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概論》第五章_第1頁
《茶藝概論》第五章_第2頁
《茶藝概論》第五章_第3頁
《茶藝概論》第五章_第4頁
《茶藝概論》第五章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8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飲茶風俗第五章飲茶風俗本章內容概要本章介紹了各民族飲茶習俗和世界各國的飲茶習俗,第一節各民族飲茶習俗

第二節世界各國飲茶習俗第一節各民族飲茶習俗一、漢族二、藏族的酥油茶三、蒙古族的咸奶茶四、維吾爾族的奶茶與香茶五、傣族、拉祜族的竹筒香茶六、布朗族的酸茶七、白族的三道茶八、廣西桂北各族同胞的打油茶九、回族的罐罐茶十、客家擂茶一、漢族的清飲(一)叕烏龍(二)品龍井(三)吃早茶(四)喝大碗茶◎烏龍茶采用獨特的采制工藝,所以品質優異、風味自成一格,泡茶技術講究,品飲方法別致。茶具用小杯小壺,色澤古樸情一,崇尚古色古香,人稱“烹茶四寶”。◆烏龍茶是盛產于中國福建、臺灣、廣東等省的特種名茶。以香氣濃郁,味厚醇爽,入口生津留香而著稱于世。(一)叕烏龍(二)品龍井龍井茶向以“色綠、香高、味甘、形美”四絕著稱。品龍井的最好去處,自然是龍井村內的龍井寺了。首先要慢慢提起那清澈透明的玻璃杯或白底瓷杯,細看那杯中翠芽碧水,相映交輝,然后將杯送入鼻端,深深地吸一下龍井茶的嫩香,叫人清新舒神。然后再徐徐作飲,細細品味,清香、甘甜、鮮爽之味應運而生。(三)吃早茶

吃早茶多見于我國大中城市,尤其是廣州,人們最喜愛坐茶樓,吃早茶,所以羊城的茶樓特別多。廣東茶樓與江南茶館不一樣,那里既有名茶,又有美點,一日早、中、晚三市,尤以早茶為最盛,因此名為“吃早茶”。用早茶時,顧客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品味傳統香茗。同時,根據自己的口味,點上幾款精美的小點。一口清茶、一口點心,使得品茶更加津津有味。(四)喝大碗茶

喝大碗茶的風尚在車船碼頭、大道兩旁、車間工地、田間勞作等處,屢見不鮮。這種習俗,在我國北方最為風行。自古以來,賣大碗茶亦列為中國的三百六十行之一。二、藏族的酥油茶(一)關于酥油茶(二)酥油茶的傳說酥油茶禮酥油茶的制作(一)關于酥油茶

酥油茶是一種在茶湯中加入酥油等原料,再經過特殊方法加工成的茶。酥油是把牛奶或羊奶煮沸,用勺攪拌,倒入竹桶內,冷卻后凝結在溶液表面的一層脂肪。制酥油茶的茶葉一般選用緊壓茶中的普洱茶、金尖等。打酥油茶用的茶筒材料多為銅質,也有用銀制的。盛酥油茶的茶具多為銀質,也有用黃金加工而成的。茶碗大多用金、銀鑲嵌的木碗或用翡翠制成的華麗茶具。不同等級的茶具是人們財產擁有程度的標志。酥油茶的制作

