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2年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三中學高一歷史聯考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明萬歷中后期,皇帝長期怠政,內閣缺員也不及時補缺,此時的內閣已經“無可為之事”,有抱負的內閣成員以啟休的方式保其志節,然而對此皇帝也“不允所辭”。這反映了明代內閣A.對皇權具有依附性B.輔佐功能無法發揮C.權力大小極不穩定D.較少參與政治決策參考答案:A【詳解】根據“內閣缺員也不及時補缺,此時的內閣已經‘無可為之事’,有抱負的內閣成員以啟休的方式保其志節,然而對此皇帝也‘不允所辭’”可知,皇帝長期怠政,內閣權力有所擴大,但仍然受皇帝控制,故A正確;皇帝長期怠政,內閣輔佐皇帝處理政務,B錯誤;材料無法體現內閣權力不穩定,排除C;內閣沒有決策權,材料無法體現“較少參與政治決策”,排除D。2.《清稗類鈔·婚姻類》記述了人們稱之為“文明結婚”的新風尚:先由男子陳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準,即延介紹人請愿于女子之父母,得其父母允準,再由介紹人約期訂邀男女會晤,男女同意,婚約始定。“新風尚”體現在(
)A.婚俗已不講究父母之命
B.多數人崇尚西方新式婚姻C.媒妁之言左右婚約締定
D.婚姻男女當事人都有發言權參考答案:D3.漢高祖的抑商政策主要針對有市籍的中小商人,這類商人的社會地位較一般平民低下。這種以中小商人為抑制對象的政策,在漢代曾反復提出,對漢代以后也有一定影響。據此可知,漢代A.富商大賈未曾作為抑商重點B.抑商旨在維護封建小農經濟C.都市商業經濟長期萎靡蕭條D.商業政策朝令夕改反復無常參考答案:B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抑制“中小”商人目的在于維護封建小農經濟,選B是符合題意的,正確;富商大賈也是抑商重點,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漢代商業經濟也是繁榮的而非長期萎靡蕭,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漢代的商業政策是穩定的而非朝令夕改反復無常,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B。4.下圖為西方人在1895年繪制的一幅漫畫《日本人進了中國店》。圖中一全副武裝背著現代武器的日本矮子命令一個正想開溜的清朝官員:快把鑰匙拿出來給我。日本人在當時拿到“鑰匙”獲得的好處有A.中國進出口貨物的關稅須同日本商定B.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開設工廠C.日本軍隊可在北京到山海關沿線駐扎D.反對日本的中國官吏都得到嚴厲懲處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閱讀史料和聯系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A項是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后;CD兩項是在《辛丑條約》后;B項是在《馬關條約》后,故選B。考點: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馬關條約》5.商代統治者凡事都要通過占卜予以決定。這一現象說明我國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點是A.以血緣關系為紐帶B.神化王權鞏固統治C.權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決策體現原始民主色彩參考答案:B6.國際輿論曾高度評價中國的開放舉措,“開放整個海岸,意味著實際開放半個中國”,它是35年來中國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膽行動”。這一“行動”是指A.開放沿海14個港口城市
B.開發開放上海浦東C.創辦深圳等四個經濟特區
D.開放海南島為經濟特區參考答案:A7.唐代否定了按門第選官的九品中正制及等額推薦的察舉制,實行分科考試、差額錄取的科舉制,這反映出唐代A.官員特權受到否定 B.君主集權得到強化C.選才注重知識水平 D.選官重視思想品德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依據所學科舉制沖擊到了貴族特權,而不是完全否定,所以A不正確,科舉制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不是皇權,所以B不正確,科舉制以考試成績的好壞錄取,重視的是知識和才能,而不是品德,所以D不正確,選C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科舉制8.典故“指鹿為馬”出自《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欲為亂,恐群臣不聽,乃先設驗,持鹿獻于二世,曰:‘馬也。’二世笑曰:‘丞相誤邪?謂鹿為馬。’問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馬以阿順趙高。”該典故反映的本質問題是()A.司馬遷諷刺秦二世無能B.丞相位高權重威脅了皇權C.實行丞相制度不合時宜D.秦朝面臨著被滅亡的危險參考答案:B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本質問題”應該從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角度回答。題干材料反映了相權過重威脅皇權,故B項符合題意。A、D兩項均不是本質問題,排除;C項表述本身錯誤,排除。9.