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工程地質勘察部分宣貫_第1頁
水利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工程地質勘察部分宣貫_第2頁
水利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工程地質勘察部分宣貫_第3頁
水利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工程地質勘察部分宣貫_第4頁
水利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工程地質勘察部分宣貫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40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水利工程建設標準強制性條文

工程地質勘察部分宣貫強制性條文涉及7項標準:⑴《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⑵《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SL55-2005)⑶《堤防工程地質勘察規程》(SL188-2005)⑷《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地質勘察規程》(SL313-2004)⑸《水利水電工程物探規程》(SL326-2005)⑹《水利水電工程鉆探規程》(SL291-2003)⑺《水利水電工程測量規范》(SL197-97)★強制性條文實施的三個原則:⑴

提高認識、自覺實施⑵

掌握技術、科學實施⑶

加強檢查、強化實施★強制性條文宣貫的主要內容:⑴

摘編說明⑵技術要點⑶

相關技術⑷

相關技術標準⑸

檢查要點⑹

工程案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

強制性條文宣貫

GB50487—2008摘錄強條25條,其中可研勘察1條、初設勘察20條、病險庫勘察4條。

主要為三類:1與工程場區穩定性有關2與工程安全、生命財產安全直接相關3與工程安全、效益有關5.2.7工程場地地震動參數確定應符合下列規定:

1壩高大于200m的工程或庫容大于10×109m3的大(1)型工程,以及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動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10g地區且壩高大于150m的大(1)型工程,應進行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工作。

5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應包括工程使用期限內,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工程場地基巖的地震動參數。一

摘編說明——

區域構造穩定性是水利水電建設中的重要工程地質問題

地震動參數是論證、評價工程場區區域構造穩定性的主要內容和依據

場地地震動參數是工程抗震設計的主要依據二

技術要點1大型工程應進行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確定場地地震動參數2第1款界定了應進行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工程標準3第5款規定了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的要求

相關知識——

1地震安全性評價的工作內容:1)區域地震活動性和地震構造;2)近場及場區地震活動性和地震構造;3)場地工程地震條件;4)地震烈度與地震動衰減關系;5)地震危險性的確定性分析;6)地震危險性的慨率分析;7)區域性地震區劃;8)場地震動參數確定和地震地質災害評價;9)地震動小區劃。(水利水電工程場地,一般不進行區域性地震區劃和地震動小區劃的內容)2地震安全性評價方法

基本方法包括確定性方法和慨率分析方法1)確定性方法是依據地震構造條件和歷史地震資料,確定場地地震動參數的方法,具有較大的安全裕度,主要用于對安全性要求極高的核電站工程和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確定性分析包括地震構造法和歷史地震法2)概率分析方法是對特定區域確定其在未來一定設計基準期內地震動參數超過某一給定概率的方法,是國內外普遍采用的方法,國內水利水電工程的地震動參數確定多采用此方法。其分析步驟包括:①潛在震源區劃分,②確定地震活動性參數,③地震危險性概率計算,④不確定性校正,⑤結果的表述。3地震動參數1)地震動峰值加速度2)地震動反應譜四相關標準《工程場地地震安全性評價技術規范》B17741-1999《地震安全性評價管理條例》《地震監測管理條例》五檢查要點六

工程案例1通海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對大壩的震害影響2三峽、小浪底等大型、特大型水利水電工程的地震安評6.2.2可溶巖區水庫嚴重滲漏地段勘察應查明下列內容:

1可溶巖層、隔水層及相對隔水層的厚度、連續性和空間分布。

4主要滲漏地段或主要滲漏通道的位置、形態和規模,喀斯特滲漏的性質,估算滲漏量,提出防滲處理范圍、深度和處理措施的建議。一

摘編說明1巖溶區水庫嚴重滲漏直接影響水庫效益,并可能導致逸出區產生次生災害2初設階段應查明可能產生嚴重滲漏的邊界條件,確定嚴重滲漏地段及其滲漏性、評價滲漏工程地質問題二

技術要點1第1款規定了嚴重滲漏地段應查明的工程地質條件2第4款規定了嚴重滲漏地段應分析、評價的工程地質問題,同時規定應提出防滲處理建議三

相關技術1巖溶滲漏分析1)巖溶發育特征

巖溶發育程度:極強烈巖溶、強烈巖溶、中等巖溶、微弱巖溶②巖溶發育階段:幼年期、青年期、老年期

巖溶洞穴系統空間分布④巖溶發育類型:裸露型巖溶、覆蓋型巖溶、埋藏型巖溶⑤

巖溶發育深度2)巖溶水文地質條件

巖溶地下水的類型、分布特征

含水層的透水性、富水性及其水力聯系

與地表水的補排關系

3)巖溶滲漏的類型:巖溶管道式滲漏、巖溶裂隙式滲漏2主要滲漏通道判定

1)斷層、破碎帶、褶皺軸、可溶巖與非可溶巖接觸帶2)巖溶管道系統3滲漏量估算

1)工程地質類比法2)地下水動力學法(鄰谷滲漏量估算、巖溶管道滲漏量估算)3)水量均衡法4)水文測驗法

4防滲處理:堵、截、鋪、灌、隔離、導四相關標準《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附錄C“喀斯特滲漏評價”6.2.4水庫嚴重滲漏地段的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

工程案例

貓跳河四級水庫6.2.3非可溶巖區水庫嚴重滲漏地段勘察,應查明

斷裂帶、古河道、第四紀松散層等滲漏介質的分布及其透水性,確定可能發生嚴重滲漏的地段、滲漏量及危害性,提出防滲處理范圍和措施的建議。一摘編說明1水庫嚴重滲漏直接影響水庫效益,可能導致逸出區產生次生災害2斷裂構造往往構成山區巖基水庫嚴重滲漏通道;古河道、第四紀松散層常常是平原區水庫嚴重滲漏的通道3初設階段應針對嚴重滲漏地段,查明其滲漏邊界條件,評價滲漏工程地質問題二技術要點

1查明可能構成嚴重滲漏地段的工程地質條件,確定可能發生嚴重滲漏的部位2評價其工程地質問題3提出防滲處理建議三相關技術

1水庫滲漏條件1)地形條件:鄰谷、埡口、古河道等2)構造條件:斷裂構造等3)巖體條件:松散地層、透水巖體等4)水文地質條件:含水層、隔水層、地下水分布等2水庫滲漏的類型

