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武陵鎮聯校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武陵鎮聯校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武陵鎮聯校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武陵鎮聯校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武陵鎮聯校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區武陵鎮聯校高三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產生嚴重的危機。宗教真理之金同那個盛裝它的古老破舊的錢袋一起丟棄了,而且再也找不回來了。這主要是由于A.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

B.牛頓創立經典力學理論C.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

D.赫胥黎創立人猿同祖論參考答案:A2.美國當代歷史學家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統治中國的是一個由學者組成的統治集團即文人學士集團,他們為中國提供了一種贏得歐洲人尊敬、羨慕的有效穩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這一制度,扼殺了創造力,培育了順從性。”這一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科舉制

D.行省制參考答案:C3.右圖是南宋趙孟堅的《墨蘭圖》。畫中自題詩曰:“六月衡湘暑氣蒸,幽香一噴冰人清。曾將移入浙西種,一歲才發一兩莖。”詩中流露了作者借物抒懷,孤芳自賞,清高拔俗的情趣。該畫屬于(

)A.風俗畫

B.宮廷畫

C.文人畫

D.山水畫參考答案:C4.宋代的婚俗中,“娶妻不顧門第,直求資財”的風氣盛行,在通婚書上要寫明男女家中財產狀況,嫁娶論財的表現十分明顯。在迎親之前,南方要送花粉一類的東西“催婚”,女家要用帳幔、被褥之類的裝點新房,稱為“鋪房”。出現這一狀況的根本原因在于A.婚姻觀念發生顯著變化

B.商品經濟的不斷發展C.儒家思想對婚姻的影響

D.市民階層的價值取向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宋朝經濟的發展,旨在考查分析比較相關所學的能力。學生解答此題注意題干中的“根本”這一要求,從題干中“娶妻不顧門第,直求資財”反應出在婚俗中財產的重要性,這得益于宋朝時期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所以符合題意的是B項,ACD項不是根本原因,排除。5.20世紀二十年代后期至三十年代前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建立了十幾塊農村革命根據地,開展了土地革命,加強了根據地建設,粉碎了國民黨的四次“圍剿”,中國革命取得了重大發展。這些史實表明這一歷史時期的思想靈魂是A.星火燎原、均貧富、武裝斗爭 B.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C.團結一切力量、堅持革命斗爭 D.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自力更生參考答案:D6.下表是抗戰時期,中日雙方報刊上登載的部分戰役中日方傷亡情況的統計數據表格中數據充分說明(

)A.國民黨成為抗日的主力 B.歷史事實無法被認知C.中國重視輿論宣傳作用 D.報紙不具有史料價值參考答案:侵華日軍的罪行與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參考答案:C試題解析:本題考查抗日戰爭,考查學生解讀圖表史料獲取信息的能力。結合百團大戰是共產黨抗擊日本的一次戰役,排除A。歷史事實無法被認知說法錯誤,排除B。這是中日雙方報刊上登載的部分戰役中日方傷亡情況的統計數據,中方統計有利于激發人民的抗日熱情,C正確。報紙不具有史料價值說法錯誤,排除D。7.隨著中國近代報刊業的發展,“文人論政”成為普遍的社會現象。促成這種現象出現的社會背景是(

)①列強侵華,民族危機

②政府腐敗,人民困苦③思想啟蒙,民智漸開

④輿論開放,言論自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參考答案:A8.自太平軍興起后,各省多以鎮壓太平軍為借口,截留田賦,以備急需。《辛丑條約》簽訂后,因賠款數額巨大,中央無力償還,遂將賠款數額分攤于各省,于是各省便以分擔賠款之名而獲得就地自由籌款之權。及至民國初年,因時局動亂,各省田賦多被地方軍閥擅自截留或挪用。上述材料實質上表明了從晚清到民國初年A.社會動蕩不安導致財賦減少

