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下載文檔可編輯下載文檔可編輯一、養老保險收支平衡的難題人口老齡化將使我國面臨許多老年社會問題, 會養老保險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模式已由現收現付模式改為部分積累模式。 部分積累模式的核心問題是保持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的長期平衡。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是指在目標期間內在職職工養老金繳費收入與退休職工養老金發放支出的數額的相等。 研究養老保險基金平衡必須保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養老發放數額能夠保證退休職工基本養老生活的需要;二是在職職工的繳費負擔必須在企業、職工可承受的范圍之內。如果養老金發放數額過低,或者是在職職工的繳費負擔過重, 則前者不符合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保險目標, 后者產生影響企業積累和發展的負面影響,盡管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是平衡的,也不是我們所要求的養老保險平義的通常是指收小于支的不平衡(注:因為由收大于支變為收支平衡是很容易做到的。保險基金出現發放支出大于繳費收入的不平衡時,恢復平衡的措施或者是降低養老金發放水求的限制無法降低時, 或者養老金繳費率受企業和職工承受能力限制無法提高時, 社會養老保基金平衡就出現難題。實際情況正是如此。當我國人口趨于老齡化時,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必然會出現繳費率負擔和養老金水平的兩難問題,要保證退休職工的基本養老生活水平, 則在職職工和企業的繳費負擔難以承受;反過來, 要保證在職職工和企業的繳費率在可承受范圍內, 則休職工的基本養老生活難以保證。 以目前我國男女職工平均55 歲退休年齡為例,并假定平衡期間為整個21 世紀的一百年(注:取一百年時間是為了考察整個下世紀的老化問題。根據部分積累式平衡的計算,如果要保證基本養老金相當于職工平均工資的 75%,則繳費率高達 38這是繳費者難以承受的;如果要保證繳費率低于25%,則基本養老金只相當于職工平均工資的50%,又很難保證退休職工的基本生活需要。解決上述難題的辦法是提高退休年齡, 提高退年齡可以提高達退休年齡的在職職工在職工 (包括在職職工和已達退休年齡職工)總數中的比重,降低退休職工在職工總數中的比重, 從而使撫養比降低。比如說,退休年齡按 60 歲計算,75%的平均替代率時的繳費率為 26%;退休年齡提高到63 歲,75%平均替代率時的繳費率為20%可見提高退休年齡可以兼顧退休職工基本養老生活水平和在職職工繳費負擔。 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時的做法正是如此, 即提高職工領取養老金的年齡限制。但是,在我國提高退休年齡又碰到就業壓力過大的難題。 2000 年與1990年相比,我國總人口中 18~54 歲就業年齡人口凈增約1億。預計到 2015 年我國18~54 歲就業年齡人口比 2000 年繼續增加0.7~0.8億自90 年代以來,我國已明顯感受到就業壓力的增大,失業率、下崗率明顯提高。如果從現在起退休年齡提高到 60 歲,勞動供給在因人口凈而增大的基礎上再加上退休年齡提高而引起的凈增,2000 年就業年齡人口(18~59 歲)要比1990 年就業年齡人口(18~54 歲凈增1.5億,預計2015年要比2000年凈增1億。我國的就業因人口凈增長已被搞得焦頭爛額,如果再加上退休年齡提高引起的就業壓力增大,社會更無法承受。 由此可見,養老保險平衡涉及到退休職工、在職職工和待業青年人三個社會群體的利益。 正是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決定我國養老保險面臨三者難以兼顧的局面。解決這一難題,要求在對就業沒有重大不利影響的前提下提出養老保險基金平衡方案。二、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對策社會養老保險收支平衡的決策是一個涉及退休職工、在職職工和待業青年人的資源配置的問題。