協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貿易組織的關系,對于達成宏觀國際經濟政策的一致性和避免兩者共同成員的權刊義務沖突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兩個國際組織已經在目常工作和管轄范圍方面建立了比較全面的合作關系。這兩個組織的相同職能是A.穩定國際貨幣金融體系B.探求匯率穩定,防止匯率貶值C.維護國際貿易公平秩序D.調節經貿糾紛,穩定世界市場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本題考查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兩項所描述的都只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故AB項錯誤。所描述的只是世界貿易組織的職能,故C項錯誤。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都可以調節經貿糾紛穩定世界市場,故D項正確。考點: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世界貿易組織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職能10.制定《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時,孫中山說:“我今只說要定一條,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全體國民,一以表示我黨革命真意義之所在,一以杜防盜憎主人者,與國民共棄之。”這表明①孫中山具有真誠的民主革命精神②臨時約法的根本目的在于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③反對封建君主專制在當時的中國也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參考答案:D11.“王沔(音mian,三聲),字楚望,齊州人。……加左諫議大夫、樞密副使。……改戶部侍郎,參知政事。”此段文字中的王沔應該是
A.漢朝人
B.唐朝人
C.宋朝人
D.清朝人參考答案:C12.前聯合國秘書長加利說:“目前的多極化趨勢將成為未來世界新秩序的基礎。多極化為各國提供了機會,使它們能夠在國際社會表達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其具體表現不包括A.歐盟努力建立歐洲獨立的防務體系B.日本注重與亞洲鄰國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C.俄羅斯不再對美國的全球支配地位構成挑戰D.中國已經成為政治大國并努力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參考答案:C從材料“多極化為各國提供了機會,使它們能夠在國際社會表達自己的意愿、希望及雄心”中可以看出,多極化為各國的發展提供了機會,促進了世界新秩序的形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盟的發展、日本的崛起和中國的發展都促進了多極化趨勢的發展,故AB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C項說法錯誤,俄羅斯在軍事方面對美國的地位仍有挑戰,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13.遵義會議之所以是中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標志,主要是因為這次會議(
)A.使中國革命走上了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
B.取消了李德、博古的最高軍事指揮權C.開始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自己的問題
D.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參考答案:C14.“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這一言論出自先秦時期的()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參考答案:考點:31:孔子和孟子.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孔子和孟子的思想,考查儒家思想的掌握以及對材料的分析和知識點的應用能力.解答:“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則庶人不議.”這句話出自論語,指的是世道清明時的禮樂制度都應由天子制定,體現的是儒家孔子“克己復禮”的思想.故A正確.B墨家的思想為“兼愛、非攻”;C法家提倡“法治”;D道家思想是“無為而治”.故選A.15.據《漢書》記載,某一官員“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該官員屬于()A.十三部刺史 B.御史大夫 C.參知政事 D.三司使參考答案:分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監察制度的演變.需要掌握西漢刺史的職能.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關鍵信息“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進行分析,結合“《漢書》記載”和所學知識解答即可.解答:依據題干“周行郡國,省察治狀,黜陟能否,斷治冤獄”說明這個官員是具有監察職能的,監察范圍為郡國,依據題干“《漢書》記載”可知是西漢時期的刺史,故A項正確.御史大夫是中央監察官員,而且不具有監察職能,不符合題意,故B項錯誤.CD兩項是宋代的官職,應排除.故選A.考點:本題考查西漢的刺史,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分析理解、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6.