B.地方政府擅自截留中央財政C.中央集權的財政體制被破壞

D.地方政府獲得了財政自主權參考答案:C9.敦煌藏經洞文書中,記載了唐朝一男子給妻子的休書:“既以二心不同,難歸一意,快會及諸親,各還本道。愿妻娘子相離之后,重梳蟬鬢,美掃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選聘高官之主。解怨釋結,更莫相憎。一別兩寬,各生歡喜。”這反映出A.唐朝社會離婚率較高B.中國古代婦女地位低下C.唐朝社會相對寬容、開放D.唐朝深受傳統儒家婚戀觀念的影響參考答案:C【詳解】依據材料可知,唐代婦女離婚后可以再行婚配,并被社會接受,因此唐朝社會相對寬容開放,故C選項正確;A選項錯誤,僅依據一份休書無法判斷出唐朝社會離婚率較高;B選項錯誤,依據材料信息和所學知識唐代婦女可以離婚和再婚,體現出唐代婦女地位較高;D選項錯誤,傳統儒家思想講究“三從四德”,婦女地位低下,因此唐朝受傳統儒家婚戀觀念影響較小。10.下圖中①②③④分別是不同時期的歐洲局部圖。符合德國歷史發展進程的是(

)A.③②④①

B.①③④②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參考答案:C11.1946年4月,晉察冀解放區在首府張家口市舉行了國民參政會(一個政府政策的民間咨詢機關)委員的選舉,大約有80%的市民參加了這次選舉,最終選出了90名參政會委員和30名候補委員,包括社會各階層成員。這表明中國共產黨A.實行多黨合作的政協制度B.受到蘇聯政治體制的影響C.努力探索新民主主義道路D.得到廣大農民群眾的支持參考答案:C【詳解】據材料“1946年4月,晉察冀解放區在首府張家口市舉行了國民參政會(一個政府政策的民間咨詢機關)委員的選舉”可知,這是抗日戰爭后關于建立什么樣的國家問題,中國共產黨做出的積極有益的努力探索,C正確;據材料舉行的國民參政會委員的選舉,沒有涉及多黨合作,A錯誤;據材料沒有涉及蘇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B錯誤;據材料是在“張家口市……大約有80%的市民參加了這次選舉”等信息可知,沒有涉及農民,D錯誤。12.理學排斥私心,主張“存天理,滅人欲”,以此來壓抑個性,壓抑人性。李贄則認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無私則無心矣。”對李贄這一思想認識正確的是A.宣揚私心為以權謀私者張目

B.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揚個人自由C.承認私欲膨脹的合理合法性

D.否定公心以彰顯反傳統的叛逆精神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根據題目中“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見,無私則無心矣”可知李贄借由肯定私心來宣揚個人自由,并非為權,故A項錯誤;根據前面的分析,故B項正確;題目中并未提到私欲膨脹,與題意不符,故C項錯誤;題目中并未提到“公心”或者并未指出天理即是“公心”,故D項錯誤。13.西方學者弗雷德里克·馬特爾在其所著的《主流:誰將打贏全球文化戰爭》中認為,世界文化大戰已經爆發,這是通過文化與信息的傳播來贏取新的地區影響力而展開的戰爭。作者意在說明A.文化競爭背后所隱藏的政治角逐B.美國在國際文化競爭中影響減弱C.世界在多極化下矛盾趨向于緩和D.文化碰撞引發新的地區矛盾沖突參考答案:A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贏取新的地區影響力”屬于政治角逐,材料體現了表面上文化競爭背后其實隱藏著激烈的政治角逐,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美國仍然是文化大國,美國在國際文化競爭中影響并未減弱,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材料反映了矛盾趨向于加強而非緩和,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文化碰撞引發新的政治角逐而非地區矛盾沖突,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A。14.撒切爾政府在1983年大選獲勝后的幾年時間,積極開展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外交,撒切爾本人甚至與戈爾巴喬夫舉行了六次高級會談。這表明A.英國開始擺脫美國的控制

B.撒切爾政府外交政策靈活C.美蘇“冷戰”格局的終結

D.歐洲政治一體化進程加快參考答案:B考查戰后英國的外交政策。A在材料中沒有體現;B符合題意;C時間上與題意不符,美蘇“冷戰”格局的終結是1991年蘇聯的解體;D與題意無關。故應選B。15.隨著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以及歐洲聯盟的東擴,西方文明的影響還在擴大,但這兩個東擴還不太一樣。前者是戰略性的,后者更加偏重于制度性,歐洲人的腦子里還有羅馬帝國的影子。這主要反映了A.歐洲兩種社會制度的激烈對抗