根據福利經濟學的原則,資源配置應有利于實現帕累托改善[1]資源配置的變動在使得某個社會成員的境況改善時應不使其他社會成員的境況變壞。把帕累托改善原則用到社會養老保險問題上,是指社會養老保險平衡在改善某一社會群體的境況時,應不平,或者是提高繳費率,或者是就業壓力增大這三種情況之一時,則可認為該決策沒有實現帕累托改善。根據部分積累式養老保險平衡計算,按55歲退休年齡計算是無法實現平衡的。從長遠看,提高年我國就業壓力過大的障礙。因此,符合帕累托改善原則的社會養老保險平衡決策應該根據我國就業年齡人口數變動狀況采取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方式。我國就業年齡人口的變動狀況是:從現在起到2020 年左右,我國就業年齡(18~54 歲)人數繼續遞增,由目前的 7.0億增加到2020 年約7.6~7.9 億。2020 年以后,18~54 歲就業年齡人口數出現遞減趨勢,到 2050 年約遞減到6億多;2050 年以后遞減速度趨于緩和。 根以上就業年齡人口數變動狀況, 退休年齡的提高可采取以下方式。2020 年以前由于社會就業壓力繼續增大,退休年齡可保持現行規定不變;2020 年起社會就業壓力減輕,可采取每隔 3年提高1歲退休年齡的分步走的辦法,逐步把退年齡提高到65 歲以減輕社會養老負擔的壓力;2050 年以后退休年齡可保持 65 歲不變。按照每隔3年提高1歲退休年齡的做法,我國2020~2060 年就業年齡人口數大致如表 1所示。表1我國2020~2060 年就業年齡人口數 年份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60就 業 年 齡 口7.67.57.67.77.77.87.97.67.3從表1 可以看出,采取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法保證了就業年齡人口數的平穩過渡。一方面,2020 年以前退休年齡不變,減輕了人口總量增加時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 2020 年起分步高退休年齡又補充了 18~54歲人口數減少時勞動力供給的短缺。因此,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做法兼顧了社會養老保險的平衡和社會就業壓力的變動,實現了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改善。三、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平衡模型及其計算結果根據部分積累式平衡的數學模型, 并把分步提退休年齡的設定代入, 就可以求得當退休職工平均養老金相當于在職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符合一定要求時的平衡計算結果。根據養老金當年積累額等于當年養老金繳費收入減去當年養老金發放支出,則有任何第 j年的養老金積累額表示如下:附圖{圖}上式中ab和w分別表示就業年齡、退休年齡和死亡年齡,W[,j]表示第j年份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表示第j年份退休職工的平均養老金,X[,ij]表示第j年份i歲在職職工或退休職工人數,C表示繳費率(1)式中右邊第一項表示第 j份養老金繳費收入總額,第二項表示第 j年份養老金發放總額,兩者之差即表示第 j年份養老金積累額。在部分積累式平衡模式下,養老保險收支平衡方法是拿老齡化初期養老金收大于支的積累去彌補老齡化嚴重時期養老金收小于支的缺口。設養老金收支平衡的目標期間為n年期間內養老金收支平衡可表示為各年養老金積累額的期末終值應等于零。即:附圖{圖}把(1)式代入(2)衡的數學模型為:附圖{圖}(2)式和(3)式中的r為養老金增值率。在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假定下,設目標期間n1991~2100110110(設就業年齡a20歲并保持不變)第一階段1991~2020年在第一階段,退休年齡保持 55 歲不變。設以M[,1] 表示第一階段各年積累額到目標期末的終值。