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夭教學設計_第1頁
桃夭教學設計_第2頁
桃夭教學設計_第3頁
桃夭教學設計_第4頁
桃夭教學設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周南?桃夭》教學設計同學們,下午好!課前羅老師給大家放了一首來自音樂詩人李健的《在水一方》,歌聲可謂是余音繞梁,而歌詞同學們是不是覺得似曾相識呢?沒錯,這首《在水一方》正是由《詩經》中的名篇《蒹葭》改編而成。這么美的詩歌,大家還會背誦嗎?老師起個頭,同學們和我一起朗誦一遍,好嗎?蒹葭Cjianjid)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sb)洄(hui)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q“,白露未晞(xi)o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ei)o溯洄從之,道阻且躋(章);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i)。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i)。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i)o同學們的聲音很洪亮、清脆,唯一不足的是情感稍微欠缺了些。如果是單獨朗誦,老師一定會感受到連綿起伏的山巒。除了《蒹葭》之外,同學們還接觸過《詩經》中哪一篇經典之作?對了,是《詩經》中的第一篇,“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關雎》。這次,我想請一位同學為大家單獨朗誦。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位同學的朗誦如春雨般滋潤人的心田,謝謝你給我們帶來美的感受,請坐!同學們,我們學習過《關雎》、《蒹葭》,很高興和大家和我要開始一段新的《詩經》之旅。在正式學習今天的內容之前老師想考考同學們,準備好了嗎?1、《詩經》原名《詩》,或稱“《詩》三百”。《詩經》存目311篇,實際存詩則為305篇。2、《詩經》實為樂歌總集。《詩》305篇皆入樂可歌,古籍早有明確記載。3、所謂“六義”,又稱“六詩”,即指“風”、“賦”、“比”、“興”、“雅”、“頌”。“風”“雅”“頌”是《詩》的體制,而“賦”“比”“興”則是《詩》的表現手法。風:指當時諸侯國所轄各地域的樂曲,猶如今天的地方樂調。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數為公卿貴族所做,。大雅為歌功頌德之作,小雅多諷刺之聲。頌:用于朝遷、宗廟的樂章,是祭神、祭祖時所用的歌舞曲。風土之音曰風,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同學們回答得真棒!基礎知識掌握得非常扎實。那老師再問一下大家,你們覺得《詩經》難學嗎?因為時隔久遠,學習《詩經》的確要通過看注釋、查詞典來解決字詞問題。從這一點來看,《詩經》還是有點晦澀的。然而,如果我們拋掉這種先入為主的想法,真正走進《詩經》的世界,你又會發現《詩經》其實很親切。就像女作家安意如所說的:“詩經如彼岸花,即使無法摘取,也一直存活于心。其實它只是民歌,沒有想象中那么疏遠不可親近。只是,在渡河的時候,被我們無聲的遺落在另一個時代。……用詩的清雅去尋找,用經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許是前世的前世,我們心底曾經響過的聲音,我們在一起曾經唱過的歌謠。詩三百,不過是前生無邪的記憶。”這份無邪的記憶流轉千年,依然讓人惦念和偏愛。下面讓我們一起重溫前世的記憶,一起去尋找被我們遺落在另一個時代的歌謠,一起走進《周南?桃夭》俗話說“詩非讀而不能品也”,我們更常掛在嘴邊的是“讀書百遍,其義自見。”要想品味一首詩,須得先讀。老師先給大家范讀一遍,同學們要注意聽字詞的讀音以及詩的情感。好,現在請大家齊讀一遍,“桃夭,起——”(生齊讀)讀得不錯。看來,美的東西總是容易讓人接受。接下來,咱們試著理解一下。相信對詩意有所理解后,大家讀起來會更加情感飽滿。《桃夭》這首詩歌共三章十二句,第一章由老師帶領同學們學習。草木茂盛美麗色影鮮艷如火襪宅天天,的灼茸率。同P繁茂似翠云的桃樹啊,絢爛如紅霞的桃花指示代詞"這" 出嫁和順,使動用法宅子于歸,宜其室霧。一孩子,此扌旨女子 ;之扌日夫妻這個美麗的女子要出嫁,定使夫妻和順又美滿【板書:花(美)】【板書:人(美)】有時我們會在某些人家的門楣上,看到“之子于歸”的橫批。這就表示這戶人家有女兒出嫁了。“之子于歸”最早就出自《桃夭》因為古時侯認為夫家才是女子的歸宿,所以他們會用“歸”來表示出嫁。【板書:夫妻和睦】好。那么老師已經帶領大家理解了第一節,現在請大家按照剛才的方法來自行理解第二、三節。等會我們請同學起來發言。(同學閱讀、討論)草木茂盛美麗 肥美被宅天天,宥資茸翼。同淞繁茂似翠云的桃樹啊,豐腴而多汁的鮮桃指示代詞“這" 出嫁和順,使動用法孩子,于歸,宣#家騫陜妻這個美麗的女子要出嫁,定使家庭融洽又歡喜【板書:果】【板書:(生子)【板書:家庭融洽】草木茂盛美麗 葉子繁茂桃乂天天,茸葉華慕。