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_第1頁
地理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_第2頁
地理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_第3頁
地理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_第4頁
地理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第3冊第三章區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中國國家地理》雜志2004年專門做了一期“建壩與拆壩”專題,“在河流上該不該建大壩呢?”為什么有的國家建壩熱火朝天,而有的國家正在悄悄地拆壩呢?

埃及的歷史其實就是引水灌溉、沙漠變綠洲的歷史。到了當代,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尼羅河年年發洪水的困擾,埃及政府在前蘇聯的幫助下,于1960年在距開羅以南600英里處的阿斯旺興建大壩,尼羅河被攔腰截斷。歷經10年,大壩最終建成。該壩采用梯形斷面,壩底寬度為980米,壩頂寬度為40米,壩高111米,全長3830米。大壩氣勢磅礴,猶如一條巨虹橫跨大河。一、尼羅河6-10月非洲北部熱帶草原氣候區因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進入濕季,青尼羅河流域內降水明顯增多,河流水量逐漸增大,進入汛期。阿斯旺大壩建設背景埃及大部分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炎熱干燥,全境90%以上是沙漠。尼羅河縱貫南北,全長6670千米,在埃及境內長1350千米。因其大部分流經區都是沙漠地區,來水量主要是維多利亞湖、白尼羅河、青尼羅河等上游幾條支流供給。埃及耕地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尼羅河兩岸的狹長地帶和河口三角洲。尼羅河流域雨量稀少,而且季節、年際變化均較大,每年汛期泛濫,對耕地進行天然漫灌,并使土地肥沃。

埃及嚴重缺水,埃及人民希望通過水利建設掌握自己的命運,修壩攔水加以利用。1902年在阿斯旺建成了一座低壩(老阿斯旺水壩),蓄水量約50億立方米,壩身內設有108個泄水孔,尼羅河即使發生大洪水也能全部泄出,還能將全部庫區淤積排出。水庫良好運行了50年,每年由水庫泄出的1.35億噸泥沙大部送至下游兩岸耕作區肥田。

1960年,埃及提出興修阿斯旺高壩計劃,因投資巨大,成為國際上爭奪的一項巨大工程。但這座高壩從規劃開始時,就有不少國內外專家從經濟、科技、生態等角度提出反對意見。當時的埃及政府不顧國內外的異議,在前蘇聯的支持下,修建阿斯旺高壩。尼羅河為沿岸地區人民從事耕種提供了哪些有利條件?

①為定期泛濫的河水帶來了肥沃的土壤;②為中下游兩岸帶來了充足的灌溉水源。枯610115材料一、尼羅河1.阿斯旺大壩從哪些方面提高了尼羅河的利用效益?2.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電站建成后,不僅可以永續利用水能發電,而且可以減少對礦物能源的使用,由此會產生哪些環境效益?材料二、阿斯旺大壩帶來的經濟效益阿斯旺大壩的修建,提高了尼羅河灌溉、防災、發電、養殖、航運等利用效益。利用水電產生的環境效益主要是減少“三廢”的排放。廢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廢水的少排放,不僅節約了水資源,而且減少了水污染;廢氣的少排放,減少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和酸雨的危害。1.阿斯旺大壩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在哪幾個方面?2.為什么會產生這些不利影響?材料三、阿斯旺大壩帶來的消極影響①對土地(土壤)的影響,肥力下降,加重鹽漬化;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主要是沙丁魚數量減少;③對海岸地形的影響,海岸遭到侵蝕后退。主要由下游及入海口處水沙減少所致,輸水輸沙之所以變化就是因為阿斯旺大壩修建。中國是世界上水壩最多的國家,共有86000座水壩,占世界的50%。

案例2:建大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以三峽大壩為例對庫區本身的影響建大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以三峽大壩為例(3)地質災害問題:(5)社會穩定問題:(1)水文問題:(2)泥沙問題:(4)水質問題:對庫區本身的影響建大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以三峽大壩為例(3)地質災害問題:庫區回水引發落差,植被無法生長誘發引起崩岸、滑坡,甚至誘發地震。(5)社會穩定問題:水庫移民問題難度大(1)水文問題:地下水位上升,河流水位上升淹沒沿岸平原,不利于農業生產(2)泥沙問題:流速減緩,泥沙淤積

