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6.1廠址選擇及優化6.2化工廠總平面布置6.3車間(裝置)布置第六章化工廠布置
Chart6Chemicalplantlayout
6.1廠址選擇及優化廠址選擇是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內容,在有條件時,在編制項目建議書階段就可以開始廠址選擇(初選)工作。廠址選擇的基本任務:根據國家(或地方、區域)的經濟發展規劃,工業布局規劃和擬建工程項目的具體情況和要求,經過考察和比較,合理選定工業企業或工程項目的建設地區(大區位),確定工業企業或工程項目的具體地點(小區位)和具體坐落位置(具體位置)。
工程設計的“選廠”工作:小區位和具體位置的選擇。
選廠工作組:由主管部門主持,擬建單位和設計部門參加。
工作組專業組成:工藝、土建、供排水、供電、總圖運輸和技術經濟等專業人員組成,總圖專業人員牽頭完成。一、廠址選擇的基本原則(1)符合國家工業布局、城市或地區規劃要求,盡可能靠近城市或城鎮原有企業,便于生產協作,方便生活。(2)接近原料、燃料供應和產品銷售便利的地區,并在儲運、機修、公用工程和生活設施等方面有良好基礎和協作條件。(3)靠近水量充足、水質良好的水源地,當有城市供水、地下水和地面水三種供水條件時,應進行經濟技術比較后選用。(4)應靠近原有交通線(水運、鐵路、公路),即交通運輸便利的地區;對于有超重、超大或超長設備的工廠,還應注意沿途是否具備運輸條件。(5)廠址應盡可能靠近熱電供應地,應考慮電源的可靠性。(6)應節約用地,盡量少占用耕地,廠區大小、形狀和其他條件應滿足工藝流程合理布置的需要,并留有發展的余地。(7)應注意當地自然環境條件,對工廠投產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作出預評價,并得到當地環保部門的認可。(8)應避開低于洪水位或在采取措施后仍不能確保不受水淹的地段,廠址自然地形應有利于廠房和管線的布置、內外交通聯系和場地排水。(9)廠址附近應建立生產污水和生活污水的處理裝置。(10)不妨礙或不破壞農業水利工程,應盡量避免拆遷(民房、墳墓等)。(11)應具有滿足建設工程需要的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
地震斷層地區和基本烈度9度以上的地震區;土層厚度較大的Ⅲ級自重濕陷性黃土地區;易遭受洪水、泥石流、滑坡、土崩等危害的山區;有開采價值的礦藏地區;國家規定的歷史文物、生物保護和風景游覽地區;對機場、電臺等使用有影響的地區。自然疫源區和地方病流行地區。根據具體情況,因地制宜,盡量滿足對建廠最有影響原則要求。二、廠址選擇的工作階段
1.準備階段(1)確定選廠指標
①擬建化工廠的產品方案和規模,主、副產品的品種和數量;②基本工藝流程和生產特性;③工廠項目構成,即主要項目表;④原材料、燃料品種、數量、質量要求,供應來源或銷售去向及適用的運輸方式;⑤全廠年運輸量(輸入+輸出),主要包裝方式;⑥全廠職工人數估計,最大班人數估計;⑦水、電、汽等公用工程耗量及其主要參數;⑧三廢排放數量、類別、性質和可能造成的污染程度;⑨輔助生活設施及其他特殊要求;⑩工廠建設(含生產區、生活區)的理想總平面布置圖和它的發展要求,計算擬建工廠的用地數量。2.現場工作階段——落實建廠條件
