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財政支出的基本理論_第1頁
第二章財政支出的基本理論_第2頁
第二章財政支出的基本理論_第3頁
第二章財政支出的基本理論_第4頁
第二章財政支出的基本理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5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章財政支出的基本理論

Theprinciplesofpublicexpenditures

引言第一節公共產品的提供、公共生產和公共定價

Publicgoodsprovision、publicproductionandpublicpricing

第二節財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評價

Analysisandevaluationofefficiencyofpublicexpenditures

第三節財政的法治化、民主化和財政監督

Thelegalizationanddemocratizationinfiscaldecisions

小結、復習思考題、課外讀物財政支出的基本理論:引言財政支出(Fiscalexpenditure)作為財政活動的重要方面,其主要的、直接的目的在于提供公共產品,以滿足公共需要。

本章介紹有關財政支出的基本理論,對以下重點問題進行初步討論:

●通過財政支出,應提供多少公共產品為宜,以什么方式提供公共產品,所提供的公共產品從何而來?(亦即:提供多少?如何提供?由誰生產?)

●對財政支出的效益如何進行分析和評價,提高財政支出效益的基本途徑有哪些?

●由誰(或哪些人)以及如何進行財政支出決策?現實生活中的這種決策受哪些因素的影響?第一節公共產品的提供、公共生產和公共定價一、公共產品的提供:局部均衡與提供方式

Methodsofpublicgoodsprovision:partialequilibriumandprovisionmethods)二、公共生產(Publicproduction)

★三、公共定價(Publicpricing)★

公共產品的提供:供求的局部均衡★●公共產品提供的局部均衡:理論分析*公共產品的總需求曲線

*公共產品的供給曲線*公共產品供求:局部均衡分析(圖示)

公共產品的總需求曲線及其提供的

局部均衡分析★公共產品的需求曲線和供求(局部)均衡d1d2d3SQ數量價格ODPEP1P2P3局部均衡條件(含義簡釋)P1+P2+P3=P=MC●純公共產品的提供方式:公共提供(publicprovision/delivery)基本含義:何謂公共提供?主要原因:克服免費乘車(free-riding,由此引起“成本與收益不對稱”、私人部門不愿提供)公共產品的提供:局部均衡與提供方式★混合產品的提供方式:多種選擇★●

混合產品中的兩種類型排他性有哪些實例?(正)外部性有哪些實例?●

混合產品的提供方式——取決于混合產品的類型◎具有排他性的混合產品◎具有外部性的混合產品●準公共產品有效提供的幾種方式:政府授權經營;政府參股;政府補助公共產品由私人提供問題:研究和實踐★●

早期的討論

1974年,R·H·科斯發表《經濟學中的燈塔》,開創了有關公共產品由私人提供問題的理論研究之先河。★●

TylerCowen的理論闡述及相關事例美國TylerCowen教授闡述了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存在的不完善之處,并提出相應事例予以印證。羅納德·H·科斯:經濟學中的燈塔★一種流行觀點:燈塔屬于典型的公共產品,應由政府提供。有悖流行觀點的事例:

1610年-1675年,英國私人至少建造了10座私營燈塔并由政府授權收費,而享有建造燈塔特權的領港公會則無所作為。思考題:為何會出現上述情形?TylerCowen的有關理論闡述與事例★●政府提供公共產品存在的不足:理論闡述☆官僚機構缺乏激勵☆政治家追逐私利(以公謀私等)●私人提供公共產品:經驗例證(注意產權的重要性)☆開發排他性技術,對原來具有公共產品屬性的產品或服務實行私人提供——有線電視、高速公路,等

☆將公共產品與私人產品實行“捆綁”式提供——私人商鋪為商業街的改造(自愿)捐資,等☆由私人建造燈塔,并由其將燈塔的服務(或收費權)轉讓給附近的港口所有者——參見R·H·科斯☆明晰經濟資源的產權——湖泊清淤、非洲大象保護為什么黃牛沒有絕種?●美國的“私人監獄”等與中國的若干事例*美國的“私人監獄”等事例*中國的事例——2007年5月,吉林省柳林縣公安局正式發文實行“命案招標”;政府職能“外包”

