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本文檔相關內容參見視頻1-4
大學生喜愛什么樣的老師
寧波大學教授鄭曙光一、全國高校開展“我喜愛的老師”評選活動評述二、讓大學生難忘的人與事:三個案例引發的思考三、基于受教者視角:大學生喜愛什么類型的教師四、基于從教者視角:教師如何成為“大學生喜愛的老師”本講主要內容一、全國高校開展“我喜愛的老師”評選活動評述1.近幾年開展這一活動的基本情況評選“我喜愛的老師”,已成為大學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普及率高:評選“我喜愛的老師”可謂是全國高校熱潮涌動,從2007年以后,大多數高校都在開展這項活動。基本特點
參與人數多:有些高校可謂是萬名學子評選自己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參與的學生數量多、組織者熱情高,評選自己喜愛的老師就象評選名星一樣。
校園內外聯動:一些媒體積極報道、評論,可謂是學校與社會互動,教師與學生互動。從學生在校園的BBS上表達對老師的感言,到學生會組織評選喜愛的老師。從在校生評選喜愛的老師,到畢業生表達對母校最難忘老師的感恩。從本科生評選喜愛的老師,到在校研究生評選喜愛的導師。活動類型分析1.學生自發型
以二級學院、學系為單位居多,但也有學校名義組織評選的。從評“學生最喜愛的老師”到評選“十佳教授”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2.學校組織型對學校組織型,一般比較強調程序的公正性。通常會有推選階段、初選階段、評議階段與公示階段等若干階段所組成。基于網絡投票基礎性較好,在推選階段大多會選擇網投這一方式。還設定每人投票的最高限額與投票次數,以防范投票權招攬現象的發生。
一些地方的省教育廳積極推進關于開展“做學生喜愛的好老師”主題活動。
湖北省教育廳于2013年作出《省教育廳關于組織開展“我喜歡的好老師”評選活動方案的通知》,并設定7項評選條件。同時,對因違法、違紀受到過處罰、處分或相關處理的;當年師德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評選資格。該項活動不僅僅局限于大學,也包括中小學。3.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引導型這是一種值得我們去關照的社會現象
說實在的,評上了學生喜愛的老師,只是對老師心理上的籍慰,精神上的滿足。不加一分薪酬,不作為考評與職稱評審的依據。尤其是對于學生自發評選的,人們形象地稱之為“草根評選”。
在評選條件中,職稱、科研不是硬條件。當選者中有德高望重的資深老教師,有個性張揚的學科帶頭人,也有亦師亦友的年輕教師。有一項評選公告這樣寫道:“只要老師您有那么一個閃光點吸引我們,您就是‘我最喜愛的老師’”活動所產生的影響力書山學海,耳畔諄諄教誨;薪火相傳,師長風雨相隨;知馨行遠,學慕師表之范;飲水思源,感念師育之恩。在母校學習與生活的日子里,同學們遇到許多可敬可愛的老師,他們成為學生們思想上的引導者,學業上的指導者,生活上的關心者。……學生以這種特殊的方式表達對自己所喜愛的老師難以忘卻的情懷。一個老師,如果多次被評為“學生最喜愛的教師”,那一定不是偶然的。老師們懂得,有一群自己的學生在關注著自己的一言一行,只要有自己的辛勤付出,總會得到學生們的情感回報!1.它觸及師生情感世界
正是這種不起眼的評選活動,卻引起如此大的社會關注,為什么?在評選活動中,每一個學生心里都有一桿稱,將那些幫助關心過自己、為人師表、治學嚴謹、教書育人、良師益友、誨人不倦,桃李春風的老師從幕后推向幕前。而對于老師來說,被推薦評選上的是一種激勵,對于未被推薦評選上的,那是一種鞭策。得票高者,心中竊喜,得票低者,也似乎在反省。發現身邊的力量,品味身邊的故事,樹起追趕的標桿。老師們深感,要成為學生喜愛的老師,單靠言語是不夠,應要有更多的行動。上好每一堂課,成為許多老師們的自覺行為。從評學生最喜愛的老師,到做老師最喜愛的學生。可謂教學相長,相互促進,勢必促進教風與學風建設。2.它惠及學風教風建設在學生看來,通過評選,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采訪等,使自己與心愛老師的距離更加接近,看到了老師在講臺背后的許多軼事,看到了教學工作的辛勤,從而也更加珍惜課堂教學。