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六中學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1頁
2021-2022學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六中學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2頁
2021-2022學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六中學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3頁
2021-2022學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六中學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4頁
2021-2022學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六中學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六中學高三語文上學期期末試題含解析一、現代文閱讀(35分,共3題)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5—7題。作為一種方法論,中庸之道已經深深滲透到了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每一個元素和成分之中,成為構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會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每個置身于中國文化視野中的社會成員,無論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認,你都無法擺脫那與生俱來的中庸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因此,正確地認識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運用,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無可回避的文化責任。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書》中就已經記載了很多關于古代圣王執中、行中的例子。如《盤庚篇》的“各設中于乃心”、《洛誥》的“時中”等。我們可以把《尚書》中強調“執中”的政治智慧,看作中庸之道的思想源頭。“中庸”一詞,出自《論語·雍也》。孔子說:“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養境界,長久以來,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孔子推許的“中庸”,其含義到底是什么?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朱熹解釋說:“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中庸的含義就是,中是一種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最為恰當的狀態;庸則是說這樣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概括而言,中庸的含義就是,中是一種常理。另一種解釋來自漢代的鄭玄:“《中庸》者,以其記中和之為用也。庸,用也。”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運用。從文字學的角度分析,參照許慎《說文解字》的說法,“中,內也;上下通也”、“庸,用也”,則“中庸”的本義就是中道的運用,鄭玄的解釋更符合中庸的本義。中道本身是極高極難的標準。孔子有言:過猶不及。意思就是凡事都要盡可能追求最為恰當合理的處置,不能過,也不能不及。比如勇敢,過了就是魯莽,不及就是懦弱,只有恰如其分的勇敢,才符合勇敢概念本身。事實上,中庸本來是一種道德修養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在這種普泛化的過程中,中庸也自然而然地轉化為一種方法論了。一件事我們可以盡可能追求最優解,但是每件事都要追求最優解,實在是太難了。這樣一個最優解,怎樣才能做到呢?孔子的教導是:“吾有知乎哉?無知也。有鄙夫問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兩端而竭焉。”叩其兩端就是指從事情的兩種極端的狀態入手,認真推敲研究,仔細體會把握,尋求和兩種極端完全不同的最優解。需要說明的是,孔子所倡導的這種思維方式,很容易被誤解為折中主義,事實上,中庸之道的思維方式和折中主義完全不同,叩其兩端的方式,更加接近于現代邏輯中的試錯法。為什么孔夫子要懸置這樣一個大家都很難做到,卻又不得不努力去做的高標準的理想主義的方法論呢?緣由大約有三。其一,儒家以倡明先王之道為己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很容易把先王之道理想化。中道的思想作為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訣,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更是情理之中的事。其二,儒家的中庸之道是古代農業社會大環境下的產物。在農業社會中,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單一性,以及由于單一性而必然存在的重復性,是儒家倡導凡事追求最優解思想的社會背景。其三,同時,農業社會生產和生活的漫節奏也為儒家凡事追求最優解的理想化方案提供了時間上的可能性。(摘編自王澤民《中庸之道是中國文化骨髓》)5.下列對于“中庸之道”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鄭玄認為中庸就是中道之運用。朱熹則認為中是一種做事追求不偏不倚,無過不及的最為恰當的狀態;庸則是說這樣做是不能更改的常理。B.“中庸”一詞,出自《論語?雍也》,但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書》中“各設中于乃心”“時中”等語句中的“中”其實就是中庸思想。C.在《論語》中,孔子先是把中庸看成一種道德修養境界,但后來又把它普泛化,在這個過程中,它轉換為一種方法論,表現為做事追求最優解。D.中庸之道是構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會心理前核心要素之一,是一種方法論,凡與中國文化有關的元素和成分,無不深深滲透有中庸之道。6.文中說,“中道本身便是極高極難的標準”,下列不能成為其依據的一項是(

