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階段綜合測評(一)(一~五單元)(時間:100分鐘分值:120分)一、基礎積累(15分,每小題3分)1.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A.知者動,仁者靜 動:活躍B.靡不有初,鮮克有終 克:克服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著:顯露D.若住此間,有人害汝 住:停留【解析】B項,克:能夠。【答案】B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A.壹是皆以修身為本 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B.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C.見君子而后厭然 使之然也D.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解析】A項,介詞,把/介詞,因;B項,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結構助詞,的;C項,形容詞詞尾,……的樣子/代詞,這樣;D項,連詞,表轉折。【答案】D3.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意義和現代漢語相同的一項是()A.及其壯也,血氣方剛B.不忘恭敬,民之主也C.少私寡欲,絕學無憂D.蓋烈士徇名,壯夫重氣【解析】A項,及其,古義:等到他;今義:連詞,連接名詞或名詞性短語,表示后者和前者是從屬關系。C項,絕學,古義:拋棄學問;今義:失傳的或高明獨到的學問。D項,烈士,古義:剛烈之士;今義:為正義的事業獻出生命的人。【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況史之為務A.所以事君也B.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C.提彌明死之D.而身處堯舜之安【解析】史:名詞作動詞,寫史。A項,事:名詞作動詞,侍奉。B項,誠:使動用法,使……誠。C項,死,為動用法,為……死。D項,安,形容詞作名詞,安穩的地位。【答案】A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點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例句:何以知其然也A.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B.天下莫柔弱于水C.喚慧能堂內D.何適而無有道邪【解析】D項與例句均為賓語前置句。A項,判斷句。B項,狀語后置句。C項,省略句。【答案】D二、閱讀鑒賞(45分)(一)課內閱讀(20分)閱讀文本選段,完成6~10題。孟子見梁惠王,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萬乘之國,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國,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義’而已矣,何必曰‘利’?6.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王何必曰“利” 必:必然B.亦將有以利吾國乎 有以:有什么方法C.弒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弒:殺害D.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 遺:丟棄【解析】A項,必:一定。【答案】A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3分)()\b\lc\{\rc\(\a\vs4\al\co1(①不遠千里而來,②曲肱而枕之))\b\lc\{\rc\(\a\vs4\al\co1(①何以利吾身,②故常無,欲以觀其妙))\b\lc\{\rc\(\a\vs4\al\co1(①不為不多矣,②樂亦在其中矣))\b\lc\{\rc\(\a\vs4\al\co1(①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②吾其還也))【解析】A項,“而”,都是連詞,表修飾。B項,“以”,都是介詞,用。C項,“矣”,都是語氣詞,表肯定語氣。D項,“其”,①代詞,他的;②語氣詞,表婉商語氣。【答案】D8.下列語句不能直接表現孟子“義利觀”的一項是(3分)()A.王何必曰“利”?亦有“仁義”而已矣B.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C.