1)按滲漏介質、途徑劃分2)按滲漏方式、部位劃分3滲漏量估算1)基本原則2)計算方法4危害性評價1)水庫效益2)庫岸穩定3)環境影響

5防滲處理(同6.2.1條)四相關標準6.2.4水庫嚴重滲漏地段的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工程案例岳城水庫、新安江水庫6.2.5水庫浸沒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4對于農作物區,應根據各種現有農作物的種類、分布,查明土壤鹽漬化現狀,確定地下水埋深臨界值。

5對于建筑物區,應根據各種現有建筑物的類型、數量和分布,查明基礎類型和埋深,確定地下水埋深臨界值。查明黃土、軟土、膨脹土等工程性質不良巖土層的分布情況、性狀和土的凍結深度,評價其影響。

6確定浸沒的范圍及危害程度。一

摘編說明

浸沒可能給水庫周邊地區造成次生災害,直接影響生產、生活環境

地下水臨界埋深值是判定浸沒和確定浸沒范圍的基本依據

確定浸沒范圍,評價危害程度是初設階段水庫浸沒勘察的重點二

技術要點1第4、5款規定了農作物區,建筑物區地下水埋深臨界值的確定原則2第6款要求確定浸沒范圍、評價危害程度三

相關技術1地下水臨界埋深值的確定地下水臨界埋深值是開始引起浸沒災害的地下水埋藏的最小深度。

1)基本原則2)基本方法(1)實踐經驗(2)計算:Hcr=Hk+ΔH2潛水回水位值計算

潛水回水位值也稱庫岸回水位,是指水庫蓄水后,使庫邊一定范圍內原有地下水升高的水位1)基本原則2)庫水位和地下水位的選擇3)計算公式3浸沒判定和浸沒范圍的確定1)初判和復判2)浸沒的判定:潛水回水位埋深值小于地下水臨界埋深值(Hcr>y)3)浸沒范圍的確定:潛水位埋深值小于地下水臨界埋深值的等水位線所包含的范圍4危害程度評價四

相關標準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附錄D“浸沒評價”

《水利水電工程水文地質勘察規范》SL373—2007第5章“水庫區的水文地質勘察”6.2.6水庫浸沒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

工程案例

崗南水庫、黃壁莊水庫6.2.7水庫庫岸滑坡、崩塌和坍岸區的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1查明水庫區對工程建筑物、城鎮和居民區環境有影響的滑坡、崩塌的分布、范圍、規模和地下水動態特征。

2查明庫岸滑坡、崩塌和坍岸區巖土體物理力學性質,調查庫岸水上、水下與水位變動帶穩定坡角。

3查明坍岸區岸坡結構類型、失穩模式、穩定現狀,預測水庫蓄水后坍岸再造范圍及危害性。

4評價水庫蓄水前和蓄水后滑坡、崩塌體的穩定性,估算滑坡、崩塌入庫方量、涌浪高度及影響范圍,評價其對航運、工程建筑物、城鎮和居民區環境的影響。一

摘編說明

滑坡和塌岸使岸邊建筑物和農田遭到破壞

滑坡和塌岸造成水庫淤積

近壩區滑坡和塌岸影響壩體穩定及下游安全

查明庫岸滑坡、塌岸的分布及穩定性,是評價庫岸穩定的重要內容二

技術要點第1、2款要求查明庫岸不穩定體的基本工程地質條件第3款要求對水庫塌岸進行預測第4款要求評價滑坡、崩塌體的穩定性及其影響三

相關技術1水庫塌岸1)塌岸預測的目的2)塌岸預測的基本原則3)塌岸預測基本要素的選取①穩定坡角:水下淺灘坡角、岸坡自然坡角、浪擊帶穩定坡角

②起始點4)塌岸預測方法

①短期預測——均質黃土塌岸預測、非均質松散層塌岸預測

②長期預測——類比圖解法、計算圖解法(卡丘金法、佐洛塔廖夫法、兩段法、庫岸結構法)、動力學法、模擬法等

類比圖解法原理:由于天然河道的平均枯水位、河水漲幅帶、平均洪水位分別與水庫運行期低水位、調節水位(即水位變動帶)、最高設計水位存在可類比性。因此,可通過地質調查、并統計現天然河道的平均枯水位以下、河水漲幅帶以及平均洪水位以上三帶巖土體的穩定坡角。以此類比圖解水庫蓄水運行時的塌岸范圍。根據實測剖面,自現河水枯水位起,首尾相連依次繪出在不同庫水位條件下相應巖土層的穩定坡角,并以各段穩定坡腳連線代表最終庫岸再造邊界線,進而量取庫岸再造的最終寬度與高程。

“兩段法”原理:預測塌岸線由水下穩定岸坡線和水上穩定岸坡線的連線組成時,水下穩定岸坡線由原河道多年最高洪水位h及水下穩定坡腳α確定;水上穩定岸坡線由設計洪水位和毛細水上升高度H’及水上穩定坡角β確定。2水庫滑坡1)滑坡穩定分析

①影響滑坡穩定的因素:巖土類型和性質、地質構造和巖體結構、地表水和地下水、地震作用、工程荷載

②評價方法:地質分析法、力學計算法、圖解法、類比法、有限單元分析等2)滑坡涌浪計算(能量法)

①垂直滑坡體的涌浪計算:

滑速計算

初始浪高計算

波浪特性的確定

不同距離波浪高度的計算

②水平滑坡體的涌浪計算四相術標準6.2.8庫岸滑波、崩塌堆積體的勘察方法

檢查要點六

工程案例意大利瓦依昴水庫滑坡拓溪水庫塘巖光滑坡官廳水庫塌岸6.2.10泥石流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2查明可能形成泥石流固體物質的組成、分布范圍、儲量及流通區、堆積區的地形地貌特征。一

