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考復習八生物的生命活動調節_第1頁
會考復習八生物的生命活動調節_第2頁
會考復習八生物的生命活動調節_第3頁
會考復習八生物的生命活動調節_第4頁
會考復習八生物的生命活動調節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的生命活動調節植物生命活動的調節達爾文父子波森-詹森溫特實驗實驗:探究2,4-D對插枝生根的作用向光性㈠達爾文父子的實驗一、生長素的發現

⒈植物具有

,向光彎曲的外因是

⒉胚芽鞘的生長彎曲與

有關;⒊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彎曲生長的是

一段。ⅠⅡⅢⅣ單側光尖端尖端頂端下面的向光性

胚芽鞘的頂端對光敏感,頂端接受光刺激后,產生一種“影響物”從頂端向下傳遞,從而引起下面部分彎曲。結論用明膠塊(能透過化學物質)將幼苗頂端隔開㈡波森-詹森實驗用云母塊(不能透過化學物質)將幼苗頂端隔開結論:應該是一種從胚芽鞘頂端產生,并能擴散的化學物質可穿過明膠傳遞給下部。對照組對照組直立生長不生長不彎曲彎向對側生長不生長不彎曲㈢1928年、溫特的實驗燕麥溫特實驗證實了苗尖中確實存在一種化學物質,可促進生長,并把它命名為“生長素”。

1934年荷蘭生化學家郭葛提取生長素——吲哚乙酸(IAA),是由色氨酸經轉氨、脫羧、氧化等反應后合成。郭葛分離出生長素

二、植物向光性的原因背光一側向光一側生長素多生長素少細胞生長快細胞生長慢向光性的外因:

內因:單側光照射生長素分布不均勻敏感程度依次為根>芽>莖雙重性:低濃度促進生長,高濃度抑制生長同一濃度對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影響不同雙子葉植物>單子葉植物如:可作為雙子葉雜草的除草劑如:根向地性、莖背地性010-1010-810-610-410-2c/mol·L-1促進生長抑制生長根芽莖三、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名稱存在或產生部位主要生理功能生長素赤霉素細胞分裂素脫落酸乙烯頂芽和根分生區、幼葉、胚促進細胞伸長;促進種子萌發促進細胞分裂抑制細胞分裂;促進衰老和脫落成熟衰老的果實、莖、葉促進果實成熟促進植物生長伸長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四、五大類植物激素五、植物激素的應用天然的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類似化學物質的合稱2、應用:1、植物生長調節劑:促進扦插枝條生根——生長素類(如2,4-D)

方法:用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插條下端

培育無籽果實——生長素(如無籽番茄)

——赤霉素(如無籽葡萄)方法:在沒有受粉的雌蕊柱頭上涂上一定濃度的生長素類似物溶液用作除草劑——生長素類,2,4-D果實催熟——乙烯農產品的儲藏保鮮——細胞分裂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赤霉素和脫落酸:赤霉素促進種子萌發,脫落酸則抑制種子萌發,相互促進:激素特點:微量高效、一般產生部位與作用部位不同植物體的生長發育是由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控制相互拮抗:愈傷組織生芽、生根并分化六、多種植物激素平衡協調作用1.下列實例中能體現植物生長素作用兩重性的是()

A.胚芽鞘的向光性B.莖的負向重力性

C.無子番茄的培育D.頂端優勢D2.農業生產中,常用一定濃度的2,4-D(生長素類似物)作為除草劑,除去單子葉農作物田間的雙子葉植物雜草。下圖表示2,4-D濃度對兩類植物生長的影響,據圖分析可知CA.甲表示單子葉植物B.除草劑最適濃度為b點C.除草劑的作用特點與生長素在根的向地性中的作用特點相同D.除草劑的作用原理與莖的向光性原理相同3.目前植物生長調節劑在蔬菜、水果等的種植中已有較多應用,下列說法肯定錯誤的是()

A.用高濃度的α-萘乙酸在適當的時期處理桃可提高產量

B.一定濃度的2,4-D可促進插條生根

C.在蘆葦生長期用一定濃度的赤霉素溶液處理可使其纖維長度明顯增加

D.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會明顯影響香蕉品質A動物生命活動的調節穩態:可變的卻又相對穩定的狀態體液細胞內液細胞外液(內環境):血漿、組織液、淋巴組成成分:血漿、組織液、淋巴意義:內環境相對穩定是細胞正常代謝的必要條件。淚液、腸液、尿液等不屬于細胞外液。消化呼吸循環泌尿參與系統:呼吸、循環、排泄、消化

例.下列有關內環境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人體內環境穩態的失調與外界環境無關

B.內環境穩態是機體在神經系統的調節下,由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的

C.在正常情況下,內環境的各項理化性質是保持動態平衡的穩定

D.纖維蛋白原、Ca2+、載體、血紅蛋白均屬于內環境C神經調節一、神經系統的結構和作用1.神經元的結構2.神經元的特性:神經元是一種

細胞3.神經系統的重要作用感受

的變化,并相應地調節人和動物多方面的活動,使機體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可興奮體內、外環境二、神經沖動的產生與傳導1.神經沖動的含義受到刺激的神經,產生一個可沿神經傳導的

