布緯度較高的是

,其原因是

(3分)。

本題重視課本知識的反饋,在對基礎知識進行考查的層面上,創設較新的問題情境,把世界地理與中國地理相關的知識進行歸納和對比,創新命題方式,注重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體現了地理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自主分析能力的培養要求,較好的反映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2.試卷試題的創新點(二)注重過程方法,培養知識遷移,凸顯學科特色。

例題:29.小周暑假到圖示區域體驗雪域高原之旅。讀圖13,完成下列問題。(8分)(1)小周去的雪域高原是

,當地最主要的少數民族是

。這里冰川廣布,反映當地獨特的

氣候。(2)景區A是_________,它是我國最大的咸水湖。(3)小周拍攝的照片甲位于

___________(城市),照片乙是特有的畜種_____________。(4)鐵路穿越了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的高原濕地,它是

,該地區的湖泊和

對河流流量具有天然調蓄作用。本題注重學生的知識遷移,用旅游路線來展示地理問題,考查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試題的人文性、趣味性,強化學生結合課本知識和生活體驗來回答問題,體現“學習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識”這一課程理念,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地理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圖133.試卷試題的不足之處圖片功能沒有充分發揮例題:讀圖5“澳大利亞牧羊帶的分布圖”,完成16—17題。圖5選擇題第17題的問題設計沒能充分挖掘圖表信息,圖文結合沒有體現,只是單純課本知識的考核,希望以后能更加注意考查學生對地理圖像的閱讀、分析、使用能力,讀圖獲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減少死記硬背內容比例,有利于引導師生轉變教學方式。16.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最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亞的A.西南部B.東南部C.西北部D.東北部17.有關澳大利亞農牧業描述正確的是A.粗放牧羊帶多為人工草場B.目前農牧業成為經濟支柱C.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D.羊、牛與經濟作物混合經營帶生產不穩定三、學生答題情況非選擇題總體情況:雙評試卷總份數100750份,非選擇題得分30分。非選擇題得分屬于正常,得分率最高的是第30題為71.38%,得分率最低的是第31題為42.9%,主要是學生歸納分析能力有一定層次,是一道區分度很好的題目。非選擇題具體情況:(表格和柱狀圖中的“份數”是指試卷雙評后的總數)第26題:得分情況(平均分:4.18分)從柱狀圖中可以看出,1、2分,6、7分的人數多;0分,3、4分的人數少。1、學生答題情況分析(1)基礎知識不過關,地理概念模糊不清。對于地球公轉的相關知識一知半解,如直射“赤道”寫成“北回歸線”“0°N”“0°E”等;“春分”寫成“春至”“春風”“春季”等;直射方向寫成“東”“東南”等;“晝夜等長”寫成“晝長夜短”等。(2)讀圖獲取信息、運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差。如(4)北京升旗時間及旗桿影子長短變化,需結合圖文,思考量較大,多數學生判斷錯誤。2、試題評價及建議(1)評價:本試題最大的亮點是圖型常見、題目熟悉、以樸實、平和的面貌展現在學生面前,增強學生做答的信心,體現人文關懷。其二,試題設計合理,主要考查學生“地球運動”的主干知識,包括地球的公轉方向、直射點的移動、二分二至日、正午影子朝向和方向等,考查的內容較為全面。題目從易到難,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理解水平,既落實基礎,又有適當拓展。(2)命題建議:對于地球地圖主干知識的考查,像這類基礎分占大部分,能力分占少數的試題應多出,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為高中打下基礎。3、教學建議(1)地球地圖是我們地理學習的主干知識,也是一大難點。在學生第一次接確這部分知識時,教師多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模型、板圖板畫等形式,先引導學生從感性認知入手,逐漸形成空間概念,進而形成理性思維,避免死記硬背。(2)地球運動的學習過程,應把握好由淺到深,由易到難,逐漸加深的原則,避免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并多聯系生活實際,結合生活中的例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會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體現“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的新課程理念。(3)中考前應加強基礎知識的梳理,進行專項專題訓練,利用不同的題型來突破難點,拓展學生解題思路。第27題:得分情況:(平均分:5.65分)

