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課-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_第1頁
第2課-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_第2頁
第2課-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_第3頁
第2課-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_第4頁
第2課-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復習

“薩拉熱窩”事件

凡爾登戰役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后果

課堂小結第五學習主題第2課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后果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爭霸斗爭愈演愈烈。它們根據各自的利益結盟,最終形成了三國同盟和三國協約兩大對峙的軍事集團。隨著這兩大集團的形成,國際局勢更加動蕩不安。爭霸各國劍拔弩張,歐洲大陸密布著戰爭的烏云。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實力的變化項目英德法美19世紀中期工業產量所占位次13241913年工業產量所占位次32411913年殖民地面積所占位次14251870-1913年工業增長倍數1.31.94.68.1復習1、兩大軍事對抗集團的形成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國家經濟政治發展的不平衡伯恩哈特·馮·皮洛夫(1849~1829)讓別的民族去分割大陸和海洋而我們德國只滿足于藍色天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我們也要為自己要求日光下的地盤?!?897年12月德國外交大臣皮洛夫

德國直到1871年國家統一后才參與殖民地爭奪。可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世界已被列強瓜分完畢。20世紀初,英國殖民地是沙俄的2倍,法國的3倍,德國的11倍。后起的德國對殖民地占領的現狀極為不滿,極力要求按照新的實力對比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在19世紀末,德國外交政策由“大陸政策”向“世界政策”演變。英國、法國等西方列強世界殖民地2、具體原因: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意巴爾干問題突尼斯問題法德奧俄世界霸權

、殖民地問題英爭奪巴爾干半島普法戰爭后果爭奪歐洲霸主1882年1907三國同盟三國協約兩大軍事集團的最終形成德英法俄意奧代表同盟國集團代表協約國集團1879年德奧簽訂同盟條約1882年意加入德奧集團1892年法俄簽訂軍事協定1907年英俄簽訂協約1904年英法簽訂協約性質:帝國主義軍事侵略集團影響:兩大軍事集團展開瘋狂的擴軍備戰,一觸即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什么巴爾干半島會成為大戰的火藥桶呢?

巴爾干半島位于歐洲東南部,地處歐、亞、非三洲的交會處,控制著黑海和地中海的門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歐洲列強爭奪的焦點。

世界霸權是帝國主義政治的內容,而這種政治的延續便是戰爭。——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戰爭起源于經濟,從屬于政治,是“政治的繼續”。也就是說,政治是孕育戰爭的母體,戰爭是實現政治目的的一種特殊手段。弗拉基米爾·伊里奇·烏里揚諾夫(列寧)首先開辟從國家行為和國家對外政策上尋找戰爭根源的途徑。1905~1906、1911法德爭奪摩洛哥戰爭1908~1909波斯尼亞危機1911~1912意大利-土耳其戰爭1912~1913兩次巴爾干戰爭巴爾干半島成為世界大戰爆發的火藥桶一、“薩拉熱窩事件”薩拉熱窩事件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攜夫人到被奧匈帝國吞并的波斯尼亞檢閱軍事演習,并訪問其首府薩拉熱窩。這次演習是以塞爾維亞做為假想敵人的軍事演習,引起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的極大憤怒,他們組織暗殺小組。這天,當皇儲車隊經過薩拉熱窩街頭時,19歲的青年普林西普沖出人群射殺了斐迪南夫婦,這就是震驚世界的“薩拉熱窩事件”。

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及其夫人索菲亞弗蘭茨·斐迪南FranzFerdinand1863.12.18~1914.6.28

