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基坑排水工程監控方案_第1頁
某住宅基坑排水工程監控方案_第2頁
某住宅基坑排水工程監控方案_第3頁
某住宅基坑排水工程監控方案_第4頁
某住宅基坑排水工程監控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公園**西區二A9~A12.C1樓及地下車庫工程基坑排水施工方案上海**工程建筑有限公司二00九年十一月基坑排水施工方案一、工程概況本工程為**?**?公園**西區二,A9#-A12#.C1#樓及3號地下車庫工程,總建筑面積為51380.39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積為6135.03平方米,架空層建筑面積為325.7平方米。各棟建筑物高度屋檐高分別為12~18m,建筑物坡屋脊總高度分別為15.4~21.4m;室內±0.000相當于絕對標高分別為23.80;室內外高差均為-0.30m。本工程采用現澆框架、框剪結構,按6度設防設計;A9#、A10#、A11#、A12#樓花園洋房及3號地下車庫,±0.000以下各為地下一層框剪結構,底板厚0.25m,埋深分別為-3.0~-5.0m;地下車庫頂板結構面為-1.5m。本工程采用錘擊預制管樁承臺基礎,基礎底板墊層底標高為-3.35~-5.35m,實際大面基坑深度為1.25~3.25m。二、編制依據1、深圳市**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的施工圖紙。2、《建筑基坑工程技術規范》3、《基坑降水工程手冊》4、《建筑機械施工安全技術規范》5、《工程施工組織設計》6、《工程基坑土方開挖施工方案》7、施工現場現狀及周邊環境。8、與本工程相適應的國家或行業施工操作和驗收標準三、工程地質條件該場地位于武昌****街與**路交匯處;本工程場地地貌單元屬于長江三級階地的湖塘洼地,地面標高介于18.70~22.30m之間,場地為中軟場地土,建筑場地類別為Ⅱ類。場區主要地層分布如下:第(1)層雜填土結構松散,顏色較雜,主要成份為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組成,夾雜塘泥,巨大石塊,混凝土塊地坪等,場區普遍分布;層厚2.8~6m。第(2)層淤泥質粘土顏色為灰黑色,灰色,飽和,軟塑~流塑狀態,含少量有機物,有臭味,局部缺失;層厚0.0~3.9m。第(3-1)層粘土顏色為灰綠色,灰色,褐色,可塑,稍濕~濕,中等偏高壓縮性,局部缺失;層厚0.0~5.0m。第(3-2)層粘土顏色為灰綠色,灰褐色,軟塑~流塑狀態,稍濕~濕,該層強度低,高壓縮性,局部缺失;層厚0~11.9m。第(4-1)層粘土顏色為黃褐色,灰褐色,灰黑色,稍濕,可塑~硬塑狀態,該層強度中等,壓縮性中等;層厚0~4.50m。第(4-2)層粘土顏色為黃褐色,褐色,硬塑狀態,稍濕,含氧化鐵,鐵錳質結核及少量高嶺上,該層強度高,低壓縮性;層厚1.6~1.7m。第(5-2)層含角礫粘土顏色為黃褐色,灰色,灰黑色,稍濕~飽和,硬塑,未揭穿,強度高,壓縮性低,局部缺失。四、場地水文地質條件本場地上層賦存于(1)雜填土層中的上層滯水,主要受大氣降水、生活排水滲透水補給。上下層地下水間被粘性土阻隔而無水力聯系,擬建場地只有表層雜填土和下部碎石土層為含水層,其它土層為隔水層或微透水的過渡性土層。