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第一六三中學高二歷史模擬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美國獨立戰爭期間,托馬斯·潘恩在《常識》中告誡民眾:“君主政體意味著我們自身的墮落和失勢,同樣地,被人們當做權利來爭奪的世襲,則是對我們子孫的侮辱和欺騙。”這一觀點的理論依據是:A人文主義
B民族主義
C天賦人權說
D三權分立學說參考答案:C2.1919年5月7日《晨報》刊登了一篇題為《國民外交協會宣言》的文章,文中指出青島、山東是“齊魯名邦”、“孔孟之圣跡”、“文明吐露之源泉”。由此可見當時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A.借傳統文化深化愛國意識B.促使民主思想進一步擴散C.重塑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D.借文化圣地博得列強的理解參考答案:A根據材料中“青島、山東是‘齊魯名邦’、‘孔孟之圣跡’、‘文明吐露之源泉’”,聯系所學知識,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提出“還我青島”口號,可知,當時的部分文化精英希望借傳統文化深化愛國意識,A正確;材料無法體現民主思想,排除B;結合1919年5月7日和青島可知此時正是五四運動時期,主要是為了宣傳愛國意識,此時也正是新文化運動時期,新文化運動批判傳統文化,故C錯誤;材料主要是借傳統文化來深化國人的愛國意識,并非博得列強的理解,D錯誤。點睛:解題的關鍵信息“1919年5月7日”“青島、山東是‘齊魯名邦’、‘孔孟之圣跡’、‘文明吐露之源泉’”,聯系五四運動的背景、時間分析解答。3.從近代化進程的角度看,維新變法運動最深遠的歷史影響是A.確立了清朝君主立憲的政體
B.舉辦商會、農會等民間團體C.有利于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
D.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決算參考答案:C4.從羅馬的產生發展過程,可以清晰看到人類社會法律的產生和演變的發展過程。羅馬法發展的過程中,合乎邏輯的演變是(
)A.習慣—習慣法—成文法—法律總結B.法律理論—習慣—成文法—習慣法C.成文法—習慣—法律總結—習慣法D.習慣法—習慣總結—習慣—成文法參考答案:A略5.為撥亂反正,開創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奠定了思想基礎的是A.堅持“兩個凡是”思想
B.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C.強調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D.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的開展參考答案:D6.閱讀下表:1921—1936年中國輕工業與重工業部門的相對比重。數據的變化可以說明類別比重(%)年平均增長率(%)1921年1936年輕工業44.130.75.46重工業54.662.99.94A.輕工業衰落加劇了民生痛苦B.積累了抗日的戰備物質基礎C.官僚資本掌控國家經濟命脈D.國民政府片面發展重工業參考答案:B7.資產階級和新貴族1660年迎立查理二世與1688年迎立威廉的相同目的是(
)
A、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B、向封建勢力妥協
C、恢復君主專制統治
D、維護資產階級利益參考答案:D8.一位清朝官員用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西方先進技術”)粘在墻上(見下圖)。下列表述內容與該圖的諷喻意義一致的是A.“遺其體而求其用”
B.“然欲自強必先理財”C.“以忠信為甲胄,以禮義為櫓”
D.“自強以練兵為要,練兵以制器為先”參考答案:A考查對洋務運動的認識。依據所學,圖片的意思是用西方的先進技術,修補落后的封建制度,即洋務派“中體西用”思想的體現,分析選項A與題干意思相一致。故應選A。9.如果讓你進行自主探究性學習,你選擇的主題是“毛澤東思想在中共開創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奪取政權新局面時期的發展”,你應該借助的歷史資料是(
)A.《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義論》
D.《論人民民主專政》參考答案:B10.明末清初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經世致用,反對君主專制,這主要是基于他們A.對先秦諸子學說的闡釋B.對宋明理學的批判與繼承C.受西方啟蒙思想的啟發D.對現實政治與社會的叛逆參考答案:B11.俄國十月革命與以往的資產階級革命相比較,最主要的不同點是A.標準著新的歷史時期的到來
B.推翻了舊有的統治階級的社會革命C.有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社會革命D.建立了以公有制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參考答案:D12.二戰結束后,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進行“冷戰”。“冷戰”在經濟上的表現是A.“鐵幕”演說發表B.杜魯門主義出臺C.馬歇爾計劃實施D.北約組織的成立參考答案:C根據材料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馬歇爾計劃是扶植和控制西歐的計劃,是“冷戰”在經濟上的表現,選C是符合題意的,正確;“鐵幕”演說是冷戰的信號而非冷戰的表現,選項A不符合題意,排除;杜魯門主義是冷戰在政治上的表現,選項B不符合題意,排除;北約組織的成立是冷戰在軍事上的表現,選項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C。13.埃及的金字塔,折射出修建時代的普世觀念和歷史現象是(
