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倫理學課歡迎你第一講緒論第一節為什么要開設倫理學這門課
一、倫理學與人類生存價值休戚相關二、現代生活需要倫理道德三、幫助我們確立“生命的精神支柱一、倫理學與人類生存價值
休戚相關與人類生活和生存價值休戚相關的三大領域:認識論(知識論)——求真倫理學(道德哲學)——求善美學(美哲學)——求美善以真為前提善的德性是人類一切性中最偉大的品性——培根培根就人生而言,善對人生具有最重要意義,因為在真善美的諸品性中,真僅僅指真實的存在,這種存在的許多方面未把人和動物區分開來,而唯有善才使人和動物分道揚鑣了,人正是以“善‘的道德規范實現對現實人性的自我節制以造就理想品性的,而“美”無非是“真”和“善”的感性顯現二、現代生活需要倫理道德
善惡經濟科技文化發展完善70年代末,文革宣告結束80年代初,潘曉現象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會道德的無序狀態傳統倫理道德面臨的挑戰1、經濟改革引起的道德挑戰2、新技術革命引起的的挑戰3、西方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引起的道德挑戰4、新的生活方式引起的道德挑戰如何重建?社會公共理性的健全文化資本的投入三、幫助我們確立“生命的精神支柱”物質精神謝謝大家!第二節倫理學的定義、類型
及研究對象教學要點、參考書目
本節是全書的總論,核心是闡明倫理學的基本類型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明確倫理學的定義、研究內容和學科性質。主要教學要點:1.元倫理學、規范倫理學和美德倫理學自己的研究內容,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2.認識倫理學的研究對象。3.理解倫理學的定義。1,斯蒂文森著:《倫理學與語言》,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年版。2,羅國杰主編:《倫理學》,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序言「人應該如何過活?」這個問題是倫理學研究的核心,而這個問題的答案攸關每一個人過活的方式。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一個不經反省的生活是不值得活的。」 當我們開始反省生命存在的意義、生活的價值時,自然就進入倫理學研究的領域。亞里斯多德論稱:
道德是美好人生的必要條件。他認為雖然物質條件和運氣會影響人生是否美好,但是如果一個人缺乏道德素養,絕對不能享受一個美好的人生。德國哲學家康德更進一步指出:
人之所以為人、人之所以具有價值和尊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能從事道德行為。康德認為人有兩方面的屬性:現象界(phenomenalworld)理智界(noumenalworld)現象界(phenomenalworld)
由因果法則主導,所以在這個層次人和動物及其他自然物無異,都會受到因果法則的決定。理智界(noumenalworld)
由于人具有理性(良心),所以是自由的。人的行為如果依據理性行事就是道德,實踐道德行為就是展現人的自由。一、什么是倫理學倫理學是一門古老的科學,又是一門萬古常新、有著廣闊前途的科學。一般地說,倫理學是以道德現象作為自己的研究客體的科學。
人類很早就開始了道德思考。道德思考在中國可追溯到堯舜時代,在出土的甲骨文字中,有許多內容有道德含義;在西方則可追溯到《荷馬史詩》時代。顯然,道德思考只有在人類有了自我反思能力的時候才能進行。人有了反思能力,首先就要考慮如何與人相處,如何自處,而這正是道德問題。討論一
春秋時,晉平公有一次問祁黃羊說:“南陽縣缺個縣令,你看應該派誰去當比較合適呢?”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平公驚奇地又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祁黃羊說:“你只問我什么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你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替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
,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些日子,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在朝廷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祁黃羊說:“祁午能夠勝任的。”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么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所以我推薦了他;你并沒問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平公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
祁午當上了法官,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孔子聽到這兩件事,十分稱贊祁黃羊。孔子說:
“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啦!”
