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廣東省揭陽市磐東中學高二歷史模擬試卷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智者學派指出:法律、正義只是人所約定的習俗。為了避免互相傷害,人們相互約定不傷害別人,這是政府創立的基礎。正義的本質和起源在于人們實踐了先前的約定。該觀點被稱之為“人類最早的社會契約論”。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人們的約定是制定法律的基礎
B.智者學派重視法律和正義的作用C.社會契約論起源于智者學派
D.遵循人性是法律制定的依據參考答案:D2.孔子主張“仁者,愛人”,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孟子主張“政在得民”。三者的主張的本質內涵都是重視A.人的平等權利
B.人的善良本性C.和諧社會人際關系
D.人的自由權利參考答案:C3.朱熹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體運行法則B.社會發展規律
C.封建道德規范D.“天人感應”理論參考答案:C4.陳獨秀說:“吾國之維新也,復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黨與在野黨之所主張抗斗,而國民若觀對岸之火,熟視而無所動心。”為此,陳獨秀A.進行革命斗爭,反對獨裁專制B.建立革命政黨,發動工農群眾C.發動新文化運動,解放民眾思想D.提倡學術自由,普及參考答案:C從材料中”國民若觀對岸之火,熟視而無所動心。”可以看出陳獨秀對民眾不關心民主政治的現狀不滿意。為此,他認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發動啟蒙運動,解放民眾思想,故C項正確,D項排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新文化運動沒有和當時的群眾運動相結合,故AB項排除。5.“自楚騷、唐律爭妍競暢,而民間性情之響,遂不得列于詩壇,于是別之曰‘山歌’,言田夫野豎矢口寄興之所為,薦紳學士家不道也。……山歌雖俚甚矣,獨非《鄭》、《衛》(國風之篇)之遺歟?”據明代馮夢龍的這段話,與山歌相似、能體現“民間性情之響”的是(
)
A、《詩經》
B、楚辭
C、漢賦
D、唐詩參考答案:A6.在20世紀20年代浙江上虞縣的下管村,“生產上它是一個社會……下管人除糧食和菜蔬肉類等還能自給自足,并有毛竹和茶葉等山貨可以外銷外,日常生活的工業品,幾乎全是外來的‘洋貨’。……除了制造和修理農具和家具的一些手工業外,家庭紡織業等已被淘汰殆盡。”據此可知,近代以來下管村自然經濟瓦解的征象是A.毛竹和茶葉等山貨的外銷
B.農具等制造業和修理業的存在C.糧食和菜蔬肉類等的生產
D.紡織和部分土產加工業的淘汰參考答案:D近代經濟結構的變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不難發現,自然經濟瓦解指的是原來的傳統行業的瓦解,例如,紡織和部分土產加工業的瓦解,指的是男耕女織經濟模式的瓦解,所以本題答案就是D。7.1920年,美國參議院共和黨人亨利·洛奇說:“不能為了維護世界和平而削弱自己,不能使我們的主權從屬于別的國家……我們必須首先考慮到美國。”這段話反映了美國()A.對威爾遜總統“十四點和平綱領”的支持
B.對蘇維埃俄國新生政權發動軍事圍攻C.在華盛頓會議上限制日本在遠東的擴張
D.對英法操縱國聯不滿,拒絕參加國聯參考答案:D8.抗戰時期國共兩黨再度合作。其間,雙方雖經多次激烈斗爭,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終究沒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從中斡旋B.共產黨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D.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據材料“雙方雖經多次激烈斗爭,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旗幟終究沒有倒下”,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其首要因素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日民族矛盾使主要矛盾,故D項正確。民主人士的從中斡旋不是主要原因,故A項排除。共產黨的努力工作也只是一方面的原因,故B項排除。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也是由民族危機決定的,故C項排除。考點:近代中國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抗日戰爭·抗日民族統一戰線9.赫魯曉夫病逝后,有人為他樹立了一塊黑白相間的大理石墓碑,似乎印證了他功過間雜的一生。下列對赫魯曉夫的改革評述符合事實的有①改革從農業開始,符合蘇聯當時的迫切需要②種植玉米運動解決了蘇聯糧食嚴重不足的問題
③改革缺乏全面思路,盲目性很大④蘇聯工業增長,人民生活有較顯著的改善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參考答案:C10.《史記》載:漢武帝時,“公孫弘以《春秋》白衣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學士靡然鄉風矣”。該材料主要表明A.漢武帝廣泛吸納人才 B.平民將相大量涌現C.儒學在民間開始興起 D.儒學地位顯著提高參考答案:D11.“男女平權,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陰陽合歷,你過你的年,我過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了(