酥油茶的加工方法比較講究,一般先用一口鍋燒水,待水煮沸后,再用刀把緊壓茶搗碎,放入沸水中煮,約半小時左右,帶茶葉浸出后,濾去茶葉,把茶汁裝進長圓柱形的打茶桶內;與此同時,用另一口鍋煮牛奶,一直煮到表面凝結一層酥油時,把它倒入盛有茶湯的打茶筒內,再放上適量的糖和鹽。這時,蓋住打茶筒,用手把住在直立茶筒之中,能上下移動的長棒,不斷舂打。根據藏民的經驗,打到筒內聲音由“咣當、咣當”變成“嚓伊、嚓伊”時,茶、酥油、鹽、糖混為一體,酥油茶就打好了。酥油茶禮賓客上門入座后,主婦很有禮貌地按輩分大小,先長后幼,向眾賓客一一倒上酥油茶,再熱情地邀請大家用茶。這時,主客一邊喝酥油茶,一邊吃糍粑……按當地習慣,賓客喝酥油茶時,不能端碗一喝二光,否則被認為不禮貌、不文明。一般每喝一碗茶都應留下少許,這被看做是對主婦打茶手藝不凡的一種贊賞,這時,主婦早已心領神會,又來斟滿。如客人不想再喝了,就把剩下的少許茶湯有禮貌地潑在地上,表示酥油茶已經喝飽了,當然主婦也不再勸喝了。(二)酥油茶的傳說傳說唐朝時文成公主和親西藏,從此邊疆安定,歷史上傳為美談。當時飲茶之風很盛,人們崇尚飲茶,文成公主遠嫁西域,嫁妝自然豐厚,除金銀首飾、珍珠瑪瑙、綾羅綢緞等等之外,還有各種名茶,因為文成公主平生愛茶,喜歡以茶敬客。文成公主初到西藏,生活很不習慣。每天早晨,當婢女端來牛羊奶時,她就緊鎖雙眉,不吃不行,吃了胃又不舒服。于是她想出了一個辦法,先喝半杯奶然后再喝半杯茶,果覺胃舒服了些。以后她干脆把茶汁摻入奶中一起喝,無意中發覺奶茶混合,其味道比單一的奶或茶都好。從此以后,不僅早晨喝奶時要加茶,就連平常喝茶時也喜歡加些奶和糖,這就是最初的奶茶。三、蒙古族的咸奶茶蒙古族人喜歡喝茶、牛羊奶、鹽巴一道煮沸而成的咸奶茶,用的多為青磚茶和黑磚茶,并用鐵鍋烹煮,這一點與藏族打酥油茶時用茶壺的方法不同。但是,烹煮時都要加入牛奶,習慣于“煮茶”,這一點又是相同的。這是由于高原氣壓低,水的沸點在100℃以內,加上磚茶不同于散茶,質地緊實,用開水沖泡,很難將茶汁浸出來的緣故。蒙古族人酷愛喝茶,平均茶年消費量高達8Kg左右,多的在15kg以上。四、維吾爾族的奶茶與香茶北疆的奶茶通常在牧民的帳篷中間,懸掛一把鋁制茶壺,壺底對準終日燃燒的煤爐,使熱氣騰騰的奶茶可以隨時取飲。做奶茶的方法并不復雜,一般先將茯磚茶敲成小塊,抓一把放入盛水八分滿的茶壺內,放在煤爐上烹煮,直至沸騰四五分鐘后,加上一碗牛奶或幾個奶疙瘩和適量鹽巴,再讓其沸騰5分鐘左右,一壺熱乎乎、香噴噴、咸滋滋的奶茶就制好了。北疆牧民一日三頓茶是不可少的,中老年牧民還要上、下午各增加一次,有的甚至一天喝七八次。南疆的香茶用的茶葉與煮奶茶相同,只是最后加入的佐料并不是牛奶和鹽巴,而是用胡椒、桂皮等香料碾碎而成的細末。煮香茶用的通常是一把銅質長頸茶壺或搪瓷茶壺。為防止倒茶時茶渣、香料混入茶湯,在壺嘴上往往套有一個網狀的過濾器。南疆老鄉喝香茶大多日喝三頓,一邊吃馕一邊喝香茶。五、傣族、拉祜族的竹筒香茶竹筒香茶傣語叫“臘跺”,拉祜語叫“瓦解那”,是傣族和拉祜族人民別具風味的一種飲料。其制法有兩種:一是采摘細嫩的一芽二三葉,經鐵鍋殺青、揉捻,然后裝入生長一年的嫩甜竹筒內,這樣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葉的醇厚茶香,又有濃郁的甜竹清香。另一種是將一級曬春毛茶0.25kg放入小飯甑里,甑子底層厚度6~7cm浸透了的糯米,甑心墊一塊紗布,上放毛茶,約蒸15分鐘,待茶葉軟化充分吸收糯米香氣后倒出,立即裝入準備好的竹筒內。這種方法制成的竹筒香茶,既有茶香,又有甜竹的清香和糯米香。竹筒的筒口直徑為5~6cm,長22~25cm,邊裝邊用小棍筑緊,然后用甜竹葉或草紙堵住筒口,放在離炭火高約40cm的烘茶架上,以文火慢慢烘烤,約5分鐘翻動竹筒一次,待竹筒由青綠色變為焦黃色,筒內茶葉全部烤干時,剖開竹筒,即成竹筒香茶。六、布朗族的酸茶