設以j等于1表示1991 年,則 M[,1] 表示為:附圖{圖}第二階段2021~2050年在第二階段退休年齡以每隔 3年提高1歲的方式由2020 年的55 歲提高到2050 年的65 歲(注:退休年齡的分步提高也可設定其他方法。設以 M[,2] 表示第二階段各年積累額到標期末的終值,則 M[,2] 可表示為:附圖{圖}(5式中的b從零開始以每隔 3年增加 1歲方式變動。第三階段2051~2100 年在第三階段,退休年齡保持 65 歲不變。設M[,3] 表示第三階段各年積累額到目標期末的終值,則M[,3]可表示為:附圖{圖}根據部分積累式收支平衡的假定, 三個階段的老金積累額的期末終值之和應等于零,即 M[,1]M[,2]+M[,3]=0,則有:附圖{圖}假定退休職工的平均養老金相對于職工平均工資的替代率為即Q[,j]=T×W[,j] ,再設在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用 k表示即W[,j] =W[,1](1+k)[j-1],再把1991~2100 年人口模型中人口年齡構成的數據作為職工年齡構成的數x[,ij](構成相同人口模型可按以下方式建立:根據 1990 年第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齡構成和死亡率的數據以及1991~1998 年實際出生人口數據,再假定1999 年起每年出生人口數以約 1%的速度遞至年適度出生人口數后保持不變, 根據死亡率齡構成的數據, 可以把1991~2100 年人口年齡構成的數據計算出來。把此人口年齡構成的數據代入(7)式,并設平均替代率為 75%,則求得繳費率的數值如表 2所示。表2率%r12345678k125.225.224.924.523.923.322.722.2224.925.225.224.924.523.923.322.7324.524.925.225.224.924.523.923.3表2 的計算結果以 k=2%為例,當平均替代率為75%時,繳費率的數值落在 23%~25%23%~25%的繳費率如果扣除按國務院[1997]26 號文件規定的 8%的個人繳費部分,企業繳費部分的繳費率為 15%~18%這一數據大大低于 1996 年各省根據國務院[1995 號文件測算制定的 23%的企業繳費率(全國平均數),符合[1997]26 號文件中關于“一般不得超過企業工資總額的 20%”規定。因此,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養老保險平衡決策體現了帕累托改善的特征。第一,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決策兼顧了社會就業壓力, 照顧到待職青年人未來就業的利益。第二,退休職工的平均養老金按75%的平均替代率計算,保證了退休職工基本養老生活的利益。第三,計算所得的平衡繳費率基本上落在 25%的界限以下,兼顧了企業和在職職工繳費負擔的適當減輕。因此,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平衡決策解決了 21 世紀人下載文檔可編輯下載文檔可編輯口老齡化時的養老保險平衡難題, 有利于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是我國老齡化時養老保險平衡決策的唯一選擇。【參考文獻】1約翰·伊特韋爾、默里·米爾蓋特、彼得·紐曼新帕爾格雷夫經濟學大辭典(第3卷)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868能部室由企管部統一考核)。不符合衛生標準的,超市內每處扣0.5分,超市外每處扣1分。衛生管理制度1 總則1.1 為了加強公司的環境衛生管理,創造一個整潔、文明、溫馨的購物、辦公環境,根據《公共場所衛生管理條例》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1.2 集團公司的衛生管理部門設在企管部,并負責將集團公司的衛生區域詳細劃分到各部室,各分公司所轄區域衛生由分公司客服部負責劃分,確保無遺漏。2 衛生標準2.1 室內衛生標準2.1.1 地面、墻面:無灰塵、無紙屑、無痰跡、無泡泡糖等粘合物、無積水,墻角無灰吊、無蜘蛛網。2.1.2 門、窗、玻璃、鏡子、柱子、電梯、樓梯、燈具等,做到明亮、無灰塵、無污跡、無粘合物,特別是玻璃,要求兩面明亮。2.1.3 柜臺、貨架:清潔干凈,貨架、柜臺底層及周圍無亂堆亂放現象、無灰塵、無粘合物,貨架頂部、背部和底部干凈,不存放雜物和私人物品。