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1-2022學年福建省漳州市東湖中學高三歷史聯考試題含解析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60分)1.甲午戰爭的慘敗對中國在國際上的惡劣影響是
A.列強開始直接派兵進駐北京地區
B.清政府在國際上顏面掃地
C.西方八國借機聯合發動侵華戰爭
D.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參考答案:D2.秦滅六國后,嬴政自稱“賴宗廟之靈”,進而又采用鄒衍“五德之運”的學說,利用天人感應論,“以為周得火德,秦代周,從所不勝,為水德”。這反映出(
)A.禮樂制度被進一步強化利用
B.皇帝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C.全體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權被皇權進一步利用參考答案:D3.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在1991年12月25日辭職演講中說:“我們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氣、其他自然資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錯。我們的生活卻比發達國家差得多,越來越落在他們的后面。”造成蘇聯“比發達國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應該是A.經濟建設模式的弊端重重B.資本主義陣營的經濟封鎖C.軍備競賽活動的負擔沉重D.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滯后參考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我們的生活卻比發達國家差得多,越來越落在他們的后面”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導致蘇聯“比發達國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經濟體制即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故A選項正確;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斯大林模式在蘇聯外有帝國主義包圍,的情況下形成的,但這不是其“比發達國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故B選項錯誤;斯大林模式形成后與美國首的資本主義國家進行軍備競賽活動,但這也不是其“比發達國家差得多”的最主要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經濟建設模式的弊端重重,故C選項錯誤;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斯大林模式,而與“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滯后”無關,故D選項錯誤。4.從18世紀起,歐洲主要國家因為“紡織機器、采礦、煉鐵設備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發明,”所以“19世紀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產生各種新問題”。這段敘述從“因為”到“所以”之間,至少增加哪一段論述才能使前后因果關系完整?A.馬克思階級斗爭理論的影響
B.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興起
C.傳統精密制造業吸引投資意愿
D.新型工廠制產生
參考答案:D略5.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和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都體現了當時藝術內容世俗化的傾向,其共同原因在于A.城市經濟的發展
B.社會思潮的變化
C.社會上層的倡導
D.傳統文化的影響參考答案:A6.1883年10月上海《申報》發表評論說:“(輪船)招商局開其端(指招商集資的方式),一人倡之,眾人和之,不數年間,風氣因之一開,公司因之云集。”這種經營方式A.開創了民族工業之先河 B.最先倡導建立私營企業C.推動了近代工業的發展 D.是在眾人推動下建立的參考答案:C本題考查了洋務運動。開創民族工業先河的不是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輪船招商局,故排除A;輪船招商局不屬于私營企業,故排除B;輪船招商局的招商集資方式是仿效西方,所以D不符合題意;根據“風氣因之一開,公司因之云集”可知,輪船招商局的這種招商集資方式推動了近代工業的發展,故選C。7.《武漢會戰目的方針與策略指導》指出:“以目前國際形勢觀察,自力更生仍為我政略上最高原則,基于此而產生之作戰指導方針,亦即持久戰與消耗戰。”由此判斷A.國民政府堅持片面抗戰路線
B.中國共產黨堅持持久戰與人民戰爭路線C.中國反法西斯戰場自始至終都是獨立的D.國民政府曾期待國際力量援助參考答案:D
