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重力壩_第1頁
第三章重力壩_第2頁
第三章重力壩_第3頁
第三章重力壩_第4頁
第三章重力壩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1頁未讀 繼續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重力壩第一節概述一、發展概況根據歷史記載,最早的重力壩是公元前古埃及在尼羅河上修建的一座高15米、頂長450米的擋水壩。人類歷史上修建的第一批堰、壩,都是利用結構自重來維持穩定,結構簡單,安全可靠。

1962年瑞士建成了世界上最高重力壩壩高285米。從1949--1985年,我國在已建成的壩高30米以上的113座混凝土壩中,重力壩達58座,占總數的51%。50年代首先建成了高105m的新安江和高71m的古田一級兩座寬縫重力壩。二、研究技術早期:理論計算和模型試驗相結合的方法設計。80年代后針對專門問題:現代設計理論和分析方法設計。三、重力壩工作特點1、重力壩的工作原理重力壩--依靠自重維持穩定。工作原理概括為穩定和強度兩點要求。(1)穩定依靠壩體自重在壩基面上產生摩擦阻力來抵抗水平水壓力以達到穩定要求。(2)強度(應力)利用壩體自重在水平截面上產生的壓應力來抵消由于水壓力所引起的拉應力,以滿足強度要求。2、重力壩的工作特點

(1)斷面尺寸大,抗沖能力強,抵抗滲漏、漫頂破壞的能力強,在各種壩型中失事率最低;(2)對地形地質條件適應性強;

(3)泄流和施工導流問題容易解決;

(4)結構作用明確,便于機械化施工;

(5)材料強度不能充分利用;(6)底部揚壓力大,對穩定和應力不利;

(7)體積大,水化熱不易散發,溫控要求高;四重力壩類型(一)按結構分1實體重力壩(solidgravitydam)優點:設計施工方便,結構簡單,應力分布明確。缺點:內部應力小,材料浪費,壩基揚壓力大。2寬縫重力壩(slottedgravitydam)優點:揚壓力小,工程量小,便于壩內檢查。缺點:施工復雜,模板用量大。3空腹重力壩(lacedgravitydam)優點:進一步降低揚壓力,內部可設廠房。缺點:施工復雜,腹孔附近存在一定的拉應力區,需配鋼筋。4預應力重力壩、裝配式重力壩(二)按作用分非溢流重力壩、溢流重力壩(三)按材料分混凝土、漿砌石重力壩等深式泄水孔+溢流壩=泄水壩,完全不泄水=擋水壩五、重力壩的布置1重力壩的組成由溢流壩段、非溢流壩段和兩者之間的連接邊墩、導墻以及壩頂建筑物等組成。2重力壩的布置六、重力壩的設計內容①總體布置:壩軸線、組成建筑物的位置;②剖面設計;③穩定分析;④應力分析;⑤構造設計;⑥地基處理;

⑦溢流壩或泄水孔設計;⑧監測設計;⑨施工方法;⑩施工組織設計第二節重力壩的荷載一、荷載荷載--作用;作用在重力壩上的主要荷載有:壩體自重、上下游壩面上的水壓力、揚壓力、浪壓力、土壓力(泥沙壓力)、地震荷載及冰壓力等。1自重(deadload/deadweight)壩體自重W是重力壩的主要荷載之一。W=γ×V+ωγ為材料容重,V為壩的體積,ω為壩上永久設備重。2、壩面上的水壓力(water/hydraulicpressure)(1)靜水壓力(static~)水面下水深y處的壓強為壩面上的靜水壓力,為水的容重。上游面傾斜可將水壓力分解為水平水壓力和垂直水壓力。

(2)動水壓力(dynamic~)3、揚壓力(upliftpressure)定義:揚壓力是作用在壩基面和壩體內部的一種重要荷載。壩基揚壓力包括兩部分①下游水深引起的浮托力;②由水頭差引起的滲透壓力。滲透壓力從上游向下游逐漸消減,揚壓力對壩體穩定和應力不利。(1)壩基揚壓力定義:壩底水平面承受垂直向上的總水壓力稱為壩底揚壓力。(2)壩體內部揚壓力(3)減小揚壓力的措施