。負電波電刺激產生收縮神經沖動的傳播靜息電位極化狀態肌肉收縮神經沖動(動作電位)產生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神經沖動在神經元之間,神經肌肉之間傳遞刺激2.動作電位的產生和恢復極化狀態反極化狀態極化狀態(外正內負)(外負內正)(外正內負)(

)去極化復極化(

)動作電位傳導的方式:——局部電流興奮傳導方向:膜內:與電流方向相同膜外:與電流方向相反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的的傳導(單向性)神經元細胞間興奮的傳遞單向性軸突突觸小泡(內含遞質)突觸間隙突觸小體突觸前膜突觸后膜突觸類型?神經系統活動的基本形式——反射1.概念:在

參與下,機體對刺激感受器所發生的規律性反應。2.結構基礎——反射弧①效應器是指傳出神經末梢及所支配的肌肉、腺體等。②反射弧結構上的完整性是實現反射的基礎。中樞神經系統1.

下列關于神經興奮的敘述,錯誤的是

A.興奮部位細胞膜兩側的電位表現為膜內為正、膜外為負

B.神經細胞興奮時細胞膜對Na+通透性增大

C.興奮在反射弧中以神經沖動的方式雙向傳遞

D.細胞膜內外K+、Na+分布不均勻是神經纖維興奮傳導的基礎C2.右圖為反射弧結構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

A.由ABCDE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反射弧B.當①受到刺激時,膜內外的電位為外負內正C.②的結構決定了興奮傳遞只能是單向的D.若從③處切斷神經纖維,刺激①處,效應器仍能產生反應D3.如圖是一個反射弧的部分結構圖,甲、乙表示連接在神經纖維上的電流表。當在A點以一定的電流刺激,則甲、乙電流表指針發生的變化是

A.甲、乙都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B.甲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乙不偏轉

C.甲不偏轉,乙發生兩次方向相反的偏轉

D.甲發生一次偏轉,乙不偏轉D4.圖1是當A接受一定強度刺激后引起F收縮過程的示意圖,圖2為圖1中D結構的放大示意圖。請回答:

(1)圖2的結構名稱是

,結構②的名稱是

。(2)神經纖維B在A中的細小分枝叫做

,用針刺A時,引起F收縮的現象被稱為

。(1)突觸突觸后膜(2)感受器(感覺神經末梢)反射(3)當興奮在神經纖維B上傳導時,興奮部位的膜內外兩側的電位是

。(4)如果在圖2中①和②的間隙處注射乙酰膽堿,②處發生的變化是

(興奮、抑制),原因是乙酰膽堿引起結構②上

的變化。(3)內正外負(4)興奮膜電位主要的內分泌腺:垂體、甲狀腺、腎上腺、性腺、胰島、胸腺、甲狀旁腺、松果體等散在的內分泌細胞:如胃、腸中、腎中的內分泌細胞內分泌系統的組成:兼有內分泌作用的細胞:下丘腦的神經細胞無管腺,分泌物為激素,進入內環境體液調節下丘腦和垂體1.下丘腦: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調節中樞

激素靶組織主要作用促甲狀腺素釋放激素刺激

釋放腺垂體刺激促卵泡激素、黃體生成素釋放腺垂體促甲狀腺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2.垂體:分為神經垂體和腺垂體兩部分。激素靶組織主要作用促甲狀腺素甲狀腺促進

的生成和分泌生長激素全部組織刺激和組織生長甲狀腺激素蛋白質的合成3、甲狀腺激素的種類和功能1.作用

(1)促進

代謝,促進生長發育。

(2)促進骨骼成熟。

(3)促進

正常發育。

①生長激素促進生物體生長,甲狀腺激素促進生長發育,二者的作用有明顯不同。②侏儒癥和呆小病患者身材矮小,但呆小病患者智力低下,喪失生育能力。物質和能量中樞神經系統2.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a.寒冷環境中的體溫調節寒冷→冷覺感受器→下丘腦

b.炎熱環境中的體溫調節高溫→溫覺感受器→下丘腦皮膚血管舒張汗腺分泌增加散熱增加皮膚血管收縮骨骼肌戰栗神經調節體液調節甲狀腺激素產熱增加散熱減少神經調節體溫調節神經與體液調節的區別神經調節體液調節反應速度快而準確緩慢作用范圍比較局限比較廣泛作用時間短暫比較長聯系兩者共同協調、相輔相成,神經調節占主導地位,體液調節又受神經系統的調節。圖甲是反射弧模式圖,圖乙是測定某神經纖維上電位變化的示意圖。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