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門關高中高2017級2019年春季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1頁
劍門關高中高2017級2019年春季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2頁
劍門關高中高2017級2019年春季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3頁
劍門關高中高2017級2019年春季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4頁
劍門關高中高2017級2019年春季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四川省劍門關高級中學高2017級2019年春季第一次月考歷史試題一選擇題(共30個,每個2分,共60分)1、為紀念在塞浦路斯舉行的國際會議而發行的梭倫紀念郵票,上面有梭倫的名言“避免極V^”(Nothinginexcess梭倫改革的措施最能體現他這一主張的是()A.頒布“解負令” B.鼓勵發展工商業C.建立“五百人會議” 確立財產等級制度2、魏主下詔:“魏之先出于黃帝,以土為德,故為拓跋氏。夫土者,黃中之色,萬物元也,宜改姓元氏。”從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鮮卑姓“拓跋”為漢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 .B攵變鮮卑族的生活習慣如確立北魏皇族的正統地位D.實現鮮卑族與漢族的平等3、王安石在《河北民》詩中寫道,邊境百姓“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感慨他們生不逢時,“汝生不及貞觀中,斗粟數錢無兵戎”。這些詩句表現了作者()①對冗兵冗官的不滿 ②對田園生活的贊美③對唐代治世的向往 ④對北宋孱弱的無奈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詔遷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還北。于是代人南遷者,悉為河南洛陽人。”文中提到的詔書出自()A.東周平王B.東漢光武帝C.曹魏文帝 D.北魏孝文帝5、北魏孝文帝實行均田制,其主要特點是()A政府分配的土地全部歸農民所有 .國家將土地分成小塊出售給農民C.耕種國家土地的農民需承擔國家的租稅役D.限制地主土地兼并、保證農民和政府用地6、“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畝,婦人二十畝,牛一頭,受田三十畝,老免及身沒則還田。初受田者,男夫給二十畝,課種桑五十株;桑田皆為世業,身終不還。”北魏政府的上述規定()。A體現男女的平等待遇 弱保證農民土地的長期穩定二均田全部實行私有化 D.實施范圍是西部的種桑地區7、“南門徙木”的故事主要說明了()A.改革中取信于民的重要性 B.改革要有經濟實力作保障C.改革要完全依靠人民群眾 .改革的復雜性和長期性8、世人對秦國人有著“薄恩禮,好生分”的印象,這與商鞅變法哪一措施有關()A獎勵軍功 .獎勵耕種.焚燒詩書 .葉伍連坐和告奸制度9、梭倫改革和商鞅變法都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國力昌盛,但二人實行的某些措施卻截然相反,其中措施卻截然相反”的方面有()①農業政策 ②工商業政策 ③政治措施A.①② ①③ B.②③ C.①②③D.10、讀表俄國機器制造業統計表(據《改革與革命俄國現代化研究》)影響其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時間企業數工人數(人)產值(千盧布)1860年991160079541879年1874200051937A.先進政治制度的確立 B.國內外市場的擴大C.科學技術進步的推動 D.生產關系的變革11、 1876年一位俄國地主寫道:“解放法令頒布十五個月后,當我再看到農民時,我只有敬慕他們。他們同以前的主人交談時,就像一個平等的人在同另一個平等的人交談。”俄國農民的這種變化主要是因為()A.人人得到了一小塊份地 B.從法律上獲得了人身自由C.完全擺脫封建地主的控制 D.徹底擺脫沙皇專制統治12、亞里士多德說:梭倫的政體在三個方面最具民主色彩,一是不允許以人身自由作擔保的借貸,再就是任何人都有權保護被欺凌的人,第三則是可以向陪審法庭提出申訴。據說,因此群眾有了力量。民眾既然在表決方面是主人,也就是政體的主人。'材料認為梭倫政體’的突出貢獻是()A.發展了雅典公民的平等觀念 B.強化了國家最高權力機關的職能C.沖擊了貴族相互保護的習俗 D.增強了剝削奴隸及異邦人的意識13、梭倫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發展歷程的歷史地位應是()A.雅典民主政治的開端 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 D.雅典民主政治的終結點14、我國的古代改革對推動社會進步起了推動作用,但商鞅因變法而車裂,王安石因變法而革職,梭倫因改革而被流放。