布朗族是“濮人”的后裔,共有5.8萬人,主要聚居在云南勐海縣的布朗山,以及西定和巴達等山區。鎮康、雙江、臨滄、景東、瀾滄、墨江等縣也有部分散居和雜居,多居住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帶,他們習慣常年吃酸茶。酸茶的制茶時間一般在五六月份。在高溫高濕的夏茶季節里,將采下的幼嫩鮮葉煮熟,經過一個月后即可取出食用。吃酸茶時,是把酸茶放在口中嚼細咽下,它可以幫助消化和解渴。這是供自食或互相饋贈的禮物。七、白族的三道茶三道茶,白語叫“紹道兆”,是白族待客的一種風尚。賓客上門,主人一邊與客人促膝談心,一邊吩咐家人忙著架火燒水。待水沸開,就由家中或族中最有威望的長輩親自司茶。具體先將一只較為粗糙的小砂罐置于文火之上烘烤,待罐烤熱后,隨即捏取一小撮茶葉放入罐內,并不停地轉動罐子,使茶葉受熱均勻;等罐中茶葉“啪啪”作響、色澤由綠轉黃、發出焦香時,隨手向罐中注入已經燒沸的開水,少頃,主人就將罐中沸騰的茶水傾注到一種叫牛眼睛盅的小茶杯中。小茶杯中茶湯容量不大,是因為白族認為,“酒滿敬人、茶滿欺人”。所以,茶湯僅半杯而已,一口即干。白族稱第一道茶為“清苦之茶”,寓意做人的道理——要立業,就要先吃苦。喝完第一道茶后,主人會在小砂鍋中重新烤茶置水。與此同時,將盛器牛眼睛盅換成小碗或普通杯子,內放紅糖和核桃肉,沖茶至八分滿時敬于客人。此茶甜中帶香,白族人稱它為糖茶或甜茶。寓意“人生在世,做什么事,只有吃得了苦,才會有甜香來。”第三道茶的制法是:主人先將一滿匙蜂蜜及三五粒花椒放入杯中,再沖上沸騰的茶水,容量多以半杯為度。客人接過茶杯時,晃動茶杯,使茶湯和佐料均勻混合,趁“呼呼”作響時,趁熱飲下。此茶喝起來回味無窮,可謂甜、苦、麻、辣,各味俱全。因此,白族稱它為“回味茶”。寓意常“回味”,牢牢記住“先苦后甜”的哲理。八、廣西桂北各族同胞的打油茶“打”是指這種奇特飲料的制作過程,其用具很簡單,有一個炒鍋、一把竹篾編成的茶濾、一只湯勺。用料一般有茶油、茶葉、陰米、花生仁、黃豆和蔥花,還備有糯米湯圓、白糍粑、蝦仁、魚子、豬肝、粉腸等。首先是炸陰米:將陰米倒入油鍋,炸成黃白色的米花,撈起盛盤。其次是炸糍粑、花生仁、黃豆,并把豬肝、粉腸、蝦仁、魚子煮熟,分別盛在碗中。第三是煮茶水:把茶油倒入熱鍋,放一小把陰米、炒到冒油出焦味,再把茶葉拌合焦米一起炒;當鍋冒起青煙,倒入清水,撒少許鹽巴同煮,然后分盛在配料中即可飲用。喝茶時,由主婦把炸陰米、炸花生、炸糍粑、炸黃豆和豬肝、魚子等均勻分入碗,用湯勺將沸茶水沖在碗中,噴香的油茶就“打”成了。九、回族的罐罐茶

