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河南省開封市第十八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河南省開封市第十八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河南省開封市第十八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河南省開封市第十八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河南省開封市第十八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河南省開封市第十八中學高三歷史月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史記》《漢書》等史籍都記載,秦始皇陵在秦末曾遭火焚。有的專家懷疑史籍記載的真實性。最終通過對兵馬俑一、二號坑的發掘發現,俑坑有黑色木炭遺跡,經推證是遭火焚燒后造成的。這說明A.考古發掘依賴于史籍記述B.考古發掘才能證明史籍記述真偽C.歷史文獻記載都真實可信D.考古發掘與文獻記載可相互印證參考答案:D材料信息是《史記》《漢書》等史籍文獻記載和考古發掘進行了相互印證,故D項正確;A項明顯不符合材料內容;證明史籍記述真偽不一定非得考古發掘,故B項錯誤;C項不符合史實,因為文獻記載不一定正確。2.右圖是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就職典禮演出上發表講話時拍攝的、以林肯紀念雕像為背景的照片,被稱為具有深刻歷史寓意的“千古絕唱”。這張照片的深刻歷史寓意是

A.兩者都是美國最偉大的總統

B.奧巴馬直接受益于林肯廢除黑人奴隸的政策

C.美國民主制度的日益完善

D.黑人正式成為美利堅民族的一員參考答案:C3.20世紀30年代初,國民政府與列強談判后頒布了一系列進出口新稅則,將進出口稅分為了7.5%到50%哄14級累進稅率,打破了“值百抽五”的不分等級的舊稅率。這種變化使中國A.政府財政大幅度增加B.民族工業得到充分保護C.關稅自主得到了恢復D.基本掌握海關行政管理權參考答案:A根據材料“累進稅率”與“不分等級的舊稅率”相比,稅率大大提高,因此可大幅度增加政府財政,故A項正確;“民族工業得到充分保護”說法過于絕對,故B項錯誤;材料反映了20世紀30年代的國民政府改訂新約運動,但不能說明關稅自主得到了恢復,故C項錯誤;材料未涉及海關行政管理權的問題,故D項錯誤。故選A。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20世紀30年代初……累進稅率”,學生應該結合所學知識從“累進稅率”與“不分等級的舊稅率”的區別入手,即可排除無關選項,得出正確答案。4.1916年1月,陳獨秀在《青年雜志》撰文稱:“個人之人格高,斯國家之人格亦高。個人之權鞏固,斯國家之權亦鞏固。而吾國自古相傳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陳獨秀意在A.主張國家至上B.批判封建倫理C.反對西方民主D.傳播馬克思主義參考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可知陳獨秀認為封建社會儒家倫理道德壓制中國人的人格發展,進而不利于國家鞏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倫理道德,B選項符合題意。材料不能體現國家至上的說法,A選項排除。陳獨秀肯定西方的民主、科學,C選項說法錯誤。材料與傳播馬克思主義無關,D選項排除。5.魯武公九年,魯武公帶著大兒子姬括、小兒子姬戲到鎬京去朝拜周宜王。周宣王很喜歡小兒子姬戲,就要魯武公立姬戲為嗣君,做魯武公的接班人。結果魯武公按周宣王命令立姬戲為嗣君,即魯懿公。材料反映出A.當時宗法制已很難得到實行B.姬括會成為當時魯國的小宗C.周宣王在諸侯王中的威信將會更高D.統治者個人好惡是西周時期立嗣君的主要標準參考答案:B6.錢穆在《國史新論》中論述古代某一制度時說“自經此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會,窮苦子弟,棲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躍登上第”。有關這一制度的說法正確的是A.這一制度是指九品中正制 B.該制度分割相權,加強君主專制C.該制度下選官重視品行 D.該制度促進貴族社會向平民社會的轉變參考答案:D本題考查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旨在考查學生解讀信息,調動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材料強調此制度實施后,“平民社會,窮苦子弟”,“也可躍登上第”,聯系所學知識可知,此制度為科舉制,促進貴族社會向平民社會的轉變,D項正確。九品中正制度靠家族門第做官,A項與材料旨意不符,排除。B項與此無關,排除。科舉制選官注重才能和學識,C項排除。7.《三國志》載,東吳孫休(公元235一264年在位)在詔令中說到,“自建興以來,吏民……去本就末,不循古道”“自頃年以來,州郡吏民及諸營兵……皆浮船長江,賈作上下”。由此可知A.重農抑商的經濟政策發生動搖

