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再別康橋(第1課時)_第1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再別康橋(第1課時)_第2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再別康橋(第1課時)_第3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再別康橋(第1課時)_第4頁
部編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課件03 教學課件-再別康橋(第1課時)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人教版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四第二單元第6課再別康橋第1課時素養目標1.了解詩人及寫作背景,初步了解自由詩(新詩)的特點。2.抓住意象(詩中的景物),感受《再別康橋》的音樂美、繪畫美和建筑美。3.理解這首詩別出心裁、不落俗套的構思;賞析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體會詩人對康橋的深情。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寧人,中國現代詩人、散文家。1918年到1922年,他曾先后留學美國和英國。1922年回國。1923年“新月社”在北京成立,他是主要成員之一。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1931年因飛機失事而遇難。其短暫的一生正值中國社會最黑暗的時期,但在動蕩的歲月中,他從未停止過對“愛、自由、美”的渴望與追求,辛勤筆耕,著作頗豐,被贊“一手奠定了中國新詩壇的基礎”。

他是“新月派”代表詩人,其詩歌創作深受英國浪漫主義詩潮的影響,字句清新,韻律和諧,比喻新奇,想象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于變化,并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

代表作有詩集《志摩的詩》《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等,散文集《落葉》《自剖》等。作者介紹

“再別”,第二次別離;“康橋”,現在譯為劍橋,英國著名的學術、文化中心,風景勝地。詩人曾在這里留學,留下了許多美好的回憶,因此,他對康橋一往情深。從詩題來看,本詩是對詩人第一次離別康橋時所作的詩歌《康橋再會罷》的呼應。題目解說1920年,徐志摩從美國動身,到英國留學。第二年,進入康橋大學。1922年學成回國。這一段留學生活,特別是康橋美麗的自然景色,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說:“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倦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我所知道的康橋》)為此,他在1922年8月10日啟程回國前夕,寫下了《康橋再會罷》一詩,表達對康橋的眷戀。1928年,徐志摩重游英國。7月的一個傍晚,他一個人悄悄來到了久別的母校,漫步于寂靜的校園,懷念逝去的美好歲月。但斗轉星移,物是人非,沒有人認識他,他滿腔的熱情和對母校的眷戀之情無以傾訴。前來尋夢的詩人,悵然若失。乘船歸國途中,詩人揮筆寫下了這首詩。寫作背景

新月派是中國現代新詩史上重要的詩歌流派,成立于1923年,它受印度詩人泰戈爾《新月集》的影響很大,曾活躍于20世紀20年代中后期。新月派詩人聞一多在《詩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張。這一主張奠定了新格律詩派的理論基礎,對新詩的發展做出了一定的貢獻。因此,新月派又被稱為“新格律詩派”。“三美”即音樂美、繪畫美、建筑美。音樂美,表現為詩歌的章節統一、韻腳嚴整、節奏鮮明、旋律和諧,讀起來朗朗上口、悅耳動聽;繪畫美,表現為詩人注意詩的畫面感,用詞講究色彩運用和搭配,詩的每一節幾乎都可以看作一幅色彩鮮明的圖畫;建筑美,表現在詩節和詩行的排列組合上,每節詩的行數相同,每行詩的字數基本相等。知識卡片新月派及其“三美”主張

徐志摩到英國是為跟從羅素實現政治理想。他從美國來到英國后,才知道羅素因為在戰時主張和平,被康橋大學除名了。后來他認識了著名作家狄更生,狄更生推薦他到康橋去。徐志摩就寫信去問兩個學院,回信都說學額早滿了。最后還是狄更生替徐志摩去他的學院里說情,給了徐志摩一個特別生的資格,讓他可以隨意選科聽講。資料鏈接徐志摩與康橋的淵源