案例:城管外包在2007年10月初,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在轄區內一些主要干道拍攝下來的畫面上記者看到,各種各樣的水果攤、日用百貨、電器維修、風味小吃,充斥在國道邊、社區旁、以及馬路兩側,甚至還有算命先生、江湖醫生,真可謂應有盡有,使得交通成了“腸梗阻”,與此同時,它們在經營過程中還產生了大量垃圾,路面上堆滿了污穢物。

西鄉街道做出了一項新的嘗試,開始引進一批外援來參與城市管理——聘請物業公司參與城管,這在深圳還是第一次,他們首先使出的便是人海戰術,公司招兵買馬,聘請了370人,除了負責市政的50多人以外,其他的300多人全部充實到城市秩序管理一線。2007年,深圳寶安區西鄉街道積極探索“城管外包”新模式,通過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方式,引進企業參與城市管理,有效地改善了市容市貌、降低了城市管理成本。具體做法是:1、簽約外包,向市場機構購買社會服務。西鄉街道辦和一家名為鑫梓潤的物業管理公司簽訂了《花園街區綜合管理服務試驗合同》。合同規定,西鄉街道以每平方米9.38元向物業公司購買13項服務,包括城市綠化、消除四害、環衛清潔等6項市政管理服務和協助城管管理亂張貼、亂擺賣、日常巡查等7項城市管理工作。2、有效監管。為確保對企業的有效監管,合同對企業管理設置了多項考評指標,通不過考評,扣除費用的5%;對于管理創新,給予3%的獎勵;如果簽約公司工作人員一年違法超過3%,解除合同。在整個管理過程中,街道只需派兩組八個人監察企業的工作及處理城管執法,更多的人員可以從事其它綜合執法。公共生產

★●公共生產(publicproduction):含義、類型與理由*何謂公共生產?由政府出資興辦的所有權歸政府所有的工商企業和單位。公共生產(加工與創造)VS

公共提供(分配與享用)●公共生產的組織形式及改革◎提供(純)公共產品和某些準公共產品的國有部門和單位,采取國有國營模式◎壟斷性國有企業宜采取國有國控模式◎競爭性的大中型國有企業宜進行公司制改造◎中小型國有企業的改革方向是放開搞活公共產品的生產與提供方式:三點小結★●公共產品的生產方式和提供方式并非一回事。(公共生產的產出或對象,或者是公共產品,或者是準公共產品,或者是私人產品——此時情形屬于所謂的公共部門提供私人產品)●公共產品的公共提供、混合提供同公共生產、私人生產之間,存在多種可能的組合。主要包括:

組合Ⅰ公共生產

+公共提供(事例)

組合Ⅱ私人生產+公共提供(事例)組合Ⅲ公共生產

+混合提供(或市場提供,如自來水、管道煤氣、暖氣供應、醫療服務,等)組合Ⅳ私人生產

+混合提供(民辦公助教育、一些城市的污水處理,等)●組織國有企業從事公共生產時,宜實施分類、分別管理,以提高國有企業從事公共生產的效率。公共定價★●公共定價:基本概念與適用范圍政府相關管理部門通過一定程序和規則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價格和收費標準,即公共物品價格和收費標準的確定。◎純公共定價

purepublicpricing

自然壟斷行業◎

管制定價或價格管制

regulatorypricingorpriceregulation

競爭性行業●

公共定價的方法◎公共定價的兩個基本方面——定價水平、定價體系◎一般方法★◎其他方法階梯式定價、差別定價、擁堵收費等

★●自然壟斷行業的公共定價:方法選擇及應用◎方法:三種可能的選擇(及其影響或利弊分析)★公共定價的一般方法★●平均成本定價法基本含義適用情形——具體實例

面臨的問題——在采用這種方法時,由誰監測、審核相應產品或服務的成本?●二部定價法基本含義——基本費(固定費)+

從量費主要作用(固定費、從量費如何分別確定)

適用情形——有何實例?●負荷定價法或峰谷分時(分段、分季)定價法基本含義主要作用(基礎價格、供給尤其需求的價格彈性)

適用情形——具體實例公共定價的其他方法:含義、目的與應用★●階梯式定價法:含義、目的與應用★●差別定價法基本含義——對消費(或使用)某種產品或服務的不同用戶(可據需要從不同角度區分)制定和適用不同水平的價格。目的與應用:若干個案★●交通擁擠收費(亦稱道路擁堵收費)基本含義——對進入城市繁華路段的車輛實行收費,以限制機動車通行,緩解相應地段的擁堵狀況。目的與應用:若干個案階梯式定價法:含義、目的與應用★●階梯式定價法:基本含義與目的