B.人們經商逐利的商業意識濃厚C.官吏涉足工商業活動滋生腐敗

D.三國時期的商品經濟發展較快參考答案:B【試題解析】材料文字“去本就末,不循古道”指的是棄農經商的現象。材料沒有反映出政府重農抑商經濟政策的變化,A項排除;“州郡吏民及諸營兵”說明了人員的廣泛性,證明人們的商業意識濃厚,B項正確;材料沒有反映出政治滋生腐敗,C項排除;材料只體現出吳國商品經濟發展較快,沒有體現三國時期,D項排除。故選B。8.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在浙江烏鎮舉行,大會的主題是“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關于計算機和互聯網的發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A.計算機網絡大大縮小了全球空間距離B.1946年,美國研制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C.1990年中國第一條互聯網專線正式開通D.中國農村網民規模增速遠遠超過城鎮參考答案:現代信息技術;現代中國大眾傳媒的發展——互聯網發展計算機網絡大大縮小了全球空間距離符合信息時代的史實,故A項正確,不符合題意;1946年,美國研制出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故B項正確,不符合題意;1993年中國的第一條互聯網專線正式開通,故C項錯誤,符合題意;中國農村網民規模增速遠遠超過城鎮符合史實,故D項正確,不符合題意。C9.古代典籍《尚書》記載:“罪疑惟輕,功疑惟重,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經,法律規定)”《查士丁尼民法大全》規定:“不得基于懷疑而懲罰任何人……與其判處無罪之人,不如容許罪犯逃脫懲罰”。由此可見,兩則材料都A.反映了重罪輕判的理念B.體現了一定的理性色彩C.表明了法律的寬松靈活D.違背了法律至上原則參考答案:B【詳解】根據材料“罪疑惟輕”“不得基于懷疑而懲罰任何人”可知二者均重視證據的作用,體現了一定的理性色彩,故B項正確。材料反映的是對嫌疑罪的判定,沒有體現重罪輕判的理念,也不能體現法律的寬松靈活,故AC項錯誤。材料沒有涉及法律至上的原則,故D項錯誤。10.20世紀八十年代的上海不僅繼續使用糧票,也出現了新發行的股票,這反映出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確立

B.經濟管理體制趨向多樣化C.計劃經濟的盛行

D.上海引領經濟改革潮流參考答案:B結合所學知識,材料中的糧票是計劃經濟時代的反映,股票則是發展市場經濟的表現。故二者的并存體現了當時的上海經濟管理體制的多樣化。故選B。A、C、D三項均無法全面體現材料內容。故選:B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準確描述和解釋歷史事物的特征。11.“8世紀上半葉①,查理馬特進行了“采邑改革”②,形成了封建等級制度③,促進了西歐封建制度的發展④。”以上內容中屬于客觀表述的是A.①B.②C.③D.④參考答案:A8世紀上半葉這是對時間的客觀表述,不涉及主觀意志,①符合題意,故選A;“采邑改革”這是他人對查理馬特改革的概括,“形成了封建等級制度”“形成了封建等級制度”,這是后人對查理馬特改革的評價,都帶有主觀意志,不屬于客觀表述,排除②③④,排除BCD。12.明清的鄉試和會試,考試內容除了經義和八股文外,還有史、策、論、判、詔誥表乃至律詩等。“凡對策須參詳題意,明白對答,如問錢糧即言錢糧,如問水利即言水利……不許敷衍繁文。”這反映了A.選才標準的根本變化B.經世致用思想的內涵C.商品經濟的發展繁榮D.宋明理學地位的鞏固參考答案:B材料“明清的鄉試和會試”“凡對策須參詳題意,明白對答,如問錢糧即言錢糧,如問水利即言水利”反映了明清時期科舉制考試的內容除了經義和八股文外,還增加了經世致用的思想,故B項正確;A項說法錯誤,錯在“根本變化”;材料中沒有體現出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宋明理學的地位,故CD項排除。13.下表反映了金磚國家在全球主要指數的排名情況。據此可知,金磚國家()A.瓦解了世界經濟舊秩序B.在全球經濟中絕對優勢明顯C.經濟發展有較高相似D.加速了世界經濟區域化進程參考答案:C