)A.洋務運動中的新氣象
B.戊戌變法產生的社會變化C.民國初年的社會風貌
D.新中國建立以來的社會變化參考答案:C12.《史記》記載:(楚莊王)遂至洛,觀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孫滿勞楚王。楚王問鼎小大輕重,對曰:“在德不在鼎。”莊王曰:“子無九鼎,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為九鼎。”這就是歷史上“楚王問鼎”和“問鼎中原”的由來。“楚王問鼎”所反映的實質問題是A.分封制遭到破壞B.楚莊王不再效忠周王室C.周王室已經衰微D.楚莊王圖謀周鎮國之寶參考答案:A【詳解】從材料的描述中可知,“鼎”是古代權力的象征,楚王問鼎的故事說明了楚王對周王權力的覬覦,周王室勢力弱于楚王勢力,原有的分封制度遭到破壞。A正確。楚莊王不再效忠周王室不是材料體現出的實質問題,B錯誤。周王室的衰微不是材料本質問題反映,C錯誤。楚莊王圖謀周鎮國之寶不符合材料主旨,D錯誤。13.確立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并對這個理論的主要內容做了一個科學的概括,使之成為比較完整的科學體系的會議是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參考答案:C【詳解】根據所學,中共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這是十四大最突出的特點和最重要的貢獻。鄧小平同志是我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創立,做出了歷史性的重大貢獻。十四大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主要內容作了概括,并將這一理論及以此為基礎的黨的基本路線寫進了黨章。故C項正確;中共十二大、十三大時,鄧小平理論正在發展時期,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故排除AB項;中共十五大是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排除D項。14.喻大華在《道光皇帝》一書中認為:“我們學習歷史,是站在今天看過去,這最容易犯兩個錯誤:一、拿今天的標準衡量前人,不理解前人的艱辛。二、由于已經知道了結果,就很容易做‘事后諸葛亮’,從而苛求前人。”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觀點的是A.只能用今天的視角評價歷史
B.要結合時代背景評價歷史C.尊重歷史,肯定前人的任何抉擇
D.歷史存在修改的可能參考答案:B15.秦朝郡縣長官產生的方式是(
)w.w.w.k.s.5.u.c.o.m
A.世代相
B.中央任命
C.地方推薦
D.考試選拔參考答案:B16.胡繩在《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寫道:“說明了同盟會的革命綱領之后,河南洛陽嵩縣的綠林好漢們議論開了,有的人說:‘先殺洛陽知府,再殺河南巡撫,趕走北京皇帝,孫文坐了天下,我們都要當官,沒有人敢說我們是土匪啦!’”由此可見,基層同盟會會員宣傳三民主義的突出重點和弱點分別是A.民族主義、民權主義
B.民權主義、民族主義C.民族主義、民生主義
D.民權主義、民生主義參考答案:答案:A分析:從材料中“趕走北京皇帝”可以說明宣傳的重點是民族革命要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統治,這是民族主義的體現;從“我們都要當官”可以說明對政治革命的目標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但這種目標并不明確,因此體現的是民權主義,故本題答案選A選項。點睛:從材料中我們能夠看出辛亥革命不成熟的一面,雖然本題很容易選出正確的答案,但是對三民主義在辛亥革命中的體現要有充分的認識,尤其是民權主義的實施情況以及民族主義的轉變都要有充分的認識。17.在美術創作上,某畫派強調直接描繪陽光下的物象,強調“光”與“色”的生動明快效果。該畫派的風格屬于A.浪漫主義B.古典主義C.印象主義D.現代主義參考答案:C【詳解】結合所學可知,印象主義美術強調直接描繪陽光下的物象,強調“光”與“色”的生動明快效果,故C正確;浪漫主義主張有個性、有特征的描繪和情感的表達。構圖變化豐富,色彩對比強烈,筆觸奔放流暢,使畫面具有強烈的感情色彩和激動人心的藝術魅力,A不符合題意,排除;古典主義偏重理性,注意形式的完美,重視線條的清晰和嚴整,不符合題意,排除B;現代主義美術多以變形、夸張、怪誕的形象出現,不符合題意,排除D。18.據《史記》記載,商湯見野外有人捕獵鳥獸,張設的羅網四面密實,認為這樣便將鳥獸殺絕了,“乃去其三面”,因此獲得諸侯的擁護,最終推翻夏桀,創立商朝,這一記載意在說明A.商湯成功緣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獵是夏商時主要經濟活動C.商朝已經注重生態環境保護D.資源爭奪是夏商更替的主因參考答案:A商湯認為野外捕鳥之人設的四面密實的網會將鳥獸殺絕,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這表面看是對鳥獸的仁慈,不趕盡殺絕,實際上《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有意在說商湯能夠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結果,故選A;夏商時期我國華夏族居民大多已經過上定居的生活,所以農耕應該是主要的經濟活動,故B不符合史實;保護生態環境不是題目的主旨,而且題干沒有說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題干提到的是商湯的舉動與夏商更替的關系,而不是資源爭奪,故排除D。