B.美國對西歐控制的強化C.西歐實現歐洲統一的歷史情結

D.西方文明的開放性和擴張性參考答案:D

解析: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國領導下的軍事政治集團,歐洲聯盟是歐洲經濟政治雙重性質的區域性合作組織,兩者的擴大共同反映了資本主義文明的開放性與擴張性。歐洲聯盟不符合B項的表述,北約不符合C項的表述。北約和歐盟都是資本主義性質的,不存在兩種社會制度的激烈對抗,A項錯誤。故選:D思路點撥:本題解題關鍵在于,對于資本主義的本質特征的正確認識和理解。資本主義本身具有開放性和擴張性,而北約和歐盟的東擴正好充分體現這一本質特征。16.美國1787年憲法規定:“最高法院與低級法院之法官如忠于職守,得終身任職,于規定期間應受俸金,該項俸金于任期內不得減少”。作出這種規定的最主要目的是A.確保司法至上

B.提高法官地位C.保障司法獨立

D.體現司法權威參考答案:C(A)17.美國歷史學家費正清在《ChinaWatch》一書中寫道:“他們每天都親眼目睹少年們在‘階級斗爭’的借口下,對長輩進行搶劫、報復、打罵和侮辱;他們必須出席公開批判鄰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會,甚至還要積極發言……”費正清筆下的歷史事件(

)A.嚴重踐踏了中國的民主、法制B.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發展C.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D.體現了啟蒙思想的自由、平等參考答案:A18.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歐洲近代社會產生重要影響。其中“替宗教改革開路,并使推廣民眾教育成為可能”的是A.指南針與印刷術B.造紙術與火藥C.火藥與指南針D.印刷術與造紙術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注意題干“替宗教改革開路,并使推廣民眾教育成為可能”,顯然是指在文化教育領域,A錯在指南針是在航海領域,BC錯在火藥是在軍事領域,只有D符合,印刷術、造紙術有利于文化的傳播。考點:本題考查中國古代科技發明。點評:本題使用排“錯”法,即按照題目要求排除錯誤選項,這里的“錯”是指表述錯誤的選項,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指與題干意思不符合的選項,但選項本身表達的觀點沒有錯誤,而是指在題干設定的情景下不符合題干意思而言的錯誤。二是指選項本身的說法就是錯誤的,首先就要排除。19.我們中國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認祖歸宗、”“尋根問祖”、“葉落歸根”等民族認同感和歸屬感,下列與之對應正確的是(

)A.夏、王位世襲制 B.周、分封制C.周、宗法制 D.唐、科舉制參考答案:參考答案:C試題解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傳承,這是王位世襲制的主要特點,故排除A;分封制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給宗族姻親、功臣子弟、前朝遺民分封領地和相當的治權的政治制度,排除B;科舉制是分科考試選官的制度,排除D。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系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同祖同宗”、“認祖歸宗、”“尋根問祖”、“葉落歸根”是宗法觀念的體現,選C。20.從下邊材料可見當時A.君主專制日益強化B.重農抑商政策不得人心C.東南沿海遭到西方侵擾D.閉關鎖國政策受到質疑參考答案:D閉關鎖國政策。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從材料“如慮私販船料,中國船小,外國得之不足資其用。臣愚請弛禁便”可知,高其倬請求廢除閉關鎖國政策。所以答案選D。21.史學家陳旭麓指出,19世紀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國社會從古代到近代變革過程中前后相接的三個歷史環節。貫穿這三個歷史環節的主題是A.反抗封建專制與建立君主立憲的統一B.批判傳統與全面引進西方文化的統一C.發展資本主義與建立民主共和的統一D.反抗西方侵略與學習西方文化的統一參考答案:D22.2011年3月底,國寶級青銅器司母戊鼎正式更名為“后母戊鼎”。20世紀70年代,學術界就對司母戊鼎的銘文提出了新的考釋:將“司”改釋為“后”。因為商代的文字書體較自由,可以正書,也可以反書。“后”在這里表示墓主人的身份,在此處則以釋“后”為妥。材料反映了①商代青銅器的鑄造水平較高②商代社會重孝觀念較為普遍③“后母戊”三字體現了甲骨文象形的特點④商代文字書體靈活給考古工作帶來了一定的難度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參考答案:B23.曾國藩在日記中寫道:“接恭親王咨文,敬悉鑾輿(皇帝的車駕)已出巡熱河,(夷)氛逼近京城僅二十余里,為之悲泣,不知所以為計。“這里的”“夷”是A.英國軍隊