①設帷幕

②設排水4、浪壓力(1)波高2hL、波長2LL及h0(1)壩前水深H1>LL

(書P21公式2-6)注:靜水面處波浪壓強最大5、土壓力(earth/soilpressure)主動土壓力、被動土壓力-根據壩外是否有填土而定。泥沙壓力-6、地震荷載(earthquake/seismicload)地震荷載包括:地震慣性力(~inertiaforce)地震動水壓力(激蕩力)(~hydrodynamicforce/pressure)地震動土壓力(~dynamicsoilpressure)(地震對揚壓力、泥沙壓力的影響一般不考慮)。地震荷載的大小與建筑物所在地區的烈度有關,烈度又分基本烈度和設計烈度兩種。.計算方法①擬靜力法——把地震荷載以靜力形式加到建筑物上適用H≤150米(H壩高)②動力分析法——振型疊加求地震荷載一般可按“水工建筑物抗震規范”的擬靜力法計算。7、冰壓力(icepressure)(1)靜冰壓力目前還沒有系統的理論分析,可查表2-5(P26)。可從表中選用單位面積的冰壓力乘以冰厚即為作用在每米壩長的靜冰壓力

P冰=f(T0,VT,h)式中:T0,VT,h分別為升溫時氣溫、升溫速率和冰厚。(2)動冰壓力當冰塊的運動方和與壩軸線的交角80o~90o時,動冰壓力為式中:Vb-冰塊流速,一般不大于0.6m/s;db和Ab分別為冰塊厚度和面積;Kb為系數,與冰的抗碎強度有關。

二、荷載組合1、荷載特點(1)除自重外,其它荷載是隨機變量(2)荷載的遇合機率校核水位、地震;浪壓力等(與靜冰壓力不同時存在)。2、荷載分類舊規范(SDJ21-1978和1984補充規定):(P28表2-6)(1)基本荷載(base/basicload)—作用在壩上的機率較多的荷載(2)特殊荷載(specialload)—作用在壩上的機率比較小的荷載新規范(DL5108-1999):(1)永久作用荷載-不隨時間變化的--如自重、土壓力等(2)可變作用荷載-隨時間變化的如水壓力、揚壓力、溫度等;(3)偶然作用荷載-偶然發生的如地震、校核水位下的水壓力等.可變作用是指在設計基準期內作用的量值隨時間變化與平均值之比不可忽略的作用。3、荷載組合舊規范(SDJ21-1978和1984補充規定):(P28表2-6)基本組合:水庫處于正常運用情況下,可能發生的荷載組合。由基本荷載組成,又稱設計情況。特殊組合:水庫處于非常運用情況下,可能發生的荷載組合。由基本荷載+一種或幾種特殊荷載組成,又稱校核情況。新規范(DL5108-1999):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設計:

基本組合:持久或短暫狀況下,永久作用和可變作用的效應組合。偶然組合:偶然狀況下,永久作用、可變作用與一種偶然作用的效應

組合。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短期組合:持久或短暫狀況下,可變作用的短期效應與永久作用效應的組合。長期組合:持久狀況下,可變作用的長期效應與永久作用效應的組合。基本組合:式中分項系數是考慮結構安全級別(重要性)(γ0)、設計狀態(ψ)、作用(荷載)(γf)、材料性能變異性(γm)以及計算模式不定性(γd)的修正系數。結構重要性系數(γ0)-用以反映不同結構安全級別對結構可靠度的不同要求,對應結構安全級別為

Ⅰ、Ⅱ、Ⅲ的結構及構件,可分別取1.1,1.0,0.9;設計狀況系數(ψ)-用以反映不同設計狀況的目標可靠指標不同,

分別對應持久狀況、短暫狀況、偶然狀況。對重力壩

ψ分別為1.0,0.95,0.85;S(?)-作用效應函數;R(?)-結構及構件抗力函數。γG,GK-永久作用分項系數和標準值;γQ,QK-可變作用分項系數和標準值;fK,γm-材料性能標準值和分項系數;αK,γd1-幾何參數標準值、基本組合結構系數。(1)承載能力極限狀態偶然組合:式中:AK,γd2-偶然作用代表值、偶然組合結構系數。(2)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短期組合:長期組合:式中:C1、C2-結構的功能限值;