階梯式定價——為體現節獎超罰原則,將用戶對某種產品或服務的使用量分成不同的檔次,并分別實行不同的價格,亦稱累進加價制度。●階梯式定價法:實際應用(個案)

2002年,國家計劃與發展委員會、財政部、國家環保總局等部門聯合發出通知,提出省轄市以上城市在2003年底以前對城市居民生活用水實行階梯式計量水價。自2004年起,銀川市開始實行階梯式水價。居民以戶為單位,每月12立方米及以下為一級計量水價、12-18立方米為二級計量水價、18立方米以上為三級計量水價。一級水價為每立方米1.15元,第二、三級水價分別為1.75元、2.30元。中國實行差別電價政策

力促產業結構調整

經國務院批準,自2004年6月開始,中國對電解鋁、鐵合金、電石、燒堿、水泥、鋼鐵6個高耗能行業試行了差別電價政策。實行差別電價政策,是將價格政策與產業政策結合起來實施宏觀調控的新嘗試,對遏制高耗能行業盲目發展,扶優抑劣、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進經濟、環境與資源的協調發展應具有積極作用。

2005年11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出的《關于繼續實行差別電價政策有關問題的通知》稱,差別電價的政策界限仍按去年的規定執行。

2006年末,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差別電價政策作出調整和完善——今后三年內,淘汰類企業電價加價標準將從現行每千瓦時5分錢提高到2角錢,限制類企業加價標準將由現行的2分錢調整為5分錢。同時,對企業自備電廠實行收費政策,禁止各地自行出臺優惠電價措施。自然壟斷行業:三種公共定價法★單價或成本PmPatPmtIHEMCACDMRAROCBA數量自然壟斷行業的三種公共定價法:“優劣”比較GF經營虧損超額利潤經營者的損益持平點第二節財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評價一、財政支出中的效率

Efficiencyofpublicexpenditures

二、財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Analysisofefficiencyofpublicexpenditures

三、財政支出效益評價方法和評價體系

Evaluatingmethodsandsystemsofefficiencyofpublicexpenditures財政支出的效率★●財政支出:效率與公平(efficiencyandequity)的關系考察財政支出效率的兩個層面:配置效率、生產效率

知識擴充:財政支出中的公平——財政支出歸宿●財政支出的配置效率:首要問題與現實途徑★●財政支出的生產效率:公共部門的“生產效率”(productionefficiencyofpublicsector)

X-效率?●如何判斷財政支出的效率社會經濟的穩定和發展:綜合評價財政支出的配置效率與生產效率。財政支出的配置效率★●財政支出的配置效率:首要問題

配置效率(allocationefficiency)——衡量資源是否根據最終產品消費者的偏好和預算約束線配置。

關鍵所在——財政支出/GDP的大小是否適度?●財政支出的配置效率:現實途徑

現實問題——公共部門是否生產/提供選民所需要的服務(公共支出)的水平與組合?選民在政治市場中是自主的嗎?誰的偏好最重要?

完善財政資源配置的公共決策(財政民主化)財政支出/GDP:

政府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關系★資源配置約束線(政府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可能組合)30%25%20%G

M政府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關系70%75%80%EFD●●●O財政支出效益的分析★●財政支出的效益分析:含義與特點●財政支出效益的內涵和范圍:三個層次

﹡財政支出的內源性效益兩種表現——

直接效益、間接效益三個層面——

總量效益、結構效益、項目效益

﹡財政支出的部門績效

﹡財政支出的單位績效財政支出效益分析:含義與特點●何謂財政支出效益分析?*“效益”:一般含義

即人們在有目的的實踐活動中之“所得”與“所費”的對比關系。

*財政支出效益分析

即對財政支出所獲收益(“所得”)與所付代價(“所費”)的對比關系進行考察、計算與評價。●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特點:同私人支出(消費、投資)效益分析的區別*兩者計算“所費”與“所得”的范圍大相徑庭*兩者的效益在表現形式上明顯有別*兩者在效益的評價、擇優標準上迥然不同財政支出效益評價方法與評價體系★●財政支出效益評價方法*