)A.凡事都要盡可能追求最為恰當合理的處置,不能過,也不能不及。B.中庸從一種道德修養境界轉換為一種方法論。很難適用于每一件事情。C.從事情的兩種極端狀態人手,認真推敲研究并尋求最優解并不容易做到。D.中道思想作為古代圣王的成功秘訣,已經被儒家抬高到理想化的程度。7.根據原文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朱熹和鄭玄對中庸的解釋,在“中”的含義上沒有差別,在“庸”的含義上有一定分歧,鄭玄的解釋更符合許慎《說文解字》中的“中庸”的本義。B.如何做到最優解,孔子謙遜地表達了自己的不足,但他的智慧在于能從事情的兩種極端狀態入手,研究把握,尋求和兩種極端完全不同的最優解。C.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遵循中庸之道是獲得成功的秘訣,而儒家又以倡明先王之道為己任,這應該成為孔子倡導中庸之道的一個重要緣由。D.中庸之道是中國文化骨髓,正確認識并合理運用中庸之道,既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無法回避的文化責任,研究倡導中庸之道有著一定的現實意義。參考答案:5.C“孔子先是把中庸看成一種道德修養境界,但后來又把它普泛化”理解錯誤,原文說“中庸本來是一種道德修養境界,但是孔子把它普泛化了”,可知中庸本身是一種境界,并不是孔子把它看成一種道德修養境界。本題的答案可能有爭議,可調整成選B或選C均可得3分。B項B.“中庸”一詞,出自《論語?雍也》,但中庸思想起源很早,《尚書》中“各設中于乃心”“時中”等語句中的“中”其實就是中庸思想。“……其實就是中庸思想”有誤,“看作中庸思想的起源”6.D

這是孔子倡導“中庸之道”的緣由。7.C

“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等古代圣王遵循中庸之道”理解錯誤。不是先有“中庸之道”,這些古代圣王再“遵循”,而是他們的治理中融有中道思想,久之,形成了中庸之道。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25分)葉圣陶:教育為人生葉圣陶1894年出生于蘇州,12歲考進留日學者舉辦的“洋學堂”——草橋中學。學校開設的修身、博物、歷史、算學、英文、旅行等課程,讓葉圣陶感到新奇不已,也讓他開始關心國運,思考救國之路。他從草橋中學畢業后,即投身教師職業,以期實現以兒童為本位的“為人生”的教育理想。1917年,他受同學吳賓若之邀,赴甪直鎮吳縣第五高小任教。在這里,他與志同道合的同事,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為人生而教育”的鄉村教育改革實驗。甪直的這段經歷,使他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就此生根,教師情結就此深埋。1923年,葉圣陶到商務印書館擔任編輯。1931年,他主持開明出版社,開始致力于教材編寫。《開明國語課本》就誕生于這一時期。葉圣陶認為:“教育改革的工具不能不從早預備。”他編寫《開明國語課本》,就是希望把教材作為教育改革的工具與武器。當時很多國文教材語言枯燥,插圖呆板,孩子們見了就厭煩,適合兒童特點的讀物極其缺乏。葉圣陶決心改變這種現狀。此外,當時的教材偏重于勸善教孝賞善罰惡的說教,這與葉圣陶“為人生”的理念背道而馳。他將兒童文學編入國文課本,使兒童樂于閱讀,以此喚起其自我意識的覺醒。此后,葉圣陶又陸續與夏丐尊、呂叔湘、朱自清等人共同編寫出版了多套國文教材,對我國國文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1949年8月,葉圣陶主持草擬《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及《中學語文課程標準》,第一次使用“語文”作為學科名稱,擬就了新中國中小學生所學語文課本的總綱目。新中國成立后沿用至今的語文教學體系,便由葉圣陶主持設計。建國后,葉圣陶出任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肩負全國教育改革的重任,同時領導著中小學教材的改革和建設。編寫教材之余,葉圣陶對語文教學進行了大量論述。1978年《教育研究》雜志連載了葉圣陶給語文教師的36封書信,總題為《語文教育書簡》,凝聚了其語文教育經驗,推動了新時期的教學改革。盡管事務繁多,但葉圣陶始終沒有停止對“教育為人生”的思考和追求。豐子愷畫過一幅名為“教育”的漫畫。畫面上有個做泥人的師傅,正在認真地把一個個泥團往模子里按,“脫出來的泥人個個一模一樣”。葉圣陶對此極為贊賞,說:“受教育的人絕非沒有生命的泥團,只管把他們往模子里按,失敗是肯定無疑的。”在他看來,應該強調學生是有個性的人,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一個學生就是一個世界。我們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差異,千萬不可用“一把尺子”來衡量所有學生,也不能用一種方法對待所有學生。關于教育,葉圣陶思考最多的,就是要培養出什么樣的人。在他看來,現代教育要培養出一個個自由的人,不能再以圣經賢傳為教,把受教育者趕上利祿之途,即“中學教育的目標不外乎給學生處理生活的一般知識,養成學生處理生活的一般能力,使他能夠做一個健全的公民”。葉圣陶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然而,上世紀70年代末,應試教育刺痛了葉圣陶。1979年,高考剛恢復,許多學校為了追求升學率,只知道逼學生做功課。葉圣陶又聽到文理分科消息,他對此很不贊同。不久之后,重點學校也在全國流行起來。對于許多文件和通訊報道都在鼓吹“必須把重點學校辦好”,葉圣陶說,這似乎含有這樣一層意思——對非重點學校可以要求從寬,辦好辦不好都無所謂。對此,葉圣陶指出:“教育要為全社會而設計;教育決不能為挑選少數選手而設計,結果使這些選手光榮顯要,站在眾人的頭頂上,伸出手來,收受眾人的供養。”讓葉圣陶遺憾的是,他于青年時期提出的“教育為人生”的理想,在他步入老年后,仍然如此遙遠。

