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第一章電子商務概述_第1頁
大學第一章電子商務概述_第2頁
大學第一章電子商務概述_第3頁
大學第一章電子商務概述_第4頁
大學第一章電子商務概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2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認識電子商務

AnIntroductiontoE-Business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電子商務的概念電子商務的運作過程

電子商務的分類目錄1.1.1電子商務的發展階段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此時的電子商務主要在商業領域,所討論的電子商務實質上還處于電子商業階段以EDI為中心的面向商業機構的電子商務系統醞釀起步(早期的電子商務)是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時期,電子商務慢慢走向成熟。企業對企業、企業對消費者、企業對政府三種模式的電子商務得到飛速發展特點

網絡通信技術和安全技術的發展1991年美國宣布因特網向社會開放,允許網上開發商務應用系統1993年萬維網(WWW)出現1996年VISA和MATER共同制定SET協議1994年美國網景公司推出SSL協議1996年聯合國電子商務示范法頒布事件迅速膨脹(網絡電子商務)階段1.1電子商務的發展歷程特點事件階段企業理性思考和實踐電子商務的特點,盈利模式,創新模式;個人積極參與;政府鼓勵發展。2000年納斯達克指數暴跌,網絡經濟遭受沉重打擊2001年聯合國與結構化信息標準發展組織批準ebXML標準2001年聯合國發布2001年電子商務和發展報告2002年聯合國通過電子簽字示范法2005年聯合國通過國際合同使用電子通信公約各國政府推出鼓勵發展政策穩步發展(網絡電子商務)EDI定義(p15):是參加商業運作的雙方或多方按照協議,對具有一定結構的標準商業信息,通過數據通信網絡,在參與方計算機之間所進行的傳輸和自動處理。文件文件轉換軟件平面文件翻譯軟件EDI標準文件VAN網轉換軟件平面文件翻譯軟件EDI標準文件1.1.2電子商務的發展概況