B.英法聯軍

C.日本軍隊

D.八國聯軍參考答案:B24.18至19世紀,歐美作家寫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寫“自然”的詩歌和其他文學作品。他們擅長運用比喻、擬人化等修辭手法宣傳其主張,如“地球是人類的母親”,“動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們謀求一種隱喻以把好的純樸的自然狀態與(假設的)邪惡的人類行動和科學工業世界的敗落及世界觀相對比。”這些作品主要表A.對科學發展的期盼

B.對理性社會的追求C.對自然風光的向往

D.對工業文明的擔憂參考答案:D25.張豈之《中國歷史十五講》中說道:“辛亥革命時期的人文思潮……雖然有對人的價值的發現,但它的靈魂不是對個人理性的高揚,而是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國家和民族的獨立解放緊密結合在一起。”這一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不夠充分B.中國民族危機和社會危機深重C.三民主義思想存在嚴重缺陷 D.中國傳統文化壓抑扼殺人性參考答案:B26.辛亥革命和國民革命的失敗,最重要的標志是

A.被反動勢力篡奪革命果實

B.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務

C.沒有建立起真正的資產階級共和國

D.工農運動陷于低潮參考答案:B27.明清之際思想家黃宗羲認為:“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在此,黃宗羲A.提出了“天下權寄于天下人”的主張B.指出了“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C.否定了專制君主將萬民幸福系于一姓的謊言D.抨擊“孤秦”“陋宋”揭露了歷代帝王把天下當私產的做法參考答案:C【詳解】材料信息“蓋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說明天下大治在于萬民之安樂,這就否定了專制君主將萬民幸福系于一姓的謊言,故C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天下權寄于天下人”,故A項錯誤;顧炎武指出了“亡國”與“亡天下”的區別,故B項錯誤;王夫之抨擊“孤秦”“陋宋”揭露了歷代帝王把天下當私產的做法,故D項錯誤。28.明清時期,景德鎮的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佛山鎮的鐵鍋不僅遠銷吳越荊楚,而且大量出口;浙江桐鄉縣爐頭鎮的鐵器品“大江南北咸仰賴”。這一歷史現象反映出A.商業發展促進商業市鎮興起

B.商品流通突破狹隘地方市場C.全國手工業的發展相對平衡

D.海禁政策松動海外貿易發達參考答案:B29.1776年,亞當·斯密指出:“中國似乎長期處于靜止狀態,其財富也許在許久以前已完全達到法律制度所允許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對文中“法律制度”的詮釋不符合史實的是A.包括僵化落后的土地制度

B.包括閉關鎖國的對外政策C.包括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

D.包括國有形式的井田制度參考答案:D30.孫中山遺囑說“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其中“尚未成功”主要是指(

)A.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

B.民主革命的任務尚未完成

C.國民大革命失敗

D.維護民主共和體制w.w.w.k.s參考答案:B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2分)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牛頓的《原理》公認是科學史上的最偉大著作。在對當代和后代思想的影響上,無疑沒有什么別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來,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學和宇宙學思想的基礎……無怪乎牛頓力學的非凡成功甚至給諸如心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各個不同領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們試圖在解決各種問題時以力學或準力學為楷模。——摘自《十六、十七世紀科學、技術和哲學史》材料二