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閱讀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來看“以目前國際形勢觀察,自力更生仍為我政略上最高原則,基于此而產生之作戰指導方針,亦即持久戰與消耗戰”可見武漢會戰是在國際援助無望的情況下的持久戰與消耗戰。8.毛澤東曾賦詩頌揚驍勇善戰的彭德懷:“山高路遠坑深,大軍縱橫馳奔。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1940年下半年,彭大將軍縱橫馳奔在中國華北戰場,親自指揮了一場鼓舞全國軍民抗日斗志的戰役。這場戰役是()A.淞滬會戰 B.平型關戰役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參考答案:考點:抗日戰爭.分析:本題考查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中由中國共產黨所率領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以下皆以八路軍稱呼)在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間發動的以破壞華北日軍占領的交通線、礦山為目的破襲作戰(又稱晉南游擊戰).參加作戰的中國軍隊包括八路軍120師、129師和晉察冀軍區與當地民兵.解答:根據所學知識,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二九師和晉察冀軍區等共105個團20余萬兵力,對華北地區河北山西的日偽軍發動了一次進攻戰役,即百團大戰.這次戰役共進行大小戰斗1800余次,攻克據點2900余個,殲滅日偽軍45000余人,給日偽軍以沉重打擊,鼓舞了中國軍民抗戰的斗志,增強了必勝的信心,D項正確;AB都發生在1937年,C發生在1938年,均不符合材料時間.故選D.9.南宋士大夫葉適說“自漢至唐,猶有授田之制,……蓋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貿易,而官反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訴論田業,只憑契照為之定奪。”該言論反映了A.從漢代到唐代一直實行均田制B.政府在土地配置中的職能已經轉化C.宋代土地租佃關系進一步發展D.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來自于土地買賣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獲取材料信息的能力。“自漢至唐,猶有授田之制”,均田制時期,政府的職能之一是分配土地;現今土地私自買賣,政府為土地買賣提供契約并收取一定的費用,政府職能發生變化。考點:古代中國的經濟·土地制度·均田制10.《蒙娜麗莎》典型地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時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偉大的人文主義作品,因為()A.達?芬奇成功的運用“圣像圖”的畫法B.達?芬奇將解剖學、透視法和明暗轉移法運用其中C.它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作品D.它肯定人的價值,頌揚人的力量,表現人性的美參考答案:考點:85:文藝復興.分析:本題考查文藝復興.考查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人文主義的內涵.解答:注意題干“是一部偉大的人文主義作品”,緊扣題意,AB兩項只是說明《蒙娜麗莎》繪畫的方法和技巧,與人文主義無關,應排除.C項雖然正確,但也沒有抓住人文主義這一內涵,應排除.人文主義肯定人的價值,崇尚人性,頌揚人的力量,故D項符合題意.故選D.11.南北朝時,形成記述家族世系的譜學。“有司選舉,必稽譜籍而考其真偽”,“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出現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A.士族為防止門第混淆
B.士族為維護高貴血統C.士族為保護特殊地位
D.士族為避免近親婚姻參考答案:C(3分)A(1分)B(1分)D(0分)12.錢穆在《中國經濟史》中指出:“漢、唐兩代經濟政策不同,漢代對大商賈重征商稅,不許社會有大富之現象。但唐代每丁給田80畝,每家100畝,給予人民最低限度的生活……如欲富裕,則亦不加限制,聽任人民各自……發財。”這一變化說明A.封建等級觀念受到沖擊B.封建大一統政權強化C.商人政治地位顯著提高D.重農抑商政策的松動參考答案:D【詳解】根據材料漢唐對于人民富裕采取不同政策,唐代“如欲富裕,則亦不加限制,聽任人民各自……發財”,表明唐朝抑商政策略有松動,而不是強調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故D正確;由漢代對大商賈重征商稅到唐代聽任人民“發財”的變化,不能說明封建等級觀念受到沖擊,也不能體現出封建大一統政權的強化,排除A、B。材料未體現商人地位,選項C錯誤。13.1898年6月,李鴻章在致兒信中說:“學堂之事,上意甚為注重,聞每日與樞廷討論者多學堂、工商等事,惜瘦駑庸懦輩不足贊襄,致……輩竊東西洋皮毛,言聽計從。”信中“瘦駑庸懦輩”是指A.洋務派
B.維新派
C.頑固派
D.立憲派參考答案:C14.中國明朝內閣與英國的責任制內閣在性質上的區別是:(
)A、決策機構、咨詢機構
B、咨詢機構、決策機構
C、首輔有決策權、內閣大臣擁有建議權
D、皇帝的內侍機構、行政機構參考答案:D15.“燒生鐵精,以重柔鋌,數宿則成鋼”。材料描述的我國古代冶煉工藝技術產生于()A.夏商周
B.春秋戰國
C.魏晉南北朝
