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湖南省常德市陬市中學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月出龍門山王飛伊河向龍門奔涌過來,從對峙的兩山間穿流而過時,多了萬千的從容與虔誠。遠古的伊水流逝了曾經的歷史煙云,漾瀠的水氣中似乎又隱約著曾經步履蹣跚的文明。我在岸上臨流而坐,感受到今天的這條河流似乎是以一種朝圣的心態與我們對話。兩千余座石窟、十萬余尊佛像從北魏開始啟程一路逶迤走到唐的時空廊坊。一代復一代的工匠勒繩搭架在山崖釬鑿錘打,勞作的汗漬在衣衫上形成片片云圖,他們濕漉漉的發髻幾近浸透了半個洛陽城。諸佛、菩薩、羅漢、力士、夜叉、飛天……或立或坐或臥,姿態萬千,神情自若,即悲又憫,俯視世間蕓蕓眾生的喜怒哀樂……佛的目光要把這一切包容了,無論你是誰,從哪里來,在智慧與光明的化身面前,多舛的肉身就如一粒塵埃。光明使所有的物象透明空盈,苦思冥想日日追求的重如泰山的名利權勢,在此且放下。因為,你在佛的面前永遠是孩子。中華山河表里形勝,自然的奇跡似乎是頑皮的山鹿率性奔躍之后留下的斑駁蹄印。在龍門西山的半山崖上,有一個露天摩崖大佛龕,寺里“住”著盧舍那大佛。這是龍門石窟中最大的一尊佛像,通高五丈一尺多,單一只耳朵就長達兩米。盧舍那是佛的報身像,表示證得絕對真理獲得佛果而顯示了佛的智慧的佛身。盧舍那大佛的雙眼向下俯視,無論從任何一個角度仰視,都感覺與她的目光恰好交匯,似乎在啟示碌碌眾生,世間無數的爭端紛擾,在歷史面前,都將如同眼前的伊水,隨著歲月的流逝,滾滾而去。盧舍那的美麗無以倫比,是中國雕塑史上的一個標志,①那極具魅力的微笑,用任何華麗的語言來形容它都會顯得平淡而蒼白,一雙微笑的慧眼,直將你逼到心靈的湖底,你只有深深地去悟。在這樣的微笑面前,蒙娜麗莎也要退而卻步。今天的雕藝師提到唐代的圓刀刻法,往往會說到佛像衣紋流暢飄逸,力士夜叉突起的肌肉,充滿了雄壯的氣勢和奔放的力量。這些都是盧舍那大佛最顯著的藝術價值。被雕刻、被信仰的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造像石,②慈祥而自信地微笑著,那神態幾乎就是情滿中華的盛唐氣象。上世紀初,一些來到中國的西方探險家、漢學家卻虛懷若谷、獨具慧眼,他們用文化比較的思維,發現了龍門的雕塑之美。瑞典漢學家喜龍仁拿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作品和中國的佛像作比較。喜龍仁認為盧舍那大佛“幾乎沒有個性,也沒有顯示出任何用力的地方和任何欲求。主題的內在蘊涵顯示在藝術家的作品中。這是一件完美的藝術品,一種精神性的追求在鼓動著,并且感染著觀者。這樣的作品使我們意識到,文藝復興的雕刻雖然把個性的刻畫推得那么遠,其實那只不過是生命淵澤之上一些浮面的漪淪”。在喜龍仁的眼里,龍門的佛雕洞悉了世間的一切喜樂悲苦,無論它們的外部表情如何,我們都可以看出其靜穆與內在的和諧。因此,喜龍仁堪稱盧舍那大佛的“知音”。龍門的劫難是民族劫難的一個縮影。盧舍那在顫粟,承受著劫后余生;伊河默默流淌,如同長淚一行。上世紀三十年代初,美國人普愛倫來到龍門石窟,在賓陽中洞發現了兩幅浮雕。到北京后,普愛倫找到古董商行的岳彬。于是岳彬找人進行盜鑿。浮雕鑿下來后,都是碎塊,他們將其運到北京。經過拼接,這些浮雕被運往美國。浮雕在美國展出時,已經是千瘡百孔。身首異處的佛像浸透了淚水,這些飄零在異國的藝術珍品總讓人記起國家在貧弱時被欺凌掠奪的恥辱。盛唐是所有炎黃子孫乃至東方世界求遠的驕傲,但白居易一首《長恨歌》,就給其畫上了句號。站在詩人中間的一代女生武則天,其風流也被雨打風吹去。只有盧舍那始終坐在龍門的高山上禪定.一輪皎然的明月從盧舍那大佛的頭項升起采了,龍門像蓮花般潔白,伊河的水漾著兩岸入畫的山景,③那個感動了世界的盧舍那大佛的笑在月色里依然迷人。(有刪減)4.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先寫伊河、龍門,再寫龍門石窟群像,然后才呈現盧舍那大佛雕像,層層鋪墊,步步蓄勢,突出盧舍那大佛的重要地位。B.文章第一段寫到伊河以朝圣的心態與我們對話,其實這是作者心態的表現,表達了作者對龍門石窟藝術珍品的敬畏之情。C.文中“自然的奇跡似乎是頑皮的山鹿率性奔躍之后留下的斑駁蹄印”一句,運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形象地寫出了中華山河的奇異。D.作者引用喜龍仁對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和盧舍那大佛雕像的比較,是為了突出盧舍那大佛雕像的藝術價值已經超過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5.文中寫普愛倫盜佛的事件,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6.文中三處(序號①②③加點處)寫到了盧舍那大佛的笑,試結合全文,分別探析這三處“笑”的意蘊。參考答案:4.D
5.①通過普愛倫事件,側面襯托出龍門石窟藝術品的珍貴價值。②點明龍門的劫難是民族劫難的一個縮影,反思歷史,引人思考。③表達了對珍貴文物被欺凌掠奪的無限憤慨以及被摧毀得千瘡百孔的痛心。