啟蒙思想家們在牛頓革命的啟發、激勵下進行了種種思考。伏爾泰曾寫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從永恒的規律,而有一個小動物,五尺來高,卻可以不把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為所欲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頓學說本身的機械決定論性質,充滿機械唯物論精神的啟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帶有形而上學的武斷(主要是忽視了人的心靈的復雜性)。——摘編自《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全球舉行紀念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物理照耀世界”光束傳遞活動。為紀念劃時代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作為“國際物理年”重要的全球性紀念活動之一,“物理照耀世界”光束傳遞活動于昨晚舉行。美國新澤西州當地時間20:30,一束光信號從愛因斯坦工作過的普林斯頓大學準時發出,通過大洋光纜在24小時內周游地球,最后返回美國。據介紹,活動的主信號為帶有愛因斯坦頭像和“國際物理年”的宣傳畫,同時附一頁與物理學相關、適合中學生的研究性課題題目,以電子郵件的方式向下傳遞。與此同時,各地科協青少年部與各地物理學會根據當地條件組織部分學生,并行開展可見光信號傳遞活動。昨晚,中國31個省、自治區、市的33座城市參加了光束傳遞活動。

——北京青年報:環球光速昨晚耀長城(2005年4月20日)回答下列問題:(1)牛頓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牛頓生活的時代特征,并列舉兩位影響了牛頓的“巨人”。(4分)(2)根據材料一、二、三,指出牛頓學說對近代社會發展的主要影響。(4分)(3)請從愛因斯坦的科學貢獻分析全球為什么要隆重紀念愛因斯坦逝世50周年?(2分)(4)1939年8月2日,愛因斯坦出于對人類命運的極大關注,寫信給羅斯福總統建議美國務必搶在法西斯德國之前制造出原子彈;后來,當原子彈真的從潘多拉魔盒里跳出來后,愛因斯坦陷入了巨大的后悔與痛苦之中,自認一生最大的錯誤就是建議研制原子彈。請問他的思想前后矛盾嗎?為什么?(2分)參考答案:(12分)(1)資本主義不斷發展;啟蒙思想興起與傳播;近代科學不斷取得進展。(寫出任意2點得2分)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笛卡兒。(2分)

(2)為天文學和宇宙學思想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心理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學科樹立了楷模;推動了啟蒙運動;機械決定論對啟蒙思想及某些社會科學研究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4分)

(3)他創立的相對論為科學發展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根據相對論得出的質量能量公式為原子彈的研制提供了理論依據;他提出的光量子假說推動了量子力學的發展;他在宇宙學、統一場論等領域的成果是人類自然科學史上的一次革命;他熱愛和平,厭惡戰爭,關心人類的命運;而他偉大的人格更是留給后人的—筆寶貴遺產。(寫出任意2點得2分)

(4)不矛盾。說明愛因斯坦熱愛和平,厭惡戰爭,關心人類的命運,制造原子彈是為了盡快結束二戰,捍衛和平。反對利用原子彈制造國際和地區形勢的緊張,主張和平利用原子彈。(2分)32.儒家思想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其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深遠影響。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仲弓問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材料二父止(只是)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得其所則安,失其所則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順治……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二程集》材料三知(感覺、知覺)是心之體(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認為……是對的)會知。見父自然知孝,見兄自然知悌,見孺子入井自然知惻隱,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王陽明《傳習錄》材料四我們反對孔教,并不是反對孔子個人,也不是說在古代社會無價值。不過因他不能支配現代人心,適合現代潮流,還有一班人硬要拿出來壓迫現代人心,抵抗現代潮流,成了我們社會進化的最大障礙。——陳獨秀《再答常乃德<古文與孔教>》請回答:

(1)據材料一指出,孔子認為應該怎樣才能實現“仁”。(2)分別概括材料二、三關于人的道德修養方面的主張,指出其理論依據。(3)據材料四,陳獨秀對儒家思想的價值作出了怎樣的評論?綜合上述材料,分析這一評論的合理性。

