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書法美學常識2010-04-2522:42:32一、書法美的物化形態線條是文字的媒介或元素,是進行書法藝術創作的特定的物化形態。由此可見,線條是書法美的起源。所以,研究探索書法美也應該從線條這個最基本的元素開始,才能“曲徑通幽”。石濤曾在《畫語錄?畫章第一》中指出:“太古無法,太樸不散,太樸一散,而法立矣。法于何立?立于一畫。一畫者,眾有之本,萬象之根”。這一畫說,可謂是深刻地揭示了線條起源的緣由。太古時代,人類處于蒙昧時期,對于線的作用與功能不認識。隨著社會實踐的深入與生產力的發展,人類在實踐中認識了線的作用與功能,便運用線條來描繪物體。于是,書與畫便產生了,而這一畫便成了書畫的物化形態一一線條。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達?芬奇曾說:“太陽照在墻上,映出一個人影,環繞著這個影子的那條線,是世間的第一幅畫”。(達?芬奇《筆記》)因為,線條是構成物體視覺形象的最根本的要素,是表現物能力最強,最簡練的手段。而我國文字就是起源于“象形”,運用線條對對象進行概括性極大的模擬寫實。“書畫同源”說即淵“源”于此。所以,我國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在《中國書法里的美學思想》一文中,充滿激情地說:“所以中國人這支筆,開始于一畫,界破了虛實,留下了筆跡,既流出人心之美,也流出萬象之美。羅丹說的這根通貫宇宙、遍及于萬物的線,中國的先民極早就在書法里、在殷墟甲骨文、在商周鐘鼎文、在漢隸八分及晉唐的真行草書里,做出極豐盛的,創造性的反映了”。可見線條從客觀存在中被人們發現后,并在不斷地發展中包含了對視覺形象的攝取與審美意識的注入,“做出極豐盛的,創造性的反映了”。可以這樣說,線條是書法美中使客觀與主觀趨于統一的重要媒介。盡管書畫同源,各自均以線條作為自己的物化形態,但書畫畢竟受著各自表現對象的制約,書的表現對象是文字,畫的表現對象是物象。雖然,最初的象形文字與繪畫沒有很大的差別,但必須指出的是象形文字在最初的胎盤中,它萌含著超越被模擬對象的符號特征,內蘊著“指事”、“會意”的基因,準備了“形聲”、“假借”、“轉讓”的條件。因此,線條作為書畫共同的物化形態,在本質上依然有著區別。“書契之作,適以記言”(孫過庭〈書譜〉)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特別隨著歷史的演進,書法與繪畫分離的軌跡越來越明顯,即書法線條不再受象形狀物的制約,從“描摹具體物象”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根據文字形音義構造原理,充分展現線條的審美功能和美感因素,也從真正意義上發揮了書法美所特定的物化形態。“即是說,漢字形體獲得了獨立于符號意義(字義)的發展途徑。以后,它更以其凈化了的線條美一一比彩陶紋飾的抽象幾何紋還要更為自由和更為多樣的線的曲直運動和空間構造,表現出和表達出種種形體姿態、情感意興和氣勢力量,終于形成中國特有的線的藝術:書法”。(李澤厚〈美的歷程〉)“凈化了的線條美”之說,較辨證地揭示了書法美的歷史演變。誠然,書法是文字的書寫藝術,它一旦以線條確立為自己的物化形態,這種情況就至今未變。但作為物化形態的線條并不是處于一成不變的靜止狀態,而是發展運動著的。從繁化到凈化、從象形化到符號化、從實用發展到審美,就是這種發展運動的表現。目前可見的我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它是殷商時期寫在龜甲、獸骨、人骨上的文字,主要是用于占卜、祭祀等活動,可見甲骨文的實用大于審美、功利大于欣賞,即“使用價值是先于審美價值的”。