現場工作的主要內容如下:(1)向當地政府和主管部門匯報擬建工廠的生產性質、規模和對廠址的基本要求,工廠建成后對當地可能造成的影響,聽取他們對建廠方案的意見。(2)根據當地推薦廠址,了解區域規劃有關資料,確定踏勘對象,為現場踏勘作進一步準備。(3)向當地部門落實所需資料,并進行實地調查核實。(4)進行現場踏勘①檢驗實際情況與所繪圖紙是否相符,如果選用,決定該地區是否要重新測量,研究廠區自然地形的改造利用方式,和場地原有設備加以保留或利用的可能性;②研究工廠現場基本區劃的幾種可能方案;③研究確定鐵路專用線接軌點和進線方向,航道和碼頭的適宜地點,公路連接和工廠主要出入口的位置。④實地調查廠區歷史上的洪水淹沒情況;⑤實地觀察廠區的工程地質情況;⑥實地踏勘工廠水源地、排水口,研究確定可能的取水方案和污水排除措施;⑦實地調查熱電廠及廠外各種管線的可能走向;⑧現場環境污染狀況的調查;⑨周圍地區工廠和居民點分布狀況和協調要求;⑩了解各種外協條件,并進行實地觀察。根據選廠指標,設計人員要踏勘現場,收集資料。一般應踏勘兩個以上的廠址,經比較后擇優建廠。
3.廠址方案比較和選廠報告
(1)選廠根據,新建廠的工藝生產路線,選廠工作的經過;(2)建廠地區的基本情況;(3)廠址方案及廠址技術條件的比較,并對建設費用及經營費用進行評估;(見表1廠址技術條件比較,表2建設費用和經營費用比較)(4)對各個廠址方案的綜合分析和結論;(5)當地政府和主管部門對廠址的意見;(6)廠區總平面布置示意圖;(7)各項協議文件。表1廠址技術條件比較表2建設費用和經營費用比較6.2化工廠總平面布置——總圖布置總圖布置設計的任務:總體解決全廠所有建筑物和構筑物在平面和豎向上的布置;運輸網和地上、地下工程技術管網的布置;行政管理、福利及綠化景觀設施的布置等問題。一、化工廠總平面布置的原則1.滿足生產和運輸的要求(1)保證生產線直、短,避免交叉迂回——物料輸送距離最小(2)將水、電、汽耗量大的車間盡量集中,形成負荷中心,并使其靠近供應源——水、電、汽的輸送距離最短(3)廠區交通道路要做到徑直短捷,避免人流和貨流交叉和迂回。貨運量大,車輛往返頻繁的設施宜靠近廠區邊緣地段。(4)廠區布置要做到廠容整齊,環境優美,布置緊湊,節約用地。2.滿足安全和衛生要求(1)廠區布置應嚴格遵守防火、衛生等安全規范、標準和有關規定;(2)火災危險性大的車間與其他車間之間應按規定安全距離設計;(3)經常散發可燃氣體的場所,應遠離各類明火源;(4)火災、爆炸危險性較大和散發有毒有害氣體的車間、裝置,應盡量采用露天或半敞開的布置。(5)環境潔凈要求高的工廠應與污染源保持較大的距離。3.滿足有關的標準和規范《化工企業總圖運輸設計規范》、《建筑設計防火規范》、《煉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廠礦道路設計規范》;《工業企業衛生防護距離標準》等。4.為施工安裝創造條件應滿足施工和安裝作業要求,應考慮大型設備的吊裝;廠內道路路面結構和載荷標準等應滿足施工安裝的要求。5.考慮工廠發展為適應市場競爭,化工廠布置應為工廠發展留有余地。6.豎向布置要求豎向布置應滿足生產工藝布置和運輸及裝卸對高程的要求。設計標高盡量與自然地形相適應,力求使場地的土石方工程量最小。7.管線布置管網布置和敷設方式對生產動力消耗及投資具有重要意義。8.綠化綠化可以美化環境,減少粉塵等危害,應與平面布置一起考慮。二、平面布置
平面布置——安排各車間、建筑物、構筑物、倉庫、堆場、道路、管線、鐵路、碼頭等單元的相對位置和坐標。1.建、構筑物的布置在滿足生產工藝要求前提下,應考慮以下因素:(1)總體布置緊湊,節約建設用地在滿足衛生、安全、防火要求下,合理縮小建、構筑物間距;同類型車間集中布置或合并;如操作室充分利用廠區廢棄場地擴大廠間協作,節約建設用地(2)合理劃分廠區,滿足使用要求,留有發展余地根據生產特點及管理要求合理劃分廠區,各區自成系統,除滿足目前使用要求外,還須留有適當的發展余地。(3)確保安全、衛生,注意主導風向,有利環境保護
