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白兔潭中學2022年度高二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1頁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白兔潭中學2022年度高二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2頁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白兔潭中學2022年度高二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3頁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白兔潭中學2022年度高二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4頁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白兔潭中學2022年度高二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白兔潭中學2022年度高二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顧炎武在其《日知錄》中,列舉了歷史上大量的“稱臣下為父母”“人臣稱人君”“人臣稱萬歲”的例子。這表明他A.提出經世致用思想B.有否定君主獨尊的意識C.宣傳三綱五常等級秩序D.否定儒家治國理想參考答案:B【詳解】材料中“稱臣下為父母”“人臣稱人君”“人臣稱萬歲”與君主專制統(tǒng)治下“君為臣綱”、“君權神授”等君權獨尊和至高無上的思想觀點明顯相反,這是從社會倫理上提出反對君主專制、君權獨尊的主張,故B正確;經世致用指學問必須有益于國事,不符合題意,排除A;材料反映顧炎武反對君權獨尊的等級秩序,排除C;材料反映顧炎武反對君主專制、君權獨尊,無法體現否定儒家治國理想,排除D。2.觀察下圖,結合所學知識,判斷與下圖無關的是A.與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有關B.他們之間的關系是詰難、批駁,同時吸收、融合C.當時的學派只有這五、六家,號稱“百家”D.“學在民間”促成這種現象的出現參考答案:C根據題干圖片信息“道家”“法家”“儒家”“縱橫家”可知是百家爭鳴的現象,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A項正確,但與設問不符,排除。百家爭鳴是指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家族之間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他們之間相互詰難、批駁,同時吸收、融合,B項正確,但與設問不符,排除。當時的學派眾多,號稱“百家”,C錯誤,符合設問。春秋戰(zhàn)國時期,私學興起,由“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私學的繁榮培育了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乃枷爰遥欣诎偌覡庿Q的出現,D項正確,但與設問不符,排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選C。點睛:解決本題分兩步走:一是抓住圖示“道家”“法家”“儒家”“縱橫家”等信息,二是緊扣設問要求“與下圖無關的是”,逐一分析選項即可知道答案。3.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早期,香港影片在上海上映時場面火爆,除少數戲曲片外,“幾乎場場滿座”。而國產電影,尤其是反映“大躍進”的影片,上座情況卻相形見絀。這一反差表明()A.香港電影更能反映社會現實B.國產電影的制作技術低下C.這一時期文化氛圍相對寬松D.“大躍進”運動的持續(xù)深入參考答案:C依據題意可知在20世紀中期,上海的影院可以即可以放映香港影片,也播放反映大躍進的影片,這表明當時的文化氛圍相對寬松,故C項正確。A、B、D在題文中沒有明確表述,不符合題意。4.下面是某同學總結的宋代理學示意圖,表格空白處應填寫為()A.致良知

B.存天理,滅人欲

C.三綱五常 D.格物致知參考答案:答案:D分析:試題分析:致良知屬于王陽明的主張,而示意圖空白處屬于程朱理學,故A項錯誤;讀示意圖,“反省內心”為陸王心學探求理的方法,所以空白處應為程朱理學探求理的方法,存天理,滅人欲不屬于求理的方法,故B項錯誤;三綱五常是漢代董仲舒提出的,與示意圖不符,故C項錯誤;“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學求理的方法,故D項正確。