(普列漢諾夫〈沒有地址的信〉)但不可否認,在甲骨文的運筆、結構及章法中已孕育了書法美的因素。而這種美的因素在其后的金文、石鼓、小篆中得到了逐步的加強與提高,開始了書法美的歷程。但此時作為書法美的物化形態的線條,還是處于繁化階段,保留著較多的象形意味。漢隸的出現,在書法史上稱為“隸變”,它的歷史功績在于使書法美的物化形態的線條得到了凈化,使線條著意舒展、波磔馳騁,使筆墨線條及其組合配列具有獨立的審美意義。由隸書開始而后發展形成的楷書、行書、草書(包括章草),更是使物化形態的線條趨向表現書法美的極致。因此,作為書法美的物化形態的線條,在甲骨文、金文、石鼓、小篆時期,是屬于繁化的線條,程度不同地受著“依類象形”的限制。而到了隸、楷、行、草時期充分發揮線條自身的轉折起伏,筆情自身的酣暢遒勁,墨色自身的枯濕濃淡,由此而折射出的情感氣勢,審美意識構成了豐富深邃的美學境界,使線條從自由王國進入了必然王國。正如王僧虔在〈筆意贊〉中所指出的那樣“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書法線條至此呈現了一個流派紛紜、旖旎多姿、“侵乎競美的局面”。“漢魏有鐘、張之絕,晉末稱二王之妙”。(孫過庭〈書譜〉)就象馬克思當年分析資本主義社會是從它的最基本細胞——資本開始那樣,我們對書法美的分析也是從它最基本的元素——物化形態的線條開始,探尋了它的起源、發展及演變,為的是讓書法美的研究由此起步而不斷深入。二、書法美的內容特征我們知道藝術作品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藝術家頭腦中反映的產物,是屬于觀念形態的東西。書法藝術也不例外。因此作為觀念形態的書法藝術,它內容的特征,往往取決于它所反映的對象的特殊性和把握方式的特殊性的統一。具體地說書法藝術反映對象的特殊性是文字書寫,把握方式的特殊性是筆墨線條。因此,書法文字的內容對其所具有的書法美學價值來說不是決定性的因素,關鍵四在筆墨線條藝術水平的高低雅俗之分。這一點可以結合書法審美的歷史與現狀來看。歷史上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對于今天的大多數人來說是不懂的(不識),但甲骨文的堅勁峻麗、金文的古樸雄逸、小篆的典雅秀美,依然為當代人的審美所接受。又如張旭的狂草《古詩四帖》、《肚痛帖》,懷素的狂草《自敘帖》、《苦筍帖》等,其文字內容也是大多數人所不完全認識的,但他們那瀟灑不羈、跌宕豪放,“揮毫落紙如云煙”(杜甫《飲中八仙歌》)的筆墨線條之美,深為人們欣賞并贊嘆不已。再如歷代所流傳下的大量碑帖墨跡,其中不少文字內容是帶有封建落后意識以至封建迷信的成分,但這些碑帖墨跡具有很高的書法藝術水平,因此人們依然肯定它的審美價值與藝術地位。很自然這種肯定的依據是后者而非前者。所以,根據書法藝術的客觀特性來看,書法藝術內容特征的確立應是書法藝術的文字線條本身,而不是文字內容的本身。為了證明這一點,我們可以參看白謙慎《也論中國書法藝術的性質》(《書法研究》一九八二年第二期),他根據筆墨線條組合的藝術原理,把各種點畫部首有機地組成從未有過的臆造的“字”,這些字是不具備任何內容的,但由于白謙慎藝術地運用了筆畫線條的功能,仍然給人以審美的享受。綜上所述,可見在書法美學中,內容與形式作為對立面的統一表現得十分鮮明。關于內容與形式的關系,黑格爾曾作過極為生動的闡述,對于我們理解書法美學中的這一問題是十分有益的。黑格爾首先肯定了“內容即具有形式于其自身”,接著他說:“內容非它,即形式之回轉到內容,形式非它,即內容之回轉到形式。”(《小邏輯》)內容與形式是相互包含,相互轉化的。黑格爾的這一“回轉”說,辨證地說明了書法美的內容與形式,即書法美的內容非它,只文字內容本身回轉到文字線條本身。書法美的形式非它,是文字線條本身回轉到文字內容本身。