2.1.4 購物車(筐)、直接接觸食品的售貨工具(包括刀、叉等):做到內外潔凈,無污垢和粘合物等。購物車(筐)要求每天營業前簡單清理,周五全面清理消毒;售貨工具要求每天消毒,并做好記錄。2.1.5 商品及包裝:商品及外包裝清潔無灰塵(外包裝破損的或破舊的不得陳列)。2.1.6 收款臺、服務臺、辦公櫥、存包柜:保持清潔、無灰塵,臺面和側面無灰塵、無灰吊和蜘蛛網。桌面上不得亂貼、亂畫、亂堆放物品,用具擺放有序且干凈,除當班的購物小票收款聯外,其它單據不得存放在桌面上。2.1.7 垃圾桶:桶內外干凈,要求營業時間隨時清理,不得溢出,每天下班前徹底清理,不得留有垃圾過夜。2.1.8 窗簾:定期進行清理,要求干凈、無污漬。2.1.9 吊飾:屋頂的吊飾要求無灰塵、無蜘蛛網,短期內不適用的吊飾及時清理徹底。2.1.10 內、外倉庫:半年徹底清理一次,無垃圾、無積塵、無蜘蛛網等。2.1.11 室內其他附屬物及工作用具均以整潔為準,要求無灰塵、無粘合物等污垢。2.2 室外衛生標準2.2.1 門前衛生:地面每天班前清理,平時每一小時清理一次,每周四營業結束后有條件的用水沖洗地面(冬季可根據情況適當清理),墻面干凈且無亂貼亂畫。2.2.2 院落衛生:院內地面衛生全天保潔,果皮箱、消防器械、護欄及配電箱等設施每周清理干凈。垃圾池周邊衛生清理徹底,不得有垃圾溢出。2.2.3 綠化區衛生:做到無雜物、無紙屑、無塑料袋等垃圾。3 清理程序3.1 室內和門前院落等區域衛生:每天營業前提前10分鐘把所管轄區域內衛生清理完畢,營業期間隨時保潔。下班后5-10分鐘清理桌面及衛生區域。3.2 綠化區衛生:每周徹底清理一遍,隨時保持清潔無垃圾。4 管理考核4.1 實行百分制考核,每月一次(四個分公司由客服部分別考核、集團職4.2 集團堅持定期檢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監督各分公司、部門的衛生工作。每周五為衛生檢查日,集團檢查結果考核至各分公司,各分公司客服部的檢查結果考核至各部門。一、養老保險收支平衡的難題人口老齡化將使我國面臨許多老年社會問題, 會養老保險則是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模式已由現收現付模式改為部分積累模式。 部分積累模式的核心問題是保持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的長期平衡。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是指在目標期間內在職職工養老金繳費收入與退休職工養老金發放支出的數額的相等。 研究養老保險基金平衡必須保證滿足以下兩個條件: 一是養老發放數額能夠保證退休職工基本養老生活的需要;二是在職職工的繳費負擔必須在企業、職工可承受的范圍之內。如果養老金發放數額過低,或者是在職職工的繳費負擔過重, 則前者不符合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保險目標, 后者產生影響企業積累和發展的負面影響,盡管養老保險基金收支是平衡的,也不是我們所要求的養老保險平義的通常是指收小于支的不平衡(注:因為由收大于支變為收支平衡是很容易做到的。保險基金出現發放支出大于繳費收入的不平衡時,恢復平衡的措施或者是降低養老金發放水求的限制無法降低時, 或者養老金繳費率受企業和職工承受能力限制無法提高時, 社會養老保基金平衡就出現難題。實際情況正是如此。當我國人口趨于老齡化時,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多,必然會出現繳費率負擔和養老金水平的兩難問題,要保證退休職工的基本養老生活水平, 則在職職工和企業的繳費負擔難以承受;反過來, 要保證在職職工和企業的繳費率在可承受范圍內, 則休職工的基本養老生活難以保證。 以目前我國男女職工平均55 歲退休年齡為例,并假定平衡期間為整個21 世紀的一百年(注:取一百年時間是為了考察整個下世紀的老化問題。根據部分積累式平衡的計算,如果要保證基本養老金相當于職工平均工資的 75%,則繳費率高達 38這是繳費者難以承受的;如果要保證繳費率低于25%,則基本養老金只相當于職工平均工資的50%,又很難保證退休職工的基本生活需要。解決上述難題的辦法是提高退休年齡, 提高退年齡可以提高達退休年齡的在職職工在職工 (包括在職職工和已達退休年齡職工)總數中的比重,降低退休職工在職工總數中的比重, 從而使撫養比降低。