錢穆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說道:“(某種制度)用意是在政府與社會間打通一條路,好讓社會在某種條件、某種方式下掌握政治、預聞政治和運用政治,這才是中國政治制度根本問題之所在。”下列制度符合錢穆所講范疇的是A.三公九卿制 B.行省制 C.科舉制 D.內閣制參考答案:C本題主要考查的是中國古代的選官、用官制度。“從‘獲取官職的機會對任何人開放’能證明自己有足夠的學養”等信息可以判斷,題干材料反映的是科舉制。科舉制把考試與做官聯系起來,為不具備貴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參政的機會,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明顯不符合題干材料主旨含義。故選C。17.下列關于荷蘭早期殖民活動的說法不正確的是A.建立東印度公司等壟斷性貿易公司B.從葡萄牙手里奪取了好望角殖民地C.一度占領中國的領士臺灣D.從英國手中奪取紐約改名新阿姆斯特丹參考答案:D根據題意和所學知識可知,組建大型商業公司(如東印度公司等)是荷蘭人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手段,故A項正確,與設問不符,排除。17世紀,荷蘭從葡萄牙手里奪取好望角殖民地,控制東西方航路的咽喉,故B項正確,與設問不符,排除。17世紀初荷蘭殖民者對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和臺灣的侵略,一度占領中國的領士臺灣,并實行殖民統治,故C項正確,與設問不符,排除。18世紀英國打敗荷蘭,從荷蘭手中奪取新阿姆斯特丹,故D項錯誤,所以選D。點睛:本題屬于否定式(或逆向型)選擇題,抓住設問“說法不正確”的要求,緊扣關鍵信息“荷蘭早期殖民活動”,運用荷蘭早期殖民活動的相關內容,逐一分析即可知道答案。18.“我們解決了人類最大的危機之一……。蘇聯人就像一只冒險超出自己的領地,但一旦被發現又緊張地、還帶點負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貓。”材料中肯尼迪評價的歷史事件(
)A.發生時美蘇兩極格局尚未確立
B.是蘇聯核力量弱勢下的一次美蘇爭鋒C.直接導致德國分裂
D.是全面冷戰中的局部“熱戰”參考答案:B19.“500年前,非洲人手里拿著象牙,歐洲人手里拿著《圣經》;500年后,歐洲人手里拿著象牙,非洲人手里拿著《圣經》。”這句話突出了近代以來世界殖民體系形成過程中的
A.經濟的沖突和文化的融合
B.經濟的融合和文化的沖突
C.經濟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
D.經濟的沖突和文化的沖突參考答案:A20.綜合下表可知,在工業革命期間,英國A.工人實際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B.經濟快速發展依賴于廉價的勞動力C.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D.工人生活整體上沒有改善參考答案:CA項的說法與題目中的圖表中1770——1793年間,英國國民總收入不斷增加,1755——1797年間,英國工人實際工資有所下降的現象不符,故排除;題目中的圖表中未提及英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故無法得出B項的結論;D項的說法與題目中的圖表中1755——1835年間,英國工人實際工資總體上有所上升的現象不符,故排除;由題目中的圖表中1770——1835年間,英國國民總收入增加兩倍多,1755——1835年間,英國工人實際工資增長不到兩倍的現象可知該時期的英國社會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故選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英國工業影響,要求學生結合英國工業革命的基本史實來分析材料,分析出正確的選項,本題回答的重點是要從表格一和表格二的數據分析得出,國民總收入增加的速度超過工人工資增長速度。21.周恩來說:“五大國外長和其他有關外長們坐在一起來審查和解決最迫切的亞洲問題,這還是第一次。我們的任務是復雜的。但是舉行這個會議本身,就意味著經過和平協商解決國際爭端的可能性的增長。”這次會議上,中國代表團A.實現了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B.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C.推動印度支那問題和平解決D.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間的聯系參考答案:C【詳解】“五大國外長”“最迫切的亞洲問題”“和平協商解決國際爭端”可知是新中國第一次以五大國身份參加的國際會議,應該是1954年日內瓦會議,這次會議推動印度支那問題和平解決,C正確;A是1979年,B是1971年,周恩來都沒有參加;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間的聯系是萬隆會議,D錯誤。22.馬克思指出:“他們戰戰兢兢地請出亡靈來給他們以幫助,借用他們的名字、口號和衣服,以便穿著這種久受崇敬的服裝,用這種借來的語言,演出世界歷史的新場面。”這一觀點能夠用來評價(
)A中體西用思想
B.康有為維新變法思想C.孫中山舊三民主義
D.新文化運動前期指導思想參考答案:B23.標志著中國傳統步犁耕技術基本定型的發明是()A.耦犁B.曲轅犁C.翻車D.筒車參考答案:B曲轅犁出現于江東地區,能進行深淺耕作,標志著中國傳統步犁耕技術基本定型,B正確;A是西漢時期;C和D屬于灌溉工具。24.下列歷史論文的標題中,出現明顯科學性錯誤的一項是(
)A.《淺議我國世襲制度的創立者——黃帝》
B.《趣談周武王與分封制》C.《論隋唐三省制對中國歷史的影響》