摘編說明

1泥石流危及水工建筑物及庫周城鎮的安全,入庫堆積嚴重影響水庫效益2堆積區的地貌特征及物質組成、分布、儲量是泥石流形成的主要條件,是泥石流勘察的主要內容。二

技術要點

條文規定了應查明的可能形成泥石流的地形地質條件。三相關技術1泥石流的形成條件

固體物質徑流條件、地形條件、水文氣象條件2固體物質應查明的內容

物質組成、巖土結構、分布范圍、儲量

3泥石流的分區

形成區、流通區、堆積區

4泥石流類型的劃分

按流域地貌特征劃分、按物質組成劃分、按結構和流動性劃分、按水的補給來源和方式劃分四相關標準

6.2.11泥石流的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

工程案例

云南中、小型水電站、水庫泥石流危害

甘肅舟曲特大型泥石流6.2.12水庫誘發地震預測應符合下列規定:

1當可行性研究階段預測有可能發生水庫誘發地震時,應對誘發地震可能性較大的地段進行工程地質和地震地質論證,校核可能發震庫段的誘震條件,預測發震地段、類型和發震強度,并應對工程建筑物的影響作出評價。

2對需要進行水庫誘發地震監測的工程,應進行水庫誘發地震監測臺網總體方案設計。臺網布設應有效控制庫首及水庫誘發地震可能性較大的庫段,監測震級(ML)下限應為0.5級左右。臺網觀測宜在水庫蓄水前1~2年開始。一

摘編說明

水庫誘發地震是一種環境地質災害

水庫誘發地震具有震源淺、震中烈度偏高且與水庫工程運行活動相伴的特點,對水庫安全運行和人們生命財產危害極大

初設階段應對誘發地震可能性較大的地段進行工程地質和地震地質論證二

技術要點1第1款要求對誘發地震可能性較大的地段進行預測論證和評價2第2款規定了進行水庫誘發地震監測的基本技術要求三

相關技術

1水庫誘發地震的工程地質條件

——巖性、地質構造、地應力、水文地質2誘發地震的基本類型

——構造型水庫地震、喀斯特型水庫地震、地表卸荷型水庫地震3誘發地震預測1)預測方法

①經驗判斷法

②統計預測法2)發震強度(最大震級)3)發震地段4危害性評價5地震監測四檢查要點五

工程案例

新豐江水庫6.3.1土石壩壩址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2查明壩基河床及兩岸覆蓋層的層次、厚度和分布,重點查明軟土層、粉細砂、濕陷性黃土、架空層、漂孤石層以及基巖中的石膏夾層等工程性質不良巖土層的情況。

4查明壩基水文地質結構,地下水埋深,含水層或透水層和相對隔水層的巖性、厚度變化和空間分布,巖土體滲透性。重點查明可能導致強烈漏水和壩基、壩肩滲透變形的集中滲漏帶的具體位置,提出壩基防滲處理的建議。

7查明壩區喀斯特發育特征,主要喀斯特洞穴和通道的分布規律,喀斯特泉的位置和流量,相對隔水層的埋藏條件,提出防滲處理范圍的建議。一

摘編說明

土石壩由散體材料碾壓堆積而成,對地質地形條件要求相對較低。如若壩基下有工程地質性質不良巖土層和其中滲漏帶、滲漏管道分布,可能造成壩基滑動、沉陷變形、滲漏、滲透穩定等工程地質問題。

本條2、4、7款規定了初設階段土石壩壩基應查明的影響壩基穩定和水庫效益的工程地質條件。二

技術要點1第2款要求查明壩基巖土體的結構特征,重點是不良巖土體的結構情況2第4款要求查明壩基水文地質結構特征,重點是強透水和集中透水層(帶)的分布3第7款要求查明巖溶滲漏通道的分布及隔水層埋藏條件三

相關技術1不良巖土層的工程地質問題

1)軟土。具觸變性、流變性、高壓縮性、低強度、低透水性,可能導致壩基滑移、沉陷變形、滲透變形等2)粉細砂層。飽和狀態下易振動液化,強度喪失,導致壩基沉陷變形3)濕陷性黃土。遇水濕陷、強度降低、導致壩基失穩變形4)架空層。結構松散、構成滲漏通道及可壓縮空間,導致壩基滲漏、壓縮變形沉陷5)漂孤石層。加劇覆蓋層結構的不均一性,導致壩基變形、滲漏等6)石膏夾層。易溶蝕形成透水通道,導致滲漏、滲透變形

2壩基水文地質結構

即壩基一定范圍內地下水及含水層(帶)、隔水層(帶)的分布、性質、類型及其空間組合特征

控制壩基滲漏的邊界條件3喀斯特發育特征

主要包括發育程度、發育階段、發育深度、發育類型及連通情況4喀斯特泉

巖溶地下水特殊的賦存、運動形式5相對隔水層

相對隔水層的分布、規模是喀斯特壩基防滲處理的重要依據6防滲處理1)垂直防滲——截水槽、防滲墻、防滲帷幕等2)水平防滲——上游水平防滲鋪蓋等3)下游排水及蓋重——水平排水墊層、反濾排水溝、排水減壓井、下游透水蓋重與反濾排水溝、排水減壓井組合等形式

(巖溶壩基防滲處理如6.2.2條)四

相關標準

《水利水電水電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附錄G“土的滲透變形判別”、附錄P“土的液化判別”、附錄R“特殊土勘察要點”、附錄S“膨脹土的判別”、附錄T“黃土濕陷性及濕陷起始壓力的判定”

6.3.2土石壩址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

工程案例

岳城水庫6.4.1混凝土重力壩(砌石重力壩)壩址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3查明斷層、破碎帶、斷層交匯帶和裂隙密集帶的具體位置、規模和性狀,特別是順河斷層和緩傾角斷層的分布和特征。

4查明巖體風化帶和卸荷帶在各部位的厚度及其特征。

5查明壩基、壩肩巖體的完整性、結構面的產狀、延伸長度、充填物性狀及其組合關系。確定壩基、壩肩穩定分析的邊界條件。

9查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物理化學性質,評價其對混凝土和鋼結構的腐蝕性。一

摘編說明

重力壩主要依靠壩身自重與地基強度保持穩定。壩基抗滑穩定、壩基抗壓強度、壩基變形、壩基滲漏及滲透穩定是重力壩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二

技術要點1第3、4、5款對查明影響壩基穩定的工程地質條件做了具體規定。2當環境水中含有某些腐蝕性離子,可能會對混凝土、金屬等材料產生腐蝕。第9款對查明環境水的腐蝕性做了規定三