斐迪南大公,奧匈帝國皇儲(皇位的確定繼承人),1898年任奧軍副總司令。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歐洲列強對巴爾干半島的擴張,激起塞爾維亞(Serbia)極力反抗。被奧匈占領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黑),企圖擺脫奧匈控制,同塞爾維亞合并組成南斯拉夫,對此奧匈帝國力圖阻止。1908年,奧匈帝國乘土耳其革命之際,宣布正式吞并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兩地,激起塞爾維亞的極大憤怒。也加深了俄國與奧匈帝國之間的矛盾,導致波斯尼亞危機。斐迪南夫婦在薩拉熱窩被刺1914年6月28日(星期天)刺客加弗里洛·普林西波被捕斐迪南攜妻來波斯尼亞首府(附屬國和殖民地的最高政府機關所在地)薩拉熱窩作特別訪問。此行的目的,一說是他倆結婚14周年紀念,想讓妻子得到她在維也納得不到的皇室榮譽。一說是1389年的今天,土耳其征服了中世紀的塞爾維亞帝國,在其國恥日舉行以塞爾維亞為假想敵的軍事演習。奧匈帝國的這一挑釁行動,大大激怒了塞爾維亞愛國者。是日被19歲的中學生普林西波槍殺。“薩拉熱窩事件”一戰爆發的導火線“二十世紀的災難之母”德皇威廉二世1859.1.27~1941.6.41888~1918在位末代德意志第二帝國皇帝和普魯士國王溫斯頓·倫納德·斯賓塞·丘吉爾WinstonLeonardSpencerChurchill1874.11.30~1965.1.241940~1945、1951~1955兩度任英國首相“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現在不發動就永遠沒有發動的機會了”?!皻W洲的政治局勢非常緊張,同盟國與協約國隨時都有可能發動戰爭。我們要做好戰斗準備,要時刻監視那些可能發動戰爭的國家”。一戰爆發的根本原因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奧匈帝國士兵↓塞爾維亞軍隊開赴前線1914年7月28日

開始標志: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一戰”正式爆發對于薩拉熱窩事件,人們各執一詞:有人認為是維護民族利益的正義行動,也有人認為是極端民族主義的恐怖行為。請結合該事件的影響,談談你的看法。思考?普林西波是一個熱愛民族的熱血青年,但是他的冒險行為不但解決不了民族矛盾,反而成為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發動進攻的借口,教訓非常深刻.熱血青年在維護民族利益的同時,還應當具備進步的現代意識——熱愛和平、遠離戰爭,不要盲目采取偏激行動,盡量避免給世界和平造成威脅。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的歐洲戰場

1914年7月28日,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宣戰,“一戰”正式爆發。30日,把塞作為爭霸巴爾干半島前哨的俄國立即總動員,宣布支持塞。8月1日,德對俄宣戰。8月3日德對法宣戰。8月4日,德入侵中立的比利時。同日,英以德破壞比中立為由,對德宣戰,“一戰”全面展開。8月6日,奧匈帝國對俄宣戰。日本為奪取德在亞洲的殖民地,8月15日向德發出通牒,23日向德宣戰。意大利戰爭初出于自身利益中立,后于1915年5月23日對德、奧宣戰。①②③一九一四年八月四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空間上:“三條戰線”

時間上:“三個階段”

西線:英法對德作戰;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南線(又稱巴爾干戰線):奧匈對俄國、塞爾維亞作戰。西線具有決定作用,大戰的主要戰場在歐洲。第一階段:1914年;第二階段:1915~1916年;第三階段:1917~1918年。西線南線東線西線:比利時、法國北部和德法邊境英法比

德東線:波羅的海南岸至羅馬尼亞俄

德、奧匈南線:巴爾干塞爾維亞

奧匈階段戰役或重大事件影響第一階段(1914年)馬恩河等戰役歐洲戰場三個階段戰局的演變馬恩河馬恩河馬恩河阿爾弗雷德·馮·施里芬1833.2.28~1913.1.41891年任德國總參謀長1905年提出“施里芬計劃”赫爾穆斯·約翰內斯·毛奇1848~1916.6.18老毛奇之侄又稱小毛奇1906年繼任德國總參謀長“施里芬計劃”早在1905年德軍就制定出“一戰”藍本的“施里芬計劃”。由此可見,德國發動世界大戰是蓄謀已久。“計劃”中設想德國的主要敵人在西方,因此把戰略重點放到西歐。首先在西線采取先發制人,集中優勢兵力,采用“閃電戰”術,在四至六星期內經比利時襲擊法軍后方,迅速打敗法國,切斷英國與歐洲大陸的聯系。然后回頭向東對付俄國,在三個月最遲四個月內贏得戰爭。