罐罐茶通常以中下等炒青綠茶為原料,經加水熬煮而成,所以,煮罐罐茶,又稱熬罐罐茶。煮罐罐茶的茶具,表面粗糙,煮茶用的罐子高不足10cm,口徑不到5cm,腹部稍大些,直徑也不超過7cm。罐子是用土陶燒制而成的。當地人認為,用土陶罐煮茶,不走茶味;用金屬罐煮茶,會變茶性。與罐子相搭配的是喝茶用的茶杯,是一只形如酒盅大小的粗瓷杯。煮罐罐茶的方法比較簡單,與煎中藥大致相仿。煮茶時,先在罐子中盛上半罐水,然后將罐子放在點燃的小火爐上,等到罐內水沸騰時,放入茶葉5~8g,邊煮邊拌,使茶、水相融,茶汁充分浸出,這樣經二三分鐘后,再向罐內加水至八成滿,直到茶水再次沸騰時,罐罐茶才算煮好了。十、客家擂茶擂茶是中國茶文化中一種較古老的吃茶方法,相傳由三國時代的蜀國大將張飛率軍巡閱湖南武陵郡時,軍中犯鼠疫,地方父老獻上“三生飲”,即生米、生茶葉、生姜三樣生品搗碎,加鹽沖飲,飲后鼠病即除。這種“三生飲”被眾人口耳相傳,演變成后來的“擂茶”,而逐漸擴大到湖南、貴州、江西、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山區民間,并傳給臺灣省的客家人。臺灣省的客家人民風淳樸、熱情好客,每當客人來臨時,主人首先端出一套擂茶的茶具來,即一個口徑約0.5m,內壁有輻射狀紋理的陶制“擂缽”;二是以油茶樹木或山楂木制成約0.7m長的“擂棍”;三是以竹片編制成的撈濾渣的“撈瓢”。俗稱“擂茶三寶”。擂茶的制作方法首先用熱水將茶具沖洗干凈。然后把茶葉、芝麻、花生仁、生姜、甘草等放入缽內,手持擂棍,沿著擂缽內壁做有節奏的旋轉擂磨,間或輕敲缽壁以免擂茶原料黏在缽上。在擂磨時酌量加些涼開水,等到擂成糊狀后,用撈瓢撈起,并濾去渣,這種糊狀物即為“擂茶腳子”,再將腳子放在茶碗里,沖入沸水調勻,即成為一碗香、甘、爽口的擂茶。擂茶看似豆漿,又似乳汁,喝起來有特殊風味。擂茶的材料因地方和個人的喜好迭有不同。但基本的材料茶葉、花生、芝麻、生姜是不可少的,其他有加入地方特產和個人喜好的材料。如:湖南、江西兩地大都用綠茶;福建、廣東則用烏龍茶;臺灣省用包種茶、芝麻油炒熟、有生的,生姜大都一致。第二節世界各國飲茶習俗●歐洲各國飲茶習俗●非洲各國飲茶習俗●美洲各國飲茶習俗●大洋洲各國飲茶習俗●亞洲各國飲茶習俗一、歐洲各國飲茶習俗1.荷蘭飲茶習俗:英國是茶葉消費王國,但最初將茶葉傳到歐洲的是荷蘭人。17世紀初期,荷蘭商人憑借航海的優勢,從澳門裝運中國的綠茶到爪哇,再轉運到歐洲。那里的人們以喝茶來炫耀風雅,爭奇斗富。一些富裕的家庭主婦,都以家中備有別致的茶室、珍貴的茶葉和精美的茶具而自豪。在富有的家庭,如果客人來,主人會迎至茶室,用至重的禮節接待。17世紀末期,茶葉輸入量驟增,茶價逐漸平抑,加上文人、雅士們對茶的歌頌、贊美,于是飲茶之風普及整個社會。飲茶大眾化后,不但以茶為生的商業性茶室、茶座應運而生,同時,家庭中也興起飲早茶、午茶、晚茶的風氣,而且十分講究以茶待客的禮儀,從迎客、敬茶、寒暄到辭別,都有一套嚴謹的禮節,既寓有東方人的謙恭美德,又含有西方的浪漫風情,融合了東西方的精神文明。一、歐洲各國飲茶習俗2.英國的飲茶習俗:英國人飲茶分熱飲和冷飲兩種。熱飲有加牛奶、也有不加牛奶的。如果加奶,通常先倒奶入杯,再沖進熱茶,這樣可以省掉攪拌。另有一說,英國人早期喝茶以用上好的景德鎮瓷器最能表現出氣派,但景德鎮的茶杯非常細致胎薄,怕一下子倒入熱茶會受不住熱而破裂,所以先倒下牛奶。英國人沖泡熱茶,燒水是很講究的。他們必須用生水現燒,不用冷開水,因為燒久的水,怕會影響茶味。茶的冷飲講究飲冰茶。冰茶的做法簡單,首先沖泡好茶水,茶水宜濃不宜淡,再把冰塊放進紅濃的茶汁中,再加入牛奶及糖即可。相傳冰茶是1904年在圣多魯伊斯召開的世界博覽會上,一位來自印度的茶葉宣傳人推廣普及到英國的。一、歐洲各國飲茶習俗3.法國飲茶習俗:法國人飲茶最早盛行于皇室貴族及有權階級間,以后茶迷群起,漸漸普及于人民大眾,時髦的茶室應運而生。飲茶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動中不可或缺的必需品。法國人飲用的茶葉及采用的品飲方式,因人而異。但是以引用紅茶的人居多,飲法與英國人類似。取茶一小撮或一小包,沖入沸水中,配以糖或牛乳。過去有些地方,還在茶中拌以新鮮雞蛋,加糖沖飲;也有人在飲用時加入檸檬汁或橘子汁;也有人在茶中摻入杜松子酒或威士忌酒,成為清涼的雞尾酒。近來,法國還風行瓶裝的飲料茶。