可見在這里書法文字線條是起著“回轉”的主導作用,是內容特征的標志。黑格爾在《美學》第一卷中曾從審美心理角度分析過藝術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他認為藝術作品從一方面看,“具體的內容本身就已含有外在的、實在的,也就是感性的表現作為它的一個因素”,而從另一方面看,“在本質上就是訴諸內心生活的”,“為著感情和思想存在的”,而“只有因為這個道理,內容與藝術形象才能互相吻合”。因此,作為書法美的內容特征是文字線條本身,但書法家在書寫這些文字線條是卻傾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與審美意識,通過線條來“達其性情,形其哀樂”(孫過庭《書譜》),“訴諸內心生活”。孫過庭在《書譜》中就集中了王羲之所寫的幾種書作,運用比較研究的方法,揭示了這位“書圣”訴諸于線條中的不同情感元素,說他“寫《樂毅》則情多怫郁,書《畫贊》則意涉瑰奇,《黃庭經》則怡懌虛無,《太師箴》又縱橫爭折,暨乎蘭亭興集,思逸神超,私門誡誓,情拘志慘。所謂涉樂方笑,言哀已嘆”。又如顏真卿所寫《祭侄文稿》是悼祭侄子季明之作,號稱“天下第二行書”。整幅作品中出現了大量的枯筆,結字也欹側跌宕(也許這篇文稿文字內容本身亦會有這種情感,但觀者還是首先從文字線條本身獲得這種情感。)也正是在這個前提下被定為“天下第二行書”的。王羲之《蘭亭序》被定為“天下第一行書”其道理也一樣。《蘭亭序》、《祭侄文稿》的文字線條本身被作為書法美的內容特征肯定的。相反此二帖如用現代鉛字排版印刷出來,其文字內容不會變,但作為書法美來講是不存在的。因此,從審美心理來看,書法美的文字線條本身是第一性的,文字內容本身是第二性的。能否可以這樣講:書法作品所寫文字內容本身是什么,對其美學價值無關大局。而書法作品所寫文字線條本身怎么樣,對其美學價值到是至關重要,從而為書法美的內容特征作了質的規定。三、書法美的雙重屬性各門藝術可以按其反映現實的不同方式來劃分種類,它可以是以情感為主,也可以是以認識為主,由此構成表現藝術與再現藝術二大種類。表現藝術以反映主觀世界為主要對象。再現藝術以反映客觀世界為主要對象。而二者并非截然對立,有時是互為觀照、辨證統一的。那么,書法藝術的種類該如何劃分?我們認為:書法藝術是以情感表現為主,而不是以認識再現為主。即作為書法藝術物化形態的線條是“有諸于中而形諸外,得于心而應于手”(晁說之《書法考》),是書法家主觀世界的表現,而不是客觀世界的再現。正如漢?楊雄在《法言?問神篇》所指出的那樣:“故言,心聲也;聲畫形,君子小人見矣。聲畫者,君子小人動情乎?”唐?孫過庭在《書譜》中也說過:“情動形言,取會風騷之意;陰慘陽舒,本乎天地之心。”而德國的黑格爾及俄國的別林斯基也分別強調過藝術表現的“情致”作用。所以,書法藝術應歸入表現藝術的范疇。這樣是否就抹殺書法藝術的再現性了?不是的。書法藝術里通過線條來訴諸人的視覺,因此筆墨線條在一定的程度上就帶有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再現性,這也就是漢?蔡邕在《筆論》中所說的“為書之體,須入其形”,“縱橫有可象者,方得謂之書矣。”這就構成了書法美的雙重特性,表現性中帶有相對的再現性。唐?張懷灌在《書議》中曾對書法藝術表現特征作了極為精湛的闡述,這就是著名的“囊括萬殊,裁成一相”說。因為,書法藝術的文字線條是以“依類象形”為本源,但后者就超越了被模擬對象成為約定俗成的符號。即經過了一番從“囊括”到“裁成”,加工、演繹、概括過程。書法家們運用手中的筆把“萬殊”提煉、簡化、濃縮成了“一相”,凈化為線條本身的效應。所以,不管是書法藝術的筆墨線條,還是結構章法,都不能再現客觀世界某個對象,只是以主觀的形式概括象征客觀世界某個對象,是“意象”,而不是“具象”。所以,美國美學家蘇珊朗格在《藝術問題?