成本-收益分析法即成本-效益分析法★

cost-benefitanalysis*

最低成本法即最低費用選擇法★

thechoicemethodaccordingtotheleastcost

其他評價方法簡要小結★

otherevaluatingmethods:abriefsummary●財政支出效益評價體系

2009年6月22日,中國財政部印發并開始施行《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簡介成本一收益分析是一種經濟決策方法,它是通過比較各種備選項目的全部預期收益和全部預期成本的現值來評價這些項目,以作為決策參考或依據的一種方法。公共項目成本和收益的評估一般無法采用市場價格。一是與許多政府項目分析相聯系的市場價格根本不存在,因為大部分政府提供的產品不是在市場上進行交易的。比如市場上不存在清新空氣的價格、優美的風景,生命的價格、時間的價格、為修建水庫而淹沒的古跡的價格、自然資源得以保護和生態平衡的價格等;二是考慮到市場失靈現象的存在,在許多場合,市場價格不能反映相關產品的真實社會邊際成本或社會邊際收益。影子價格(shadowprice)。對可在市場上交易,但市場價格并不反映真實社會價值的產品和投入品,設計出一種新的能反映產品實際價值的價格,即為影子價格。現值貼現率貼現率是指將未來支付改變為現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沒有到期的票據向銀行要求兌現,銀行將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現值現值(presentvalue,PV)未來一筆錢的現值指:你為將來有權獲得這筆錢而在今天所愿意支付的最高數額的貨幣。公式表示:

為年利率,習慣上稱為貼現率(discountrate)

為年后的所得。現值的涵義未來的一元錢和現在的一元錢是不相等的,因此,不能輕易將未來的一筆錢和現在的一筆錢進行簡單加總;在其他條件相同時,你為了得到一筆錢等待的時間越久,你愿意在今天為它支付的錢就越少。一個項目的收入情況

假如該項目在未來年經營期內每年給業主帶來的收入分別為。那么,從當前看,該項目給業主帶來的總收入是多少呢?應將未來各期的收入轉化為現值,然后將它們相加。圖2-1。

圖2-1項目收入流現值的計算該項目收入流的現值為:

凈現值標準

成本-收益分析的核心問題:評估項目的投入與產出價值。例:大華公司可供選擇的兩個投資項目服裝設計項目M:收益和成本分別是BM和CM。廣告策劃項目N:收益和成本分別為BN和CN。設服裝設計項目M的投資經營期為T年凈現值(netpresentvalue,NPV)為:

為真實收益率,即資金的機會成本。廣告策劃項目N在S年的凈現值就是:

凈現值方法的決策原則只有當一個項目的凈現值為正時,該項目才可以被采納。如果有多個備選的互斥項目,應當選擇凈現值為正值中的最大者。貼現率的作用在衡量項目是否可以采納以及進行項目比較時,的不同值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論。例:不同貼現率下兩個項目的現值:表2-1表2-1貼現率的高低與兩個項目的凈現值

年份年度凈收益貼現率r(%)凈現值(NPV)

服裝設計(元)廣告策劃(元)服裝設計(元)廣告策劃(元)0123-100000012000-100006000055000135720001647982366-2041500127885846597結論值較低時,服裝設計項目優于廣告策劃項目;值較高時,廣告策劃項目優于服裝設計項目。

=7%時,服裝設計項目的凈現值小于0,這一項目甚至變得不可行。貼現率的高低對具體項目的選擇至關重要。過高的貼現率實際上會對那些較長遠的收益構成歧視,進而對項目形成歧視。在一般情況下,的取值應反映企業資金的實際機會成本。成本-效益分析的一般步驟成本-收益分析涉及的主要決策環節列舉備選項目的成本和收益;評估全部成本和收益;選擇社會貼現率;處理通貨膨脹;計算各備選項目的凈現值,并對項目進行排序。最低成本法(亦稱

最低費用選擇法)★●基本含義●一般步驟兩個突出特點:以各個備選項目(方案)的效益相同為前提;只計算各個項目(方案)的(有形)成本。●評價(決策)指標成本現值總額TPVC,TotalPresentValueofCost●適用范圍通過財政支出提供的產品或服務不能或不宜進入市場交換(即“非交易性”產品或服務)。例如:用于國防、政治(行政管理)、司法、社會治安等方面的財政支出。《暫行辦法》規定的財政支出績效評價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將一定時期內的支出與效益進行對比分析以評價績效目標實現程度。適用于成本、效益都能準確計量的項目績效評價。●比較法——通過對績效目標與實施效果、歷史與當期情況、不同部門和地區同類支出的比較,綜合分析績效目標實現程度。●因素分析法——通過綜合分析影響績效目標實現、實施效果的內外因素,評價績效目標實現程度。●最低成本法——對效益確定卻不易計量的多個同類對象的實施成本進行比較,評價績效目標實現程度。適用于公共管理與服務、社會保障、文化、教育等領域支出的績效評價。●公眾評判法——通過專家評估、公眾問卷及抽樣調查等對財政支出效果進行評判,評價績效目標實現程度。