1914年8月4日早晨,德國第1、第2集團軍,在埃米蒂將軍的率領下,迅速越過從建立以來從未打過仗的比利時邊境,直奔列日要塞,開始實施“施里芬計劃”。

1914年馬恩河戰役粉碎了德軍迅速征服法國的計劃,使整個“施里芬計劃”再也無法實現。9月14日,毛奇被德皇撤職。至此“完美無缺”的“施里芬計劃”徹底破滅。階段戰役或重大事件影響第一階段(1914年)馬恩河等戰役德軍速戰速決計劃破產第二階段(1915—1916年)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俄軍夏季攻勢、日德蘭海戰歐洲戰場三個階段戰局的演變索姆河索姆河索姆河日德蘭海戰日德蘭海戰俄軍夏季攻勢凡爾登馬恩河馬恩河馬恩河凡爾登凡爾登凡爾登戰役形勢圖(1916.2.21~12.18)

1916年,德意志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德軍統帥部選擇法國東北部的凡爾登(Verdun距巴黎135英里)要塞作為進攻目標。凡爾登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凡爾登巴黎法國VS德國炮轟后的凡爾登城鎮(戰場上)到處散布著破碎彈片,折斷了的武器以及成堆的尸體……其中有些人被拋到十五英尺高,斷腿殘肢掛在那些幸存的樹枝上?!▏骷野捅人埂稇鸹稹肥w遍布的凡爾登戰場一角

1916年9月2日,德皇批準停止進攻。10月24日,法軍在凡爾登調集部隊,開始大規模反攻。11月初收復杜奧蒙堡和沃堡。12月15~18日,法軍再次發動反攻,法軍收復全部失地。德軍戰略進攻終于失敗。戰役結束后,德皇威廉二世撤銷法金漢的總參謀長職務,改任興登堡為總參謀長,魯登道夫為其副手。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雙方參戰兵力眾多、傷亡慘重。法軍損失54.3萬人,德軍損失43.3萬人,故此役有“絞肉機”、“屠場”和“地獄”之稱。凸顯戰爭殘酷與血腥。這次決定性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德意志帝國從此逐步走向最后失敗。此后,德軍在西線喪失了作戰的主動權。凡爾登戰役是一戰轉折點德軍攻城榴彈炮頭戴防毒面具的法國士兵

1916年2月21日,德法雙方展開血戰。德軍以6個半師27萬人,在近1000門大炮、大量的毒氣彈噴火器等掩護下,猛攻凡爾登。法軍拼死防守,傷亡慘重。2月25日,法軍總司令霞飛任命H.P.貝當為凡爾登地區司令,在他的率領和援軍支持下,多次打退德軍進攻,最終保住要塞。英國人民走上街頭慶祝戰爭結束凡爾登戰役1916.2.21~12.18

為減輕凡爾登方面壓力,突破德軍防線。1916年7月至11月,英法軍隊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索姆河(Somme)戰役。此役為最大消耗戰,英法聯軍雖然沒有達到突破防線的目的,但牽制了德軍在凡爾登的攻勢。英法VS德索姆河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索姆河戰役中英國首次使用的坦克

“一戰”時,坦克被英國人稱為“罐子”。主要設計、研制者是英國的歐內特·斯溫頓上校。1916年9月15日,有49輛Ⅰ型坦克首次投入

,讓德軍不知所措。甚或一輛坦克攻占一個村莊,或俘虜300名德國士兵。

東線俄軍夏季攻勢日德蘭海戰(德國稱為斯卡格拉克海峽海戰)

1916年5月31日~6月1日,英國艦隊和德國公海艦隊在丹麥日德蘭半島以西斯卡格拉克海峽爆發“一戰”中最大規模的海戰,也是交戰雙方唯一一次全面出動艦隊主力的決戰。戰斗中,英方損失戰列巡洋艦3艘、裝甲巡洋艦3艘、驅逐艦8艘,傷亡6800人;德方損失戰列艦1艘、戰列巡洋艦1艘、輕巡洋艦4艘、驅逐艦5艘,傷亡近3100人。日德蘭海戰階段戰役或重大事件影響第一階段(1914年)馬恩河等戰役德軍速戰速決計劃破產第二階段(1915—1916年)凡爾登戰役、索姆河戰役俄軍夏季攻勢、日德蘭海戰戰略主動權轉移到協約國一方第三階段(1917—1918年)美國參加對德作戰中國等參加協約國作戰俄國退出大戰1918年11月,德國投降一戰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歐洲戰場三個階段戰局的演變俄“我把你變成了一只多么好的鴿子呀!”——美國的“中立”