評述:真正的道德是以“事之成”為目標的,這就意味著我們想問題、辦事情不能站在一個偏私的立場,而必須站在公正的立場上。
分析:祁黃羊能做到舉賢不避仇,舉賢不避親,唯才是舉。從人之常情來說,舉賢避仇是可理解的,但祁黃羊可以克服這一點;舉賢避親似乎是人們應該做的,因為可以避免嫌疑,但是祁黃羊不避嫌疑,這足以見得他有中心之準。
一門課程的開始,總是需要一個緒論來說明本課程的宗旨、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價值旨趣和主要內容。《倫理學》課程應該貫串一種基本精神,那就是理性主義精神。所謂道德上的理性主義精神,是指倫理學研究的是人與人相互對待的普遍的道理。
所以,不管我們在傳統中不知不覺地接受了什么樣的行為規則、風俗習慣,我們要做的只有兩點:一是尊重傳統,二是分析、批判(用這個詞的本義)傳統,也就是說,我們應該以傳統為對象,理解其合乎理性的特點,并分析其不合理性的地方,從而引導傳統向更加符合理性主義精神的方向演進.這是我們這門課程的宗旨。
歷史地看,倫理學有著不同的形態,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都是在講道理,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怎樣才是有道德價值的、我們的行為怎樣才是好的道理。二、倫理學的類型
近代以來直到19世紀以前,規范倫理學幾乎是倫理學的代名詞。當然,古代的規范倫理學實際上包含了美德倫理學,因為研究、制定道德規范,一方面是規范人的行為,另一方面,則是期望以此來培養人們的道德美德,而且,在古代,美德問題更是倫理學所關注的中心。
但到1903年,摩爾的《倫理學原理》發表之后,就出現了一門新的倫理學類型,即“元倫理學”,在以后的發展中,雖然規范倫理學仍然在發展,但是也受到了許多質疑,并出現了獨立的美德倫理學,美德倫理學主張倫理學可以不研究規范,即認為倫理學的主要任務是研究什么樣的生活是“好生活”,能夠獲得這種“好生活”所需要的情感、欲望、氣質就是美德,反過來說,如果我們培養了這種美德,我們就能過上好生活,所以,過“好生活”是我們人生的目的,也是我們研究倫理學的目的。倫理學的類型描述倫理學元倫理學規范倫理學應用倫理學不采取特定的道德立場,稱為非規范方式
選擇一定的道德立場,稱為規范方式1、描述倫理學
對道德行為和道德信仰加以如實地描述。描述從不同角度進行,因而便形成了道德道德社會學、道德心理學、道德人類學、道德民俗學等各種類型的描述倫理學。2、元倫理學
所謂元倫理學,就是關于倫理術語的意義和道德判斷的確證的科學,因而也就是分析道德語言的科學。
是否一切對道德語詞的分析的學說都屬于元倫理學?實際上并不是,比如說,我們對道德用語“節制”、“勇敢”、“正義”等所做的語義分析(例如:節制“就是對欲望的滿足進行延遲和減少”等等),就并不屬于“元倫理學”的內容。
那么,元倫理學分析哪些道德語詞和道德判斷呢?其一,對善、正當、應該等等道德價值詞語的含義進行分析。其二,元倫理學的根本任務是對道德判斷或價值判斷進行確證,也就是道德推理或價值推理的邏輯。也就是說,元倫理學研究什么樣的行為是應該的或不應該的,是善的或惡的,也就是追問道德價值的基礎。
元倫理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是“是”、“事實”、“事實如何”與“應該”、“道德價值”、“應該如何”的關系問題,即能否和怎樣從事實(“是然”)推出道德價值(“應然”)的問題。它不做道德判斷,而是判斷道德判斷,即通過設定道德價值理念,來推論這些道德判斷是否合理。所以,元倫理學要追問的是一切道德判斷背后的價值基礎。3、規范倫理學規范倫理學研究我們應該如何去生活的原則。它問一些諸如此類的問題:對與錯的基本原則是什么?規范倫理學所確定的乃是一條一條有具體行為內容的、因而能夠指導行為的道德的或應該的具體規范:“應該利他”、“應該公正”、“應該謹慎”、“應該節制”等,從而使人的行為有所遵從。它們是相應的價值理念的具體化。
規范倫理學是倫理學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它主要研究:
1、關于道德上的善惡問題即道德價值問題2、關于道德上的應當問題即道德義務問題3、關于做人的標準問題即道德品德問題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來,脫離規范倫理學而企圖獨撐倫理學大廈的元倫理學開始在走下坡路,從而導致規范倫理學的復興,以羅爾斯的《正義論》為代表,但同時又出現了美德倫理學,有相當多的倫理學家在極力探索新時代的美德倫理學。比如麥金太爾、PeterGeach;PilippaFoot;MichaelSlote;VonWright;GaryWatson;Wallace;Taylor;Warnock等等。