D.《談談清雍正帝與軍機處的設置》參考答案:A25.馬克思曾說:羅馬帝國到處都由羅馬法官進行判決,從而使地方上的社會秩序都被宣布無效,因為他們與羅馬法制不相符合。對這段話最準確的理解是A.羅馬法維護奴隸主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B.羅馬法保護私有財產,籠絡上層階級C.羅馬法為鞏固皇帝和元老院的權力提供法律依據D.羅馬法起著管理社會的職能,穩固著帝國的政治經濟基礎參考答案:D本題考查羅馬法的作用。材料中馬克思指出羅馬帝國到處均由羅馬法官依據羅馬法進行裁決,從而使羅馬的地方社會秩序被宣布為無效,可見羅馬法起到管理社會的職能,穩固著帝國的政治經濟基礎的作用,故選D。A、B、C均與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26.一位美國歷史學家這樣總結道:“在歐洲的海外擴張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而是那些擁有資本的企業家們。”對這一點最恰當的解釋是(
)A.否認了航海家們的貢獻
B.企業家為航海活動提供了物質支持C.突顯了企業家的作用
D.資本的發展和需求是海外擴張的根本原因參考答案:D27.美洲的土著居民被稱為“印第安人”,定這個名稱的是A.哥倫布
B.達?伽馬
C.迪亞士
D.麥哲倫參考答案:A28.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的1100多年中,法德一共打了200多場戰爭,平均5年開戰一次。但是二戰后,這兩個國家卻用一種行動彌合戰爭給兩國帶來的戰爭創傷。此行動是指A.法德共同參加不結盟運動B.法德開始歐洲一體化的探索C.法德一起參加聯合國的維和行動D.法德決定完善自己國內的民主和法制參考答案:B29.1934年6月,美國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互惠貿易協定法》。該法規定:在不經過參議院批準的情況下,總統可以與外國政府簽訂貿易協定,宣布對現行關稅和其他限制貿易措施的修改。這—規定反映出A.美國政治制度的原則性與靈活性B.美國立法機構服從于行政機構C.美國總統行使外交權力將不受限制D.美國的三權分立制度遭到破壞參考答案:A材料中的“國會行使立法權,對總統簽訂貿易協定權力的調整”表明權力不是一成不變的,反映出政治制度的原則性與靈活性,故A正確;美國立法機構與行政機構相互牽制,分權制衡,不存在服從關系,故B錯誤;美國實行三權分立,相互制衡,不能說美國總統行使外交權力將不受限制,故C錯誤;材料中權力的變動是一個正常的流程,并沒有體現對三權分立的破壞,故D錯誤。點睛:根據題干材料“國會參眾兩院通過了《互惠貿易協定法》”可以看出美國政治制度的原則性;“該法規定:在不經過參議院批準的情況下,總統可以與外國政府簽訂貿易協定”可以看出美國政治制度的靈活性。30.湯因比在《人類與大地母親》中指出,統一了中國的諸侯國的秦國國王嬴政采用了“始皇帝”的稱號,這是因為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一個擁有整個中華文明覆蓋范圍的中央集權型帝國。作者認為嬴政最大的貢獻在于A.廢除分封制B.實行郡縣制C.開創統一格局D.建立皇帝制度參考答案:C【詳解】本題考查了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根據“中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過一個擁有整個中華文明覆蓋范圍的中央集權型帝國”可知湯因比主要贊頌了嬴政在統一國家上的貢獻,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和建立皇帝制度都是秦始皇統一六國后進行的政治制度變革,不符合題意主旨,故排除A、B、D項。故選C。【點睛】秦國先后攻滅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持續數百年戰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秦王朝,不僅形成了統一的帝國,而且推動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一:“今使烏獲、藉蕃(大力士)從后而牽牛尾,尾絕而不從者,逆也。若指之桑條以貫其鼻,則五尺童子牽而周四海者,順也。”材料二:《牛郎織女》“夏繡郵票”一套四枚,分別為“盜衣結緣”“男耕女織”“擔子追妻”“鵲橋相會”。材料三:春耕夏耘,秋獲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給徭役。春不得避風塵,夏不得避暑熱,秋不得避陰雨,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吊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當具。——西漢晁錯《論貴粟疏》(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生產技術?(2)材料二和材料三哪個更能真實地反映小農的生產生活狀況?概括該則材料的觀點。(3)綜合上述材料,依據所學知識,歸納我國古代農業發展需要哪些條件。參考答案:(1)牛耕技術。(2)材料三。觀點:農民長年累月勞累,生活困頓;賦稅和徭役負擔沉重;農民生產規模小,生產資料有限;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生產生活條件艱苦。(3)①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水利的興修;②政府要減輕對農民的剝削;③優越的自然環境;④穩定的社會環境。(1)依據材料一“藉蕃(大力士)從后而牽牛尾”歸納回答。(2)依據圖片和史料可知是材料三。第二小問依據材料三“冬不得避寒凍。四時之間,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來,吊死問疾,養孤長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復被水旱之災,急政暴賦歸納回答。