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1、2課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考試大綱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知識梳理流派代表主要思想評價儒家孔子(春秋)(1)哲學思想:“仁”和“禮”是其思想體系的核心。①“仁”即“仁者愛人”就是要求統(tǒng)治階級體察民情,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在人際關系上則是提倡廣泛地理解和體貼他人。實現“愛人”必須遵循“忠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禮”即“克己復禮”就是要求人們的行為符合“禮”的準則。為了實現“禮”,就必須“正名”。“禮”是西周時期的等級名分制度。(2)政治主張:孔子提倡“為政以德”,在以“禮”治國的同時,逐步改良政治。(3)天命觀念:主張對鬼神敬而遠之。(4)教育思想:教學對象:“有教無類”,興辦私學;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學習方法:學思結合,“當仁不讓于師”。(1)積極:①漢代大一統(tǒng)后經過改造,逐漸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體系,成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主流。②“仁”和“為政以德”的思想對于緩和階級矛盾、穩(wěn)定社會秩序具有積極作用。其改良政治的主張,也體現了與時代同步的精神。在階級社會這種普遍的愛是不存在的,“愛人”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人(包括勞動者)的重視。③“有教無類”、興辦私學打破“學在官府”的限制,擴大了受教育的對象范圍,滿足了平民受教育的愿望,推動了春秋以來的學術下移,壯大了士階層的隊伍。④整理了“六經”,保存了儒家傳統(tǒng)文化。(2)消極:①孔子的思想在諸國爭霸和社會變革的時代并未受到太多的重視。②“禮”的思想帶有承認等級和階級剝削、壓制人民斗爭的消極性,以后的歷代統(tǒng)治者都把它作為進行階級壓迫的思想工具。孟子(戰(zhàn)國)①仁政學說,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②“民貴君輕”。③“人性本善”。④“養(yǎng)浩然之氣”,先義后利,舍生取義。①唐以后,《孟子》一書被當作經典。南宋朱熹將其列為“四書”之一,孟子被稱為“亞圣”,對傳統(tǒng)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在當時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②但是他的主張在當時形勢下,單靠仁政是不能實現國家統(tǒng)一的。荀子(戰(zhàn)國)①在天人關系上,他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觀點;②在倫理觀念上主張“性惡論”;③在治國方面,認為治國應以禮教為主,強調禮法并用;④主張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⑤在君民關系上,提出著名的“君舟民水”的觀點,對后世的政治思想影響很大。①荀子的思想雜取百家,在很長一段時間被視作儒家的異端。作為戰(zhàn)國時期百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學說對中國哲學具有深遠的影響。②儒家思想經過孟子、荀子的總結和改造后,體系更加完整,更能適應社會需要。墨家墨子(戰(zhàn)國)①“兼愛”(無等差的愛);②“非攻”(反對不義的兼并戰(zhàn)爭);③“尚賢”“尚力”“節(jié)用”“節(jié)葬”。代表了下層勞動群眾,一度成為戰(zhàn)國時期的顯學。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反映了小生產者要求平等、厭惡戰(zhàn)爭的愿望,但這是不切實際的幻想。“尚賢”反映了小生產者提高政治地位的要求。墨子否定了天命,卻保留了尊天事鬼的宗教外衣,這反映了小生產者的落后性。他提倡的“尚力”和“節(jié)用”分別反映了小生產者自食其力、反對不勞而獲和珍惜勞動成果的要求和愿望。法家韓非子(戰(zhàn)國)①法、術、勢相結合,建立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國家;②社會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主張變法革新。①積極:a.韓非提出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的理論,反映了新興地主階級的利益和要求,為結束諸侯割據,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提供了理論依據。b.