(摘編自俞水《葉圣陶:教育為人生》)相關鏈接: ①作為教育家的葉圣陶先生,在教育上雖然沒有大部頭的著作,不追求理論體系的構建,但他提出的一些思想和觀點,如“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教育就是為了培養習慣”等,以及他對怎樣做教師的論述、對語文教育的思考,緊貼教育教學實踐,平實而深刻,是中國教育思想的寶貴財富。

(摘自《對話:他提醒我們回到原點》)②葉老說他在商務印書館當過校對和編輯。商務出過不少青少年知識讀物,如《萬有文庫》等,還有教科書,都不容許有錯別字,否則便會“誤人子弟”。(摘自彥火《與讀者交心的葉圣陶》)(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A.草橋中學開設的各種課程,極大地開闊了葉圣陶的眼界;甪直鎮的工作經歷也為他一生都為之努力的“為人生”的教育理想奠定了基礎。B.葉圣陶的一生都與教育事業密切相關。他在從事出版行業時,編輯出版了很多國文教材;任職于教育部時,推動了全國的教育改革。C.葉圣陶在商務印書館工作時,對待出版的各種書籍都不允許出現錯別字,以免“誤人子弟”,他對待工作的嚴謹認真的態度由此可見一斑。D.葉圣陶十分重視教材編寫工作。他在商務印書館工作時,開始致力于教材編寫,并且傾盡全力打造了今天仍被人熱捧的《開明國語課本》。E.葉圣陶的教育思想不追求理論的系統性,更注重在實踐中的運用。他認為,既要教給學生處理生活的一般知識,又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2)葉圣陶為什么要編寫《開明國語課本》?請結合材料,簡述其原因。(6分)

(3)葉圣陶對中國教育有哪些貢獻?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6分)

(4)葉圣陶所倡導的“教育為人生”的教育理念在當今社會仍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請結合材料,聯系現實,談談你對這一理念的理解。(8分)

參考答案:(1)E

B(答E給3分,答B給2分,答A給1分。A項,不合原文。他的“為人生”的教育理想在草橋中學讀書時就已樹立。C項,擴大范圍。“各種書籍”不合原文。D項,時間倒置。編寫《開明國語課本》是在開明出版社。)(2)答:①他希望把教材作為教育改革的工具與武器。②他決心改變沒有適合兒童特點的讀物的現狀。③他想用國文課本喚起兒童自我意識的覺醒。(每點2分。)(3)答:①編寫了多部國文教材,對我國的國文教育有深遠影響。②主持設計了新中國的語文教學體系,沿用至今。③對語文教學進行了大量論述,推動了新時期的教學改革。④留下了十分寶貴的教育思想,是中國教育思想的寶貴財富。(分析略。每點2分,答出三點即可得滿分。)(4)答:①從教育標準看,應該承認受教育者的差異,而絕對不能強求一律。②從教育目標看,應該使受教育者能夠做一個健全的公民,而不是追求功利。③從教育內容看,應該著眼于使受教育者養成良好的習慣,而不是應付考試。④從教育對象看,教育要面向全體受教育者,不能只針對少數人。(每點2分。)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題。(9分)“竊書不算偷”的鬧劇該收場了惠銘生

