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文地理學第一章緒論第一節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和特征
第二節西方人文地理學的發展
第三節中國人文地理學的發展
第四節人文地理學的研究任務地理學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同人類息息相關的地理環境,尤指現代地理環境。具體而言,是指由大氣圈、水圈、巖石圈、生物圈、智慧圈組成的、作為人類之家的地球表面或表層,是一個包括自然、經濟、人文三大環境的復合系統。(一)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一、地理學概述傳統的對地理學的二分法與三分法二分法: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分法:自然地理、經濟地理、人文地理
(二)地理學的發展歷程
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學科。在其發展過程中,明顯形成了古代地理學、近代地理學和現代地理學三個時期。
1、古代地理學時期
(自遠古地理思想萌芽——19世紀上半葉)
主要以描述性記載地理知識為主,而且這些記載多是片斷性的,人類對地理現象的認識流散于哲學、文學、歷史學、政治學、數理等相關科學知識之中,缺乏理論體系,地理學內部尚未出現學科分化。
在早期,以中國和古希臘的成果最顯著。中國的《尚書·禹貢》、《管子·地員》、《山海經》、《水經注》等著作,都是世界上比較早的地理學史料。到了后期,歐洲地理大發現涌現出了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地理探險家,他們的發現極大的推動了地理學的發展。
《尚書·禹貢》
《禹貢》是我國流傳至今最古老的地理文獻,它僅用1207個字,就把我國主要的山川、土壤、物產、貢賦、交通、少數民族等描述清楚。即使以現代科學的眼光衡量,仍不失為最古老、最有價值的歷史地理學文獻。
《尚書·禹貢》把全國土地劃分為九州:冀州,青州,兗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根據九州土壤的性質,分為“壤”、“黃壤”、“白壤”“赤植墳”、“白墳”、“黑墳”、“墳壚”、“涂泥”及“青黎”等九種。并依據各種土壤的肥力不同,又分為三等九級。根據肥力的等級,安排農業生產,制定適當的田賦。當時稱為“貢”,即土地稅。
《山海經》
《山海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藥、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管子·地員》
把土壤分為上中下三級,每級之中,又分三十小級。某級土壤宜于某種農作物的種植,某級土壤的收獲在某種程度上不及上一級土壤的收獲,《地員》篇均有說明。《管子·地員》說:“九州之土,為九十物。”書中還具體指出了九州土壤性狀及適宜種植的作物。《水經注》
《水經注》是中國古代的地理名著,作者是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的酈道元。三國時的桑欽寫了《水經》一書,酈道元作注,得名《水經注》。此書以水道為綱,同時記述流經地區的山川、湖泊、郡縣、城池、關塞、名勝,還有土壤、植被、氣候、水文和社會經濟、民俗風習等,歷史故事也在其中詳細記載。
2、近代地理學時期
(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50年代)
形成的標志:德國洪堡的《宇宙》和李特爾的《地學通論》;從描述地理環境發展到解釋地理環境和人地關系;對各種地理現象進行條理化歸納,并對它們之間的關系進行解釋性描述;使地理學形成了獨立的科學體系,并分化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大科學領域;近代地理學是產業革命的產物,是隨著工業社會的發展而成熟起來的。這一時期,各種學說紛起、學派林立。地理學的各部門學科幾乎都在這個時期出現和建立,因此也是部門地理學蓬勃發展的時期。3、現代地理學時期(二戰后——)
標志:地理數量方法、理論地理學的誕生和計算機制圖、地理信息系統、衛星遙感等應用的出現;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規范研究與實證研究并舉,分析各種地理現象的內在機制并預測其未來演變。強調地理的統一性、理論化、數量化、行為化和生態化。(三)地理學研究的特點1、社會性特點2、綜合性特點
3、區域性特點
4、動態性特點
1、社會性特點人文地理學不同于自然地理學,它是一門社會性較強的地理學科,具有明顯的社會性。人文地理學從地域的地理背景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關系中深入考察社會現象。人文現象分布是社會現象的空間形式,是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不同地域人文現象的分布及變化雖然受自然環境影響。人文地理學的社會性還突出地反映在其歷史性上。各地區人文現象的分布特征是在歷史演變過程中形成的,并在不停地變化。2、綜合性特點作為研究對象的地球表面是一個多種要素相互作用的綜合體,這決定了地理學研究的綜合性特點。