一、歐洲各國飲茶習俗4.俄羅斯飲茶習俗:在俄羅斯,泡紅茶時都習慣用俄式茶飲“沙瑪瓦特”(一種黃銅做的熱水煮沸器)煮沸熱水,這種誕生在烏拉爾的茶飲方式具有典型的俄羅斯風格。俄式茶飲“沙瑪瓦特”的主要功能在于能將水緩緩加熱,使水溫控制得恰到好處。但是,俄羅斯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飲茶的習慣自然也有所不同,蒙古式和卡爾梅克族飲法是兩種具有代表性的飲茶方式。二、非洲各國飲茶習俗

1.毛里塔尼亞飲茶習俗2.摩洛哥飲茶習俗3.埃及飲茶習俗4.肯尼亞飲茶習俗二、非洲各國飲茶習俗1.毛里塔尼亞飲茶習俗毛里塔尼亞人最喜喝中國綠茶,進口不少中國產的眉茶和珠茶。他們煮茶、喝茶的方法如下:一般是將茶葉放進小瓷壺或銅壺里煮滾。煮罷,加入白糖和薄荷葉,然后將茶葉倒入酒杯大小的玻璃杯內。茶汁黑濃如咖啡,茶味香甜醇厚,帶有薄荷的清涼味,飲后茶香和薄荷香留在咽喉,令人回味良久。二、非洲各國飲茶習俗2.摩洛哥飲茶習俗