注:以上內容引自財政部(2009年6月22日)《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第十九條(第一款)財政支出效益評價體系1、評價指標體系設置應遵循的原則3E原則針對性與兼容性相結合定量指標與定性指標相結合工作需要與可操作性相結合2、評價指標體系的設計第三節財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財政監督

一、公共選擇理論:簡要介紹

Abriefintroductionofthepublicchoicetheory

二、我國財政決策的民主化和法治化

ThedemocratizationandlegalizationinChinesefiscaldecisions

三、財政監督★

Fiscalsupervision例:“選票”為何變“股票”?村干部直選,是我國改革開放后選舉制度的一項重要改革,曾引起世界關注與評論。然近幾年來,這項改革在一些地方出現了不和諧之音,有的甚至已與初衷南轅北轍。比如,在北京通州區大興莊村,離村委會換屆選舉還有一周時,墻壁、電線桿、垃圾桶上到處都是醒目的買賣選票證廣告,有的村民干脆在自家大門上明碼標價:誰拿選民證,必須交600元,二話別說。有的村民說:“我們這里的選民證和股票一樣,一天幾個價”。(見《新京報》等6月23日報道)將選票比喻成股票,令人吃驚,讓人深思。在賣選票者看來,將自己手中的選票賣給誰已無關緊要,緊要的是還不如將無用的選票兌換成有用的現鈔,落袋為安更劃算一些。啟示:政治活動與市場活動具有某種共性供給者和需求者政治市場上的主體行為都是理性的選民:選與不選,選票與人民幣村官:當選的好處與成本之間的權衡

————一切以利益最大化“選票”變“股票”充分表明:政府行為存在和非理性或失靈的情況。公共選擇理論是一門介于經濟學和政治學之間的新興交叉學科,它是運用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來研究政治決策機制如何運作的理論。

公共選擇理論分析框架:人類社會由兩個市場組成,一個是經濟市場,另一個是政治市場。經濟市場配置私人產品,政治市場配置公共產品人在經濟市場和政治市場都是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所謂的“善惡二元論”是不能成立的。公共選擇理論試圖把人的行為的兩個方面重新納入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論模式,用經濟學的方法和基本假設來統一分析人的行為的這兩個方面,從而拆除傳統的西方經濟學在經濟學和政治學這兩個學科之間豎起的隔墻,創立使二者融為一體的新政治經濟學體系。

公共選擇理論產生于20世紀40年代末,并于五六十年代形成了公共選擇理論的基本原理和理論框架,60年代末以來,其學術影響迅速擴大。英國經濟學家鄧肯·布萊克被尊為“公共選擇理論之父”公共選擇理論的領袖人物當推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布坎南布坎南與戈登·塔洛克二人合著的《同意的計算——立憲民主的邏輯基礎》被認為是公共選擇理論的經典著作。