想一想:

美國為什么在大戰接近尾聲時對德宣戰?美國參戰有何影響?北洋軍閥政府在戰爭期間,由于美國提供協約國物資105億美元,貸款100億美元??紤]到與協約國的利害關系,1917年4月6日,美國對德國宣戰。6月24日,美軍開始在法國登陸。在帝國主義利誘下,時為段祺瑞統治下的北洋軍閥政府于8月14日,正式對德、奧宣戰,為協約國集團提供大量糧食和數十萬人力充當勞工,從事運輸、挖戰壕等最繁重的勞動,在美、英軍隊中,還招募有中國人當炮灰。北洋政府對德絕交案原檔

協約國取勝:美日成為最大的贏家,英法意遭到削弱,俄國十月革命。

同盟國戰?。簥W匈帝國垮臺分裂為奧、匈兩國;德意志帝國和奧斯曼帝國垮臺。戰敗國面臨被宰割的命運。一戰中德軍的重炮一戰英軍的坦克一戰中德軍的飛機一戰中德軍的潛艇一戰中投入使用的新式武器給對方以巨大的殺傷用于作戰物質運輸的飛艇起飛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后是飛艇發展較快的時期,英國和法國使用小型軟式飛艇執行反潛巡邏任務。德國則建立了齊析林飛艇隊,用于海上巡邏、遠程轟炸和空運等軍事活動。飛艇體積大、速度低、不靈活、易受攻擊,同時由于飛機性能的不斷提高,因而軍用飛艇逐漸被飛機所取代。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飛機一戰期間,德國青年保羅鮑曼,因受老師保家愛國思想的感染,和全班同學經過簡單訓練便奔赴西線的邊境與法軍作戰。這批同學懷著滿腔熱血上前線,但殘酷的戰爭將他們的夢想擊得粉碎,使他們深深體驗到戰爭的痛苦與無情,更使他們對戰爭的必要性開始質疑與反省,但這一切都太遲了,德軍潰敗,這群熱血青年無一生還,永遠躺在了西部戰線上。小說《西線無戰事》電影《西線無戰事》海報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后果

福煦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期的協約國聯軍總司令。1918年11月11日,福煦代表協約國與德國代表在法國東北部在福煦車廂里簽訂了《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戰爭結束福煦車廂學習與探究動腦筋?爺爺說: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戰爭小明說:不一定。在戰爭中,塞爾維亞人是為了民族獨立而戰,這是正義的戰爭。與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爭奪霸權的性質完全不同。請問,他們誰說得有道理?爺爺的看法是正確的。小明說的雖然也是事實,但是在參戰的30多個國家中,塞爾維亞的正義斗爭只是局部性的。而交戰雙方的主要角色——同盟國和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是為了爭奪霸權而戰,所以從全局上看,其性質應當屬于帝國主義戰爭。戰爭結束了!戰爭結束了,……戰爭結束了!戰爭結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概況表

特點:歷時長范圍廣危害重影響深激化了交戰國國內的矛盾,嚴重削弱了帝國義和殖民主義的力量;促進了東歐民族獨立國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覺醒。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俄德奧匈帝國垮臺、奧斯曼帝國解體;英法等戰勝國也受到重創;美日崛起,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受到了挑戰。戰爭后期,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在十月革命的推動下,各國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掀起新高潮。課堂小結“薩拉熱窩事件”凡爾登戰役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后果1.薩拉熱窩事件的經過2.薩拉熱窩事件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3.各國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1916年德法凡爾登血戰2.德軍喪失在西線作戰的主動權1.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戰敗告終2.大戰的性質3.大戰的后果及影響學習測評1.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

A.薩拉熱窩事件B.英、德矛盾

C.塞爾維亞獨立D.爭奪巴爾干半島2.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于()。

A.1913年7月28日B.1914年7月28日

C.1914年8月4日D.191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