地理學不限于研究地球表面的各個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為統一的整體,綜合地研究其組成要素及它們的空間組合。它著重于研究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相互關系以及地表綜合體的特征和時空變化規律。地理學的綜合性研究分為不同的層次,層次不同,綜合的復雜程度也不同。高層次的綜合研究,即人地相關性的研究,是地理學所特有的。
3、區域性特點
地球表面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空間分布的非均一性決定了地理學的區域性特點。任何地理現象都有一定的分布區域,都具有特定的空間和地域。地理學的區域研究根據研究對象的范圍分為三個尺度:大尺度區域著重探討全球或全大陸范圍內的分異規律和內部結構特征,從而揭示全球或全大陸的總體特征;中尺度區域研究是分析國家或大地區范圍內區域總體特征和地域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大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小尺度區域是揭示局部地區區域特征和分異規律,以及該地區對中尺度區域分異的作用。
4、動態性特點地球表面不斷變化的特點,決定了地理學必須用動態的觀點進行研究的特點。地理學研究注重空間的變化,也注重時間的變化。這種變化既有周期性的又有隨意性的;有長周期的,也又短周期的。現代地理學已經有可能對于某些區域的未來發展提出預測,并根據預測結果進行控制和管理。
二、人文地理學的研究對象人文地理學是關于人類活動的空間差異和空間組織以及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是地理學的主要分支學科之一。廣義:包括經濟地理學。狹義:不包括經濟地理學。各種人文事象,如語言上的南腔北調、政治上的分合變遷、宗教的擴散傳播、人口的增長遷移等,均在人文地理的研究領域,這些現象以一定尺度的區域為載體和依托,由于經歷長久的相互作用、助推、耦合,進而發生、發展、變遷,已構成區域性的不同側面,形成一個有內在邏輯聯系的社會文化綜合體;同時,各種人文現象都有著自己的內在規律,都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性。三、人文地理學的學科體系1、綜合人文地理學,包括區域人文地理2、部門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工業地理學、農業地理學、交通運輸地理學城市地理學旅游地理學政治地理學文化地理學行為地理學人口地理學軍事地理學3、專門人文地理學四、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特定內核人文地理學研究對象的內核②人地關系——研究人文現象空間特征與地理環境關系、相互作用變化規律①區域和空間——研究人文現象的空間分布,以及它們形成過程、發展規律和演變趨向五、人文地理學的學科特性社會性區域性綜合性社會性人文地理不同于自然地理學,它是一門社會性較強的地理科學。研究社會現象的地域結構是人文地理學的具體研究領域,不同地域人文現象分布的發展和變化,雖然受自然環境、技術條件因素的影響,但是主要還是受制于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等人文因素,其中社會生產方式和社會經濟制度是最基本的因素。綜合性
綜合性的特點來源于地理事物的多樣性、整體性。人文地理學是從整體的角度去研究人文現象的。只有對所有關聯因素進行認真細致的綜合,從總體特征進行研究,注重各種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相互制約,以及地表綜合體的特征和時空變化規律,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區域性區域性是地理學的基本特性,也是人文地理學的特性之一。人文地理學與其他人文學科的差異,根本點之一就在于人文地理學包含了區域研究的特性,重視了區域特性的差異性和相似性。六、人文地理學的研究任務
1.實踐方面:
積極參加社會實踐.運用人文地理學的理論,研究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為國家的發展作出貢獻。(如:地區產業結構調整地區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國土整治與國土規劃、土地利用、城市土地定級與估價等)
2.文化教育:
使大家正確理解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認識國情。3.學科建設:
主要任務:人地系統研究、區域開發研究、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借鑒國外經驗、加強與有關學科的交叉研究。研究實例1、京津冀都市圈規劃京唐港秦皇島港華夏酒廠造船圍海造陸2、大連開發區產業規劃3、溫州城鎮化及產業集群研究產業集群生態環境問題第二節人文地理學的發展一、國外人文地理學的發展(一)古代人文地理學:對人文地理物象的描述1、古代時期(1)在西方,地理學主要源于古希臘。(2)文學描述的傳統被繼承發展,描述資料的積累,促使一些學者開始探討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出現了古希臘人地關系思想萌芽(希羅多德、亞里士多德、埃拉托色尼)(3)公元前2世紀到公元前1世紀的羅馬時代是描述地理學的黃金時代。(二)近代人文地理學:對人文地理物象的解釋1、形成背景:近代科學的興起、航海大發現2、近代地理學形成的標志(1)洪堡(1769-1859):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和人文地理與自然地理結合研究的典范。(2)卡爾.李特爾:近代人文地理學的首創人。德國流派:拉采爾、赫特納、施呂特爾:近代地理學的發源地,注重學術思想的研究。
法國流派:白蘭士、白呂納:注重小區域研究和實地考察。英國流派:麥金德的“大陸腹地學說”和羅士培的“適應”論思想。
美國流派:森普爾的《地理環境的影響》、亨丁頓的《氣候與文明》、蘇爾的文化景觀學思想、哈特向區域觀點的代表作《地理學的性質》按研究者國籍劃分的流派按研究內容劃分的流派(1)研究人地關系——環境學派(以拉采爾、白蘭士為代表)
A、以拉采爾為代表的“環境決定論”
B、以白蘭士為代表的“人地相關論”
C、以拉采爾為代表的“地緣政治學”
D、以巴羅斯為代表的“人類生態論”(2)研究景觀、人文景觀——景觀學派(以德國施呂特爾和美國的蘇爾為代表)(3)研究區域和區域差異——區域學派(以德國的赫特納赫美國的哈特向為代表)(4)研究產業區位——區位學派(以韋伯,廖什為代表)(三)現代人文地理學
1、現代人文地學的主要特征(1)大量使用科學和數學的語言和方式對地表各種自然社會現象和相互關系進行研究,出現了科學化的趨向。(2)廣泛吸收和采用新的科學方法和技術,出現了定量化、系統化、動態化的趨勢。(3)重視地球表面實際問題的研究,出現了一種生態化的趨勢。(4)現代人文地理學的重要特征:應用化、計量化、社會化、和行為化。二、中國人文地理學的發展中國古代的人文地理學近代人文地理學的發展現代人文地理學的發展中國古代的人文地理學1、早在戰國前后,在人地關系上就出現了地理環境決定論、人定勝天論等思想的萌芽。2、《漢書.地理志》在我國正史中首開以“地理”命名著作的先例。3、我國古代有大量游記,包含了大量的人文地理方面的知識。4、我國古代人文地理研究在很多方面處于國際領先的水平。中國近代人文地理學
20世紀20——30年代,第一批從歐美回國的留學生是我國近代地理學形成和發展的開拓者。
1899年我國近代地理學的先驅張相文在上海南洋公學首先教授地理課程。
1921年我國近代地理學的奠基人竺可楨在東南大學創辦地學系。中國現代人文地理學兩個階段:1、否定人文地理學,經濟地理學一枝獨秀(1949——1978年)2、復興人文地理學(1979年至今)★1979年底廣州召開的中國地理學會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復興人文地理學;★1981年在杭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人文地理學術討論會;★1982年國家的第六個五年計劃將人文地理學列為重點發展學科之一;★1984年全國高等學校地理專業人文地理培訓班;從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人文地理學終于重新走入中國高等學校地理系的課堂。人文地理學院士——吳傳鈞吳傳均1918年4月出生于江蘇蘇州,我國經濟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學科帶頭人,在地理學理論、農業地理、土地利用、國土規劃和綜合整治等研究領域都作出了影響深遠的重大貢獻。他提出的地理學是研究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理論思想,推進了我國地理學的基礎理論研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1918年4月2日吳傳鈞出生在蘇州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從小熱愛科學。初中時聽地理老師講述孫中山的《建國方略》使他產生了對國家美好前景的憧憬,激發他對地理科學的濃厚興趣和追求。1936年考入南京的中央大學地理系,1943年取得碩士學位。1945年考取全國地理專業唯一的公費出國名額,進入英國利物浦大學研究生院進修。他利用假期騎自行車遍游英倫三島,同時又擔任留英學生會的副會長,出席1946年夏在布拉格舉行的首屆世界青年聯歡節。1948年他撰寫的“RiceEconomyofChina”以優秀成績通過答辯并被授予博士學位。