①建、構筑物的防火間距——考慮生產火災危害性、建筑物的耐火等級、建筑面積、建筑層數
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J16-2001②建、構筑物防爆間距考慮相鄰建筑物的性質及相對位置,防止相互影響引起爆炸。對貯存易爆炸物品的倉庫,既要考慮防爆間距,又要有可靠的防護設施。③建、構筑物衛生要求滿足車間的通風、朝向、日照、采光等要求;廠區的雨水排除,綠化布置,三廢治理等。④建、構筑物的防振、防震要求⑤主導風向
總平面布置時,應將產生大量煙、粉塵、有害氣體的車間和設備布置在廠區邊沿地帶和生活區的下風向。風向頻率玫瑰圖:在總圖圖紙上方,代表這一地區的風向頻率。根據某地區多年統計平均各方向吹風次數的分數值,按一定比例繪制而成。用8個或16個羅盤方位表示實線——全年虛線——夏季(4)結合地形地質,因地制宜,節約建設投資地形高差較大時可設計成不同高度的臺階地。考慮建、構筑物的地質要求,必要時進行地質勘探。(5)妥善布置行政生活設施,方便生活、管理(6)建筑群體組合——注意廠房特點、布置整齊統一
2.運輸方式與人流、貨流
(1)運輸方式水運:投資少,要求工廠臨江、或鄰海,且要求具有一定深度的航道及適宜建造碼頭的地方。——具備條件,優先考慮公路運輸:方便、靈活、適應性強。適用于貨運量不太大的工廠、山區工廠和經常變動貨運量的工廠。鐵路運輸:運量大,速度快,不受氣候條件的限制,保證性強,成本比公路低。適用于:貨運吞吐量大,就進鐵路線,特別有自備貨車或槽車的。(2)合理組織人流與貨流在組織貨運同時,要考慮人行路線,要求人流線路應短捷,與貨流交叉最少。一般應將貨運最大的倉庫、車間靠近鐵路、道路等貨運出入口,避免與人流交叉。三、廠區豎向布置1.豎向布置的基本任務⑴確定豎向布置方式,選擇設計地面的形式;⑵確定全廠建、構筑物、鐵路、管道、排水構筑物、露天場地的設計標高,使之與場外運輸線路相互銜接;⑶確定工程場地的平整方案及場地的排水方案;⑷進行工廠的土石方工程規劃;⑸確定必須設置的各種工程構筑物和排水構筑物。2.豎向布置應考慮的問題
(1)布置方式平坡式——整個廠區沒有明顯標高差或臺階。適用于:建筑密度較大,道路、管線較多,自然地形坡度小于4‰的平坦地區或緩坡地帶。平整后坡度不宜<5‰,保證場地排水。階梯式——整個工程場地分為若干個臺階,臺階連接處標高變化較大,以陡坡或擋土墻相連接的布置方式。優點:排水條件好缺點:運輸和管網敷設條件較差。適用于:山區、丘陵地帶。混合式——兼有平坡式和階梯式的布置方式。適用于:廠區面積比較大或廠區局部地形變化較大場地設計。(2)場地標高和坡度的確定
車間、道路標高要滿足交通運輸和場地排水要求。
交通運輸:電瓶車通行時,道路坡度不>4‰。場地排水要求:不受洪水威脅,保證順利排水,同時不受雨水沖刷。3.土(石)方工程量通過土(石)方工程計算,如果缺土應說明土方來源,如果余土,應說明余土的處理辦法,落實土方的去路。四、管廊布置在第七章管道布置設計一章詳細介紹。6.3裝置(車間)布置6.3.1概述
初步設計工藝流程圖設備設計并選型將各工段、設備按生產流程在空間上組合、布置用管道將各工段、設備連接起來裝置布置設計涉及的專業:以工藝、配管專業為主導;在管道、總圖、土建、自控、電力、設備等專業配合下;征求建設單位意見;最后由工藝或配管集中各方面意見后完成。車間布置管道布置一、車間組成車間組成生產設施:原料工段、生產工段、成品工段、回收工段、控制室、貯罐區、露天堆場生產輔助設施:化驗室、機修間、動力間、變電配電室、除塵室、通風室行政福利設施:辦公室、休息室、更衣室、浴室、廁所其他特殊用室:勞動保護室、保健室車間平面布置——將上述車間組成在平面上進行組合布置。二、車間布置設計的依據1.