4.1財政決策機制4.1.1公共選擇與政治均衡4.1.2財政決策機制及其特點4.1.3簡單多數票規則4.1.4出現投票悖論的原因4.1.5阿羅不可能定理4.1.1公共選擇與政治均衡公共部門配置資源的特點供給決策私人產品由廠商作出,公共產品由政治家及官員作出需求決策私人產品以貨幣為選票進行分散選擇的過程,公共產品以政治選票進行公共選擇的過程。公共選擇(publicchoice):指投票者(納稅人)依據一定的規則,共同確定集體行動方案的過程。核心是解決如何從眾多不同的個人偏好得出一個統一的集體偏好的問題,目的是使社會整體效用的最大化,促使社會資源配置效率的不斷提高。政治均衡和經濟市場一樣,政治市場也存在供求雙方的相互作用政治市場的需求方投票者(納稅人):選擇給自己帶來最大滿足且稅收負擔最小的方案特殊利益集團:有共同的經濟利益,聯合起來耗費更低,更能左右公共決策政治市場的供給方政治家:通過選舉任職,處于權力頂峰官員:由政治家任命政治均衡指在一定的規則下,全體成員就公共產品的供給量及相應稅收的分攤達成協議。4.1.2財政決策機制及其特點市場決策——價格信息公共決策的兩大問題偏好顯示問題:集體成員對公共產品有何評價?偏好加總問題:不同的觀點如何權衡,形成最后的決定?1、偏好顯示問題經濟市場的私人偏好由私人愿意購買的產品價格來表示。公共決策只能用投票方式表達公共偏好直接民主的情形直接民主決策機制是指公民直接投票,參與公共決策,并以投票結果作為最終選擇的一種決策制度。間接民主的情形間接民主決策機制是指不由公民直接投票進行公共決策,而是由他們投票選舉出少數人作為代表,并授權這些代表按確定的政治程序做出公共決策的一種決策制度。以投票為基礎的偏好顯示機制存在的問題:(1)間接民主決策機制下,投票只能選擇對自己有利的政治家,大部分的公共決策由政治家做出。(2)直接民主決策機制下,每個人對公共決策的偏好強度無法表現出來。這就帶來某些情況下通過的決策不是社會福利最大化。(3)人們未必真實反映其偏好不愿參與選舉活動;隱瞞或者從低申報自己的偏好;利益集團的游說直接民主決策中的偏好強度問題:假定一個社區有三個備選項目,分別是醫院、幼兒園、圖書館。該社區有三個投票人,分別為選民甲、選民乙、選民丙,表顯示了每個項目對于每個投票人的效益(負號表示凈損失)。項目投票者凈效益之和選民甲選民乙選民丙醫院200-55-5095幼兒園-30150-4080圖書館-120-65300115每一個項目都有總的凈效益,如果全部通過,則該社區作為一個整體會獲益。但是,如果每個項目單獨表決,按多數票規則,都會被否決,即任何一個項目都無法立項建設。2、偏好加總問題加總方法投票:現代民主社會中的主要方法

投票規則:一致同意規則、簡單多數規則4.1.3一致同意規則:林達爾均衡一致同意規則是指一項決策,須經全體投票人一致贊同或沒有任何人反對,才能獲得通過的一種投票規則。例如:聯合國安理會的決議全票通過原則的優點表現為:一致同意規則,即一票否決制,根據這個規則做出的集體決策,可以滿足所有投票人的偏好,可以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這一點已經由維克塞爾和林達爾提出的維——林模型得以證明。所有參與者的權利在一致同意規則下,能夠絕對平等地得到保障,個人意愿也可以獲得滿足。但在實際中,一致同意規則由于一些明顯的缺點而難于被普遍使用。這些缺點是:(1)決策成本太高。(2)這種規則可能會導致多數人威脅少數人,造成所謂的多數人對少數人的暴政。(3)一致同意規則無法消除策略性行為,即隱藏自己的真實需求,以便讓他人承擔更多的成本。如果所有投票者均采取這種策略,則會阻止林達爾均衡的實現4.1.4多數票規則多數票規則多數票規則是指一項決策須經半數以上投票人贊成才能獲得通過的一種投票規則。多數票規則又分為簡單多數票規則和合格多數票規則。按照簡單多數票規則,只要贊成票超過1/2,議案或決策就可以通過。按照合格多數票規則,贊成票必須高于半數以上的相當大的比例,議案才能獲得通過。這種合格多數票規則又可以分為2/3多數制、3/4多數制、4/5多數制等多數票原則的缺點主要表現在:少數派的利益往往被忽略,它無形之中助長了選民不重視選舉權的行為選舉結果容易為利益集團所控制容易產生“投票悖論”現象達成均衡的情形投票人提案張三李四王五xyz123321312提案在x和y之間進行,提案y獲勝——y>x提案在y和z之間進行,提案y獲勝——y>z提案在x和z之間進行,提案z獲勝——z>x結果:y>z>x,提案y獲勝中選。出現投票循環的情形投票人提案張三李四王五xyz123231312提案在x和y之間進行,提案x獲勝——x>y提案在x和z之間進行,提案z獲勝——z>x提案在y和z之間進行,提案y獲勝——y>z結論:x>y>z>x???在這一情形中,沒有一種提案能贏得多數票,這意味著簡單多數票規則將無法得出明確的結果,即投票均衡不存在,稱為投票悖論(paradoxofvoting)。投票悖論的主要問題:投票的最終結果與投票順序有關。投票悖論反映了直觀上良好的民主機制潛在的不協調。4.1.5阿羅不可能定理阿羅不可能定理阿羅的不可能性定理是指,如果眾多的社會成員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會又有多種備選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滿意的結果。阿羅不可能定理的啟示盡管市場機制不盡如人意,但政府決策也未必見得更好。因此,不應高估民主的公共選擇過程的效率。這樣,一個合理的公共產品決定只能來自于一個可以勝任的公共權利機關,要想借助于投票過程來達到協調一致的集體選擇結果,一般是不可能的。公共選擇的內容:立憲、立法或議會、行政和司法對我國財政法制化和民主化的借鑒意義P49我國財政決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我國財政(決策)民主化和法治化程序