是年秋天,他抱著救國的矢志和熱情,毅然回到處在動亂年代的祖國。(陸大道)吳傳鈞先生是中外著名的杰出地理學家,曾榮任兩屆(1988~1996)國際地理聯合會副主席,連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在80華誕之際,同時發表《人地關系與經濟布局》、《現代經濟地理學》和《中國經濟地理》三部巨著,不愧為當代中國地理學的大師。對于復興人文地理學,先生發揮著關鍵性作用,建立了歷史功勛。先生在人地關系與經濟布局的理論創新以及在地理學、尤其是人文地理學(含經濟地理學、農業地理學、土地利用學、資源綜合考察、國土整治與國土規劃)和國際地理學術交流領域均作出杰出貢獻。(郭來喜)人文地理學院士——陸大道
196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地質地理系,1966年于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獲得碩士學位,1980-1982年在原聯邦德國波鴻魯爾大學作訪問學者,1992-1993年在德國不萊梅大學和波鴻魯爾大學任客座教授。長期從事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發展研究。一方面,在生產力布局、工業地理、國土開發、區域發展領域完成了大量全國性和地區性研究任務;另一方面,在區位論、空間結構理論等方面對我國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發展研究的學科理論建設做出了重要貢獻。
1940年生于安徽桐城,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所長,現任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參與了《全國國土總體規劃》、《環渤海地區經濟發展規劃》等多項國家級規劃的制訂和戰略研究。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了“點-軸系統”理論和我國國土開發和區域發展的“T”字型空間結構戰略,即以海岸地帶和長江沿岸作為今后幾十年我國國土開發和經濟布局的一級軸線的戰略,被國家所采納,并獲得學術界廣泛引用和推崇。近年來,對我國區域發展、地區差距和區域可持續發展進行了大量實證性和理論研究。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冒進式”城鎮化后患無窮政府搬家與新區中國政府辦公區的大搬家,這是中國特有的現象,政府辦公樓一撥撥的進行大遷徙,成片成片的摧毀民居和耕地,建設新的辦公區,也就是所謂新城,它有共同的模式,離老城有幾公里或者十幾個公里,配以幾百畝或者上千畝的廣場,有的在附近還建設豪華的會展中心,有的在附近人工開挖廣闊的水景。這些政府辦公大樓和漂亮的大廣場多數遠離了城市人口。這種大的豪華的空間是老百姓享受不了的,因為距離遠。。比如說鄭東新區,要規劃拆遷一百多平方公里,到2006年初已經拆遷了50多平方公里,投入了280億元,請外國專家設計了會展中心,高達百米的商務大樓,三十多座同時拔地而起,建造了大型的人工湖、運河,省藝術宮,以及大型的立交。大學城各地以“科教興國”和大學擴招的名義紛紛規劃建設規模宏大的“大學城”,現在又改為叫“大學功能區”,或者“大學園”,現在都叫“大學城”,這個傾向太嚴重了。不是說我不主張建設新校區,但是有的占地面積過大,一個大學城有二三十平方公里,還有四十到七十平方公里的,有一些大學有兩到三個新校區,每個新校區占地2000—3000畝,在很多的大學新校區,人們看到是極端空曠的“大氣派”。有些大學由于圈地太大,大門內將近一公里沒有建筑,甚至長滿了大片的荒草,到校區邊緣才有一些教學樓和學生宿舍。在新建大學城名義下進行大規模圈地運動目前還在繼續,大學城多數離城市有十到二十公里,離城市車程五六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健身店長勞務合同標準文本
- 公司注冊安全合同標準文本
- 個人帶車送貨合同標準文本
- 凍庫維修服務合同樣本
- 產品銷售傭金合同范例
- 新生兒營養與喂養計劃
- 個人欠貨款合同樣本
- 學校心理健康與視力保護結合計劃
- 玉米生物農藥開發與應用-全面剖析
- 綠色建材在瓷磚中的應用-全面剖析
- 口腔科防控課件
- 針對項目實施的重點、難點的分析和解決方案
- 南寧2025年3月高三二模英語試卷
- T-SAEG 004-2024 汽車安全氣囊系統標定要求及試驗方法
- 兒童生長發育遲緩
- 班組級安全教育培訓內容
- 2025年河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單招職業技能測試題庫及參考答案
- 《傳奇歌后鄧紫棋》課件
- 南山智造(紅花嶺基地)城市更新項目(一期)設計采購施工總承包(EPC)技術標
- 鋼纖維混凝土結構的侵爆復合破壞效應
- 2025年度農業補貼補償合同范本3篇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