表現》一章中指出:“藝術家一旦掌握了豐富的符號體系,他所知道的關于人類情感的知識實際上便會超過他人全部個人經驗。一件藝術作品表現的是生活、感情和內在現實的想法。但是它既非直言無隱的又非緘默寡言的感情發泄,它是一種發展了的隱喻,一種將言詞難以表達的東西——意識自身的邏輯——明確表達出來的非推論的符號。”(《美學譯文》第三冊)在歷代書論中,我們曾看到不少關于某個書法家的筆墨線條或結構章法象什么的議論。如梁武帝說:“鐘繇書如云鵠游天,群鴻戲海。”“王羲之書字勢雄逸,如龍跳天門,虎臥鳳闋。”又如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后》形容“每作一橫畫,如列陣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鈞之弩發;每作一點,如高峰之墜石”等等。不能否認,這些形象比喻的再現,能給人以生動的書法審美感受。這也許就是書法美中再現性的一些作用吧。但這種再現性在書法中畢竟是間接的、象征性的。既僅僅是象什么,而不是是什么。如果真是“云鵠游天”“龍跳天門”那樣就是繪畫作品而不是書法作品了。可見這種再現性在書法美中是受到質的規定;是比喻不是對照。受到量的限制:只能如、象,不能是。另外,再現性在書法美中也顯示著一種不穩定性,如一橫既可看作是“千里陣云”,又可看作“一葉橫舟”,一點就更多了,可看作“墜石、怪石、杏仁、梅核、龍爪、雞頭、群鵲、羊角、菱米”等,而現實的客觀事物是云就不是舟,是墜石就不是怪石,而書法美的這種再現性卻是多元化的。因此,書法美中的表現性越豐富、越生動,那么其再現性就越豐滿、越多樣。可見書法美的雙重性是以表現為主,再現為輔,相得益彰的。四、書法美的本質屬性我們在上一節肯定了書法藝術是以表現為主的這一特性后,再來探討書法美的本質屬性就較為明白了。既然書法藝術的物化形態是線條,而線條是構成文字符號的材料。那么,線條與文字這些特征就規定了書法美的本質屬性:是抽象線條的藝術組合。抽象線條的藝術組合作為書法美的本質屬性,就是說線條在書法中不是直接地反映形象,描繪各種事物,它只依靠文字線條的藝術組合要求去書寫,從而產生美感。可見它只是代表一定概念的約定俗成的符號。張懷灌在《書斷》中指出“善學者乃學之于造化,異類而求之,固不取乎原本,而各逞其然。”從“依類象形”到“異類而求”,這個從具象到抽象的發展過程,也是書法線條發展的邏輯規律。書法美的抽象本質屬性較鮮明的表現在外在與內在二個方面。書法線條在表現外在的具體事物時,是提煉、集中、概括,是對原物形象高度的抽象。如日、月、鹿、鳥等字在最初的甲骨文、金文中還是帶有摹擬的形式,而后在隸書、楷書中,就不再帶有摹擬的意念,而是抽象的線條組合運用。書法線條在表現內在的思想感情時,也是訴諸、變匯、通融,是對思想感情內在的抽象,而不能象小說、戲劇等可以直接表明作者的思想感情,立場傾向。正因為書法線條在邏輯發展過程中擺脫了外在與內在的束縛,從而獲得了相對的自由,從一元化(依類象形)走向多元化(異類而求),書法線條的抽象性也就獲得了更大的豐富性、普遍性與概括性,由此可創造出千形萬態變幻無窮、深邃內蘊的書法美來。康定斯基在解釋抽象藝術時曾說:“抽象藝術離開了自然的'表皮',但不是離開它的規律。請允許我說,那宇宙性的規律。”“抽象畫家接納他的各種刺激,不是從任何一自然片段,而是從自然整體,從它的多樣的表現,這一切在他內心里累積起來,而導致作品。這個綜合性基礎,尋找一個對于他最合適的表達形式,這就是:?無物象'表達形式。抽象的繪畫是比有物象的更廣闊、更自由,更富內容。"盡管康定斯基這段話是對抽象畫所說,但對于理解書法美的抽象性還是有借鑒作用的,即書法線條離開象形自然的“表皮”趨向“無物象”的表達形式后,抽象線條的本身就比象形線條的本身內容更廣闊自由。