名師點睛:這一題主要考查考生全面準確解讀材料和審題的能力,試題以熱點隱性切入,題干以商湯仁慈能最終推翻暴虐無道的夏桀這一《史記》記載為載體,考查以德治國這一時政熱點(十九大提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問題,同時這一題也在聚焦立德樹人、彰顯了歷史學科積極育人的導向。考生在作答時需要注意審題干中的“意在說明”,這是提示思考《史記》作者這樣記載的用意所在,所以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方能得出正確答案。19.美國學者羅伯特·E.勒納認為“由于具有自然屬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認識,因此……具有社會屬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這已成為一種共識。”與這一觀點直接相關的是A.近代自然科學的誕生B.文藝復興的發展C.宗教改革運動的進行
D.啟蒙運動的興起參考答案:D啟蒙運動。“具有自然屬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認識”指的是自然科學取得重大進展,在這一時期,“社會屬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學的方法去認識”就是指啟蒙運動的興起。自然科學取得重大進展為啟蒙運動提供了反宗教反專制的科學依據。答案為D。20.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談到中英關于香港問題達成協議時說:“對英國來說,這不是也不可能是勝利,因為我們在同一個不愿意妥協和在實力上遠占優勢的對手打交道。”她這段話最本質的含義是A.英國的國際經濟地位下降B.國家實力是處理國際關系的基礎C.中國的綜合實力超過英國
D.香港問題解決是中國外交的勝利參考答案:B祖國統一的歷史潮流。香港、澳門等問題解決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國家實力的提高,故選B。ACD項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非本質的含義。21.《三字經》中寫道:“人之初,性本善。”在人性論上,持相同或相近主張的思想家是①孟子
②荀子
③告子
④蘇格拉底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參考答案:D22.1941年,希特勒驕傲地打開“戈培爾唱機”,鼓吹“閃電戰”的豐功偉績。1943年,希特勒頹喪地坐在唱機旁,疲憊不堪的戈培爾也累得脫了形。1943年,導致希特勒頹喪的事件有①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②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③北非德意軍隊防線崩潰④諾曼底登陸成功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參考答案:B德軍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失敗是在1943年2月;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是在1943年7月;北非德意軍隊防線的崩潰是在1943年5月;①②③說法正確,故答案為B項。諾曼底登陸成功是在1944年6月,與材料信息不符,排除含有④的A、C、D項。點睛:本題作為組合式選擇題既可以用肯定法解答,也可以用排除法解答。用肯定法解答,就是根據教材所學,明確①②③涉及到的歷史事件均發生在1943年,從而確定答案。用排除法解答,就是根據教材所學,在明確諾曼底登陸成功是在1944年的情況下,即可排除含有④的選項,從而剩下的就是正確答案。23.新文化運動把反對儒家傳統道德作為斗爭矛頭所向,最主要的原因是(
)A.儒家思想是維護封建統治的理論依據
B.當時北洋軍閥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資產階級文化落后
D.儒家思想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參考答案:A24.右圖的“……行為引發了歐洲16世紀至17世紀的一次改革”,恩格斯把這場改革稱作“第一號的資產階級革命”,原因在于(
)A.斗爭的方式主要是武裝起義
B.資產階級成為運動的領導者C.這場改革推翻了羅馬教廷的統治D.它是一場反封建的社會政治運動參考答案:D25.從出土的畫像石內容看,“漢代的耕作,以二牛抬杠最為典型,應用最為普遍。當然,有時也用一牛一馬抬杠耦耕,但這只不過是二牛抬杠的一個變種而已”。這表明漢代A.鐵犁工具已經成熟B.畜力普遍用于生產C.牛耕技術得到推廣D.農業實行精耕細作參考答案:C【詳解】據材料“漢代的耕作,以二牛抬杠最為典型,應用最為普遍”可知,C正確;材料說的是牛耕,沒有體現耕犁的材質,A錯誤;材料體現的是耕作技術使用牛耕,沒有涉及其他生產領域,B以偏概全,B錯誤;精耕細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勞動和技術,進行細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而材料強調的是牛耕技術的發展演變,D錯誤。【點睛】精耕細作是中國古代農業的生產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勞動和技術,進行細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26.右圖是位于聯合國參觀中心入口處的一座雕塑,這是一支槍關打結的槍。此圖寓意聯合國所行使的主要職責是(
