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解讀

《GB/T 23918-2009 三輪汽車 操縱機構的位置、最大操縱力和操縱方法》這一國家標準針對的是三輪汽車,規定了其操縱機構的具體位置要求、允許的最大操縱力以及正確的操縱方法。標準的制定旨在提高三輪汽車的安全性能與操作便利性,確保駕駛者能夠以更合理的方式控制車輛,減少因不當設計或使用造成的事故風險。

對于操縱機構的位置,該標準明確了包括但不限于轉向手柄(或方向盤)、油門踏板、剎車踏板等關鍵部件應當如何布置于駕駛員易于觸及且不影響正常視野的地方。此外,還對這些控制裝置之間的相對距離提出了具體建議,以保證在緊急情況下也能快速準確地進行操作。

關于最大操縱力的規定,則是為了避免由于需要施加過大力量來完成某一動作而導致駕駛員疲勞或者無法及時響應突發狀況的情況發生。標準中根據不同類型的操縱機構設定了相應的上限值,比如手動換擋時所需的力度不應超過某一數值,從而保護駕駛者的身體健康并提升行車安全。


如需獲取更多詳盡信息,請直接參考下方經官方授權發布的權威標準文檔。

....

查看全部

  • 現行
  • 正在執行有效
  • 2009-06-04 頒布
  • 2010-01-01 實施
?正版授權
GB/T 23918-2009三輪汽車操縱機構的位置、最大操縱力和操縱方法_第1頁
GB/T 23918-2009三輪汽車操縱機構的位置、最大操縱力和操縱方法_第2頁
GB/T 23918-2009三輪汽車操縱機構的位置、最大操縱力和操縱方法_第3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5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GB/T 23918-2009三輪汽車操縱機構的位置、最大操縱力和操縱方法-免費下載試讀頁

文檔簡介

犐犆犛65.060

犜54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

犌犅/犜23918—2009

三輪汽車操縱機構的位置、最大

操縱力和操縱方法

犜狉犻狑犺犲犲犾狏犲犺犻犮犾犲狊—犔狅犮犪狋犻狅狀,犿犪狓犻犿狌犿犪犮狋狌犪狋犻狀犵犳狅狉犮犲狊犪狀犱

狅狆犲狉犪狋犻狀犵犿犲狋犺狅犱狅犳犮狅狀狋狉狅犾狊

20090604發布20100101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

發布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

犌犅/犜23918—2009

前言

本標準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提出。

本標準由全國低速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SAC/TC234)歸口。

本標準負責起草單位:山東五征集團有限公司、機械工業農用運輸車發展研究中心。

本標準參加起草單位:山東時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河南奔馬股份有限公司、福田雷沃國際重工

股份有限公司。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王俠民、張咸勝、呂樹盛、林連華、唐喜林、王炳濤。

犌犅/犜23918—2009

三輪汽車操縱機構的位置、最大

操縱力和操縱方法

1范圍

本標準規定了三輪汽車行車制動器、駐車制動器、離合器、轉向系統、液壓自卸系統等的操縱機構的

位置、最大操縱力和操縱方法。

本標準適用于三輪汽車。

2規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隨后所有

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本均不適用于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議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適用于本標準。

GB/T20341農林拖拉機和自走式機械操作者操縱機構操縱力、位移量、操縱位置和方法

(GB/T20341—2006,ISO/TS15077:2002,IDT)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3.1

操縱機構犮狅狀狋狉狅犾

由操作者操縱引起三輪汽車、三輪汽車的裝置或機構動作的裝置。

3.2

操縱機構操縱力犮狅狀狋狉狅犾犪犮狋狌犪狋犻狅狀犳狅狉犮犲

沿操縱機構移動方向、施加在操縱機構接觸表面的中心、并垂直于接觸表面,以實現操縱功能的力。

3.3

最大操縱力犿犪狓犻犿狌犿犪犮狋狌犪狋犻狅狀犳狅狉犮犲

在正常操作條件下,為實現所需操縱功能而允許施加于操縱機構的最大力。

3.4

前方犳狅狉狑犪狉犱

按制造廠規定,三輪汽車及其座椅處于直線向前行駛狀態,坐在駕駛座上的操作者面向的方向。

4最大操縱力

三輪汽車操縱機構的最大操縱力應符合表1的要求。

本標準未規定的操縱機構的最大操縱力參照執行GB/T20341的規定。

表1三輪汽車操縱機構的最大操縱力

序號操縱機構最大操縱力/N

電起動20

1發動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文本僅供個人學習、研究之用,未經授權,嚴禁復制、發行、匯編、翻譯或網絡傳播等,侵權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標準均為PDF格式電子版文本(可閱讀打印),因數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經售出,不提供退換貨服務。
  • 3. 標準文檔要求電子版與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載的文檔中可能包含空白頁,非文檔質量問題。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