韓非認為歷史是不斷發(fā)展進步的,要根據現在的實際來制定政策,這種主張變法革新的歷史觀為當時地主階級的改革提供了理論依據。c.在西漢以后的l000多年中,與儒家思想互為表里,成為中國古代社會統(tǒng)治思想的理論基礎。②消極:秦始皇以嚴酷的刑法鎮(zhèn)壓人民,終于導致了人民的反抗,秦王朝成為一個短命的王朝。道家老子(春秋)(1)哲學思想:①對世界本原的認識:“道”是萬物的本原,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剔除了“天命”的絕對權威。②辯證法思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對立的兩個方面。(2)政治思想:倡導“無為而治”,以“無事取天下”。(1)積極:①老子是中國哲學史上第一個探討宇宙本原的哲學家。他的思想體系博大精深,對中國文化,包括哲學、倫理學以及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道德人格產生了深遠影響。②“無為而治”的思想警告統(tǒng)治者不要過分威逼百姓,有利于緩和階級矛盾。(2)消極:①老子把矛盾雙方的轉化看作是無條件的循環(huán)往復,絕對地強調“無為”,妨礙著人的主觀能動作用的發(fā)揮。②對歷史發(fā)展抱著消極悲觀的態(tài)度,希望社會倒退到原始社會的小國寡民狀態(tài)。③認為統(tǒng)治者應該實行愚民政策,對后世產生消極影響。莊子(戰(zhàn)國)①“齊物”(任何事物在本質上一樣);②“逍遙”;③天與人“不相勝”①積極:在思想史上作出了貢獻;另在文學、美學方面很有建樹,浪漫主義文風對后世影響深遠。②消極:莊子“齊物”的觀點,即任何事物在本質上是相同的,沒有區(qū)別,這充分反映了沒落貴族完全喪失了探求客觀真理的信心;其“逍遙”的人生態(tài)度,反映了沒落階級悲觀失望的精神狀態(tài)。這些思想在古代社會總的來說起了不良影響。兵家孫子(春秋)《孫子兵法》完整的軍事理論體系,被尊崇為兵學圣典,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孫臏(戰(zhàn)國)要懂得戰(zhàn)爭的規(guī)律,利用和創(chuàng)造有利于己的形勢;重視人的作用。對后世有著深遠的影響。■重點突破1、孔子的思想為什么在當時不會受到太多重視?解析:客觀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社會分裂割據,缺乏一個實行禮制的強有力的中央政權;當時各諸侯國熱衷于爭霸兼并戰(zhàn)爭和改革古制,以圖自強。孔子恢復周禮和仁政愛民的主張不符合當時統(tǒng)治者的需要。主觀上:孔子恢復周禮和仁政愛民的主張不符合當時統(tǒng)治者的需要。總之,孔子思想在當時不受重視的根本原因是他的思想與當時歷史發(fā)展的潮流相背離。■專項訓練一、單項選擇題1.《顏淵篇》記載顏淵、仲弓、司馬牛三人“問仁”,孔子有三種答案,甚至子路和冉有都問“聞斯行諸”,孔子的答復竟完全相反。這說明孔子A.孔子也不明確答案B.偏愛某些學生C.有教無類D.因材施教2.在人類文明發(fā)展的今天,面臨著技術進步與戰(zhàn)爭災難、經濟發(fā)展與道德淪喪并存等問題。早在1988年,世界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在巴黎集會上就發(fā)表宣言稱:“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此中“智慧”是指A.“兼愛”和“尚賢” B.“仁”和“德治” C.“克己復禮” D.“有教無類”3.《道德經》載:“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其含義是A.同情人民疾苦,主張實行仁政B.主張統(tǒng)治者對人民加強控制C.統(tǒng)治者應清凈無為以緩和階級矛盾D.統(tǒng)治者要接受被統(tǒng)治者的監(jiān)督4.孔子在擔任魯國大司寇期間,大力打擊假冒偽劣產品,使市場秩序一片井然。吳楊販子“不敢朝飲其羊。”(不敢再像以前那樣賣羊前先讓羊多喝水增加重量)。下列對材料認識不正確的是A.孔子關注民生B.當時商業(yè)有一定發(fā)展C.當時商業(yè)實行官營,禁止私營D.孔子主張“誠信”5.孔子認為作為社會性的人要“仁者愛人”要“克己復禮”,因而其本質思想被歷代統(tǒng)治者所重視。它是A.追求天下為公 B.崇尚秩序C.主張仁政D.天人感應6.王夫之在《讀通鑒論》中說:“宰相無權,則天下無綱,天下無綱而不亂者,未之或有。”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虛靜以統(tǒng)天下”。下列思想與王夫之這一主張最為相近的是A.老子無為而治思想B.韓非中央集權思想C.孟子民貴君輕思想D.孔子仁者愛人思想7.《孟子》一書記載黃河洪水多次泛濫殃及多個諸侯國。從當時歷史發(fā)展趨勢分析,解決的根本之道在于A.委托東周政府專力治黃
B.各諸侯國通力合作,統(tǒng)一治黃C.統(tǒng)一中原,由中央政府治理