考點: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格物致知5.“他們受被牛頓證實的萬有引力定律的影響很大,他們相信不僅存在著控制物質世界的自然法則,也存在著控制人類社會的自然法則。”文中的“他們”是指()A.宗教改革家 B.啟蒙學者C.空想社會主義者 D.馬克思主義者參考答案:考點:86:宗教改革.分析:本題考查宗教改革,旨在考查學生準確解讀材料的能力.宗教改革是指基督宗教在16世紀至17世紀進行的一次改革,是資產階級披著宗教外衣的一場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改革代表人物馬丁路德、加爾文等人,以及發(fā)展出來的新教教派.解答: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提出于17世紀末,為啟蒙運動的開展提供了理論基礎,故文中的“他們”是指啟蒙學者,故B正確;ACD均不符合題意,故ACD錯誤.故選B.6.唐代的佛教與道教都強調自己的師承與宗脈。韓愈則強調儒家思想經歷了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以至孔孟的傳遞順序,“軻之死,不得其傳焉”,并宣稱:“己之道,乃夫子、孟軻、揚雄所傳之道”。韓愈這樣做的目的是A.仿照佛道做法,追溯儒學源流B.抬高孟子地位,宣揚格物窮理C.順應三教合一,汲取佛道精髓D.建立儒學道統(tǒng),樹立自身權威參考答案:D魏晉以來,佛教和道教的發(fā)展,嚴重沖擊了儒學的正統(tǒng)地位,儒學大師韓愈率先提出復興儒學.韓愈對儒學道統(tǒng)的建立,是為了維護儒家的正統(tǒng)地位.故D正確;儒學道統(tǒng)和佛道無關,故A項錯誤;格物窮理是宋代程朱理學的方法論,故B項錯誤;理學吸取了佛道精髓,故C項錯誤。7.有學者評述某項制度的實施:由姬姜二姓的親戚各自率領武力長駐于若干要地,以這些“點”拉成幾條“線”,來控制廣袤的“面”,從而建立起“一個網絡結構的模式”。該制度應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縣制 D.行省制參考答案:考點:12:西周的分封制.分析:本題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考查分封制的目的、內容、作用.解答:依據題干材料“由姬姜二姓的親戚”可知時間是在西周,“這些‘點’拉成幾條‘線’,來控制廣袤的‘面’,從而建立起‘一個網絡結構的模式’”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周王室把王畿以外廣大地區(qū)的土地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wèi)王室,體現了分封制的內容,故A項正確.宗法制是按血緣的親疏來分配政治權力的制度,題干沒有體現,故B項錯誤.郡縣制與行省制是秦朝與元朝的制度,與題干時間不符,故CD兩項錯誤.故選A.8.達?芬奇在繪畫時常思考,一個人哭時看起來是什么樣;笑的時候,身體內在的情形——肌肉、骨頭和筋——又是什么樣子。于是,他對人的遺體進行解剖和研究。這表明,達?芬奇A.旨在進行實驗科學研究B.刻意表現奔放情感C.探求對人體的理性認識D.否定天主教神學理論參考答案:答案:C分析:由材料信息可判斷出此時是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在繪畫時常思考”、“他對人的遺體進行解剖和研究”說明達芬奇繪畫的理性精神,故C正確;近代實驗科學的基礎是實驗驗證,材料不能體現出實驗科學的研究,“近代實驗科學之父”是文藝復興之后的伽利略,故A錯誤;“奔放情感”是浪漫主義繪畫的特點,時間是在19世紀上半葉,故B錯誤;啟蒙運動否定了天主教的神學理論,故D錯誤。【考點定位】近代西方人文主義的發(fā)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文藝復興點睛:本題考查考生對文藝復興的認識,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考查時空意識和歷史解釋等核心素養(yǎng)。歷史題目中的時間信息有時是人物或事件,比如本題中的時間信息是“達芬奇”,由此判定本題考查的是文藝復興時期,然后逐項排除即可。這就要求考生對歷史的時間信息要高度關注。9.荀子的政治思想是在人性惡的認識基礎上建立的。他認為:人生而有各種欲望,性好利,因此人性惡;所以要改造人性,通過自我改造和社會改造,人皆可以為堯舜;社會改造在于強化禮法。這說明當時A.荀子在繼承儒家思想基礎上開創(chuàng)了法家學派B.戰(zhàn)國時期出現思想學說相互融合的現象C.儒法并用逐漸成為統(tǒng)治者的治國思想D.儒家學派與法家學派之間結成了利益同盟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對歷史題目的唯一秘籍。而通過仔細閱讀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fā)現,荀子是戰(zhàn)國時期儒家代表,本題的材料是在強調荀子的思想在強調禮的同時,也肯定了法的重要性,荀子這樣做其實就是把儒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結合.,也就是說早在戰(zhàn)國時期已經出現了思想學說相互融合的現象。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戰(zhàn)國時期出現思想學說相互融合的現象【名師點睛】回答本題時要具有高度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全面準確的把握材料內容,然后再結合教材的相關內容進行分析整理。本題對學生的能力考查層次較高,突破了以往試題的考查方式,這就要求我們考生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要思維活躍,靈活而機動的利用知識。10.公元前454年,羅馬元老院被迫承認公民大會制定法典的決議,設置由貴族及平民各五人組成的十人法典編纂委員會,赴希臘學習梭倫立法,于公元前451年前后制定了《十二銅表法》。材料表明A.羅馬平民掌握了獨立的司法權B.法律維護了羅馬帝國時期的穩(wěn)定C.羅馬共和國水平高于希臘文化D.兩國均通過立法保護平民的利益參考答案:D【詳解】材料沒有體現平民掌握了獨立的司法權,故A項錯誤。《十二銅表法》產生于羅馬共和國時期,故B項錯誤。材料中羅馬赴希臘學習梭倫立法,說明羅馬共和國水平并不高于希臘文化,C項錯誤。材料中羅馬設置由貴族及平民組成的十人法典編纂委員會赴希臘學習梭倫立法后制定了《十二銅表法》,說明兩國均通過立法保護平民的利益。D項符合題意。11.中國古代儒學歷經孔子儒學、董仲舒的新儒學和宋明理學三個主要階段。這三個時期的儒學思想最大的共同特點是A.都被當時統(tǒng)治者所極力尊崇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會秩序C.都宣揚了“君權神授”思想D.都體現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正確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無論是先秦時孔子的“仁”和“克己復禮”,還是漢代董仲舒的“大一統(tǒng)”和宋明理學的“存天理,滅人欲”思想,都體現了對于建立有序社會秩序的愿望,所以B項符合題意。A項錯誤,先秦時孔子的儒學思想并沒有得到統(tǒng)治者的認可,更沒有被尊崇;C項錯誤,孔子的儒學思想中并沒有“君權神授”,這是漢代董仲舒改造儒學后新增加的內容;D項錯誤,孔子時代佛教還沒有傳入中國,所以不能說融合。考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儒學的發(fā)展·相同點【名師點睛】此類題是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或不同點。解題方法:根據題干提供的條件,找出兩者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并結合所學知識進行綜合判斷。12.對“雙百”方針的提出反響最強烈的是(