)A.反對任何形式的戰爭
B.以和平方式解決國際爭端維護世界和平C.警告有發動戰爭歷史的國家以史為鑒
D.警告二戰中飽受侵略的國家勿忘歷史參考答案:B27.春秋時期,鄭國在泰山下有一塊封地,叫作祊(beng)田,原為周王封給鄭國作為祭祀泰山的費用;魯國在許國有一塊封地,叫許地(今河南許昌)。公元前715年,鄭魯兩國協商,本著就近原則將兩塊封地交換。這反映出A.經濟發展促進了土地私有化B.諸侯國交往更注重現實利益C.諸侯國封地所有權觀念淡漠D.禮法制度已失去普遍約束力參考答案:D春秋時期,隨著諸侯國的日益強大,王權衰弱,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壞。根據材料“公元前715年,鄭魯兩國協商,本著就近原則將兩塊封地交換。”可知諸侯無視周王權威,擅自調換封地,這說明了西周時期的禮法制度對諸侯已失去普遍的約束力,故D項正確。材料反映的反映的主要是政治制度的變化,故A項排除。B項沒有體現材料的本質,故B項排除。C項與材料意思相悖,故C項排除。點睛:本題解題的關鍵是根據“公元前715年,鄭魯兩國協商,本著就近原則將兩塊封地交換。”結合所學春秋戰國時期宗法分封制的破壞即可得出答案。28.漢字經歷了漫長的演變過程。下圖所示“車”字形體演進的基本趨勢是A.逐漸形象化B.逐漸多樣化C.逐漸簡約化D.逐漸國際化參考答案:C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獲取信息的能力。依據圖片所示,可知中國的漢字演進趨勢是逐漸簡約化。故選C.考點:古代中國的科技和文學藝術·中國古代漢字的演變。29.以下兩幅圖分別是明朝人繪制的孔子講學圖與拉斐爾于1509——1510年繪制的亞里士多德講學圖。從中可以獲取的歷史信息是(
)A.孔子強調“禮”,亞里斯多德主張和諧
B.孔子強調專制,亞里斯多德主張民主C.孔子講學強調灌輸,亞里斯多德主張雙向交流D.明代注重等級禮儀,文藝復興看重自由平等參考答案:D30.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指出,“總觀國史,政制演進,約得三級:由封建而躋統一,一也;由宗室、外戚、軍人所組之政府,漸變而為士人政府,二也;由士族門第再變而為科舉競選,三也。”錢先生所述的第一和第三演進完成于A.秦漢
隋唐B.秦漢
秦漢
C.西周
隋唐
D.秦漢
明朝參考答案:A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列寧和鄧小平都為本國的經濟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請回答下列問題。(1)有人說列寧開創了俄國歷史上一個新時代,鄧小平實現了20世紀中國第三次歷史性巨變。“新時代”和“歷史性巨變”分別指的是什么?(4分)(2)理論指導實踐,列寧和鄧小平分別創立了什么理論?上述理論分別在哪次會議上誕生或成為黨的指導思想的?(2分)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會召開,根據列寧的提議通過了實行新經濟政策的決議。……當這消息被共產國際的各國代表得知時,有些外國革命者痛惜地哭道:“曉得今天是這樣,我們不該參加十月革命了。”還有人吼道:“列寧要把我們帶到哪里去?”……西方人士卻說:“俄國這一招,是痛擊我們的!”(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有些外國革命者為什么感到“痛惜”?(4分)西方人士為什么說“是痛擊我們的”?(4分)(4)概述鄧小平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10分)參考答案:答案:(1)列寧領導十月革命,建立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結束左傾錯誤,實行改革開放。(4分)(2)列寧主義,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鄧小平理論,中共“十五大”。(2分)(3)新經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復資本主義,利用市場發展經濟;(4分)
新經濟政策的目的是向社會主義過渡。(4分)(4)政治上,進行政治體制改革及民主和法制建設,使中國進入自由民主法制時代。針對國家統一,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創造性構想。(4分)經濟上,改革開放,開創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社會主義建設蓬勃發展,人民生活向小康時代邁進。(2分)思想上,支持關于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使思想獲得大解放。(2分)科技文化上,強調“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為社會主義服務的腦力勞動者是勞動人民的一部分;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為中國現代化建設選拔和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4分)(政治和文化上總分不超過6分)32.在傳承中創新,在探索中發展,世界民主政治從起源到日臻豐富與完善經歷了—個長期的過程。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請閱讀下列材料,完成問題:材料一:我們的政體的確可以稱為民主政體,因為政權不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而是掌握在多數人手中。當法律對所有的人都一視同仁,公正地調解人們的私人爭端時,民主政體的優越性也就得到確認。