6.①盧舍那大佛包容世間蕓蕓眾生的喜怒哀樂,是光明和智慧的化身,笑看無數名利權勢的爭端紛擾隨歲月而流逝。②盧舍那大佛慈祥而自信,是情滿中華的盛唐氣象的象征。③繁盛的朝代和權傾一時的皇帝化為歷史煙塵,但靜穆與內在和諧的盧舍那大佛卻永恒地留在人間。4.試題分析:此題考核對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與藝術特色的綜合賞析能力。答題時要求明確具體的考核的要點,然后結合文章內容判斷正誤,題中A項考核內容,B項考核情感,CD項考核手法,其中D項,“是為了突出盧舍那大佛雕像的藝術價值已經超過丈藝復興時期的雕刻”錯,應是喜龍仁認為盧舍那大佛雕像在某個角度比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要好,作者引用喜龍仁對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刻和盧舍那大佛雕像的比較,是為了印證龍門的雕塑之美。5.試題分析:這是一道分析文中的情節的作用的題目,要求答出“文中寫普愛倫盜佛的事件,的作用”,注意散文的特征“形散神聚”,所有的內容都指向“神”即文章的主題,此文主要寫“龍門石窟”,因此這一情節從內容上“側面襯托出龍門石窟藝術品的珍貴價值;點明龍門的劫難是民族劫難的一個縮影,反思歷史,引人思考”。從情感的角度“表達了對珍貴文物被欺凌掠奪的無限憤慨以及被摧毀得千瘡百孔的痛心”。點睛:分析文中的某情節的作用題目,首先要簡單的概括該情節,然后從內容和結構兩個方面分析作用,內容上主要是在人物的塑造和主旨的表達上體現,結構上注意前后的照應、情節的推進,還要注意一些手法,比如對比、襯托、抑揚等,此題主要從人物塑造、主旨的表達和情節的照應的角度進行分析。6.試題分析:這是一道概括文章的情節的內容,要求回答寫“大佛的笑的意蘊”,首先找到文章的句子,然后結合上下文分析其意蘊,注意根據文中的句子“似乎在啟示碌碌眾生,世間無數的爭端紛擾,在歷史面前,都將如同眼前的伊水,隨著歲月的流逝,滾滾而去”概括第一點;根據“那神態幾乎就是情滿中華的盛唐氣象”概括第二點;根據“龍門的佛雕洞悉了世間的一切喜樂悲苦,無論它們的外部表情如何,我們都可以看出其靜穆與內在的和諧”概括第三點。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①魯迅先生曾言:“并非人為美而存在,乃是美為人而存在。”這一論斷,概括了歷代美學家對于美的共同看法:美離不開人,有了人,世界才有美,美是人在對現實發生審美關系的過程中誕生的,人是這一審美關系的主體。“世界的美”不在于自然,而在于人。②人何以會成為“世界的美”?這就涉及人的本質問題。我們知道,人是一種有意識的“類存在物”,人的生命活動是有意識的。因為有意識,人不僅能認識到自身的主體地位,而且能認識作為客體的對象,在主體與客體之間建立起種種關系。這些關系,有的是實用性的,意在滿足生理的物質需要;有的是倫理性的,意在滿足群體的社會需要,如道德和法律的規范等等。這些關系,都是外在的,帶有強制性,顯得不自由。而審美關系則超越了這些關系,使主體和客體之間實現了一種非強制性的自由關系:主體對客體沒有實際利害的要求,只是某種形象的觀賞和精神上的滿足。美就誕生在這種自由性的審美關系之中。③只有擁有自由意識的人,才能和現實發生審美關系,因此,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當人尚處在動物式的自由生命狀態,還未能從物質性的需求中解放出來,也就是說,當人還是不自由的時候,他即便有了意識,也還不能審美。馬克思說:“憂心忡忡的窮人,對最美麗的景色都沒有什么感覺;販賣礦物的商人只看到礦物的商業價值,而看不到礦物的美。”其原因就在于憂心忡忡的窮人和販賣礦物的商人在美麗的景色和具有審美特質的礦物面前未能建立自由性的審美關系。正因為如此,所以美雖然產生于人與現實的關系之中,但它卻超越了這個關系,使人從現實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了。④從人類的精神發生史來看,人類的意識一方面把自己和客觀世界區分開來,建立了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另一方面,不斷加強了“類”的意識,在社會規范和公共意志上加強人與人之間的聯系。如,在史前時代,在人的生存理解與藝術想象的客觀化之間,更多地凸現出群體性的甚或社會性的精神意志,個人所能擁有的精神空間是極為有限的。這就意味著,史前藝術顯現出來的人類情感或想象,是群體性的情感和想象。即使到了新石器時代,原始科學和原始宗教得到進一步發展,但人類精神活動中的集體性力量還是占據壓倒一切的地位。正因為史前時代的藝術制作潛藏著鮮明的群體性傾向,所以,史前藝術的社會屬性是不言而喻的。格羅塞說:“無論什么時代還是什么民族,藝術都是社會的表現。”這就是說,美不僅不是自然的現象,而且也不是個人的現象,而是作為社會的人才具有的社會現象。⑤總之,美之所以是在人與人的關系中所產生和創造出來的社會現象,這是因為作為“世界的美”的人,不是孤立的個人,而是處于一定社會關系中的人。只有把人放在社會關系中,人才能創造美和欣賞美,并成為“世界的美”。(摘編自蔣孔陽《美學原理》)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并非人為美而存在,乃是美為人而存在”,魯迅先生的論斷強調了人在對現實發生審美關系過程中的主體地位。