相關技術1斷裂構造對壩基穩定的影響

壩基抗滑穩定、壓縮變形、滲透變形及滲漏2軟弱夾層對壩基穩定的影響

壩基抗滑穩定(滑動面)、滲透破壞

3風化卸荷帶對壩基穩定的影響

不均勻沉陷、滲漏通道4巖體完整性

根據結構面發育程度(結構面組數、平均間距、發育程度)、巖體完整性系數KV、巖體體積節理數JV等因素,劃分為完整、較完整、完整性差、較破碎、破碎五級

巖體完整程度完整較完整完整性差較破碎破碎結構面發育程度結構面組數1-21-22-32-32-3>3無序平均間距m>1.01.0-0.50.5-0.30.3-0.1<0.1<0.1發育程度不發育輕度發育中等發育較發育發育很發育巖體完整性系數Kv>0.750.75-0.550.55-0.350.35-0.15≤0.15巖體體積節理數Jv(條/m3)<33-1010-2020-35>35注1:巖體完整性系數Kv=(Vpm/Vpc)2,Vpm——巖體的縱波速(m/s);Vpc——巖石的縱波速(m/s)。注2:體積節理數Jv系各組節理平均間距(m)的倒數之和(條/m3)

相關標準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附錄E“巖土體物理力學參數取值”、附錄H“巖體風化帶劃分”、附錄L“環境水腐蝕性評價”6.4.2混凝土重力壩址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

工程案例

葛洲壩工程大江電廠17#—20#機組壩段

朱莊水庫壩基

雙牌水電站壩基6.5.1混凝土拱壩(砌石拱壩)壩址的勘察內容除應符合本規范第6.4.1條的規定外,還應包括下列內容:

2查明與拱座巖體有關的岸坡卸荷、巖體風化、斷裂、喀斯特洞穴及溶蝕裂隙、軟弱層(帶)、破碎帶的分布與特征,確定拱座利用巖面和開挖深度,評價壩基和拱座巖體質量,提出處理建議。

3查明與拱座巖體變形有關的斷層、破碎帶、軟弱層(帶)、喀斯特洞穴及溶蝕裂隙、風化、卸荷巖體的分布及工程地質特性,提出處理建議。

4查明與拱座抗滑穩定有關的各類結構面,特別是底滑面、側滑面的分布、性狀、連通率,確定拱座抗滑穩定的邊界條件,分析巖體變形與抗滑穩定的相互關系,提出處理建議。一

摘編說明

拱壩的外荷裁主要通過拱的作用傳遞到壩端兩岸,其穩定性主要靠壩肩巖體維持。

初設階段應重點查明影響拱座巖體穩定的工程地質條件。二

技術要點

第2款的規定要求評價拱座巖體質量,確定建基面

第3、4款的規定要求查明影響拱座巖體穩定條件評價其穩定性三

相關技術1拱座巖體的穩定性1)拱座抗滑穩定

基本組合:側滑面、底滑面、上游拉裂面、河岸臨空面

2)拱座變形穩定巖體(Ef)與混凝土(Ec)兩者變形模量的關系:λ(Ec/Ef)≤1為剛性地基(Ef≥24GPa)、1≤λ≤4為較剛性地基(Ef=6—24GPa)、λ≥4為較弱地基3)拱座滲透穩定

滲透變形、滲壓加大4)可溶巖區拱座巖體的穩定分析

壓縮變形、抗滑穩定

2建基面確定1)按GB50487——2008附錄V的規定,結合相關標準進行壩基巖體工程地質分類2)宜以Ⅰ、Ⅱ類巖體為主做為建基面3)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具體標準,如巖體波速(Vp)等3壩基(肩)處理1)清基2)加固——固結灌漿、錨固、混凝土塞、拱、梁等3)防滲和排水4)改變結構形式四

相關標準

6.5.2混凝土拱壩壩址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工程案例

龍羊峽重力拱壩

梅山連拱壩

恒山雙曲拱壩6.6.1溢洪道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1查明溢洪道地段地層巖性,特別是軟弱、膨脹、濕陷等工程性質不良巖土層和架空層的分布及工程地質特性。

2查明溢洪道地段的斷層、裂隙密集帶、層間剪切帶和緩傾角結構面等的性狀及分布特征。一

摘編說明

溢洪道是水利水電樞紐工程中重要泄洪建筑物,其穩定性關系大壩安危

初設階段應查明影響溢洪道穩定的主要工程地質條件二

技術要點

第1款的規定要求查明不良巖土層的分布及地質特性

第2款的規定要求查明地質構造的分布及地質性狀三

相關技術1抗沖刷問題2揚壓力問題3溯源侵蝕問題四相關標準

6.6.2溢洪道的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

工程案例

三門峽水電站左岸泄洪洞

劉家峽水電站溢洪道6.7.1地面廠房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2查明廠址區地層巖性,特別是軟弱巖類、膨脹性巖類、易溶和喀斯特化巖層以及濕陷性土、膨脹土、軟土、粉細砂、架空層等工程性質不良巖土層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質特性。廠址地基為可能地震液化土層時,應進行地震液化判別。

3查明廠址區斷層、破碎帶、裂隙密集帶、軟弱結構面、緩傾角結構面的性狀、分布、規模及組合關系。一

摘編說明

廠址區邊坡穩定性、廠房地基強度是地面廠房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初設階段應查明影響邊坡穩定和地基強度的工程地質條件。二

技術要點

第2款的規定要求查明不良巖土層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質特性

第3款的規定要求查明地質構造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質性狀三

相關技術

1地基變形穩定2地基承載力

1)基本概念:地基極限承載力、地基容許承載力、地基承載力特征值(fak)、地基承載力基本值(f0)、地基承載力標準值(fk)2)地基承載力確定方法

①理論公式計算:按塑性狀態計算、按極限狀態計算

②試驗法:現場載荷試驗、標準貫入試驗、旁壓試驗

③查表、類比法

3基坑涌水量

①計算方法:外推法、類比法、解析法、數值法

②邊界條件:含水層性質、抽水井類型、與補水邊界的關系4邊坡穩定四相關標準

6.7.2地面廠房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工程案例6.8.1地下廠房系統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3查明廠址區巖層的產狀、斷層破碎帶的位置、產狀、規模、性狀及裂隙發育特征,分析各類結構面的組合關系。