----它培養學生對老師的一顆感恩的心,加強了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一種心的交流。在老師們看來,金杯銀杯不如學生口碑,金獎銀獎不如學生褒獎。在學生開展評選最喜愛教師的同時,教師們也在開展“做學生最喜愛的老師”活動。3.它踐行師恩師德建設4.它推進著學校制度建設為彌補師生間聯系薄弱、學生缺乏個性化指導的問題,營造全員育人的氛圍,實現因材施教、個別指導、相互促進、相互進步。一些高校推行本科生導師制度建設。以寧波大學為例,學校于2012年9月開始在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中正式實施本科生導師制。在調研中,學校教務處處長、學生處處長都認為:本科生導師制以“初次分配、二次選擇”為基本分配原則,以為學生的學業和個人發展提供個性化指導為基本工作職責。半年多來,在各學院、相關部門的積極推進下,全日制本科生“人人有導師”、“人人見導師”的師生聯動局面初步形成,深受學生喜愛的優秀導師不斷涌現,一些典型的師生互動范例也為“學生最喜愛老師的評選”活動提供了重要的數據依據。二、讓大學生們難忘的人與事:三個案例所引發的思考
近幾年來,我曾關照過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三個故事,至今感到很難忘,并引發對相關話題的思考。2005年曾在網上熱議的上海交大晏才宏老師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學的一位普通教師,2005年3月12日死于肺癌,去世時57歲,系講師職稱。他去世三天內,上海交大校園BBS上,竟發表了學生千余篇悼念文章,學生還自發籌資為他出版紀念文集。第一個故事:故事的主人已離世8年
一位年愈知天命之年,職稱也不高的老師,去世后為什么會引起這么多聽過他課的學生的反響?令這么多學生尊敬和愛戴?一時曾引起了社會的熱議。
看了他的事跡,我也思考了許多,主要有以下幾點:在上海交大電子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晏才宏的教學水平有口皆碑。他的電路課,在學生網上評教活動中,以罕見的滿分居全校之首。很多學生稱他為“我碰到過的最好的老師”。(1)鐘愛教學他上課已達到了這種境界:一杯茶、一支粉筆隨身,不用帶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知識早已爛熟于胸,例題信手拈來,講課條理清晰、自成體系。他有一手俊秀的板書,洪亮的嗓音,他的電路課被譽為“魔電”,幾乎場場爆滿,座無虛席。學生在校園BBS的悼文中說:“他的課充滿了激情,從頭到尾都扣人心弦,簡直像一部精彩的電影。”“書本上那些枯燥的字句,到了他嘴里就像活了一樣,那些原本晦澀難懂的公式、定理,經過他的講解,就變得非常簡單明白。”“不知道天堂里是不是也會有人學習電路呢?如果有,遇到這樣的老師真的很幸運。”
當他得了重病后,對學生說:“這是我給大家上的最后一課。”眼里透出深深的無奈和哀傷。一周后他又出現在講臺上。“由于新老師沒到,我繼續把第一章講完再告一段落。”那一課許多學生是含淚聽完的。臨下課時,他對學生說:“如果說教學是一門藝術,那么你們就是我未能完成的藝術品。真對不起!”他這樣向學生致歉,同學們則報以經久不息的掌聲。住院后,他還對妻子說:“幫我到學校定一間大點的教室,把學生召來。你帶上一杯水,我說不出話時給我喝一口,我還想再講一課。”然而,這個心愿至死未能實現……(2)熱愛學生
一個老師若單是講課好,并不足以贏得學生如此愛戴,最令人感佩的是他對學生的耐心和熱情。他大部分業余時間都在為學生答疑上。起初他住城里,離校區很遠,晚上常因答疑錯過校車,回家還會接到學生的電話。于是他住進了校區招待所,以便接待學生,每周只回家一兩次。
他終年57歲,教學水平和師風師德廣受贊揚,但由于沒有論文,去世時還是個老講師。(3)不圖名利圖實績
他沒有把精心放在寫論文與評職稱上,他不是一個不學無術者!熟知他的人都說,他最讓人感佩的一點是淡泊名利的灑脫,對職稱從未掛懷。也有人認為,無論如何,他是一個“悲劇人物”,他的言行在浮躁之風盛行的校園里顯得如此地“不合時宜”。倘若以世俗的眼光看,他不能算是功成名就;但在人生價值的天平上,他的分量很重很重……