萬取千焉,千取百焉,不為不多矣D.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解析】C項,應該是孟子向梁惠王說明卿大夫權勢過重對國家的危害,沒有直接談到“義利觀”。【答案】C9.下列對原文有關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在孟子拜見梁惠王時,梁惠王直言所談之利,并不完全是一己私利,這從“利吾國”中可以看出。B.孟子回答的“大王何必說‘利’?只要說‘仁義’就行了”,及時抓住梁惠王的話題,說之以“仁義”之利。C.正是因為梁惠王懷有謀利之心,孟子才說以“仁義”之大利,用來消除惠王所貪圖的眼前之小利。D.孟子認為,講“仁義”的人不會拋棄父母,不會不顧念自己的君王,因此,“仁義”足以立國。【解析】雖然梁惠王說的是“利吾國”,但這不能證明他不是為了一己之私,因為在封建社會,國家是君主的國家,天下是君主的天下。此項說法不當。【答案】A10.把文中畫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叟!不遠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2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茍為后義而先利,不奪不饜。(3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老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將有什么方法使我的國家得利嗎?(2)上上下下互相求取利益,國家就危險了。(3)如果輕義而重利,他們不奪取(國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絕對不會滿足的。(二)課外閱讀(17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王來,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以會試乙榜授新建教諭。六年,以薦擢御史,出按蘇、松、常、鎮四府。命偕巡撫周忱考察屬吏,敕有“請自上裁”語。來言:“賊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請而后行,民困多矣。”帝為改敕賜之。中官陳武以太后命使江南,橫甚,來數抑之。武還,訴于帝。帝問都御史顧佐:“巡按誰也?”佐以來對。帝嘆息稱其賢,曰“識之”。及報命,獎諭甚至。英宗即位,以楊士奇薦,擢山西左參政。言:“郡縣官不以農業為務,致民多游惰,催征輒致已命。朝廷憫其失業,下詔蠲除,而田日荒閑,租稅無出,累及良民。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蠶桑可裨本業者,聽其規畫。仍令提學風憲官督之,庶人知務本。”從之。來居官廉,練達政事。侍郎于謙撫山西,亟稱其才,可置近侍。而來執法嚴,疾惡尤甚,以公事杖死縣令不職者十人。逮下獄,當徙。遇赦,以原官調補廣東。來自此始折節為和平,而政亦修舉。正統十三年遷河南左布政使。明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也先逼京師,來督兵勤王。渡河,聞寇退,乃引還。景泰元年,貴州苗叛。總督湖廣、貴州軍務侯璡卒于軍,進來右都御史代之。與保定伯梁珤,都督毛勝、方瑛會兵進討。賊平,班師。詔留來、珤鎮撫。尋命來兼巡撫貴州。奏言:“近因黔、楚用兵,暫行鬻爵之例。今寇賊稍寧,惟平越、都勻等四衛乏餉。宜召商中鹽,罷納米例。”從之。三年十月召還,加兼大理寺卿。珤以來功大,乞加旌異。都給事中蘇霖駁之,乃止。來還在道,以貴州苗復反,敕回師進討。明年,事平。召為南京工部尚書。英宗復辟,六尚書悉罷。來歸。成化六年卒于家。(選自《明史·列傳第六十》,有刪節)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B.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C.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D.宜擇守長賢者/以課農為職/其荒田/令附近之家通力合作/供租之外/聽其均/分原主復業則還之/【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首先通讀畫波浪線部分,了解大意。然后根據標志詞、詞語的語法關系和對語意的理解,初步排除錯誤選項。“以……為”為固定結構,所以排除A、C兩項。“聽其均分”的意思是“任由他們均分”的意思,排除D項。故選B項。【答案】B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是考取貢士的考試。