——伯利克里(1)材料一中的“多數人”是指哪些人?指出當時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機構有哪些?材料二:代議制又稱議會制,是指由選舉產生的代表民意的機關來行使國家主權的制度,這種代表民意的機關就是議會。代議制最早在英國產生,以后就被歐洲和世界上許多國家效法。早期資產階級革命中,英國通過《權利法案》、法國頒布《人權宣言》、美國制定《1787年憲法》,德國通過《德意志帝國憲法》。(3)材料二上述四國通過立法確立的代議制有哪兩種類型?說明資產階級代議制有哪些基本特征?材料三:社會的“善治”包括良好的“政治"和良好的“治政”。前者側重于“治民”(即社會治理),后者側玄于“治官”(即政府治理)。20多年中國改革實際上沿著這兩個方向展開。——燕繼榮《中國的改革:另一種民主化經驗》試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時期中國的民主政治建設是怎樣體現“善治”的?參考答案:考點:雅典民主制、近代西方政治和新中國制度建設。(1)根據材料的意思是雅典的多數人指的是雅典公民。雅典公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機構是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等。(2)近代西方紛紛建立了代議制,但是各國國情不一樣,形式也不一樣,主要有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憲制兩大類。代議制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3)需要將各國的政體進行分類比較,從中可以直接得出英國與德國同為君主立憲制政體,美國和法國同為總統共和制政體;回答第二問題時需要緊扣材料,從涉及美國的有關材料中概括資產階級代議制的共同特點,從材料四中可以看到總統的權力受到國會的制約,體現了分權制衡的原則;33.(11分)孔子開創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響深遠。在中國古代的不同時期,儒學思想家們不斷對其進行新的闡釋,以適應時代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材料一
守舊而維新、復古而開明,這樣一種二重性的立場,使得儒家學說能夠在維護禮教倫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過去、一手指向未來,使正在消失的貴族分封制宗法社會和方興的大一統國家之間架起了橋梁。這就是為什么儒學在當時能夠成為“顯學”,以及雖然于變革動蕩的形勢下顯得迂闊難行,而到新社會秩序鞏固后又捧上獨尊地位的原因。——張岱年《中國文化概論》材料二
朱熹認為:“一事不窮,則闕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則闕了一物道理。”王守仁認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為圣教第一要義。”材料三
黃宗羲認為:“世儒不察,以工商為末,妄議抑之”;顧炎武提出要因地制宜,振興商業;黃宗羲在《原君》中宣稱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們主張為學應求務實,應關乎國計民生,致力于社會變革,并身體力行。——摘自《朱文公文集·答張敬夫》(1)根據材料一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儒家思想在西漢取得獨尊地位的原因。(3分)(2)根據材料二,說明朱熹和王守仁關于貫通明理的途徑有何差別?(2分)試指出兩者所屬的哲學流派。2分)(3)明清時期,儒家思想發展到新的階段,其最突出的思想主張是什么?(1分)結合材料三概括指出這種思想主張在政治、經濟和學術方面的具體表現。(3分)
參考答案:(1)原因:儒家思想的二重性,即在維護封建禮教倫常的同時,又有發展創新的特點,易于社會各階層接受;董仲舒對儒家學說的改造和發展;西漢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漢武帝的接納與強力推行。(3分)(2)差別:朱熹,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運動處方在健康管理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2024年安徽皖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招聘筆試真題
- 激光行業未來挑戰探討試題及答案
- 電影專業知識試題及答案
- 重點復習健康管理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系統架構設計的跨團隊協作問題試題及答案
- 衡水小學面試題及答案
- 講解2025鄉村全科醫師考試核心試題及答案
- 項目管理實務中的難點解析試題及答案
- 行為管理在企業中的應用試題及答案
- 第三章水肥一體化或灌溉施肥
- 《辦公用品管理》課件
- 《壽險的功能與意義》課件
- 13《貓》 第二課時 課件
- 棒壘球課教學大綱
- 地鐵保潔安全培訓
-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血液循環共23張
- 工程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
- 延伸護理服務的課件
- 意大利(百得)TBG 系列燃燒機說明書
- 污水處理設施運維服務投標方案(技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