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中外歷史綱要(上)第19課《辛亥革命》教學設計一、教材分析從單元邏輯來看:從單元之間聯系來看,本單元既是第五單元晚清內憂外患與救亡圖存的延續,同時孕育的新希望和新曙光也推動了中國社會的轉型和發展,是中國新的歷史的重要起點。為第七單元中國共產黨成立與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奠定了重要基礎。從本課內容來看:《辛亥革命》是第六單元《辛亥革命與中華民國的建立》的第一課。本課的主要內容包括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興起、武昌起義與中華民國的建立、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三大板塊,三大板塊之間因果邏輯清晰,層層遞進,主要以時間為線索,核心問題突出,分別為辛亥革命的背景、過程、意義。從上下冊教材來看:在《中外歷史綱要》(下)中,也涉及到了《辛亥革命》的相關內容。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兩次工業革命后,帝國主義加緊侵略,造成亞洲民族危機加深,同時,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也促使亞洲民族意識和民主改革意識覺醒,中國辛亥革命也是亞洲民族覺醒的典型代表,推動了歷史的進步。二、學情分析1.知識基礎:本課在初中課程中涉及孫中山早期經歷、興中會、廣州起義、同盟會、三民主義、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廣西起義、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中華民國建立、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中華民國臨時約法》13個知識點。人物為主要線索,基本史實齊全。學生對本部分內容掌握較好,為高中階段通過相關史實進行深入探討,進而形成新的歷史認識和歷史理解做了較好鋪墊。2.學科素養:經過初中課程學習后,學生的辯證思維、批判性思維均有發展,初步具備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學習興趣:涉及辛亥革命的相關影視作品、紀念活動、博物館較為常見,方便學生在史料研究基礎上展開深入學習。三、教學目標1.能夠運用長時段、中時段,中國、世界等多條時間軸再現辛亥革命的相關史實,結合政治、經濟、文化等角度,分析中國在世界格局中的處境,試從多種渠道獲取史料,并結合相關史料,論證辛亥革命爆發的必然性。2.能夠指出關于辛亥革命結果多種觀點的異同點,理解辛亥革命的局限性,理解歷史解釋的多樣性、差異性,并說明差異性產生的原因,進而驗證以往的說法和提出新的解釋。3.以社會意識是社會存在的反映為依據,分析三民主義內容,探究辛亥革命性質。4.感受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志士的奮斗歷程和堅定的革命信念;感受、繼承、發揚偉大的辛亥精神,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責任意識。四、重難點分析在研讀《課程標準》和教科書內容的基礎上,確定本課的重難點如下:教學重點:理解辛亥革命爆發的必然性、了解三民主義的內容。教學難點:體會孫中山讓位袁世凱的政治妥協智慧,認識辛亥革命的性質、理解辛亥革命的意義與局限。五、設計思路本課以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為中心,分辛亥記憶、追思辛亥、辛亥圓夢三個環節,其中以深入追思辛亥革命為主要教學線索,通過“偶然與必然”、“低烈度、大業績”、“民主革命到民族民主革命”、“成功與失敗”等四個追思問題,通過情景再現、問題設計等多種方式,將辛亥革命的背景、過程、意義與局限等知識貫穿起來,突出重難點和歷史核心素養水平的層次性。六、教學過程1.導入:問題設置:結合時間軸和所學知識,分析世界發展的主要趨勢。分析這種趨勢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中國又是如何應對的?學生活動:提取時間軸的相關信息,從不同角度分析這一時期世界的主要趨勢,深刻感悟這種趨勢對中國產生的主要影響。設計意圖:情景導入,打消陌生,拉近距離,同時營造歷史課堂的時空感。教師通過時間軸展示,引導學生將辛亥革命定位在特定的世界大背景下,從世界歷史發展趨勢的角度,談對中國社會產生的重要影響。體會中國在面對西方列強侵略下,中國人救亡圖存的必然性。