會試就是集中全國舉人會同考試之意。參加的人是舉人,在鄉試后第二年的春天(三月),所以又叫“春闈”或“禮闈”。B.“勤王”,多指君主的統治受到威脅而動搖時,臣子起兵救援王朝。C.“工部”,三省六部是西漢以來逐步形成的封建王朝的最高政府機構。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D.“敕”,中國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詔令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用于任官封爵和告誡臣僚。【解析】本題考查識記中國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D項,“中國古代帝王或肱股之臣詔令文書的文種名稱之一”錯,原文無“肱股之臣”。【答案】D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王來為人正直,中官陳武因受太后的寵幸橫行江南,王來多次對陳武進行打擊,陳武向皇帝訴說此事,但皇帝并沒有怪罪王來。B.正統十三年遷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來率兵護駕。C.景泰元年,貴州苗人反叛,王來與梁珤、毛勝、方瑛聯合討伐苗人,平定之后,皇帝下詔,讓王來與梁珤一起留下來鎮守。D.王來一生官職調動升降非常頻繁。曾因楊士奇推薦,被提拔為山西左參政;也曾因英宗復辟被罷官。成化六年,死于家中。【解析】本題考查文言概括分析的能力。“中官陳武因受太后的寵幸橫行江南”錯,文中并沒有提到太后對陳武寵幸。【答案】A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1)賊民吏,去之惟恐不速,必請而后行,民困多矣。(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來執法嚴,疾惡尤甚,以公事杖死縣令不職者十人。(4分)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殘害百姓的官吏,鏟除還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請示后再執行,百姓困苦多啊。(關鍵點:賊,殘害;去,除去;困,困苦)(2)但王來執法嚴苛,非常痛恨惡人,因公事杖死不稱職的縣令十人。(關鍵點:疾,痛恨;以,因為;縣令不職者,定語后置句)【參考譯文】王來,字原之,慈溪人。宣德二年憑會試乙榜的身份被授予新建教諭。宣德六年,因被推薦提拔為御史,出京兼任蘇州、松州、常州、鎮州四府知府。皇上下令讓他與巡撫周忱一起考察屬官,皇上敕令上有“請示皇上后再裁決”的話。王來說:“殘害百姓的官吏,鏟除他們唯恐不迅速呢,一定要請示后再執行,百姓的困苦多啊。”皇帝為他改了敕令賜給他。中官陳武應太后之命出使江南,非常蠻橫,王來多次抑制他。陳武回來,向皇帝傾訴。皇帝問都御史顧佐:“巡按是誰?”顧佐回答說是王來。皇帝感慨稱贊王來是個賢才,說“記下這件事”。等到回來復命,獎勵非常豐厚。英宗即位,因為楊士奇推薦,王來被提拔為山西左參政。說:“郡縣官員不把農業當作根本,導致百姓多游蕩懶惰,催征租稅動輒逼出人命。朝廷憐憫他們失業,下令免除他們的賦稅,而田地一天天荒蕪閑置,租稅沒有出處,連累到良民。應該選擇賢能的守官,督促他們以農業為根本。如果這些人荒蕪田地,下令讓附近的人家與他們通力合作,交租剩下的糧食由他們均分,以前田地的主人若恢復本業的就還給他。靠種桑養蠶來補充農業的,可任他們自己規劃安排。仍舊讓提學風憲官監督,百姓知道從事本業。”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王來為官清廉,為政干練通達。侍郎于謙在山西做巡撫時,多次稱贊他的才干,認為他可以在皇帝身邊侍奉。但王來執法嚴苛,非常痛恨惡人,因公事杖死不稱職的縣令十人。因為這他被逮入獄,應當流放。正趕上大赦,以原來的官職調任廣東。王來從這以后屈尊遷就變得平和了很多,但政事也仍然有聲有色。正統十三年遷河南左布政使。第二年改左副都御使,巡撫河南及湖廣襄陽諸府。也先逼近京城,王來率兵護駕。渡過黃河,聽說敵寇撤退才帶兵回來。景泰元年,貴州苗人反叛。總督湖廣、貴州軍務侯璡在軍中去世,晉升王來為右都御使代替侯璡。與保定伯梁珤,都督毛勝、方瑛聯合進兵討伐苗人。等到賊人平定,班師回朝。皇帝下詔讓王來、梁珤留下鎮守安撫。不久下令王來兼任貴州巡撫。王來上奏說:“近來因黔、楚地用兵,應該暫時實行賣官的先例。現在賊寇稍稍安定,只有平越、都勻等四個衛所缺乏糧餉。應該召商中鹽,取消收糧的條例。”皇帝采納了他的意見。景泰三年十月王來被召回,讓他兼任大理寺卿。梁珤認為王來功勞大,請求對他給予特殊表彰。都給事中蘇霖反駁梁珤,于是此事未得實行。王來在返回的途中,因為貴州苗人又反叛,皇上讓他帶兵回去再討伐苗人。第二年,反叛之事平定。任命他為南京工部尚書。英宗復辟,六個尚書都被罷免。王來回家。成化六年,死在家中。