同皆繁茂似翠云的桃樹啊,重重疊疊的桃葉指示代詞^這” 出嫁和順,使動用法宅子于姐,宜直家Ao,,孩子'此指女子 泛指夫妻這個美麗的女子要出嫁,定使家庭和樂而繁榮紅花還需綠葉襯,過日子得有大家幫。古人一般都是以家族為單位生活,同一姓氏的族人,住在一個村落里,大家互相幫扶。所以,這里的葉象征著“收族”【板書:葉】【板書:(收族)】也就是團結族人的意思【板書:家庭和樂】問題:全詩共三章,章節間內容上有什么變化?詩句桃景變化時序推移人事演進灼灼其華花春女子花季宜其室家二人世界有蕡其實實夏多子多女宜其家室三人……..其葉蓁蓁葉夏末秋枝繁葉茂宜其家人初三世四世為什么說此詩“開千古辭賦詠美人之祖”?比,是“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打比方。“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以桃花的鮮艷象征新婚女子之美。“有蕡其實”、“其葉蓁蓁”:分別以桃實的圓大和枝葉的繁密,象征新婚夫婦的多子多福,暗示新娘要給這個家族帶來吉運。“興”又稱“起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的一種表現形式,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起興。茂盛的桃枝、艷麗的桃花,和新娘的青春美貌、婚禮的熱鬧喜慶互相映襯。塑造了一個美麗而富有生命力的女子。比、興手法常常交替使用,有“比而興也”,也有“興而比也”。當一句詩中的句子似比似興時,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來判斷是否是興。好,現在思考第三個問題:請同學們觀察一下,這首詩在結構上有什么特點?看一看,三節詩之間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嗯,觀察的很準確。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效果。這種寫作方法就叫做重章疊句。這是《詩經》中經常用到的一種方法。那么,這種重章疊句的寫法有什么好處呢?(增強詩歌的音樂感,更充分的抒發情感。)是的。最初,詩是用來唱的,所以我們今天讀《詩經》會覺得里面的詩具有很強音樂感。重章疊句就像我們音樂里的變奏,回環往復,易于抒情。《詩經》可以說是咱們中國文學的源頭,后世的很多文學創作里都可以看到《詩經》的影子比如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其實,不僅是重章疊句,還有賦、比、興、疊詞、押韻表現形式和藝術手法,都被我們傳承了下來。這似乎可以被稱為中華文化的一個標志了。所以,作為一個中國人,學好《詩經》,傳承民族文化是我們必須擔負的責任。現在,請同學們思考這樣一個問題:這首詩是做什么用的?或者說,這首詩該在什么時候唱?(祝賀女子出嫁的時候。)對,這是一首賀嫁詩。相當于我們今天的《婚禮進行曲》、或《今天你要嫁給我》。孔子曾說過“不學詩,無以言”,我們古人在一些特定的場合是要引用《詩經》里的詩來言情明志的。那么,如果適逢人家嫁女,吟一首《桃夭》就再合適不過了。文化探究《桃夭》這篇詩歌為我們展現了先秦時期的人們衡量美的標準和尺度,同學們,你能從詩歌中領悟到嗎?“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所表現的不是簡單的漂亮。那種桃花般的美麗是最難以名狀的,多一分就是艷俗,少一分又顯得平淡。而“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卻把新婚女子形容得恰如其分,給人一種照眼欲明的感覺。大家還記不記得我們曾學過一首很經典的用桃花來喻人的詩。(人面桃花相映紅)對,是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這首詩寫美貌只有一句,倒是“宜室”、“宜家”被反復提到。這是不是說女子的品德更為重要呢。)這首賀嫁詩,不像一般賀人新婚的詩那樣,或者夸耀男方家世如何顯赫,或者顯示女方陪嫁如何豐盛,而是再三再四地講“宜室”、“宜家”,希望女子溫順、和善。這表現了人們對女子的要求:德行及美貌兼備。所以,好的女子應該內外兼修。這首詩,很有情境感。讀著它,我們似乎就會想象出那種親人們歡聚一堂,裝扮新娘,殷殷叮囑,送出祝福的場面。這首詩雖然短小,但意境深厚。“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細細吟詠,一種喜氣洋洋、讓人快樂的氣氛撲面而來。“嫩嫩的桃枝鮮艷的花。美麗的姑娘要出嫁,把歡樂和美滿帶到婆家。”多么美好。這種情緒,這種祝愿,反映了兩千多年前處于戰亂時代的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同時也表現了人們對幸福和美滿家庭的追求。這首詩讀到這兒,才算真的讀懂了。我們終于穿越了歲月的河流,走進了《桃夭》的意境。在這里,我們看到的已經不僅僅只是一片文字,我們似乎來到了周南那熱鬧的出閣宴上,看到了桃花般美麗的新娘,聽到了那殷殷的叮囑和美好的祝福,喜悅和感動,如溫暖的泉水,汩汩地流到了我們的心間。現在,讓我們用動情的吟誦,一起向這位新娘送上跨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