從柱狀圖中可以看出,如果除去0分的某些因素,呈現出比較正常的正態分布,最高比例在8分。1、學生答題情況分析(1)錯別字居多:礦產的礦右邊寫成產;煤炭寫成媒碳;天然氣寫成天燃氣;石油只寫油;莫斯科寫成墨斯科、莫期科、墨西科;波羅的海寫成菠蘿地海;烏拉爾寫成鳥拉爾、馬拉爾;分布寫成分部、分步,產地寫成場地等。(2)表述不規范:放射狀寫成反射狀、蜘蛛網狀、反射性等;沿鐵路線分布寫成分布在鐵路旁邊、邊緣、周邊、附近等;接近礦產資源產地寫成資源分布廣、資源多,材料多等。(3)獲取地圖信息不足:從圖例中找出礦產的名稱;波羅的海地理位置;莫斯科地名;工業區分布與資源、鐵路線的關系;管道運輸對象等信息都在圖例中有體現,部分學生卻獲取不來。(4)地理歸納表述能力欠缺:沿鐵路線分布的信息突出,學生寫沿交通、沿管道、沿河流分布的答案都有,沒有抓住主要的地圖信息“工業區的分布與鐵路線的關系”。(5)學生存在對地理知識死記硬背的痕跡:例如礦產名稱寫金剛石、黃金;波羅的海沿岸寫成波斯灣沿岸;俄羅斯工業分布寫分布在歐洲、南部山區等。2、試題評價及建議(1)評價:①本試題難易適中:由易到難進行設置,符合地理學科的思維特點,從資源到交通再到工業區的分布,逐漸推進,最后以綜合的設問,考查工業與資源、交通的關系,從基礎考查提升到綜合能力的考查,具有較好的區分度。②試題體現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對今后的地理教學具有較好的導向作用:本題考查的地理知識有管道運輸對象,地理位置的判斷,鐵路網的特點,礦產的名稱等;考查的地理能力有據圖分析工業分布與資源、交通的關系,并歸納工業分布的特點。整題以從圖中獲取信息為出發點,考查學生的地圖信息獲取意識與能力,考查學生推理、歸納等地理思維的能力。3、教學建議(1)注重學生地理讀圖能力的培養,養成應用地圖獲取地理信息的意識和習慣。(2)教師的地理教學要注意地理語言的規范性表述,引導學生正確的地理語言和地理思維的表述。(3)加強學生答題中常見的地理錯別字的糾正工作,減少考試中因為錯別字而失分。第28題:得分情況:(平均分:5.37分)從柱狀圖中可以看出,呈現出上升分布。

1、學生答題情況分析學生答題用詞不規范,錯別字多,答案五花八門。第(1)題的答案是“減少”,有寫成“遞減”“變少”“少”“下降”“降低”“低”等等,第二空的答案是“C”寫成“草原”“荒漠”“荒漠草原”。第(2)題把“新疆牧區”和“內蒙古牧區”寫成“新疆維吾爾牧區”“高寒牧區”“青海牧區”“寧夏牧區”“青藏牧區”“蒙古牧區”“內蒙古自治區”“內蒙高原牧區”“天山牧區”“呼倫貝爾草原”“錫林郭勒草原”等等,“疆”和“蒙”寫錯的很多。第(3)題把“內流河”寫成“內”“內流”“內河流”。“冰雪融水”寫成“冰雪降水”“地下水”“自然降水”“天空降水”“天山融水”“冰山融水”“外來河水”等等?!叭凇睂戝e的很多。第(4)題把“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在圖上可以找到的,但也有寫成“寧夏”“河套”“河西走廊”“青藏地區”“北方地區”“黃土高原”“西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等等?!薄跋摹焙汀疤住睂戝e的很多。2、試題評價及建議本題考查了學生對西北地區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以及讀圖、用圖的能力,難易程度適中,設計合理,適合現在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水平,是道好題。3、教學建議(1)注重基礎知識的教學,強調地理專有名詞的規范性和重要性。(2)培養學生讀圖、用圖、分析圖的良好習慣,讓他們懂得從圖中獲取有效的信息。(3)加強文字表述的規范訓練,盡量杜絕錯別字。第29題:得分情況:(平均分:4.8分)從柱狀圖中可以看出,各分數人數分布不理想,兩側多,中間少。