4查明廠址區水文地質條件,含水層、隔水層、強透水帶的分布及特征。可溶巖區應查明喀斯特水系統分布,預測掘進時發生突水(泥)的可能性,估算最大涌水量和對圍巖穩定的影響,提出處理建議。

8查明巖層中的有害氣體或放射性元素的賦存情況。6.9.1隧洞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3查明隧洞沿線巖層產狀、主要斷層、破碎帶和節理裂隙密集帶的位置、規模、性狀及其組合關系。隧洞穿過活斷層時應進行專門研究。

4查明隧洞沿線的地下水位、水溫和水化學成分,特別要查明涌水量豐富的含水層、匯水構造、強透水帶以及與地表溪溝連通的斷層、破碎帶、節理裂隙密集帶和喀斯特通道,預測掘進時突水、突泥的可能性,估算最大涌水量,提出處理建議。提出外水壓力折減系數。

5可溶巖區應查明隧洞沿線的喀斯特發育規律、主要洞穴的發育層位、規模、充填情況和富水性。洞線穿越大的喀斯特水系統或喀斯特洼地時應進行專門研究。

10查明壓力管道地段上覆巖體厚度和巖體應力狀態,高水頭壓力管道地段尚應調查上覆山體的穩定性、側向邊坡的穩定性、巖體的地質結構特征和高壓水滲透特性。

11查明巖層中有害氣體或放射性元素的賦存情況。一

摘編說明及技術要點

地下洞室的主要要地質問題有圍巖穩定、高地應力、涌水突泥、有害氣體及放射性元素。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工程進度和質量,也直接危害施工人員的安全,破壞周圍環境。

條文分別規定了應查明的影響圍巖穩定、可能造成涌水突泥及有害氣體、放射性元素傷害的工程地質、水文地質條件。二

相關技術1影響洞室穩定的主要因素1)巖體完整性2)巖石(體)強度3)地下水4)地應力5)工程因素2壓力管道圍巖穩定性

上抬理論和最小主應力準則

管道部位上覆巖體、側向巖體的厚度能承受高水頭作用下隧洞岔管地段巨大的內水壓力而不發生破裂,同時岔道地段圍巖初始最小主應力應大于岔管最大內水壓力的1.2~1.5倍3涌水與突泥1)涌水突泥的基本條件

①水源條件

②滲水通道2)可能性判定

①工程地質分析

②圍巖極限突水理論分析3)涌水量估算

①水均衡法——降水入滲系數法、地下水徑流模數法

②地下水動力學法——大井法、幅射流法、大島洋志公式、古德曼公式等

③水文地質比擬法4)涌水突泥防治措施

4外水壓力5有害氣體

主要為CH4、CO2、NO2、CO、SO2、H2S等1)有害氣體對人體的危害2)有害氣體的成生、儲存條件3)有害氣體的初步判定4)有害氣體的勘察

6放射性元素

主要為天然鈾(U)、鐳(226Ra)、氡(222Rn)以及α、β、γ射線等1)放射線元素對人體的危害2)放射性元素的成生、聚集條件3)放射性元素的初步判定4)放射性元素的勘察三

相關標準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附錄U“巖體結構分類”、附錄W“外水壓力折減系數”《引調水線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SL629-2014《核輻射環境質量評價一般規定》GB11215《電離輻射防護與輻射源安全基本標準》GB18871-20026.8.2地下廠房系統勘察方法6.9.2隧洞勘察方法四檢查要點五

工程案例6.10.1導流明渠及圍堰工程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2查明地層巖性特征。基巖區應查明軟弱巖層、喀斯特化巖層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質特性;第四紀沉積物應查明其厚度、物質組成,特別是軟土、粉細砂、濕陷性黃土和架空層的分布及其工程地質特性。一

摘編說明

導流明渠、施工圍堰是工程施工的臨時建筑物,對工程施工的安全影響極大

初設階段應查明影響導流明渠、施工圍堰穩定的不良工程地質條件。二

技術要點

條款規定了應查明的不良工程地質條件的內容三

相關技術

抗滑穩定、邊坡穩定、滲漏與滲透穩定、振動液化等四相關標準

6.10.2導流明渠及圍堰工程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

工程案例6.11.1通航建筑物的工程地質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2巖基上的通航建筑物應查明軟巖、斷層、層間剪切帶、主要裂隙及其組合與地基、邊坡的關系,提出巖土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參數,評價地基、開挖邊坡的穩定性。

3土基上的通航建筑物應對地基的沉陷、濕陷、抗滑穩定、滲透變形、地震液化等問題作出評價。一

摘編說明地基穩定對通航建筑物的安全運行關系極大

初設階段應查明影響建筑物地基穩定的不利工程地質條件二

技術要點

條款規定了應查明的不利工程地質條件的內容三

相關技術

抗滑穩定、沉陷變形、承載力、滲透穩定、振動液化等四

相關標準

6.11.2通航建筑物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工程案例6.12.1邊坡工程地質勘察應包括以下內容:

2巖質邊坡尚應查明巖體結構類型,風化、卸荷特征,各類結構面和軟弱層的類型、產狀、分布、性質及其組合關系,分析對邊坡穩定的影響。一

摘編說明

邊坡穩定性是水利水電工程勘察中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初設階段應查明影響邊坡穩定的不利工程地質條件。二

技術要點

條款規定了巖質邊坡應查明的不利工程地質條件。三

相關技術

1影響邊坡穩定的因素1)巖石類型和性質

巖石的成因類型、巖性特征及其物理力學性質2)地質構造和巖體結構

地質構造破壞了巖體的完整性,巖質邊坡的變形實際上是結構體的位移,結構體的形態決定了邊坡變形破壞的方式3)地表水與地下水

浮托力、靜水壓力(坡面靜水壓力、裂隙靜水壓力)、動水壓力4)地震5)工程荷載2邊坡穩定性分析

1)地質分析法

①根據邊坡的地貌形態預測和評價邊坡的穩定性

②根據邊坡的地層巖性、地質構造等條件分析邊坡變形破壞的形式

③根據邊坡變形體的外形和內部變形跡象判斷邊坡的演變階段2)力學計算法(極限平衡理論)