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說是全世界最秀麗的一條水。河的名字是葛蘭大(Granta),也有叫康河(RiverCam)的,許有上下流的區別,我不甚清楚。河身多的是曲折,上游是有名的拜倫潭——“Byron’sPool”——當年拜倫常在那里玩的;有一個老村子叫格蘭騫斯德,有一個果子園,你可以躺在累累的桃李樹蔭下吃茶,花果會掉入你的茶杯,小雀子會到你桌上來啄食,那真是別有一番天地。這是上游;下游是從騫斯德頓下去,河面展開,那是春夏間競舟的場所。上下河分界處有一個壩筑,水流急得很,在星光下聽水聲,聽近村晚鐘聲,聽河畔倦牛芻草聲,是我康橋經驗中最神秘的一種:大自然的優美、寧靜,調諧在這星光與波光的默契中不期然的淹入了你的性靈。(選自徐志摩的散文《我所知道的康橋》)關于康河

三個“輕輕的”連用,讓我們仿佛看到了詩人緩步飄然而去的形象,透露出詩人對康橋難分難舍的離情。詩人的感情溫柔、細膩,詩歌節奏輕緩,為全詩定下了感情基調。1.開頭連用三個“輕輕的”有何作用?課文探究2.第2節中將“金柳”比作“新娘”有什么妙處?

首先,將“金柳”比作“新娘”,形象地寫出河畔的金柳在夕陽的照耀下顯出金黃色的色彩,柳樹又是婀娜多姿的,這與穿紅著綠的嬌羞的新娘形神相似。其次,詩人曾在康橋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康橋的一草一木都牽動著詩人的情思,“夕陽中的新娘”這一比喻更能體現詩人對康橋一草一木的愛戀之情。3.寫“青荇”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如何理解“甘心”一詞?

運用了擬人修辭手法。“招搖”一方面寫出了青荇的輕盈、可愛,另一方面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對康橋一草一木的喜愛。“甘心”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愛是熱烈的、永久的。4.賞析第4節。“榆蔭下的一潭”指拜倫潭,那里榆蔭蔽日,非常清涼,詩人留學期間常去那里讀書、遐思。“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揉碎”寫出“天上虹”倒映在清潭里,霞光被浮藻分散,色彩斑斕。“虹”與“夢”,奇異的意象,寫出了潭水的靜美,表達了詩人對拜倫潭的追懷。這里融情于景,營造出難以言傳的優美意境。5.如何理解第5節的“尋夢”?“尋夢”是對上節“夢”的引申。向詩意縱深處開掘,這里的“夢”是對過去的留學生活的真實寫照。“撐一支長篙”出發,“尋夢”的過程美好;“滿載一船星輝”歸來,“尋夢”歸來喜悅。暗含了對逝去的康橋生活的無限留戀之情。6.詩人為何“不能放歌”?如何理解“悄悄是別離的笙簫”?①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詩人的快樂心情達到了頂點,似乎忘記自己將要離開,所以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里放歌”。當詩人由幻想回到現實時,內心的離愁別緒壓倒了一切,只能在沉默中體會別離的惆悵,痛苦的笙簫別曲只能在心中回蕩,“放歌”只是他當時的心愿罷了。②將“悄悄”比作“笙簫”,化靜為動,化無聲為有聲,化無形為有形,以獨特的視角渲染一種無邊的寂靜。7.第7節和第1節描繪的畫面是否重復?有何作用?

第7節和第1節呼應,不是簡單的重復。云彩本不能帶走,詩人卻硬要強調“不帶走一片云彩”,表達了詩人輕輕而來、悄悄而去的情意。第7節和第1節相比,雖然節奏相似,卻起到了強化的作用,有一唱三嘆、回環往復的效果,強化了詩人心中對康橋戀戀不舍的情感,也有幾分灑脫。至此,詩人把對康橋的濃濃的感情,于“輕輕”“悄悄”中表現得淋漓盡致。內容小結再別康橋(輕輕招手)現實(1)(康河柔波)(悄悄走了)尋夢(2~6)現實(7)依戀、悵惘星輝浮藻云彩夏蟲笙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