相關標準、規范和規定GBJ16-1987(2001年版)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160-1992(1999年版)石油化工企業設計防火規范HG2057-95化工企業安全衛生設計規定GBJ87-1985工業企業噪聲控制設計規范GB12348-1990工業企業廠界噪聲標準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力裝置設計規范2.基礎資料(1)初步設計—工藝和儀表流程圖、施工設計—管道和儀表流程圖;(2)物料衡算數據及物料性質,包括原料、中間體、副產品、產品的數量及性質,三廢的數量及處理方法。(3)設備一覽表——設備外形尺寸、重量、支撐形式及保溫情況(4)公用系統消耗——水、電、熱、冷凍、壓縮空氣、外管資料;(5)車間定員表——技術人員、管理人員、車間化驗人員、崗位操作人員外,最大班人數和男女比例等;(6)廠區總平面布置圖——包括車間之間、輔助部門、生活部門的相互聯系,廠內人流、物流的情況和數量。(7)建廠地形和氣象資料。三、車間布置的設計原則
⑴從經濟和壓降角度考慮,設備布置應順從工藝流程,但若與安全、維修和施工有矛盾時,允許有所調整。⑵根據地形、主導風向等進行布置——盡量采用露天布置,構筑物能合并的盡量合并。⑶明火設備必須布置在處理可燃液體或氣體設備全年最小頻率風向的下側,并集中布置在裝置的邊緣。⑷控制室和配電室應布置在生產區域中心部位,在危險區之外。⑸充分考慮本裝置與其他部門的位置,力求緊湊,聯系方便,縮短輸送管線,節省管材費用及運行費用。⑹留有車間發展余地;⑺所采取的勞動保護、防火、防腐、防毒、防爆及安全衛生等措施要符合有關標準、規范要求。⑻有毒、有腐蝕性介質的設備應分別集中布置,并設置圍堰,以便集中處理。⑼設置安全通道,人流、物流方向應錯開。⑽設備布置應整齊,盡量使主要管架布置與管道走向一致。6.3.2裝置(車間)布置的技術要素一、裝置內各工段的安排
(1)規模較小的車間,各工段聯系緊密,生產特點無顯著差異時,可將車間的生產、輔助、生活部門集中布置在一幢廠房內,如醫藥、農藥生產車間。(2)生產規模較大,各工段生產有顯著差異,需要嚴格分開,應采用單體式廠房。如大型石油化工廠多采用單體式。廠房的平面布置考慮因素
生產工藝條件——工藝流程、生產特點、生產規模等建筑本身的可能性與合理性——建筑形式、結構方案、施工條件和經濟條件等二、裝置的平面布置1.廠房的平面布置
廠房平面輪廓
I型(長方形):總圖布置、設備布置和管線布置方便,有利自然采光和通風。缺點:流程長,車間過長,常用于中小型車間
L型T型Ⅱ型等適應地形及生產流程的需要也有采用L型、T型;缺點:采用L型、T型應充分考慮采光、通風、通道和立面等各方面因素,適用于較復雜的車間。2.廠房的柱網布置——廠房結構生產類別為甲、乙類生產,宜采用框架結構,柱網間距一般6m,也有7.5m的。丙、丁、戊類生產,可采用混合結構或框架結構,開間采用4.5m或6m。在一幢廠房中不宜采用多種柱距。柱距要盡可能符合建筑模數的要求(300mm的倍數),便于利用建筑結構上的標準預制構件。3.廠房的寬度
單層廠房不宜超過30m,多層廠房不宜超過24m,常用寬度有9m、12m、14.4m、15m、18m、24m、30m等。單層廠房常為單跨,即跨度等于廠房寬度,廠房內沒有柱子。多層廠房寬度為6m時,可不設柱子,跨度為9m以上時,廠房中間需要立柱,兩柱間距離為跨度,常用跨度為6m。如寬度為12m、14.4m、15m、18m的廠房,常分為6-6、6-2.4-6、6-3-6、6-6-6的形式。一般車間的短邊(即寬度)常為2~3跨,長邊則根據生產規模及工藝要求決定。車間布置還要考慮廠房安全出入口,一般不應少于兩個。三、裝置的立面布置——廠房的高度