平面斜分條塊法和斜分塊孤面滑動法(薩爾瑪法),主要類型包括單滑面平面滑動破壞、同傾向雙滑面型滑動破壞、同傾向多滑面型滑動破壞等3)圖解法①赤平投影分析

②實體比例投影分析4)工程地質類比法四

相關標準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GB50487—2008附錄K“邊坡穩定分析技術規定”6.12.2邊坡工程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

工程案例

意大利瓦依昴大滑坡

長江雞扒子滑坡6.13.1渠道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3查明渠道沿線含水層和隔水層的分布,地下水補排關系和水位,特別是強透水層和承壓含水層等對渠道滲漏、涌水、滲透穩定、浸沒、沼澤化、濕陷等的影響以及對環境水文地質條件的影響。

4查明渠道沿線地下采空區和隱藏喀斯特洞穴塌陷等形成的地表移動盆地,地震塌陷區的分布范圍、規模和穩定狀況,并評價其對渠道的影響。對于穿越城鎮、工礦區的渠段,還應探明地下構筑物及地下管線的分布。一

摘編說明

渠道滲漏和渠道穩定性是引(輸)水工程勘察中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初設階段應查明導致渠道滲漏和影響渠道穩定的不利工程地質條件二

技術要點

第3款規定了渠道應查明的水文地質條件及水文地質問題

第4款規定了應查明的影響渠基穩定的地質現象三

相關技術1水文地質條件對渠道滲漏的影響

2渠道滲漏對周圍環境的影響3地表移動盆地1)基本概念

地表移動盆地是地下礦層大面積開采后,礦層上部巖層失去了支撐,破壞了平衡條件,致使巖層崩落、彎曲,引起地表下沉,形成凹地。隨著采空區的不斷擴大,地表凹地不斷發展、下沉,形成的凹陷盆地,是采空區變形的特殊現象。2)穩定狀況分析

移動盆地的穩定狀況,可根據其地表變形特征和地表盆地移動階段進行分析。地表變形特征主要指采空區形成過程中,地表產生的臺階、裂隙、塌陷坑等。地表盆地移動階段,按地表盆地的下沉速度分為初始期、活躍期、衰退期。3)對渠道穩定的影響四相關標準

6.13.4渠道與渠系建筑物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

工程案例

南水北調中線6.14.1水閘及泵站勘察應包括以下內容:

1查明水閘及泵站場址區的地層巖性,重點查明軟土、膨脹土、濕陷性黃土、粉細砂、紅黏土、凍土、石膏等工程性質不良巖土層的分布范圍、性狀和物理力學性質,基巖埋藏較淺時應調查基巖面的傾斜和起伏情況。

3查明場址區滑坡、潛在不穩定巖體以及泥石流等物理地質現象。一

摘編說明

水閘及泵站穩定性是引(輸)水工程勘察中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初設階段應查明影響水閘及泵站地基穩定和場址區安全的不利工程地質條件和不良地質現象二

技術要點

第1款規定了應查明的影響水閘及泵站地基穩定的不良工程地質條件的內容

第3款規定了應查明影響水閘及泵站場址安全的不良地質現象三

相關技術

特殊土勘察、滑坡泥石流勘察

抗滑穩定、沉陷變形、承載力、滲透穩定、振動液化分析等四

相關標準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附錄G、附錄P、附錄R

6.14.2水閘及泵站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工程案例

樊口閘右岸滑坡

天津地區水閘、泵站6.15.1深埋長隧洞勘察除應符合本規范第6.9.1條的有關規定外,尚應包括下列內容:

1基本查明可能產生高外水壓力、突涌水(泥)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條件。

2基本查明可能產生圍巖較大變形的巖組及大斷裂破碎帶的分布及特征。

3基本查明地應力特征,并判別產生巖爆的可能性。

4基本查明地溫分布特征。一

摘編說明

深埋長隧洞工程地質問題十分復雜,對工程安全和環境保護危害極大,初設階段應查明其工程地質條件二

技術要點

條款對深埋隧洞可能產生的高外水壓力、涌水突泥、圍巖大變形、巖爆、地溫等工程地質問題,應基本查明其工程地質條件做了規定三

相關技術1定義2巖爆1)基本概念

巖爆是高地應力條件下隧洞開挖過程中,硬脆性圍巖因開挖卸荷導致儲存于巖體中的彈性應變能突然釋放,因而產生爆裂松脫、剝落、彈射甚至拋擲的一種動力失穩的地質災害。

2)形成機理3)產生條件

①近代構造活動使山體內地應力較高,巖體儲存著很大的應變能,隨著洞室開挖而釋放。

②新鮮完整圍巖,裂隙極少或僅有隱裂隙,屬堅硬脆性介質,能夠儲存能量。

③具有足夠的上覆巖體厚度。

④無地下水、巖體干燥。

⑤開挖斷面形狀不規則,造成局部應力集中點。

4)判定——GB50487—2008附錄Q的規定。

3圍巖變形與大變形1)基本概念

隧洞圍巖發生的形狀與體積的變化及洞壁的變位,稱之為圍巖變形。按性質可分為彈性變形、塑性變形和粘彈性變形(蠕變)。

圍巖大變形,目前尚無統一的定義。2)影響因素

①巖性

②應力狀態

③地下水活動性

④斷面形狀3)初步判定①單軸飽和抗壓強度小于30MPa

②具膨脹性

③巖體結構完整性差,呈層狀結構、碎裂結構、散體結構

④強度應力比S小于4

⑤地下水活動狀態呈線狀流水、涌水4)評價

①以《水利水電工程錨噴支護技術規范》SL337—2007關于洞室允許變形標準做為圍巖變形界限進行正常變形和大變形評價標準。

②以隧洞邊壁最大法向變形位移量Ua(m)與隧洞開挖凈空外接園半徑R0(m)之比值Db,即Db=Ua/R0做為正常變形和大變形的評價標準。4高地溫1)基本概念2)影響因素