(1)發達國家在21世紀初處于初中級階段(“成長期”)。發達國家:80%的企業50%個人利用電子商務。例:DELL大規模定制;沃爾瑪高效供應鏈…(2)發展中國家則處于初級階段(“青苗期”)。中國:網民突破5億,大部分企業、單位不同程度利用EC;沿海和大中城市個人較多逐步利用電子商務。例:海爾、聯想、阿里巴巴等1.1.3我國電子商務的發展1.歷史與現狀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我國政府全力推動電子商務的實際運用,并取得了喜人的成績。1.歷史與現狀銀行業是推行電子商務的排頭兵。1996年中國銀行開通了國內第一家網上銀行,1997年招商銀行推出了國內“一網通”網上支付工具。2002年,國有商業銀行和大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都已開展了網上銀行業務。截至2006年底,主要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電子銀行業務規模達到了122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了101%。1.歷史與現狀物流信息化技術,諸如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電子訂貨系統(EOS)、射頻識別(RFID)技術在我國大面積推廣,第三方物流企業正在快速發展。2011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58.4萬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3%。中國海關從20世紀90年代初開始EDI的研究與推廣工作。1992年9月EDI通關系統工程正式立項。1994年先后在首都機場海關和上海浦東外高橋保稅區海關進行EDI通關系統的試點應用工作。1.歷史與現狀2000年初,隨著因特網泡沫的破滅,電子商務市場出現萎縮現象,主要表現在B2C網站數減少。根據原信息產業部公布的調查統計數字,2000年初,國內約有B2C購物網站1665家,到2000年底,約剩下1300家,而到2001年底,卻只有1188家。截至2002年11月初,我國網上購物的網站數目下降約1/3。1.歷史與現狀然而,代表新興生產力的電子商務并沒有停止發展的步伐。面對電子商務發展的嚴峻形勢,電子商務網站通過各種努力不斷探索自身發展的新途徑。以“商務平臺”為表現形式的阿里巴巴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其獨特的B2B商業理念和模式兩次被美國哈佛大學的經營管理實踐收錄為MBA案例。2001年,搜狐網絡公司在運營過程中逐步建立以網絡廣告為核心的同心多元化的盈利模式,2002年搜狐在企業在線、網上證券、網上商城、互聯網接入和手機短信等多個領域進行了拓展,第三季度首次實現了凈利潤112000美元。1.歷史與現狀2002年以后,電子商務網站贏利不再是新聞。攜程、當當和騰訊等網站在收支平衡的基礎上,收入和利潤繼續增長;新浪、中華和網易等門戶網站的電子商務等非廣告收入大幅增長。電子商務服務業更是增長迅速,2004年,我國旅游、票務、金融、房地產、職業介紹、網上教育、娛樂等網上服務業都已達到相當的規模。從2005年開始,我國電子商務重新步入快速發展時期。1.歷史與現狀大型企業繼續在電子商務中起著帶頭作用。中國石化物資采購網網上采購物資達8萬余種,2007年上采購額達1455億元,整體采購上網率達到了92%。該公司已成為我國B2B領域采購規模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海爾、寶鋼等集團的網上采購已占到整個采購金額的80%以上;聯想、華為等集團的網上銷售超過總銷售額的50%。1.歷史與現狀中小企業成為電子商務的積極實踐者,經常性應用電子商務的中小企業約占全國中小企業總數的2%。2006年,中小企業B2B電子商務交易額為4809億,占中小企業B2B交易總額的4.2%;中小企業B2B電子商務國際貿易額為3328億元,占中小企業B2B國際貿易總額的69.2%,使用第三方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的中小企業比例達28%。電子商務交易平臺大量涌現,網盛科技、阿里巴巴等電子商務企業先后上市。到2007年底,阿里巴巴網站已擁有注冊用戶數量2760萬名,全年實現凈利潤9.678億元,并擁有13億元現金流,成為世界最大的B2B網上貿易市場。1.歷史與現狀網上零售市場的營業額也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根據艾瑞咨詢公司的估計,截止至2007年底,我國網絡購物市場總成交額超過500億元,達到561億元,和2006年258億元的總成交額相比,增長了117.4%。其中,B2C和C2C交易額分別為43億元和518億元。預計到2010年B2C和C2C總體交易額分別為209億和2585億。1.歷史與現狀移動電子商務在過去的幾年中逐漸形成市場。到2007年12月,中國移動電話用戶達到54728.6萬戶,普及率上升到41.6部/百人。2007年下半年,有過手機接入互聯網行為的網民數量有5040萬人,占手機用戶中12.6%,占網民數量比例的24%,手機上網已經漸成風氣。這些移動終端構成了移動電子商務巨大的潛在市場。移動購物、移動支付、移動證券、移動票務預定等正在成為電子商務新的大市場。1.歷史與現狀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七大上指出:要“全面認識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信息化作為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已經排到第二位。電子商務作為企業實施信息化改造的主要內容之一,在未來五年將進一步與工業化融合,得到重點發展。從客觀環境和主觀條件來看,隨著政策環境的不斷完善,行業、企業對應用電子商務的高度重視以及電子商務盈利模式的日漸成熟,在“十一五”期間,我國電子商務將掀起新一輪的發展熱潮。2.發展趨勢全球電子商務日趨活躍,業務模式不斷創新,我國電子商務進入快速發展機遇期。未來的發展將突出表現出以下特點:(1)電子商務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加速形成經濟競爭新態勢。(2)電子商務服務業蓬勃發展,逐步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3)我國電子商務基礎條件日趨成熟,步入快速發展新階段。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根據第2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網民規模突破5億,達到5.13億,全年新增網民5580萬。互聯網普及率較上年底提升4個百分點,達到38.3%。

中國手機網民規模達到3.56億,占整體網民比例為69.3%,較上年底增長5285萬人。

家庭電腦上網寬帶網民規模為3.92億,占家庭電腦上網網民比例為98.9%。

農村網民規模為1.36億,比2010年增加1113萬,占整體網民比例為26.5%。

網民中30-39歲人群占比明顯提升,較2010年底上升了2.3個百分點,達到25.7%。

網民中初中學歷人群占比繼續保持增長,由32.8%上升至35.7%。

使用臺式電腦上網的網民比例為73.4%,比2010年底降低5個百分點;手機則上升至69.3%,其使用率正不斷逼近傳統臺式電腦。

2011年,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為18.7個小時,較2010年同期增加0.4小時。

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國域名總數為775萬個,其中.CN域名總數為353萬個。中國網站總數為230萬個。電子商務類應用繼續穩步發展包括網絡購物、網上支付、網上銀行、旅行預訂在內的電子商務類應用在2011年繼續保持穩步發展態勢,其中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到1.94億人,較上年底增長20.8%,網上支付用戶和網上銀行全年用戶也增長了21.6%和19.2%,目前用戶規模分別為1.67億和1.66億。