這種情況在行書、特別是草書中就更突出,試看張旭、懷素的狂草,在那回旋曲折、暢達連貫的筆墨線條中,使你看到既象“飛鳥出林,驚蛇入草”,又象“恍恍如聞神鬼驚,時時只見龍蛇走。”讓你感到的既有那種瀟灑豪放的情感,又有那超群佚倫的理念,積淀著那么強烈的宇宙意識,表現的是何等的微妙與微茫,似可言傳,又不可言傳,而只可意會。所以,書法美在這里尋找到了它最合適的表現方法——抽象。誠然,書法美的本質屬性是抽象線條的藝術組合,但人們在創作書法或欣賞書法時,往往會受到客觀世界具體形象的啟悟、產生聯想,從而使抽象線條中寓有一定的形象性。宗白華先生在《中國書法藝術的性質》中曾辨證地指出:“中國書法,在抽象的東西中帶有象形的成分,也就是成為一個藝術性的基礎”。(《書法研究》一九八三年第四期)而書法這種抽象性中帶有形象性的特點,常常能使創作者與欣賞者喚起某種生活實踐的體驗或具體形象的觀念,使書法的審美性更深化,更生動。如雷簡夫憶想江水的“翻駛掀轉高下奔逐之狀,起而作書”,文與可“見蛇斗而草書長”,張旭見“公孫大娘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豪情激越”,黃庭堅“晚入峽見長年蕩槳,乃悟筆法”(書法史中此類的記載是很多的)。我們看黃庭堅的書法中宮收斂,筆墨線條舒展呈放射狀,猶如長槳蕩波,跌宕多姿。同時,人們在欣賞書法時,也常產生某些形象的比喻,如“蕭子云書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荊軻負劍,壯士彎弓,雄人獵虎,心胸猛烈,鋒刃難當。羊欣書如婢作夫人,不堪位置,而舉止羞澀,終不似真。”(《古今書人優劣評》)形容草書:“婀娜如削弱柳,聳拔如裊長松,婆娑而飛舞鳳,宛轉而起蟠龍。”(《草書狀》)此類比喻,不一而舉。然而,這種形象畢竟不是形象本身,而是依附與抽象表現的“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自由聯盟。這種聯想是人們在書法抽象線條中憑想象所進行的,沒有必要,也不可能一定要真實到是什么形象就是什么形象,因而是充分自由,不受定義、概念制約的。書法線條這種形象的聯想與異化,正是書法線條本身抽象的分解與綜合,是美的藝術作用的顯示。因此,作為不能再現客觀形象的書法藝術,它的本質屬性是抽象線條的藝術組合。五、運筆點畫的形態我國傳統書論歷來重視運筆點畫。因為,書法是靠運筆點畫所產生的線條來組合結構、章法的。書法家正是通過運筆點畫來賦予線條各種美的形態,方圓粗細、曲直動靜等。由于書法運筆的方法不同,可以使點畫線條呈現出方筆、圓筆之分。方筆以“折”為使轉,在書寫每個字的點畫線條是行筆斷而復起,其收鋒為“外拓”法;圓筆以“轉”為使轉,行筆換而不斷,其收鋒為“內厭”法,因而表現出不同的“肌膚之麗”。方筆骨力洞達、嚴峻持穆,如魏碑中的《張猛龍》,筆法方勁質樸,峻利奇肆;圓筆秀逸渾穆、和厚豐融,如魏碑中的《鄭文公》,筆法圓勁飄逸,從容樸茂;而方圓并用的運筆方法,就會產生剛勁中寓靈秀,婉約中含峻奇的形式美感,如魏碑中的《張黑女》,筆法就是方圓兼用,因而顯得峻利疏朗,遒勁渾融,富有陰柔陽剛之美的統一。筆畫粗細所產生的形式美感也是較鮮明的,大都粗的筆畫顯得壯實豐厚、凝質遒勁,如漢碑《衡方碑》,線條粗壯雄厚、豐腴寬博。而細的筆畫則顯得剛健美銳,峻峭勁健,如漢碑《禮器碑》,線條精細清麗,瘦勁俊美。與方圓粗細相比,線條曲直動靜的形態美是更強烈而多變的。曲與直、動與靜在書法作品中是互為觀照,互相映襯的。從“隨體結詘”的篆書、波磔多姿的隸書、點畫多變的楷書、行云流水的行書、龍飛鳳舞的草書,其曲直動靜的發展是越來越強烈的,書法美的線條形式就是遵循著這樣一個軌跡。草書線條的曲直動靜之美可謂是集書法形式美的大成,是極精致的。陽泉《草書賦》就說:“惟六書之為體,美草法之最奇。”劉熙載《藝概》中也指出:“書家無篆圣、隸圣,而有草圣。蓋草之道千變萬化,執持尋逐,失之愈遠。”