隧洞埋深、地溫梯度、地層巖性、放射性元素含量、地下水溫度、地下水循環條件、氣溫、地面起伏及切割深度等。3)勘察內容4)預測評價①地溫梯度(實測、經驗值)②地溫(實測、試驗估算、公式計算)③隧洞地溫按下列公式推算:T=t+(H-h)qv式中:T—隧洞內地溫溫度(℃);t—恒溫帶溫度(℃);h—恒溫帶深度(m);H—隧洞埋深(m);qv—地溫梯度(℃/m)四

相關標準《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附錄Q

6.15.2、6.15.3深埋長隧洞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工程案例6.19.2移民新址工程地質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2查明新址區及外圍滑坡、崩塌、危巖、沖溝、泥石流、坍岸、喀斯特等不良地質現象的分布范圍及規模,分析其對新址區場地穩定性的影響。

3查明生產、生活用水水源、水量、水質及開采條件。一

摘編說明

為確保移民新址的穩定、安全和生產、生活條件,初設階段應查明其環境地質條件和供水條件二

技術要點

第2款規定了應查明的影響新址環境安全的不良地質現象的內容

第3款規定了新址生產、生活供水勘察的主要內容三

相關技術1

新址場地穩定性、適宜性評價——三峽工程移民新址2供水勘察1)勘察階段2)勘察方法3)地下水量評價4)地下水水質評價四

相關標準

《地下水資源勘察規范》SL454—2010

《供水水文地質勘察規范》GB50027

6.19.3移民新址勘察方法五工程案例六檢查要點

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地質勘察是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的一項重要內容。9.4.1、9.4.3、9.4.5、9.4.8相應條款對病險水庫的滲漏及滲透穩定問題,不穩定邊坡問題、壩基及壩肩抗滑穩定問題、地基沉陷與壩體變形問題,應查明的工程地質條件做了規定。9.4.1滲漏及滲透穩定性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1土石壩壩體滲漏及滲透穩定性應查明下列內容:

1)壩體填筑土的顆粒組成、滲透性、分層填土的結合情況,特別是壩體與岸坡接合部位填料的物質組成、密實性和滲透性。

2)防滲體的顆粒組成、滲透性及新老防滲體之間的結合情況,評價其有效性。

5)壩體下游坡滲水的部位、特征、滲漏量的變化規律及滲透穩定性。

6)壩體塌陷、裂縫及生物洞穴的分布位置、規模及延伸連通情況。

2壩基及壩肩巖土體滲漏及滲透穩定性勘察應查明下列內容:

4)古河道及單薄分水嶺等的分布情況。

5)兩岸地下水位及其動態,地下水位低槽帶與漏水點的關系。滲漏量與庫水位的相關性。一

摘編說明

壩體、壩基滲漏穩定是土石壩病險水庫的主要險種,是影響大壩安全的主要問題,應查明造成滲漏的原因。二技術要點

第1款對壩體滲漏及滲透穩定應查明的內容做了規定。第2款對壩基、壩肩巖土體滲漏及滲透穩定應查明的內容做了規定。三相關技術1壩體、防滲體產生滲漏、滲透變形的主要原因2壩基、壩肩產生滲漏、滲透變形的主要原因四相關標準

6.4.2滲漏與滲透穩定性勘察五檢查要點六工程案例9.4.3不穩定邊(岸)坡勘察應查明下列內容:

2不穩定邊坡的分布范圍、邊界條件、規模、地質結構和地下水位。

3潛在滑動面的類型、產狀、力學性質及與臨空面的關系。一摘編說明

不穩定邊坡的失穩破壞,將直接影響泄流不暢,引發險情、危及大壩安全,應查明不穩定邊坡的工程地質條件。

二技術要點

第2款要求查明不穩定邊坡的基本地質條件。

第3款要求查明不穩定邊坡可能變形破壞的邊界條件。

三相關技術1土質不穩定邊坡2巖質不穩定邊坡

四相關標準6.4.4不穩定邊坡勘察方法

五檢查要點六工程案例9.4.5壩(閘)基及壩肩抗滑穩定勘察應查明下列內容:

1地層巖性和地質構造,特別是緩傾角結構面及其他不利結構面的分布、性質、延伸性、組合關系及與上、下巖層的接觸情況,確定壩(閘)基及壩肩穩定分析的邊界條件。

3壩體與基巖接觸面特征。

一摘編說明

壩基及壩肩的抗滑穩定問題是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中重要的地質問題,對大壩的運行安全至關重要,應查明影響壩基、壩肩抗滑穩定的工程地質條件。二技術要點

第1款要求查明影響壩基、壩肩抗滑穩定的不利因素及邊界條件。

第3款要求查明大壩建基面的工程地質特征,主要包括結構特征和力學特性。三相關技術1壩基(肩)滑動破壞類型2壩基巖體滑動邊界條件四相關標準9.4.6壩(閘)基及壩肩抗滑穩定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工程案例9.4.8壩體變形與地基沉降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1查明土石壩填筑料的物質組成、壓實度、強度和滲透特性。

2查明壩體滑坡、開裂、塌陷等病害險情的分布位置、范圍、特征、成因,險情發生過程與搶險措施,運行期壩體變形位移情況及變化規律。

3查明地基地層結構、分布、物質組成,重點查明軟土、濕陷性土等工程性質不良巖土層的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學特性,可溶巖區喀斯特洞穴的分布、充填情況及埋藏深度。一摘編說明

壩體變形、壩基沉降是病險水庫常見的問題,直接影響大壩的安全,應查明導致壩體變形的因素。二技術要點

第1款規定了壩體填筑料應查明的問題

第2款規定了應查明的可能導致壩基沉降變形的地質因素三相關技術

1壩體變形的影響因素

2壩基變形的影響因素1)土質壩基2)巖質壩基四相關標準6.4.9壩體變形與地基沉降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六工程案例《中小型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SL55—2005強制性條文5.2.9溶洼水庫和溶洞水庫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3查明庫盆區主要消水洞穴(隙)的分布位置、性質、規模及與庫外連通程度,被淹埋的地面塌坑、溶井和其他消泄水點情況等。

5查明堵體部位覆蓋層的類型、性質和厚度,喀斯特洞隙發育規律和管道枝叉的連通情況。在利用洞周巖壁擋水時,應調查洞周巖壁的完整情況、有效厚度及其支承穩定性。

一摘編說明

溶洼水庫和溶洞水庫是以巖溶地表水、地下水為水源,以溶蝕洼地和溶洞為庫盆的中、小型水庫。庫盆洞穴、管道、洞隙等主要消水區(點)的分布、性質、滲漏特征是水庫效益的關鍵。條文對庫盆滲漏點及堵體勘察的主要內容做了規定。二技術要點