比如說,退休年齡按 60 歲計算,75%的平均替代率時的繳費率為 26%;退休年齡提高到63 歲,75%平均替代率時的繳費率為20%可見提高退休年齡可以兼顧退休職工基本養老生活水平和在職職工繳費負擔。 發達國家人口老齡化時的做法正是如此, 即提高職工領取養老金的年齡限制。但是,在我國提高退休年齡又碰到就業壓力過大的難題。 2000 年與1990年相比,我國總人口中 18~54 歲就業年齡人口凈增約1億。預計到 2015 年我國18~54 歲就業年齡人口比 2000 年繼續增加0.7~0.8億自90 年代以來,我國已明顯感受到就業壓力的增大,失業率、下崗率明顯提高。如果從現在起退休年齡提高到 60 歲,勞動供給在因人口凈而增大的基礎上再加上退休年齡提高而引起的凈增,2000 年就業年齡人口(18~59 歲)要比1990 年就業年齡人口(18~54 歲凈增1.5億,預計2015年要比2000年凈增1億。我國的就業因人口凈增長已被搞得焦頭爛額,如果再加上退休年齡提高引起的就業壓力增大,社會更無法承受。 由此可見,養老保險平衡涉及到退休職工、在職職工和待業青年人三個社會群體的利益。 正是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決定我國養老保險面臨三者難以兼顧的局面。解決這一難題,要求在對就業沒有重大不利影響的前提下提出養老保險基金平衡方案。二、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對策社會養老保險收支平衡的決策是一個涉及退休職工、在職職工和待業青年人的資源配置的問題。根據福利經濟學的原則,資源配置應有利于實現帕累托改善[1]資源配置的變動在使得某個社會成員的境況改善時應不使其他社會成員的境況變壞。把帕累托改善原則用到社會養老保險問題上,是指社會養老保險平衡在改善某一社會群體的境況時,應不平,或者是提高繳費率,或者是就業壓力增大這三種情況之一時,則可認為該決策沒有實現帕累托改善。根據部分積累式養老保險平衡計算,按55歲退休年齡計算是無法實現平衡的。從長遠看,提高年我國就業壓力過大的障礙。因此,符合帕累托改善原則的社會養老保險平衡決策應該根據我國就業年齡人口數變動狀況采取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方式。我國就業年齡人口的變動狀況是:從現在起到2020 年左右,我國就業年齡(18~54 歲)人數繼續遞增,由目前的 7.0億增加到2020 年約7.6~7.9 億。2020 年以后,18~54 歲就業年齡人口數出現遞減趨勢,到 2050 年約遞減到6億多;2050 年以后遞減速度趨于緩和。 根以上就業年齡人口數變動狀況, 退休年齡的提高可采取以下方式。2020 年以前由于社會就業壓力繼續增大,退休年齡可保持現行規定不變;2020 年起社會就業壓力減輕,可采取每隔 3年提高1歲退休年齡的分步走的辦法,逐步把退年齡提高到65 歲以減輕社會養老負擔的壓力;2050 年以后退休年齡可保持 65 歲不變。按照每隔3年提高1歲退休年齡的做法,我國2020~2060 年就業年齡人口數大致如表 1所示。表1我國2020~2060 年就業年齡人口數 年份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60就 業 年 齡 口7.67.57.67.77.77.87.97.67.3從表1 可以看出,采取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法保證了就業年齡人口數的平穩過渡。一方面,2020 年以前退休年齡不變,減輕了人口總量增加時的就業壓力;另一方面, 2020 年起分步高退休年齡又補充了 18~54歲人口數減少時勞動力供給的短缺。因此,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做法兼顧了社會養老保險的平衡和社會就業壓力的變動,實現了資源配置的帕累托改善。三、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平衡模型及其計算結果根據部分積累式平衡的數學模型, 并把分步提退休年齡的設定代入, 就可以求得當退休職工平均養老金相當于在職職工平均工資的比例符合一定要求時的平衡計算結果。