)A、神話專制王權
B、法老崇拜
C、對來世的信仰D、祖先崇拜參考答案:C14.羅馬法第七表第八條規定:“用人為的方法變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財產遭受損害時,受害人得訴諸賠償。”這說明羅馬法
A.維護了平民的利益
B.維護了財產私有C.維護奴隸制度
D.體現充分的民主性參考答案:B15.1438年,發表于德意志地區的《皇帝西基斯蒙改革赦令》中說:“服從已死亡,正義遭踐踏,正當秩序蕩然無存。……上帝垂示為善,奈何人已悉隨己愿而未服從。”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A.智者運動主張以人為世界的中心B.啟蒙運動高舉理性主義旗幟反對君主專制C.宗教改革主張信仰自由因信稱義D.文藝復興倡導人性解放和現世幸福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智者運動是發生在古代希臘的思想運動,與材料時間不符,A項排除;啟蒙運動是發生在17、18世紀的思想解放運動,與材料時間不符,B項排除;“因信稱義”的思想是1517年馬丁?路德在德意志宗教改革中提出的,與材料時間不符,C項錯誤;文藝復興運動提倡人們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質享受,推動人們反對現行社會秩序,故答案為D項。考點: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文藝復興【名師點睛】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特點:重視現世生活,追求幸福和物質享受,反對宗教禁欲主義。肯定人的求知欲和追根究底的探求精神,反對消極的、無所作為的人生態度。在文學藝術上提倡表達人的真實感情,反對虛偽造作。重視科學實驗,反對經驗論。強調發展個性,反對天主教禁錮人性。以人為中心,強調個人的才能和自我奮斗,贊揚英雄史觀,表現了樂觀主義精神。16.19世紀,西方宗教信仰的虔誠度降低。與這一趨勢形成無關的科學家是A.牛頓
B.達爾文
C.愛因斯坦
D.伽利略
參考答案:C略17.下列關于毛澤東及毛澤東思想說法錯誤的是A、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指導思想之一
B、毛澤東晚年的錯誤思想也屬于毛澤東思想C毛澤東為毛澤東思想的創立和發展以及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作出無可比擬的貢獻D、毛澤東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和無產階級革命家、理論家、戰略家參考答案:B18.達爾文進化論使人們不再把動物和植物之間、動物和人類之間的區別看作是絕對和神圣的,主要原因是進化論A.是時代進步的綜合產物
B.說明了生物物種是由簡單的物種發展演化而來的C.打破了上帝造人的神話
D.改變了人們對人類在生物界中位置的看法參考答案:B19.1954年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有以下部分條款:“三、協助國家機關,推動社會力量,實現國家關于社會主義工業化和社會主義改造的建設計劃。四、密切聯系群眾,向有關國家機關反映群眾的意見和提出建議。”由此可以看出A.政協是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關
B.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協成為各黨派的聯合執政機構
D.政協的職能發生了轉變參考答案:D考察新中國民主政治建設。在新中國成立后,政協代行人大的職責。在1954年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后,政協轉變成了政治協商會議的組織。職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故答案選擇D項。1949年召開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標志著政治協商制度初步建立,故B項不正確;1954年以前,政協代行人大職能,是人民行駛國家權力的機關,1954年后,政協成為各黨派參政議政的機構,故A、C項不正確。故應選D。20.第一次鴉片戰爭后,魏源編纂《海國圖志》一書介紹和評述西方的民主制度,認為西方政治制度的優點是:廢除了世襲制和終身制,打破了封建的家天下的局面;議員和總統皆自下而上地由民眾選舉,議會對于來自民間的意見,“眾可可之,眾否否之”。據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魏源認為君主制度不再適合中國B.魏源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C.鴉片戰爭后資本主義在中國迅速發展起來D.鴉片戰爭后中國的思想文化領域發生變化,主張向西方學習參考答案:D21.“君等四年以來之國恥紀念,至今仍有一線之良知、半腔熱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請父告基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國恥紀念日”。這集中體現了五四運動的什么精神?(
)
A、科學
B、自由
C、民主