D.宋元時期參考答案:古代中國手工業的發展——冶金業(灌鋼法)夏商周冶煉青銅,故A項錯誤;春秋戰國時期冶煉鐵和鋼,但材料反映的是“灌鋼法”,故B項錯誤;魏晉南北朝掌握灌鋼法,即將生鐵和熟鐵按一定比例配合,加熱后再鍛造,材料意思為,把生鐵精繼續煅燒,用重物打錘,用幾個晚上的時間煉成鋼,故C項正確;宋元時期用焦炭冶鐵,故D項錯誤。C16.白壽彝主編《中國通史》中寫道:“在城市武裝起義失敗之后,保存下來的起義隊伍被迫轉移到農村,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入井岡山,建立了農村根據地,開辟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新道路。”這條“新道路”A.是對過去革命斗爭經驗的總結B.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光輝典范C.成為中國社會主義革命的指針D.成功指導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參考答案:B【詳解】“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進入井岡山,建立了農村根據地,開辟了一條中國革命的新道路”,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條“新道路”指的是農村包圍城市的工農武裝割據道路,這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國情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典范,故B項正確;過去革命斗爭是城市包圍農村,故A項錯誤;這成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指導思想,社會主義革命是新中國成立后反對資本主義的革命,故C項錯誤;工農武裝割據道路成功指導了新民主主義革命,故D項錯誤。17.光緒二十三年的《中國商務報》報道:“風氣忽開,大為更變,商務則磚瓦絲繭,官事則郵政銀行鐵路,一時間景運更新,中國變動之機,從未有如此之速者。”從中可知①戊戌變法推動了經濟發展
②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③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
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進入“短暫的春天”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參考答案:C18.1880年,薛福成寫到:“中國立約之初,有視若尋常而貽害于無窮者,大要有二:一則曰,一國獲利各國均沾也。一則曰,洋人居中國不歸中國官管理也。”在他看來,對近代中國“遺患無窮”的是①開設工廠
②協定關稅
③片面最惠國待遇
④領事裁判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參考答案:B19.中唐晚期,啖助、趙匡和陸淳等創立了“新春秋經學”,流露出極鮮明的欲重整人倫、重正綱紀的想法,使經學由以訓詁為特色的章句之學向陳析義理方向發展。“新春秋經學”的創立A.否定了先秦傳統經學B.起源于唐代三教合流C.沖擊了漢代儒學獨尊D.有助于宋明理學形成參考答案:D【詳解】材料中“重整人倫”“重正綱紀”“陳析義理”與宋明理學重視綱常名教、強調義理類似。故答案為D項。A項,根據所學可知,“新春秋經學”是受到了佛教和道教的影響而產生的“新儒學”,并沒有否定先秦傳統經學,排除;B項,“新春秋經學”是抓住《春秋》史經一體,因事明義的特色,利用釋讀中的靈活性重新解釋《春秋》經文,提出春秋“不全守周典禮”,強調其“仁政”、“民本”的“王道”內容,由此可見它不是起源于唐代三教合流,排除;C項,儒家思想自漢代確立為正統思想后,直到新文化運動才動搖了其統治基礎,沖擊了漢代儒學獨尊的說法不符合史實,排除。【點睛】推斷(理)型選擇題解答時一般可采用推演法,即通過必要的推理來確定符合題意的正確答案。推理時要掌握正確的指導思想,如歷史規律、邏輯關系、基本原理等。因此在平時要注意歸納歷史現象、總結歷史規律并掌握運用。20.有學者在研究元朝歷史時,引用了下面材料:“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賦役之,比之于內地。”該學者引用這些材料主要是為了說明A.元朝推行民族融合政策
B.邊疆地區經濟得到發展C.元朝進行政治制度創新
D.元朝加強對邊疆的管轄參考答案:A2古代東西方的政治制度·從漢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變·元朝邊疆政策D解析:材料中“嶺北、遼陽與甘肅、四川、云南、湖廣之邊,唐所謂羈縻之州……今皆賦役之,比之于內地”可分析出元朝對嶺北、遼陽等邊疆地區征收賦役,說明元朝加強對邊疆地區的管轄,A、B、C項材料中未涉及到。故選:D思路點撥:解答本題的關鍵在于對材料關鍵信息的準確解讀。21.明清時期,農民人身依附關系松弛,農業商品化程度加深,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和緩慢發展。這些現象的出現表明(
)A.小農經濟已經解體
B.出現了向工業文明演進的趨向C.經濟結構發生了徹底變化
D.重農抑商政策已破產
