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讀下面實際大氣中的風向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箭頭表示的含義是:①
,②
,③
,④
。(2)①與等壓線的關系是:
,其方向是
。(3)若無④,只受①③影響,則②與等壓線的關系是
;此時①與③的關系是
。水平氣壓梯度力風向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垂直高壓指向低壓平行大小相等,方向相反(4)實際近地面大氣中的②與等壓線的關系是
。此圖表示的地區在
(南或北)半球,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圖中M、N兩地相比,風力較大的是
地,原因是
。同一幅等壓線圖上,等壓線越密集,氣壓梯度越大,水平氣壓梯度力越大,則風速越大北受地轉偏向力的作用,風向偏離水平氣壓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偏。N斜交全球性大氣環流1、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什么是熱力環流?3、赤道和極地之間冷熱不均,會形成類似的熱力環流嗎?思考并回答下列問題三、大氣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一)大氣環流:1、概念: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通稱為大氣環流,它反映了大氣運動長時期的平均狀態。特征:全球性、規律性、長時期的平均狀態第一步假設:1、地球表面是均勻的(不考慮地球表面的海陸分布和地形起伏的影響)。2、不考慮地球自轉的影響3、太陽直射赤道(二)、大氣環流的形成不受摩擦力不受地轉偏向力高低緯度間冷熱不均只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大氣運動狀況是怎樣的?030N60N90N(1)考慮:高低緯度間的受熱不均--單圈環流高壓低壓高壓低壓赤道地區太陽輻射多,溫度高,空氣膨脹上升(多云雨)在高空形成高壓,近地面形成低壓。兩極地區太陽輻射少,溫度低,空氣收縮下沉,高空形成低壓,近地面形成高壓。
物體一旦運動就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赤道與極地之間的閉合單圈環流也會受到影響而不能繼續。第二步假設:1、地球表面是均勻的2、地球自轉3、太陽直射赤道。存在地轉偏向力高低緯度間冷熱不均不考慮摩擦力即只考慮---高低緯間的受熱不均和地轉偏向力大氣運動狀況又是怎樣的呢?赤道低壓帶極地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東北信風帶副極地低壓帶中緯西風帶極地東風帶低緯環流(2)考慮--高低緯間的受熱不均,地轉偏向力----三圈環流中緯環流高緯環流設問2:高氣壓控制下的天氣與低氣壓控制下的天氣相同嗎?如果不同,有什么不同?拓展知識0°60°N30°N90°N赤道低氣壓帶副熱帶高氣壓帶極地高氣壓帶副極地低氣壓帶GDGGGDDD北半球的三圈環流熱力原因:由于地面冷熱不均,引起大氣的膨脹上升或收縮下沉運動,從而導致近地面形成低氣壓區或高氣壓區的原因。動力原因:在水平方向上,由于氣流運動造成的空氣在一定區域內輻合或輻散,導致氣壓發生變化的原因。在近地面,氣流輻合上升,氣壓降低;氣流輻散下沉,氣壓升高。赤道低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熱帶高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極地高壓帶極地高壓帶東北信風盛行西風極地東風東南信風盛行西風極地東風熱力作用熱力作用動力作用動力作用冷卻收縮下沉冷暖氣流輻合上升聚積下沉受熱膨脹上升3.氣壓帶和風帶分布三圈環流在地球上形成了七大氣壓帶和六大風帶兩個關鍵:
1、關于氣壓帶的形成:氣流上升,地面為低壓;氣流下沉,則地面為高壓。這里所講的高壓和低壓都是相對同一水平面而言,而且,現在所講的氣壓帶是指近地面而不是高空。2、關于風:風總是由高壓吹向低壓,但在吹的過程中風向要發生偏轉,在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1、太陽直射點始終在赤道上嗎?2、假如考慮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氣壓帶、風帶的位置將如何變化呢?風帶移動.swf請觀察分析:1、氣壓帶風帶的位置隨什么而移動?氣壓帶和風帶在一年內隨太陽直射點的南北移動而作周期性的季節移動。移移2.就北半球來說,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赤道南極圈南回歸線北回歸線北極圈太陽位置低壓帶高壓帶春秋分夏至日冬至日移動規律:與太陽直射點移動一致
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氣壓帶風帶的位置隨什么而移動?2、就北半球來說,
1、氣壓帶、風帶隨