D、愛國參考答案:D22.明朝建立后改元朝之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僅主管民政,又設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獄、都指揮使司掌軍政,為防止布政使司長官專權,每一布政使司又設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明朝以上舉措體現了A.削弱相權、加強皇權的意圖B.三權分立的民主化的特點C.宰相權力下放地方的趨勢D.制約地方、加強中央集權目的參考答案:D明朝將行省權力一分為三,同時每一布政使司又設左、右布政使各一人,是通過分割地方政府權力,從而實現制約地方、加強中央集權的目的。故答案為D項。這一舉措是針對地方采取的措施,與削弱相權無關,排除A項;這一目的是為加強中央集權,最終鞏固君主專制,與民主化無關,排除B項;C項材料不能反映,排除。點睛:明朝加強中央集權措施是廢行省、設三司,三司分別隸屬于中央有關部門,以這種方式將地方權力集中到中央。23.胡繩在《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中說:“從大革命失敗到抗日戰爭前夕這十年,是中國共產黨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斗爭并達到政治上成熟的時期。”對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政治上“成熟”的表現,理解錯誤的是(
)
A.根據國情,提出反帝反封建的奮斗目標
B.走“工農武裝割據”的正確道路C.形成了獨立自主解決本國革命實際問題的領導核心D.根據國內社會矛盾的變化,正確處理國共兩黨關系參考答案:A考點:新民主主義革命。“從大革命失敗到抗日戰爭前夕這十年”是指1927——1937年國共十年對峙時期,BCD都符合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政治上成熟的表現。A表述錯誤,根據國情,提出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奮斗目標是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中共此后與國民黨進行了第一次合作,開展了大革命,因此選A。24.有人說:“對于西方的挑戰,中國的反應之所以遲鈍,是由于中國社會在19世紀中葉面臨很不尋常的歷史環境。內部事務萬分火急,至于西方則可以暫緩二步”。對這句話判斷正確的是A.事實正確,觀點錯誤
B.事實正確,觀點正確C.事實錯誤,觀點錯誤
D.事實錯誤,觀點正確
參考答案:A略25.從甲骨的刻符、青銅器的銘文,到筆畫詳備的楷書,綴連成一幅生動的文字史畫嘗。觀察下圖,可以得出的準確認識是
楷體漢字執王臣劓甲骨文
A.楷體漢字形態直接演化于甲骨文
B.楷體漢字飛舞飄逸便于抒情達意C.甲骨文字是不可識讀的刻畫符號
D.甲骨文具有現今文字的某些特征參考答案:D26.1952年,我國進行了高等學校的院系大調整,大力發展工科院校,而綜合性院校則明顯減少。1953年,教育事業納入國家計劃軌道。1961-1963年,根據“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對教育事業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由此可見,新中國教育A.受到“左”傾錯誤較大影響B.教育目的具有時代性C.教育方針堅持“全面發展”D.側重政治而忽視科技參考答案:B材料所述1952年為滿足經濟建設的需要對教育進行了調整,1961年為適應八字方針的需要再度進行了調整,說明新中國教育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調整,B符合題意;A說法本身錯誤,材料反映的是正常的教育改革,不是左傾冒進的表現;全面發展材料無從體現,C不正確;材料沒有體現政治對教育的影響,D不正確。27.唐甄在《潛書》中說:“自秦以來,凡為帝王者皆賊也!”具有與唐甄這種政治思想相似的思想的是A.顧炎武
B.黃宗羲
C.王夫之
D.李贄參考答案:B黃宗羲的思想主張。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回憶、再現相關歷史基礎知識,解讀材料,獲取有效信息,認識歷史事物本質和規律,并作出準確判斷的能力。解讀題干材料,題干的核心意思,唐甄的觀點是反對君主專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具有這種思想的是黃宗羲。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中,黃宗羲公然宣稱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主張“天下為主,君為客”。故,本題正確答案選B。28.下列作品所對應的人文主義思想不恰當的一組是A.《最后的晚餐》揭示神性的善惡
B.《西斯廷圣母》表現人的慈愛和溫情C.《大衛》表現人的力量和英雄氣質