參考答案:(1)待人寬容;推己及人(幫助別人)。(2分)(2)主張:材料二:人人都要遵守各自的等級名分。材料三:良知是人心中固有的善性(致良知)。(4分)依據:二程:萬物只是一個天理,天理存在于萬物之中。王陽明:心外無理,理在心中。(4分)(3)評論:認為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國是有價值的;但是在現代卻成了社會進化的最大障礙。(2分)合理性:提升個人道德修養,有利和諧人際關系,提升中華民族的道德水準;緩和社會矛盾,穩定社會秩序。(2分)宣揚封建綱常倫理,壓制人的自由發展,維護專制統治,不利于近代民主科學思想的傳播。(2分)【詳解】(1)材料一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指:自己不想要的東西,不要強加給別人。孔子強調,人應該寬恕待人,提倡“恕”道,這樣才是仁的表現。“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是實行“仁”的重要原則。如果能夠“推己及人”也就做到了“仁”。(2)根據材料二可知,二程認為,“萬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固定的地位)”,強調要遵守等級名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理論依據是,萬物皆只是一個理,理是萬物的本原(核心)。根據材料三可知,王陽明認為,“知(感覺、知覺)是心之體(根本、主要方面),心自(自然)然(認為……是對的)會知”,即“致良知”,認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理論依據是,人天生具有良知,因此天理就在自己心中,不必外求。(3)材料四中,陳獨秀肯定了儒學在古代的作用,但認為儒家思想成為當時社會的阻礙。分析其合理性時,需結合儒學在古代的積極作用以及在近代中國的消極影響作答。33.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據宗法制下的宗廟“親盡迭毀”之禮,祖宗與主祭者的血親關系超出了五代,則不必祭祀。而西漢前期,凡即位帝王或由帝王指定而立的宗廟皆享受天子之禮,宗廟祭祀體系及儀式繁瑣而鋪張。西漢后期,元帝的重臣多為名儒,他們對繼承秦制的漢政展開猛烈批判,紛紛“言禮制,追古昔”。御史大夫貢禹向元帝奏言:“古者天子七廟,今孝惠、孝景廟皆親盡,宜毀。”元帝接受了宗廟迭毀的禮制,但同時表示“尊祖敬宗”是為了彰顯血緣親情,有意為其生父劉進(未當過皇帝)立廟,這與儒家欲減少皇家祭祀的血緣色彩、樹立不顧“私親”的君統原則、變“私祭”為“公祭”的目的相悖,從而引發了爭議。元帝經過一年多的考慮,最終確定以祖宗功德作為入選宗廟的首要條件,還采取君統原則,一方面承認與生父“親未盡”,另一方面已不再將對生父的祭祀看作合法的。通過宗廟禮制改革,元帝政權的合法性與神圣性得到加強與傳播,皇權乃“公權”的儒家理念也得到了彰顯。

——摘編自閻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1)根據材料,概括漢元帝實行宗廟禮制改革的原因。(6分)(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漢元帝宗廟禮制改革的特點,并分析其改革的影響。(9分)參考答案:考點:漢代和魏晉時期法律改革試題分析:(1)根據材料“西漢前期,凡即位帝王或由帝王指定而立的宗廟皆享受天子之禮,宗廟祭祀體系及儀式繁瑣而鋪張”歸納為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制度遭到破壞,西漢前期宗廟禮制混亂,根據材料“西漢后期,元帝的重臣多為名儒,他們對繼承秦制的漢政展開猛烈批判”歸納為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儒家學者反對繼承秦制,根據材料“這與儒家……的目的相悖”歸納為漢承秦制,儒家學者對此不滿,希望以儒家思想改造當時的政治制度。(2)第一小問特點,根據材料“重臣多為名儒……紛紛‘言禮制,追古昔’”歸納為以儒學作為指導思想,根據材料“元帝經過一年多的考慮,最終確定以祖宗功德作為入選宗廟的首要條件,還采取君統原則,一方面承認……,另一方面已不再將對生父的祭祀看作合法的”歸納為突出政權合法性的同時亦看重血緣親情,根據材料“元帝政權的合法性與神圣性得到加強與傳播,……儒家理念也得到了彰顯”歸納為由“私祭”變為“公祭”,皇權的“公權”色彩加強;第二小問影響,根據材料“元帝政權的合法性與神圣性得到加強與傳播”歸納為加強了皇權專制及其合法性,根據材料“儒家理念也得到了彰顯”歸納為鞏固了儒家思想的正統地位。參考答案:(1)原因: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制度遭到破壞,西漢前期宗廟禮制混亂;儒家思想成為統治思想,儒家學者反對繼承秦制;漢承秦制,儒家學者對此不滿,希望以儒家思想改造當時的政治制度。(6分)(2)特點:以儒學作為指導思想;由儒家士大夫發起和推動,皇帝兼顧各方意見;突出政權合法性的同時亦看重血緣親情;由“私祭”變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