試想,如果2005年也在評“學生最喜愛的老師”,恐怕他也會高票當選!受訓學生含淚告別“兵哥哥”
每次高校的軍訓一般為期15天,通常在閱兵式之后,當考官完成任務即將返回部隊時,總會有這么生動的一幕:許多受訓新生們爭相與心目中最可愛的教官合影;有的同學搶著要教官簽名留念;有的同學沖上前去和教官擁抱;有的則在互訴離別感言。----同學們揮淚送別,依依不舍的場景感動了所有在場的人們。第二個故事:大學校園每年都會有的生動一幕
一些經歷過軍訓的網友這樣評論這件事:“畢竟都是年輕人,知道哪些人、哪些事值得去懷念,哪些情誼值得去珍留。尤其是平時很嚴厲的教官,看看“士兵突擊”就能理解這種情感。盡管哭的時候看起來比較傻逼,有損形象,但是習慣了冷漠的我們,人生能經歷幾次這樣的情誼。這種師長與兄弟般的情誼在大學里是很少見到的。”
一位大一學生在網上這樣感慨地說:“軍訓很苦,但在教官們嚴厲的軍事訓練中得到了很多,永遠得珍惜,永遠記得他們。”“同學們與教官朝夕相處中,彼此已早建立深厚的感情,教官的形象早已走進了學生們的心里。忘不了在告別之時同學們劃過兩腮的淚水,忘不了在離開之際斜陽下最美的軍禮。一句告別,一聲珍重,一舉揮手相送,一次擦拭眼淚,都留在了最后的一抹余暉之中,變成了永久…”
軍訓才只有2個星期,學生與教官的情感就那么真切,而我們的絕大多數老師與學生相處了4年,卻達不到這種情感?同樣是從教者與受教者的關系,原因何在?我對此想了很長一段時間,想到的一個結論是:要讓學生喜愛,從教者對學生要“嚴愛相間、亦師亦友,還要有奉獻”。“心目中要有學生,而不僅僅是只有學問。”這一現象引發的話題?在某個師范學院舉行的第四屆“我最喜愛的老師”評選活動中,一位普通的宿管阿姨趙藝在學校百余位入選老師中脫穎而出,以總票數第二的成績最終成為大學生最喜愛的10位老師。在這10人名單中,其他9名都是有一定職務或教授、副教授等職稱的老師,其中僅教授職稱的就有4名。。----宿管阿姨PK大學教授,她贏了。
43歲的趙阿姨只有中專文化,在學校的宿舍崗位工作已有六年,雖然工資還不到1000元,但她非常快樂。這六年期間,她視學生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學生有什么困難總是傾力相助。在學生們心中,她是慈母,更是人生中的老師!第三個故事:普通的宿管阿姨成了大學生最喜愛的老師大學生喜愛的老師不只局限于教師群體
不少同學將趙藝的事跡或是對趙藝的感恩心情曬到了網絡上。在大學生們的QQ空間、博客或微博上,有這樣一些富有詩意的語句:“如春雨潤物無聲,如春風吹拂萬象,你的關心讓我們離鄉求學的心情更加平靜、愉快和溫暖。一次次的幫助,一次次的呵護,讓我們對你心生無數一次次的感激……
你是慈母,更是人生路程中的老師”
無獨有偶,類似此種情形,在寧波大學的校園中也曾有過。
2012年,學校精心策劃錄制了4講“微講堂”視頻“身邊的感動”,推薦申報給省社科聯與錢江電視頻道,其中《308張笑臉背后的故事》,系校后勤集團推薦的。講述了一名后勤宿舍管理員阿姨辛春蘭微笑為學生服務的事跡,在她離開工作崗位時,寧波大學北二村3號樓學生連夜拍攝制作該樓學生308張笑臉視頻送給辛阿姨。播出后也引起社會熱議。
這一故事讓我感動,給我以思考的是:誰稱得上老師?誰又能稱得上學生最喜愛的老師?站在七尺講臺上,他們當然是學生的老師,但不全是學生最喜愛的老師;在人生的路途上,那些關心過學生們、幫助過學生們的非教師群體,他們理所當然也稱得上“老師”而深受學生喜愛。也許,在評“教學名師”的時候,這些后勤宿管的阿姨們無緣成為評選對象,但當學生們自己組織起來評選誰最為他們所喜愛的時候,他們一定會把視線投向這批默默無聞的人們!三、基于受教者視角:大學生喜愛什么類型的教師每個學生喜歡一個老師的原因都不一樣。有的學生喜歡老師的幽默,喜歡老師寫得很漂亮的板書,甚至只因為老師對他說了一句:恩,做得很好,加油!讓學生有了自尊性而終生受益。
●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需要,注意與學生交流感情的老師。
●老師有豐富閱歷的、能言、善辨、談古論今,嚴肅而不失活潑,莊重而不缺幽默;教師放下架子,把學生放在心上。
●“蹲下身子和學生說話,走下講臺給學生講課”。
●關心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被關懷的溫暖。從網上調查數據看,學生喜愛老師的理由主要是:一是人格魄力讓學生喜愛