參考答案:B略22.撒切爾主義是指撤切爾夫人執政期間(1979年至1990年)的一種意識形態。它提出“社會不平等天然就是錯誤的或有害的”這一觀點是“天真的和不合情理的”。下列對撒切爾主義分析不正確的是A.其出臺是為了緩解“滯脹”B.不利于英國經濟的恢復C.它帶來了貧富差距的擴大D.與里根經濟學有相似之處參考答案:B試題分析:二戰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奉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措施,出現經濟發展的黃金時期,包括英國在內的西歐國家實行福利國家制度,旨在縮小貧富差距,減少因貧困引發的社會問題,到了70年代出現經濟危機,經濟進入滯漲階段,為了縮減政府開支,福利國家制度的涉及面不斷縮小。撒徹爾的目的在于恢復英國經濟。考點:羅斯福新政和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國等國本主義的新變化·撒切爾主義。23.隋煬帝時開始設立進士科,科舉制正式形成。有學者稱:“科舉制取代察舉制,是冷冰冰的科場角逐取代儒家貴族政治的過程,是極權國家權威對宗法權威、“法術勢”對溫情主義占優勢的結果。”對此,理解正確的是A.察舉制是儒家性善論與宗法倫理的體現B.科舉考試的內容帶有明顯的法家色彩C.察舉制是外儒內法思想下的制度體現D.科舉制忽略實用性學問和創新意識參考答案:A【詳解】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知,察舉制是儒家貴族政治,體現了宗法權威和溫情主義。儒家講性善論,重視教化的作用,考察人要重視道德。其主要做法就是推薦,因此儒家主張察舉制,故A選項正確。B選項錯誤,依據材料信息及相關所學知識可知,科舉制度本身是法家傳統的體現,但是科舉考試內容為儒家經典;C選項錯誤,據材料可知科舉制是冷冰冰的科場角逐,體現的是極權國家權威和“法術勢”。因此科舉制才是外儒內法思想下的制度體現;科舉制的局限性并非材料體現的內容,因此D選項錯誤。24.1890年至1910年德國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表(%)時間1890年1900年1910年農村人口占比57.545.640城市人口占比42.554.460材料反映的本質問題是
A.農村人口持續減少
B.城市人口持續增加
C.19世紀末德國工業所占比重首次超越農業
D.20世紀初德國工業化迅速發展參考答案:D試題分析:題干所問為“1890年至1910年德國農村人口和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表”反映的本質問題。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的工業化導致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城市化進程加快,變化的城鄉人口比例說明德國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因此D正確。A是對材料錯誤解讀,B是表面現象,C項不能充分說明。
考點: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形成與發展·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
25.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重要而又頗有爭議的歷史人物,在辛亥革命前后思想由封建士大夫到改良派,由改良派到革命派,由革命派到拋棄“武力”挽救中國,從思想啟蒙上探索革命新出路的三次轉變。這位歷史人物應該是A.張謇
B.梁啟超
C.孫中山
D.陳獨秀參考答案:D26.《墨子·告子》載:“諸侯朝天子曰述職。一不朝,則貶其爵;再不朝,則削其地;三不朝,則六師移之。”這段材料反映的歷史現象是
A.西周初期分封制
B.戰國時期兼并戰爭
C.西周末王室衰微D.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參考答案:A27.黃宗羲說:“學問之道,以各人自用得著者為真。凡倚門傍戶、依樣葫蘆也,非流俗之士,則經生之業也。此編所列,有一偏之見,有相反之論,學者于其不同處,正宜著眼理會,所謂一本而萬殊也。以水濟水,豈是學問。”這反映出黃宗羲A.批判君主專制,倡導分權制衡 B.批判學術僵化,倡導思想自由C.重視社會實際,倡導崇實致用 D.倡導樸實學風,反對思想統一參考答案:B【詳解】從材料中的“學問之道”“所謂一本萬殊也,以水濟水,豈是學問”可知,黃宗羲強調的是做學問要成一家之言,不能人云亦云,實際上是強調學術自由,反對死啃書本的僵化風氣,因此選B;材料無法體現批判君主專制,倡導分權制衡,排除A;材料也沒有反映倡導崇實致用,排除C;材料未涉及倡導樸實學風,排除D。28.利瑪竇在《中國札記》中說:“雖然我們已經說過中國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貴族政體,……如果沒有與大臣磋商或考慮他們的意見,皇帝本人對國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決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須由大臣審閱呈交皇帝。”利瑪竇認為中國明朝時(
)A.君主制不是中國政府的主要形式
B.內閣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君權C.君主與內閣大臣擁有同等決策權
D.內閣掌握著明朝的行政大權
參考答案:B20.“圖說歷史”是解讀歷史的一種方式。圖5地圖中白色區域的不斷擴大,反應了A.天主教的傳播 B.西方人眼中的世界C.羅馬帝國的擴張 D.“日不落帝國”形成參考答案:B30.關于國共兩黨的兩次合作歷史的評述不正確的是(
