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落的發展變化_第1頁
聚落的發展變化_第2頁
聚落的發展變化_第3頁
聚落的發展變化_第4頁
聚落的發展變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9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聚落的發展變化AB一、聚落的分類什么是聚落?聚落可分為哪兩大類

聚落是指人類集中居住的地方。聚落可分為城市和鄉村。1423鄉村城市人類的聚居地——聚落聚落的定義和分類什么是鄉村?

鄉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對分散。規模比較小的居民點叫做村莊,規模比較大的居民點叫做集鎮。鄉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經濟實用。鄉村的外圍通常分布有大片的農田。

鄉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許多鄉村民居體現了當地的文化習俗和環境特點。

什么是城市?

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產業活動的居民聚居地。

城市為我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和發展空間。城市人口密集,匯集了大量的社會經濟活動,并且對周圍地區的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上海紐約東京——慧眼看圖,找差異小提示

可從以下幾方面比較:房屋密集度、高度,道路修建情況,商店、學校、醫院的多少,有無農田、果園、池塘等。鄉村聚落城市聚落鄉村與城市的景觀差異房屋道路修建情況商店的多少學校的多少醫院的多少有無農田有無果園有無魚塘自然景觀改變的大小密集度高度鄉村城市小大小大差好少多少多少多有無有無有無小大鄉村聚落城市聚落景觀差異?想一想:生活在城市或鄉村中的人們都在做什么……聚落不僅是人們的居所,也是人們進行勞動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場所。BDADCBA鄉村:人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捕魚、伐木等農業生產活動說一說生活在鄉村的人們主要從事什么勞動或從事什么工作?伐木捕魚

耕作

放牧

鄉村牧村→放牧林場→伐木漁村→捕魚農村→耕種城市聚落1說一說生活在城市的人們主要從事什么勞動或從事什么工作?城市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非農業生產活動工業

服務業

城市聚落的分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農村牧村漁村林場差異生活在城市聚落中的人們,從事哪些工作呢?農業服務業工業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觀差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主要勞動生產方式鄉村城市勞動生產方式農業(農林牧副漁)工業和服務業炫彩T臺

判斷圖中A、B、C、D四個區域分別是城市還是鄉村,并說出你的判斷理由?A為鄉村,B為城市,C為鄉村,D為鄉村。村莊是怎樣演變為城市的?二、聚落的演變從小型的村莊發展到集鎮、小城鎮到城市,是聚落的發展和演變的過程。思考

1.你認為聚落的發展一般會經歷哪些階段?

聚落一般會經歷鄉村、集鎮、小城鎮、城市等階段。

2.說說鄉村和城市的關系。

一般來說,先有鄉村,后有城市,城市是在鄉村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

3.簡單說說聚落發展和演變的一般過程。從小村莊發展成集鎮、小城鎮、城市,是聚落發展和演變的一般過程。觀察四大文明古國的發祥地,思考早期的聚落位置、分布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三、聚落與環境歷史驗證:亞洲三大文明發祥地的分布。

亞洲三大文明發祥地北回歸線河流中下游地區溫帶平原地區400N400N中低緯度地區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其他交通便利水源充足聚落氣候溫暖濕潤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早期聚落的形成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自然資源豐富展示平臺歷史文化、宗教信仰、生活習俗等依據影響聚落形成和發展的因素,請比較分析在平原地區和高山荒漠地區,哪里聚落會更密集,為什么?討論: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區,工農業生產比較發達,聚落分布比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區,少有或沒有聚落。在一些平原地區,聚落規模較大,人口眾多,房屋密集,聚落呈團塊狀。在山區,有的聚落沿山麓、谷地、河流延伸成條帶狀。聚落的形態

1.觀察圖5.17,說出圖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哪些自然環境因素的影響?第一幅圖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形的影響。該鄉村分布在地勢相對較低的山麓,這里相對平坦,便于開展農業生產。第二幅圖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影響。該城市分布在大河流域的沖積平原,這里不僅地勢平坦,而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因此已發展成為一個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2.長江三峽工程庫區淹沒范圍涉及12座縣城(城市)、114座集鎮,合計移民超過百萬。假設現有一批長江三峽移民要到廣東省某地定居,如果你是該地的政府官員,你認為在圖5.18上的A、B、C三個位置中,從自然環境要素考慮,哪個更適合安置移民?請說明理由。

A處更適合安置移民。這里地勢平坦,在主要道路附近,因此交通便利,另外距離水源也比較近,能夠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B處在山區,交通不便,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對于生活和發展生產都較為不利。

C處位置地處山谷,容易受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影響,離水源較遠,交通也不便利。

3、如果你是幾千年前的一個原始部落的首領,帶領人們尋找一個理想的居住地,甲、乙、丙三地你會選擇哪里?請說明理由。

●丙●乙●甲乙地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適于耕作地形平坦氣候濕潤交通便利……4、看左圖分析下列問題:而最容易發展起來的是哪一處?為么?