《學記》中有句話,叫“安其學而親其師,樂其友而信其道”,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親其師,信其道”的原始出處。雖然在《學記》的原始意義中,“親其師”與“信其道”之間不見得就是因果關系,但對于許多老師的日常經驗而言,如果一個老師讓學生感覺到親近,那么他(她)確實容易聽從老師的教誨,也可以說,學生會因為喜歡老師這個人而學習,也因以老師為榜樣而影響其人格與事業。寧波大學有一個講座,叫“做人做事做學問”,至今已有150多講了。它把“做人”、“做事”、“做學問”三者之間的關系有機地聯系起來,凡是事業有成者,他首先是人格健全而高尚者。依我看,在這“三做”中,首先是做人。可謂“修德、修文”、“自由、自律”。有些大學的校訓上將“厚德載物”寫入其中,也就是這個道理。二是執教能力讓學生信服
教學是一種能力活。這里所講的能力是指“學高”。學高才能為師。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馬卡連柯曾告訴老師們:“學生不能原諒老師的不學無術。”在南京理工大學所組織的“什么樣的老師為學生喜愛”的調查中,曾調查了南理工123名同學,90%的大學生認為一個好老師應該具備扎實的基本功。什么叫扎實的基本功?學生們認為,對教材的爛熟、對學科知識點的準確把握,甚至包括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這些能力將大大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授課水平和自信。在講到執教能力時,會聯想到的問題是它與科研能力的關系。在一些學校評選“學生最喜愛的老師”中,當選的人老師中有資深教授,但一些講師比教授更受歡迎。
曾有一個高校,在“我心目中最喜愛的老師”評選活動中,該校3萬多名學生投票,從全校3000多名專職教師中推薦出84位候選老師。在這84人的名單中,有46人是青年講師,占54.8%。
為什么職稱更高、更具長者風范的教授,在大學生中反而沒有青年講師的人氣旺?質言之,部分學生尊敬“老先生”的,但未必為學生所喜愛?1.教學、科研全能者,且將精心與時間投入于教學活動中,當然最為學生所喜愛,不存在學生不喜愛這些老師問題。2.由于教授、副教授承擔著比較繁重的科研任務,平時將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工作上,給本科生上的課不多,以至本科生對其不熟悉,這已是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現象。這是一些教授、副教授們難以為學生所喜愛的主要原因。
問題與分析
一位同學在網上這樣坦言:知名教授給本科生上課的時間相對少,接觸機會少,雖然你很優秀,但如果我對你一點兒也不了解,當然不會選你。3.老師能否受歡迎,并不在于職稱和名氣。一些教授雖然學識淵博,治學精深,但上課卻比較沉悶,讓人昏昏入睡。對這樣的“老先生”,學生很尊敬,但未必喜愛。三是駕駛課堂的藝術讓學生喜愛
武漢理工大學一名心理學教授認為:學生評選名單是對青年教師的一種肯定與鼓勵,同時也為一些教授提出思考。作為一名教師,最重要的應該是教學,教授重視科研固然是應該的,但心目中要有學生,而不僅僅是只有學問。十幾年前,高校中是學問做得好的教授們普遍受學生歡迎。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大大拓寬,思想變得更為活躍和務實,高校教師必須緊跟時代,在教學上用足功夫,才能受到大學生的歡迎。科研固然重要,課堂精彩則是根本。
博學敬業還需要有駕駛課堂的藝術。有個高校在評選學生喜愛的老師的同時,還在大學生中作“最不喜歡的老師”的回答式調查,得出的結論有10大類老師不太受學生喜愛:
(1)死氣沉沉型。講課沒激情,課堂氛圍沉悶。
(2)照本宣科型。聽課與自學一個樣。
(3)傲氣十足型。有些老師覺得自己學歷高,留過洋,見過世面,滿臉了不起的樣子,喜歡在學生面前“現”,把學生當成什么都不知。
(4)滔滔不絕型。一節課下來,感覺說話都不用喘氣,猶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結束語是:“由于時間關系,這小節就不講了,那些內容就回去看看行了,不過考試的時候還是會考……”。