2、過渡:辛亥革命其實對于我們并不陌生,一方面它是我們初中階段歷史學習的重點,而另一方面就是我們經常可以從影視劇,亦或是國家各種大型的慶典中,看到、聽到它的名字。問題設置:關于辛亥革命的記憶,說說辛亥革命中的主要史實。學生活動:根據已有的歷史知識進行線索性梳理,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回顧辛亥革命。設計意圖:本課的相關史實在初中教材中已有涉及,在此做一個簡單回顧,通過時間、事件、地點的描述,了解學情,形成關于辛亥革命整體認知,為接下來深入探討辛亥革命做鋪墊。1——2環節主要落實的核心素養是時空觀念。通過數軸、地圖和相關問題的引導,落實水平1——3的相關要求。3、新課教授:作為高中歷史學習,我們應該對辛亥革命進行一個更為深入的探究,從而對辛亥革命的一些新觀點進行論證或者提出新的歷史解釋。問題設置:如果想要更深入的研究辛亥革命的相關歷史從而形成新的歷史解釋,我們可以從哪些渠道獲取?設計意圖:通過師生的共同梳理,獲取了解辛亥革命歷史的主要史料。通過分析,培養學生區分史料的不同類型,并在學生解釋某一歷史問題時,能夠嘗試從多種渠道獲取與該問題相關史料的能力。追思問題一:辛亥革命的爆發是“偶然”還是“必然”投影材料:歷史文獻中的辛亥《二十世紀中國史綱》金沖及(2009)《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上)(2016)革命不會無緣無故地的發生。辛亥革命是中國人民多年郁積的憤怒的大爆發。那時候,兩個冷酷的事實沉重地壓在無數中國人的心頭。一個是極端深重的民族危機使人們痛感國家要滅亡了。另一個事實是:當時統治中國的清朝政府已是個一味媚外和野蠻專制的政府,人們對這個政府已喪失掉最后一點希望。1911年9月24日,決定中秋節起義(10月6日)。不料,南湖炮隊事件突發而至,當局加強了軍隊管制和人員防范,不得不向后推延起義日期。10月9日,革命黨人在漢口俄國租界配置炸彈。不慎起火,起義秘密暴露。清政府按照發現革命黨名冊,全城搜捕。10月10日,工程營排長陶啟勝查房時,惡聲責問士兵金兆龍晚上為何擦槍,是否想造反?戰士程正瀛舉槍便射。瞬時武昌城內外槍炮齊鳴,起義不經意間突然變成了現實。問題設置:閱讀材料,概括材料中的主要觀點。結合材料和相關史實,對上述觀點進行論證。學生活動:通過閱讀,對材料中的兩個觀點進行概括,并根據已有知識對觀點進行初步判斷。設計意圖:通過閱讀史料,學生可以發現關于同一歷史問題歷史解釋的異同,并運用所學,對材料中的結論加以分析。在論證分析的過程中,選擇、組織、運用相關材料,對辛亥革命爆發的背景進行梳理和回顧,教師再進一步對教材中新補充的內容進行講解,學生對辛亥革命爆發前中國的社會狀況、各階級的發展態勢有全面的了解,逐漸厘清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爆發的因果聯系,進而對辛亥革命的史事提出自己的解釋。理解辛亥革命的爆發并不是歷史的偶然,而是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本環節主要落實的核心素養是史料實證,主要落實的是水平1和2的相關要求。追思問題二:辛亥革命的“低烈度”如何引發“大業績”?問題設置:結合第一個環節的學習,思考辛亥革命為何是“低烈度”但取得“大業績”。新政府的構成又會給中華民國的發展帶來怎樣的問題。如何理解材料中的矛盾。根據內容,繪制國家權力組織架構圖。并分析特點。學生活動:學生根據上述材料,了解參與辛亥革命的主要階級、分析這樣的構成會帶來怎樣的問題,分析矛盾出現的根本原因。學生動筆繪制權力組織架構圖,在此基礎上,結合美國1787年憲法,評價《中華民國臨時約法》。設計意圖:在該教學環節中,一方面通過對革命過程、結果的分析,了解辛亥革命的特點。通過展示革命后的矛盾沖突,了解革命的主要問題和孫中山的個人努力,了解《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內容和影響。另一方面,還能初步感知辛亥革命的局限,為對辛亥革命形成全面的歷史解釋做鋪墊。本環節主要落實的核心素養是歷史解釋,涉及的相關水平是水平2。追思問題三:辛亥革命是“民主革命”還是“民族民主革命”?投影材料:教材中的辛亥問題設置:教材中關于辛亥革命的評價有何變化。結合所學,用史實解釋說明變化的合理性。結合三民主義民族主義的相關內容,論證教材修改的合理性。民族主義中是否有反帝主張?為什么不明確提出?有什么消極影響?學生活動:閱讀教材和相關材料,運用已有知識對相關問題進行解釋,在解釋的過程中提出新的歷史解釋。設計意圖:分析教材修改的原因,學生可以在已有的歷史史料的基礎上,對修改原因進行論證,從而對辛亥革命的性質準確把握。通過問題的層層推進,學生一方面了解三民主義的主要內容,理解理論指導實踐。