廠房高度:考慮設備高低、安裝位置、檢修要求及安全衛生。框架或磚混多層廠房,多用5m、6m,最低≮4.5m,每層盡量相同有高溫、有毒氣體廠房,應適當加高或設置拔風式氣樓(天窗),以利于自然通風,采光及散熱。有爆炸危險車間宜采用單層,在廠房內可設置多層操作臺;如必須設在多層廠房內,應布置在廠房頂層。如整個廠房均有爆炸危險,則在每層樓板上設置一定面積的泄爆孔或泄壓面積。四、設備布置確定各設備在車間平面與立面上的位置,確定場地(室外場地)與建筑物、構筑物尺寸,確定工藝管道、電氣儀表、管線及采暖通風管道的走向和位置。——設備布置圖設備布置要求:經濟合理,操作維修方便安全,設備排列緊湊整齊。
1.設備布置應最大限度采用室內露天聯合布置溫度不允許有顯著變化的設備應布置在室內——如反應罐、機械傳動設備、裝有精密度極高儀表的設備等。不經常操作或用自動化儀表控制的設備都可布置在室外——如塔、冷凝器、液體原料貯罐、成品貯罐、氣柜等。需大氣調節溫度、濕度的設備應露天布置或半露天布置——如涼水塔、空氣冷卻器等;有火災及爆炸危險的設備,采用露天布置可降低廠房的耐火等級。2.應考慮生產工藝對設備布置的要求
①滿足工藝流程順序,保證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連續性。對有壓差的設備,可利用高位差布置。如:塔—冷凝器—回流罐②同類型設備或操作性質相似的設備,應盡可能布置在一起,如塔群、換熱區、泵區。③盡可能縮短設備間管線。④根據生產發展的需要和可能,適當預留擴建余地。⑤設備之間或設備與墻之間的安全距離。序號項目尺寸/m1泵與泵的間距不小于0.72泵列與泵列間的距離不小于2.03泵與墻之間的凈距不小于1.24回轉機械離墻距離不小于0.8~1.05回轉機械彼此間的距離不小于0.8~1.26往返運動機械的運動部分與墻面的距離不小于1.57被吊車吊動的物件與設備最高點的距離不小于0.48貯槽與貯槽間的距離不小于0.4~0.69計量槽與計量槽間的距離不小于0.4~0.610換熱器與換熱器間的距離不小于1.011塔與塔間的距離1.0~2.012反應罐蓋上傳動裝置離天板距離(如攪拌軸拆裝有困難時,距離還須加大)不小于0.813通道、操作臺通行部分的最小凈空不小于2.0~2.514操作臺梯子的坡度(特殊時可作成6度)一般不超過4515一人操作時設備與墻面的距離不小于1.016一人操作并有人通過時兩設備間的凈距不小于1.217一人操作并有小車通過時兩設備間的距離不小于1.918工藝設備與道路間的距離不小于1.019平臺到水平人孔的高度0.6~1.520人行道、狹通道、樓梯、人孔周圍的操作平臺0.7521換熱器管箱與封蓋端間的距離,室外/室內1.2/0.622管束抽出的最小距離(室外)管束長+0.623離心機周圍通道不小于1.524過濾機周圍通道1.0~1.825反應罐底部與人行通道距離不小于1.8~2.026反應罐卸料口至離心機的距離不小于1.0~1.527控制室、開關室與爐子之間距離1528產生可燃性氣體的設備和爐子間距離不小于8.029工藝設備和道路間距離不小于1.030不常通行的地方,凈高不小于1.93.應考慮設備安裝、檢修等方面對設備布置的要求①要考慮設備安裝、檢修、拆卸所需要的空間、面積及運輸通道。②要考慮設備能否順利進出車間。在經常搬動設備附近設置大門或安裝孔,大門寬度比最大設備寬0.5m。③設備通過樓層或安裝在二樓以上時,樓面上要設置吊裝孔。④要考慮設備檢修、拆卸以及運送物料所需要的起重運輸設備。