規范倫理學與美德倫理學的研究對象并無不同,但卻有不同的研究重心:前者以道德、規范、行為為研究中心,后者則以品德、美德和行為者為研究中心。其實,規范倫理學并不會排斥對品德、美德的研究,只不過它認為美德是規范的結果,而不是規范的條件,所以處于次要地位;美德倫理學也可以不排斥對規范的研究,但是認為規范的存在其目的在于成就人的品德,同時也認為,培養遵守規范的精神并不是培養德性的唯一途徑,德性其實是人的精神空間得到拓展、心靈諸能力相互涵厚以至化通的結果
規范倫理學認為,所謂美德或品德無非是一個人長期的道德行為所形成和表現出來的穩定的心理狀態,是一個人長期遵守或違背道德規范的行為所形成和表現出來的心理自我。所以,他們認為,道德、規范和做什么(即行為)是原因、前提;品質、美德、是什么人是結果。于是,規范就應該是主要的,而美德就只是次要的。
美德倫理學認為,做具有美德的人比做符合道德規范的事情更為根本、更重要、更有決定意義,因而,美德更為重要。因為,人們如果沒有美德,那么再好的道德規范也不可能被遵守,因而也等于零;反之,只有當人們具有美德時,道德規范才能被遵守,從而得到實現。4、應用倫理學
應用倫理學是研究將倫理學的基本原則應用于社會生活的規律的科學,是對社會生活各領域進行道德審視的科學。應用性和學科交叉性是應用倫理學的基本特征。三、倫理學的研究對象1、道德、倫理概念釋義
倫理道德詞源含義雖然不盡相同,但大體上相通。在西方,“倫理”一詞(英文ethics)源于古希臘語ethos。有“風俗”、“風尚”等意思,后又有“性格”、“品質”、“品格”、“德性”等意思。亞里士多德用此詞表示研究人類德行的科學。而“道德”一詞(英文Morale)則源于拉丁文的mores,表示“風尚”、“習俗”等意思,后又有“特點”、“內在本性”、“規律”、“性格”、“品質”等意思。詞源中國:
漢語“倫”的本義是“輩”,引申出群、類、序等含義。所謂“人倫”,就是指“五倫”,指人與人之間的不同輩分和職分的關系,比如在中國古代,就有所謂君臣、父子、夫婦、長幼、朋友“五倫”之說。這是指實在的人與人之間的輩分、職別的關系態勢。“理”的本義為“治玉”,引申出有分、條理、精微、道理等含義。
所謂“倫理”,就是指人倫之間相互對待的普遍性的道理或“應該”的狀態,比如古代說: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還有說“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等,就是對這些人倫關系的“應該”狀態的一種要求道德詞源
“道”表示“行走”的大路。在哲學意義上指一種普遍的最高原則,但這種最高原則在道德論的意義上,在古代并不是指能被科學理性所把握的事物存在和運動的必然規律,而是指:(1)宇宙萬化流行對人的啟示意義:比如天高地下,四時有序,天覆地載,云行雨施而品物流行,萬物生生不已,從而啟示人間也應該建立相應的人倫秩序,而使民眾得以生息繁衍。這是宇宙大道對人的啟示
(2)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對待之普遍道理。這就與人之喜怒哀樂憎惡欲之常情相關,即要養情,而不能逆人之常情。“德”與“得”相通,即“外得于人,內得于己也”,也就是說,德,就是通過對“道”的領悟而涵容于心中,即有所得而不失,這樣,人就達到了一種深刻的精神轉變。
關于人倫,在人類的文明史中得到十分的重視。從中國古代儒家的立論來說,所謂“人倫”,實際上是對人的本質的認知,即所謂“人禽之別”。禽獸有親子關系,然無親子之倫理,禽獸有雌雄結合,然無夫婦之倫理等等,惟有人具有夫婦、親子等倫理,此是人之為人的根本特征。倫理范型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時代中自我與他人、個人與社會、社會團體與社會團體、人與自然等等人倫關系的特質,它對這個社會時代的道德要求及其面貌有框架性的支撐作用。中西古代倫理關系的概況:
按照古文尚書的說法,九族皆同姓。今文尚書歐陽說以為: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所謂九倫:諸父、諸舅、族人、昆弟、師長、朋友(六紀),加上君臣、父子、夫妻。《爾雅釋親》認為,親屬關系達80種以上,而且君臣、師生、朋友還不算。羅馬族制時代,奴隸也稱為親屬。男系親時代,同姓人乃至異姓養子亦有親屬權;男女平等時代,女系親與男系親同有親屬權,其直系親定為六等,旁系親至再從兄弟姊妹之兒止。近代西班牙比利時等國親等與羅馬法同,意大利定為10等,法國定為2等,其親屬關系既較中國為繁,而社會關系更彌演彌復。近代德國社會學家馮薇色分析社會歷程的形式,達650種,而社會關系之結構,則別為群眾、集團、抽象集體三大類。以上是對親屬的倫理關系的考察。但人倫的確包括人與人之間的輩分、職別、對團體的歸屬等,它們的特點呈現出不同的歷史面貌。