Ss(?)、S1(?)-作用效應的短期組合、長期組合時的效應函數。γd3、γd4-正常使用極限狀態短期組合、長期組合時的結構系數;ρ-可變作用標準值的長期組合系數,現規范取1。4、設計狀況根據“水利水電工程結構可靠度設計統一標準”(GB50199-94),結構設計按以下三種狀況設計:(1)持久狀況:正常使用過程中,一定出現且持續時間很長。(2)短暫狀況:施工、檢修或使用過程中短暫出現。(3)偶然狀況:出現幾率很小,持續時間短。三種狀況均應按承載能力極限狀態進行設計。同時(1)持久狀況,尚應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2)短暫狀況,可根據需要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3)偶然狀況,可不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設計;第三節重力壩的穩定分析一、穩定分析(stabilityanalysisagainstsliding)的目的驗算重力壩在各種可能荷載組合下的穩定安全度。二、失穩破壞的可能類型1、滑動:壩體沿抗剪能力不足的薄弱層面產生滑動,包括沿壩基面滑動和深層地質結構面滑動。2、傾倒滑移:荷載作用下,上游壩踵區受拉裂開,下游壩址區壓碎產生傾倒滑移。三、分析方法舊規范:安全系數法即抗滑穩定安全系數(safetyfactoragainstsliding)等于抗滑力與所受的滑動力之比。新規范:承載能力極限狀態法計算。四、沿壩基面的抗滑穩定分析1、抗滑穩定計算公式(安全系數法)(1)摩擦公式當滑動面為水平面時當滑動面為傾向上游的傾斜面時(2)抗剪斷強度公式(滑動面為水平面)2、對摩擦公式和抗剪斷公式的討論抗滑穩定安全系數K和K′取值不同(P30,表2-7)。(1)摩擦公式忽略了壩體與基巖的膠結作用,沒考慮c′的作用不能,因此,K取的較小。(2)抗剪斷強度公式考慮了壩體與基巖的膠結作用,計入了全部抗滑潛力,且c′現場測值不穩,因此,K′取值較大。3、計算參數確定

f′、c′和f的大小對抗滑穩定影響很大,若取大則安全沒有保證,取小了浪費。如何選取C、f值是計算穩定安全系數的關鍵。

f′、c′和f值以野外現場試驗成果為基礎,結合室內試驗結果,由地質、試驗和設計人員共同分析確定。其中現場試驗成果,f′、c′采用測定峰值的小值平均值;f采用屈服極限值或比例極限值。五沿壩基深層的抗滑穩定分析1、方法(1)剛體極限平衡法優點:概念清楚,計算簡便,任何工程均可采用。缺點:不能考慮受力后變形的影響,極限狀態和允許工作狀態有出入。(2)有限單元法超載法:滑動面處于臨界狀態時,外荷載增大倍數作為安全系數。強度儲備法:滑動面處于臨界狀態時,抗剪參數的降低倍數作為安全 系數。剪力比例法:有限元法計算滑動面正應力和剪應力,求出滑動面上滑動力和抗滑力的比值作為安全系數優點:可以分析計算位移場和應力場以及破壞發展情況。缺點:模型建立和參數取值困難,計算工作量大。(3)地質力學模型試驗法優點:可以模擬基巖結構、強度和變形特性以及顯示滑移破壞過程。缺點:模擬內容不完善。2、剛體極限平衡法基于剛體極限平衡原理的抗滑穩定分析方法有被動抗力法、剩余推力法和等安全系數法等。(1)被動抗力法假定BC面處于極限平衡狀態,求出抗力R;然后將R作用在滑動塊ABD,按抗剪斷公式(或摩擦公式)求出滑動體ABD的穩定安全系數。(如右圖)(2)剩余推力法與被動抗力法相反,假定AB面處于極限平衡狀態,求出抗力R;然后將R作用在滑動塊BDC,按抗剪斷公式(或摩擦公式)求出滑動體BDC的穩定安全系數。(3)等安全系數法將滑動塊和阻滑塊具有相等的抗滑穩定安全系數來計算。用試算法或迭代法聯立求解以下方程式,求得整個滑動體的抗滑穩定安全系數。滑動塊(ABD):阻滑塊(BCD):3深層整體抗滑穩定分析若滑動巖體比較完整堅固,BD面上的抗剪強度足以承擔其剪力,則應按整體深層滑動穩定計算。最大抗滑力矩和滑動力矩之比即為深層整體抗滑穩定的安全系數。六、岸坡壩段的抗滑穩定分析重力壩岸坡壩段的壩基面是一個傾向河床的斜面,則在水壓力作用下有向下游的滑動趨勢,在自重作用下還有向河床滑動的趨勢。七、提高抗滑穩定性的工程措施(1)將近水面做成傾斜或折坡形,利用水重來增加壩體的抗滑定,但坡控制在1:0.1~1:0.2)否則上游面出現拉應力;適用于f較小的情況。(2)將壩基礎面開挖成傾向上游的斜面,將岸坡開挖成若干高差不大的平臺,增加側向抗滑力。(3)利用地形地質特點,在壩踵和壩趾設置齒墻。(4)防滲排水或抽水措施,降低揚壓力。(5)預加應力提高抗滑穩定性。第四節重力壩的應力分析一、應力分析的目的與方法