B.人類在認識客體的過程中與其建立了種種關系,并且在建立這些關系的過程中獲得了某種形象的觀賞和精神上的滿足。C.處在動物式的自由生命狀態的人,即使有了意識也沒有審美能力,美能讓他們擺脫動物式的自由生命狀態而獲得審美愉悅。D.史前時代的藝術美帶有鮮明的群體性傾向,這和人類把自己和客觀世界區分開來、建立了主體和客體的關系密切相關。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首先由魯迅的話引出論點,然后從人的本質、人類的精神發生史兩個角度闡述“世界的美”在于人的原因。B.②③兩段是遞進關系:先分析了作為主體的人和客體之間建立的種種關系,后闡述了人的自由性和產生美的關系。C.文章引用馬克思和格羅塞關于美的論述,論證了“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的觀點。引用名人的話增強了說服力。D.第⑤段是對全文的總結,再次強調了美是在人與人的關系中產生和創造出來的社會現象的原因,并且呼應文章開頭。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認為動植物也有像人一樣的美感,或者到人類出現之前的歷史中去尋找美,這些都是沒有意義的,因為美是對人而言的。B.憂心忡忡的窮人和販賣礦物的商人沒有從物質性的需求中解放出來,他們面對景色的美麗或礦物的美麗會無動于衷。C.我們欣賞史前藝術,如果試圖從史前藝術中尋找作者個人的情感寄托,尋找作者個人的精神空間,那是極難做到的。D.新石器時代,原始科學和原始宗教得到進一步發展,但依然沒有個人的藝術創作,因為集體性力量還占據最重要的地位。參考答案:1.A
2.C
3.D【1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篩選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應瀏覽選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B項,人類在認識客體的過程中建立的關系有強制性的不自由關系、非強制性的自由關系,只有在非強制性的自由關系中,人類才會“獲得了某種形象的觀賞和精神上的滿足”;C項“美能讓他們擺脫動物式的自由生命狀態而獲得審美愉悅”錯,原文是說“使人從現實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應指物質性的需求,同時,尚處在動物式的自由生命狀態的人沒有審美能力,既然沒有審美能力,美也就不可能幫助他們從現實的束縛中解放出來;D項“這和人類……密切相關”錯,史前時代的藝術美帶有鮮明的群體性傾向和人類不斷加強“類”的意識有關。故選A項。【2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論點、論據、論證以及論證結構等的把握,同時考查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辨析。答題時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之間的關系,論證方法的類型,重點考核為論點是否正確,論據證明的是什么觀點和論證的方法。C項,“文章引用馬克思和格羅塞關于美的論述,論證了‘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的觀點”錯,引用馬克思的話論證了“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有美”的觀點,而引用格羅塞的話則論證了“美是社會現象”的觀點。故選C。【3題詳解】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篩選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類題,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要死摳字眼;對詞語的解說要抓住本質,將解釋的含意放在被解釋的詞語處,看上下文是否連貫、恰當;尋求稱代詞與稱代內容的聯系,將稱代的內容代入原文理解,聯系全文的傾向性,檢查該解釋是否與全文保持一致。D項,“沒有個人的藝術創作”推斷過于絕對,原文只是說“即使到了新石器時代,原始科學和原始宗教得到進一步發展,但人類精神活動中的集體性力量還是占據壓倒一切的地位”。故選D。【點睛】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這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涉及的對象及要求,解答時要整體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把握作者的觀點態度等內容,尤其是對選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將題目材料信息帶入選文比對理解,要辨明檢索區間,確定對應語句,聯系上下文體會。看看有沒有曲解文意、張冠李戴、偷換概念、范圍縮小或擴大、混淆關系、輕重范圍失當、因果顛倒等問題。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夢里不知身是客清心
