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章果樹苗木繁殖
第一節苗圃苗木培育一、苗圃地的選擇和區劃(一)苗圃地的選擇1.地點:①中心位置:有利于減少運輸費用;②提高對當地環境的適應性。2.地勢:應選擇背風向陽、日照良好、稍有坡度的傾斜地;平地注意地下水位1—1.5m以下;坡地應修筑梯田。3.土壤:以砂質土和輕粘壤土為宜;土壤酸堿度。4.土壤灌溉條件:5.病蟲害:(二)苗圃地的區劃1.母本園:主要任務是提供良種繁殖材料。如種子、自根繁殖材料、接穗。包括采種和采穗母本園。2.繁殖區:分為實生苗培育區、自根苗培育區和嫁接苗培育區。3.道路:干路(6m)、支路(3m)、小路。4.排灌系統和防護林:結合地形和道路統一規劃設置;溝渠比降不超過千分之一。5.房舍:包括辦公室、宿舍、農具室、種子貯藏室、包裝棚、車庫等。二、嫁接苗培育(一)實生砧木的培育1.適宜的砧木應具備的條件:①與品種接穗有良好的親和力;②對當地氣候、土壤適應性強;③具有某些特性,如矮化、對病蟲及逆境有抵抗能力;④對接穗品種的生長和結果有較好影響,如早結、豐產、優質;⑤來源豐富,便于大量繁殖。2.種子的采集和處理:①種子成熟過程:分為生理成熟和形態成熟。生理成熟是指種子內部營養物質呈易溶解狀態,含水量高,種胚已經發育成熟并具備發芽能力,這類種子采后播種即可發芽,而且出苗整齊,不宜長期貯存;形態成熟是指種胚已完成了生長發育階段,內部營養物質大多轉化為不溶解的淀粉、脂肪、蛋白質狀態,生理活動明顯減弱,適于較長期貯存。生產苗木所用的種子多采用形態成熟的種子。②采種程序:選擇優良母樹—適時采種—取種—精選和分級。2.種子的采集和處理:③種子的貯藏:落葉果樹種子:在充分陰干后貯藏。貯藏條件是含水量(13—16%)、溫度(0--8℃)、相對濕度(50—80%);常綠果樹種子:采種后立即播種或濕藏(種子安全含水量在30—40%),才能保持種子的生活力。④種子的休眠與層積處理:種子的休眠:種子的休眠是指有生命力的種子即使吸水并置于適宜的溫度和通氣條件下也不能發芽的現象;在一定的條件下,使種子內部發生一系列生理變化后,種子能夠發芽的過程在園藝上稱為種子后熟。種子休眠的主要原因有:種胚發育不完全;種皮或果皮的結構障礙;種胚尚未通過后熟過程。種子的層積處理:是指落葉果樹種子在適宜的外界條件下,完成種胚的后熟過程和解除休眠促進萌發的一項措施。因處理時常以河沙為基質與種子分層放置,故又稱沙藏處理。多數落葉果樹需要在2--7℃的低溫、基質濕潤和氧氣充足的條件下,經過一定時間完成其后熟階段。層積處理解除休眠的機制是在低溫下,吸水力提高,酶活性增強,貯藏物質轉化,提高了發芽能力。3.種子的生活力鑒定:①目測法:直接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②染色觀察:根據胚及子葉染色情況,判斷種子生活力強弱和百分數。常用的染色劑有靛藍胭脂紅(活力種子不著色)、四唑(活力種子著色)。③發芽試驗法:在一定水分,置于20--25℃條件下促其發芽,計算發芽百分率,判斷種子生活力。4.播種:①播種地準備:②播種時期:分為春播、秋播和采后立即播種;③播種方法:分為條播(開溝播種)、點播(按一定距離點播于苗床)、撒播(均勻撒于畦床中)。④播種深度:播種過深,土溫低,氧氣不足,發芽困難,種子出土過程消耗養分多;播種過淺,種子得不到足夠和穩定的水分,影響出苗率。一般覆土深度以種子最大直徑的1—5倍為宜。⑤播種量:是指單位面積內計劃生產一定數量的高質量苗木所需要種子數量。每公頃播種量㎏=每公頃計劃育苗數/(每㎏種子粒數*種子發芽率*種子純潔率)。(二)自根砧木的培育1.自根砧木的特點:由自身器官、組織的體細胞形成根系的砧木,稱為自根砧。其遺傳組成與親本相同,因而可以保持苗木的整齊度;缺乏主根,根系較淺,固地性不強;對氣候、土壤條件要求較嚴格。2.自根砧繁殖需要建立自根砧母本園。(三)嫁接及嫁接后的管理1.接穗的采集和貯運:秋季采用當年充實的春梢,春季一般采一年生枝條,隨采隨用;貯運接穗一般在溫度4-13℃,相對濕度為80-90%,適當透氣的條件下貯藏。2.嫁接:嫁接時期應選擇砧木已達到要求粗度,形成層分裂活躍,皮層容易剝離的時期。3.嫁接后的管理:接后(15-20天)及時解綁、剪砧;除萌;防風;防治病蟲。三、扦插苗培育(一)方法1.枝插法:①硬枝扦插:用充分成熟的一年生枝條進行扦插。按10-20cm(帶1-4芽)長度剪成枝段,株行距30×20cm;②綠枝扦插:利用半木質化的新梢在生長期進行帶葉扦插。5-20cm枝段(3-5芽),每個葉片剪去1/2。2.根插法:3.莖插法:主要用于香蕉和菠蘿,香蕉用地下莖切塊;菠蘿用地上莖或地下莖扦插。4.帶芽葉插法:主要用于菠蘿,用帶芽的葉片扦插。(二)促進插條生根的方法1.機械處理:①剝皮;②縱刻傷;③環狀剝皮。剝皮、縱刻傷和環剝促進生根,是由于生長素和碳水化合物積累在傷口或環剝口上方,提高了過氧化氫酶活性,從而促進細胞分裂和根原體的形成。2.黃化處理:在新梢生長初期用黑布或紙條等包裹基部,使葉綠素分解消失,枝條黃化,皮層增厚,薄壁細胞增多,生長素積聚,有利于根原體的分化和生根。3.加溫處理:4.藥劑處理:采用藥劑處理加強插條的呼吸作用,提高酶的活性,促進分生細胞的分裂而發根。四、無病毒苗木的生產1.果樹病毒病及其危害:根據果樹感染病毒病后的表現,一般將病毒分為潛隱性和非潛隱性病毒兩類。對果樹生長和結果、豐產性、果實品質均有影響。2.無病毒原種的培育和保存:(1)脫毒:①熱處理。38℃高溫處理。②微莖尖培養。③莖尖嫁接。④珠心胚實生苗的利用。種子與分生組織(0.1-0.2mm)一樣,大多不含病毒。(2)病毒檢測:①指示植物鑒定(汁液摩擦接種;嫁接接種;昆蟲傳播接種);②實驗室檢測(ELISA;PCR;dsRNA)。(3)無病毒原種保存:可通過田間和實驗室兩種方式保存。3.無病毒母本園和無病毒苗木繁殖園的建立(1)無病毒母本園的建立:包括以下三部分:①無病毒果樹品種母本園(采穗圃);②無病毒砧木種子園;③無病毒無性系砧木繁殖園。(2)無病毒苗木繁殖園的建立。(3)無病毒苗木繁殖檢疫規程的制定。苗圃地選擇和區劃露地苗圃苗圃地選擇和區劃露地苗圃苗圃地選擇和區劃設施苗圃苗圃地選擇和區劃設施苗圃苗圃地選擇和區劃設施苗圃第二節果樹繁殖方法一、嫁接繁殖(一)嫁接的含義:是指將一株植物的枝段或芽等器官或組織,接到另一株植物的枝、干或根等的適當部位上,使之愈合生長在一起,形成一個新的植株。嫁接苗由砧木和接穗兩部分組成,用作嫁接繁殖的枝段和芽子,稱為接穗(scion);承受接穗的部分稱為砧木(rootstock)。由砧木和接穗構成的共生體,稱為砧穗(stion),寫為穗/砧。(二)嫁接方法:1.芽接法(budding):以芽片為接穗的嫁接繁殖方法稱為芽接。可分為帶木質芽接和不帶木質芽接兩類。①T形芽接(盾片芽接);②嵌芽接;③方形貼皮芽接;2.枝接法(sciongrafting):以枝段為接穗的嫁接繁殖方法。每接穗帶有1—3個芽。①切接法;②劈接法;③皮下枝接;④腹接法;⑤舌接法;3.根接法:以根段為砧木的嫁接繁殖方法。4.莖尖嫁接(微型嫁接)。(三)嫁接愈合過程和嫁接親和性1.嫁接愈合過程:包括以下幾個階段:①砧木和接穗之間壞死層的形成;②砧木與接穗的密接;③砧木和接穗分別產生愈傷組織和壞死層的消失;④愈傷組織分化出維管束,維管束將砧木和接穗連接起來;⑤嫁接共生體形成。2.嫁接親和性:(1)嫁接親和性的概念和類型:嫁接以后砧木和接穗完全愈合而成為共生體,并能夠長期正常生長和結果的砧穗組合是親和的組合。根據砧穗組合的外部特征,可將嫁接不親和性劃分為三種類型:①后期不親和;②半親和;③不親和。