(一)目的檢驗大壩在施工期與運用期是否滿足強度要求;同時也是為了解決設計與施工中的某些問題。(二)方法應力分析方法分為理論計算和模型試驗兩大類。理論計算又分為材料力學法和彈性理論法等。理論計算方法常用的有材料力學法、彈性理論的解析法、有限單元法。強度要求判別:安全系數法和極限狀態法。(三)過程(1)先進行荷載計算和荷載組合;(2)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應力計算;(3)檢驗壩體各部位的應力是否滿足強度要求。二、應力分析的材料力學法假定:(1)壩體混凝土為均質、連續、各向同性的彈性材料。(2)壩段為固接于地基上的懸臂梁。(3)壩體水平截面上的正應力按直線分布。(一) 邊緣應力的計算1、水平截面上的邊緣正應力和式中:ΣW-作用于計算截面上全部荷載的垂直分量的總和;ΣM-作用于計算截面上全部荷載對截面垂直水流流向形心距的力矩總和;

B-計算截面長度。水平外力向上游為正,鉛值向下為正;力矩逆時針為正,正應力壓為正,剪應力以拉伸對角線在一、三像限為正2、邊緣剪應力3、鉛垂截面上的邊緣正應力4、邊緣主應力5、有揚壓力時邊緣應力的計算式中:ΣW、ΣM計入相應揚壓力荷載。(二) 內部應力的計算原則:在邊緣應力求得以后,利用平衡條件推算壩體內部應力1、壩體內部應力的平衡條件如圖為壩內微元體受力狀態2、壩內水平截面上的正應力根據σy在水平面上呈直線分布假定a、b可由邊界條件和邊緣應力得到。3、壩內剪應力將代入微元體的平衡方程,可得剪應力τ沿x軸呈二次拋物線分布。即4、壩內正應力5、壩內主應力求得把內各點的三個應力分量σy、τ、σx后,可根據材料力學公式求得該點的主應力σ1、

σ2和第一主應力方向φ1。式中φ1以順時針方向為正,σy>σx,自鉛直線量取;σy<σx,自水平線量取。6、有揚壓力的壩內應力實際上由于壩體及壩基的防滲、排水等作用,水平截面上的揚壓力一般呈折線分布。計算時,可將揚壓力分解為一個全截面呈梯形或三角形分布和一個在上游部分呈局部三角形分布的圖形。三、重力壩的應力控制標準通過應力分析,求出壩體斷面內的應力場,就可據以判斷重力壩是否滿足強度要求。應力控制標準與計算的方法有關,重力壩設計規范(DL5108-1999)規定的應力控制標準是按材料力學法計算的應力指標。有限元計算的應力,其控制標準參照類似工程。(一)壩基面應力的控制標準1、運用期在各種荷載作用下,壩基面下游邊緣的最大垂直正應力小于基巖容許壓應力力(分別計入和不計入揚壓力);壩基面上游邊緣最小正應力應大于零(計入揚壓力),即不產生拉應力,以防壩體與地基接觸面被拉裂而導致防滲帷幕的破壞。2、施工期對下游壩基面的垂直正應力允許有不大于0.1MPa的拉應力。壩基面的容許壓應力是根據巖石抗壓強度結合壩基地質條件除以安全系數確定(二)壩體應力的控制標準壩體應力以主應力控制。最大壓應力即

,最大拉應力即

,其中

,K-安全系數。1、運用期(1)當計入揚壓力時:上游面及壩體內部的≥0;(2)未計入揚壓力,≥(0.25~0.4)γ0h,γ0-水的容重,h-壩面計算點靜水頭;(3)壩體下游面的最大主壓應力。寬縫重力壩在離上游面較遠區域最大拉應力,特殊細部結構宜配筋。抗壓荷載基本組合K4.0,特殊組合(除地震)K3.5;抗拉K4.02、施工期壩體任何截面上的主壓應力;壩體下游面可容許不大于0.2MPa的主拉應力。地震荷載時,;允許出現瞬時的拉應力,抗拉K2.5

。(三)有限元計算的應力控制標準1.上游垂直應力控制標準(1)壩基上游面計揚壓力時,拉應力區寬度宜小于壩底的0.07倍(垂直拉應力分布寬度/壩底面寬度)或壩踵至帷幕中心線的距離。(2)壩體上游面計揚壓力時,拉應力區寬度宜小于計算截面寬度的0.07倍或計算截面上游面至排水孔(管)中心線的距離。2.其它應力按極限狀態法控制,作用按DL5073的規定取標準值,材料、地基性能參照類似工程。四、各種非荷載因素對壩體應力的影響主要討論:地基變形、地基不均勻性、施工縱縫及分期施工等因素。(一)地基變形對壩體應力的影響