長長的靜默,風吹葉落。1973年3月6日,81歲的美國作家賽珍珠帶著滿腔遺憾和對中國無與倫比的思念與眷戀,永遠閉上了雙眼。自此,她傾情熱愛的第二故鄉——中國,與她天各一方。
1972年5月,收到拒絕她訪華的回信時,賽珍珠衰老孤獨的身體如同深秋的雨布,頃刻瑟瑟成薄涼。只是,誤會也好,曲解也罷,甚至連那些常人難以接受的人身攻擊,亦不能動搖她的“中國心”。她對中國的感情如同種子發芽生根,早已滲透到骨子里。
賽珍珠一生中的前40年,除去回美國上大學的4年和讀碩士學位的兩年,均在中國度過。她自小跟一位姓孔的先生學習“四書五經”,說中國話,寫中國字。童年的賽珍珠最喜歡聽奶媽講中國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這些口頭文學,對她以后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19歲那年,父親安排她回美國讀大學。在康奈爾深造時,她主修的是英文,論文卻洋洋灑灑地寫了《中國與西洋》。碩士畢業后,賽珍珠再次返回中國。在土地貧瘠的宿州生活了三年。其間,她接觸到許多目不識丁、辛勤勞作的中國農民,親眼目睹了他們如何在貧窮困苦以及天災人禍中不屈不撓地掙扎和拼搏。最可貴的是,她還盡可能深入中國民間,四處走訪,跟老百姓交朋友。因此,她對中國歷史和現狀的認識甚至不亞于許多中國作家。賽珍珠寫中國,純粹是出于對中國人民的關心、同情甚至是感恩。她曾說過:“我早已學會了熱愛中國農民,他們如此勇敢,如此勤勞,如此樂觀而不依賴別人的幫助。長久以來,我一直致力于為他們講話。”就這樣,賽珍珠懷揣一顆赤誠之心,為了表達對中國兄弟姐妹的摯愛深情,她主動承擔起“為民請命”的角色,成為中國人民和中國文化的“發言人”。
1919年,賽珍珠與丈夫來到金陵大學任教,在學校分配的一所小洋樓的閣樓上,她面向群山,文思泉涌,幾乎完成了后來為她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全部作品,這座洋樓現在仍然靜靜地立在南京大學北園的西墻根旁。
1931年,她以中國農民為題材的長篇巨作《大地》在紐約出版,引起轟動,她也在一夜之間名聲大振。1932年,《大地》榮獲普利策小說獎。1938年,她又榮獲諾貝爾文學獎。賽珍珠一生共創作了近百部文學著作。
接受諾貝爾文學獎時,賽珍珠在題為“中國小說”的演說中,向西方文化知名人士宣告:“雖然我生來是美國人,但恰恰是中國小說而不是美國小說決定了我在寫作上的成就。”接著,她如數家珍地闡述了中國小說的起源與發展演變及其特征,又詳細介紹了中國小說名著《水滸傳》《三國演義》和《紅樓夢》,最后,她由衷地說:“我想不出西方文學中有任何作品可以與它們相提并論。”
另外,在創作《大地》之余,她還花費5年時間,翻譯了中國古典文學名著《水滸傳》。雖然迄今為止已有多種國外譯本,但賽珍珠翻譯的《四海之內皆兄弟》無疑是最為準確、最有影響力的。
賽珍珠的文學創作不僅呈現給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并且她亦是第一個把中國農民放在跟西方人同等地位來描述的外國作家。這樣的言論,對現在而言,似乎沒什么大不了。然而,在當時那個對東亞充滿偏見的年代,卻可謂石破天驚。正如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瑞典文學院的頒獎詞所言:“賽珍珠的作品,為西方世界打開了一條路,使西方人用更深的人性和洞察力去了解一個陌生而遙遠的世界。”
賽珍珠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至今不衰,不僅源于她的文學成就,還在于她創立了世界首家無種族收養機構“歡迎之家”,為成千上萬名兒童提供了生活保障與資助。
由于各種原因,自1934年回到美國后,賽珍珠再沒踏上過中國這片令她日思夜想的故土。雖然她被稱做“大地之女”,然而她熱愛的大地卻不在腳下,而只能縈繞在夢里。夢里不知身是客,讀大學時,籍貫一欄她填的是“中國鎮江”。病逝后,按其遺愿,她的墓碑上沒有任何稱謂,只鐫刻著自己手書的3個漢字:賽珍珠。
(選自《讀者)2011年18期,有刪節。)(1)下列對傳記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當的兩項是(
)(5分)
A.雖然賽珍珠被稱為“大地之女”,但是自1934年回美國直到去世,她再也沒有踏上中國這片令她魂牽夢縈的故土。
B.賽珍珠是第一個把中國農民和西方人一視同仁的外國作家。這在當時充滿偏見的時代,具有石破天驚的作用。
C.在現在仍立在南京大學北園的西墻根旁的小洋樓的閣樓上,賽珍珠完成了贏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全部作品。
D.賽珍珠熱愛中國農民的勇敢、勤勞、樂觀而不依賴別人的幫助的精神品質,因而承擔起“為民請命”的角色。
E.即使受到誤會、曲解甚至人身攻擊,賽珍珠也沒有動搖“中國心”,因為她認為自己的一生都屬于中國。(2)賽珍珠對中國無與倫比的“傾情熱愛”表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6分)