4.廠房建筑對設備布置的要求①笨重或運轉時產生很大振動的設備應盡可能布置在廠房的底層,以減少廠房的荷載和振動。②劇烈振動設備的操作臺和基礎不得與建筑物的柱、墻連在一起。③設備要避開建筑物的柱、主梁,如設備吊裝在柱或梁上,其荷重及吊裝方式需事先告知土建專業人員并與其商議。④設備不應布置在建筑物的沉降縫或伸縮縫處。⑤設備穿孔必須避開主梁。5.安全、衛生和防腐方面的要求①盡可能使工人背光操作,高大設備避免靠窗布置,以免影響采光。
②有效地利用自然對流通風;對放熱量大或產生易燃、易爆、有毒氣體或粉塵的工段,盡量采用露天布置;不能露天布置時,須采用機械送、排風裝置。③有防火、防爆要求的設備——危險等級相同設備盡量集中在一個區域,并設計防爆建筑物、設置防爆墻等措施。④對產生或接觸腐蝕性介質的設備,除采用基礎防護外,設備周圍地面、墻、梁、柱都需采取防護措施。五、車間輔助和生活設施的布置①小車間,生產輔助室和生活福利室可集中布置在車間內。②大車間,生產輔助室和生活福利室可分別單獨設置。③生活福利室的辦公室、休息室等應布置在廠房南面房間,可利用太陽能采暖,更衣室、廁所、浴室等可布置在北面房間。④變電和配電室、機修間一般分別布置在廠房北面的房間內。
⑤有毒的或對衛生有特殊要求的工段必須設置專用的浴室。六、車間布置的方法和步驟
(1)根據工藝流程、物料性質及各專業的要求,車間在總平面圖上的位置,初步劃分生產、輔助生產和生活福利區及位置,確定廠房柱距、寬度、層高等,按1:50或1:100比例繪制平立面輪廓草圖。(2)把同一工段的設備盡量布置在同一幢廠房中,按設備布置原則,滿足各方面要求。(3)安排輔助生產室和生活福利室。(4)按1:50或1:100比例制成車間布置模型。可做2~3個方案,征求有關專業的意見,從各方面比較其優缺點,繪制車間平立面布置草圖,提交建筑設計人員設計建筑圖。⑸工藝設計人員取得建筑設計圖后,根據布置草圖繪制正式的車間平立面布置圖。
6.3.3典型單元設備布置
6.3.3.1泵和壓縮機
一、泵的布置平面布置方式(1)露天布置一般布置在管廊下方。(2)半露天布置—用于多雨地區,一般在管廊下方布置(管道上部設頂棚),或布置在框架下層地面上。(3)室內布置—工藝要求,用于寒冷或多風沙地區。泵應盡量靠近供料設備,保證良好的吸入條件。室外布置的泵一般在路旁或管廊下面排成一行或二行,電機對齊排在中心通道的兩側,吸入與排出端對著工藝罐。管廊或建筑的跨度由泵的長度與它們本身的要求所決定。壓縮機布置方式:露天布置或半露天布置——
適用于可燃氣體壓縮機,通風良好,如有可燃氣體泄漏可快速擴散,有利于防火、防爆。室內布置——適用于嚴寒或多風沙地區。二、壓縮機的布置注:①為了維修方便,壓縮機房應靠近室外通道,并要求通道能通到吊裝區;②為了操作方便,壓縮機周圍應有不小于2m的操作通道;③樓梯應靠近操作通道,并應設置第二樓梯或直梯,以便安全疏散;④壓縮機和驅動機的全部儀表盤,應布置在靠近驅動機的端部;6.3.3.2容器(罐、槽)1.立式容器布置立式容器可以安裝在地面、樓板或平臺上,也可以穿越樓板或平臺用支耳支撐在樓板或平臺上。內部帶有攪拌器的立式容器,為避免振動,應盡可能在地面設置支承結構。頂部有開口且需人工加料的立式容器,加料點高度不宜高出樓板或平臺1m,如高出1m,應考慮設加料平臺或階梯。2.臥式容器的布置
臥式容器宜成組布置。成組臥式容器宜按支座基礎中心線對齊或按封頭切線對齊,臥式容器之間凈空可按0.7m考慮。容器下方需設通道時,容器底部配管與地面之間的凈空不應小于2.2m;6.3.3.3換熱器布置化工廠使用最多的是列管式換熱器與再沸器。換熱器布置任務——將其布置在適當的位置,決定支座等安裝結構、管口方位等。(1)換熱器的布置原則:順應流程和縮短管道長度塔的再沸器及冷凝器應取近塔布置:熱虹吸式再沸器是直接固定在塔上,采用口對口的直接連接。塔的回流冷凝器要靠近塔、回流罐及回流泵。(2)布置空間受限制:可將長換熱器改為短粗換熱器(3)換熱器常采用成組布置:水平的換熱器可以重疊布置,串聯的、非串聯的相同的或大小不同的換熱器都可重疊。