1、學生答題情況分析(1)錯別字問題嚴重,諸如“藏”“青”“薩”“牦”“源”“沼”“澤”等。尤其是“牦”“藏”“薩”這三個字錯得最為嚴重。(2)基礎不扎實,知識混淆嚴重。例如第(1)小題“當地最主要的少數民族”出現“蒙古”“壯族”等;第(2)小題出現“貝加爾湖”“鄱陽湖”等;第(3)小題寫不出來;第(4)小題第一空答成“三江平原”等。(3)審題不清。例如第(3)小題要求答城市,可部分考生答成“布達拉宮”;第(4)小題很多考生理解為“青藏鐵路”。(4)書寫不規范。例如第(1)小題“青藏地區”只答了“青藏”,“藏族”只答了“藏”,“高寒”答成“高寒山地”“高山”“山地高原”。2、試題評價及建議(1)評價:試題從整體上來說,注重基礎知識考查,讀圖能力的運用,是一道不錯的試題。(2)命題建議:第(1)小題的“藏”字重復考察,部分考生失分較嚴重;第(4)小題題意表達有歧義之嫌,部分考生答成“青藏鐵路”。

3、教學建議(1)規范用字。地理專用術語、難寫的字,平時應該強調和說明,并強化訓練。(2)平時加強課本基礎知識的過關。(3)培養讀圖能力,加強從圖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等技能的訓練。第30題:得分情況:(平均分:5.71分)從柱狀圖中可以看出,呈現出上升分布。

1、學生答題情況本題學生總體答題情況較好?;灸苡幸庾R的從圖上獲取有用的地理信息進行簡單的判讀。個別填空點答題較好,比如云南的簡稱寫成“云”的正確率高,泥石流逃生方向“B”的正確率也較高。但改卷中仍發現不少問題。(1)錯別字現象嚴重。云南簡稱滇寫成“顛”,太平洋的“太”字寫成“大”,印度洋寫成“印渡洋”,或者“印”字左邊少了一橫或多一豎,“卵”、“卯”等、“活躍”寫成“活越”“沃越”。(2)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判讀圖上乙的省級行政區劃全稱時,誤填成“青海省”、“四川省特別行政區”、“四川成都”、“四川自治區”等錯誤答案。對我國地勢的三級階梯分布掌握不好,特別是第一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混淆起來。對于與中國有關的板塊判別上,不少學生錯答成“非洲”“美洲”“大西洋”“北冰洋”、“印度”板塊。(3)地理語言表述不夠規范。特別是最后一空書寫板塊邊界特性時,學生誤答成“活潑”、“薄”、“硬”、“薄弱”、“活動”等錯誤答案。2、試題評價及建議(1)評價:①本試題側重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試題難度較小。②試題圖文結合,綜合性較強,知識點涉及“中國政區”、階梯地勢、災害分布、板塊運動等。③與生活緊密聯系,針對當下社會防災減災等熱點問題巧妙設計題目,體現地理學科的“有用性”和“時代性”。3、教學建議(1)教學中注意及時糾正學生的錯別字現象,減少不必要的失分。(2)某些基礎知識掌握不夠熟練,建議重基礎復習,抓落實。(3)運用中國政區拼圖訓練,強化學生的行政區劃空間定位和具體名稱、簡稱等。(4)結合生活常識,運用動態圖片或視頻讓學生感性認識災害的發生及預防等知識。(5)教學中,注意地理語言的表述,盡量規范,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地理表述能力。第31題:得分情況:(平均分:4.29分)從柱狀圖中可以看出,本小題除去0分外,呈現出正常的正態分布。1、學生答題情況分析本題學生答題情況總體較不理想,得分率不高。(1)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對地理名稱的記憶模糊。例如第一小題“密西西比河”誤寫成“密密西河”“密西西北河”“利西西比河”“密西西比湖”等。(2)書寫錯別字多?!按笈d安嶺”寫成“太興安嶺”;“水分”寫成“水份”;“密”寫成“蜜”等(3)地理概念混淆。例如第二小題“土地利用類型”的回答許多學生答成農業生產部門。“林地”答成“林業”或答成其他土地利用類型。(4)審題不認真?!懊芪魑鞅群印睂懗伞懊芪魑鞅取?,習慣性的認為試題上有“河”字。(5)題意不理解。第3小題失分多在第二空格,學生對機械化生產的好處不能在效率高的基礎用再延伸到收成,產量方面;第4小題第二空格分析甲、乙兩區域水稻分布緯度較高的原因,很多學生沒寫“為什么”,而是只從圖中緯度高低的比較這方面來回答。(6)答題不規范。第4小題許多學生能判斷出“乙”區域,但原因回答時都不能用地理專業知識角度來回答,答題不完整。(7)空白卷多。

2、試題評價及建議(1)評價:本題在對基礎知識進行考查的層面上,注重檢測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讀圖分析能力和對比分析能力,體現了新課標注重學生自主分析能力的培養要求,較好的反映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