(5)天馬行空型。東拉西扯,思維不是一般的跳躍,不坐上“神六”你還真跟不上,一節課下來都不知道講的什么。
(6)溝通障礙型。有知識卻倒不出來,表述不清,老師講得累,學生聽得更累。
(7)自戀型。把自己、家庭的奮斗史當必修課來講,炫耀自己的成就成為他們教學的一部分,很多學生對上課內容記住不多,卻能對老師的成就史倒背如流。
(8)方言型。一口濃重的方言讓學生聽起來不知所然。
(9)邋遢型。外表著裝不太在意,也不太注重自己的個人衛生,上課抽煙或吃東西。
(10)過分嚴厲型。上課決容不得半點雜音,學生一不小心踩到禁區,馬上就會被批評。上課不是在分享知識,簡直在受罪。四、基于從教者視角:教師如何成為受學生喜愛的老師1.大學與大學生:基于人生教育階段的認識大學和中學的最大不同在于:大學時代課本只是一本參考價值較大的資料,每個老師對課程的理解都會有不同,講出屬于自己的東西和自己對課程的理解才會是吸引學生的地方。大學教師面臨的也不再是“個人尊嚴”下的小綿羊,而是在蜜糖里泡大的接受新事物較多的一代。他們單純、熱情活躍、生氣勃勃。因此,他們不喜歡“讀死書,死讀書”的“老古板”,也不喜歡嚴歷有余,活潑不足的修道院里的“嬤嬤”。今天的大學生們,趕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社會高速發展的改革時期,他們有自己的思想與求知欲,他們喜歡的是時刻想著學生,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需要,注意與學生交流感情的老師。他們喜歡是對學生真誠、坦蕩,能得到學生真心與信賴的老師。理想中的大學老師,最好是全面發展型,但在做不到這一點的情況下,被學生喜愛的肯定有他的特質所在。如勤勉型、激情型、幽默型、知識淵博型等。
2.“喜愛”是在比較中產生的好感,讓學生喜愛,每個老師應有自己的特質英國有部電影叫做《萬世師表》,描述了一位堅守崗位努力教學的拉丁文老師奇普斯從教的一生,他從青年時代進入英國布魯菲學校作畫教,一直到六十年后從該校退休,期間經歷年輕時的認真木納,中年時的婚姻幸福與喪妻之痛,乃至晚年的慈藹寬容,將一個堅守崗位努力教學的好老師從平凡中見偉大的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3.讓學生喜愛,應做好教學本職工作
(2)教學是技術與藝術的結合,應加強教學方法論研究大學教學活動的基本特點決定了教學是一門集技術與藝術融為一體的專業性活動。大學教學具有專業性、創造性、自主性、開放性。其中專業性是最基本的,是其他特點的前提;創造性是核心,它支配全部教學活動;自主性貫穿于教學始終,是關鍵;開放性是實現教學目的措施和途徑。
(1)教師的教學本職工作應包括:課堂教學、教學實踐與畢業論文指導等
教師做好本職工作的關鍵是強調過程的全身心的參與而不是結果。這是學生喜愛教師的關鍵。如課外科研項目的輔導,挑戰杯的指導,實習帶隊等都會增加學生對老師的感恩性。
大學教學的專業性,要求我們以專業為背景傳遞專業知識和高深的學問。
大學教學的創造性,要求我們不要當“課本教授”、“書本教授”、“粉筆教授”或“鼠標教授”,要當“點金教授”和“授漁教授”。(關于講義與教材的關系)
大學教學的自主性,要求我們給學生提供學習方法和學習信息,讓學生從自主學習中更多地接受知識量。在自主學習與教學內容安排上,要進行精心的設計。(我從教《商法總論》課程的體會)
大學教學的開放性,要求我們追蹤學科發展的動態。就我們法學學科來講,立法動態、司法實踐動態、理論爭論動態等。
中國古語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任何試圖將某個領域或學科的知識悉數教給學生的做法都是不可行的。
(3)做好教學工作的著力點是處理“魚”與“漁”的關系大學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而是“教師、學生一起學”。“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成一條河”,這樣才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蕩滌陳腐,永往直前。著名教學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應對學生實行“六大解放”:解放他們的頭腦讓他們去想,解放他們的雙手讓他們去做,解放他們的眼睛讓他們去看,解放他們的嘴皮讓他們去說,解放他們的時間讓他們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解放他們的空間讓其自由發展。4.如何能成為“大學生喜愛的老師”第一,要讓學生喜歡我這個人,這是教師的職業素養問題。第二,要讓學生喜愛我所從事的學科,這是教學能力問題。第三,要讓學生從我的教學中得到成長的快樂,這是教學實益問題。