﹡財政決策民主化與法制化的主要內容

﹡我國財政決策的民主化、法制化程序實踐探索:公開征求意見、聽證會、參與式預算等●我國財政的法制化

﹡財政立法

財政執法

財政行政復議(不應忽視財政行政訴訟即“民告官”)浙江省溫嶺市新河鎮等

鄉鎮政府預算民主改革探索——民主懇談自2005年以來,溫嶺市新河、澤國等鄉鎮在編制鄉鎮政府年度預算時,已先后開始嘗試通過召開“民主懇談會”等形式,對鄉鎮政府預算制度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期發揮本鄉鎮的普通居民在鄉鎮政府公共預算決策中的作用——“參與式預算”。何謂“參與式預算”?

參與式預算(Participatorybudgeting)——在制定政府預算時,通過諸如定期舉辦各種討論會等方式,將普通公眾吸納到政府對財政資金的分配和政策決策過程中,以激勵行政體制改革,實現社會公平。財政行政復議:概念與原則★財政行政復議:概念

財政行政復議(Fiscaladministrativereconsidera-tion)——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不服財政執法主體的具體行政行為而發生爭議時,財政執法主體的上一級財政機關或者制定法律、法規的其他機關,根據相對方的申請,依法對該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并做出決定的行政法律制度。(屬于主要在財政機關系統內部自行解決行政爭議的一種方式)財政行政復議:原則合法原則公正原則公開原則及時原則便民原則財政監督★●財政監督:概念與作用*何謂財政監督(FiscalSupervision)?