(1)壩基變形對壩體應力分布的影響只限于壩體下部(壩底至底面以上1/3~1/4壩高),而壩體的中、上部分基本上符合直線變化規律。(2)壩體下部應力分布與壩體材料彈性模量Ec和地基彈性模量Er的比值有關。(3)Ec/Er=(1~2)范圍,對應力分布有利。(二)地基不均勻性對壩體應力的影響(1)壩踵附近地基的剛度較大時,上游壩踵有可能產生拉應力;(2)壩踵附近地基的剛度較小,靠近壩趾附近的地基剛度較大時,上游壩踵的應力狀態較均勻地基有所改善,增加了壓應力,而下游壩趾的壓應力有所減小。因而,下游壩體布置在較堅硬的巖基上,這樣可避免或降低壩踵處的拉應力。(三)施工縱縫對壩體應力的影響設置縱縫對自重應力分布有影響。(1)當n=0時,不考慮縱縫與考慮縱縫的自重應力基本相同。(2)n>0,上游壩面為正坡,考慮縱縫時上游壩踵的自重應力減小了,與水壓力引起應力疊加的結果,壩踵處的應力狀況明顯惡化,可能發生拉應力。故上游壩坡不宜過緩。(3)n<0,即上游壩面形成倒坡,考慮縱縫影響時,自重應力增大,與水壓力引起應力疊加的結果,對壩踵處的應力有利。但倒坡過大,施工期壩趾容易產生過大拉應力。(四)分期施工對壩體應力的影響分期施工對壩踵應力的影響是趨于不利的。第五節重力壩的剖面設計原則:在滿足運用、穩定和強度要求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工程量、造價、縮短工期。過程:先考慮壩體主要的荷載,按安全和經濟要求,擬定基本剖面,再根據運用及其他要求,將基本剖面修改成為實用剖面,最后對其進行應力分析和穩定驗算,確定合理的壩體剖面。一、基本剖面(baseprofile)

作用在重力壩上的主要外力是上游水壓力。上游水壓力是三角形分布的,因而根據穩定和強度所得出的重力壩基本剖面也應是三角形的。基本剖面的分析任務-滿足穩定和強度要求下,根據給定的壩高H,求得最小壩底寬B,即確定三角形上下游坡度。

(一)按應力條件確定壩底最小寬度假定上游庫滿水位平三角形頂點,荷載只考慮水平水壓力P(假設下游無水),水重Q和壩體自重G以及揚壓力U。在壩軸線方向取單位長度壩體,其上下游面的水平投影長度分別為λB,和(1-λ)B。1設計工況滿庫和空庫兩種工況2強度標準重力壩上下游邊緣不出現拉應力。3方法根據偏心受壓公式,可求得λ:庫空:0λ1滿庫:,當λ=0時,(二)按穩定條件確定壩底最小寬度當f較大時,B由應力條件控制;當f較小時,B由穩定條件控制。(1)加大λ,可以利用上游傾斜壩面上的水重增加壩體穩定,減小壩底寬度B;由于應力條件的限制,λ值不能隨意加大。(2)最優的λ的值,應通過應力和穩定條件聯立求解。(3)根據經驗,一般n=0~0.2,m=0.6~0.85,B約為H的0.7~0.9倍二、實用剖面(一)壩頂寬度(1)滿足設備布置、運行、交通及施工的要求,非溢流壩的壩頂寬度一般可取壩高的8~10%,并不小于2米。(2)若作交通要道或有移動式啟閉機設施時,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當有較大的冰壓力或漂浮物撞擊力時,壩頂最小寬度還應滿足強度的要求。(二)壩頂高程壩頂或壩頂上游防浪墻頂高出水庫靜水位高度h=2hl+h0+hc;式中:2hl-波浪高度,h0-波浪中心線高出靜水位高度;hc