(2)嫁接不親和的原因:①砧木和接穗間親緣關系遠;②砧木和接穗對營養要求的差異;③砧木和接穗生長特性的差異;④有害物質的產生;⑤基于特異蛋白質的砧穗間識別機制的存在;⑥愈傷組織形成不充分;⑦輸導組織分化不完全。(3)克服嫁接不親和性的途徑:利用中間砧;此外,采取橋接、靠接等方法。二、自根繁殖(一)扦插(cuttage)1.概述:扦插是指將枝條、葉片和根等營養器官從母株上切取后,在插床內使其發生不定根或不定芽而獲得獨立的新個體的繁殖方法。根據所用材料的不同,分別稱為枝插、葉插和根插。2.扦插繁殖原理:自根繁殖方法主要是利用果樹營養器官的再生能力,發生新根或新芽而長成一個獨立的植株。包括不定根和不定芽分化和生長的一系列過程。3.影響扦插生根的因素:(1)內部因素:①種與品種;②樹齡、枝齡、枝條部位;③營養物質;④植物生長調節劑;⑤維生素;(2)外部因素:①溫度;②濕度;③光照二、自根繁殖(二)壓條(layerage):壓條是將枝條在不與母株分離的狀態下包埋于生根基質中,待不定根產生后與母株分離而成為獨立新植株的營養繁殖方法。1.地面壓條:①直立壓條法(垂直壓條,壅土壓條);②曲枝壓條法(含水平壓條法和先端壓條法。主要用于蔓性果樹);2.高枝壓條法(高壓法,空中壓條)。(三)分株(propagationbydivision):是指利用母株的跟蘗、匍匐莖、吸芽生根后,將其切離母體后成為獨立新植株的營養繁殖方法。1.根蘗繁殖法:適用于根系容易大量發生不定芽而長成根蘗苗的樹種。2.吸芽繁殖法;3.匍匐莖繁殖法;4.根狀莖繁殖法。三、微體繁殖1.概述:在無菌條件下,將離體的植物器官、組織、細胞或原生質體在人工培養基中培養成完整植株的過程,稱為組織培養(tissueculture)。利用組織培養技術進行果樹繁殖,稱為微體繁殖(mircropropagation)。用于組織培養的材料稱為外植體(explant)。以莖尖分生組織作為外植體進行的組織培養稱為莖尖培養(shoot-tipculture);以成熟枝段作為外植體進行的組織培養稱為莖段培養(shootculture);而以葉片作為外植體進行的組織培養稱為葉片培養(leafculture)。優點:微體繁殖具有占地面積小、育苗周期短、可繁殖的時間長、繁殖系數大、可部分或全部脫除病毒。2.培養基的制備:培養基(medium)是外植體生長和發育的基質。果樹組織培養基以MS應用較多,效果較好。MS培養基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有機成分、附加成分(生長調節劑、有機氮等);瓊脂作為凝固劑。3.接種:常見的外植體有莖尖和莖段。外植體的大小因培養目的不同而異。以脫毒為目的的莖尖一般取0.1-0.2mm。外植體越小,脫毒效果越好,但成活率也越低。要求莖尖既不帶毒,又可保持較強的生活力,可行的途徑是將熱處理(38℃)和莖尖培養(可帶1-2個葉原基)相結合。三、微體繁殖4.繼代培養:接種后的繁殖材料要求在25-30℃恒溫、1500-3000lx光照(每天16小時)條件下培養,每隔30-50天,結合培養基的更換進行分苗,以擴大繁殖。但繼代培養的次數是有限的,超過極限,繁殖能力下降、變異增加。5.生根培養:生根培養通常采用1/2MS含糖量低的培養基,蔗糖用量減少到標準用量的1/2-1/4,并加入一定數量的生長素,如IBA或/和NAA;一般不使用水解酪蛋白和細胞分裂素。培養條件與繼代培養基本相同,但光照度要求在2000lx以上。此外,一段時間的暗培養可提高生根率。6.組培苗馴化和移栽:①培養壯苗:適當提高培養基蔗糖含量,降低含氮量和含水量;②強光閉瓶鍛煉:強光結合高溫處理,促進輸導組織和保護組織的分化。③開瓶鍛煉:提高對低濕環境的適應能力。④過渡移栽和大田移栽:先過渡移栽到營養缽,待地上部生長到10cm時,在移栽到大田。實生砧木培育實生根系嫁接方法切接嫁接方法劈接嫁接方法芽接嫁接方法劈接嫁接方法嵌接嫁接方法芽接嫁接方法靠接嫁接方法靠接扦插方法露地扦插扦插方法容器扦插壓條方法盆栽壓條壓條方法水平壓條壓條方法空中壓條壓條方法空中壓條壓條方法曲枝壓條壓條方法空中壓條分株方法分株分株方法分株分株方法分株微體繁殖(組織培養)微體繁殖微體繁殖微體繁殖微體繁殖微體繁殖微體繁殖大田栽植第三節苗木出圃一、出圃前的準備1.對苗木種類、品種、各級苗木數量等進行核對和調查;2.根據調查結果及訂購苗木情況,制定出圃計劃及苗木出圃操作規程;3.與購苗和運輸單位聯系,及時分級、包裝、裝運,保證苗木質量。二、起苗(一)起苗時間:依果樹種類和育苗地區的氣候條件不同而異。落葉果樹(多在秋季停長后);常綠果樹(多在新梢充分成熟后)。(二)起苗方法:1.方法:帶土起苗(常綠果樹);不帶土起苗(落葉果樹)。2.注意事項:減少根系損傷;蘸泥漿護根。三、苗木分級1.分級:根據苗木大小、質量進行分級;應根據苗木規格要求進行分級。2.對苗木的基本要求:品種純正,砧木正確;枝條健壯充實,具有一定高度和粗度,芽體飽滿;根系發達,須根多,斷根少;無嚴重病蟲害和機械損傷;嫁接苗的接合部愈合良好。四、苗木檢疫1.苗木檢疫:是在苗木調運中,禁止或限制危險性病蟲人為傳播蔓延的一項國家制度。由國家或地方政府制定法規并強制執行,由設在口岸、產地的檢疫部門根據國家頒布的有關法規負責實施。苗木檢疫主要是嚴防危險性病蟲隨植物體、植物產品、交通運輸工具和包裝材料輸入和輸出。2.檢疫對象:是指國家規定禁止從國外傳入和在國內傳播并且必須采取檢疫措施的病、蟲、雜草及可能攜帶這類病蟲的植物名單。國際間有共同的檢疫對象,各國還有自定的檢疫對象。檢疫法規定應實施檢疫的植物材料和物品包括植物(苗木)、植物產品(種子、果實、枝條等)、運載工具及包裝鋪墊材料等。五、苗木的包裝、運輸與保存1.包裝:苗木經檢疫后,即可包裝。包裝前對苗木進行根系修剪和蘸漿處理,包裝材料應就地取材,以質輕價廉、堅韌保濕為佳;為保證苗木質量,需附果樹苗木質量檢驗證書。2.運輸:3.保存:苗木不能及時外運可假植保存第二章果園建立
第一節果樹種類和品種選擇一、種類和品種選擇的條件1.優良品種、有獨特的經濟性狀;2.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3.適應市場需要。二、種類和品種的選擇和配置1.種類和品種選擇的依據:①果樹種類和品種的生物學特性;②果園的經營目標;③當地的交通狀況、技術水平、勞動力素質。2.果樹種類和品種的配置:(1)主栽果樹種類和品種的配置:原則上要求應具有優質、高產、多抗和耐貯運的特性。①果樹的生物學特性與環境條件相統一;②在同一果園(小區)內,應以一種果樹為主;③在同一樹種內,應考慮早熟、中熟、晚熟品種搭配,主栽品種一般在80%以上。(2)授粉品種的選擇:自花不實、雌雄異株、雌雄異熟均須配置授粉樹;即使自花結實品種,配置授粉樹亦能提高坐果率。授粉品種應具備的條件:①與主栽品種花期一致;②與主栽品種生長勢、壽命基本一致;③進入結果期早,無大小年現象;④花粉量大、發芽率高;⑤果實有較高的經濟價值。(3)授粉品種的配置:
授粉樹一般占總數的10-20%。傳粉媒介有效授粉距離在50—60m。授粉品種配置方式有:①中心式:授粉品種在中心,周圍8株主栽品種;②行列式:每隔3—7行配置一行授粉樹;③等高栽植:第二節果園規劃和設計一、園地選擇(一)園地類型和特點1.平地:指地勢較為平坦,或向一方輕微傾斜或高差不大的波狀起伏地帶。①特點:氣候和土壤因子基本一致,沒有垂直分布變化,水分充足,水土流失較少,土層較深厚,有機質含量較多,果樹生長結果良好,產量較高;但平地通風、光照、排水均不如山地,果實的色澤、風味、含糖量、耐貯力也比山地差。平地地形變化較小,便于實行機械化操作管理,勞動生產率高;交通運輸條件較好;果園規劃設計與施工方便,投資較少,效益較高。(一)園地類型和特點②平地類型:沖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水源較充足,交通便利;果樹生長結果好,產量高,效益較好。應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地下水位1m以下的地區建園。泛濫平原:指河流故道及沿河兩岸的沙灘地帶。土壤質地主要是沙礫,有機質含量低,礦質養分缺乏;蒸發量大,易干旱,土壤容易鹽堿化。應首先營造防風固沙林,改良土壤,解決灌溉問題,以充分發揮沙荒地晝夜溫差大,果實含糖高,品質好的優勢。濱湖濱海地:瀕臨湖、海大水體,依靠大水體的調節作用,空氣濕度較大,氣溫較穩定,受低溫或凍害等災害性天氣為害較少。應首先營造防護林,減少風害;降低地下水位,以防止鹽堿。2.山地①特點:山地具有垂直分布帶和小氣候帶的特點。山地隨海拔高度的變化而出現氣候與土壤的垂直分布帶,呈現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的氣候帶變化,與水平方向從赤道—低緯度—高緯度而出現的氣候帶的變化一樣。小氣候帶是由于山地地形復雜而形成的。山地空氣流通,日照充足,溫度日差較大,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積累、果實著色和優質豐產。②山地的評價:斜坡是構成山地和丘陵地的基本單位。斜坡的坡度、坡向和坡形,直接關系到山地的評價。山地的坡度一般隨海拔升高而變大。一般5°以下為緩坡,5--20°為斜坡,20--45°為陡坡,45°以上為峻坡;5--20°的斜坡是發展果樹的良好地段。應選擇生態最適帶及小氣候帶建立果園,因地制宜地確定農業技術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3.丘陵地①類型:通常將地面起伏不大,相對高差200m以下的地形劃為丘陵地,并將頂部與麓部相對高差小于100m的丘陵稱為淺丘,相對高差100—200m的稱為深丘。②丘陵地的評價:深丘的特點近于山地,淺丘的特點近于平地。與深丘相比,淺丘坡度較緩,沖刷較輕,土層較深,氣候條件差別不大,交通較方便,是較為理想的建園地點。4.海涂①特點:海涂地勢平坦開闊,自然落差較小,土層深厚,富含鉀、鈣、鎂等礦質養分;土壤含鹽量高,堿性強,易出現缺鐵黃化;土壤結構差,有機質含量低;低下水位高,易受臺風侵襲。②建園要點:應選擇地勢較高,有淡水源,交通及排灌良好的地方建園,并注意臺風的危害。(二)園地選擇的依據園地的選擇常以氣候、交通、土壤、水源、社會經濟等條件為依據。1.氣候條件;2.交通條件;3.土壤條件;4.水源條件;5.社會經濟條件。二、果園的土地規劃(一)果園小區的規劃:果園小區又稱作業區,為果園的基本生產單位。1.劃分果園小區的依據:①同一小區內氣候及土壤條件基本一致;②在山地和丘陵地,有利于防止水土流失;③有利于防止風害;④有利于運輸和機械化管理。2.小區的面積:平地120—180畝;山地和丘陵地15—30畝。3.小區的形狀和位置:小區形狀多采用長方形有利于機械化作業。平地小區長邊與主要風害方向垂直,防護林沿長邊配置;山地丘陵地的可采用帶狀長方形,小區長邊與等高線一致。其優點是:①有利于耕作,提高勞動生產率;②保持小區內氣候和土壤條件一致;③可以減少土壤沖刷。二、果園的土地規劃(二)果園道路系統的規劃:各級道路,應與小區、防護林、排灌系統等統籌規劃。1.主路:6—8m。要求位置適中,貫穿全園,通常設置在栽植大區之間。山地可以環山而上。2.支路:4—6m。常設置在大區之內,小區之間,與主路垂直。山地支路可沿坡修筑。3.小路:1—3m。設置在小區內,是主要的作業道。以人行為主或通過大型機具。(三)輔助建筑物規劃:包括辦公室、車庫、工具室、貯藏庫等。(四)綠肥與飼料基地規劃:采取種草(飼料、保持水土)--養畜—肥料—果園的生態模式。三、果園規劃和設計中的其他問題(一)防護林1.防護林的作用:①降低風速、減少風害;②調節溫度、提高濕度;③保持水土、防止風蝕;④有利于蜜蜂活動,提高授粉受精效果。2.防護林帶的結構及其效益:①稀疏透風林帶:可分為上部緊密下部透風(無灌木)類型及上下通風均勻的網孔式類型兩種。以距林帶高10—15倍的地帶防護林效果最好,平均降低風速28%。具有通氣良好,冷空氣下沉緩慢,輻射霜凍較輕的優點。適宜的林帶透風度為35—50%。②緊密不透風林帶:由數行或多行高大喬木、中等喬木及灌木樹種組成。在林帶高20倍范圍內,平均風速降低59%。具有防風效益好,調節空氣溫度和濕度效果也較好,但由于透風能力低,冷空氣容易在果園中沉積而形成輻射霜凍。果園規劃和設計園地選擇果園規劃和設計園地選擇果園規劃和設計園地選擇果園規劃和設計園地選擇果園規劃和設計園地選擇果園規劃和設計園地規劃3.防護林樹種的選擇:①適應當地環境條件能力強,盡可能用鄉土樹種;②生長迅速,枝葉繁茂;③抗逆性強;④與果樹無共同病蟲害,且不是果樹病蟲害的中間寄主;⑤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4.果園防護林的營造:①防護林的配置:主林帶方向與主要害風方向垂直,而副林帶與主林帶垂直,林帶與風向之間的偏角不超過20--30°。②林帶間距離:一般背風面的有效防護范圍大約在樹高的25—30倍,主林帶間的距離300—400m,副林帶的距離500--800m。③林帶的寬度:防護林占地一般在1.5—3.5%,主林帶由5—8行組成,副林帶由2—4行組成。④營造技術:喬木株行距1.5×2m,灌木1×1m;林帶內部喬灌混交或針闊混交方式;在果樹栽植前1—2年營造防護林。⑤防風網的設置:利用化學纖維織成的網作為防風網。(二)排灌設施1.果園灌溉系統的規劃和設計:灌溉系統分為地面灌、噴灌和滴灌三大類。地面灌溉系統由水源與各級灌溉渠道組成。①水源:主要是蓄水(水庫)和引水(引水渠)。②灌溉渠道:果園地面灌溉渠道包括干渠、支渠和毛渠(園內灌水溝)三級。干渠將水引到果園并縱貫全園;支渠將水從干渠引到小區;毛渠則將支渠的水引至果樹行間及株間。灌溉渠道設計應注意以下原則:a.位置要高,便于控制最大的自流灌溉面積;b.與道路系統和小區形式相結合;c.輸水的干渠要短;d.修筑材料應能減少干渠的滲漏損失,增強牢固性;e.應有縱向比降,以減少沖刷和淤泥。一般干渠比降1/1000,支渠比降1/500。2.果園排水系統的規劃設計:果園排水的意義:減少過多水分,增加空氣含量;促進土壤空氣與大氣的交流,提高土壤溫度;激發好氣性微生物活動,促進有機質分解;改善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改善果樹營養狀況。1.明溝排水:明溝排水是在地面上挖掘明溝,排除徑流。a.山地或丘陵地:由等高溝與總排水溝及攔截山洪的環山溝組成??偱潘疁蠎O在集水線上,排水溝應設在梯田的內沿。b.平地:由小區內的集水溝、小區邊緣的排水溝與排水干溝組成。集水溝與小區長邊走向一致,干溝應在地形最低處。2.暗溝排水:暗溝排水是地下埋置管道或其他填充材料,形成地下排水系統,將地下水降低到要求的深度。其優點是不占用土地和不影響機械管理和操作;但需要較多器材和投入,對技術要求也較高。有完全暗溝和半暗溝兩種類型。暗溝排水系統和明溝排水系統基本相同,也有干管、支管、排水管之別。(三)水土保持1.水土保持的意義:減少沖刷,提高產量,保護生態。土壤沖刷速率的影響因素有:降水因素、地形因素、土壤因素、植被因素。2.修筑梯田—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①梯田的作用:a.攔蓄降水,減少沖刷;b.便于耕作,易于排灌;c.提高地力,促進增產;d.改善環境,減輕災害。②梯田的結構與設計:a.階面:根據傾斜方向分為水平式、內斜式和外斜式三種;階面橫向比降不宜超過5°;在5--20°的斜坡范圍內,階面寬度可以小于樹冠徑的1/4;b.梯壁:按照梯壁與水平面夾角的大小,分為直壁式和斜壁式。壘壁角45--50°,削壁角65--75°;c.邊埂和背溝:外斜式梯田必須修筑邊埂以攔截階面的徑流,寬度為20—30cm;內斜式梯田應設置背溝,即在階面的內側設置小溝,溝深與溝寬為30--40cm。3.植被覆蓋—水土保持的生物措施:①植被覆蓋的作用:防止土壤浸蝕;提高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結構;②植物覆蓋的規劃:a.山地或深丘果園頂部配置森林,可防風,涵養水源,防止土壤沖刷;b.園內配置植被的方式有:等高橫行播種短期作物;隔行生草;行間種植多年生牧草或綠肥;4.土壤改良--水土保持的耕作措施:
可改善土壤結構;提高土壤滲透能力和蓄水能力;減少地表徑流;增強土壤抗沖刷能力。(四)果園的連作障礙1.概念:在同一園地的土壤中,前作果樹使后作果樹生長發育受到抑制的現象,稱為連作障礙(orchardreplantingproblem)。2.原因:①積累了有害物質;②線蟲和土壤病原物增多;③營養元素特別是微量元素缺乏。3.改進措施:①去除前作殘余物;②輪作;③土壤消毒;④客土;⑤增施有機肥。第三節果樹栽植一、栽植前的準備1.土壤改良:2.定點挖穴:確定栽植點,并按點挖栽植穴。3.苗木準備:4.肥料準備:二、栽植時期1.應視當地的氣候條件與樹種而異;2.落葉果樹以春、秋季為多,常綠果樹可在春、夏、秋季栽植。三、栽植密度(一)確定栽植密度的依據:1.樹種、品種和砧木的特性;2.地勢和土壤;3.氣候條件;4.栽培技術;(二)主要果樹常用栽植密度:(三)計劃密植:是一種有計劃分階段的密植制度。實施計劃密植的要點是:栽植前作好設計,預定永久株與臨時株。臨時植株的數量常為永久株的1—3倍。四、栽植方式(一)長方形栽植:栽植株數=栽植面積/行距×株距;(二)正方形栽植:栽植株數=栽植面積/(栽植距離)2;(三)三角形栽植:三角形栽植是株距大于行距,兩行植株之間互相錯開而成三角形排列。這種方式可提高單位面積上的株數,但由于行距小,不利于機械作業。栽植株數=栽植面積/(栽植距離)2×0.86;(四)帶狀栽植:帶狀栽植即寬窄行栽植。帶內由較窄行距的2—4行樹組成,兩帶之間的寬行距(帶距)為帶內小行距的2—4倍;可增強群體的抗逆性(防風、抗旱)。(五)等高栽植:適用于坡地和梯田栽植。栽植株數=栽植面積/行距×株距;(六)籬壁式栽植:這種栽植方式最適于機械作業和采收。行間較寬,株間較密,成樹籬狀。栽植株數=栽植面積/行距×株距;五、栽植技術(一)栽植方法:1.校正栽植位置;2.分層壓實(根與土壤密貼);3.注意栽植深度(根頸高出土面5cm);4.作樹盤;5.灌水。(二)大樹移栽:1.挖環溝;2.填表土“回根”;3.移栽(注意修剪);(三)栽植后的管理:1.及時灌溉;2.幼樹防寒;3.其他管理:施肥、整形修剪、病蟲防治、土壤管理。第三章果園土壤管理
第一節土壤改良一、果園土壤(一)土壤的物理性質1.有效土層:果樹根系容易到達而且集中分布的土層深度為土壤的有效深度。有效土層越深,根系分布和養分、水分吸收的范圍越廣,固地性也越強。這可提高果樹抵御逆境的能力。一般果樹的吸收根集中分布層多為地下10-40cm。2.土壤的三相組成:合理的三相組成為:固相40-55%,液相20-40%,氣相15-37%。(二)土壤的化學特性1.營養元素的狀態;2.土壤PH。(三)土壤微生物1.有益微生物:分解有機質,使根系可吸收利用。有些可形成菌根,增強吸收能力。2.有害微生物:病菌和線蟲。
二、果園土壤的改良(一)果園土壤的深翻熟化:1.深翻對土壤和果樹的作用:深翻后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微生物均增加,由于微生物活動加強,可加速土壤熟化,增加可給態養分,提高了土壤肥力;促進果樹根系生長,樹體健壯,提高產量。2.深翻時期:①秋季深翻:一般在果實采收前后結合秋施基肥進行。此時地上部養分積累較多,正值根系生長高峰,有利新根生長。這個時期是較好的深翻時期。②春季深翻:應在解凍后及早進行。根系開始活動,傷根后容易愈合和再生。③冬季深翻:入冬后至土壤結凍前進行,操作時間較長,但要及時蓋土以免凍根。寒冷地區通常不進行深翻。④夏季深翻:在新梢停長或根系前期生長高峰過后,雨季來臨前進行。夏季深翻傷根容易愈合,但易引起落果,結果多的樹不宜在夏季深翻。3.深翻深度:以稍深于果樹主要根系分布層為度。一般在80—100cm。4.深翻方式:①深翻擴穴;②隔行深翻;③全園深翻。(二)不同類型果園的土壤改良1.黏性土果園:增施有機肥;培土摻沙。2.沙性土果園:增加有機質;改善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使用土壤結構改良劑)。3.水田轉化果園:深翻;深溝排水;客土;抬高栽植。(三)主要劣質果園的土壤改良1.山地紅黃壤果園改良:①作好水土保持工作;②增施有機肥料;③施用磷肥和石灰;2.鹽堿地果園土壤改良:①設置排灌系統;②深耕施有機肥;③地面覆蓋;④營造防護林和種植綠肥作物;⑤中耕除草。3.沙荒及荒漠土果園改良:①降低水位,排水洗鹽;②培泥;③深翻熟化;④增施有機肥或種植綠肥作物;⑤營造防護林;⑥應用土壤結構改良劑。土壤改良方法紅黃壤改良土壤改良方法施有機肥土壤改良方法土壤結構改良劑第二節土壤管理制度一、幼年果園土壤管理制度1.幼樹樹盤管理:幼樹樹盤即樹冠投影范圍。采用清耕或清耕覆蓋法管理。2.果園間作:二、成年果園土壤管理制度1.清耕法(清耕休閑法);2.生草法(永久生草,短期生草);3.覆蓋法(整年覆蓋,間斷覆蓋);4.清耕覆蓋法(兼有清耕、生草、覆蓋的優點);5.免耕法。土壤管理制度生草法土壤管理制度生草法土壤管理制度生草法效果第三節果樹營養特點與營養診斷一、果樹營養特點及影響因素(一)果樹的營養特點1.具有多年生特點: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有特殊的生理特點和營養要求。如幼樹期,結果期;2.具有多次結果特點:具有生長--開花--結果的多次循環。3.多數果樹根深體大對立地條件要求嚴格:4.無性繁殖:①砧穗組合影響果樹生長結果;②不同砧穗組合營養特性不同。5.營養的再利用特點明顯;6.生長結果平衡與營養狀況關系密切:在年周期中營養生長的同時進行開花、結果與花芽分化,必須注意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二)果樹無機營養的吸收與移動1.以離子的形式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被根系吸收;2.吸收形式:物理性的被動吸收(擴散);消耗能量的主動吸收(選擇性)。3.移動:無機營養—皮層—木質部—導管,隨蒸騰流向上運輸。(三)影響果樹對土壤養分吸收的主要因素1.土壤的物理化學特性:①土壤PH;②土壤滲透壓;③土壤通氣;④成土母質。2.土壤微生物:3.砧木:有些對營養元素吸收和運輸有明顯影響。二、果樹缺素癥診斷及其矯正