——財政機關在財政管理過程中,依照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對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及其他組織涉及財政收支的事項以及其他相關事項進行審查、稽核與檢查的活動。●財政監督:構成要素●財政監督:流程與方式●財政監督:我國的實踐第二章【小結·主要知識點】(A)公共提供的含義;純公共產品實行公共提供的主要原因公共產品的公共提供:局部均衡的條件及其基本含義混合提供的含義和基本方式混合產品的提供方式——多種選擇:公共提供、混合提供、私人提供(注意“私人提供”的含義)公共生產的含義與基本類型(產出維度、組織形式維度)公共生產與公共提供的區別和聯系廣義、狹義的公共定價——純公共定價、價格管制公共定價的方法:一般方法(平均成本定價法、二部定價法、負荷定價法),其他方法(階梯定價法、差別定價法、道路擁擠收費)自然壟斷行業定價法——三種可能的選擇及各自的利弊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相對私人支出效益分析)的特點第二章【小結·主要知識點】(B)財政支出效益——內源效益、部門績效、單位績效財政支出歸宿的基本含義財政支出效益評價的基本方法及各自的適用范圍:成本-收益分析法、成本-有效性分析法、最低成本法(最低費用選擇法)“公共選擇”(或“公共決策”)的含義與基本內容“公共選擇”(或“公共決策”)的基本方式:直接民主決策、間接民主決策、集中決策(各自的基本含義)公共決策中的投票(選舉)制度:一致同意規則、多數票規則財政復議的基本含義財政監督的基本含義;財政監督與監督財政:概念辨析第二章【小結·內容提要】(A)純公共產品因其具有的兩個基本特征以及人們普遍具有的“免費乘車”傾向,往往需要采取公共提供方式。對某種純公共產品而言,當社會成員各自愿為供其享用的公共產品支付的“價格”之和正好等于該公共產品的邊際供應成本時,該公共產品的供給與需求將實現局部均衡。準公共產品具有的排他性、(正)外部性程度不同,因而有多種提供方式——公共提供、私人提供、混合提供。公共提供不等于公共生產;公共提供、混合提供同公共生產、私人生產之間存在多種可能的組合。公共定價包括純公共定價、價格管制;公共定價的一般方法有:平均成本定價法、二部定價法、負荷定價法。可供選擇的自然壟斷行業定價方法有三種,且各有利弊,其中最常用的是平均成本定價法。與私人支出效益分析相比,財政支出效益分析在計算所費與所得范圍、成本與效益的表現形式、擇優標準等方面具有自身特點。第二章【小結·內容提要】(B)評價財政支出效益的具體方法較多,并有待進一步發展;主要方法包括成本-收益分析法、成本-效用分析法和最低成本法,不同方法各有其適用的范圍。提供哪些以及提供多少公共產品、如何為提供公共產品融資,構成了財政管理實踐中不可回避的公共選擇問題。公共選擇可被理解為將個人對公共產品的需求偏好轉化為集體行動方案(即“以手投票”的非市場決策)等的過程。公共選擇理論是在“經濟人”假定和“私人利益分析模式”下,運用經濟學的工具與方法,研究政治決策(非市場決策)的程序、規則,并力圖改進公共決策程序與規則等的一套理論。現實中存在多種公共決策的基本方式、程序與規則,它們各有優缺點;我國財政實踐中的公共選擇問題尚待深入研究和探索。第二章【本章重點】1.公共產品的供求局部均衡分析:公共產品的個人需求與社會總需求之間的數量關系;2.公共提供、私人提供、混合提供以及公共生產、私人生產的概念,公共產品的各種提供方式與公共產品各種生產方式之間的可能組合;3.純公共產品由政府以無償方式提供(公共提供)的必要性,混合產品的類型及其可供選擇的多種提供方式;4.公共定價的概念,平均成本定價法、二部定價法、負荷定價法的含義及各自的優缺點、適用范圍;5.財政支出效益分析的基本意義、財政支出效益分析與評價的主要方法以及各自的適用范圍;6.公共選擇理論的研究特色、基本觀點及其對我國財政(決策)法治化與民主化的借鑒意義;7.公共決策的三種基本方式、選舉(投票)制度;8.我國財政決策民主化、法治化建設的內容以及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第二章【關鍵詞】免費搭車公共提供私人提供混合提供公共生產公共定價公共選擇直接民主決策間接民主決策財政支出的效率財政支出歸宿財政支出效益財政支出效益:總量效益、結構效益、項目效益財政決策民主化財政決策法治化參與式預算財政立法財政執法財政行政復議財政監督平均成本定價法二部定價法負荷定價法階梯式定價差別定價道路擁擠收費第二章【復習思考題】

1.試用幾何圖示并配合文字說明公共產品供求的局部均衡。這種局部均衡的基本含義如何?

2.一般來說,純公共產品只能由政府來提供,請解釋其理由。

3.試說明混合產品的提供方式及其可能的選擇。

4.簡述公共定價的含義,及其主要方法與各自的適用范圍。

5.試述財政支出的配置效率的內涵與范圍。

6.試述財政支出配置效率的邊際效用理論。

7.如何完善我國財政支出效益的評價方法?

8.試述財政支出效益分析中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用分析法、最低成本法,以及這三種方法的適用范圍。

9.簡述公共選擇理論及其對我國財政決策法治化和民主化的借鑒意義。

10.試對現階段我國財政決策的法治化、民主化水平做出你的評論。你認為應如何進一步完善我國財政決策的法治化和民主化?第二章課外讀物(部分,A)1.約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門經濟學》(公共選擇,PP133-160;公共生產與官僚機構,PP161-180;成本-收益分析,PP229-25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5月中文第一版。2.哈維.S.羅森等,《財政學》(成本-收益分析,PP144-169),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年9月中文第一版。3.詹姆斯.M.布坎南,《公共財政》(財政決策過程:公共選擇理論,PP94-172),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91年12月中文第一版。4.R.W.鮑德威、D.E.威迪遜,《公共部門經濟學》(公共企業定價和投資準則,PP125-139;成本—效益分析,PP140-166),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中文第一版。5.C.V.布朗、P.M.杰克遜,《公共部門經濟學》(公共選擇,PP73-99),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年4月中文第一版。第二章課外讀物(部分,B)6.R·C·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