不同的自然環境下的房屋一樣嗎?為什么?【自主學習】非洲的村落—村落較原始亞洲的村落—人口眾多,房屋密集歐洲的村落—房屋分散世界各地的鄉村聚落有不同的景觀特征,三張照片所示的村落哪個分布于亞洲?哪個分布于非洲?哪個分布于歐洲?【即學即用】房屋是聚落的細胞,道路是聚落的血管,居民是聚落的神經。建筑是人類文化的紀念碑,人們總是通過建筑的各種形式來表達各種文化理念。因此,任何聚落不論怎樣簡單或多么復雜,民居都成為一個聚落最有其特色的代表。【拓展閱讀】這些聚落的特征與自然環境有什么關系?【合作探究】溫帶溫帶熱帶寒帶寒帶CBAE東南亞高架屋北極冰屋黃土高原窯洞西亞村莊內蒙古草原D熱帶雨林地區熱帶地區全年炎熱多雨,鄉村聚落中常見雙層木樓或竹樓,就地取材,下層空著或放雜物,養牲畜,上層住人,因為上層風大涼爽,還可以避免潮濕。草屋樹屋沙漠地區在熱帶沙漠地區,白天炎熱,晝夜溫差大,當地的房屋具有厚墻、窗小的特點。厚墻可以減少傳入的太陽熱量,小窗可以減少吹進的熱風。黃土高原窯洞:黃土高原特有的民居形式,就地取材。這里氣候干燥,土質十分堅固牢靠,深達一、二百米,極難滲水。直立性很強的黃土,可隨意挖鑿而不會坍塌。

窯洞有厚厚的屋頂和墻壁,使得窯洞能保溫也能隔熱,冬暖夏涼。溫帶草原地區蒙古包:草原地區的牧民主要過游牧生活,追逐草地而居。選材輕便,便于搭建及拆卸。寒帶地區寒帶地區終年嚴寒,就地取材搭建冰屋,冰房子,很低矮,無窗戶,保溫效果好。可以抵擋極地寒風,形成獨特的人文景觀。分析聚落的建筑與環境的關系。走進聚落,探訪傳統民居——讀四幅民居景觀圖,歸納當地氣候和民居特點當地氣候特點民居特點AABCD終年炎熱多雨冬冷夏熱,降水少終年寒冷干燥終年炎熱干燥雙層木樓或竹樓就地取材,冬暖夏晾就地取材,保持室內熱量厚墻,隔熱,小窗阻擋沙漠熱風

【借題發揮】不同地區的民居與環境聚落的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環境而異,如下表所示:地區傳統民居地理環境黃土高原冬冷夏熱,黃土深厚且直立性強我國南方氣溫高、降水多我國北方冬季寒冷,降水較少,風沙大結論:建筑外貌、建筑材料因環境而異什么是世界文化遺產?例如,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鎮、古村落,以及古代的宮殿、神廟、園林和陵墓等。四、保護世界遺產保護世界文化遺產有什么意義?1.體現了不同歷史時期某個國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當時的社會制度、民風民情、宗教習俗、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2.有利于開展文化旅游及歷史和科學研究。怎樣對世界文化遺產進行保護?控制工業污染對歷史性建筑物的侵蝕,在著名文化遺產周圍禁止修建高大的現代化建筑物,避免過度旅游活動對文化遺產的破壞等。威尼斯是浪漫的水城,河多,橋也多,一百多條運河縱橫全市。運河兩側多為棕紅色屋頂的矮樓,少有高層建筑。麗江古城古樸自然,兼有水鄉之容、山城之貌。它作為有悠久歷史的少數民族城市,建筑融漢、白、彝、藏各民族精華,并且具有納西族獨特的風采。平遙古城是中國境內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代縣城,是中國漢族城市在明清時期的杰出范例,為人們展示了一幅非同尋常的文化、社會、經濟及宗教發展的完整畫卷。巴黎的塞納河兩岸,有著太多精彩的建筑,濃縮了法國沉甸甸的歷史,也記載了巴黎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城市的發展。從盧浮宮到埃菲爾鐵塔,從協和廣場到大小皇宮,這就是巴黎變遷的歷史。巴黎圣母院和圣禮拜堂代表了當時精美絕倫的哥特式建筑。西遞、宏村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戶,數百幢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筑靜靜佇立。高大奇偉的馬頭墻有驕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宕飛揚的韻致;灰白的屋壁被時間涂劃出斑駁的線條,更有了凝重、沉靜的效果;走進民居,美輪美奐的磚雕、石雕、木雕裝飾入眼皆是,門罩、天井、花園、漏窗、房梁、屏風、家具,都在無聲地展示著精心的設計與精美的手藝。巴黎的塞納河兩岸,有著太多精彩的建筑,濃縮了法國沉甸甸的歷史,也記載了巴黎十九~二十世紀城市的發展.