-安全超高。由于設計和校核采用的風速不同,設計和校核情況的2hl、

h0值不同。設計洪水位計算的壩頂高程h設=設計洪水位+h設校核洪水位計算的壩頂高程h校=校核洪水位+h校壩頂高程=max(h設,h校),同時防浪墻高度1.2m(三)剖面形態由基本剖面修改為實用剖面,有三種常用的形態。(1)鉛直上游壩面適用:壩基f、c較大,剖面由應力條件控制。優點:便于布置和操作壩身過水管道進口控制設備。缺點:庫空時下游壩面可能產生拉應力。(2)上游壩面上部鉛直、下部傾斜優點:利用部分水重增加壩的穩定性,便于管道進口布置和操作。缺點:上游折坡點要結合應力和管道進口布置高程選定,要驗算折坡點截面的強度和穩定。一般在壩高的1/3~2/3的范圍內。(3)上游壩面略呈傾斜優點:增加壩體自重,利用部分水重增加壩的穩定性,可避免庫空時下游產生過大拉應力。適用:f、c較小情況。三、優化設計(一)水工建筑物優化內容布局優化-在結構類型和材料已定的情況下,選定結構布置。體型優化-結構布局巳定的條件下,優化幾何形狀和外形尺寸。斷面優化-布局和幾何輪廓已定的情況,選定構件或壩體剖面的最優尺寸。(二)重力壩優化設計(1)確定描述壩體體形的設計參數,如重力壩的上下游折坡點位置(4個坐標變量);(2)建立目標函數,取壩體體積作為目標函數;(3)確定約束條件,如穩定約束、應力約束、幾何約束等;(4)優化計算方法,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都是設計參數的非線性函數,可以采用序列二次規劃法迭代逼近求解。(參閱“優化方法及其在水工中的應用”浙江大學汪樹玉主編,水利電力出版社)第六節泄水重力壩的剖面設計及消能防沖

壩身設有溢流面、底孔、中孔的重力壩稱為泄水重力壩。它既是泄水建筑物,又是擋水建筑物。應滿足穩定、強度、水流條件及和消能防沖要求。一、泄水重力壩的泄水方式1、壩頂溢流式①閘門承受水頭較小,孔口尺寸可以較大;②下泄流量大;③閘門啟閉方便,易于檢查修理;④可以排冰及其他漂浮物,但不能預泄;2、大孔口溢流式布置在壩頂帶胸墻的泄水建筑物①可滿足預泄要求;②利用胸墻擋水減小閘門高度;③低水位時胸墻不影響泄流,和堰頂泄流相同;④胸墻可以做成活動式的,當遇特大洪水時,可將胸墻吊起來;⑤庫水位較低時,不能供水和放空檢修;3、深式泄水孔按孔內流態可分為有壓泄水孔和無壓泄水孔①流量與水頭的二分之一次方成比例,超泄能力小;②閘門承受水頭高,操作、檢修都比較復雜;③可向下游供水、預泄、放空、排沙和施工導流;二、混凝土溢流重力壩設計溢流重力壩設計內容包括溢流壩孔口尺寸、剖面布置、結構布置和消能防沖等。(一)孔口尺寸影響因素:設計洪水標準、下游防洪要求、地形地質條件(單寬流量)、總泄量。設計內容:溢流前緣總寬度、堰頂高程、孔口數目和尺寸。1、下泄流量確定Q=Qs-αQ0,Q0-經由水電站、泄水孔及其他泄水建筑物的下泄流量,Qs允許下泄流量

α

-安全系數。2.溢流前緣凈寬由地形地質先定q→L=Q/q,L-溢流前緣總凈寬5.未知設計洪水位和允許下泄流量根據洪水設防標準和洪水過程線以及允許下泄量,通過調洪演算,確定設計和校核洪水位,擬定孔口尺寸。6.溢流孔布置:橫縫設于閘墩中間和橫縫設于閘孔中間。(二)剖面布置溢流壩基本剖面的確定原則與非溢流壩完全相同,為滿足泄水的要求,其實用剖面將壩體下游斜面修改成溢流面。溢流面形狀應具有較大的流量系數,泄流暢,壩面不發生空蝕。3.溢流孔數、尺寸和閘墩厚n一般單數,b=8~20m,按規范推薦尺寸溢流前緣總寬度L0=L+(n-1)d=nb+(n-1)d

,d-閘墩厚度,n-孔數,b=L/n-孔口寬。4.堰頂高程(溢流壩)