按照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原則,我們看到,歷史發展到現在,大致呈現過如下幾種倫理范型:(1)人人平等、個人對團體(部落、氏族)的絕對歸屬的倫理范型。(2)社會成員不平等的身份制倫理范型。(3)社會成員法律上平等的財產制倫理范型。我們要考察一個時代的道德,就要很好理解那個時代的倫理范型的特點,現在,我們更要從現時代倫理范型的特點出發,來確定我們需要保衛和體現的道德價值,制定道德規范體系,培養與現時代倫理的普遍秩序相適應的情感、欲望品質,即美德。
有了這種人類關系之自覺,就意味著人們要為這些人倫關系賦予相應的倫理義務,促使人際和睦、和敬、和愛,即道德的形成。也就是說,道德即是指在當時的倫理范型的制約下,培養與當時倫理范型的價值精神和倫理原則相適應的情感、欲望、氣質,道德德性并沒有絕對自足的意義。如古希臘的主流倫理學家所推薦的各種德目系統,實際上就是一些貴族的德性
在中國古代也一樣,儒家學者力圖維護的是一種以親子關系為核心逐漸向外輻射的社會倫理關系結構和尊尊、貴貴的等級倫理范型,所以,他們提倡的德性就是仁、義、禮、智、信、寬、敏、惠等統治者和士大夫的品質,同時要求百姓敬畏“大人”,恭順等。在現代的自由平等的公民倫理關系范型的引導下,我們要求公共權力組織秉承法治精神,處理公共事務應體現公平、公正、正義的道德價值理念,全體公民應該培養獨立人格、平等對待、誠實勞動、熱誠愛國等。應該把公民的基本平等權利視為社會的前提性的公共價值,把這看作是公民個人自立于社會的基點,有了這個基點,一方面,公民可以在社會合作體系中,利用自己的才智、技能同他人合作、合法競爭,從而取得自己的收入和經濟利益,并在這種框架下,能夠獲得不斷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追求自己事業上的成功;二是個人之間必須遵守一些普遍性的規則體系。制定這種規則體系必須采取“非個人性”(impersonal)的立場。2.道德的類型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內心信念維系的,調整人與人(包括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自我生命體的關系的原則規范、心理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
宗教道德:調整人與神之問的關系。自然道德:處理人與自然界關系的行為規范個體道德:個人的處世準則,又稱私德社會道德: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3.倫理學是研究道德現象的
科學
我們認為,道德現象可分為兩個方面:個人道德與社會道德;三個層次:道德活動、道德關系和道德意識。比較四種道德定義:
1.羅國杰教授說:“道德,就是人類現實生活中,由經濟關系所決定,用善惡標準去評價,依靠社會輿論、內心信念和傳統習慣來維持的一類社會現象”。2.魏英敏教授說:“道德,是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關于善與惡、公正與偏私、誠實與虛偽等的觀念、情感和行為習慣,以及依靠社會輿論和良心指導的人格完善或品德修養和調節人與人、人與自然關系的規范體系。”3.王海明說:“道德是具有社會效用的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是社會制定或認可的關于人們的對于社會具有利害效用的行為應該如何的非權力規范。”這里的社會一詞,指社會團體、他人、自己。于是所謂道德,說到底,也就是關于有利或有害4.J.P.蒂洛對“道德”下了一個工作定義(workingdefinition):“道德基本上是討論人的問題的,討論人同其他存在物(包括人和非人)的關系如何。道德討論人如何對待其他存在物,以促進共同體的福利、發展和創造性,努力爭取善良戰勝丑惡、正確戰勝錯誤。”
適合與他人以及自己的行為之應該如何的規范。法與道德一樣,也是社會制定或認可的關于人們的對于社會具有利害效用的行為應該如何的規范,同樣有強制性。它們的區別在于有無一種特殊的強制:權力。法是權力規范,是應該且必須如何的行為規范;道德則是非權力規范,是應該而非必須如何的行為規范。綜合地說,道德就是社會制定或認可的關于人們具有社會效用(亦即利害人己)的行為之應該而非必須如何的非權力規范。倫理學和道德的區別是明顯的,道德回答的是人“這樣做”或“不要這樣做”,面倫理學則研究這個“這樣做”或“不要這樣做”背后的原因,揭示其中最普遍的一般規律問題。4.規范倫理學的基本問題
—善與惡的矛盾關系問題1)善與惡的矛盾是道德中特有的矛盾,只有在道德中才存在善與惡的問題,也只有在倫理學中才研究善惡矛盾。這是道德之所以是道德,倫理學之所以是倫理學的根本原因。2)善與惡的問題是古今中外一切倫理學家、一切倫理學派普遍注意研究的重大問題。