根據養老金當年積累額等于當年養老金繳費收入減去當年養老金發放支出,則有任何第 j年的養老金積累額表示如下:附圖{圖}上式中ab和w分別表示就業年齡、退休年齡和死亡年齡,W[,j]表示第j年份在職職工的平均工資表示第j年份退休職工的平均養老金,X[,ij]表示第j年份i歲在職職工或退休職工人數,C表示繳費率(1)式中右邊第一項表示第 j份養老金繳費收入總額,第二項表示第 j年份養老金發放總額,兩者之差即表示第 j年份養老金積累額。在部分積累式平衡模式下,養老保險收支平衡方法是拿老齡化初期養老金收大于支的積累去彌補老齡化嚴重時期養老金收小于支的缺口。設養老金收支平衡的目標期間為n年期間內養老金收支平衡可表示為各年養老金積累額的期末終值應等于零。即:附圖{圖}把(1)式代入(2)衡的數學模型為:附圖{圖}(2)式和(3)式中的r為養老金增值率。在分步提高退休年齡的假定下,設目標期間n1991~2100110110(設就業年齡a20歲并保持不變)第一階段1991~2020年在第一階段,退休年齡保持 55 歲不變。設以M[,1] 表示第一階段各年積累額到目標期末的終值。設以j等于1表示1991 年,則 M[,1] 表示為:附圖{圖}第二階段2021~2050年在第二階段退休年齡以每隔 3年提高1歲的方式由2020 年的55 歲提高到2050 年的65 歲(注:退休年齡的分步提高也可設定其他方法。設以 M[,2] 表示第二階段各年積累額到標期末的終值,則 M[,2] 可表示為:附圖{圖}(5式中的b從零開始以每隔 3年增加 1歲方式變動。第三階段2051~2100 年在第三階段,退休年齡保持 65 歲不變。設M[,3] 表示第三階段各年積累額到目標期末的終值,則M[,3]可表示為:附圖{圖}根據部分積累式收支平衡的假定, 三個階段的老金積累額的期末終值之和應等于零,即 M[,1]M[,2]+M[,3]=0,則有:附圖{圖}假定退休職工的平均養老金相對于職工平均工資的替代率為即Q[,j]=T×W[,j] ,再設在職工平均工資增長率用 k表示即W[,j] =W[,1](1+k)[j-1],再把1991~2100 年人口模型中人口年齡構成的數據作為職工年齡構成的數x[,ij](構成相同人口模型可按以下方式建立:根據 1990 年第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齡構成和死亡率的數據以及1991~1998 年實際出生人口數據,再假定1999 年起每年出生人口數以約 1%的速度遞至年適度出生人口數后保持不變, 根據死亡率齡構成的數據, 可以把1991~2100 年人口年齡構成的數據計算出來。把此人口年齡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金融工程》 課件 第10、11章-期權價格的無套利關系;期權的交易策略
- 2025年54青年節主題活動方案
- 瀝青拌合站安全生產培訓
- 模塊六商務交往禮儀
- 廣東省佛山市南海桂城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命題預測及題型示例英語試題含解析
- 武漢生物工程學院《中外文化交流(Ⅰ)》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廣西職業師范學院《醫學創新思維訓練》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環境生物學B》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揚州市重點中學2025屆高三下學期半期聯合考試物理試題含解析
- 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數字水印實踐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2024年電子商務師真題試題及答案
- 撬裝式承壓設備系統安全技術規范
- 園藝植物遺傳育種 課件全套 第1-10章 緒論-新品種的審定與推廣繁育+實訓
- 融資面試試題及答案
- 2025-2030中國免洗護發素行業市場發展趨勢與前景展望戰略研究報告
- 《智能優化算法解析》 課件 第6章-基于群智能的智能優化算法
- 2024山西三支一扶真題及答案
- 云南省衛生健康委所屬事業單位招聘工作人員真題2024
- 技術經紀人(初級)考試試題(附答案)
- 《紅巖》中考試題(截至2024年)
- 幕墻UHPC施工專項方案 (評審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