從材料反映的金磚國家在全球主要指數的排名情況來看,在多項指標中金磚五國的指數均比較接近,說明金磚國家的經濟發展有較高的相似度。故答案為C項;A項不符合史實,經濟舊秩序仍然存在,排除A項;材料沒有反映金磚五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故B項排除;金磚五國并沒有形成一個區域性經濟集團,對世界經濟區域化進程沒有特別的影響,排除D項。14.中國共產黨主辦的《新華日報》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論《民主巨星的隕落:悼羅斯福總統之喪》中評價說,羅斯福“用大無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過了危機,安定了國民生活”。材料中的社論把羅斯福譽為“民主巨星”的依據是()A.羅斯福進行了民主改革,使得美國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B.羅斯福新政使美國避免了走上法西斯專政道路的危險C.羅斯福采取干預經濟的政策,向社會主義靠攏D.羅斯福開創了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新模式參考答案:B15.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埃及的落后面貌。在他統治期間,工業發展的重點是(

)A.制糖業

B.機器制造業

C.軍事工業

D.造紙業參考答案:C16.下表內容主要反映了唐朝科舉出身者與官僚的來源統計表

大士族(%)中小士族(%)寒素(%)科舉出身者來源691318官僚來源66.212.321.5A.士族通過文化優勢保持政治優勢

B.科舉制的選官標準沒有得到落實C.科舉制選拔的范圍和人數很有限

D.自然經濟阻礙了封建文化的推廣參考答案:A【試題解析】據材料獲悉科舉出身者和官員來源士族均占80%左右,即士族憑其文化優勢保持政治優勢,故A項正確;不管是大士族、中小士族,還是寒素為官均是科舉制選拔的,故B項錯誤;材料數據只是百分比,看不出科舉制選拔范圍和人數很有限,故C項錯誤;材料沒有自然經濟阻礙封建文化的推廣相關信息,故D項錯誤。17.圖為非洲語言分布圖,造成這樣分布的歷史原因是:A.代議制適合非洲B.非洲的教育基礎薄弱C.工業革命的不斷發展D.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擴張參考答案:D西方殖民者在侵略擴張時都在非洲推廣自己的語言,所以才造成了這幅非洲語言分布圖,選D是符合題意的,正確;材料根本就不涉及代議制,也未體現出非洲的教育基礎薄弱,所以選項A、B不符合題意,排除;非洲語言分布圖和工業革命毫無關聯,選項C不符合題意,排除;故本題選D。18.“正是這個設計……使這個稚嫩的國家在草莽中崛起,迅速成為也許你不喜歡但卻不能輕視的超級大國。這樣一個精巧的設計,在二百年前由一群蠻荒大陸上的‘鄉巴佬’創造出來,實在是令人驚嘆不已。”這段話稱頌的“設計”應是

A.英國的《權利法案》

B.德國《德意志帝國憲法》

C.美國的1787年憲法

D.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參考答案:C19.1937年11月13日國民政府發表自上海撤退之聲明:“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筑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這可以說明當時①國民政府實行全面抗戰路線②