第3款對庫盆主要消水區(點)勘察的內容做了規定

第5款要求查明填體、喀斯特洞隙及洞周巖壁的穩定情況

三相關技術1灌漿——全帷幕、弱帷幕、懸帷幕2鋪蓋——粘土鋪蓋、水泥鋪蓋、塑膜或土工織物鋪蓋

3堵洞——級配料堵體、混凝土塞4截墻——混凝土截墻、漿砌石截墻四相關標準《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487-2008附錄C“喀斯特滲漏評價”5.2.10溶洼水庫和巖溶水庫勘察方法五檢查要點

六工程案例6.3.5對施工中可能遇到危及施工或建筑物安全的有關地質現象,應及時進行預測和預報,其重點內容是:

1根據基坑開挖所揭露的土層情況,預測軟土、濕陷性黃土、膨脹土等特殊土層的分布位置、高程、厚度,及可能發生的邊坡滑動、塌陷、基坑涌水、涌砂和地基頂托等不利現象。

2預測洞室掘進中可能遇到的重大塌方、碎屑流、突水或其他地質災害發生的部位。

3根據邊坡開挖后所揭露的巖土性質和不利結構面的分布情況,預測邊坡失穩的可能性及其邊界條件,對施工期的監測提出建議。

一摘編說明

施工期間,對可能發生的危及施工或建筑物安全的有關地質現象進行正確地預測預報,可以避免發生危及及施工人員安全,合格證工程順利實施。

因此,要做好施工地質的預測預報工作。二技術要點第1款規定了基坑開挖預測的要求第2款規定了洞室掘進預測的要求第3款規定了邊坡開挖預測的要求三相關技術1預測預報的基本要求2隧洞施工超前預報方法

分類方法適用性直接預報方法超前鉆探法適用于各種地質現象的預報超前導洞法間接預報方法(物探法)彈性波反射法地震反射波法主要適用于探測地層巖性界線、地質構造和不良地質體的分布軟弱破碎地層或巖溶發育區第次探測距離宜100m巖體完整硬質巖地層每次探測距離宜120m水平聲波剖面法軟弱破碎地層或巖溶發育區第次探測距離宜20m巖體完整硬質巖地層每次探測距離宜50m負視速度法軟弱破碎地層或巖溶發育區第次探測距離宜30m巖體完整硬質巖地層每次探測距離宜50m陸地聲納法軟弱破碎地層或巖溶發育區第次探測距離宜20m巖體完整硬質巖地層每次探測距離宜50m探地雷達法主要適用于巖溶及破碎帶、軟弱夾層等不均勻地質體探測。完整灰巖地段探測距離宜不大于30m,巖溶發育地段的有效探測距離應根據雷達波形確定紅外探測法主要適用于探測水體的存在及方位。有效探測距離宜不大于30m

高分辯直流電法主要適用于探測地下水體分布的位置及相對含水量的大小有效探測距離宜不大于80m四相關標準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地質勘察規程》SL313-2004《水利水電工程地質觀測規程》SL245-2013五檢查要點

六工程案例《堤防工程地質勘察規程》(SL188—2005)

強制性條文4.3.1新建堤防的勘察應包括下列內容:

4查明堤基相對隔水層和透水層的埋深、厚度、特性及與江、河、湖、海的水力連系,調查沿線泉、井分布位置及其水位、流量變化規律,查明地下水與地表水的水質及其對混凝土的腐蝕性。

5基本查明堤線附近埋藏的古河道、古沖溝、淵、潭、塘等的性狀、位置、分布范圍,分析其對堤基滲漏、穩定的影響。一摘編說明

滲漏和滲透變形是堤防工程主要工程地質問題。

堤基的水文地質條件和堤線附近不良地質現象,是堤基產生滲漏、滲透變形的重要因素。

二技術要點

條款對堤基及堤線應查明的水文地質條件和不良地質現象做了規定。

三相關技術1滲透變形的基本概念2影響堤防滲漏、滲透穩定的地質因素1)堤基的地質結構2)土體的組成和結構3)堤基的水文地質結構3滲透穩定(變形)評價

1)可能性評價①臨界比降Jcr②允許比降J允

根據滲透系數確定允許水力坡降K≥1.15×10-1cm/sJ<0.071.15×10-1cm/s>K≥8.05×10-2cm/sJ=0.07~0.18.05×10-2cm/s>K≥3.45×10-2cm/sJ=0.1~0.123.45×10-2cm/s>K≥1.15×10-2cm/sJ=0.12~0.15K≤1.15×10-2cm/sJ≥0.15③實際比降J實④判定J實<J允穩定,J實>J允不穩定

2)變形破壞類型判定(1)基本類型(2)形態特征(3)滲透變形形式的判定①無粘性土管涌和流土的判別

根據顆分曲線判定

根據不均勻系數判定

根據細顆粒含量判定

根據滲系數比判定②接觸沖刷的判別③接觸流失的判別④粘性土的滲透變形特征四相關標準

《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BG50487-2008附錄G“土的滲透變形判別”

《堤防工程地質勘察規程》SL188-2005第5章勘察方法

五檢查要點

六工程案例4.3.2已建堤防加固工程的勘察除應滿足本規程4.3.1條的規定外,還應包括下列內容:

1復核堤基險情隱患分布位置、范圍、特征,調查堤外灘地形、微地貌特征和寬度,堤內決口沖刷坑和決口扇分布位置、范圍等。

2查明擬加固堤段堤基臨時堵體、決口口門淤積物等的分布位置、特征等,查明因出險而引起的堤基地質條件變化情況。

一摘編說明

堤防加固工程勘察是堤防加固工程的基礎。二技術要點

第1款要求對堤基的險情隱患及不利地形、地貌進行復核調查。

第2款要求查明潰決堤段的臨時堵體及決口淤積物。

三相關技術1險情隱患復核2外灘及決口

寬外灘大于200m

較寬外灘100~200m

窄外灘50~100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