為了便于抽取管束,上層換熱器不能太高,一般管殼的頂部高度不能大于3.6m;將進出口管改成彎管可降低安裝高度。反應器的形式很多,可按類似設備布置:塔式反應器可按塔來布置;固定床催化反應與容器差不多;火焰加熱的反應器則近似于工業爐——乙烯裂解爐攪拌釜式反應器是加上攪拌與傳熱夾套的立式容器。6.3.3.4反應器布置釜式反應器的布置:(1)一般間歇操作,要考慮加料和出料。(2)一般用支耳架支撐在建筑物或操作臺的梁上。(3)兩臺以上相同反應器排成直線。管道閥門集中布置在一側。(4)帶攪拌器的反應器,在其上部應設置安裝檢修用的起吊設備。(5)跨樓板布置的反應器,要設置出料閥門操作臺。(6)反應器底部出口離地面高度受下游設備的影響。(7)易燃易爆反應器,尤其是反應劇烈,容易出事故的反應器,要考慮安全措施,包括泄壓及排放方向。6.3.3.5塔的布置1.塔的布置要求塔與進料加熱器、非明火加熱的重沸器、塔頂冷凝冷卻器、回流罐和塔底抽出泵等宜按工藝流程順序,在不違反“防火規范”的條件下盡可能靠近布置,便于操作管理。應在塔和管廊之間布置管道,在背向管廊的一側設置檢修通道或場地。塔的人孔、手孔應朝向檢修區一側。塔和管廊立柱之間沒有布置泵時,塔外壁與管廊立柱之間的距離一般為3~5m,不宜小于3m。塔和管廊立柱之間布置泵時,泵的基礎與塔外壁的間距應按泵的操作、檢修和配管要求確定,一般不宜小于2.5m。兩塔之間凈距不宜小于2.5m,以便敷設管道和設置平臺。2.塔的布置方式(1)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2025屆初三第四次月考(生物試題)試題含解析
- 內蒙古工業大學《植物造景技術(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四川傳媒學院《設計素描(一)》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惠民縣2024-2025學年四下數學期末經典模擬試題含解析
- 昆明學院《模具制造工藝及設備》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文創設計》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清華大學《文化政策與法規》2023-202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試卷
- 樂山職業技術學院《品牌與消費研究》2023-2024學年第二學期期末試卷
- 江西省贛州市寧都縣三中2025年高三第三次階段考試英語試題含解析
- 陜西省興平市華興中學2024-2025學年初三統一質量檢測試題生物試題試卷含解析
- 人工造林施工組織設計(標準版)
- 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的臨床應用評估
- 無人機法律法規知識考核試題及答案
- 十二個月完整版本
- 2024入團積極分子入團考試題庫含答案
- 歷史人物趙一曼的家書
- 前列腺癌2024治療指南
- DL-T 5148-2021水工建筑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條件-PDF解密
- 2023年廣西鋁業集團校園招聘試題及答案解析
- 2024-2029年中國形象設計行業發展分析及發展前景與投資研究報告
- 2024中國綠色甲醇產業研究與前景展望-云道資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