(3)請結合文章內容說說賽珍珠在中國生活的40年間,哪些經歷為她取得的卓越文學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6分)
(4)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中說賽珍珠的作品“為西方世界打開了一條路”,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8分)
參考答案:(1)(5分)答D給3分,答E給2分,答A給1分,答CB不給分。(C過于絕對,遺漏“幾乎”。B原文是說西方人對東亞充滿偏見。A原文中的語意轉折并沒有包括“且1934年回到美國直到去世”的信息。)(2)①獲得普利策小說獎的長篇巨作《大地》以中國農民為題材。②讀大學時,籍貫填的是“中國鎮江”。③墓碑上鐫刻自己手書的3個漢字:賽珍珠。④1972年她申請訪華被拒后受到打擊。(答出三點即給滿分)(3)①“四書五經”的從師學習和奶媽講的中國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等口頭文學的影響。②廣泛閱讀中國小說并深入鉆研《水滸傳》《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名著。③深入中國民間,四處走訪并跟百姓交朋友。(4)賽珍珠在積累了中國的豐富生活經驗,了解到大量民間傳說和歷史故事等,更感悟到了中國農民在貧窮困苦以及天災人禍中表現出的不屈不撓的掙扎和拼搏精神,(以上4分)而且她用一片赤誠之心,以真誠平等為寫作原則,(2分)使她的作品很好地揭示了中國的現狀和中國文化的特點,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為世界人民了解中國,搭設了良好的橋梁,所以說她的作品為西方世界打開了一條路。(2分)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胡世寧,字永清,仁和人。弘治六年進士。性剛直,不畏強御,且知兵。除德安推官。岐王初就藩,從官驕,世寧裁之。遷廣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數殺掠吏民,世寧密檄龍英、知州趙元瑤擒之。母喪歸。服闋赴京。道滄州,流寇攻城急,世寧即馳入城,畫防守計。賊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遷江西副使。當是時,寧王宸濠驕橫有異志,莫敢言,世寧憤甚。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敕王止治其國,毋撓有司,以靖亂源,銷意外變。”宸濠聞,大怒,列世寧罪,遍賂權幸,必殺世寧。世寧已遷福建按察使取道還里宸濠遂誣世寧逃馳使令浙江巡按潘鵬執送江西鵬盡系世寧家人索之急李承勛為按察使,保護之。世寧乃亡命抵京師,自投錦衣獄。獄中三上書言宸濠逆狀,卒不省。系歲余,言官程啟充、徐文華、蕭鳴鳳、邢寰等交章救,乃謫戍沈陽。居四年,宸濠果反。世寧起戍中為湖廣按察使。尋擢右僉都御史,巡撫四川,以父憂歸。世寧風格峻整,居官廉,疾惡若仇,而薦達賢士如不及。都御史馬昊、陳九疇坐累廢;副使施儒、楊必進考察被黜;御史李潤、副使范輅為時所抑,連章薦之。與人語,吶不出口,及具疏,援據古今,洞中窾會。與李承勛善,而持議不茍合。始以議禮與張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寧不肯附會,論事多牴牾。諸大臣皆忌之。帝始終優禮不替。九年秋卒。贈少保,謚端敏。(選自《明史·列傳第八十七》,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世寧已遷福建按察使/取道還里/宸濠遂誣世寧逃/馳使令浙江巡按潘鵬執送江西/鵬盡系世寧家人/索之急/B.世寧已遷/福建按察使取道還里/宸濠遂誣世寧逃/馳使令浙江巡按潘鵬執送江西/鵬盡系世寧家人/索之急/C.世寧已遷/福建按察使/取道還里/宸濠遂誣世寧逃/馳使令浙江巡按潘鵬執送江西/鵬盡系世寧家人/索之急/D.世寧已遷福建按察使/取道還里/宸濠遂誣世寧逃/馳使令浙江巡按潘鵬執送江西/鵬盡系世寧/家人索之急/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弘治,是明孝宗朱祐樘的年號。年號,是我國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始于漢武帝。B.疏,又稱“奏議”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進言使用文書的統稱。疏的本意為“疏通”,這里引申為分條說明的文字。C.父憂,為“丁父憂”的省寫。“丁憂”,古代官員父母親去世后必須停職守制的制度,丁憂期間,丁憂人不準為官。D.謚,謚號,是古代君主、諸侯死去之后,根據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給予的一個寓含善意評價或帶有評判性質的稱號。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胡世寧通曉軍事。他的軍事才能在流寇攻打滄州時展現出來,流寇攻打滄州七天七夜,滄州城還是沒有攻破,最后,流寇被迫撤離。B.胡世寧疾惡如仇。他為人風格端莊、峻嚴,任廣西太平知府時,太平知州李浚幾次三番殺害吏民,掠奪財產,胡世寧率人逮捕了他。C.胡世寧不畏權貴。他果斷揭發寧王宸濠驕橫不法和造反的意圖,雖遭受迫害,并被關進監獄,也毫不屈服,他最后被諫官營救出獄。D.胡世寧舉賢薦才。即使他舉薦的人被罷官,考評中被黜斥,被當時大臣壓制,他還是連上奏章推薦,唯恐被舉薦的人仕途不通達。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道滄州,流寇攻城急,世寧即馳入城,畫防守計。(2)與人語,吶不出口,及具疏,援據古今,洞中窾會。參考答案:10.A