從盧浮宮到艾菲爾鐵塔,從協和廣場到大小皇宮,這就是巴黎變遷的歷史.巴黎圣母院和圣禮拜堂,代表了當時精美絕倫的哥特式建筑.中國世界遺產

中國于1985年12月12日正式加入《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公約》;1999年10月29日,中國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1986年,中國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截至2017年7月9日,中國世界遺產已達52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2項,在世界遺產名錄國家里排名第二,僅次于意大利(53項)

。中國是世界上擁有世界遺產類別最齊全的國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與澳大利亞并列,均為4項)。中國的首都北京是世界上擁有遺產項目數最多的城市(7項)。

1、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

2、甘肅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

3、山東泰山(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4、長城(文化遺產)

5、陜西秦始皇陵及兵馬俑(文化遺產)

6、明清皇宮(含北京故宮和沈陽故宮)(文化遺產)

7、安徽黃山(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8、四川黃龍國家級名勝區(自然遺產)

9、湖南武陵源國家級名勝區(自然遺產)

10、四川九寨溝國家級名勝區(自然遺產)

11、湖北武當山古建筑群(文化遺產)

12、山東曲阜孔廟、孔府及孔林(文化遺產)

13、河北承德避暑山莊(文化遺產)

14、西藏布達拉宮、大昭寺、羅布林卡(文化遺產)

15、四川峨眉山—樂山風景名勝區(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16、江西廬山風景名勝區(文化遺產)

17、江蘇蘇州古典園林(文化遺產)

18、山西平遙古城(文化遺產)

19、云南麗江古城(文化遺產)

20、北京天壇(文化遺產)

21、北京頤和園(文化遺產)

22、福建省武夷山(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23、重慶大足石刻(文化遺產)

24、安徽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文化遺產)

25、明清皇家陵寢:明顯陵(湖北鐘祥)、清東陵(河北遵化)、清西陵(河北易縣)、明孝陵(江蘇南京)、明十三陵(北京昌平)、盛京三陵(遼寧沈陽)(文化遺產)

26、河南洛陽龍門石窟(文化遺產)

27、四川青城山和都江堰(文化遺產)

28、山西大同云岡石窟(文化遺產)

29、云南“三江并流”自然景觀(自然遺產)

30、吉林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文化遺產)

31、澳門歷史城區(文化遺產)

32、四川大熊貓棲息地(自然遺產)

33、河南安陽殷墟(文化遺產)

34、中國南方喀斯特(云南石林、貴州荔波、重慶武隆)(自然遺產)

35、廣東開平碉樓與古村落(文化遺產)

36、福建土樓(文化遺產)

37、江西上饒三清山(自然遺產)

38、山西五臺山(文化遺產)

39、河南嵩山“天地之中”古建筑群(文化遺產)

40、中國丹霞(福建泰寧、湖南莨山、廣東丹霞山、江西龍虎山、浙江江郎山、貴州赤水)(自然遺產)

41、浙江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文化遺產)

42、內蒙古元上都遺址

(文化遺產)

43、云南澄江化石地

(自然遺產)

44、新疆天山(自然遺產)

45、云南紅河哈尼梯田

(文化遺產)

46、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文化遺產)47、大運河(文化遺產)48、中國土司遺址(文化遺產)49、廣西左江花山巖畫(文化景觀遺產)50、湖北神農架(自然遺產)51、青海可可西里(自然遺產)52、廈門鼓浪嶼(文化遺產)龍南客家圍屋

龍南縣有包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關西新圍、燕翼圍在內的376座圍屋,占贛南現存客家圍屋的70%以上,其數量之多、規模之大、風格之特別、保存之完好均為全國之最。2013年龍南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中國圍屋之鄉”稱號。客家圍屋是頗具特色的客家民居,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物化載體,它充分體現了客家人的高超建筑藝術,不僅被建筑學家譽為民俗建筑史上的奇跡,而且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更使歷史學家、民俗學家、藝術家及眾多的游客為之陶醉。客家圍屋與北京的四合院、陜北的窯洞、閩西的土圍樓合稱為中國“四大古民居”。關西新圍楊村燕翼圍里仁栗園圍客家酒堡—魚仔譚圍思維導圖聚落走進聚落欣賞聚落探究聚落聚落的含義及基本類型聚落的發展和演變城市和鄉村景觀的區別聚落位置、分布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聚落民居建筑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傳統聚落的文化價值保護世界文化遺產的意義123練習:1、適合人類居住的聚落地區是(

)A、氣候寒冷的北極地區B、溫帶濕潤的平原C、干旱的沙漠D、地勢高峻的山區

2、因紐特人的房屋是(

)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