→H0→堰頂高程=設計洪水位-H,H=H0-2溢流重力壩剖面布置溢流重力壩的實用剖面也是由三角形基本剖面修改而成。在溢流面曲線段、直線段和反弧段根據水力學條件確定后,可用基本剖面與溢流面曲線相擬合形成。1溢流面曲線溢流壩面由頂部曲線段,中間直線段和下部反弧段組成。根據在設計水頭下堰面是否允許出現真空(負壓),分為真空剖面和非真空剖面堰兩種類型。(三)溢流壩頂部結構布置包括閘門、啟閉機、閘墩、工作橋、公路橋和交通等結構和設備等。1閘門(1)作用①關閉-擋水,水壓力閘門閘墩壩或其他穩定設備。②開啟-泄流,排除漂浮物、泥沙等。(2)類型按功用分:溢流壩上的閘門有工作閘門和檢修閘門。①工作閘門-正常運用條件下使用,在靜、動水中啟閉。工作閘門一般布置在溢流堰頂點,偏下游位置。工作閘門的型式有平面閘門和弧形閘門。平面閘門-擋水面板是平面的,結構簡單,閘墩受力條件好,但閘墩厚,水流條件差。型式可整體,可迭梁;啟閉可鉛直、可升臥或翻倒。弧形閘門-擋水面板是弧形的,整體式。啟閉力小,閘墩薄,水流條件好,但閘墩較長。②檢修閘門-工作閘門檢修時,臨時擋水,能動水中關閉,靜水中開啟。按位置分:有表孔閘門和深孔閘門。表孔閘門-控制上游水位附近的孔口,如溢流堰、水閘孔口等。特點:水頭小、承受水壓力小、尺寸大。深孔閘門-控制水面以下的水流,如泄水孔、引水孔等水流。特點:水頭大,受水壓力大,尺寸小2閘墩、導墻和工作橋閘墩和導墻要滿足強度、水流和布置要求。工作橋要滿足啟閉機械的安裝、運行要求。(四)溢流壩面的空蝕及減蝕措施溢流面及溢流壩反弧段易產生空蝕減免空蝕措施:①合理設計流體型;提高流表面的平整度;③采用工程措施,促使水流摻氣減蝕;④提高過流表面材料的抗蝕性能。缺點:(1)深式泄水孔閘門承受的水壓力很大,故門體結構、止水和啟閉都復雜,造價高。(2)孔內流速大,易產生負壓、空蝕和振動。(二)組成由進口段、閘門段、孔身段和出口段三部分組成。分有壓泄水孔和無壓泄水孔。三重力壩泄水孔可設在溢流壩段和非溢流壩段,主要組成進口段、閘門段、孔身段、出口段和下游消能設施等。(一)作用1和溢洪道一起渲泄洪水,進口高程低,可預泄庫水,增大調蓄能力。2防空水庫,以便檢修大壩;沖砂、沖泥,減少水庫淤積;隨時泄水,以滿足航運、灌溉要求3施工導流1進口段(1)進口不發生淤堵,進口盡量低,與用途、壩后引水等工程協調。(2)進口越低,造價越高。不同高程布置,以適應不同水位。(3)進口為有壓水流,應盡量平順。2.閘門段設置工作閘門和檢修閘門。深水閘門常布置平壓管;閘門后布設通氣孔;有壓洞:工作閘門設在下游,檢修閘門設在上游。無壓洞:工作閘門和檢修門均設在上游進口段。閘門型式:平面閘門、弧形閘門。平面閘門槽易發生空蝕破壞。3.孔身段-削弱壩體結構,孔邊常配筋,必要時考慮襯砌。有壓-圓形;無壓-矩形或城門洞形;4.出口段有壓洞-出口壓坡,防止洞頂負壓;無壓洞-出口擴散,減輕沖刷。(三)泄水孔的應力分析(1)三維有限元按整體結構計算(2)彈性力學無限域中的小孔口計算先計算孔口形心處的應力,作為孔口計算荷載,與內水壓力一起計算孔口周邊應力。(四)泄流能力的計算Ac-泄水孔出口斷面面積;μ-流量系數:H-水庫水位與出口水面之間的高差四消能和防沖通過壩體的下泄水流具有很大的能量,必須要有合適的消能設施,否則會沖刷下游河床,影響正常運行,危及建筑物安全。水流的能量消耗主要為兩個方面:

(1)水流的內部損耗,如摩擦、沖擊、紊動、漩渦;