)A.工農群眾

B.城市人民

C.知識分子

D.民主人士參考答案:C13.李斯說“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皆為郡縣,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的建議,其治國策略的實質是A.推行郡縣制實現國家統(tǒng)一B.重賞功臣以緩解內部矛盾C.協(xié)調統(tǒng)治集團內部的關系D.平衡諸子之間的權力之爭參考答案:C【詳解】材料“今海內賴陛下神靈一統(tǒng)”可知當時已經實現了國家統(tǒng)一,故A錯誤;材料“諸子功臣以公賦稅重賞賜之,甚足易制,天下無異意,則安寧之術也”表明“安寧之術”的直接目的為通過重賞諸子功臣的方式以緩解內部矛盾,故選B;達到協(xié)調統(tǒng)治集團內部關系并不是直接目的,排除C;題目中的“重賞”的對象為“諸子功臣”,故D錯誤。14.“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質,何處惹塵埃?”這是著名和尚慧的佛偈,其修煉的意境與下列哪種哲學吻合A.孔孟之學B.程朱理學C.陸王心學D.格物致知參考答案:C陸王心學。材料體現的是事物由心而生的思想,這符合陸王心學的致良知的思想,故選C。15.1958年在殷墟大司空發(fā)掘中發(fā)現的銅貝是世界上已發(fā)現的最早的金屬貨幣。它A.標志著商代銅幣在商品交換和商品流通中完全取代了貝幣