D.《蒙娜麗莎》表現人的美麗和幸福感參考答案:A人文主義。A項錯誤,根據所學的知識,《最后的晚餐》揭示人性的善惡,故選A。BCD項都是正確的。29.“是故明君制民之產,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樂歲終身飽,兇年免于死亡,然后驅而之善,故民之從之也輕。”上述言論體現了A.實行仁政緩和矛盾的儒家思想B.君民對立加強統治的法家思想C.“兼愛”“節儉”的墨家思想D.小國寡民無為而治的道家思想參考答案:A本題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材料的意思是:圣明的君主管之黎民的生產所得,一定使他們上能贍養父母,下能養活妻子兒女;年成好時能豐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至于餓死。材料體現統治者“君”對“民”的愛護,可以判定是儒家的主張。故選A項。30.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國政府提出了和平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這一方針出臺的背景是①中美關系的改善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創造了條件②世界形勢緩和,戰爭威脅消失③改革開放的中國需要穩定的社會環境④“一國兩制”成為海峽兩岸的共識A.①③B.②③C.③④D.①③④參考答案:A根據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的改善,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創造了條件,故①正確;②錯誤,錯在“戰爭威脅消失”,排除;改革開放后,穩定的社會環境為和平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條件,故③正確;“一國兩制”是80年代初形成,不是材料所說的背景,故排除④。所以答案選A。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2分)材料一、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從這里拉開序幕;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從這里開始形成;社會主義在遭受挫折之后開始在這里重新煥發生機。材料二、1978年,安徽發生特大旱災,鳳陽縣許多人都外出討飯了。沒有外出的小崗村農民感到與其坐等餓死,不如大膽想個辦法。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個夜晚,他們聚在一起,開了個秘密會議,寫下了保證書,決定包產到戶。材料三、1979年4月,中共中央工作會議期間,鄧小平對廣東省委主要負責人說:“劃出一塊地方,叫做特區,陜甘寧就是特區嘛,中央沒有錢,你們自己搞,殺出一條血路來。”材料四、改革開放邁不開步子,不敢闖,說來說去就是怕資本主義的東西多了,走了資本主義道路,要害是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判斷的標準,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計劃經濟不等于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于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和市場都是經濟手段。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材料五、改革開放以來,各種信用卡走進人們的生活。請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重大歷史事件?它作成了哪些決策使中國經濟“重新煥發生機?”(4分)(2)、閱讀材料二、三、四并結合所學知識歸納我國為搞活經濟采取了哪些重大舉措?(4分)(3)結合材料五和所學知識,分析信用卡出現的原因?(4分)參考答案: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孟子對于農商一列平視,從無重農抑商之主張。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無重農抑商之主張。有此主張并實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視農為“本富”,商為“末富”,所謂“崇本抑末”之思想,漸成為中國流行的經濟思想。——摘編自李劍農《中國古代經濟史稿》材料二隨著西漢社會經濟的發展,商人勢力逐漸膨脹……嚴重影響中央財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漢武帝令“初算緡錢”,向工商業主、高利貸者征收資產稅,并處罰資產或申報不實者。后又下令“告緡”,鼓勵民眾高發不如實申報的商人,結果“商賈中家以上大民破”。——摘編自邱樹森、陳振江《新編中國通史》材料三(宋)太宗淳化二年詔曰:“關市之租,其來舊矣……征算之條,當從寬簡。宜令諸路轉運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參酌裁減,以利細民”。又詔“除商旅貨幣外,其販夫、販婦細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財計,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稅。”——馬端臨《文獻通考》等(1)指出材料一中孟子和商鞅對“農商”的態度。商鞅持此主張有何目的?(2)指出材料二中漢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目的。(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宋代的商業發展狀況。參考答案:(1)態度:孟子:農商平等;商鞅:重農抑商。目的:保護小農經濟;商業與農業爭奪勞動力,影響農業生產;戰國時戰爭不斷,商業影響兵源;農業生產危及政權統治。(2)措施:征收資產稅(算緡),鼓勵告發不如實申報資產的商人(告緡)。目的:抑制商人勢力,增加財政收入。