(4)水質問題:水流減緩,河流的自凈能力減弱,水質變壞,水溫、水質的變化并滋生蚊蠅、傳播疾病對庫區上游的影響建大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以三峽大壩為例(1)水文問題:(2)泥沙問題:(3)水質問題:(4)大氣環境問題:對庫區上游的影響建大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以三峽大壩為例(1)水文問題:洪水時回水,擴大洪水的影響河段(2)泥沙問題:泥沙淤積、危及港口及航運(3)水質問題:水流減慢,河流自凈作用減弱,增加環境污染程度(4)大氣環境問題:霧日增多,酸雨加重對庫區下游及河口區的影響建大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以三峽大壩為例(1)水文水質問題:(2)海岸地形問題:(3)水生生物問題:對庫區下游及河口區的影響建大壩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以三峽大壩為例(1)水文水質問題:如果河流下泄量減少,海水上溯,頂托污水,并引發咸潮,土壤鹽漬化(2)海岸地形問題:入海泥沙減少,海岸淤積減慢,海岸后退,三角洲縮小(3)水生生物問題:洄游性魚類的影響利:調節徑流,減少下游旱澇災害;水能發電,提供可再生清潔能源;供水,為工農業、生活提供水源;調節氣候,增加濕度,減少日較差;發展航運、水產養殖、旅游業等。弊:淹沒農田、誘發地震、導致水體富營養化;入海泥沙減少,加劇河口海水侵蝕;入海鹽類減少,影響河口地區漁業。河流上修建大壩的評價英雄人物:黃萬里《長河孤旅》的歷史回顧

50年代,我國在修建三門峽工程的論證過程中,著名愛國教育家黃炎培之子、清華大學教授、中國著名的水利學專家----黃萬里提出不同意見,他經過多年來對黃河地質和水文的研究論證,認為這是個錯誤的決策,多次據理力爭,并不斷上書中央提出反對意見。但此項工程是毛澤東執意實現“圣人出,黃河清”的夢想,加之當年搞蘇聯崇拜,工程由蘇聯專家論證和設計,國內有許多專家明明知道這是錯誤的,但沒有人公開反對,在一邊倒的極端氣氛下,負有責任的專家們不敢面對現實,直抒己見,個別的甚至曲意逢迎,企求騰達。唯有黃萬里因講真話被打成右派,受盡磨難和摧殘。

西安潼關三門峽水電專家看到的處處是大壩,看到的是壩址.對于壩址又最欣賞“小口大肚子”。你看到了“大肚子”里炊煙裊裊的村莊,暮歸的牛羊,荷鋤的農夫嗎?28萬移民源頭水土應保恤,沙入河槽須縱逸。

洼道輪流潦可泄,立農建土賴洪積。

而今壩蓄復堤塞,清水頂沖長告急。有所為,有所不為修建三門峽工程帶來的影響三門峽水庫1960年9月建成,從第二年起潼關以上黃河渭河淤沙成災,兩岸受災農田80萬畝,一個縣城被迫遷走,西安受到嚴重威脅。到了50年后的今天,黃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日益惡化,下游河水已所剩無幾,幾十萬人口離開他們原本富裕的家園,遷移到土地貧瘠的偏遠地區,其中一些人來回遷移十幾次,生活變得一貧如洗。三門峽工程總結算時耗資達40億元,相當于40座武漢長江大橋的造價,而之后改建費用和因之受災的地區所遭受的經濟損失更是一個誰都無法估量的數字。我們應該怎樣看待修建水庫和大壩?說說前期規劃和論證的重要性。我們應當一分為二地看待修建水庫和大壩,既有利也有弊。前期規劃和論證充足了、科學了,在工程完工后所造成的負面效應會降低到最小。若論證不充分、不嚴密,造成的后果將不堪設想。四、深入思考1、阿斯旺大壩修建之后,對尼羅河河口地帶產生的負面影響有()①土壤肥力下降②產生土壤鹽堿化③洪澇災害加劇④漁業產量下降⑤三角洲面積擴大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D.①②④D五、練一練2、有關三峽工程所產生的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A.三峽工程有利有弊,利弊相當B.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主要在中上游C.三峽工程導致珍稀植物被淹沒是不可逆轉的影響D.三峽工程對中華鱘產生的影響是不可逆轉的A3、為減少庫區的泥沙淤積,延長水庫使用壽命可采取的方法是()A.汛期排水B.冬季排水C.汛期蓄水D.人工清除4、三峽工程對三峽自然景觀的影響是()A.三峽風光不再有B.三峽旅游業將一去不復返C.對自然景觀影響大,“高峽出平湖”難比從前三峽魅力D.對自然景觀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奇峰秀色尚存AA5、庫區農村移民開發可能加劇水土流失和人地矛盾,對此可采取的措施有()A.庫區移民盡可能遠遷B.調整農業結構、發展大農業C.農村移民大規模產業化D.利用移民資金大辦企業,辦大企業6、三峽工程對庫區產生的環境問題有()①耕地被淹②文物古跡被淹③緩和氣溫日、年變化④泥沙淤積加重A.①②③B.①③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