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結論是()A.改革有助于社會進步,但改革者不會有好結果B.改革有風險,改革者應注意保護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獻和犧牲精神 D.改革應對反動勢力進行徹底鎮壓15、戰國時期,商鞍變法以法律強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民有二男以上不分異者,倍其賦”.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內息者為禁”這種做法()A.導致傳統宗法關系開始瓦解 有利于小農經濟的發展C.反映了統治者推行嚴刑峻法 增加了農民的賦稅負擔.“對俄國來說,亞歷山大二世屬于一種新型的改革者,他像是兩面神亞努斯,一張臉孔望著未來,一張臉孔望著過去。”這說明俄國農奴制改革( )A.沒有取得實際效果 B.完全違背了封建主的利益C.不能反映資產階級的利益D.既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資本主義的發展.17、從社會發展和進步、順應歷史潮流的角度看,以下事件最符合這一標準的一組是()A.商鞅變法和孝文帝改革 B.孝文帝改革和王安石變法C.管仲改革和魏文侯變法 D.商鞅變法與慶歷新政.《史記商君列傳》載,太史公日:商鞅)君,其天資刻薄人也。跡其欲干孝公以帝王術,挾持浮說,非其質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將印,不師趙良之言,亦足發明商君之少恩矣。嚇列對此評價的認識,不正確的()A.從個人品行的視角評價,有些片面 以主觀情感評價,忽視對實效考察C.從生平實績評價,基本上符合史實 立足于道德評價,有明顯的主觀性.商鞅變法實現了富國強兵,使秦國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變法成功的因素有()①順應歷史潮流 ②商鞅不畏權貴,執法如山③南門徙木確立了百姓對商鞅的信任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變法的思想障礙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③20、馬丁路德說:一個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縛,為了……得救,他無須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豐厚地得到這些禮物。”馬丁路德說這些話的目的是為了宣揚()A.上帝的權威 B.因行稱義 C.因信稱義 D.先定論.教皇英諾森三世說:教皇權力好比太陽,國王權力猶如月亮,它的光是向著太陽借來的。'這句話反映了()A.封建君主的權力是從教皇的權力中分化出來的B.天主教迫使各國統治者聽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權統治3C.羅馬教會統治一切,影響世俗社會的每一個方面D.人們既是國家的臣民,也是教會的子民無論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傳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權力都有權來管他。'材料集中體現了馬丁路德的哪一主張()A.教權高于王權 B.教士是由教徒選舉出來的公仆C.世俗統治者的權力應當高于教權 D.國家權力為神所授智者運動、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四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現在()A.沖擊了天主教會的束縛 B.宣傳發展了人文主義C.抨擊了封建君主專制 促進新的生產關系發展D.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禮,只有靠終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這句馬丁路德的名言主要目的在于()A.勸導人們遠離宗教迷信活動 B.否定教皇權威,簡化宗教儀式C.宣揚人的偉大 D.反對教皇兜售贖罪券下列改革,使社會性質發生根本變化的有()①王安石變法 ②北魏孝文帝改革 ③戊戌變法④日本明治維新TOC\o"1-5"\h\z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6、俄國思想家赫爾岑在19世紀50年代得知沙皇要進行改革時在雜志上表達了對沙皇的好感,但當他看到“1861年2月19日法令”后,氣得當即宣布“人民上當了”。“人民上當了”表現在( )A.農奴獲得人身自由 B.農奴支付高額贖金購買土地C.農民獲得自己的份地 D.