(3)結合小農經濟發展特點從生產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水利的興修、政府要減輕對農民的剝削、優越的自然環境以及穩定的社會環境思考回答。32.歷代王朝不斷調控中樞權力以維護其統治。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郡舉賢良,對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對,由是獨擢助為中大夫。后得朱買臣、司馬相如等,并在左右。……屢舉賢良文學之士。公孫弘起徒步(平民),數年至丞相。開東閣,延賢人與謀議,朝覲奏事,因言國家便宜。上令助等與大臣辯論,……大臣數詘。材料二垂拱三年,或誣告(宰相)袆之,……(武)則天特令肅州刺史王本立推鞠(審問)其事。本立宣敕示袆之,袆之曰:“不經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何名為敕?”則天大怒,……乃賜死于家。材料三
(明初內閣大學士)掌獻替可否(意即對君勸善規過,議論興革),……凡上之達下,曰詔,曰誥……皆起草進畫,以下之諸司,下之達上,曰題,曰奏……皆審署申覆(意即審查簽收,上報或發回)而修畫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禮、大政事,九卿、科道官會議已定,則按典制,相機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請回答:(1)據材料一,指出漢武帝削弱相權的舉措。(2)材料二中劉袆之為何質疑王本立宣讀的“敕書”?(3)材料三中體現了明初內閣大學士的哪些主要職責?與秦朝丞相相比,明初閣臣處于何種地位?(4)綜合上述材料,概括歷代王朝調控中樞權力的基本策略。參考答案:考點:漢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的內閣.分析:(1)本題考查漢武帝削弱相權的措施,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2)本題考查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3)本題主要考查明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4)歷代王朝調控中樞權力的基本策略,旨在考查學生分析綜合問題的能力.解答:(1)問從材料一中“郡舉賢良,對策百余人”“屢舉賢良文學之士,開東閣,延賢人與謀議,朝覲奏事,上令助等與大臣辯論,…大臣數詘”等信息從賢良文學之士的地位及作用角度答題.(2)依據材料二中“不經鳳閣(中書省)鸞臺(門下省),何名為敕?”并結合唐朝三省六部制運行的程序來概括答案,唐朝中央機構運作程序是中書省起草,門下省審議,尚書省執行,從而得出問題的答案.(3)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三進行概括,材料三中“掌獻替可否,皆起草進畫,皆審署申覆,則按典制,相機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等文字信息可以概括出答案;第二小問結合所學從內閣的職責與職權不對稱以及官職不明確等角度歸納答案.(4)屬于開放型試題,回答時候圍繞上述材料,概括作答即可,圍繞皇權與相權之間的分權與制衡關系來回答策略.答案:(1)舉措:重用賢良文學之士為身邊近臣,讓其參與軍國大事,以削弱相權.(2)詔敕須由中書省決策起草,門下省審議,而由皇帝直接發出的詔令被認為是違制.(3)職責:勸諫皇帝,匡正過失,討論歷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詔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將九卿等議定的意見經審查后報告皇帝.地位:只是為皇帝提供顧問.(4)策略:分散權力;權力制衡.33.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國際格局經歷了從兩極格局到多極化趨勢的演變。結合史實回答:
(1)二戰后,奠定世界兩極格局框架的是什么?(1分)
(2)“冷戰”開始的標志是什么?(1分)美蘇“冷戰”在經濟、軍事上的表現是什么?(4分)
(3)“冷戰”結束后,國際格局的基本特點是什么?(2分)
(4)如何看待“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的演變?(2分)參考答案:(1)雅爾塔體系(1分)
(2)杜魯門主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2030中國防火膠行業市場深度調研及發展趨勢與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
- 2025-2030中國營養飲品市場消費前景與供需平衡性預測研究報告
- 網上拍賣登記協議
- 敘事學視域下非遺題材紀錄片的創作研究-以畢業作品《方寸之間刻世界》為例
- 基于單細胞測序數據RNA速度的細胞分化機理研究
- 生態苗木采購協議
- 建材供貨合同書
- 專業教育機構師資培訓與服務協議
- 農民聯合養殖與畜牧資源利用協議
- 分布式能源供應合作協議
- 2024年初級會計實務考試真題及答案(5套)
- 2025年4月自考00152組織行為學押題及答案
- 2025【英文合同】授權代理合同英文范本
- 2024年東莞市寮步鎮招聘特聘材料員筆試真題
- 北師大版2025二年級語文下冊期中考試綜合檢測
- 湖南2025屆新高考教學教研聯盟(長郡二十校)高三第二次預熱演練數學試題(含答案)
- 2025年注會合同法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礦區招聘考試試題及答案
- DBJ50T-220-2015 房屋建筑工程質量保修規程
- 8個事故案例13個警示視頻文字完善篇(礦山局迎檢資料)
-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重點達標名校2025屆中考一模生物試題含解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