B.表明商業(yè)“以謀取貨幣,謀取交換價值”,積累財富為目的C.商品交換的品種不完全限于普通的手工業(yè)品及農牧畜產品

D.反映了商品交換需要有商業(yè)的媒介來組織發(fā)達的商品流通參考答案:D略16.某影片: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一聲炮響,拉開了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總攻冬宮的序幕。這是世界歷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情景?A.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B.俄國二月革命

C.俄國十月革命

D.法國巴黎公社革命參考答案:C17.易姓改號,謂之亡國,仁義充塞,而至于率獸食人,人將相食,謂之亡天下……保國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謀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耳矣”。這段言論出自A.黃宗羲

B.顧炎武

C.王夫之

D.梁啟超參考答案:B18.右圖反映的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A.內外服制度 B.分封制C.郡縣制 D.行省制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察的是對地圖信息的獲取和解讀能力。從地圖中“周”“齊”“魯”等信息可以得出,這幅地圖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度。所以答案選B。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19.下列文字內容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

)紅色中華劉大白(民國七年)朦朦朧朧張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線紅。這是什么?---原來是北極下來的新潮,由近東卷到遠東。A.國民革命運動蓬勃興起

B.蘇聯(lián)建成社會主義社會C.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成立

D.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參考答案:D20.“人肉搜索”在中國網路中曾是一個熱門詞。在汶川地震中,人肉搜索幫助許多人找到了親人;但是,也發(fā)生了某大學生因被懷疑謾罵周恩來而遭人肉搜索,最后只好棄學的事件。這些情況表明①網路具有傳遞信息快的特點②網路改變了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③網路已成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會倫理道德防護墻④網路自由的濫用等帶來了一些弊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參考答案:C21.下列關于漢字演變的基本脈絡正確的是A.甲骨文→金文→隸書→篆書→楷書B.甲骨文→篆書→金文→隸書→楷書C.甲骨文→金文→篆書→楷書→隸書D.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楷書參考答案:D【詳解】依據所學可知,商朝出現了甲骨文,商周出現了金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統(tǒng)一整理成一種樣式,稱為“大篆”;秦朝統(tǒng)一文字為小篆,接著又出現了隸書;東漢時,隸書演變?yōu)榭瑫还蔇項正確,排除ABC三項。22.觀察下列兩幅圖片(圖一、圖二),據此判斷正確的是A.圖二中德軍的進攻發(fā)生在1941年B.圖一德軍進攻法國的計劃名為“施里芬計劃”,圖二則是“施里芬計劃”的再次運用C.圖一、圖二德軍進攻的最終結果都是法國淪陷

D.德軍在圖一、圖二中都采用“速戰(zhàn)速決”的策略

圖一

圖二參考答案:D略23.《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共同綱領》規(guī)定:“對于國民黨政府與外國政府所訂立的各項條約和協(xié)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應加以審查,按其內容,分別予以承認,或修改,或重訂。”體現此規(guī)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一邊倒B.另起爐灶C.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D.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參考答案:B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新中國建立之初,我國確立并開始長期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實行“另起爐灶”、“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三項對外政策。其中“另起爐灶”的方針,使我國改變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了獨立自主的外交關系,與材料符合,故B項正確。“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解決的是和外國(主要是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的時機和條件問題;“一邊倒”是指在兩極格局中,新中國要堅定地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故AC都與材料不符,排除。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在與印度、緬甸等國家共同倡導并提出的,與材料不符,排除D。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選B。24.20世紀80年代初,文壇一度出現“反思文學”“傷痕文學”熱流,它們反映的主題主要是(