季節移動而南北移動。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太陽直射點觀察氣壓帶、風帶季節移動圖,回答問題一般移動5~10個緯度注意:。高壓帶低壓帶66°34′23°26′0°23°26′66°34′根據下圖中氣壓帶和風帶的位置,回答下列問題(1)此時北半球是什么季節?(2)此時___________地區晝長夜短____地區晝夜平分。冬季南半球赤道各氣壓帶和風帶的干濕狀況1、氣壓帶的干濕狀況:高氣壓帶,氣流下沉,降水少;低氣壓帶,氣流上升,降水多。多雨的氣壓帶:赤道低壓帶、副極地低壓帶少雨的氣壓帶:副熱帶高壓帶、極地高壓帶2、風帶的干濕狀況:從高緯處吹向低緯,降水少;從低緯吹向高緯,降水較多多雨的風帶:西風帶少雨的風帶:信風帶、極地東風帶氣壓帶風帶的性質地表各地在各氣壓帶風帶的控制下,氣流運動方向主要有兩種性質。一是風帶中氣流的水平運動,二是氣壓帶中的垂直運動,性質如下:名稱赤低副高副極低極高信風西風東風方向性質上升濕熱下沉干熱上升溫濕下沉干冷高緯-低緯干熱低緯—高緯溫濕高緯—低緯干冷測試1
1.具有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通常稱為
,它是各地
變化和
形成的重要因素。2.引起大氣運動的主要因素是
和
。3.組成低緯環流圈的氣壓帶和風帶有
氣壓帶、
風帶和
氣壓帶。4.在北緯60o附近形成極鋒的是
和
帶。
大氣環流天氣氣候高低緯之間受熱不均地轉偏向力副熱帶高信風帶赤道低西風帶極地東風1、在地球上氣壓帶和風帶的分布圖中,有兩股冷暖性質不同的氣流相遇的地帶,它出現在A.赤道附近B.南北緯30°附近C.南北緯60°附近D.極地附近2、在南北緯30°附近形成副熱帶高氣壓帶的原因是A.空氣在這一帶大量收縮下沉B.近地面氣壓較低,使高空空氣下沉補充C.由赤道上空流來的空氣在南北緯30°附近上空聚積產生下沉氣流D.空氣受熱膨脹,產生上升氣流CC4、關于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情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A.夏季北移
B.冬季南移
C.12月22日以后南移
D.6月22日以后南移D3、我國南極中山站的五星紅旗常年是()
A.向東飄揚B.向西北飄揚C.向南飄揚D.向東南飄揚B5.下列圖中,正確反映南半球副熱帶高壓兩側大氣運動的是()B.C.D.C6、下面四個風向中,表示南半球西風帶風向的是()A、B、C、D、B7、讀“北半球中高緯度環流示意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點位于30°N附近 B.乙點位于30°NC.①是冷性氣流 D.②盛行西南風A習題回顧8、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①②③④AB①若此圖是熱力環流側視圖,A、B、C、D四處比較,氣壓由高到低的順序是________。DCABCD①②③④AB②若此圖是三圈環流中緯度環流側視圖,則A處為————氣壓帶,B處為————氣壓帶,③處為———風帶。副熱帶高副極地低盛行西習題回顧DC如果此圖是北半球中緯環流則③吹西南風若A是南半球極地高壓中心則③吹東南風9.讀下圖,并回答下列問題。(1)該圖表示北半球_______季時的大氣環流狀況,判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般的說,A地比B地降水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3)C氣流來自哪個氣壓帶?_______,為什么C氣流與D氣流相遇后向上爬升?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季氣壓帶風帶南移了多A地盛行上升氣流,B地盛行下沉氣流副熱帶高壓帶C氣流暖而輕,D冷而重【例2】讀下圖,并回答下列問題。(4)常年吹C氣流的大陸西岸地區,氣候特點是_______,常年受B氣流控制的大陸中部和西部地區,氣候特點是_______。一年中,受C氣流和B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高考物理總復習高中物理易錯知識點匯編
- 護理質量控制基礎護理
- 計算機二級MySQL寫作指導試題及答案
- 痤瘡激光治療臨床指南
- 醫學職業素養課件下載
- 護理輸血知識培訓
- 高升專數學(文)全真模擬試題(2025年)解析版(含評分標準與技巧)
- 細節決定成敗計算機二級C++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江蘇省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考試試題及答案解析
- 廣西柳州市2024年中考二模英語試題
- GB 11291-1997工業機器人安全規范
- 裝飾窗簾安裝內部驗收單
- 三角掛籃施工方案剖析
- 同等學力哲學學科綜合考試大綱思考題匯總
- 2023年中醫兒科學考試題庫及答案(通用版)
- 骨科疑難病種清單(2021年版)
- 體育史-第三章-外國中古體育課件
- 閱讀肺功能課課件
- 農村常用法律法規知識講座課件(村干部培訓)
- 人教版高中語文全五冊文言文注釋匯總1
- 電力工程電纜敷設記錄表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