11.D
12.B
13.(1)(胡世寧)取道滄州時,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寧于是騎馬急速入城,幫著策劃守城的辦法。(2)(胡世寧)與人說話,嘴笨說不出什么,等撰寫奏章時,卻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1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首先要細讀所給文段,明確了解文意,然后根據文意進行判斷,本段話的大意為:世寧當時已升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還鄉。宸濠就誣蔑說他逃跑了,派人傳令浙江巡按潘鵬將他抓住送到江西來。潘鵬把世寧全家人關了起來,緊急追捕世寧。其中注意結合文言文行文的習慣,也可借助標志詞。本句中注意根據一些名詞,如“福建按察使”“宸濠”“浙江巡按潘鵬”“江西”“世寧家人”等即可做出判斷。11.試題分析:回答此類題目,必須熟記文學常識的主要內容,區分文學常識的概念,仔細察看題干中的修飾限制成分。解答此類題目,還可以結合該詞語所在的語段及具體語境分析。D項,是古代君主、諸侯、大臣、后妃等人,比如本文傳主胡世寧就是大臣。12.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內容歸納概括。其做法是,全面準確地把握文章的內容,并對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進行綜合性分析、判斷,進而推理概括。B項,“胡世寧率人逮捕了他”錯,應是“密令龍英、知州趙元瑤逮捕了他”。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文言翻譯要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同時注意字字落實。翻譯后的句子要通順,不能出現病句。第一句得分點:補充主語“胡世寧”;“道”,取道;“急”,猛烈;“畫”,策劃。第二句得分點:“與”,介詞,跟、同;“語”,說話;“吶”,嘴笨;“及”,等到;“援據”,援引、引證;“窾會”,要害。點睛: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于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參考譯文:胡世寧,字永清,(浙江)仁和人。弘治六年(1493)中進士。他性情剛直,不怕威脅,并且懂得軍事。被任命為德安推官。岐王初登王位,下屬官吏驕橫,世寧制裁了他們。他又升任廣西太平知府。太平知州李浚幾次三番殺害吏民,掠奪財產,世寧密令龍英、知州趙元瑤逮捕了他。母親死后他回家守孝。三年守孝完后又赴京候補。(胡世寧)取道滄州時,流寇正猛烈攻打州城,世寧于是騎馬急速入城,幫著策劃守城的辦法。流寇攻打了七天七夜,打不下來,才撤退走了。(他)升任江西副使。這個時候,寧王宸濠驕橫不法有造反的意圖,但是沒人敢說起此事,世寧惱火極了。正德九年(1514)三月就上書說“:(請)皇上命令寧王只治理自己的封國,不要干擾地方官府,以期鏟除作亂的根源,滅絕無法設想的禍變。”宸濠知道這件事后,大為惱火,就羅列了世寧的罪過,賄賂當權的寵臣們,非殺掉世寧不可。世寧當時已升為福建按察使,赴任途中取道還鄉。宸濠就誣蔑說他逃跑了,派人傳令浙江巡按潘鵬將他抓住送到江西來。潘鵬把世寧全家人關了起來,緊急追捕世寧。李承勛當時是浙江按察使,暗中保護了他。世寧于是得以逃脫到了北京,自己投案住進了錦衣衛的監獄。在監獄中他三次上書陳述宸濠大逆不道的罪狀,最后無人理會。關押了一年多,諫官程啟充、徐文華、蕭鳴鳳、邢寰等人遞上奏章搭救他,(才把他放出,)貶往沈陽戍守。過了四年,宸濠果然造起反來。世寧從貶戍地被起用,做了湖廣按察使。不久升任右僉都御史,前往巡撫四川,因為父親去世回鄉守孝去了。世寧為人風格端莊、峻嚴,居官廉潔,疾惡如仇,而推薦賢人卻唯恐他們仕路不通。都御史馬昊、陳九疇因罪被罷官;副使施儒、楊必進在考評中被黜斥;御史李潤、副使范輅被當時大臣壓制,他都連章推薦。(胡世寧)與人說話,嘴笨說不出什么,等撰寫奏章時,卻援引古今,常常切中要害。他和李承勛關系很好,但議論政事從不茍且迎合。起初議論“大禮”時他和張璁、桂萼意見一致,張璁、桂萼感激他,想拉他一把,讓他幫自己的忙,世寧卻不肯附和他們,議論政事常常和他們意見抵觸。朝中大臣都忌恨他。好在世宗皇帝對他始終恩禮不衰。九年(1530)秋天去世。被追贈為少保,謚號端敏。5.課外文言文松江府通判許君傳[
清]