(2)水流與固體邊界作用,如摩擦、沖刷等;消能設計原則:(1)盡量增加水流的內部紊動(2)限制水流對河床的沖刷范圍消能設計的主要內容:(1)建立特定邊界條件,對水流起擴散、反擊和導流作用(2)分析水流狀態對邊界的反作用,合理設計消能工和防沖措施消能方式:底流消能、挑流消能、面流消能、消力戽消能(一)底流消能在壩址下游設置混凝土護坦,過壩水流在護坦上發生水躍(hydraulicjump),形成旋滾,水流通過摻氣,水分子互相撞擊、摩擦,消耗能量。要求:護坦厚度應滿足穩定要求,在揚壓力和脈動壓力作用下不浮起。適用:各種水頭的溢流壩和水閘以及各種河床的地質情況,特別適用地質條件差,河床抗沖能力差的情況。優點:下游流態平穩,消能運行可靠。缺點:土石方開挖量,混凝土澆筑用。(二)面流消能在壩址處設置鼻坎,利用鼻坎將水流挑至水面(不是空中),形成波浪,在主流下面形成旋滾,從而達到消能的目的。條件:下游尾水較深,水位變幅小。適用:較低水頭,下游水深大,水位變幅小,有排木排冰等要求。缺點:下游面波動強烈,影響電站穩定運行和通航,易沖刷兩岸。(三)挑流消能利用鼻坎將水流挑向空中,并使其擴散,摻入大量空氣,然后落入下游河床水墊,形成旋滾,消耗能量約20%。起初沖刷河床,形成沖坑,達一定深度后,水墊加厚沖坑趨于穩定。特點:構造簡單,工程投資省,檢修施工方便。適用:高水頭,下游水深大,河床基巖完整。鼻坎型式:連續式和差動式。1鼻坎的型式和尺寸鼻坎的型式主要有連續式和差動式兩種。連續式:優點:結構簡單,施工方便,水流平順,射程遠。缺點:水舌在空中擴散摻氣的消能作用相對差,沖刷坑較深。差動式:優點:加劇水舌在空中擴散、摻氣、碰撞,消能效果好,減小沖坑深度。缺點:沖坑最深點離壩腳較近,流態復雜,易引起空蝕破壞。其它改進的鼻坎型式有:擴散坎、斜挑坎、扭曲坎、高低坎、窄縫坎、分流墩和寬尾墩等。2挑射距離和沖刷坑深度的估算(1)挑射距離連續式挑流鼻坎的水舌挑射距離,可按質點拋射原理計算。據經驗,沖刷坑最深點大約在水舌外緣的延長線上。水舌挑距公式:式中:L-水舌挑距(m),鼻坎末端至沖刷坑最深點的水平距離;v1-坎頂流速(m/s),一般取坎頂平均流速的1.1倍;α

-挑射角;h1-坎頂平均水深在鉛直方向的投影;h2-坎頂至河床表面高差;g-重力加速度。(2)沖刷坑深度式中各項意義見P197(3)安全挑距:L(2.5~5.0)tr(四)戽流消能利用戽坎在水下的特點,使水流分別在戽內和戽后漩滾,形成“三滾一浪”,進而達到消能目的。優點:工程量比消力池省,沖刷坑比挑流消能小,不存在霧化問題。缺點:下游水位波動較大,延綿范圍較長,易沖刷河岸,對航運不利,底部漩滾會把河床砂石帶入戽內,磨損戽面,增加維修費用。適用:下游水深變幅小,無排冰、漂木要求,且下游河床有一定的抗沖能力。(五)下游水流條件消能后的水流仍具有相當能量,會造成一定程度沖刷,并影響下游水流條件。

1成因底流,下泄的高速水流帶動廠房尾水產生反向回流。

2防治措施(1)溢流壩布置在下游河槽(原來河槽),盡量使水流平順;(2)運行:各孔隔孔同步開啟;(3)分水墻-減少溢流對發電尾水的干擾;(4)消力壩-進一步削減水流能量,保持水流平穩,減少沖刷。第七節重力壩的材料和構造

一、砼重力壩的材料(一)水工砼的特性指標1、強度標準立方體極限強度分為12種強度等級,重力壩常用C10、C15、C20、C25等級別,砼的強度隨齡期增加,對壩體提出強度要求時,應指出其對應的齡期,壩體砼抗壓設計齡期一般采用90天,最多不宜超過180天,同時規定相應28天齡期的強度,作為早期強度的控制。抗拉強度一般采用28d齡期,可用抗壓強度的8~12%折算。2、抗滲性大壩防滲部位如上游面、基礎層和下游水位以下的壩面,其砼應具有抵抗壓力水滲透的能力。用抗滲標號如S4、S6、S8等表示(新規范用抗滲等級,如W4、W6、W8等)。根據允許的滲透坡降選用。抗滲標號或等級也隨砼的齡期增長,一般取與強度的設計齡期(如90d)相同,根據SD105-82和DL5108-1999規定。3、抗凍性指飽和狀態下能經受多次凍融循環而不破壞,不明顯降低強度的能力。用抗凍標號如D50、D100、D150等表示(新規范用抗凍等級,如F50、F100、W150等),根據砼試件在90d齡期承受的最大凍融循環次數來決定(SD105-82和DL5108-1999)。4、抗磨性指砼抵抗高速水流或挾沙水流的沖刷和磨損的性能。根據經驗,對于有抗磨要求的砼,采用高標號硅酸鹽水泥或硅酸鹽大壩水泥控制,其抗壓強度等級應C20,且要求骨料質地堅硬,施工振搖密實以提高其耐磨性。5、抗侵蝕性大壩砼可能遭受環境水中某些物質的化學作用,引起侵蝕破壞。根據水質分析,選擇恰當的水泥品種,并盡量提高砼的密實性。(二)壩體砼的分區壩體各部位的工作條件不同,對砼材料性能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