國人民族意識空前增強③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④中國軍隊殊死抗擊日軍進攻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參考答案:C20.1961年,國家規定“在農村集市上出售的農產品,可以由出售的人白己決定出售價格,可以買賣雙方自由議價,國家收購這些產品,也應當按集市上自然形成的價格收購”。這可以佐證當時我國A.對國民經濟的調整B.城鄉經濟政策寬松C.農村經濟結構改變D.經濟體制發生變化參考答案:A在做此題時需要注意的是1961年城鄉經濟政策尚未寬松,農村經濟結構也尚未改變,經濟體制也未發生變化,但可以在農村集市上出售的農產品等屬于國民經濟實行的調整方針,即只有選A是符合題意的,正確。21.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國有三張“名片”:一是絲綢,二是瓷器,三是茶葉。這主要表明古代中國①自然經濟長時間內沒有根本性突破

②東西方的交流渠道不暢通③古代手工業發展水平在世界領先

④在對外貿易中中國一直居出超地位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②③④參考答案:C手工業的發展。材料中所提到的中國的名片都是古代中國自然經濟條件下的產品,故能表明①;所述三種手工業產品都是中國的“名片”,則可以表明中國古代的手工業技術世界領先,故說明③正確,材料不能說明和反映出②④,故選C。22.右圖是讓·奧古斯特·安格爾于1827年創作的《荷馬禮贊》。畫面中央畫的是勝利女神,由她將月桂桂冠截在了盲詩人荷馬的頭上。荷馬腳下的兩個人像,是《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中的人物。在他們的兩旁安排的是著名的詩人、哲學家、畫家、雕塑家、建筑家、音樂家、軍人等。該美術作品屬于A.新古典主義 B.浪漫主義C.現實主義 D.現代主義參考答案:A23.2016年11月,中辦、國辦對農村土地產權制度改革做出新部署,印發了《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對堅持土地集體所有權根本地位、嚴格保護農戶承包權、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完善“三權”關系作出了具體規定,這種“三權分置”制度:A.是農村生產關系的一種根本性變革B.順應了發展現代農業的趨勢C.是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全盤否定D.從法律上肯定了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參考答案:B據材料“堅持土地集體所有權根本地位、嚴格保護農戶承包權、加快放活土地經營權”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三權分置”制度仍然堅持土地集體所有權,故不是農村生產關系的一種根本性變革,故A選項錯誤;“三權分置”制度進一步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解放了生產力,順應了發展現代農業的趨勢,故B選項正確;“三權分置”制度是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繼承與發展,故C選項錯誤;“三權分置”制度仍然堅持土地集體所有權,不是農民對土地的所有權,故D選項錯誤。故選B。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緊扣材料關鍵信息:“三權分置”制度。再結合所學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相關知識,明確“三權分置”制度仍然堅持土地集體所有權,同時進一步解放了生產力,據此即可正確判斷。24.1888年,清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條鐵路,慈禧太后因火車司機坐在自己前面開車,棄用了從德國引進的蒸汽機機車而改用太監牽拉。這說明A.頑固勢力拒絕引進西方科技B.封建等級制度阻礙社會發展C.清朝天朝大國思想根深蒂固D.封建迷信阻礙近代科技傳播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慈禧太后因火車司機坐在自己前面開車”體現了封建等級觀念,最終蒸汽機車變為太監牽拉,說明了這種等級觀念阻礙了科技和社會的發展。A錯誤,蒸汽機車的出現說明并沒有拒絕引進西方科技。C錯誤,材料無法體現。D錯誤,材料并沒有反映迷信思想。考點: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交通、通訊工具的進步.影響因素25.15.“……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于其自身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被別人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要有勇氣運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內容應是A.宗教改革B.文藝復興C.啟蒙D.空想社會主義參考答案:解析:此題考察第4分冊第6課啟蒙運動的內容。主要是材料中:運用自己的理智,可以看出正是啟蒙運動中“獨立的思考,建立合乎理性的社會和國家”,理性成為衡量事物的唯一標準。故選C。26.“羅馬法”不僅對羅馬歷史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而且在世界法制史上占有重要的歷史地位。公元前509年,羅馬共和國建立。從羅馬建國到公元前3世紀,羅馬產生的法律統稱為公民法。其包括:(