劉大櫆許君諱曾裕,一字南湖,桐城人也。君少卓犖有大志,年甫六齡,值母病篤,即知長跪祖廟之前,禱求至十余日不倦。稍長,從塾師受學,聰穎出其輩類,與書無所不讀。然其尊府以直諒為族人所怨怒,興起獄訟,十余年而屈不可伸,遂發憤以卒。君抱病于中,復控于有司,又十余年,而理始得直。然君之精力壯志已消亡其過半矣。不獲已,乃入貲補官司得通判松江水利般政。松江地濱海,舊設巡海之船,其名曰烏船。向者,通判監修,上下多侵漁。其船遇風輒壞。君獨親自驗試,而其弊始除。先是,遠人負販至松江,松江奸民取其貨,而負其價直不還。君至,懲其尤狡黠者數人,而負販皆戴德感泣。松江河道細狹,易至填淤。填淤則舟楫不通,而民田亦無以灌溉。故冬日水涸,用挑浚之工,其費皆出自民間,積至巨萬。有司粗為興筑,而浮消其費大半。君獨以私一已之稇載①有限,而取萬民之膏血甚多,于心不忍。乃親量度深廣,使其工不得尺寸有差。民咸呼舞,以為數十年來所未有,因即河漘立石以紀其事。濱海失業之民多通海洋以逐利,禁之不止。君奉委巡察,而海船之私貨浮于口糧之外者至百余艘。君念窮民非有大奸宄,徒以無知嗜利而自致于紀之誅。必加詳報,則已雖然有獲賊之譽,而死者不可復生。因潛請于布政辰公,懇其寬貰。辰公察君愛民出中心之誠,深為激賞。將議遷除,而君以是年得疾,于六月十八日卒于公江之官舍,年五十有八。始君少時,懷奇負異,欲所建立于天下。士大夫與君相知者,咸度君當為朝廷顯用。而遭家多故,不得遂其所欲為。及其筮仕,秩居閑散,徙奔趨抑郁于群眾之中。既為方伯所知,庶幾有以展其足也,而遂死。豈其信有命邪?雖然,以君之施設與夫世之顯而力足有為者較焉,豈其有歉于彼邪?嗚呼,可悲也已!(選自《續修四庫全書·海峰文集》有刪節)[注]①稇(kun)載:滿載,這里指牟利多。1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值母病篤
篤:嚴重。B.向者,通判監修
向:先前。C.君奉委巡察
委:委派D.咸度君當為朝廷顯用
度:打算15.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遂發憤以卒
B.填淤則舟楫不通木欣欣以向榮
于其身也,則恥師焉C.因潛請于布政辰公
D.既為方伯所知月出于東山之上
秦王為趙王擊缶16.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一的項是(
)A.許曾裕從小聰穎異常,酷愛讀書,志向遠大;但年輕時由于家庭變故消耗了過多的精力,耽誤了仕途。B.許曾裕出任通判之職以后,清正為民,消除了公船私用造成的弊端;執法嚴明,讓外來商人感激涕零。C.許曾裕在一些人因無知貪利而違禁出海時,為使他們得到寬大處理而奔走,表現出愛民如子的仁厚品德。D.許曾裕渴望建功立業,但是命運不濟,有機會升遷時卻病故,未能盡展才華,作者對他充滿了同情與惋惜。參考答案:14.D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根據上下文語境,都推測許曾裕應當為朝廷重用。度:推測。15.A本題考查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A項兩個“以”都是連詞,相當于“而”,連接修飾語與被修飾語。B項第一個“那么”,連詞;第二個“則”,轉折連詞。C項第一個“于”,介詞,向;第二個“于”是介詞,從。D項第一個“為”,介詞,表被動;第二個“為”,介詞,替。16.B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外來商人感激涕零”的原因是“許曾裕出任通判之職以后,看到松江多事的百姓拿了小商販的貨,欠下小商販的錢卻不還。于是懲處到了約定期限不還錢,奸詐狡黠的幾個人,保護了外地的小商販利益”。6.文言文閱讀(16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題。李光弼幼持節行,善騎射,能讀班氏《漢書》。少從戎,嚴毅有大略,起家左衛郎。光弼以景城、河間兵五千入太原。前此,節度使王承業政弛謬,侍御史崔眾主兵太原,每侮狎承業,光弼素不平。及是,詔眾以兵付光弼。眾素狂易,見光弼長揖,不即付兵,光弼怒,收系之。會使者至,拜眾御史中丞。光弼曰:“眾有罪,已前系,今但斬侍御史。若使者宣詔,亦斬中丞。”使者內詔不敢出,乃斬眾以徇,威震三軍。至德二載,思明、希德率高秀巖、牛廷價將兵十萬攻光弼,時銳兵悉赴朔方,而麾下卒不滿萬,眾議培城以守,光弼曰:“城環四十里,賊至治之,徒疲吾人。”乃徹民屋為摞石車,車二百人挽之,石所及輒數十人死,賊傷十二。思明為飛樓,障以木幔,筑土山臨城,光弼遣穴地頹之。思明宴城下,倡優居臺上靳指天子,光弼遣人隧地禽取之。思明大駭,徙牙帳遠去,軍中皆視地后行。又潛溝營地,將沈其軍,乃陽約降。至期,以甲士守陴,遣裨校出,若送款者,思明大悅。俄而賊數千沒于塹,城上鼓噪,突騎出乘之俘斬萬計。思明畏敗,乃去,留希德攻太原。光弼出敢死士搏賊,斬首七萬級,希德委資糧遁走。初,賊至,光弼設公幄城隅以止息,經府門不顧。困解,閱三昔乃歸私寢。收清夷、橫野等軍。與九節度圍安慶緒于相州,大戰鄴西,敗之。光弼與諸將議:“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軍逼之。彼懲嘉山之敗,不敢輕出,則慶緒可禽。”觀軍容使魚朝恩固謂不可。既而思明援,光弼拒賊,戰尤力,殺略大當。會諸將驚潰,各引歸,所在剽掠,獨光弼整眾還太原。帝貸諸將罪。(節選自引《舊唐書·李光弼傳》13.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眾素狂易