(3)狀況:城市經濟功能大大增強,商業活動突破了時間、空間的限制和政府監管;海外貿易更加興盛,港口繁榮;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詳解】第(1)問,“態度”,依據材料一信息“孟子對于農商一列平視,從無重農抑商之主張……有此主張并實行此政策者,始自商鞅”概括得出:孟子主張農商平等,商鞅主張重農抑商。“目的”,依據所學知識從保護小農經濟、商業影響農業生產、商業影響兵源、農業生產關乎政權統治等角度分析。第(2)問,“措施”,依據材料二信息“漢武帝令‘初算緡錢’,向工商業主、高利貸者征收資產稅……后又下令‘告緡’,鼓勵民眾告發不如實申報的商人”概括得出:征收算緡、告緡。“目的”依據材料信息“嚴重影響中央財政收入”并結合所學知識從抑制商人勢力、增加財政收入等角度分析。第(3)問,“狀況”,依據材料三信息“關市之租,其來舊矣……征算之條,當從寬簡。宜令諸路轉運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參酌裁減,以利細民”“除商旅貨幣外,其販夫、販婦細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州郡財計,除民租之外,全靠商稅”并結合所學知識從城市經濟功能大大增強、商業活動突破了時空限制、海外貿易更加興盛、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等角度分析。33.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國古代王朝的對外政策,服從于“以德撫遠”的政治目標,希望建構一個以中國古代王朝為中心,具有共同道義和文化基礎的穩定的國際體系。漢代外交“臨西海而望大秦”,使節出使各國,“遠人賓服”。唐代時,要求選派的對外使節,“到彼宜闡揚經典,使知大國儒教之盛”,都城長安各國使節云集。明初朝廷四處宣諭,“有貢必封”。清初,順治曾詔諭:“南海諸國,有能傾心向化、稱臣入貢者,與朝鮮一體優待。”從中國古代對外關系的成功經驗來看,建構東亞世界更主要是依靠先進的制度、法律、文化和技術,使得周鄰國家受到吸引而自愿輸入移植。中國古代王朝對外政策的基本點是和平的文化影響,而非武力的征服和領土的擴張;是國際體系的領導者和維護者,而非統治者和掠奪者。——摘編自韓舁《中國古代的外交實踐及其基本原則》等材料二: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清政府嚴詞拒絕英國遣使進京。庚申之役后,清廷被迫允準外國公使進京常駐,但對遣使駐外無意執行。1864年,總理衙門將系統介紹國際法的譯作《萬國公法》分發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駐外公使郭嵩燾使英。甲午慘敗,清廷被迫承認朝鮮為自主之國。庚子國變后,清廷廣興新式學堂,鼓勵有志青年留學西洋,新式人才逐漸成為駐外使臣來源的主流。1901年,清廷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首。1911年,外務部職能趨于簡化,“大臣掌主交涉,昭布德信,保護僑人傭客,以慎邦交”。——摘編自何新華《中國外交史(從夏至清)》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中國古代外交的特點。(2)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晚清外交所面臨的挑戰和對策,并結合所學知識,評述晚清政府的應對舉措。
參考答案:(1)①居于中心領導地位(形成朝貢體制);②以和平交往為主;③注重思想與文化影響;④以周鄰國家為主要交往對象;⑤是國內政治體制和政治理念的國外延伸。(2)挑戰:西方列強侵略,新式國際關系理論與外交原則強制輸入評述:從排斥到逐步接受西式外交理念;派遣駐外使節;培養新式外交人才;設立近代外交機構,精簡職能。推動了中國外交的近代化,有利于與國際社會的接軌,一定程度上為民國外交奠定了基礎;具有一定的被動性與保守性,未能真正實現對國家主權的維護。【詳解】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外交的特點、晚清外交所面臨的挑戰,主要考查學生對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聯系所學解決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無線電頻率管理匯報
- 采購合同模板大全
- 酒店預訂服務合同范本
- 企業合同風險防范:實戰技巧
- 2024濰坊市新航科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江西贛州三江高級技工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2024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工作人員招聘考試及答案
- 建筑設備租賃合同協議
- 原地舒展運動課件
- 蔬菜種子購銷合同書
- 川教版四年級《生命.生態.安全》下冊全冊 課件
- 鋼板樁支護施工方案完整版
- 機器學習 試卷2套
- IATF16949-2024 內部審核方案
- 電子商務師(三級)技能理論考試復習題及答案
- if函數的使用省公開課獲獎課件市賽課比賽一等獎課件
- 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及月調度記錄表
- HJ24-2020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輸變電
- CJT 186-2018 地漏 標準規范
- 河南省鶴壁市2023-2024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末數學試題
- 商務英語綜合教程4-Unit1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