①習慣法

②自然法

③萬民法

④十二銅表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④參考答案:D27.據1882年9月《申報》記載:“即如公司一端,人見輪船招商與開平礦務獲利無算,于是風氣大開,群情若鶩,期年之內效法者十數起。每一新公司出,千百人爭購之,以得票為幸”。這種現象說明了(

)A.政府放寬對民間辦廠的限制

B.洋務企業的近代化因素增多C.社會各界支持集股籌資企業

D.國人受到新型商業模式利潤的刺激參考答案:D考點:本題考查中國近代工業的發展。依據材料的描述可知,由于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民用企業獲利很大,因而只要有新公司出來,人人即爭購其股票,以求通過公司的形式獲得更多的利益,因此選擇D項。A項在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材料沒有反映B項的信息;材料明確說明是新的公司出來后,與C項人們集資籌建企業(公司)的含義不同。28.“一五”計劃期間,由于市場機制與過高的經濟增長指標及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在資源配置方面發生矛盾,以及國際環境等主客觀原因,直接導致了A.全面急進的社會主義改造 B.大量引進蘇聯的資金、技術與管理經驗C.頒布憲法,推進政治體制改革 D.中共八大的召開參考答案:考點: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實踐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一五計劃,旨在考查再認再現相關所學的能力。根據題干中“由于市場機制與過高的經濟增長指標及優先發展重工業戰略在資源配置方面發生矛盾,以及國際環境等主客觀原因”可知這種過高的指標會導致急于冒進的社會主義改造,符合題意的是A項;BCD項不是題干中“直接導致”的后果,排除。答案:A29.19世紀中期以后,中國市場上的洋貨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雖窮鄉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這種狀況表明A.中國市場由被動開放轉為主動開放

B.商品經濟基本取代自然經濟C.日常生活與世界市場聯系日趨密切

D.中國關稅主權開始喪失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雖窮鄉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說明中國的生活用品都被外國市場占領,日常生活也融入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A選項說法錯誤,此時的中國依舊是在被迫開放的時期,資本主義對中國的經濟入侵逐漸深入;B選項時間點與歷史不符,小農經濟在此時依舊影響著中國人;材料體現不出關稅的問題,且開始喪失關稅自主權是在鴉片戰爭后,時間點上也不符合,D選項。考點: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和民族工業的興起·影響30.右圖反映的情景應是哪一次列強侵華戰爭帶來的影響A.中英鴉片戰爭