易:輕視 B.乃斬眾以徇 徇:示眾C.乃徹民屋為摞石車
徹:修補 D.彼懲嘉山之敗 懲:忌憚14.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光弼用兵有謀略的一組是(
)(3分)①若使者宣詔,亦斬中丞
②光弼遣穴地頹之③又潛溝營地,將沈其軍
④光弼設公幄城隅以止息⑤不如起軍逼之
⑥獨光弼整眾還太原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②④⑥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他年幼即能讀史書,具有良好的品行與節操,年輕從軍,擅長騎馬射箭。B.他率兵入太原,侍御史崔眾傲慢無禮,不按朝廷命令馬上交付兵權,李光弼將其捉拿關押,并頂住壓力將其斬首。C.太原守衛戰,在敵眾我寡的緊急情況下,他鎮定自若,力排眾議,不死守城池,用靈活的戰術擊敗敵人,成功解圍。D.圍攻安慶緒一戰,眾將不聽從李光弼的建議,即在敵我殺略大當狀態下,李光弼尚能整軍還太原,而其他眾將潰不成軍,皇帝降罪于眾將。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7分)(1)思明為飛樓,障以木幔,筑土山臨城,光弼遣穴地頹之。(3分)(2)思明勒兵魏州,欲以怠我,不如起軍逼之。彼懲嘉山之敗,不敢輕出,則慶緒可禽。(4分)
參考答案:
【附文言文翻譯】李光弼年幼即有良好的節操和品行,擅長騎馬射箭,能通讀班固的《漢書》。年輕時即從軍,嚴謹剛
版權所有:高考資源網()
略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選話題,另寫兩句話,要求內容貼切,句式與示例相同。(4分)
真理是燦爛的,只要給它一個罅隙,就會照亮整個田野。
參考答案:
8.下面是某班級春游活動的構思框架,請把這個構思寫成一段話,要求內容完整,表述準確,語言連貫,不超過75個字。(6分)參考答案:本次春游全班分為5個小組,以組為單位準備所需物品,要求人人參與,組長負責協調;各組拿出美食進行班級評比,并參加游藝活動。(60)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圖表類的圖文轉換的語言表達運用能力。應根據圖表的框架結構,按照合理順序進行概述。例如,可以按先從“框架”最底部的“春游分五組”說起的先總后分順序,也可按先從“框架”上部的“人人參與”等項目說起的先分后總的順序。圖表在“春游分5組”這個大圓圈下分為“小組”和“班級”兩個中圓圈,然后這兩個中圓圈又分別包括“物品準備”“人人參與”“組長協調”和“美食評比”“游藝活動”幾個小圓圈。題目要求將這些內容組成一段話,而且不能超過75個字。組織答案時應先指出這是一次春游活動,然后講春游的分組情況及其他要求。【考點定位】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能力層級為表達運用E。【技巧點撥】圖表類的圖文轉換題的答題技巧:①對圖表基本內容進行概述:要忠實于圖表,不要想象或虛構,主語一般是題目的調查對象,謂語部分概括主要數據的變化。一般用主謂句陳述。②第二問一般問從該圖中得出什么觀點或結論。答題要思考比較數字后得出的結果+調查的目的或調查得出的結果所蘊含的意義。答案用語不能離開調查的對象、目的,可優先選用題干(表題)中的詞語。例如本題中的詞語“物品準備”“人人參與”“組長協調”和“美食評比”“游藝活動”等。9.閱讀下面《孟子》選段,回答問題。孟子曰:“仁,人心也;義,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①,非疾痛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微生物檢驗常識考核試題及答案
- 2025年證券從業資格證考試專業試題及答案
- 關注網絡環境下的學生品德教育計劃
- 采購與供應鏈協同創新激勵機制重點基礎知識點
- 2025年考試內容解析證券從業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專業考試結構詳細解讀試題及答案
- 心態調整銀行從業資格證試題及答案
- 深度備考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注冊會計師考試最佳實踐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信息溝通機制試題及答案
- 公募基金培訓
- 殘疾學生送教上門工作手冊
- 北京市某別墅裝修改造工程施工組織設計
- JJF(紡織)064-2013織物防鉆絨性試驗儀(摩擦法)校準規范
- GB/T 34571-2017軌道交通機車車輛布線規則
- GB/T 11834-2011工農業機械用摩擦片
- 低壓配電箱安裝使用說明書A
- 藥品零售企業許可事項申請表模板
- 經尿道前列腺剜除術講解
- 食材配送價格表
- 物業公司xx年度收支情況公示模板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