另一方面明白一個時期的思想主張是一個時期社會發展狀況的反映,同時也受一個時代的局限,理解三民主義的積極意義和局限。本環節主要落實的核心素養:唯物史觀、歷史解釋。涉及歷史解釋的水平2的相關要求。追思辛亥:百年以來的歷史敘述展示材料:中國革命為四億落后的亞洲人爭得了自由,喚醒他們參加政治生活。革命后的中國政治生活沸騰起來了,社會運動和民主主義高潮正在洶涌澎湃的發展。中國人民的革命斗爭具有世界意義,它給亞洲帶來了解放。——【蘇】列寧(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19世紀10年代末)辛亥革命以孫中山先生的解職和袁世凱的登臺而結束,實際上是失敗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并沒有改變,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兩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壓在中國人民的頭上。———吳玉章回憶錄(辛亥革命的參與者、無產階級革命家)(19世紀70年代)辛亥革命勝利了,它終結了千年不變的王朝輪回,埋葬了腐朽沒落的專制皇權,建立了模式一新的中華民國,開創了順應潮流的共和時代,在政治、文化、經濟、社會等領域譜寫了輝煌業績,從思想意識、制度模式、經濟發展和國家走向等諸多方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為后世留下了非常寶貴的經驗教訓和思考啟迪。——兩岸學者(2016年)問題設置:1.三則材料關于這一史事的歷史解釋有何差異?2.說明這些解釋差異產生的原因?3.對于這個問題,你有什么樣的觀點?學生活動:通過材料閱讀,能夠發現這些歷史解釋與以往所知歷史解釋的異同,能夠對材料中的歷史結論加以分析。并嘗試從來源、性質和目的等多方面說明導致這些不同解釋的原因并加以分析。在此基礎上嘗試驗證以往說法或提出自己的新的歷史解釋。設計意圖:該環節是本節課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部分,教師在引導學生完成三個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歷史解釋的素養,突出素養各水平層要求,并根據課堂表現,對學生歷史解釋素養的水平等級形成初步評價。本環節主要落實的核心素養是歷史解釋,三個問題的設置對應是歷史解釋水平1、3和4的要求。4、總結過度:辛亥革命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雖然沒有完成革命任務,但它是近代以來救亡運動的高峰和總結,也是以后民主革命的起點和階梯。辛亥革命是一個民主夢,更是一個強國夢,復興夢。為了這個夢想的實現,無數英雄志士奉獻自己的青春、貢獻自己的生命。比如我們教材中所提到的林覺民,一個20多歲的革命小伙,為了國家獨立,貢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一封與妻書,書寫百年國家情。那么大家思考下,信中的辛亥夢實現了么?是如何實現的?沒錯,是靠著一代有一代英雄志士的努力與奮斗實現的。2019年9月,國家向共和國成立70年來,為國家發展作出重大貢獻的英雄,頒發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項目管理考試的技能要求及試題答案
- 思政類創新課題申報書
- 項目成功評價的試題及答案
- 學期心理健康檔案管理計劃
- 加強教師職業道德的教研活動計劃
- 分析項目管理考試的備考信條與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判斷題試題與答案
- 稅務風險管理基本概念試題及答案
- 課題申報書 雙面
- 探索項目實施的控制與調整的關鍵考題試題及答案
- 深層平板載荷試驗檢測地基承載力作業指導書
- (完整)EHS培訓考核題庫及答案
- 急性肺損傷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診斷治療指南(2022年)
- 學校財務預算管理制度(5篇)
- 愛在平淡細微處-初中感悟親情作文課件
- 機電一體化畢業論文范文(精選十五篇)
- (讀書筆記)禮物的流動:一個中國村莊中的互惠原則和社會網絡
- 《醫療垃圾的分類》課件
- 江蘇師范大學成人繼續教育網絡課程《英語》單元測試及參考答案
- 雙堿法脫硫操作規程
- 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及實驗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