“竊書不能算偷。”這是魯迅先生筆下的經典人物孔乙己,在偷書被抓狡辯時的“經典語錄”。偷就是偷,一個“竊”字成不了遮羞布,更無法把自己和竊賊劃清界限。“竊書不能算偷”,如此迂腐、可笑的怪論,既難欺騙自己,也難欺騙別人,只能貽笑大方,給后人留下笑柄。然而,現代版“孔乙己”從未絕跡,而且齊吟“竊書不算偷”怪論——

2月1日,連霍高速義昌大橋因貨車爆炸坍塌,致10人死亡,11人受傷。于今,事故原因至今調查未明,遇難者家屬和死難者家屬傷痛未已,公眾質疑也未消弭,但是,橋梁工程專家徐騰飛站出來發表“高論”——說義昌大橋這次事故是“落梁”而非“坍塌”;針對“橋斷面鋼筋過細”的說法,徐騰飛稱,鋪裝層中的鋼筋并非受力鋼筋。“落梁”與“坍塌”有啥區別呢?不妨聆聽專家徐騰飛的詮釋:坍塌是一種通俗的說法,可以認為是橋梁失去承載能力的一種統稱。而橋梁失效可分為兩大類:構件失效(例如主梁斷裂)或者結構體系失效,但這次事故是外力導致梁體墜落而形成的結構體系失效,所以應該是“落梁事故”。

既然坍塌是通俗說法,落橋事故也是坍塌,這與孔乙己的“竊書不能算偷”論調何異?徐騰飛繞來繞去,咬文嚼字,意欲何為?假如,徐騰飛在科學講壇上對義昌大橋是“落梁”還是“坍塌”予以解讀,這尚可理解;但對媒體和公眾高談闊論,除了有嘩眾取寵、不分場合賣弄專業知識之嫌外,也似乎是在刻意為官方推卸責任。

當然,像徐騰飛的現代版孔乙己不是個別。2月3日中午12時40分許,外來務工人員小秦騎電瓶車途經上海北翟路協和路附近時,隨身攜帶的17600元現金散落一地,遭遇路人哄搶。雖然,散落的錢通過各種途徑找回7800元,但有近萬元“隨風而出”。對于這起事件,當地警方稱:不能定性為“哄搶”。

這是一個令人啞然失笑的“定性”——視頻清晰記錄著,當農民工的錢撒落后,一些市民就是在忙著撿錢,然后溜掉,這不是“哄搶”是什么呢?再者,路人撿錢不還,即便說哄搶,也不過分。但是,當地警方為何言之鑿鑿,強調該事件不是“哄搶”?我認為,刻意玩文字游戲的背后,不過是推卸自己責任,維護所謂的地方形象而已。撿錢不還溜掉而不是“哄搶”,典型的“竊書不能算偷”怪調。若說“竊書不能算偷”,莫過于對陜西“房姐”龔愛愛身份的定義——2月4日,“房姐”龔愛愛被神木警方刑事拘留,同時,警方聲稱:經查,神木農商行屬企業法人,龔愛愛系長期合同工,非國家公職人員。“房姐”龔愛愛涉嫌偽造國家機關公文、印章罪,擁有N個假戶口、房產N套,價值上億,原來她是一個“合同工”?是的,神木農商行屬企業法人,但也是一家國有性質的企業。當地警方強調“房姐”是合同工,而非國家公職人員,依舊沒有逃脫以往官方推卸責任的“老套路”——壞事都是“臨時工”干的。這,何嘗不是現代版的“竊書不能算偷”怪論呢?!“竊書不能算偷”,這樣的滑稽鬧劇該結束了!