1.3電子商務的概念與分類1.3.1電子商務的不同定義(P24)世界電子商務會議對電子商務的定義注重于其涵蓋的業務范圍;聯合國在示范法中提出了一個商業的廣義解釋;經濟合作和發展組織(OECD)在有關電子商務報告中的定義注重于運用的對象;我國的電子商務十一五規劃首次提出電子商務的概念,并對其基礎進行了界定。共同點:電子商務的基礎是網絡,在各種網絡上采用電子方式的商務活動才是電子商務電子商務概念各定義的異同不同點:對電子商務的技術基礎和所涵蓋的的范圍認識及“商務活動”的認識電子商務:指各種具有商業活動能力的實體(生產企業,商貿企業,金融機構,政府機構,個人消費者等)利用網絡和先進的數字化傳媒技術進行的各項商業貿易活動。電子商務的定義圖1-5電子商務是“現代信息技術”和“商務”兩個子集的交集分解電子商務電子商務電子手段商務活動企業商務活動政府商務活動個人商務活動電子商務的概念問題:電子商務的重點是“電子”還是“商務”?為什么?完全電子商務:

指通過電子商務方式完成全部交易的交易行為和過程,或者說是商品或服務的完整交易過程完全是在網絡上實現的商務活動;非完全電子商務:

指不能完全依靠電子商務方式實現商務過程和商務行為的商務活動;電子商務的分類——按交易過程的數字化程度1)企業對消費者的電子商務(B2C):

指借助因特網進行的電子銷售活動,典型的運行模式是網上購物;2)企業對企業的電子商務(B2B):

是電子商務的主流,也是最早的商務模式,以EDI(電子數據交換)為典型;3)企業對政府的電子商務(B2G):

指通過因特網處理企業與政府兩者間的各項事務4)派生電子商務形式(C2C、C2B、G2B等)電子商務的分類電子商務的概念——按交易主體的特征分類2)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即B2B(BusinesstoBusiness)電子商務。B2B包括特定企業間的電子商務和非特定企業間的電子商務。特定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是在過去一直有交易關系或者今后一定要繼續進行交易的企業間,為了相同的經濟利益,共同進行的設計、開發或全面進行市場及庫存管理而進行的商務交易。企業可以使用網絡向供應商訂貨、接收發票和付款。非特定企業間的電子商務是在開放的網絡中對每筆交易尋找最佳伙伴,與伙伴進行從定購到結算的全部交易行為。2)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按照電子商務交易網站(平臺)模式的不同,B2B電子商務還可以分為綜合B2B模式、垂直B2B模式、自建B2B模式,以及關聯行業B2B模式。綜合B2B模式在網站上聚集了分布于各個行業中的大量客戶群,供求信息來源廣泛,通過這種模式供求信息可以得到較高的匹配。阿里巴巴網站是這種模式的典型(參見圖1-8)。但綜合B2B模式缺乏對各行業的深入理解以及對各行業的資源深層次整合,導致供求信息的精準度不夠,進而影響到買賣雙方供求關系的長期確立。

阿里巴巴物流服裝鋼材電子元器件化工展會圖1-12綜合B2B模式(以阿里巴巴為例)2)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垂直B2B模式著力整合、細分行業資源,以專業化的平臺打造符合各行業特點的e化服務,提高供求信息的精準度。網盛科技是這種模式的代表(參見圖1-10)。垂直B2B模式避開了綜合B2B模式的優勢和鋒芒,明確了供求關系,使供求雙方形成了牢固的交易關系。但垂直B2B模式容易導致供求信息的廣泛性不足。此外,隨著垂直網站的發展,自身行業專家不足的問題也會逐步顯現,進而遇到發展瓶頸。網盛科技中國化工網中國紡織網全球化工網中國醫藥網生意寶圖1-13垂直B2B模式(以網盛科技為例)2)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行業龍頭企業自建B2B模式是大型行業龍頭企業搭建以自身產品供應鏈為核心的行業化電子商務平臺。行業龍頭企業通過自身的電子商務平臺,串聯起行業整條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企業通過該平臺實現資訊、溝通、交易。但此類電子商務平臺過于封閉,缺少產業鏈深度整合。圖1-14是這種模式的基本框架。圖1-14行業龍頭企業自建B2B模式2)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電子商務關聯行業B2B模式是相關行業為了提升目前電子商務交易平臺信息的廣泛程度和準確性,整合綜合B2B模式和垂直B2B模式而建立起來的建立跨行業電子商務平臺。圖1-15是造紙、印刷和出版行業交易平臺融合的設想。圖1-15造紙、印刷和出版行業交易平臺融合的設想EDI商務Internet商務Intranet(內聯網)商務Mobile(移動)商務電子商務的分類——按使用網絡類型分類金融電子商務旅游電子商務娛樂電子商務房地產電子商務交通運輸電子商務醫藥衛生電子商務……電子商務的分類電子商務的概念——按服務行業類型分類1.4.1電子商務中交易實體組成政府部門客戶企業認證中心銀行資金流信息流Internet數字證書企業消費者政府中介機構1.4電子商務的基本組成及交易過程1.4.2電子商務通用交易過程三個階段交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