摩洛哥人均信奉回教,不喝酒,于是飲茶之風更濃于茶葉故鄉——中國,而且比中國更加講究,在日常的社交雞尾酒會上,必須在飯后飲三道茶。敬三杯用茶葉加白糖熬煮的甜茶,一般比例是1kg茶葉加10kg白糖和清水一起熬煮。主人以敬完三道茶才算禮數周備。二、非洲各國飲茶習俗3.埃及飲茶習俗埃及人喜歡喝濃厚醇冽的紅茶,但他們不喜歡在茶湯中加牛奶,而喜歡加蔗糖。埃及糖茶的制作比較簡單,將茶葉放入茶杯,用沸水沖沏后,杯子里再加上許多白糖,其比例是一杯茶要加入三分之一容積的白糖,糖充分溶化后便可以喝了。埃及人泡茶的器具很講究,一般不用陶瓷器,而用玻璃器皿。埃及人招待客人的最佳飲料是糖茶。4.肯尼亞飲茶習俗肯尼亞位于東非洲高原的東北部,是一個橫跨赤道的國家,瀕臨印度洋,屬于熱帶草原型氣候,平均海拔將近2000m,終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壤呈紅色,很適合茶葉生長。1903年英國統治時期,自印度引進茶種、試植于內羅畢附近。至1995年,茶園面積是120000公頃,茶葉總產量達250000噸,茶葉出口量180000噸是非洲最大的產茶國。世界第四大產茶國和輸出國。肯尼亞人民喝茶深受英國統治時期的影響,主要是飲紅碎茶,也有喝下午茶的,沖泡紅茶加糖的習慣也很普遍。

二、非洲各國飲茶習俗

三、美洲各國飲茶習俗1.美國飲茶習俗:美國和英國喝茶的方式有很大的差異,英國喝熱紅茶,美國喜喝加了檸檬的冰紅茶。因為美國是一個嗜冷的消費性社會,人們喝酒或果汁,都愛加一些冰塊。美國是一個快節奏的社會,人們難耐用沸水泡茶后坐之待冷,而飲用冰茶省時方便,冰茶又是一種低卡路里的飲料,不含酒精,咖啡因含量又比咖啡少,有益于身體健康。因此,冰茶在美國成為非常受歡迎的飲料,并成為阻止其水、果汁等冷飲沖擊茶葉市場的武器。三、美洲各國飲茶習俗

2.阿根廷飲茶習俗南美人的飲茶習俗,與北美、歐洲人大同小異。除了餐廳或專賣店販售紅茶外,也有些綠茶、袋泡茶、速溶茶等。一般家庭盛行飲用當地所生產的馬黛茶,這種非茶之茶最早是印第安人發現和飲用的,今天已經是南美洲許多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飲料。飲用馬黛茶,用造型質樸、圖案經典、傳神入微的茶具;用熱水沖泡,有的還佐以糖、橘汁,便可飲用。傳統的飲法是眾人合飲。四、大洋洲各國飲茶習俗茶是大洋洲人民喜愛的一種飲料。最初大洋洲的茶葉市場為中國茶所占領。到19世紀末,印度茶、斯里蘭卡茶相繼進入,開拓市場,成為中國茶的強勁對手。大洋洲的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多為歐洲移民的后裔,還保留著英式的飲茶習慣:在紅茶中加牛奶、糖或加檸檬、糖來飲用。他們尤其喜歡顆粒整潔、茶香馥郁、茶味濃厚、湯色鮮艷、性質中和的紅碎茶。

五、亞洲各國飲茶習俗1.伊拉克飲茶習俗

中東的伊拉克人不喝綠茶,喜歡喝紅茶,不喝泡的茶、只喝煮的茶,因為煮的茶比泡的茶味道濃郁。伊拉克的家庭主婦都是煮茶好手。客人來了,由主婦煮茶,主人雙手捧上一杯熱騰騰、香噴噴的紅茶敬客。五、亞洲各國飲茶習俗2.土耳其飲茶習俗土耳其人愛喝茶,他們的煮茶方式與眾不同。使用一大一小兩個壺,大壺盛滿水放在爐子上燒,小壺中裝上茶葉放在大壺上面,等水煮開了,把大壺中的水沖進小壺的茶葉中,然后再煮片刻、最后把小壺里的茶,根據每個人所需的濃淡程度,多少不均地倒入小玻璃杯中,再把大壺里的開水沖到小杯里,加上一些白糖,攪拌數下便可喝了。五、亞洲各國飲茶習俗

3.巴基斯坦飲茶習俗巴基斯坦人喝紅茶,大多采用烹煮法。他們先將紅茶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