(摘自2013年02月07日《中國青年報》,有刪改)8.下列各項中,對文章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橋梁工程專家徐騰飛抓住貨車爆炸這個事實,把連霍高速義昌大橋的坍塌歸因于外力導致梁體墜落而形成的結構體系失效。B.上海警方,因外來務工人員小秦17600元現金散落之后,通過各種途徑找回7800元而就此言之鑿鑿,強調該事件“不能定性為‘哄搶’”。C.神木警方刑事拘留“房姐”龔愛愛聲稱:神木農商行屬企業法人,龔愛愛系長期合同工,非國家公職人員。言外之意:壞事都是“臨時工”干的。D.無論是橋梁工程專家徐騰飛的“高論”,還是兩地警方的強調聲稱,其實質都是荒唐可笑,站不住腳的。9.下列對孔乙己的“竊書不能算偷”與現代版的“竊書不能算偷”論調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乙己說“竊書不能算偷”,是特定時代的產物,體現了他為人的迂腐和對自己偷書被抓一事的羞愧和辯解。

B.孔乙己的“竊書不能算偷”與現代版的“竊書不能算偷”論調,都是既難欺騙自己,也難欺騙別人的,只能貽笑大方,給他人留下笑柄。C.現代版的“竊書不能算偷”論調,耍的是小聰明,其真實用意是逃避問責,維護所謂的部門和地方形象。

D.現代版的“竊書不能算偷”論調,越是高談闊論,言之鑿鑿,邏輯嚴密,越是令公眾失望。這是個別專家和某些官員的行為。10.為什么現代版的“竊書不能算偷”被稱為鬧劇?(3分)答:

參考答案: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共3題)4.

參考答案:6.B(“贄”為初見尊長贈送禮物)7.D(①人們對文徵明的稱贊主要是因為他的書畫,③說明文徵明的聰慧,④主要跟文徵明的父親相關)8.D(文徵明向李、沈學習以及和祝、唐的交往跟他道德修養的提高的關系于文無據)9.(1)(3分)書畫才能確實無法使世人看重文先生,但是文先生難道能夠棄除書畫才能嗎?(得分要點:“誠”、“重”、反問句)(2)(3分)先生和他們遵循的原則不同而喜好相同,天天歡快無間地在一起。(得分要點:“異軌”、“齊尚”、“亡間”)(3)(3分)我要為文生打通那個渠,為什么要先說呢?我終究不能被文生感激啊。(得分要點:“通”、“奈何”、“德”)5.

參考答案:

9.C漸:逐步(訓練),此題可由詞性推斷出來。10.C(“以”都相當于“而”,表修飾關系;A表轉折/定語后置標志;B構成名詞性詞組/語氣助詞“呢”;D定語后置標志/主謂之間不譯)11.D(②是作者所說的“腐儒”的觀點/④是具體的做法/⑥是作者假設的倉促作戰時的情形。)12.C(并不是教盜賊擊戰技術,“司盜者”意思是緝捕盜賊的差役。)13.遇者見四方無事/則以為變故無自而有/此亦不然矣/今國家所以奉西北之虜者/歲以百萬計14.⑴奉送的財物是有限的,而索求財物的人是無滿足的,這種形勢必然導致戰爭。(大意1分,“之”1分,“厭”1分)⑵沒有戰爭時召集百姓進行訓練,雖然有些小的恐慌,可是跟突然讓那些沒有受過訓練的百姓上戰場的危險相比,又怎么樣呢?(大意1分,“無故”1分,“孰與”1分)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吾彥,字士則,吳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初為小將,給吳大司馬陸抗。抗奇其勇略,將拔用之,患眾情不允,乃會諸將,密使人陽狂拔刀跳躍而來,坐上諸將皆懼而走,唯彥不動,舉幾御之,眾服其勇,乃擢用焉。稍遷建平太守。時王濬將伐吳,造船于蜀,彥覺之,請增兵為備,皓不從,彥乃輒為鐵鎖,橫斷江路。及師臨境,緣江諸城皆望風降附,或見攻而拔,唯彥堅守,大眾攻之不能克,乃退舍禮之。吳亡,彥始歸降,武帝以為金城太守。帝嘗從容問孫皓所以亡國者何也曰吳主英俊宰輔賢明帝笑曰君明臣賢何為亡國彥曰天祿永終歷數有屬所以為陛下擒此蓋天時豈人事也張華時在坐,謂彥曰:“君為吳將,積有歲年,蔑爾無聞,竊所惑矣。”彥厲聲曰:“陛下知我,而卿不聞乎?”帝甚嘉之。遷雁門太守,時順陽王暢驕縱,前后內史皆誣之以罪。乃彥為順陽內史,彥清身率下,威刑嚴肅,眾皆畏懼。暢不能誣,乃更薦之,冀其去職。遷員外散騎常侍。帝嘗問彥:“陸喜、陸抗二人誰多也?”彥對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會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彥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餉陸機兄弟,機將受之,云曰:“彥本微賤,為先公所拔,而答詔不善,安可受之!”機乃止。因此每毀之。長沙孝廉尹虞謂機等曰:“自古由賤而興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張義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內侍外鎮,人無譏者。卿以士則答詔小有不善,毀之無已,吾恐南人皆將去卿,卿便獨坐也。”于是機等意始解,毀言漸息矣。(節選自《晉書·吾彥傳》,有刪改)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A.帝嘗從容問孫皓/所以亡國者何也/曰/吳主英俊/宰輔賢明/帝笑曰/君明臣賢/何為亡國/彥曰/天祿永終歷數/有屬所以/為陛下擒/此蓋天時/豈人事也/B.帝嘗從容/問孫皓所以亡國者/何也曰/吳主英俊/宰輔賢明/帝笑曰/君明臣賢/何為亡國/彥曰/天祿永終歷數/有屬所以/為陛下擒/此蓋天時/豈人事也/C.帝嘗從容問孫皓/所以亡國者何也/曰/吳主英俊/宰輔賢明/帝笑曰/君明臣賢/何為亡國彥/曰/天祿永終/歷數有屬/所以為陛下擒/此蓋天時/豈人事也/D.帝嘗從容問/孫皓所以亡國者何也/曰/吳主英俊/宰輔賢明/帝笑曰/君明臣賢/何為亡國/彥曰/天祿永終/歷數有屬/所以為陛下擒/此蓋天時/豈人事也/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吳,指吳國,三國時期孫權建立的割據政權,史學界稱之為孫吳。由于與曹魏、蜀漢呈鼎立之勢,所統治地區又居于三國之東,故亦稱東吳。B.太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長官,除治民、進賢、決訟、檢奸外,還可以自行任免所屬掾吏。C.陛指帝王宮殿的臺階。陛下原指站在臺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能直呼天子,必須先呼臺下的侍者而告之,后來陛下就成為與帝王面對面應對的敬稱。D.孝廉,三公九卿之一,掌管宗廟祭祀和供奉其祖宗牌位之事的官職,屬正三品。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吾彥出身貧寒低微,兼有文武之力。開始時只做了一個小的頭目,受吳國大司馬陸抗差遣,后來陸抗提拔重用了他。B.吾彥做建平郡太守時,王濬準備攻打吳國,在蜀地建造戰船,吾彥覺察到了這件事,請求增派兵力加強防備,孫皓沒有采納他的建議以致多城失守。C.吾彥清身率下,威刑嚴肅,眾人都畏懼他。順陽王暢也不想埋沒人才,就舉薦他升遷為員外散騎常侍。D.因為吾彥曾在晉武帝面前指出陸抗的不足,陸抗之子陸機陸云就經常詆毀吾彥,后來經長沙孝廉尹虞的勸說,陸機兄弟對吾彥的恨意才稍減一點,誹謗的話逐漸停息。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遷雁門太守,時順陽王暢驕縱,前后內史皆誣之以罪。