3)善與惡的矛盾是道德發展的動力,人類社會道德發展史,就是善惡矛盾斗爭史。4)善與惡的矛盾貫穿在人類道德生活的一切領域并貫穿道德生活的始終。5)善與惡是倫理學范疇的核心
四.倫理學的研究目的和任務(一)倫理學的研究目的(二)確定倫理學任務的根據和原則(一)倫理學的研究目的
首先,道德哲學可以深化我們對生活終極問題的反思。這本身就有價值,而不管它是否會帶來實踐利益。假如我們不能處理一些深層的生命意義問題,那么,我們就不能說是有很好教養的人。另外,道德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思考道德。當我們進行道德判斷時,我們就已經在對道德進行探索,或者也許是一種混合型的探索。探索不論好壞,是否可以得到辯護,都能夠給我們提供一種思考和行動的視角。道德哲學可以改進我們的視野,并能使之變得更有反思能力,能進行更好的思考。同時,道德哲學能使我們更好地思考特定的道德事務。其次,幫助我們對道德價值歸類,并找到實現這些的最明智的方式。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有人告訴我們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壞的,什么應該去做,什么不應該做等。我們的父母去這樣告訴我們,老師、朋友,甚至更廣大的社會中的人們也會這么做。最后,我們不得不去對價值觀點歸類,并形成我們自己的信仰。但我們怎樣才能以一種最好、最明智的方式做這些工作呢?這是道德哲學的中心事務。
最后,道德哲學能磨利我們一般的道德思考過程。在我們在從事哲學思考時,我們學到了重要的理智技巧。我們學習對基礎問題進行嚴格的思考,比如去理解并評價那些沖突著的觀點,去清楚地表達一些觀念,并仔細地進行推理。這些技能在實際生活中都是有價值的,而哲學則能夠有助于發展這些技能,而這是其他科學所無法比擬的。
(二)確定倫理學任務的根據和原則
所謂研究任務,就是指一門科學按其本性和目標所要解決的問題。倫理學既然以道德現象為研究對象,也就必然要探討道德的起源、本質、發展規律。要確定倫理學的任務,首先要明確倫理學所要解決的問題。但同時,更需要了解倫理學的學科特征:(1)倫理學一般都貫穿著認識論原則和利益原則的統一。說倫理學要貫穿認識論原則,是說倫理學也是一種知識層次的東西,也就是說要對道德現象形成正確的認識,并且,要對道德現象的評價提出各種論點(Arguments),同時,要對這些論點作出自己的論證(Justification)。這些都是理性方法的運用,是認識論層次的東西。而道德問題也體現了利益原則。原則上說,利益就是一切對人來說的“好”,包括物質利益、精神利益等等。在這個問題上,我們不必把利益僅僅限于物質利益,雖然物質利益牽涉到社會交往的根本要素,而且,許多為了提升我們的精神層次的活動也得有物質利益的作為資金基礎和酬報,所以,在道德作為物質利益的交換和分配的行為規則的意義上,我們看到,作為一個社會的最基本的道德原則——比如正義,它就是處理人們之間的交換的利害同等性。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未來導向的質量工程師試題及答案
- 設計師考試中集體學習的重要性分析試題及答案
- 酒店經營管理師考試準備工作試題及答案
- 酒店品牌形象維護的重要性試題及答案
- 強化商務禮儀師考試中的綜合能力試題及答案
- 紡織機械操作證書考試流程詳解試題及答案
- 智能交通工程實施中的問題試題及答案
- 2024焊接工程師資格考試的趨勢解讀試題及答案
- 二零二五版電子商務安全協議書的分析
- 二零二五版國有股權轉讓協議的稅務處理
- 抗腫瘤藥物的常見不良反應及相應對策
- 2025-2030中國射頻治療設備行業市場發展前景及發展趨勢與投資風險研究報告
- 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教材解讀解讀與集體備課課件
- 砼構件預制件的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考核試卷
- 《跨行業并購問題研究的理論基礎與文獻綜述》6300字
- 2025中煤鄂爾多斯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高校畢業生招聘98人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2025年保密觀考試題庫及答案
- 導游知識培訓課件
- 西師大版小學五年級數學(下)期中測試題(1-4單元)(2)(含答案)
- 用戶思維在產品創新中的應用案例
- 2025《四川省建設工程施工總包合同》示范文本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