)A.第一次合作是黨內合作,第二次合作是黨外合作B.第一次合作取得了國民革命成功,第二次合作取得抗戰勝利C.國共兩黨兩次合作的基本原因是利益趨同D.兩黨合則兩利,分則兩傷高參考答案:B二、非選擇題(共40分)3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文化發展中,某一時代的主流文化(先進文化)并不是在世界范圍內同時產生并發展的,而是在某一局部地區首先產生并發展起來,隨后向世界各地傳播的。某一時代主流文化的首先發生、發展地區,就是該時代或該文化的“文化發展中心”。人類發展史表明,“文化發展中心”是不斷轉移的。——摘編自韓民青《文化的轉移》依據材料信息,提煉觀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對所提煉的觀點予以論述。(要求:從材料信息中提煉一個觀點,觀點明確,論述過程史實正確,邏輯清晰。)參考答案:示例:歐洲文化中心的轉移。論述:公元前5世紀,在雅典等城邦奴隸制文明的基礎上,出現了智者學派,首倡人的價值,人文主義萌發,隨后“希臘三賢”進一步發展了人文主義思想,并不斷向外傳播,古希臘人文主義奠定西方文化的基礎。十四五世紀,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意大利出現宣揚人性解放的文藝復興運動,意大利由此成為了歐洲文化發展的中心。16世紀后,人文主義不斷地擴展到歐洲各國,文藝復興運動在多個領域成果累累,解放了人們思想,促進社會的進步。17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最先開始了啟蒙運動。18世紀,在英國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法國高揚“理性主義”,掀起了啟蒙運動的高潮,法國成為啟蒙運動中心。肩蒙運動促進思想解放,為資產階級革命和制度建立提供理論依據,并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從雅典到意大利,從意大利到法國,歐洲文化中心隨著經濟、政治等因素的發展不斷轉移。【考點】啟蒙運動【分析】第一小問的觀點,依據材料“文化發展中心是不斷轉移的”,結合歐洲人文主義思想起源和發展的歷程可以得出觀點是歐洲文化中心的轉移。第二小問的論述,結合古希臘的人文主義、文藝復興以及啟蒙運動的內容和影響解答即可。故答案為:示例:歐洲文化中心的轉移。論述:公元前5世紀,在雅典等城邦奴隸制文明的基礎上,出現了智者學派,首倡人的價值,人文主義萌發,隨后“希臘三賢”進一步發展了人文主義思想,并不斷向外傳播,古希臘人文主義奠定西方文化的基礎。十四五世紀,隨著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意大利出現宣揚人性解放的文藝復興運動,意大利由此成為了歐洲文化發展的中心。16世紀后,人文主義不斷地擴展到歐洲各國,文藝復興運動在多個領域成果累累,解放了人們思想,促進社會的進步。17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最先開始了啟蒙運動。18世紀,在英國啟蒙運動的影響下,法國高揚“理性主義”,掀起了啟蒙運動的高潮,法國成為啟蒙運動中心。肩蒙運動促進思想解放,為資產階級革命和制度建立提供理論依據,并不斷傳播到世界各地。從雅典到意大利,從意大利到法國,歐洲文化中心隨著經濟、政治等因素的發展不斷轉移。【點評】本題為開放性試題,解答本題的關鍵是仔細審題干,閱讀材料并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即可。32.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湯淺的科學活動中心定義:一個國家的重大科學成果數如果超過了同期全世界重大科學成果總數的25%,則成其為世界科學活動中心,其持續,的時間稱作為科學興盛期。根據這一定義,湯淺把《科學技術編年表》收錄的2064項科學成果,每十年一計,分為45個階段,然后分別畫出意大利、英國、法國、德國和美國在1501~1950年間相對成果數的變化曲線(如圖。11)。得出的結論是每一國家的科學興盛期為80年左右。具體順序是:意大利1540~1610;英國1660~1730;法國1770~1830;德國1810~1920;美國1920~今。——摘編自周程《科學中心轉移的數理分析》從材料中提取相關的歷史信息,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闡述應層次清楚,史論結合。)參考答案:示例1:論意大利首先成為世界科學中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專科學校《醫藥知識產權》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鄭州信息工程職業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名篇》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棗莊職業學院《語文教學設計藝術》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上海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當代影視文學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遼寧省大連市一0三中學2025屆高三下-第五次考試物理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云南省施甸縣第一中學2025屆高三5月教學質量檢查生物試題含解析
- 江蘇省盱眙縣重點名校2025年初三適應性練習自選模塊試題含解析
- 食品廠培訓大綱
- 培訓學校企業文化
- 2025智能鎖購買合同范本
-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PPT課件
- 鐵路建設項目施工企業信用評價辦法(鐵總建設〔2018〕124號)
- 誘導公式練習題-(中職)
- 2016年浦東新區公辦小學招生地段
- 鴿巢問題(例1、例2)[1]
- 01戴明十四條
- 完整版佛教葬禮儀式
- 【課件】第六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課件-高中通用技術蘇教版(2019)必修《技術與設計1》
- 鍋爐除氧器過程控制課程設計
- 統計法培訓課PPT課件
- 《電子游戲的利弊》PPT課件.ppt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