(2)卿以士則答詔小有不善,毀之無已,吾恐南人皆將去卿,卿便獨坐也。參考答案:10.D

11.D

12.C

13.(1)吾彥調到雁門擔任太守,順陽王司馬暢驕橫放縱,以前的內史皆被他誣陷因而獲罪。(2)你們因為吾彥回答皇帝的問話稍有點不妥,就不停地詆毀他。我擔心南方的士人都將會遠離你們,那時你們便孤單了。10.試題分析:畫線句子前文說吳國滅亡后,吾彥才歸降。晉武帝讓他做金城太守。畫線句子中有“帝”和“彥”,可推知,畫線句子的內容是“帝”與“吾彥”的對話,由此可知“帝嘗從容問孫皓”斷句錯誤,據此可排除AC兩項。再看BD兩項,“曰”是說的意思,“何也”不是人名,所以“何也曰”斷句錯誤,據此可排除B項。點睛:文言斷句能力是文言文閱讀能力的一個重要標志,斷句時首先要仔細閱讀文段,把握語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種標志詞及句式特點斷句。具體做法,可以找名詞(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動物名、植物名、時間等),找虛詞(如句首語氣詞、句末語氣詞、句首關聯詞、句首時間詞等),找對話(注意曰、云、言等詞),找修辭(如對偶、反復之類),找固定結構(如“是以”、“以故”等),找對稱句式。本題解答時可先閱讀畫線句子上下文,推斷畫線句子大意,然后找出人名斷句,排除AC兩項,再找出對話,排除B項,就可以得出正確答案了。11.試題分析:D項對“孝廉”的解讀不當。孝廉是漢武帝時設立的察舉考試,以任用官員的一種科目,孝廉是“孝順親長、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這個稱呼,也變成明朝、清朝對舉人

的雅稱。12.試題分析:C項對應信息在原文第四段,“乃彥為順陽內史,彥清身率下,威刑嚴肅,眾皆畏懼。暢不能誣,乃更薦之,冀其去職”,意思是說到了吾彥擔任順陽內史時,清廉自律,充當屬下的榜樣,依法辦事,嚴厲肅穆,大家都很敬畏恐懼。司馬暢不能夠誣陷他,就改為推薦他,希望吾彥離開順陽內史的官職。而且后來吾彥升為員外散騎常侍,與司馬暢舉薦沒有直接關系。13.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翻譯能力,翻譯時可先將語句放回到語境中,結合上下文理解大意,然后找出重點實詞虛詞逐一落實,翻譯完成后注意調整語序,達到詞達句順。本題應注重的重點詞語有:(1)“誣”,誣陷;“以”,拿、用;“罪”,獲罪。(2)“小有不善”,稍有點不妥;“無已”,不停止;“去”,離開;“獨坐”,獨處,孤單。參考譯文:吾彥,字士則,是吳國人。吾彥出身貧寒低微,兼有文武之才。開始時只做了一個小的頭目,受吳國大司馬陸抗差遣。陸抗對他勇敢和謀略感到驚奇,準備提拔重用他,又擔心大家不贊同,于是召集各位將領,暗中派人假裝瘋狂拿著刀跳竄過來,在座的各位將領都害怕得逃走了,只有吾彥坐著不動,舉起幾案來抵擋刺客。大家都佩服吾彥的勇敢,于是陸抗提拔重用了他。不久吾彥升遷做了建平郡的太守。當時王濬準備攻打吳國,在蜀地建造戰船,吾彥覺察到了這件事,請求增派兵力加強防備,孫皓沒有采納他的建議。吾彥于是鑄造鐵鏈阻斷江面。等到王濬的軍隊逼近邊境時,沿江的許多城鎮都紛紛投降歸順,或者被攻占淪陷,只有吾彥仍堅守建平。王濬的大軍攻不下建平,只好后退三十里,以禮相待。吳國滅亡后,吾彥才歸降。晉武帝讓他做金城太守。武帝曾經隨意問:“孫皓亡國的原因是什么?”吾彥回答說:“吳主孫皓英明雄俊,才能杰出,宰相大臣們才德出眾,明達事理。”武帝笑著說:“如果國君明達,大臣賢德,為什么會亡國呢?”吾彥說:“上天賜給吳主的祿位總有終了的時候,吳國的命運也有期限,所以吳主被陛下您擒獲。這大概是天命吧,怎能是人為之事呢!”張華當時也在坐,對吾彥說:“你做吳國大將,加起來的時間也有幾年了,人們蔑視你的無聞,這是我感到迷惑的地方。”吾彥大聲而嚴厲地說:“陛下了解我,你沒有聽說嗎?”武帝很贊許他。吾彥調到雁門擔任太守,順陽王司馬暢驕橫放縱,以前的內史皆被他誣陷因而獲罪。到了吾彥擔任順陽內史時,清廉自律,充當屬下的榜樣,依法辦事,嚴厲肅穆,大家都很敬畏恐懼。司馬暢不能夠誣陷他,就改為推薦他,希望吾彥離開順陽內史的官職。后來吾彥升為員外散騎常侍。武帝曾經問吾彥說:“陸喜、陸抗兩個人哪一個更優秀?”吾彥回答說:“道德名望方面,陸抗比不上陸喜;建立功勛做事方面,陸喜比不上陸抗。”恰逢交州刺史陶璜死了,武帝委派吾彥擔任南中都督、交州刺史,吾彥贈送陸機兄弟很多財物,陸機準備接受,陸云說:“吾彥本來貧寒,受我們父親的提拔,可是回答皇上問話時有貶毀我們的父親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東西呢!”陸機于是沒有接受。因為這個原因陸氏兄弟經常詆毀吾彥。長沙孝廉尹虞對陸機兄弟說:“從古到今由卑賤而發達的人尚且有帝王,何況是公卿?像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張義允等人,都出身貧寒,被人役使的人,但都擔任內侍外鎮的官職,沒人譏諷他們。你們因為吾彥回答皇帝的問話稍有點不妥,就不停地詆毀他。我擔心南方的士人都將會遠離你們,那時你們便孤單了。”于是陸機兄弟對吾彥的恨意才稍減一點,誹謗的話逐漸停息。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共4題)7.請從春節聯歡晚會的“世間同春”對聯集錦中,挑出適合山東與山西以及廣東與廣西的語句,并依次分別組成上下聯,恰當的一項是(