狂素顛張的草書線條形態“矯若游龍,疾若驚蛇”,其曲直回旋、動靜奇逸,的確是千姿萬態,不可端倪的,時而呈波狀線,時而呈蛇形線。席勒曾對波狀線作過獨到的研究,他在《論美書簡》中有一封給克爾納的信,先畫了以下兩種線條:然后他解釋說:“這兩種線條的區別在于,第一種陡然地改變趨向,第二種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趨向;就審美感受而言,由于它們具有兩種不同的屬性,它們的效果也不相同。但也有一種運動,它的趨向從一開始就不受什么規定,這種運動對我們來說,是出于自愿的運動。我們從圖中的波狀線條體會到這種運動。因此,下邊這條線從其自身的自由,區別上面那條線。”第一條線是生硬的,而第二條波狀線才是自由的。書法線條的形態也是如此,象第一線那樣是僵硬的、強制的,這樣的書法線條無美可言。而象第二條線那樣作波狀運動才是獲得線條自身的自由,使“龍蛇競筆端”。在這里我們有必要再引用一下英國畫家、美學理論家荷加茲在《美的分析》一書中對波狀線、蛇形線的精辟闡述:“從迂回曲折的林間小徑、曲折蜿蜒的河流和下面我們將會看到的所有主要是我稱之為波狀線和蛇形線構成其形狀的對象上,眼睛也會得到同樣的滿足。”“波狀線,作為美的線條,變化更多,它由兩種對立的曲線組成,因此更美、更舒服。……蛇形線,靈活生動,同時朝著不同的方向旋繞,能使眼睛得到滿足,引導眼睛追逐其無限的多樣性。”波狀線的變化、蛇形線的靈活在草書線條的形態中表現的生動自然,發揮的淋漓盡致。如王鐸草書的線條,狀如驚蛇游龍,形似波涌浪飛,既能跌宕起伏,動感強烈,又能氣度從容,靜逸內涵,“是故曲直在情性而達于形質”(《藝舟雙楫》)。六、運筆點畫的節奏書法線條在紙上運動的形式不是平拖直劃胡抹而就的,而是富有節奏韻律變化的輕重徐疾、抑揚頓挫的運動,在筆情墨韻中激蕩著情感的旋律,形式美中滲透進了強烈的音樂節奏性。歷代書法家們是敏感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多樣化的網絡編輯師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證考試價值提升試題與答案
- 小語種成績提升策略試題及答案
- 2024年網絡編輯師考試資格審核試題及答案
- 國際金融理財師資格考試中學員自我調節能力的培養與實踐試題及答案
- 網絡編輯師數字內容策劃試題及答案
- 2025年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環境影響分析試題及答案
- 理財市場趨勢對策略調整的影響2025年國際金融理財師考試試題及答案
- 2025年銀行從業資格考試考前準備試題及答案
- 2024年上海嘉定區區屬國有企業招聘筆試真題
- 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2022-2023學年六年級下學期期中數學試卷
- 150型鉆機使用說明書3
- 未來趨勢與職業前景智慧樹知到期末考試答案章節答案2024年聯盟推+薦
- 2024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二模物理試題
- 水生產企業(自來水公司)安全生產風險分級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體系方案全套資料(2021-2022版)
- (正式版)JBT 14449-2024 起重機械焊接工藝評定
- 2020混凝土結構加固修復用聚合物水泥砂漿施工及驗收規程
- 化妝培訓課件版
- 營地指導員基礎教程
- 初級電工證考試試題庫電工證考試題庫
- 潔凈廠房設計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