地方法庭擁有審判農民權力27、中國的戊戌變法與日本明治維新發生的相同背景是( )①兩國都面臨著嚴重的民族危機②兩國民族資產階級都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歷史舞臺③兩國都形成了改革維新的力量④兩國最高統治者都支持變法維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8、有學者指出,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走上了保護民族經濟、與外資作斗爭和建立獨立自主工業技術體系的發展道路,而晚清政府走的則是自由貿易、在國內市場“稍分洋商之利”和依附于西方列強的發展道路。這最終決定了兩國在甲午戰爭中截然不同的命運。該學者4認為國家命運取決于( )A.發展戰略觀的選擇 B.所處社會形態的差異C.國際大環境的優劣 D.對外經濟聯系的強弱29、日本人在幕府時期除了武士等少數人外是沒有姓氏的,今天日本人的姓氏大部分出現于19世紀后期。這些姓氏的出現主要源于明治維新的哪項措施( )A.“廢藩置縣” 8.“四民平等” C.“殖產興業”D.“文明開化”30、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中日的近代化同時起步,明治維新使日本成為亞洲強國,而洋務運動則給中國留下一個永久的遺憾。其原因在于二者推行的近代化存在本質差異,主要體現在()A.政治近代化 B.經濟近代化 C.軍事近代化D.教育近代化二、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共3個,共40分)。3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有位外國史學家將日本與中國進行對比,認為日本的變革有這樣一些優勢:“日本諸島地理位置的緊湊既促進了民族團結,又有利于新價值觀和新知識在全國的傳播。也使這個國家容易遭受和認識外國的壓迫,不像中國內地諸省長期以來很難受到西方的影響。此外由于日本有向偉大的中國文化世界借用某些東西的悠久傳統,因而19世紀同樣的借用西方世界的東西時,發生的沖突較少、痛苦較小。”“同中國鐵板一塊的特點相比,日本的政體和社會結構具有多元化的特點。”材料二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自由放任不同,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靠國家的扶植和保護,實行自上而下的產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工業化。由于國家的扶植和保護,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自由”與壟斷的階段性很不明顯,自由資本主義沒有經過多長時間就過渡到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由于日本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水平和工業生產集中程度都遠不及西方列強,無法通過正常的經濟手段同其他列強競爭,因此轉而采取軍事手段為本國壟斷資本獲得國外市場和原料產地。(1)材料一的外國史學家通過中日比較,認為日本變革有哪些的優勢?(6分)(2)依據材料二,比較日本資本主義發展與西方列強的不同。(8)

32.閱讀下表,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表119世紀經濟領域政治領域思想文化領域歐洲:1814年,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1840年前后英國完成工業革命,成為“世界工廠”19世紀70年代后電力工業開始出現,電燈,電報等相繼問世。中國:1845年,英商約翰柯拜在廣州創辦柯拜船塢。1863年英國人赫德出任清政府海關總稅務司。1872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同年華僑陳啟源在廣東創辦繼昌隆繅絲廠。1898年創辦大生紗廠。歐洲:1832年英國議會改革;1861年俄國廢除農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871年德意志統一。中國:1840年中英鴉片戰爭爆發;《南京條約》簽訂。1851年太平天國運動爆發;1856年英法聯合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1895年康有為等人發起“公車上書”。歐洲:1832年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拜倫完成組詩《唐璜》;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1859年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同年,英國自由主義大師約翰密爾發表《論自由》。中國:1842年《海國圖志》成書。1861年京師同文館開辦。1894年鄭觀應編成《盛世危言》。1897年嚴復在天津創辦《國聞報》。——據人民版高中歷史教材等資料整理此表為19世紀中國和歐洲在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領域發生的部分歷史事件。