)A.抗日戰(zhàn)爭

B.國共內戰(zhàn)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開放參考答案:C25.周滅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衛(wèi),都朝歌(今河南淇縣);封周公長子伯禽于魯,都奄(今山東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薊(今北京),分封A.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B.強化了君主專制權力C.實現了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D.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題干反映的是分封制。分封制擴大了周朝的統(tǒng)治疆域,有利于中原文化的傳播,因此推動了文化的交流與文化認同,故A項正確。分封制是關于中央與對方的關系,而且周朝時統(tǒng)治集團沒有實現權力的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制度是在秦統(tǒng)一后正式確立的,排除B;分封制下地方諸侯有相對的獨立性,沒有實現王室對地方的直接控制,排除C;從題中的“武王弟”“周公長子”“召公奭”可以看出,分封的對象多為貴族,但沒有反映確立了貴族世襲特權,排除D。考點:古代中國的政治?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26.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英國在中國沿海近岸水域和珠江水道、杭州灣和長江下游進行水紋調查,并繪制海圖,公布調查結果。對此解讀合理的是A.鴉片戰(zhàn)爭是英國蓄謀已久的結果B.英國已獲取中國沿海和內河的航運權C.水紋調查有力配合了英國的軍事行動D.水紋調查屬于正常的科學研究活動參考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可知,1840年6月至1842年8月屬于鴉片戰(zhàn)爭期間,水紋調查結果的公布便利了英國對中國的軍事侵略,故C項符合題意。A項,水紋調查不能反映鴉片戰(zhàn)爭為英國蓄謀已久,排除。B項,中國沿海和內河的航運權的開放在《天津條約》簽訂后,排除。D項,英國水紋調查明顯侵犯了中國主權,故并非正常科研活動,排除。27.單皮爾在《科學史及其與哲學和宗教的關系》中說:“科學過去是躲在經濟技術的隱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當它走到前面?zhèn)鬟f而且高舉火炬的時候,科學時代可以說已經開始了。”這里所說的“科學時代”是指(

)A.文藝復興

B.新航路的開辟C.第一次工業(yè)革命

D.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參考答案:D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及以前,技術的革新主要來自于經驗的積累和總結。科學研究成果應用于生產,帶動社會生產力水平產生飛躍,是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特點。28.1984年2月2日,正月初一,鄧小平為深圳特區(qū)的題詞(見右圖),通過深圳電視、廣播及報紙公布了。你可以從該題詞中獲得的信息有

①題詞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②經濟特區(qū)政策是正確的

③中央對深圳特區(qū)對外開放成果的肯定④對外開放首先從設立經濟特區(qū)開始的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B略29.史學家傅斯年認為,歷史研究應堅持有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材料之外“一點也不越過去說”。下表顯示了四川學者吳虞1918年在成都和1923年在北京時的消費情況。根據傅斯年的觀點,此表最能證明類別成都(﹪)北京(﹪)衣食住宿6823書籍教育2332娛樂享受945A.當時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吳虞到北京后消費結構有所變化C.近代中國東西部商業(yè)發(fā)展不平衡

D.當時成都的享受型消費場所過少參考答案:B30.1903年8月清廷正式諭令設立商部。在職能上商部是“聯(lián)絡官商之情”的國家機構,擔負著制定經濟政策、領導發(fā)展國家工商實業(yè)的重任,隨即制定了一系列商法、商律以規(guī)范商品市場、保護商人的合法利益等。這一舉措A.目的是為了保護經濟秩序的穩(wěn)定

B.表明資本主義已成為近代中國社會主要的經濟形式C.說明傳統(tǒng)的重農抑商觀念已開始改變 D.表明傳統(tǒng)的封建政府職能在發(fā)生轉變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從材料的信息中看,清政府設立商部主要還是擴大稅源,滿足政府財政收入,故A項錯誤;重農抑商是封建政府一直堅持的經濟政策;故C項錯誤;當時中國經濟主體仍然是小農經濟,故B項錯誤;“職能上商部是‘聯(lián)絡官商之情’的國家機構”說明傳統(tǒng)的封建政府職能在發(fā)生轉變,故D項正確。考點: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曲折發(fā)展·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政府的職能轉變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經濟結構的變化與調整對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有著重大影響。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明清是民間手工業(yè)的大發(fā)展時期。明中葉以來匠役制度的變化,使自由手工業(yè)者的數量擴大……清代正式廢除匠藉制度,民間手工業(yè)的發(fā)展環(huán)境更為寬松,主要手工業(yè)產品比明代所有增長,地區(qū)性分工更加明顯,形成了一些手工業(yè)品比較集中的產區(qū)。……這一時期,江南地區(qū)耕織分離(北耕南織,特別是在蘇南的城市和鄉(xiāng)鎮(zhèn),不得不以買來的棉花作為原料)、紡織分離(城鄉(xiāng)家庭女紅與市鎮(zhèn)染整場、坊分頭進行)已經開始。