B.第二次鴉片戰爭C.中日甲午戰爭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參考答案:C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13分)中華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形成了極其深厚的政治傳統。這些傳統,無論是其精華,還是其糟粕,都是我們在現代化進程中無法回避的重大歷史課題。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以文治來說,在古代中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多民族國家,要維持社會的穩定與秩序,必須要有一套為大多數社會成員所認同的基本價值體系,有一個具有權威性的主流意識形態,同時,要實現文明的傳承和發展,也需要政府的強勢介入,發揮組織和引導作用。但也要看到……在具體實踐中,它往往表現為對人性的摧殘,對個性自由的限制,對真理探索的阻遏。——《中國古代政治的三大傳統》材料二、近代中國百年政治文明發展和轉型的歷程是艱難曲折的,然而,正是這曲折歷程所形成的歷史積淀、制度積淀和精神積淀卻成為今日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重要資源。從近代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實踐的破產中,中國共產黨深深地意識到:中國實現民主共和的理想必須與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緊密結合。——《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材料三、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既克服了三權分立模式互相扯皮、效率低下的弊端,也借鑒了它職權清晰、便于監督的優點。——《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歷史與發展》既避免了多黨競爭、相互傾軋造成的政治動蕩;又避免了一黨專制、缺少監督導致的種種弊端。我國政黨制度的巨大優勢就在這里,同國外一黨制和多黨制的根本區別也在這里。——《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材料四、國學大師錢穆說,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縱然有些可以從國外移來,也必然先與其本國傳統,有一番融合溝通,才能真實發生相當的作用。要實現中國的民主化,我們首先要認識和了解祖宗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智慧。在此基礎上,再去認識西方的政治制度,將適合中國國情的部分移植過來。請回答:(1)根據材料一,指出為何將“文治”視為中國古代政治的三大傳統之一?(2分)采取了哪些措施來實現有效“文治”的?(2分)(2)材料二對近代中國政治文明作出了怎樣的評價?(3分)(3)根據材料三,概括現代中國民主政治的特色。(2分)(4)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近現代中國的民主政治歷程是如何印證材料四的觀點的?(4分)參考答案:(1)鞏固多民族國家的統一;穩定社會秩序;弘揚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利于文明的傳承。借用行政手段,發揮政府的力量;文化專制,科舉取士,強化儒家思想等。(4分)(2)歷程艱難曲折;破產;為后世提供積淀;沒有將實現民族獨立作為前提保障。(3分)(3)人民民主、民主集中(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2分)(4)近代資產階級照搬西方的君主立憲制、民主共和三權分立制,都未真正實現政治民主化。新中國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民族區域自治制、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既參照了中國古代政治的集中,又參照了近代中國、西方的民主法治,在傳承文明、學習西方、立足國情、有所創新的基礎上形成了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4分)32.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凡商旅所有必賣于市易,或(非)市肆所無必買于市易”,真正達到了“盡收天下之貨,自作經營”的目的。其時,市易司甚至連果實之類都自作經營。——程念祺《中國歷代變法類型及其成敗》材料二、用限制商人獲利、控制市場流通的手段,使稅收物資的調撥與運輸體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就近與低價,這叫徙貴就踐,用近求遠。——樊樹志《國史十六講》材料三、(蘇)轍曰:“以錢貨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為利也。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法不能禁。錢入民手……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逾限,恐鞭捶必用,州縣之事不勝煩矣。”——《續資治通鑒》(1)上述三則材料反映出王安石變法中哪幾項措施?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產生的積極效果。(9分)(2)結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當今政府經濟工作的看法。(6分)參考答案:王安石變法試題分析:(1)第一小問措施,據材料一“市肆所無必買于市易”可見是市易法,材料二“使稅收物資的調撥與運輸體現最大的經濟效益”可見是均輸法,材料三“以錢貨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可見是青苗法。第二小問積極效果,根據所學知識,王安石這些措施,能夠打破大商人對市場和流通的壟斷,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減輕人民負擔。(2)6分的題要求答出三點看法,在政府與市場關系上,政府不能干預太多;政府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經濟政策;材料三中“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法不能禁”說明改革要完善監督機制;王安石關注民生的初衷值得肯定。(1)措施:市易法;均輸法;青苗法。(3分)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對市場和流通的壟斷;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有利于減輕人民負擔。(6分)(2)看法:政府不能壟斷市場,越位經營;制定科學合理的經濟政策;完善監督機制;關注民生。(答出其中任意3點即可得滿分6分)33.“中體西用”后久被指為包庇封建,其實,那個時候的中國,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頑梗的士人在封建主義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啟錮閉,引入若干資本主義文化,除了“中體西用”還不可能提出另一種更好的宗旨。如果沒有“中體”作為前提,“西用”無所依托,它在中國是進不了門,落不了戶的。——陳旭麓《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根據材料中體現出的評價方法,任選下列表中的兩種觀點進行評價。(要求:觀點清晰,史論結合)參考答案:參考答案:美國1787年憲法:該觀點只看到憲法的不足之處,但卻忽略了當時美國建國之初內憂外患的嚴峻形勢,1787年憲法在當時確立了聯邦政體,保障了民主制度,扭轉了美國的內外交困的局勢,推動了美國經濟政治的發展。一五計劃:該觀點只看到一五計劃片面發展重工業的弊端,但卻忽略了當時中國處于資本主義國家封鎖包圍、重工業基礎極其薄弱的社會背景,沒有看到一五計劃對于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奠基作用。光榮革命:該觀點只看到光榮革命的不徹底性,卻忽略了當時英國封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