上層滯水主要賦存于結構松散、新近回填的(1)層素填土中,大氣降水為其主要的補給來源,水量不大,受季節控制,場區地下水為上層滯水,靜止水位0.5~1.6m。五、基坑排水設計根據地基勘察報告的情況和本工程設計結構的特點,水源主要為上層滯水,水位較低,土層比較密實,坑壁較穩定;基坑放坡大,開挖面積大,基坑大面開挖深度較淺;基坑開挖后就要排出基坑的積水和滲水,保持基坑的干燥,以利施工。本工程大面基坑排水采用一般的磚砌明溝、集水坑排水,明溝設置在大面基坑坡腳四周,沿坡腳的基底開挖300×300×300排水溝;集水坑設置沿基坑四周,原則上以每40米設置一處,并設置水泵予以抽水。對結構下沉式承臺、基礎梁、集水井的排水,采用基坑內部自排水,按實際情況在承臺或集水井底部設置小集水坑,配備多臺吸水泵或小抽水泵,隨時吸抽出小集水井積水,集中抽入沉淀池內,排入城市下水管道,確保基坑干燥及在施工過程中的安全。六、基坑施工過程中和基坑排水施工1、對土方開挖前,在基坑四周可圍攔土堤或挖排水溝,以防地面雨水流入基坑槽,開挖時應盡量防止對地基原土層的擾動。2、對于機械開挖到大面基坑底部時,并用挖機鏟子盡量將邊坡(坡度1:1)的土壓實,采用人工沿坡腳開挖明溝,按平面布置及要求進行集水坑的設置施工。基坑外設置的1000×1000×1000mm集水坑,及時用水泵將集水坑內水抽至總體布置沉淀池內排走。3、對于結構上基坑標高不等部位,擋土墻砌筑時,利用結構上承臺底單獨設置一個一個小集水坑,布置流動吸水泵預以吸水;基礎底板下沉式承臺、基礎梁砌筑磚胎膜時,用結構上集水井的底部設置小集水坑,配備小抽水泵,及時抽掉小集水井積水。對于本方案中暫未涉及的其他標高較低部分或出水量較大部位,在開挖后,根據現場實際的水位情況,再行考慮是否需要增設集水坑。七、基坑排水保證由于本工程基坑開挖面積大,容易發生水位回升及雨水侵入而侵泡基坑底,采用明溝排水,集水井抽水及基坑內部自排水,設備必須完好無損;對本工程組織由4人組成專業抽水小組,進行晝夜巡視抽吸水。并備好電力發動機和備用水泵,由專人嚴格管理。八、明溝、集水坑、承臺小集水坑、集水井小集水坑做法:1)、明溝做法:根據方案要求,在基坑放坡一側的基底設置明溝排水,其基本做法如下:明溝的兩側壁采用M5水泥砂漿砌筑,120寬灰砂磚墻。明溝內的凈尺寸300mm,溝深度為300mm(從下部墊層面起算),按2‰放坡,下部設有100㎜厚的Cl5砼墊層;其構造詳見下圖:2)、集水坑做法:為滿足排水要求,對本工程基坑的集水坑按平面布置,沿基坑邊坡四周,以每40米設置一處;集水坑凈空尺寸為1000×1000×1000mm,頂面標高同基坑頂面標高,集水坑的做法:集水坑四周側壁采用M5水泥沙漿砌筑,240寬灰砂磚墻,深度(從底部墊層面起算)設凈深為1000㎜,集水井內徑設為1000mm,底部澆筑100mm厚的Cl5砼墊層;其構造詳見下圖:3)、承臺底部小集坑做法:按本工程結構施工圖要求,對基坑標高不等部位,擋土墻砌筑時,以每一個承臺底部設置小集水坑吸水,以后在主體施工同時澆灌混凝土,承臺小集水坑做法:小集水坑的四周側壁采用M5水泥沙漿砌筑,120mm寬灰砂磚墻,深度(從墊層底面起算)設凈深為200㎜,小集坑內徑設為200mm,底部澆筑100mm厚的Cl5砼墊層;其構造詳見下圖:4)、集水井底部小集坑做法:該本工程施工圖地庫內共有6處集水井,基坑下沉式承臺、基礎梁砌筑磚胎膜施工后,利用集水井的底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