以表中緊密關聯的歷史信息為基礎,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要求:寫明論題、史論結合,歷史術語準確)3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4分)材料一:魏孝文帝的文化習俗改革是從婚俗改革開始的…?拓跋貴族與漢族高門建立了廣泛的姻親關系。…?太和二十年改鮮卑復姓,在把宗族十姓改為漢姓的同時,還特別規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一一史仲文《中國全史》材料二:宗教改革前,婚姻審判權掌握在天主教會手里。…?歐洲盛行僧侶教士的獨身制度…,推行禁欲主義成為羅馬教會公開標榜的政府目標,提倡不婚單身,并且規定不允許離婚。當時,有40%的婦女過單身生活。…?馬丁路德發起了修女還俗、教士結婚運動,提出制定新的婚姻法規,用政府控制的世俗法庭或由政府授權的教會法庭審核批準結婚。——朱孝遠《宗教改革和婚姻的世俗化》(1據材料一,二概括北魏孝文帝和馬丁路德在婚俗方面的各自改革措施。(8分)(2綜合上述材料,談談你對婚俗改革作用的認識。(6分)劍門關高中高2017級2019年春季第一次月考歷史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5DCDDC6---10BADCD 11---15BABCB 16---20DACAC21--25BCBBD26---30BCABA二、材料解析題、.【答案】⑴優勢:島國地理環境的優越;向外學習的傳統;社會的多元化。6分)(2)不同:①日本資本主義在政府的扶植和保護下發展,而西方列強是自由放任地發展;②日本發展的“自由”與壟斷的階段性很不明顯,而西方列強經過長時間的過渡;③日本采取軍事手段來擴張,而西方列強通過經濟手段來競爭。【解析】1)Z題考查了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內容,旨在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信息日本諸島的地理位置……此外由于日本有向偉大的中國文化世界借用某些東西的悠久傳統”、同中國鐵板一塊的特點相比,日本的政體和社會結構具有多元化的特點何知該外國史學家認為日本變革的優勢主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向外學習的傳統和社會多元化的特點等。2)Z題考查了日本明治維新的相關內容,旨在考查學生閱讀材料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信息日本資本主義的發展主要靠國家的扶植和保護,實行自上而下的產業革命和資本主義工業化何知日本的資本主義發展受到政府的復制和保護;由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自由’與壟斷的階段性很不明顯,自由資本主義沒有經過多長時間就過渡到了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何知日本發展的自由'與壟斷的階段性很不明顯,而西方列雖經過長時間的過渡;由采取軍事手段為本國壟斷資本獲得國外市場和原料產地何知日本在發展過程中采取了軍事擴張的手段,而西方列強主要是經濟手段。.【答案】示例一:工業革命引起了中西方歷史發生轉折性變化。論述:19世紀前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法國等其他歐洲國家的工業革命繼之而起。工業革命在經濟上推動西方國家社會生產力迅猛發展,工業資本主義崛起;政治上以英國議會改革和俄國農奴制改革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運動掀起高潮,資產階級代議制(民主政治)不斷擴展;思想文化領域出現自由主義、社會主義和浪漫主義思潮,自然科學突飛猛進。這一切預示資本主義將建立起對整個世界的統治。另一方面,為了開展工業革命,開辟世界市場,以英國為首的歐洲國家加緊對中國進行殖民侵略,通過鴉片戰爭等用武力迫使中國打開國門,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進而造成東方從屬西方的局面。同時,在工業文明沖擊下,中國也開始了艱難的近代化歷程。8但如何實現近代化,是傳統且落后的中國面對的重大課題。總之,工業革命促進西方資本主義迅速崛起;而封建落后的中國則成為西方侵略對象,落后于世界潮流,中西方差距逐漸拉大。示例二:西方列強侵略對近代中國社會帶來了雙重影響。一方面,鴉片戰爭等侵略戰爭后,列強通過簽訂不平等條約,使中國國門洞開,列強侵略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民族傷害,造成政治經濟主權喪失,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另一方面,列強侵略在客觀上傳播了先進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思想觀念,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經濟上,外商企業、洋務企業、民族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