(一)果樹的必須元素1.果樹必須的營養元素:共16種。其中大量元素有:C、H、O、N、P、K、Ca、Mg、S;微量元素有:Fe、Cu、B、Mn、Zn、Mo、Cl。2.必須元素間的相互作用:相助作用;拮抗作用。(二)果樹缺素癥的表現及診斷1.葉分析:①在葉片營養元素變化較小時采樣;②采樣葉片標準一致;2.葉片顏色診斷:可根據葉片顏色推斷氮和葉綠素含量。3.外觀診斷:利用缺素外部癥狀表現推斷樹體缺素種類和程度。4.缺素癥的矯正:①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②調整PH;③增施有機肥;④施用化學肥料(葉面噴施;莖干注射)。第四節果樹施肥一、施肥量(一)確定施肥量:根據養分平衡法計算施肥量。施肥量=(果樹吸收營養元素量—土壤供肥量)/肥料中有效養分含量%×肥料利用率%。應考慮以下因素:1.樹體;2.土壤;3.地勢;4.氣候;5.農業技術。(二)施肥試驗和葉分析(三)樹齡、產量與施肥量二、施肥時期與種類(一)施肥時期:1.確定施肥時期的依據:①掌握果樹需肥時期:需肥時期與物候期有關;養分首先滿足生命活動最旺盛的器官,即養分有其分配中心,隨著物候期的進展,分配中心也隨之轉移;果樹在年周期內對三要素的吸收量是有變化的。②掌握土壤中營養元素和水分變化規律:土壤營養物質含量與季節、間作物種類和土壤管理制度有關;土壤水分含量與發揮肥效有關。③掌握肥料的性質:肥料種類(速效肥,遲效肥);同一肥料元素因施用時期不同而效果不同。2.基肥:
以有機肥為主,秋施基肥可提高樹體貯藏營養水平和細胞液濃度,有利來年萌芽、開花和新梢早期生長;春施基肥發揮肥效較慢,常不能滿足早春生長需要,到后期往往導致枝梢兩次生長,影響花芽分化和果實發育;冬季因地溫降低,肥料分解緩慢,不易產生新根,效果不佳。夏季因是生長期,較少采用。3.追肥:
又叫補肥。追肥次數和時期與氣候、土質、樹齡有關;施肥時期有:①催芽肥(花前肥):以氮為主;②保果肥(花后追肥,果實膨大和花芽分化期追肥):除氮外,補充速效磷、鉀;③壯果肥(果實生長后期追肥):以磷、鉀肥為主;④采果肥:以氮為主,并配以磷、鉀肥。三、施肥部位與方法
(一)施肥方法:1.土壤施肥:①環狀施肥;②放射溝施肥;③條溝施肥;④全園施肥。2.根外追肥:又稱葉面噴肥。簡單易行,用肥量小,發揮作用快,且不受養分分配中心的影響,可及時滿足果樹的急需,并可避免某些元素在土壤中化學或生物的固定作用。但根外追肥不能代替土壤施肥,兩者各具特點,互為補充。根外追肥最適溫為18--25℃,濕度大些較好;有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對治療和預防缺素癥也有一定作用。3.液態施肥:有稱灌溉式施肥,是指在灌溉水中加入合適濃度的肥料一起注入土壤。具有肥料利用率高、肥效快、分布均勻、不傷根、節省勞力等優點。(二)部位:1.根系(吸收根)分布區;2.幼嫩葉片(葉背、葉面)。施肥方法放射溝施肥施肥方法灌溉式施肥施肥方法灌溉式施肥施肥部位施肥區域示意第四章果園水分管理
第一節水分對果樹生長結果的影響一、果樹地上部營養器官的生長1.樹體地上部分的營養生長受水分供應水平的制約,但樹體營養生長總量并不和樹體水分狀態或土壤水分營養供應水平呈的直線正相關關系;2.不同器官的生長發育對水分脅迫反應的敏感程度有差異;其由強到弱的順序如下:莖干的加粗生長、葉原基的發生—枝條延長生長—葉面積的擴展。3.水分脅迫通常對果樹莖干的加粗生長的抑制作用具有較強的后效作用。二、果樹生殖生長1.花芽分化:干旱通常促進花芽形成,尤其在花誘導期干旱效果最為顯著;此外,水分還影響果樹花芽的形態分化,水分脅迫減慢花芽形態分化的進程,花期延遲。2.坐果:水分對坐果的影響取決于果樹的種類、水分脅迫的程度和干旱發生時期。3.果實生長:①果實生長速度并不與土壤水分供應水平呈直線的正相關關系;②果實細胞分裂和膨大這兩個過程對水分脅迫反應的敏感程度差異很大。果實細胞分裂對水分脅迫具有較強的忍受能力,但在果實細胞膨大期,干旱則導致采收時果實體積顯著減小,果實細胞膨大后期對水分脅迫反應更敏感。4.產量:由于水分影響果樹的花芽形成、坐果和果實生長,因此也顯著地影響果樹的產量。三、果實品質1.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與水分供應水平呈直線負相關關系。①干旱條件下,果實的糖酸比增加(糖增加,酸變化不大);②水分脅迫導致果汁含量減少,硬度增加,從而是果實口感變差。2.當土壤水分維持在一個適宜范圍內時,果實的綜合品質才最好。3.果實最后迅速生長期是果實品質形成對水分需求的關鍵時期。一方面水分脅迫導致體積減小、硬度增大;另一方面,水分脅迫增加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耐貯藏能力。四、果樹根系的生長發育
1.果樹根系生長與土壤水分條件密切相關;2.果樹根系對干旱具有很強的適應能力:①在水分脅迫條件下,葉片中的光合產物優先供應根系的生長,有利于糖類在根系中積累;②只要有一部分根系(1/4)處于良好的水分條件下,果樹就能從土壤中獲得足夠的水分(側向運輸)供其生長發育;③果樹根系具有很強的趨水能力。第二節果樹水分需求的生物學特點一、果樹的遺傳特性與水分需求1.不同種類果樹對水分需求有很大差異。生長期長、葉幕形成快、葉面積大、葉片氣孔多、生長速度快、產量高的樹種,需水量大;2.不同品種間的需水量也存在差別。一般晚熟品種的需水量比早熟品種大。二、果樹的生理狀況與水分需求1.葉面積指數:果樹的蒸騰量取決于樹體葉面積的大小;2.果樹的負載量:果實的存在抑制營養生長,減少葉面積;但果實卻能增強樹體單位葉面積的蒸騰強度,增加樹體的需水量。3.果實的生長發育階段:果樹的需水量與果實的生長發育階段密切相關。三、生態環境與果樹水分需求1.果樹需水量受生態環境的影響顯著。氣溫、日照、空氣濕度、風力;2.蒸發蒸騰勢是反映氣候對植物蒸騰影響的綜合指標。蒸發蒸騰勢高,則蒸騰量大。利用水分平衡法指導果樹灌溉時,主要依據果樹自身的需水狀況和氣候環境因素對果樹需水的影響。四、果樹生產需水的關鍵時期(一)果樹需水特性:作物需水包括生理需水和生態需水兩方面。生理需水是作物生命過程中的各項生理活動(蒸騰、光合)所需水分;生態需水是指生育過程中,為作物正常生長發育創造良好生活環境所需要的水分,這兩方面需水量常通過葉面積蒸騰和株間蒸發來表示,葉面蒸騰量與株間蒸發量之和稱為作物需水量。1.果樹種類不同對水分的要求不同:按需水量分為需水量大、需水量中等、需水量小三大類。2.同一果樹不同生育階段和不同物候期,需水量不同:①發芽前后到開花期;②新梢生長和幼果膨大期:此期常稱為果樹的需水臨界期。③果實迅速膨大期;④采果前后及休眠期。3.地區自然條件不同需水量不同:4.農業技術措施與果樹需水的關系:(二)水分不足對果樹生長結果的影響:1.灌溉對果樹的重要性:①水是果樹的重要組成部分;②水是果樹生命活動的重要原料:光合、蒸騰、物質運輸、代謝均需要水分供應。③水具有調節樹溫的作用;④水是調節果樹生育環境的重要因素。2.水分不足對果樹生長結果的影響:①水對生長的影響:新梢生長狀況是由果樹萌動后6周樹體水分盈虧狀況來決定的;根系生長也受水分影響,在凋萎點以下時,停止生長。②水對花芽分化與座果的影響:③水對果實膨大的影響:各種果樹對水分逆境的反應取決于缺水開始的時間,這是由于果實有不同的生長模式;當有效水降低到最大持水量的25%以下時,果實的生長速度會降低;很多果實的大小受采前30天水分狀況的影響。④水對裂果的影響:多數裂果是由于根系或果實皮層快速吸收水分,而使果肉急劇增長而果皮增加較慢而造成裂果;有頂端開裂和側面開裂兩種形式。⑤水對落果和果實品質的影響:水分過多或干旱(凋萎點以下)均會導致落果和果實品質下降。果樹需水反應需水特點第三節果園灌溉與果樹節水栽培一、果園灌溉技術(一)果園灌溉方式1.地面灌溉:就是指將水引入果園地表,借助于重力的作用,濕潤土壤的一種方式,故又稱為重力灌溉。①溝灌:優點是對土壤浸潤較均勻,蒸發量和流失量均較小,經濟用水;防止土壤結構的破壞;通氣良好,有利于微生物活動;減少工作量;便于機械化操作。是一種較合理的方法。②分區灌溉(格田灌溉):易使土壤表面板結,破壞土壤結構,既費勞力又妨礙機械化操作。③盤灌(樹盤灌水):用水經濟,但浸潤范圍小,也有使表土板結的缺點。④穴灌:在樹冠外緣挖穴,將水灌入穴中。用水經濟,浸潤范圍較寬而均勻,不會引起土壤板結。在水源缺乏地區,較理想。2.噴灌:
噴灌(sprinklerirrigation)又稱人工降雨。它模擬自然降雨狀態,利用機械和動力設備將水射到空中,形成細小水滴來灌溉果園的技術。優點:①節約用水;②保持原有土壤的疏松狀態;③可調節小氣候;④節省勞力,工作效率高;⑤對平整土地要求不高,山地亦可采用;缺點:可能加重某些真菌病害;有風時灌水不均勻;增加投資。3.定位灌溉:
定位灌溉(localizedirrigation)是指只對一部分土壤的果樹根系進行定點灌溉的技術。一般來說,定位灌溉包括滴灌(trickle/dripirrigation)和(microsprinkle/microjetirrigation)兩類技術。優點:節約用水;使土壤中水分始終處于較高的可用性狀態,有利于根系的吸收;并具有低水壓和能進行加肥灌溉等優點。缺點:投資較大;對設備要求高;不能調節小氣候。其設備包括:①水源(機井,水泵和機房);②過濾設備;③自動化控制區;④灌溉區。4.地下灌溉:
地下灌溉(subirrigation)是利用埋設在地下的透水管道,將灌溉水輸送到地下的果樹根系分布層,并借助毛細管作用濕潤土壤的一種灌溉方式。地下灌溉系統有水源、輸水管道和滲水管道三部分組成。特點:①設施技術需進一步完善;②管道檢修較困難。(二)灌溉時間和灌溉量的確定1.灌水時期:(1)根據土壤含水量:①土壤能保持的最大水量稱為土壤持水量;當土壤含水量達到持水量的60—80%時,最符合果樹生長發育的需要;當含水量低于持水量的60%以下時,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灌溉。②當土壤內水分減少到不能移動時的水量,稱為“水分當量”;如果土壤水分比水分當量繼續減少至某一臨界值,此時植物生長困難,終至枯萎,此時灌水也不能恢復生長,這種程度稱為“萎蔫系數”,應在萎蔫系數前灌溉。一般土壤濕度在最大持水量的50%以上時,可不必灌溉。(2)儀器測定:普遍采用張力計,又稱土壤水分張力計來指導灌溉。(3)根據果樹的物候期:萌芽前后至開花期,新梢生長和幼果膨大期,果實迅速膨大期,采果前后及休眠期。2.灌溉時間:
灌溉時間和灌溉量取決于所采用的灌溉技術。漫灌、噴灌、微噴和地下灌溉,遵循次數少,每次灌溉量大的原則;而滴灌要求灌溉次數頻繁而每次灌溉量小。
3.灌水量:①根據不同種類土壤的持水量、灌溉前土壤濕度、要求土壤浸潤的深度,計算灌水量。灌水量=土壤深度×土壤中可利用的水量×灌溉面積/總面積×K(水分利用率,一般1/2-1/3)。②根據果樹需水量和蒸騰量來確定每畝的需水量。每畝需水量=(果實產量×干物質%+枝、葉、莖、根生長量×干物質%)×需水量。(三)灌溉指導技術1.水分平衡法:水分平衡法主要考慮土壤中的水源和由植物蒸騰引起的水分消耗之間的平衡。水分的消耗主要為植物的實際蒸騰量(ETcrop),等于蒸騰潛勢(ETo)和作物系數(Kc)的乘積,即ETcrop=ETo×Kc。蒸騰潛勢(ETo)可根據當地的氣象資料經過計算獲得,作物系數(Kc)應根據作物生長發育的實際情況來確定。2.土壤水分張力計法:當讀數在60-80(水分張力0.06-0.08MPa)時,就應灌溉;當讀數下降到10-20(水分張力0.01-0.02MPa),應停止灌溉。灌溉技術灌溉灌溉技術明渠灌溉灌溉技術暗渠灌溉灌溉技術噴灌灌溉技術噴灌灌溉技術小區灌溉灌溉技術噴灌灌溉技術簡易灌溉二、果樹節水栽培1.節水的必要性:水資源貧乏,全國人均水資源年占有量為2700M3,居世界第127位,僅相當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2.果樹節水栽培:主要考慮兩個方面:①減少有限水資源的損失和浪費:水資源上游水土保持;維持水庫的庫容;水源和輸水管道防滲漏和輸水管道化;改良土壤提高蓄水能力;②提高水分利用率:采用適當的灌溉技術和合理的指導灌溉方法;減少土壤蒸發和樹體的蒸騰強度;在果樹需水非關鍵時期節水栽培。節水栽培技術節水設備節水栽培技術節水設備第四節果園排水一、排水不良對果樹的危害:1.根系呼吸受到抑制;2.通氣不良,妨礙好氣微生物活動,從而降低土壤肥力;3.在黏土中大量施用硫酸銨等化肥及未腐熟的有機肥后,進行無氧分解,產生一氧化碳或甲烷、硫化氫等還原性物質,影響果樹的生長發育。二、排水時間1.當達到最大持水量時:在不同土層設置土壤水分張力計;2.雨量分布集中時期;三、排水系統:1.明溝排水:廣泛應用于地面和地下排水;2.暗溝排水:多用于匯集地排出地下水。第五章果樹整形修剪
第一節果樹整形的生物學基礎一、整形修剪概念:整形(trainning)是通過修剪及應用相應的栽培技術措施,把樹體的骨干枝和樹冠培養成特定的結構和形狀的技術,也叫果樹整枝;修剪(pruning)是為了控制樹體枝條數量(包括增加和減少)、方位及生長勢,對果樹樹體直接采用剪枝(或梢)及類似的外科手術的總稱。包括物理和化學處理,如刻傷、曲枝、環剝和適用植物生長調節劑等。整形與修剪的結合,稱為果樹整形修剪。二、整形修剪的依據:1.根據果樹的生長結果特性;2.根據自然條件及栽培措施;3.根據經濟要求。三、果樹樹體結構(一)果樹個體結構1.主干:喬木果樹的地上部包括主干(trunk)和樹冠(canopoy)兩部分。樹冠由中心干(centralleader)、主枝(mainbranch)、側枝(副主枝lateralbranch/secondarybranch)和枝組(bearingunit)構成,中心干、主枝和側枝構成樹冠的骨架,統稱骨干枝。主干是指地面根頸部至第一層主枝之間的樹干部分。主干高度(簡稱干高)對樹體結構影響較大。2.骨干枝:(1)骨干枝數量:①原則上骨干枝越少越好,可避免養分過多消耗在建造骨干枝上;②樹體結構簡單化是方向:為優質高產、簡化修剪和提高勞動效率,骨干枝數目相應減少;③骨干枝的延伸:有直線延伸和曲線延伸,影響樹體生長勢。(2)主枝分枝角度:主枝與中心干的分枝角度對骨架堅固性、結果早晚、產量高低和品質影響很大。①基角60--70°,負重力大,花芽易形成,結合牢固;②腰角70--80°,有利于改善光照;③梢角40--50°,梢角小些,利于保持頂端優勢,防止主枝衰弱。(3)尖削度(tapemess):骨干枝由基部到先端,粗度逐漸變細,粗細差異越大尖削度越大。適宜的尖削度能建立起堅硬的骨架;尖削度小,骨干枝堅硬程度差,果實負載能力小。(4)骨干枝之間的從屬關系與樹勢均衡:①主從關系:中心干、主枝、側枝必須從屬分明,才能保持結構牢固、光照良好。一般骨干枝直徑與其著生母枝直徑之比不超過0.6;②樹勢均衡:各級骨干枝勢力之間保持相對平衡;同級骨干枝之間生長勢應當相近。3.枝組:
亦稱單位枝、枝群或結果枝組。是著生在骨干枝上的獨立單位,是葉片著生和開花結果的主要部分。要注意培養和多留枝組。枝組按大小可分為大、中和小型枝組;按枝組在骨干枝上著生的位置可分為背上、兩側和背下枝組。背下枝組生長勢緩和,容易控制,結果早,但易衰退;背上枝組生長勢強,較難控制,結果晚,但壽命長;兩側枝組介于中間,宜多培養兩側枝組。4.輔養枝:
又稱控制枝。是整形過程中留下的臨時性枝。具有利用空間,促進生長,緩和樹勢,提早結果的作用。5.樹冠:
樹冠是果樹的主體部分。樹冠的體積、形狀、結構等,對于合理利用空間和光能、確保果樹生長結果和果實品質、以及提高勞動生產率等,都有重要影響。①樹冠體積:由冠高和冠徑決定,影響樹冠形成快慢和光能利用。在一定限度內,縮小樹體體積,已成為果園現代化的主要方向。②樹高、冠徑和間隔:主要考慮勞動效率、光能利用、樹種特性和抗災能力等。提倡樹高3—4m,冠厚2.5—3.5m,冠徑3m。③樹冠形狀:分為自然形、扁形(籬架形、樹籬形)和水平形(棚架形、盤狀形、匍匐形)三類。在解決密植與光能利用、密植與操作的矛盾中,以扁形最好,自然形其次,水平形再次。④樹冠結構和葉幕配置:a.葉片水平排列,葉面積指數1;均勻垂直排列,葉面積指數3;叢狀均勻排列,葉面積指數9;b.樹冠結構:層性,單位枝群(主枝、側枝及枝組)圓錐形或三角形,葉叢枝的葉片叢生性,都是合理的結構。樹體結構個體結構樹體結構樹體各部分(二)果樹群體結構1.果樹群體的類型:果樹群體由個體構成,又有自己的特性和發展規律。按照株間群體葉幕的連續性,可分為不連續和連續兩大類。①不連續類:多以單株整形為主;②連續類:單行籬栽,雙行籬栽,多行籬栽,水平棚架。2.果樹群體的發展:①隨樹齡變化而改變;②隨一年內物候期的變化而改變。3.果樹群體結構的構成因素:①樹冠覆蓋率:指樹冠垂直投影面積與栽培面積之比,以百分比表示。在一定范圍內,覆蓋率高,產量越高。②樹冠高度:樹冠高度在果樹群體結構中起者重要作用。要通過控制樹冠高度使樹冠投影不會遮住相鄰行樹冠的基部。一般在3-4m。③葉面積指數:葉面積指數是指果樹葉面積總和與所占土地面積之比,又稱為葉面積系數。④枝量及枝類組成:枝量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果樹枝條的總數量;枝類組成指果樹不同類型枝條(如長、中、短枝等)所占的比例。只有適宜的枝量與枝類組成,才能維持健壯的樹勢和良好的光照條件,實現果樹的優質豐產。4.果樹群體結構與栽植密度的關系:
依據株間葉幕的連續性,群體結構可分為連續和不連續兩大類型。稀植情況下,樹體的個體特性強,葉幕屬于不連續類型,整形修剪時應強調每株樹的個體結構、樹體內部的枝組數量及其排列;密植情況下,葉幕通常屬于連續類型,整形修剪時,和個體結構相比較,應更注重其群體結構。5.果樹群體結構與樹齡:
隨著樹齡的增長,葉幕類型、葉面積指數、樹冠覆蓋率都將發生變化。6.生長季節里果樹群體結構的變化:
果樹群體結構一年內隨物候期的變化而改變。葉面積指數、樹冠覆蓋率和樹冠內的光照度都將發生變化;果實大小、含糖量、色澤與樹冠內光照度呈密切的正相關關系。四、枝芽的生長發育特性與修剪1.芽異質性的利用:2.芽早熟性和晚熟性的利用:3.芽的潛伏力與更新:4.萌芽率和成枝力與修剪:5.頂端優勢的利用:利用頂端優勢可以調節枝和芽的生長勢強弱、枝梢在骨干枝上的分布及樹體生長與結果之間的平衡關系。5.頂端優勢的利用:
(1)不同樹種和品種之間的頂端優勢存在差異,導致一年生枝抽生新梢特性的不同。①頂生枝類型(acrotonicbranching/acrotone):直立一年生枝條抽生的新梢集中在枝條的上部;②基生枝類型(basitonicbranching/basitone):抽生的新梢集中在枝條的基部;③居中類型(mesotonicbranching/mesotone):抽生的新梢在一年生枝上呈均勻分布。5.頂端優勢的利用:
(2)新梢的生長勢與其在母枝上著生的角度密切相關。①新梢越直立,其生長勢越強,年生長量也就越大;②母枝的姿勢也影響新梢的分布與生長勢:直立母枝上抽梢方位及新梢生長勢較為一致;斜生母枝背上、側生、背下生長勢不同;水平母枝只在背上和側部抽生新梢,而背下不能抽生新梢。③不同姿勢的枝條新梢發生的部位有差異:直立枝條(頂芽、上部側芽);斜生枝條(頂芽變弱、中下部芽生長勢加強);水平枝條(基部芽最強、頂芽及上部芽幾乎不具生長能力);彎曲枝條(處于彎曲頂部的芽發枝能力最強)。④頂端優勢的強弱與剪口芽的質量有關;⑤頂芽保留與否對抽生新梢生長的影響較大:頂芽保留后,所抽生的新梢基角大,生長勢較弱,反之基角小,生長旺。6.其他特性的利用(1)干性與整形:干性強的樹種宜采用中心干;干性弱的宜建造無中心干或開心形。(2)層性與整形:五、結果習性與修剪1.花芽形成時間:促進花芽形成。2.開花座果:調節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3.結果枝類型:不同樹種、品種,其主要結果枝類型不同。4.連續結果能力:結果枝上當年發出枝條持續形成花芽的能力,稱為連續結果能力。5.最佳結果母枝年齡:多數果樹結果母枝最佳年齡段為2—5年生枝段。6.最佳結果母枝的姿勢:不同姿勢的結果母枝,其花芽形成能力、果實大小及品質都存在較大差異。①基角在30-120°時屬于結果母枝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的平衡區,在這一范圍內,結果母枝的營養生長中庸,容易保持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之間的平衡,花芽形成較多,果實大,品質好;②基角在30-45°為最佳生長姿勢,所結果實品質最好;③基角小于30°的直立枝,營養生長旺盛,花芽形成困難,所結果實也較小;④對于下垂枝,光照條件差,盡管花芽形成的數量多,但由于營養生長衰弱,所結果實小,品質差。因此,修剪時對結果母枝的選留十分重要,應盡量少留背上和背下的結果母枝。六、樹冠與根系之間的生長發育關系1.地上部樹冠的生長發育與地下部根系的關系十分密切:2.合理修剪,既能調節樹冠的結構和枝葉量,改變樹冠內通風透光狀況,提高光合效能,促進花芽分化,還能有效的增強養分運轉,促進根系的生長;若地上部修剪過量,則會抑制根系的生長。七、修剪反應1.修剪反應的敏感性首先決定于品種的遺傳特性;2.修剪反應還與氣候條件、樹齡和栽培管理水平有密切關系:一般氣候條件較好幼齡樹、栽培管理水平較好的反應較強。整形修剪的生物學基礎頂端優勢整形修剪生物學基礎芽的異質性第二節果樹常見樹形及其特點一、樹形的種類(一)有中心干形:1.主干形:中心干上主枝不分層或分層不明顯,樹形較高;核果類應用多。2.疏散分層形:主枝在中心干上分2—3層排列,各層主枝間有較大的層間距,符合果樹生長分層特性;仁果類應用多。3.紡錘形:由主干形發展而來,在中心干四周培養多數短于1.5m的近水平主枝,不分層。適于發枝多、樹冠開張、生長不旺的果樹,修剪輕結果早。4.圓柱形:其特點是在中心干上直接著生枝組,上下冠徑差別不大,適用于高度密植栽培。(二)無中心干形:1.自然圓頭形:主干在一定高度剪截后,任其自然分枝,疏除過多主枝,自然形成圓頭。修剪輕,樹冠形成快,造型容易。適用于常綠果樹。2.主枝開心圓頭形:自主干分生3個主枝后,最初讓其斜生1—1.2m,在讓其直立向上,而于其彎曲處保留側枝。就主枝的配置來說,樹冠是開心的,但中心長滿小枝組。常用于溫州蜜柑。3.多主枝自然形:自主干分生主枝4—6個,主枝直線延長,根據樹冠大小,培養若干側枝。構成容易,樹冠形成快,早期產量高。常用于核果類。4.自然杯狀形:主枝在主干上一分為三,再三分為六,以后直線延伸,在其外配置側枝,為開心形。整形容易,枝量增加快,早期產量高。常用于核果類果樹。5.自然開心形:三個主枝在主干上錯落著生,直線延伸,主枝兩側培養側枝,充分利用空間。樹冠開心,光照好,容易獲得優質果品。適合桃等干性弱、喜光性強的樹種。(三)樹籬形:
其特點是株間樹冠相接,果樹群體成為樹籬。是矮化密植的主要樹形。1.自然樹籬形:有長方形、三角形、梯形和半圓形。常用于柑橘類。2.扁紡錘形:常用于蘋果、梨。3.自然扇形:常用于蘋果、梨。(四)籬架形:
其特點是需設置籬架,以固定植株和枝梢,整形較方便。常用于蔓性果樹。1.棕櫚葉形;2.雙層柵籬形;3.Y形。五、其他樹形1.棚架形:主要用于蔓性果樹。2.叢狀形:其特點是無主干,著地分枝成叢狀。主要適用于灌木果樹。3.匍匐形:將果樹傾斜匍匐于地表,有利于冬季埋土防寒。4.無骨干形:全樹只有1—2個枝組(大型枝組),不設骨干枝,枝組不斷回縮更新。用于桃、蘋果的草地果園。二、主要樹形特點1.疏散分層形;2.變節主干形和中心主干形(centrallender);3.自然圓頭形;4.自然杯狀形;5.自然開心形(open-centre)和延遲開心形(delayedopen-centre);6.紡錘形(spindle)又名紡錘灌木形(spindlebush);7.圓柱形(thepillar);8.馬爾尚樹籬形(Marchand-hedgrow)又稱馬爾尚旗形(Marchandflag);9.棕櫚葉形(palmette);10.直立中央領導干樹形(verticalaxis);11.林肯式整形(Lincolncanopy);12.索朗形(solen);13.塔圖拉形(Tatura/Taturatrellis);14.寬頂單籬架:StandardT-bar;WingedT-bar;MTVT-bar;15.各類棚架樹形(pergola);16.叢狀形;17.無骨干形。三、選用樹形的基本原則1.根據果樹生物學特性是基本原則:①樹體的干性、層性及生長勢強弱;②成枝力高低;③枝條生長姿勢及枝條硬度;④樹種的耐蔭能力。2.果園自身的生產目標,開發方式與投資力度;3.氣候環境條件;4.栽培技術水平。主要樹形自然圓頭形主要樹形自然圓頭形主要樹形疏散分層形主要樹形自然開心形主要樹形自然開心形主要樹形棚架形主要樹形棚架形主要樹形自然叢狀形主要樹形籬架形主要樹形籬架形主要樹形扇形第三節果樹修剪技術一、修剪時期(一)休眠期修剪(dormantpruning):指落葉果樹從秋冬落葉至春季萌芽前,或常綠果樹從秋梢停長至春梢萌發前進行的修剪。由于休眠期修剪是在冬季進行,故又稱為冬季修剪(winterpruning)。1.有利集中利用貯藏養分;2.綜合考慮樹種特性、修剪反應、越冬性和勞力安排;(二)生長期修剪:指春季萌芽后至落葉果樹秋冬落葉前或常綠果樹秋梢停長前進行的修剪。由于修剪時間主要在夏季,故常稱為夏季修剪(summerpruning)。1.春季修剪:主要內容有花前復剪、除萌抹芽和延遲修剪。2.夏季修剪:摘心、抹梢等。3.秋季修剪:疏剪、短截等。二、修剪方法及果樹生物學反應特點(一)冬季修剪1.短截:亦稱短剪。即剪去一年生枝梢的一部分。短截可分為輕、中、重和極重短截,其反應隨短截程度和剪口附近芽的質量不同而異。短截對母枝有削弱作用,短截越重,削弱作用越大;但對剪口以下的芽的萌發與生長具有促進作用。①輕短截(﹤1/3):可以提高枝條的萌芽能力,易形成較多的中短枝,但對剪口芽的生長促進作用??;②中度短截(1/3-1/2):剪后對剪口下的芽的生長促進作用大,形成的長中梢多;③重短截(1/2-2/3):能促進剪口下抽發旺枝,長枝比例加大;④極重短截(﹥2/3):有時發1-2個旺梢,有時也只發中、短梢。2.縮剪:亦稱回縮。即在多年生枝上短截。其反應特點是對剪口后部的枝條生長和潛伏芽的萌發有促進作用,對母枝有較強的削弱作用。3.疏剪:
亦稱疏刪。即將一年生或多年生枝梢從基部疏除。①減少分枝,利于組織分化而不利于枝條伸長;②疏剪對母枝有較強的削弱作用,可調節骨干枝之間的平衡;③疏剪形成傷口,影響水分和營養物質的運輸;對傷口上部的枝芽有削弱作用,而對下部的枝芽有促進作用。4.長放:
亦稱甩放。即對一年生長枝不剪。中庸枝、斜生枝和水平枝長放,具有促進花芽形成的作用。5.開張枝條角度:
又稱曲枝,即改變枝梢方向。一般是加大分枝角度和向下彎曲,其作用是:①削弱頂端優勢;②開張角度,改善光照;③改變營養和激素分配,緩和生長勢,促進花芽的形成和提高坐果率。6.刻傷和多道環刻:
在芽、枝的上方或下方用刀橫切皮層達木質部,叫刻傷;多道環刻,亦稱多道環切或環割。即在枝條上每隔一定距離,用刀或剪環切一周,深至木質部,可阻礙頂端生長素向下運輸,促進切口下的芽萌發或枝的生長。(二)夏季修剪1.除萌和疏梢:抹除或剪去嫩芽為除萌或抹芽;疏除過密新梢為疏梢。其作用是選優去劣,節約養分,改善光照,提高留用枝梢質量。2.摘心和剪梢:摘心是摘除幼嫩的梢尖,剪梢包括剪除幼嫩枝梢的梢尖和部分枝梢。①削弱頂端生長,促進萌發二次枝;②促進花芽形成:連續摘心,提高分枝級數,促進花芽形成;③提高坐果率;④促進枝芽充實。3.扭梢:在新梢基部處于半木質化時,從新梢基部扭轉180°,新梢呈扭曲狀態。有促進花芽形成的作用。4.拿枝:在新梢生長期用手從基部到頂部逐步使其彎曲,傷及木質部,響而不斷。有利旺梢停長形成花芽。5.環狀剝皮:
簡稱環剝。即將枝干韌皮部剝去一圈。環剝改變營養物質運輸和激素水平,具有抑制營養生長,促進花芽分化和提高坐果率作用。應注意如下問題:①環剝時間和目的有關;②環剝寬度和深度:寬度為枝直徑的1/8-1/10;深度達木質部;③環剝效果與剝口以上葉面積;④部分環剝與主干環剝;⑤保護環剝切口。(三)根系修剪:
研究還較少。1.方法:機械深耕切斷根系;2.作用:抑制過旺生長,實現早果;3.注意問題:①修剪強度:由距主干的距離和深度決定。通常距主干60-80cm;深度40cm;②修剪時間:一般以秋季、冬季至萌芽期是修剪的合適時期。三、修剪技術的應用(一)均衡樹勢:包括控制樹體整體生長勢和控制樹體內部與局部之間的生長關系兩個方面:(1)加強生長勢:①修剪量:應輕修剪,多留枝;②修剪方法:應少疏枝,多短截以促進分枝量;③修剪的枝條類型:應去弱留強,去下垂和平生枝,多保留斜上生枝,少留結果枝多留營養枝;④修剪時間:應適當冬季修剪,少夏季修剪。(2)削弱生長勢:應重修剪,少留枝;應多疏枝,少短截;應去強留弱,去直立枝,多留水平枝、下垂枝和結果枝;推遲冬季修剪時間和加強夏季修剪。(二)調整果樹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矛盾1.幼年期:其主要特征是樹體營養生長旺盛、花芽形成困難,即使形成花芽其坐果率也低。修剪原則是:休眠期修剪時應輕剪、長放、少短截、多留枝;生長季節修剪時可摘心、刻芽、涂發枝素促進發枝、開張主枝角度。2.成年期:其特征是進入結果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第二儲油罐建設合同書
- 公寓租賃合同及家電清單
- 設備采購與安裝合同
- 護理員的初級培訓課件
- 運動解剖學題庫(含參考答案)
- 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數學口算練習試題 全套
- 精密儀器銷售合同模板
- 電子商務戰略合作合同范本
- 腰椎病人骨折的護理
- 班級心理健康教育
- JB-T 8532-2023 脈沖噴吹類袋式除塵器
- 第11課《送東陽馬生序》(課件)九年級語文下冊
- (正式版)SHT 3045-2024 石油化工管式爐熱效率設計計算方法
- 2024年中儲糧集團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基于大概念的高中歷史大單元教學
- (2024年)保安培訓圖文課件
- 《養老護理員》-課件:協助臥床老年人使用便器排便
- 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全冊大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表格式教案
- 初三勵志、拼搏主題班會課件
- 特種加工技術課件
- 提升教師數字素養培訓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