——陳鋒、張建民主編《中國經濟史綱要》材料二下列是某中學興趣小組進行的一次中國近代歷史圖片展中的部分圖片材料三

新中國不同時期國民經濟成分比例示意圖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概括明清時期我國手工業(yè)發(fā)展的特點。(3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近代中國出現了哪些新的經濟因素?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分)(3)依據材料三,指出新中國成立后經濟體制的兩次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導致變化的主要原因。(6分)參考答案:32.“每一個時代、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氣質。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

魏晉風度是魏晉時期獨特的審美特征,……它使人回歸到了本真與自然。魏晉士人以放曠、恣意的人生態(tài)度……把作為文人知識分子對正義的理性思辨和堅守以藝術的、哲學的、人性的方式傳達于世,達到了真善美融為一體的極致之境。——居瑢《風流蘊藉:魏晉風度的文化內涵》材料二“若說近世史應從什么時候開始?這應當是宋以后……宋代發(fā)生了商業(yè)革命……北宋以后堪稱近代史。”“‘二程’之‘洛學’出,復興古學,方使‘千載不傳之學’重放光明……與西洋文藝復興時代知識人的自覺不無相似之處。”

——內藤湖南材料三但對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而言,最重要的事實是,宋朝時的名副其實的商業(yè)革命,絲毫未對中國社會產生爆炸性的影響,而西方與此相應的商業(yè)革命卻對西方社會產生了爆炸性的影響。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請回答:(1)列舉“魏晉風度”在思想、書法、繪畫方面的體現。(6分)(2)材料二、三中內藤湖南和斯塔夫里阿諾斯對宋代歷史地位認識有何不同?(2分)(3)文化是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的反映。請用宋代的史實加以說明。(2分)參考答案:答案:(1)思想:道教(玄學)、佛教盛行(或儒學面臨挑戰(zhàn));(2分)書法:王羲之的行書(或書法發(fā)展到自覺階段);(2分)繪畫:顧愷之的以形寫神理論;文人畫興起。(2分,)(2)區(qū)別:前者認為宋朝開始具備近代世界的特征。后者認為宋朝的商業(yè)革命沒有把中國引向近代社會。(2分)(3)儒學發(fā)展為理學,體現了中央集權的加強;(1分)宋詞、風俗畫等的出現反映了商品經濟發(fā)展,市民階層興起。(1分)(言之成理均可,但是一定要體現文化與政治、經濟的聯(lián)系,只列舉文化成果不得分)分析:(3)本題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本題屬于開放題。一定要體現文化與政治、經濟的聯(lián)系,結合宋代的歷史從“儒學發(fā)展為理學,體現了中央集權的加強、宋詞、風俗畫等的出現反映了商品經濟發(fā)展,市民階層興起”等角度思考回答。考點:古代中國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文學成就?宋詞;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宋明理學?表現

33.2012年11月8日—14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順利召開。大會期間,審議并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科學發(fā)展觀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這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新的理論成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由今以后,到處所見的,都是Bolshevism戰(zhàn)勝的旗。到處所聞的,都是Bolshevism的凱歌的聲。人道的警鐘響了!自由的曙光現了!試看將來的環(huán)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李大釗:《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材料二】

十月革命以后,特別是五四運動以后,馬克思主義逐步成為一股強大的社會思潮,改變了新文化運動的方向和性質。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