1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的題目。(8分)夜過盤石,隔河望永樂,寄閨中,效齊梁體①[唐]岑參盈盈一水隔,寂寂二更初。波上思羅襪②,魚邊憶素書。月如眉已畫,云似鬢新梳。春物知人意,桃花笑索居③。【注】①盤石:地名,在黃河南岸。永樂:地名,在黃河北岸。閨中:指岑參之妻。齊梁體:一種詩體。②羅襪:借指妻子。③索居:獨居。(1)詩歌頸聯是什么意思?(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詩歌尾聯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形象?與首聯有何關聯?(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詩人見皎皎初月,想起妻子新描畫的秀眉,(2分)望云團朵朵,想起妻子剛梳理的柔美秀發。(2分)(2)妻子獨守空房,思念丈夫。(2分)與首聯的一水相隔、寂寞孤獨相呼應。(2分)三、語言運用(10分)16.把下列句子組成語意連貫的語段,排序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①更要用人生的尺度②因為所受的教育不同,人生的面貌也會不同③在一定意義上,人是教育的產物④衡量一種教育的優劣,不但要用社會的尺度,看它能否為社會培養有用的人⑤看它是拓展了還是縮減了受教育者的人生可能性⑥當然,這里說的教育是廣義的,不限于學校教育A.③②⑥④①⑤ B.④①⑤⑥②③C.④⑤②③①⑥ D.③②④⑤⑥①【解析】本題從排序的角度考查語言的連貫。解答本題首先從大的方面給這六個句子劃分一下句間關系:①④⑤一組,說的是如何衡量教育;②③⑥一組,講的是什么是教育。按照邏輯關系,再進一步細分即可。【答案】A17.蘇軾評價王維(字摩詰)的詩畫作品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例如《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的王維《積雨輞川莊作》一詩,句句都蘊含著詩情畫意。請你把其中兩句詩的詩情畫意用語言描述出來,要求:①想象合理,畫面色彩感強;②語言簡明、生動,每幅畫面描述的字數不超過35個字。(3分)漠漠水田飛白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陰陰夏木囀黃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抓住這兩句詩中的意象,即“水田”“白鷺”“夏木”“黃鸝”,然后圍繞這些意象的特征,并展開想象進行擴寫。【答案】(示例1)茫茫水田里的翠綠禾苗,生機勃勃;白鷺鳥在水田上方翻飛起舞,追逐嬉鬧。茂盛的樹木沐浴著夏日,郁郁蔥蔥;黃鸝鳥在樹林之間呼朋引伴,互相唱和。(示例2)看吧,廣漠空蒙,布滿積水的平疇上,白鷺翩翩起飛,神態那么閑靜瀟灑。聽吧,遠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黃鸝互相唱和,歌喉是那么甜美快活。18.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湛江市徐聞中學2025年高三下學期期中試卷物理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2024-2025學年初三第二次模擬考試化學試題(詳細答案版)含解析
- 機關單位員工聘用合同樣本
- 股份制投資合同全文
- 統編版二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測試卷(A)(含答案)
- 設備更新改造服務合同
- 股權轉讓合同及退股條款
- 版私人公司股權轉讓協議模板
- 咳嗽中醫診治
- 法律是什么公開課一等獎創新教學設計
- 2025年山東省安全員《B證》考試題庫及答案
- 東北三省四市教研聯合體2025年高考模擬考試(一)地理試題(含答案)
- 2024-2025學年浙教版八年級數學下冊期中測試卷 第1~4單元(浙江專用)(含答案)
- 2024-2025學年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下)期中試卷(考試范圍:第7-9章)(含解析)
- 2025年中國城市更新行業市場運行現狀及投資規劃建議報告
- 安徽省合肥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第二次教學質量檢測地理試題(原卷版+解析版)
- 2025解除勞動合同通知書試用期
- 離婚協議書 標準版電子版(2025年版)
- 2025年服裝制版師(高級)職業技能鑒定考試題庫
- 2024年北京石景山區事業單位招聘筆試真題
- 員工外派學習合同范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