D.諸侯國各自為政,加強治理8.有學者在評價中國某位先哲的思想時說“強調萬物存在意義上的齊一性,而不排斥實在意義上的個別差異。”這一先哲思想當為A.老子的“無為”思想B.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C.莊子的“齊物”思想D.墨子的“尚同”思想9.美國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中載“他們認為貴族的存在已不合時宜,要用國家的軍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眾則需被強迫從事生產勞動。他們把商人和學者看作可有可無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寬容待之。”文中的他們是指A.儒家學B.道家學派 C.法家學派 D.墨家學派10.孔孟學說主要討論的是A.人與人的關系B.人與自然的關系C.國與國的關系D.夷夏關系11.《史記·商君列傳》中關于商鞅說服秦孝公變法記載“吾說公以帝道,其志不開悟矣。”…“吾說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說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關于“帝道、王道、霸道”對應的思想分別是A.法家、道家、儒家B.道家、儒家、法家C.墨家、法家、道家D.儒家、法家、墨家12.下列言論有悖于民本思想的是A.“因民之利而利之”B.“兼相愛,交相利”C.“威勢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亂”D.“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亦覆舟”二、非選擇題13.(26分)古今中外歷史上,民生問題都備受關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汝以民為餓也,何不白(告訴)于君,發(fā)倉廩以賑之?而私以爾食饋(救濟)之,是汝明(顯示)君之無惠,而見己之德美矣。”——《孔子家語·觀思》材料二“建設之首要在民生。故對于全國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當與人民協(xié)力,共謀農業(yè)之發(fā)展,以足民食;共謀織造之發(fā)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計劃之各式屋舍,以樂民居;修治道路、運河,以利民行。……土地之歲收,地價之增益,公地之生產,山林川澤之息,礦產水力之利,皆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經營地方人民之事業(yè),及育幼、養(yǎng)老、濟貧、救災、醫(yī)病與夫種種公共之需。”——摘自1924年孫中山的《建國綱領》材料三為了解決農業(yè)危機,羅斯福政府同農場主簽訂了大量減少耕地面積的合同,并銷毀小麥、馬鈴薯和牛奶等農牧產品,屠殺豬、牛、羊等牲畜。材料四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在食品價格較快上漲、流動性充裕較強等因素共同推動下,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不斷走高。特別是糧食、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價格漲幅往往達到兩位數。為此,黨和政府已經采取了增加供應、促進流通、打擊炒作等一系列措施。(1)根據材料一,概括孔子在救濟問題上的主要觀點。(2分)反映了他的哪些思想主張?(2分)(2)依據材料二,指出孫中山對民生問題的認識(2分)和解決民生問題的辦法。(不能照抄原文)(4分)這些主張在當時是否實現?(1分)為什么?(1分)(3)材料三所述內容是在什么背景下實施的?(2分)這些措施的實行能否徹底解決當時存在的社會矛盾?為什么?(4分)羅斯福新政解決民生問題的做法對戰(zhàn)后西歐資本主義國家產生什么樣的影響?(4分)(4)指出材料三、四中政府調整經濟政策目的的共同之處。(4分)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商務合同協(xié)議翻譯
- 合同中安全協(xié)議
- 紋眉客戶合同協(xié)議
- 新的安全協(xié)議合同書
- 沒購房合同怎么簽訂協(xié)議
- 供貨協(xié)議合同價格調整
- 合同條件更改協(xié)議
- 車子承包協(xié)議合同
- 木材回收合同協(xié)議
- 合同不續(xù)約協(xié)議
- 過敏性休克的搶救措施
- 千分尺完整(公開課用)課件
- 施工現場項目部領導帶班制度
- 2024年資格考試-國際焊接工程師(IWE)考試近5年真題附答案
- 教育心理學-形考作業(yè)2(第四至六章)-國開-參考資料
- 科大訊飛財務報表分析報告
- 心房顫動診斷和治療中國指南(2023) 解讀
- 2024年高考生物三年高考真題及模擬題分類匯編專題16實驗與探究含解析
- 地形圖測繪報告
- 《新媒體運營》高職新媒體運營全套教學課件
-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工程中溢洪道水力設計計算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