教師作為職業活動者有自己的職業素養。有人說,做教師是良心活,做好做壞一個樣,我說不是,按我理解,職業素養是任何從事職業活動者最基本的職業道德養成,它是社會對特定職業公認的一種職業規則。我從事法學教學,具有法學工作者與教師的雙重性素養要求,作為一位法學工作者,它的基本素養是忠實于法律、忠實于事實,在處理法務時應勤勉與謹慎。作為大學的法學教師,它的基本素養要求則是熟悉法學教學活動,遵循教學規律,忠誠于教育事業,在法學教學活動中應勤勉與活躍。
(1)選擇了教師職業,就應積極養成教師職業的基本素養----這是被學生喜愛的人格力量
師德是人格力量的源泉。師德的標準會有很多,但我把它概括為三句:對學生應要有愛心,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應有恒心,對自己的不足應要有虛心。師德會影響學生對教師的總體評價,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成長經歷。因此,教師日常的行為舉止,談吐表達等都會對學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比如,上課時間到了,是學生到得早還是老師到得早,早晨上課時老師是否帶著早點走進教室,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
(2)高尚的師德和高超的師能是教師職業素養中的二大基石教師職業素養的核心是:師德與師能。關于師德
師能是立業的根本。按照我們通俗的語言來表達就是“本事”。如何衡量師能,不同專業會有所不同,比如法學專業,對概念的準確把握、對法律關系的準確梳理、對問題的準確分析,對解決問題方案的最佳設計,這就是師能。學生聽了課堂教學后,對知識點作了較為全面的掌握,并形成了較強的思辨能力。
關于師能教師的師能高與低,是通過課堂教學表現出來的。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同樣一門課程,不同的教師擔任講授,教學效果就不甚相同,學生的評教結果也不一樣,課程內容嫻熟,教學嚴謹的教師就可以將課程講得融會貫通,激發起學生極大的興趣;而課程內容生疏,備課又絕不認真的教師,除了引起學生的反感外,還影響著學生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獨特視角看福建事業單位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輔導員招聘的學校文化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藝師考試更新動向試題及答案
- 建筑專科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4年農業職業經理人考試應試策略試題及答案
- 農作物管理經驗分享試題及答案
- 初一語文試題及答案城外
- 臨床專科面試題目及答案
- 汲取經驗促進2024年農藝師考試的復習進度試題及答案
- 稅法經典考試題及答案
- 15 青春之光 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2024年全國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內蒙古賽區初賽試卷(解析版)
- 第七屆北京市大學生模擬法庭競賽第二輪賽題A
- 2022年班主任育人故事一等獎兩篇范文
- 用字母表示數——說課稿
- 德龍自卸車合格證掃描件(原圖)
- 公文收發文登記表
- 熱固板施工方案
- 彎矩調幅計算例題(共4頁)
- 基礎工程柱下獨立基礎課程設計
- 加油機計量作弊新動向解析與查處技巧加油機反作弊資料(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