)①水澤源流江河湖海

②金銀銅鐵鉻鎳鉛鋅③泰山日壺口煙天地奇觀

④孔子仁關公義人文典范⑤南海風清講述春天故事

⑥漓江水碧飄來三姐新歌⑦瓊海獨具大手筆五指擎天

⑧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A.③④⑧⑦

B.④③⑤⑥C.①②⑦⑧

D.②①⑥⑤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泰山是五岳之首,在山東泰安市;壺口瀑布,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東瀕山西省臨汾市吉縣壺口鎮,西臨陜西省延安市宜川縣壺口鄉,為兩省共有旅游景區;孔子是山東曲阜人,關公是河東郡解縣人,也就是現在的山西運城人。由此可知③④適合山東與山西,再根據對聯仄起平收的要求,可確定上聯為④,下聯為③。廣東位于南海之濱,一年只三季(無冬),受夏季風影響大,“春天故事”借用歌曲《春天的故事》反映開放以來東南沿海所發生的巨大變化;“漓江”屬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三姐”指劉三姐,是民間傳說的廣西壯族人物,據此可知⑤⑥適合廣東廣西,再根據對聯仄起平收的要求,可確定上聯為⑤下聯⑥。由此可確定答案為B。①是青海,②是甘肅,⑦是海南,⑧是云南。點睛:本題考查對聯知識,題干要求“挑出適合山東與山西以及廣東與廣西的語句”,解答時需要先仔細閱讀所給句子,根據句子中所提到的標志性人物、景物、特產判斷出所給句子各適合哪一個省份,分別找出適合山東與山西,廣東與廣西的句子,然后再根據對聯仄起平收的要求確定上聯和下聯,找出答案。8.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誕生于西方的歌劇傳入中國在其生根生長的過程中面臨著“

”的困境。編劇在對作品進行本土化

時,既尊重漢語四聲規律,依字行腔,又追求抒情性和音樂性的和諧統一,從而使得作品

地展現了中國歌劇的民族特色。A.橘生淮北則為枳

改造

淋漓盡致B.東方不亮西方亮

創造

淋漓盡致C.東方不亮西方亮

改造

酣暢淋漓D.橘生淮北則為枳

創造

酣暢淋漓參考答案:A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詞語的運用。首先辨別詞語的意思和用法,然后結合語境進行選擇。橘生淮北則為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東方不亮西方亮:比喻這里行不通,別的地方尚有回旋余地。結合“困境”分析,用“橘生淮北則為枳”。改造:變更原有的制作方法。創造:是指將兩個或兩個以上概念或事物按一定方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